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辽河口浅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组成、分布及来源
1
作者
丁喜桂
叶思源
+3 位作者
苏大鹏
袁红明
王锦
郭志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8,共11页
基于辽河口浅海湿地采集的5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试其正构烷烃的组成及含量,系统分析了正构烷烃的组成、分布及其分子组合特征,对正构烷烃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以双峰群分布为主,表明本区有机质受陆...
基于辽河口浅海湿地采集的5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试其正构烷烃的组成及含量,系统分析了正构烷烃的组成、分布及其分子组合特征,对正构烷烃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以双峰群分布为主,表明本区有机质受陆源和海源共同作用;前峰群偶碳数正构烷烃优势明显,以海洋浮游藻类和细菌来源为主;后峰群奇碳数正构烷烃占明显优势,以陆生高等植物来源为主,其中木本植物来源约占49%,草本植物来源约占39.6%;陆、海源烷烃含量之和的比值(ΣT/ΣM)对有机质来源的指示与陆、海源优势烷烃含量之和的比值(TAR)均指示本研究区域陆源有机质贡献大于海源有机质。特别是,高比值区均集中分布于辽河河口近岸区域,且显示自近岸向外呈降低的趋势,表明河口处陆源输入最强。对正构烷烃分子组成特征指数的深入剖析表明辽河口浅海湿地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定量估算结果显示陆生植物贡献比例最大,平均为66.41%±10.74%。研究结果表明,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对近岸海区的碳汇贡献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正构烷烃
有机质
浅海湿地
辽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三角洲不同生境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
2
作者
王凯选
刘枝刚
+7 位作者
赵广明
王伟华
苏大鹏
路峰
康志强
张尧
尼鑫
赵俐红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9,共10页
为揭示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生境下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黄河原流经区域——刁口故道区域湿地裸滩、养殖区、芦苇湿地、柽柳湿地、碱蓬湿地及耕地共6种生境为研究对象,测定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碳氮磷含量...
为揭示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生境下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黄河原流经区域——刁口故道区域湿地裸滩、养殖区、芦苇湿地、柽柳湿地、碱蓬湿地及耕地共6种生境为研究对象,测定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①土壤C和N的质量分数基本表现为耕地>芦苇湿地>柽柳湿地>养殖区>裸滩,耕地的土壤C和N平均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6.1和1.1 g/kg。而6种生境中土壤P的质量分数差距不大,峰值为1.03 g/kg。②不同生境土壤C、N、P之间回归拟合程度中,相较于N和P以及C和P,C与N的拟合程度较高;③土壤生态化学计量较其他典型湿地明显减少,且N/P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④土壤环境因子对C、N和P及其计量比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土壤C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与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C/P和N/P均与密度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刁口故道区域自黄河改道以来,大面积养殖池和耕地等人工湿地的开发对湿地生态化学计量等生态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养分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对了解湿地不同生境的土壤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差异与调控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湿地
不同生境
C、N、P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时间尺度红树林演化的示踪方法及受控机制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尧
孟宪伟
+5 位作者
夏鹏
张道来
张俊
徐元芹
潘良浩
邱广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10,共14页
红树林具有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要地,其对未来全球变化的响应可通过重建过去红树林的演化来实现,进而为制定适应不同战略需求的短期/长期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方案奠定科学基础。本文归纳了红树植物花粉、有机...
红树林具有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要地,其对未来全球变化的响应可通过重建过去红树林的演化来实现,进而为制定适应不同战略需求的短期/长期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方案奠定科学基础。本文归纳了红树植物花粉、有机碳氮及其稳定同位素和三萜类化合物等红树林演化示踪指标的优缺点,并对红树林有机碳来源定量判识方法进行了介绍;重点从长时间尺度(晚白垩世以来和全新世以来)和短时间尺度(近百年来和近几十年来)回顾和总结了红树林起源、进化、灭绝、迁移、兴衰和演替等多样化的演化历史;揭示了自然环境(构造运动、海平面、气候和水文环境等)和人类活动(海水养殖、围垦、伐木、工程建设和人工保护修复等)对红树林演化的控制作用;最后提出了未来在深化红树林演化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演化
红树林源有机碳
海平面和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全新世
近百年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河口浅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组成、分布及来源
1
作者
丁喜桂
叶思源
苏大鹏
袁红明
王锦
郭志刚
机构
中国
地质
调查局青岛海洋
地质
研究
所
自然资源部北方滨海盐沼湿地生态地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
地质
调查局
滨海
湿地
生物
地质
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海洋
地质
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复旦大学环境
科学
与工程系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8,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2A20558)
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LSKJ202204400)
+2 种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89503,DD20221775)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3MD060)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
文摘
