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多特征内陆水体精细化提取
1
作者 王兴坤 李佳鑫 +4 位作者 冯存均 詹远增 朱校娟 周伟 邓小渊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2,共6页
针对多特征内陆水体卫星遥感自动提取精度不足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讨论Vision Transformer(ViT)视觉大模型对不同特征内陆水体的提取精度。通过历史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获取大规模样本,得到预训练模型;结合浙江省内陆水体多层次... 针对多特征内陆水体卫星遥感自动提取精度不足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讨论Vision Transformer(ViT)视觉大模型对不同特征内陆水体的提取精度。通过历史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获取大规模样本,得到预训练模型;结合浙江省内陆水体多层次感知特点,利用UPerNet网络,从场景、对象、部分、材质和纹理等不同方面对ViT模型输出层进行全方位的优化,进一步增加了ViT模型对多尺度多特征水体的感知能力。本文算法精度、召回率均在90%以上,相比传统指数阈值法精度提升15%,比预训练模型精度提升10%,可以满足浙江省水面面积调查监测的精度要求。结果表明,特征优化后的视觉大模型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多特征内陆水体提取,服务于全国水资源调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大模型 内陆水体 卫星遥感 多层次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L-SAR卫星在不同植被覆盖度下的干涉能力
2
作者 李晓天 詹远增 +4 位作者 周伟 赵建雪 吕燕妃 施利涛 冯存均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本文围绕L-SAR数据在植被茂密山区地表形变探测能力问题,以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处作为研究区域,基于L-SAR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光谱数据,以植被覆盖度和干涉相干性存在负相关关系为先验条件,采用Pearson's相关系数方法获取相干估... 本文围绕L-SAR数据在植被茂密山区地表形变探测能力问题,以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处作为研究区域,基于L-SAR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光谱数据,以植被覆盖度和干涉相干性存在负相关关系为先验条件,采用Pearson's相关系数方法获取相干估计样本数据,通过样本统计分析与拟合的方式,分析评价L-SAR数据在不同植被覆盖度下的干涉能力。研究表明:(1)L-SAR干涉相干性与植被覆盖度有较强的Logistic回归,其中,植被覆盖度在0.2~0.4时,干涉相干系数下降速度最快。(2)在低、中低植被覆盖度下,L-SAR数据干涉效果好且稳定;在中植被覆盖度下干涉效果相对较好但不太稳定;在高植被覆盖区域,干涉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AR 植被茂密山区 植被覆盖度 干涉相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地表覆盖下的碳储量变化监测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詹远增 王兴坤 +4 位作者 马彦 冯存均 周伟 邓小渊 徐盼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8-143,150,共7页
针对基于地表覆盖数据开展碳储量变化监测存在的尺度效应问题,本文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研究了不同尺度地表覆盖数据在地表破碎且变化频繁区域的适用性。通过高分辨率影像获取的粗分类和细分类地表覆盖数据,与常用的中低分辨率地... 针对基于地表覆盖数据开展碳储量变化监测存在的尺度效应问题,本文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研究了不同尺度地表覆盖数据在地表破碎且变化频繁区域的适用性。通过高分辨率影像获取的粗分类和细分类地表覆盖数据,与常用的中低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采用簿记模型分别计算了研究区近13年碳储量变化。发现基于中低分辨率地表覆盖计算的碳储量变化值相较于基于高分辨率粗分类地表覆盖,减少了3 021.24 tC;基于高分辨率粗分类地表覆盖计算的碳储量变化值相较于基于高分辨率细分类地表覆盖,减少了685.43 tC。结果表明,在地表破碎且变化频繁区域,基于不同尺度地表覆盖计算的碳储量变化值存在显著差异,高分辨率细分类地表覆盖数据适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碳储量变化 多尺度 监测评估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地表覆盖碳储量变化分析与情景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詹远增 马彦 +3 位作者 王兴坤 冯存均 李佳鑫 徐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9-381,共13页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地表覆盖变化与碳储量变化,在“三区三线”成果约束下预测碳储量未来发展趋势,为城市新中心的国土空间优化和生态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5,2020,2023年4期地表覆盖数...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地表覆盖变化与碳储量变化,在“三区三线”成果约束下预测碳储量未来发展趋势,为城市新中心的国土空间优化和生态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5,2020,2023年4期地表覆盖数据,采用GeoSoS-FLUS模型模拟2035年自然发展、极限建设开发、极限农业生产、生态功能服务和城乡融合发展5种不同情景下的地表覆盖变化,并运用模型为框架计算2010-2023年和2023-2035年模拟情境下的碳储量变化情况。[结果]①2010-2023年城西科创大走廊呈现碳储量增长趋势,共计变化1720.69 t,其中植被碳储量约增加为913.67 t,土壤碳储量约增加566.18 t,水域碳储量约增加240.84 t;②耕地内部类型转变导致土壤碳储量减少119.33 t,林地内部类型转变导致的碳储量变化占总变化的39.50%;③自然增长情景及生态功能服务情景下,林地增长相对明显,极限建设开发情景、极限农业生产情景地表覆盖类型更为稳定,城乡融合发展情景下,通过耕地、林地、草地与其他地表覆盖类型的合理置换,其他地表覆盖类型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④2023-2035年,在自然增长情景下,碳储量将增加898.74 t,在极限建设开发情景下,碳储量将增加538.58 t,在极限农业生产情景下,碳储量将增加517.45 t,在生态功能服务情景下,碳储量将增加813.09 t,在城乡融合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将增加356.91 t。[结论]在控制线的约束下进行发展可以有效地保障城市碳汇能力,合理的地表覆盖类型转变及内部结构调整可以为城市新中心发展提供进一步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地表覆盖 碳储量 GeoSoS-F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米级遥感影像的建筑物高度反演方法及其验证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晓忠 冯存均 +3 位作者 邓小渊 詹远增 于辉 王兴坤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8-132,共5页
建筑物高度是现代化都市监测、规划、管理及各城市经济活动中的基础性数据,为实现建筑物高度信息的提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玻尔兹曼曲线的建筑物高度反演方法。首先,利用建筑物影像的光谱特性,采用多尺度分割和遥感指数分类的办法获取... 建筑物高度是现代化都市监测、规划、管理及各城市经济活动中的基础性数据,为实现建筑物高度信息的提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玻尔兹曼曲线的建筑物高度反演方法。首先,利用建筑物影像的光谱特性,采用多尺度分割和遥感指数分类的办法获取建筑物阴影感兴趣区域,根据玻尔兹曼曲线函数拟合获取阴影的亚像素位置,线性拟合得到阴影边界;然后,根据太阳、卫星、建筑物和其阴影的几何关系,构建高度反演模型,估算建筑物高度;最后,选择宁海为研究区,选取在轨的主流亚米级高分二号、高景一号、北京二号、WorldView-2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精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计算的建筑物高度中误差优于2.5 m,可用于一般的城市卫星遥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米级遥感影像 玻尔兹曼曲线 亚像素阴影提取 建筑物高度反演与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