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SPON的山地历史镇村监测预警建设技术路径
1
作者 辜元 李渝 +2 位作者 陈链 奉玲如 陈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137,共7页
总结当前山地历史镇村监测预警技术面临的挑战,基于CSPON建设的内涵要求,以需求和实用性为导向,强调动态监测和有效治理,形成“指标—数据—系统—应用”四位一体的山地历史镇村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并开展面向价值保存的多层次监测预警指... 总结当前山地历史镇村监测预警技术面临的挑战,基于CSPON建设的内涵要求,以需求和实用性为导向,强调动态监测和有效治理,形成“指标—数据—系统—应用”四位一体的山地历史镇村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并开展面向价值保存的多层次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人机柔性交互的数据指标一体化关联识别、阈值约束的山地历史镇村保护监测评价、轻重缓急集成的山地历史镇村预警反馈等关键技术探索与地方实践,以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反馈”的山地历史镇村保护循环工作链条,既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工具,也有力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试点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ON 山地历史镇村 动态监测 预警反馈 保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热风险评估及气候适应性规划策略——以重庆内环核心区为例
2
作者 李旭 祝鑫晖 +1 位作者 施乾雨 陆海天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4,共10页
针对高密度山地城市建筑密集、功能多样的复杂环境,结合用地功能构建局地气候亚型分类体系,同时构建“危险性—暴露度—敏感性—适应性”的复合指标评估热风险,并分析不同局地气候区亚型的热风险特征与热风险贡献程度。结果表明,重庆内... 针对高密度山地城市建筑密集、功能多样的复杂环境,结合用地功能构建局地气候亚型分类体系,同时构建“危险性—暴露度—敏感性—适应性”的复合指标评估热风险,并分析不同局地气候区亚型的热风险特征与热风险贡献程度。结果表明,重庆内环高热风险区主要分为紧凑中高层商业商务及居住街区、开敞型商业商务街区、大型低层商业商务街区、非常开敞的低层综合服务街区、大型低层工业与物流仓储街区。基于此,提出构建热风险识别、查询与管控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制定应对热风险的山地城市气候适应性空间规划策略,设置城市更新应对热风险的菜单式工具包。分析显示,叠加功能的局地气候区亚型能够更精准地识别热风险区域及背后的影响因素,据此可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城市热风险缓解策略,可为类似城市应对热风险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区亚型 用地功能 热风险评估 气候适应性规划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空间-功能”耦合视角下村庄分类与规划策略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3
作者 刘燕 邓德凡 +2 位作者 何汇域 何星 曹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0,共12页
乡村“三生”空间表征村庄的用地资源,“三生”功能反映村庄的发展基础,两者的耦合协调对村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三生“空间—功能”耦合视角,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对巴南区158个行政村分别从“三生”空间视角和“三生”功能视角... 乡村“三生”空间表征村庄的用地资源,“三生”功能反映村庄的发展基础,两者的耦合协调对村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三生“空间—功能”耦合视角,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对巴南区158个行政村分别从“三生”空间视角和“三生”功能视角进行村庄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功能”耦合关系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炼出优势功能强化发展型村、“三生”功能均衡发展型村、核心功能集聚提升型村和“三生”功能全面提升型村4种类型,进而针对不同类型提出差异化规划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从“三生”空间视角划分,巴南区有生产空间主导型村54个,生活空间主导型村34个,生态空间主导型村70个。②从“三生”功能视角划分,巴南区有生态功能优势村27个,生活功能优势村20个,生态功能优势村21个,其他类型村90个。③从三生“空间—功能”耦合视角划分,巴南区有优势功能强化发展型村26个,“三生”功能均衡发展型村24个,核心功能集聚提升型村84个,“三生”功能全面提升型村24个。④优势功能强化发展型村要注重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三生”功能均衡发展型村要加强多元化功能协调发展,核心功能集聚提升村要促进空间功能转型发展,“三生”功能全面提升村要坚持逐步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村庄多功能 实用性村庄规划 “空间—功能”耦合 巴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国土空间水生态规划逻辑框架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卢涛 刘亚丽 +2 位作者 刘方 张臻 闫晶晶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120,共9页
