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熵权法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施评估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昊 侯雨欣 +2 位作者 高然 薄璐 张富刚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24-332,共9页
我国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自2015年3月正式实施以来,其制度实施状况尚未得到科学、系统的评估。为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本文运用AHP—熵权法构建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施的定量化评估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动产统一登记... 我国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自2015年3月正式实施以来,其制度实施状况尚未得到科学、系统的评估。为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本文运用AHP—熵权法构建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施的定量化评估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地制度实施情况虽存在差异,但整体运行情况良好,登记信息全国联网统一管理大幅压缩了不动产登记的程序、时间和费用。本文从优化登记人员队伍、加快促进各登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数据库、加大中西部地区线上办理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制度改进建议,为"不动产登记法"的立法起草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产统一登记 制度实施评估 定量评估 AHP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动产登记纠纷“民行交叉”解决机制的路径困境与优化——以登记行为的界分为基础 被引量:4
2
作者 郭威 杨慧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41,共8页
研究目的:针对不动产登记中“民行交叉”纠纷解决机制的实务困境,分析该机制在登记领域的逻辑基础与适用前提,提出优化这一机制的制度方案。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规范解释法与原理论证。研究结果:(1)“民行交叉”纠纷解决机制在登记实... 研究目的:针对不动产登记中“民行交叉”纠纷解决机制的实务困境,分析该机制在登记领域的逻辑基础与适用前提,提出优化这一机制的制度方案。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规范解释法与原理论证。研究结果:(1)“民行交叉”纠纷解决机制在登记实务领域存在若干困境,须对其逻辑前提及适用基础进行反思;(2)清楚界分登记行为中的私法与公法要素,区分民事法律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下的登记行为,是构建登记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3)以不动产登记行为二分为基础构建二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可消除“民行交叉”的适用困境。研究结论:将《行政诉讼法》第61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条进行限缩解释,对依申请登记、政府组织的首次登记(总登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依嘱托登记分别适用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有利于解决登记实务中的纠纷难题、缓解登记机构的应诉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不动产登记纠纷 “民行交叉”纠纷解决机制 登记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住宅用地出让“两集中”新政研究--基于诺奖拍卖理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杰 王忠 范雨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37,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新拍卖理论框架,探究住宅用地“两集中”新政的政策效果,为优化土地调控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诺奖拍卖理论构建两阶段升价模型和多物品同步多轮加价模型进行均衡策略分析,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两集中”新政对住宅... 研究目的:基于新拍卖理论框架,探究住宅用地“两集中”新政的政策效果,为优化土地调控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诺奖拍卖理论构建两阶段升价模型和多物品同步多轮加价模型进行均衡策略分析,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两集中”新政对住宅用地出让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1)在短期内,“两集中”新政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单价仅提高0.087%∼0.407%,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总价仅提高0.086%∼0.394%;(2)竞拍起始价设置越高,住宅用地成交单价和总价也越高;(3)联合竞价人在住宅用地市场上比单一竞价人更具有优势,是提高住宅用地出让价格的重要原因;(4)异质性研究表明,“两集中”新政主要影响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住宅用地市场,使一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单价仅提高0.949%,出让总价仅提高0.955%,“两集中”新政对二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单价和总价的影响均不显著;(5)城市供需结构和竞价人的短期非理性行为是抑制“两集中”新政平抑住宅用地出让价格效果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1)严格设置最高限价和最高溢价率可促使竞价人理性竞拍;(2)适当提高保证金额度可促使竞拍价格逐渐趋于理性竞争;(3)加大对竞拍企业的资金监管,控制供给水平,能够维护市场总体稳定和平衡;(4)规范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中的变相提价弥补财政的行为,能够降低地方财政对出让土地收入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拍卖理论 “两集中”新政 住宅用地出让 双重差分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50
4
作者 窦亚权 杨琛 +3 位作者 赵晓迪 王怀毅 李娅 何友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1,共11页
