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中心性指标相似度融合的鱼类相对重要性评估方法
1
作者 赵丹枫 陈天文 +1 位作者 王建 苏诚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6-720,共15页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鱼类在食物网中的相对重要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前已使用了多个复杂网络中心性指标如Katz指数、PPR指数等来评估鱼类的重要性,但这些指标侧重点各不相同,为确保不同中心性指标对鱼类重...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鱼类在食物网中的相对重要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前已使用了多个复杂网络中心性指标如Katz指数、PPR指数等来评估鱼类的重要性,但这些指标侧重点各不相同,为确保不同中心性指标对鱼类重要性刻画的适用性,并能够综合评价鱼类对食物网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系统性定义了包括鱼类度中心性、鱼类信息中心性等的鱼类中心性指标,并提出一种多中心性指标相似度融合(Multi-centrality Index Similarity Fusion,MISF)方法。该方法构建包含多种网络中心性指标的鱼类特征矩阵,提出基于余弦相似度、欧氏距离和相对熵融合的鱼类相似度计算并使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实现鱼类综合重要性排序。本研究以2016—2018年珠江口海域鱼类捕食关系网数据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鱼类重要性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与Katz指数、PPR指数等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评估鱼类在食物网中的相对重要性。在2016和2018年数据集中,MISF方法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1.0和0.5,显著优于其他方法,而在2017年数据集中,尽管网络规模增大导致精确率略低于Katz和PPR指数,但召回率表现更佳。此外,根据鱼类在食物网中的不同重要性级别,讨论了它们由于数量变动对网络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差异。本研究为鱼类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食物网 多指标相似度融合 相对重要性 鱼类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过程和陆源人类活动对黄海浒苔绿潮年变化的影响分析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徐淑雯 徐丽丽 +4 位作者 何佩东 高清清 曹兵 刘吉堂 郭茂华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9,共12页
利用2008—2022年浒苔覆盖面积、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再分析数据以及各类经济指标等数据,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两大方面综合分析了黄海浒苔绿潮发生面积呈现波动性年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厄尔尼诺次年浒苔覆盖面积较正常... 利用2008—2022年浒苔覆盖面积、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再分析数据以及各类经济指标等数据,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两大方面综合分析了黄海浒苔绿潮发生面积呈现波动性年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厄尔尼诺次年浒苔覆盖面积较正常偏多(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加强西伸,导致降水偏多偏强;厄尔尼诺次年有效积温天数偏多,有效积温偏强),拉尼娜次年浒苔覆盖面积以偏少为主。夏季苏北海域大风天数和偏北风持续时间对浒苔最大覆盖面积的极值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同时降雨量与浒苔最大覆盖面积为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浒苔年最大覆盖面积与连云港、青岛和盐城3个市的年总产值增加值呈现高度正相关。综上说明,浒苔年最大覆盖面积的年际波动变化是气候尺度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季节尺度天气系统以及年际尺度人类经济生产活动三者共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最大覆盖面积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降水量 大风天数 偏北风 国内生产总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海浪预报定量化检验评估方法研究
3
作者 梁颖瑜 徐丽丽 +4 位作者 徐婷婷 姚圣康 于芸 郜海 马卫军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0,共11页
常规海浪预报内容是一段文字,无法直接应用实况数据进行预报质量的检验评估。在详细调研全国海洋预报机构发布的海浪预报产品的基础上,应用东海预报减灾中心预报结果和实况数据进行反复测试与验证,制定了常规预报产品的处理规则,设计了... 常规海浪预报内容是一段文字,无法直接应用实况数据进行预报质量的检验评估。在详细调研全国海洋预报机构发布的海浪预报产品的基础上,应用东海预报减灾中心预报结果和实况数据进行反复测试与验证,制定了常规预报产品的处理规则,设计了检验评估方法;通过对存在问题的研讨与论证,重点解决评估波高最小值设定、观测点与预报海域面之间的关系、同一海域多点实况资料选取等定量化检验评估中的关键技术难点,提升了检验评估规则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预报 海浪预报质量 检验评估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nvLSTM-CNN预测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时空分布趋势 被引量:4
4
作者 杜艳玲 马玉玲 +3 位作者 汪金涛 陈珂 林泓羽 陈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7,共14页
海洋渔场的变动由空间与环境因子共同驱动,渔场时空演变信息的精准预测是海洋捕捞的关键。本研究利用1995-2018年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渔业生产统计数据,结合同期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 海洋渔场的变动由空间与环境因子共同驱动,渔场时空演变信息的精准预测是海洋捕捞的关键。本研究利用1995-2018年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渔业生产统计数据,结合同期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PP)和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DO),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olu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ConvLSTM)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的渔场时空分布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特征提取模块,对时空因子进行编码,提取时空特征信息,同时采用CNN提取海洋环境变量的抽象特征,采用ConvLSTM提取渔业数据的高层时空关联信息,最后融合多种特征对渔场时空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1036,较随机森林、BP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等传统渔场预报模型的预测误差降低15%~40%,预测的高产渔区与实际作业的高渔获量区匹配度为89%。该研究构建的渔场时空预测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出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时空分布,为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延绳钓渔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时空分布 融合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海面风预报质量检验的实现