在总结我国国土空间水生态规划发展进程及山地城市国土空间水生态规划面临的困境基础上,以“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切入点,立足“水土—水城—水系”3大空间尺度,确定“屏、源、城、岸、系、流”6大生态维度,提出“全域国土空... 在总结我国国土空间水生态规划发展进程及山地城市国土空间水生态规划面临的困境基础上,以“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切入点,立足“水土—水城—水系”3大空间尺度,确定“屏、源、城、岸、系、流”6大生态维度,提出“全域国土空间—山水城聚合空间—水系网络空间”的山地城市国土空间水生态规划逻辑框架,围绕水土保护、水源涵养、水城相融、水岸协同、水系优化、水质共保6大生态功能,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和关键技术,以期为其他山地城市的国土空间水生态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国土空间 “水土—水城—水系” 水生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社区绿色空间可用性评估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5
作者 朱维娜 巫昊燕 +2 位作者 韩贵锋 叶林 蒋文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4,114,共11页
社区绿色空间对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是良好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表征。从主观意识—客观物象交互视角切入,基于交通可达性、视觉可见性和服务吸引力3个维度,构建社区绿色空间可用性评估模型,可视化其空间分布,识别影响可用性的... 社区绿色空间对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是良好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表征。从主观意识—客观物象交互视角切入,基于交通可达性、视觉可见性和服务吸引力3个维度,构建社区绿色空间可用性评估模型,可视化其空间分布,识别影响可用性的主要障碍因子,通过对重庆市渝中区两上片区(两路口街道和上清寺街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绿色空间可用性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沿大规模高密度的绿色空间向外逐层衰减,局部位置交错分布;(2)吸引力是影响绿色空间可用性的主导维度,可达性和可见性具有强化绿色空间可用性的作用;3个维度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性;(3)绿色空间可用性不仅受到绿色空间规模、类型和位置的协同作用,还受到地形、视野、可进入性等多重因子的影响。最后形成多维度联合—多因子协同—多类型统筹的“菜单式”的社区绿色空间可用性优化路径,以期促进绿色空间的实际获得感,提升居民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社区绿色空间 可用性 障碍因子 “菜单式”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分地形多尺度响应的山地城市公园空间适应性设计与精明增效 被引量:2
6
作者 肖竞 曹珂 +1 位作者 杨亚林 李若晨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0,共8页
基于存量更新时期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和提质增效目标,针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地城市公园空间“精明增效”问题,提出细分地形多尺度响应的设计应对思路,将山地城市公园的基址地形细分为山岭、丘岗、谷凼3种宏观地类,陡崖、坡坎、麓坡、单... 基于存量更新时期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和提质增效目标,针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地城市公园空间“精明增效”问题,提出细分地形多尺度响应的设计应对思路,将山地城市公园的基址地形细分为山岭、丘岗、谷凼3种宏观地类,陡崖、坡坎、麓坡、单丘、多丘、沟谷、坑凼7种中观地形,以及崖边、崖顶、缓坡、陡坡、陡坎、麓边、麓底、丘顶、丘缘、丘底、谷缘、谷底、坑缘、坑底14种微观址位;从城市空间、园区空间、场所空间三重空间尺度,梳理出地段功能统筹、城园视线导控、园区功能区划、园路交通组织、园景体系建构、特色空间营建、一体化场地设计7项设计响应要素;以“低成本、低扰动、高适应性、高质效”为精明内涵,以城市人居空间综合质效提升、公园园区空间建设使用质效提升、游憩场所空间体验感知质效提升为增效目标,提炼总结出基于细分地形多尺度响应的山地城市公园空间适应性设计与精明增效方法,以期为存量更新时期山地城市公园空间提质增效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地城市 城市公园 细分地形 层级传导 适应性设计 存量更新 空间质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研究
7