【目的】明确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内涵以及具体可行路径,为推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方案,从而促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方法】通过深入剖析森林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基本... 【目的】明确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内涵以及具体可行路径,为推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方案,从而促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方法】通过深入剖析森林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从供给、需求角度阐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选取福建南平、湖北鄂州、江西崇义为典型案例,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做法和主要成效,同时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诠释3种不同主体方式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市场、政府、政府+市场为主体的森林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结果】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从供给角度可理解为应当通过何种方式方法使生产者付出的成本得到回报,即有效促使生产者愿意且有能力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森林生态产品,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最优配置;从需求角度可理解为通过生态、物质和人力等资本要素的投入,使消费者的福利得到改善,从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为此按一定价格进行消费支付,从而实现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结论】通过分析国内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做法,针对森林生态物质产品、调节产品和服务产品,提出我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行路径主要分为3种:以市场为主体,构建森林物质产品的交易机制;以政府为主体,构建森林调节产品的管理机制;以政府、市场相结合,构建森林文化产品的服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供需分析 生态资本 价值实现 典型案例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及管控策略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宏玉 胡守庚 卢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76,共9页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为新时期各地政府进行差别化的建设用地"双控"提供策略参考。研究方法:改进的Tapio弹性脱钩法。研究结果:(1)"十二五"期间中国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为新时期各地政府进行差别化的建设用地"双控"提供策略参考。研究方法:改进的Tapio弹性脱钩法。研究结果:(1)"十二五"期间中国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对建设用地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2)预测到2020年末各地区建设用地规模及强度,要依据4类脱钩系数进行规模管控,根据"优"、"良"、"中"和"差"4种等级情况的区域进行强度管控;(3)基于预测结果,从发展观念转变、经济结构优化、供地模式调整等多视角提出了差别化的建设用地规模及强度管控策略。研究结论:应努力促成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低脱钩"发展模式,各地区要因地制宜采取策略推进建设用地"双控"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弹性脱钩 管控 规模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的鄂西山区耕地景观格局多情景模拟
6
作者 彭洪兵 宋健 +3 位作者 尹雯 钱招东 滕欣 孟雪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51-59,169,共10页
以鄂西山区19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PLUS模型模拟耕地景观在自然条件约束情景和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双重约束情景下的时空演化规律,明确耕地景观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未来鄂西地区耕地数量仍表现为下降趋势。影响耕地变... 以鄂西山区19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PLUS模型模拟耕地景观在自然条件约束情景和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双重约束情景下的时空演化规律,明确耕地景观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未来鄂西地区耕地数量仍表现为下降趋势。影响耕地变化的因素主要为高程、植被覆盖、水文条件。斑块形态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形影响显著,表现为北优南劣的格局;耕地斑块形态随时间变化呈明显优化发展的趋势。在斑块格局上,鄂西地区耕地斑块整体空间聚集性差、连通性低、破碎化程度高,耕地斑块格局存在持续恶化的风险。多情景模拟的差异表明,耕地斑块的规则化发展会受到社会经济活动因素的限制,而仅在自然条件驱动下,耕地景观更易向复杂化、破碎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景观格局 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鄂西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下耕地利用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7
作者 彭洪兵 钱招东 桑新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240-246,F0003,共8页
基于功能形态、空间形态两种视角对耕地利用转型进行测度,描述2000—2018年鄂西贫困地区耕地利用转型特征,并以区域、县域两种研究尺度从不同角度解释耕地利用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耕地利用转型可以看作耕地利用形态在... 基于功能形态、空间形态两种视角对耕地利用转型进行测度,描述2000—2018年鄂西贫困地区耕地利用转型特征,并以区域、县域两种研究尺度从不同角度解释耕地利用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耕地利用转型可以看作耕地利用形态在时间序列上的断点型变化;耕地利用转型对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伴随经济发展,影响作用在逐步降低;耕地利用转型对鄂西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经济发展 功能形态 空间形态 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