5
作者 姚圣康 潘灵芝 +4 位作者 郑晓琴 梁颖瑜 于芸 郜海 马卫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8-516,共9页
常规海面风预报内容是“文字加字符”形式,实况数据是间隔均匀的数据序列,所以常规海面风预报无法像数值预报一样直接应用实况数据进行预报质量的检验评估。本文在详细调研全国海洋预报机构发布的海面风预报产品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常规... 常规海面风预报内容是“文字加字符”形式,实况数据是间隔均匀的数据序列,所以常规海面风预报无法像数值预报一样直接应用实况数据进行预报质量的检验评估。本文在详细调研全国海洋预报机构发布的海面风预报产品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常规预报内容,制定了一套客观、合理、标准化的处理方法,成功实现了对常规海面风预报的检验,并应用东海区实况数据对常规海面风预报进行了检验测试,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与论证,完善了检验评估规则,提升了其实用性、合理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预报 海面风 检验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海浪模拟研究和灾害特征分析
6
作者 梁晓红 张婕 +2 位作者 肖文军 张慧 陈珂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7,共13页
本研究利用2003-2022年江苏省的海浪灾害数据对灾害形势进行分析,并采用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对江苏海域海浪特征进行模拟,收集江苏沿海苏北浅滩和盐城外浮标实测海浪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比对验证。对江苏海域海浪灾害特征的研究和分析结... 本研究利用2003-2022年江苏省的海浪灾害数据对灾害形势进行分析,并采用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对江苏海域海浪特征进行模拟,收集江苏沿海苏北浅滩和盐城外浮标实测海浪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比对验证。对江苏海域海浪灾害特征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江苏沿海基本以东北和东南向浪为主,大浪占比较大出现在8-9月,江苏沿海海域多年一遇有效波高沿着岸线呈南北向带状分布,由北向南的梯度逐渐增大,致灾方面,台风浪对海洋经济的影响较大,而气旋浪和冷空气浪对人员伤亡的危险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 海浪灾害 海浪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潮位站水位数据的海啸波特征值拾取与分析研究
7
作者 吕忻 丁骏 秦涛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0,共7页
以2022年1月汤加海啸事件为例,采用高通滤波和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对日本父岛、上海芦潮港潮位站实测水位进行海啸波的特征拾取、分析与比对验证。结果表明:父岛站海啸波最大波高为0.88 m,主周期为12.2~20.5 min;芦潮港站最大波高为0.07 m... 以2022年1月汤加海啸事件为例,采用高通滤波和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对日本父岛、上海芦潮港潮位站实测水位进行海啸波的特征拾取、分析与比对验证。结果表明:父岛站海啸波最大波高为0.88 m,主周期为12.2~20.5 min;芦潮港站最大波高为0.07 m,主周期为20.3 min;由不同采样频率的水位数据计算得到的海啸波不同,各站首波到形成最大波幅的时长也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 高通滤波 最大熵谱分析 监测预警 海啸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沿海海浪警报发布标准研究
8
作者 于芸 李铖 +3 位作者 徐婷婷 沈心仪 梁颖瑜 姚圣康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1,共11页
应用GB/T 41165-2021《海洋预报结果准确性检验评估方法》,对上海沿海2007—2020年发布的海浪警报作全面的准确性检验评估,详细分析空报与漏报的发生原因,并应用历史长期风浪资料,统计分析上海沿海各个测波点所在海域的波浪特征,评估2 ... 应用GB/T 41165-2021《海洋预报结果准确性检验评估方法》,对上海沿海2007—2020年发布的海浪警报作全面的准确性检验评估,详细分析空报与漏报的发生原因,并应用历史长期风浪资料,统计分析上海沿海各个测波点所在海域的波浪特征,评估2 m以上波浪过程的分布状况,结合警报的检验结果,合理与科学地给出上海沿海4个海域的海浪警报发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警报 预报海区 准确性检验 沿海海域 警报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近岸海域赤潮特征分析及其对海表温度变化的响应
9
作者 高月鑫 郑晓琴 +1 位作者 管琴乐 王关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50,共9页
本文对1980—2019年上海近岸海域发生的164次赤潮灾害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40年间上海近岸海域赤潮与海表温度变化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近岸海域赤潮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区域特征:20世纪8... 本文对1980—2019年上海近岸海域发生的164次赤潮灾害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40年间上海近岸海域赤潮与海表温度变化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近岸海域赤潮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区域特征:20世纪80年代—21世纪10年代,上海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年均赤潮面积呈波动式减小-增大-减小趋势;赤潮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8月,且高发区域主要位于嵊泗列岛附近海域。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具有年代际演变规律,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逐渐被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所取代,同时还不断有新的赤潮藻种出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海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次数与海温异常和海温暖异常天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区域平均海表温度越高赤潮发生次数越多。本研究通过对上海近岸海域赤潮灾害的多年统计分析,结合赤潮发生与海温增暖的相关性,清晰地描述了该海域赤潮的时空变化特征,为上海赤潮预警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时空特征 上海海域 海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