作者 宗会明 梁嘉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7,共6页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3-2023年CNKI数据库中关于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560篇有效研究文献开展计量分析,梳理当前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领域,并基于地理学视角进行研究展望。结果表明:(1)新通道研究自2016年进入快速增长阶...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3-2023年CNKI数据库中关于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560篇有效研究文献开展计量分析,梳理当前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领域,并基于地理学视角进行研究展望。结果表明:(1)新通道研究自2016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学科以地理类、交通运输物流类和区域经济类为主,发文期刊多为普通期刊。(2)核心作者与学科高产作者群较少,中国科学院、北部湾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是重要的科研阵地。(3)研究热点与主题聚焦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内涵认知与建设路径”“面向东盟的国际贸易与跨区域协作”“通道沿线地区城市空间联系网络”“通道沿线区域经济联系与产业发展”和“通道多式联运与物流支撑”。(4)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地缘关系、沿线地区资源与产业布局、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区域治理与协作、空间体系支撑及通道的社会经济效应评估等方面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CITESPACE 研究进展 研究热点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导向下的山城步道价值体系重构与空间营造
8
作者 王梅 卢涛 +2 位作者 马佳琪 罗江帆 黄芸璟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144,共7页
基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引领,延续山城步道的历史人本观,总结人对山城步道的多级需求层次,根据需求层次重构“人本”导向下的山城步道价值体系,从而建立基于价值提升的空间营造系统性方法,并将相关理论方法运用到重庆中心城区... 基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引领,延续山城步道的历史人本观,总结人对山城步道的多级需求层次,根据需求层次重构“人本”导向下的山城步道价值体系,从而建立基于价值提升的空间营造系统性方法,并将相关理论方法运用到重庆中心城区山城步道规划设计实践中,营造具有重庆特色的山城步道空间,以期为其他山地城市步道系统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山城步道 价值体系 空间营造 规划设计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县域乡镇单元划定研究——以成渝地区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谢鑫 李和平 +1 位作者 刘晓瑜 郭欢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借鉴空间生产理论,重新认知乡镇空间的“功能—等级—网络”多元属性,在此基础上,运用高德POI、手机信令、夜间灯光、空间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单元类型划分—单元中心选取—单元范围确定”的县域乡镇单元划定方法。同时,以成渝地区6... 借鉴空间生产理论,重新认知乡镇空间的“功能—等级—网络”多元属性,在此基础上,运用高德POI、手机信令、夜间灯光、空间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单元类型划分—单元中心选取—单元范围确定”的县域乡镇单元划定方法。同时,以成渝地区6个典型区县为例,开展乡镇单元划定实证研究,并基于划定结果建立一套适用于成渝地区的乡镇单元划定标准:在单元类型方面,以功能主导型为主,以功能综合型为辅;在单元模式方面,存在多中心式、单中心式、并列式和独立式4种模式;在单元数量方面,重庆县域内单元以10~12个为宜,四川以4~7个为宜;在单元规模方面,除特殊情况外,单元内乡镇数量以2~4个为宜,旨在为各地开展乡镇单元划定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单元划定 多源数据 空间生产理论 成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系理论的区域合作规划实施策略研究——以川渝地区为例
10
作者 卢涛 辜元 陈链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8,共7页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通过多年来区域协同发展实践,区域合作规划实施的相关研究对象、深度不断拓展,但区域合作还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造成规划实施推进滞后、规划实施不成体系、规划实施重点不明等问题。研...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通过多年来区域协同发展实践,区域合作规划实施的相关研究对象、深度不断拓展,但区域合作还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造成规划实施推进滞后、规划实施不成体系、规划实施重点不明等问题。研究引入关系理论,从区域不同合作主体的关系特征、作用机制等方面探析区域合作规划实施背后隐含的逻辑,探索构建了“三个定”的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技术路径,即“定指引”,通过明确规划指引推动合作双方提升合作意识;“定项目”,通过策划出台一批实际项目推动合作实施;“定标准”,通过统一标准规范打破壁垒。然后,以川渝地区合作规划实施为例,探索了“三个定”的具体应用,以丰富我国区域合作规划实施的相关研究,也为其他地区的跨区域合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理论 区域合作规划实施 川渝地区 规划指引 规划项目 标准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灾害防御视角下的城市滨水公园规划研究
11
作者 李霜 许翔健 《花卉》 2025年第10期40-42,共3页
