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西北岸埋藏牡蛎礁体4.2 ka BP前后古环境重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商志文 李建芬 +1 位作者 王宏 方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42-2055,共14页
【研究目的】越来越多的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证实全新世存在一系列数十年至百年尺度的快速波动,而这种突然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4.2 ka BP气候突变事件在亚洲、非洲、北美洲以及地中海和南欧等地均有记录,... 【研究目的】越来越多的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证实全新世存在一系列数十年至百年尺度的快速波动,而这种突然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4.2 ka BP气候突变事件在亚洲、非洲、北美洲以及地中海和南欧等地均有记录,表明了它的全球性特征。但在海陆交互的海岸带、特别是中国北方泥质海岸带地区,该事件的记录迄今未得到充分证实。【研究方法】本文以渤海湾西北岸相距1~6 km的岭头、罾口河及俵口南部3处埋藏牡蛎礁体及其上覆泥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硅藻分析(83个样品)、加速器^(14)C测年(32个数据)与沉积学研究,重建了礁体及上覆泥层所记录的古环境信息,同时探索了可能存在的“4.2 ka BP事件”在海岸带的印记。【研究结果】全新世以来,研究区依次经历了早全新世潮上带盐沼至潮间带→中全新世潮下带—潮间带中下部—潮间带中上部→晚全新世沼泽-盐沼低地沉积环境演变的海进-海退.过程。在约7 ka cal BP以来,3处礁体先后出现,气候温暖。随着礁体的向上建造,海水影响减弱,在5~4.3 ka cal BP时,3处礁体进入潮间带中下部,气候相对寒冷,致使3处礁体同时在4.2~4 ka cal BP时停止建礁,随即被上覆泥层覆盖。【研究结论】研究区在5~4 ka cal BP发生了一次气候波动过程:5~4.3 ka cal BP期间相对寒冷,4.3 ka cal BP后逐渐转暖,气候变化事件的转折点发生于约4.3 ka cal BP。这一明显的环境变化是中国北方泥质海岸带地区对“4.2 ka BP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牡蛎礁 硅藻分析 古环境重建 4.2 ka BP事件 海岸带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河北沿海钻孔地层中的末次盛冰期下切河谷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强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877-888,共12页
文章回顾了1965年李四光先生追寻末次冰期对环境影响的讲话,以及40余年来在天津—河北沿海钻孔地层中、末次盛冰期下切河谷的发现过程。在源到汇过程中,起码自晚更新世以来,研究区已经是古黄河沉积区,多处发现的末次盛冰期下切河谷底板... 文章回顾了1965年李四光先生追寻末次冰期对环境影响的讲话,以及40余年来在天津—河北沿海钻孔地层中、末次盛冰期下切河谷的发现过程。在源到汇过程中,起码自晚更新世以来,研究区已经是古黄河沉积区,多处发现的末次盛冰期下切河谷底板多位于30~32m深度,低于全新统底板一般在20m的深度;与长江口地区钻孔末次盛冰期下切河谷深62m相比,研究区下切河谷规模不如前者,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大河口。末次盛冰期下切河谷最远地点,是距现代海岸约80km的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城北侧,即西汉黄河亚三角洲叶瓣顶部。众多钻孔见早全新世快速沉积,只能是黄河支流有这样充足的泥沙供给,在局部顶托了早全新世海侵作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下切河谷充填 源到汇 泥质沉积对海侵的抵抗 陆海相互作用 天津-河北沿海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