基于辽河口浅海湿地采集的5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试其正构烷烃的组成及含量,系统分析了正构烷烃的组成、分布及其分子组合特征,对正构烷烃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以双峰群分布为主,表明本区有机质受陆源和海源共同作用;前峰群偶碳数正构烷烃优势明显,以海洋浮游藻类和细菌来源为主;后峰群奇碳数正构烷烃占明显优势,以陆生高等植物来源为主,其中木本植物来源约占49%,草本植物来源约占39.6%;陆、海源烷烃含量之和的比值(ΣT/ΣM)对有机质来源的指示与陆、海源优势烷烃含量之和的比值(TAR)均指示本研究区域陆源有机质贡献大于海源有机质。特别是,高比值区均集中分布于辽河河口近岸区域,且显示自近岸向外呈降低的趋势,表明河口处陆源输入最强。对正构烷烃分子组成特征指数的深入剖析表明辽河口浅海湿地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定量估算结果显示陆生植物贡献比例最大,平均为66.41%±10.74%。研究结果表明,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对近岸海区的碳汇贡献巨大。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正构烷烃
有机质
浅海湿地
辽河口
Keywords
surface sediment
n-alkanes
organic matter
shallow sea wetlands
Liaohe River estuary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三角洲不同生境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
2
作者
王凯选
刘枝刚
赵广明
王伟华
苏大鹏
路峰
康志强
张尧
尼鑫
赵俐红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
科学
与工程学院
自然资源
部
生态
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
地质
调查局青岛海洋
地质
研究
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
地质
调查院
中国
地质
调查局
滨海
湿地
生物
地质
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北方滨海盐沼湿地生态地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
自然
保护区管理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地质
矿产勘察开发局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9,共10页
基金
广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桂科AB25069497)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4MD062)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6070)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重要河口及湿地滩区生态地质调查”(DD20221775),“黄渤海海岸带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区综合地质调查”(DD20211401)。
文摘
为揭示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生境下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黄河原流经区域——刁口故道区域湿地裸滩、养殖区、芦苇湿地、柽柳湿地、碱蓬湿地及耕地共6种生境为研究对象,测定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①土壤C和N的质量分数基本表现为耕地>芦苇湿地>柽柳湿地>养殖区>裸滩,耕地的土壤C和N平均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6.1和1.1 g/kg。而6种生境中土壤P的质量分数差距不大,峰值为1.03 g/kg。②不同生境土壤C、N、P之间回归拟合程度中,相较于N和P以及C和P,C与N的拟合程度较高;③土壤生态化学计量较其他典型湿地明显减少,且N/P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④土壤环境因子对C、N和P及其计量比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土壤C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与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C/P和N/P均与密度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刁口故道区域自黄河改道以来,大面积养殖池和耕地等人工湿地的开发对湿地生态化学计量等生态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养分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对了解湿地不同生境的土壤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差异与调控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湿地
不同生境
C、N、P
生态化学计量
Keywords
Yellow River Delta wetland
different habitats
C、N、P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分类号
P736.4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时间尺度红树林演化的示踪方法及受控机制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尧
孟宪伟
夏鹏
张道来
张俊
徐元芹
潘良浩
邱广龙
机构
中国
地质
调查局青岛海洋
地质
研究
所
自然资源部北方滨海盐沼湿地生态地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自然资源
部
第一海洋
研究
所
广西海洋
科学
院(广西红树林
研究
中心)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10,共14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3M73185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1Q04)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 kaBP广西北海-英罗湾红树林‘此消彼长’与相对海平面骤然下降求证”(41976068)
青岛市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QDBSH20220202112)。
文摘
红树林具有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要地,其对未来全球变化的响应可通过重建过去红树林的演化来实现,进而为制定适应不同战略需求的短期/长期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方案奠定科学基础。本文归纳了红树植物花粉、有机碳氮及其稳定同位素和三萜类化合物等红树林演化示踪指标的优缺点,并对红树林有机碳来源定量判识方法进行了介绍;重点从长时间尺度(晚白垩世以来和全新世以来)和短时间尺度(近百年来和近几十年来)回顾和总结了红树林起源、进化、灭绝、迁移、兴衰和演替等多样化的演化历史;揭示了自然环境(构造运动、海平面、气候和水文环境等)和人类活动(海水养殖、围垦、伐木、工程建设和人工保护修复等)对红树林演化的控制作用;最后提出了未来在深化红树林演化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目标。
关键词
红树林演化
红树林源有机碳
海平面和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全新世
近百年来
Keywords
mangrove development
mangrove-derived organic carbon
sea level and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ies
Holocene
the past~100 years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辽河口浅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组成、分布及来源
丁喜桂
叶思源
苏大鹏
袁红明
王锦
郭志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三角洲不同生境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
王凯选
刘枝刚
赵广明
王伟华
苏大鹏
路峰
康志强
张尧
尼鑫
赵俐红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时间尺度红树林演化的示踪方法及受控机制
张尧
孟宪伟
夏鹏
张道来
张俊
徐元芹
潘良浩
邱广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