从洪水灾害防御的视角出发,探讨城市滨水公园的规划策略。通过分析洪水灾害防御与城市滨水公园规划的关系,提出以雨洪管理、韧性承洪等理论为基础,结合生态设计、防灾设施规划等手段,构建具有防洪功能的城市滨水公园体系,旨在提高城市... 从洪水灾害防御的视角出发,探讨城市滨水公园的规划策略。通过分析洪水灾害防御与城市滨水公园规划的关系,提出以雨洪管理、韧性承洪等理论为基础,结合生态设计、防灾设施规划等手段,构建具有防洪功能的城市滨水公园体系,旨在提高城市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同时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防御 城市滨水公园 雨洪管理 韧性承洪 生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山水城市景观规划实践——以重庆长江北岸为例
12
作者 刘恋 唐相桢 +1 位作者 胡章杰 李锋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1期138-143,共6页
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支撑了山水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提升相关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与多角度参与性等。从参数化生成技术、景观可视化技术和景观信息模型3个方面,阐述了山水城市景观数字孪生的相关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数据处理与模型构建、植... 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支撑了山水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提升相关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与多角度参与性等。从参数化生成技术、景观可视化技术和景观信息模型3个方面,阐述了山水城市景观数字孪生的相关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数据处理与模型构建、植物群落设计模式研讨以及LIM数字化平台构建。以重庆市长江北岸为例,开展了山水城市景观数字孪生技术研究及场景构建应用,提出了基于程序化内容生成(PCG)的山水城市景观数字孪生模型,实现了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融合建模,形成数字化设计基础空间数据底座;形成了顾及多影响因子的滨水岸坡植物群落设计模式,解决了景观设计主观性强、缺少精细化引导的难题,实现了植物群落的时空合理配置。此外,构建了基于景观信息模型(LIM)的协同设计平台,解决了景观设计中多专业协同和分析评价的难题。该平台实现了滨水岸线景观设计的数字建模、计算分析、方案优化和论证决策全流程支持,为山水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全面而有效的工具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山水城市 程序化内容生成 景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价值链接的城市遗产统筹保护与文化空间系统组构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竞 张芮珠 +2 位作者 刘环宁 张晴晴 曹珂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2,共9页
基于人本价值视角,将遗产对象视为历史文化传承的场域空间,从城市与城区、片区与地段、建筑与场所三重空间尺度,提出城市遗产统筹保护与文化空间系统组构方法。以孤岛文化空间历史价值链接、历史文化空间当代价值链接、小微文化空间价... 基于人本价值视角,将遗产对象视为历史文化传承的场域空间,从城市与城区、片区与地段、建筑与场所三重空间尺度,提出城市遗产统筹保护与文化空间系统组构方法。以孤岛文化空间历史价值链接、历史文化空间当代价值链接、小微文化空间价值媒介链接3种价值链接机制为底层逻辑,建立城区遗产同源要素统筹、地段遗产文化生境统筹、建筑遗产价值媒介统筹3种要素统筹模式,以及城市文化空间网络建构、地段文化空间功能组织、建筑文化空间场景营造3种空间组构方案,以期突破传统遗产保护理论在遗产价值认知、价值链接和要素统筹方面的瓶颈,为我国城市遗产保护活化和价值传承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遗产 文化空间 价值链接 统筹保护 人本视角 文化生境 历史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景观美学服务制图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构建--以富顺县新湾片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珂 夏清清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在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网络化构建的探讨中,针对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出发、以绿地廊道连接绿地斑块的生态网络化构建方法容易出现预期结果远离人口集聚地、不易为人所用的空间不匹配问题,靶向构建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与人类社会需求相互匹... 在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网络化构建的探讨中,针对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出发、以绿地廊道连接绿地斑块的生态网络化构建方法容易出现预期结果远离人口集聚地、不易为人所用的空间不匹配问题,靶向构建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与人类社会需求相互匹配的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目标,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概念,遵循其提供的以“服务流”链接自然生态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级联框架,运用网络科学的中心度量方法,创新性建立由“挖掘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潜能的景观美学服务供给制图-评估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社会需求的景观美学服务需求制图-权衡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的景观美学服务流制图”三部分组成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构建景观美学服务“供需流级联”网络制图方法,促成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网络不仅将破碎的生态环境恢复为一个连续整体自然生态系统,还具有匹配自然生态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内在联系,推动人居环境绿化“从自然生态内在保护到价值外显利用”的积极生态保护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开敞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美学服务 空间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回流人口识别方法及其规划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冷炳荣 陈俊伊 +2 位作者 盛佳慧 易峥 尹珂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142,共7页
人口回流已成为全国人口流动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于中西部人口净流出地区而言,认识回流人口的空间规律、结构是新时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配置空间资源的重要基础。在总结当前回流人口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手机大数据的回流人口识别方法,... 人口回流已成为全国人口流动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于中西部人口净流出地区而言,认识回流人口的空间规律、结构是新时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配置空间资源的重要基础。在总结当前回流人口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手机大数据的回流人口识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回流规模、回流来源、回流去向、回流结构等4个方面的研究分析中。在此基础上,以重庆为例验证回流人口的识别方法,并阐释回流人口的基本特征,由此提出中西部地区人口回流地区的空间规划应对策略,以便加快手机大数据在回流人口研究领域的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人口 手机大数据 识别方法 规划应用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公路客流数据的重庆与毗邻地区联系网络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宗会明 刘绘敏 +2 位作者 陈易林 张大鹏 张嘉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4-803,共10页
基于高速公路交通客流数据,采用社会网络与GIS空间分析法,以客流联系视角探讨重庆市与毗邻地区的城镇网络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重庆中心城区为网络的绝对核心,长寿、江津、璧山为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涪陵、璧山、长寿在网络中通达性... 基于高速公路交通客流数据,采用社会网络与GIS空间分析法,以客流联系视角探讨重庆市与毗邻地区的城镇网络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重庆中心城区为网络的绝对核心,长寿、江津、璧山为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涪陵、璧山、长寿在网络中通达性明显,涪陵、黔江、江津、万州的中介作用突出;2)重庆与毗邻地区的客流网络呈现三级轴线联系,整体网络呈现明显的放射性特征,部分地区联系突破省级行政边界,网络层级按照“4+15+18”分布;3)重庆与毗邻地区的凝聚子群表现出高度的地理邻近性,形成“核心―边缘”结构。未来重庆中心城区需进一步加强与四川东部地级市的辐射能力与交通联系,进一步培育与成都双城联系的发展轴,在远期发展中考虑纳入遵义市等地区更好融入重庆都市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结构 公路客流 都市圈联系 毗邻地区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缩型历史城镇的系统风险评估及保护路径——以渝东地区典型历史城镇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和平 高黎月 +1 位作者 林涛 赖文韬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在分析收缩型历史城镇系统风险构成的基础上,探索收缩型历史城镇系统风险评估方法,并以渝东地区典型历史城镇为例开展评估。结果显示,收缩型历史城镇整体上呈现“功能—物质—文化”螺旋式负向转化的规律,个体呈现“空心化、异质化、弃... 在分析收缩型历史城镇系统风险构成的基础上,探索收缩型历史城镇系统风险评估方法,并以渝东地区典型历史城镇为例开展评估。结果显示,收缩型历史城镇整体上呈现“功能—物质—文化”螺旋式负向转化的规律,个体呈现“空心化、异质化、弃置化”的风险分异特征,并分别引发了活力、特色、消亡的危机。根据评估结果,从要素分类治理、风险分级响应两个方面提出收缩型历史城镇的保护路径,以期为破解历史城镇收缩困境、化解其系统风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型历史城镇 系统风险评估 保护路径 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历史镇村消防规划的适应性方法研究——以重庆中山古镇为例
18
作者 辜元 钱紫华 谢臻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6,共7页
消防安全是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山地历史镇村因其复杂的地形环境、不便的对外交通、滞后的经济发展,相较平原地区,面临着更大的火灾风险。研究聚焦山地历史镇村消防面临的难点与现有研究的不足,引入... 消防安全是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山地历史镇村因其复杂的地形环境、不便的对外交通、滞后的经济发展,相较平原地区,面临着更大的火灾风险。研究聚焦山地历史镇村消防面临的难点与现有研究的不足,引入规划适应性理论,按照“从动—适动—能动”的适应性思维,提出了构建精准的防火分区体系、配置多层级立体的消防设施系统、构建平灾结合的消防通道网络、采取灵活的建筑耐火措施等的消防规划路径与方法。其中,在防火分区方面,形成“全面开展火灾风险评估—精准划分防火分区—有效设置隔离空间”的规划技术方法;在消防设施方面,利用山地地势高差、水源充足等特点,构建多层级、立体化的消防设施系统;在消防通道方面,设立基本消防通道—可转换消防通道—可拓展消防通道的三级通道系统;在建筑防火方面,提出构建建筑防火综合评价体系、加强传统建筑内部的电气线路规范化等举措。基于上述方法,以重庆中山古镇为案例,开展了具体的火灾后消防规划实证,可以为山地历史镇村的消防安全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历史镇村 消防规划 适应性 技术方法 中山古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特别用途区的发展内涵与空间管制——基于规划编制与规划许可的逻辑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钫 张继刚 +1 位作者 叶林 颜文涛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93,共9页
城镇开发边界内的特别用途区是以绿色资源保护与保留为导向的区域,目前对该区的规划编制与规划许可研究还不够深入,城市全要素、全类型管制目标尚未达成。立足特别用途区的发展内涵,以提升绿色资源服务价值、保障城市健康发展为管制目标... 城镇开发边界内的特别用途区是以绿色资源保护与保留为导向的区域,目前对该区的规划编制与规划许可研究还不够深入,城市全要素、全类型管制目标尚未达成。立足特别用途区的发展内涵,以提升绿色资源服务价值、保障城市健康发展为管制目标,依据规划运行规律,基于技术与管理逻辑,系统探讨特别用途区规划编制与规划许可两个关键环节,初步构建特别用途区规划编制体系和规划许可框架,深化、细化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向下传导的相关内容,以期指导特别用途区空间规划实践,丰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研究,促进绿色资源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别用途区 规划编制技术 规划许可管理 绿色资源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绿色空间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作用途径——以空间恢复性为中介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静 牛佳琦 +2 位作者 秦红巧 韩贵锋 闫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116,共7页
在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的多重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压力问题亟待缓解。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校园绿色空间能较好地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然而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存在其他变量在两者之间产生中... 在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的多重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压力问题亟待缓解。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校园绿色空间能较好地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然而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存在其他变量在两者之间产生中介效应。选择重庆大学校园内6个典型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探讨7种环境特征与学生心理压力缓解之间的关系,以空间恢复性为中介构建路径分析模型解释环境特征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1)天空开阔度和树种丰富度均对压力缓解有促进作用,水体占比有抑制作用,绿视率和色彩丰富度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2)天空开阔度、水体占比、绿视率、树种丰富度和色彩丰富度均为间接减压路径,最佳减压路径为树种丰富度→延展性→压力缓解;3)色彩丰富度对男生的减压效果比女生大,绿视率和水体占比对女生的减压效果比男生好;色彩丰富度和绿视率对理工科学生的减压效果优于文科学生。研究结果可为校园绿色空间规划设计与空间营造提供理论参考,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空间 心理压力 空间恢复性 路径分析 大学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