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cGIS Engine的矿业权范围自然资源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梁志强 吴昊 +1 位作者 张鹏飞 刘陆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4期87-90,共4页
以矿业权范围内林草湿等自然资源查询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研究背景,采用C#+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实现空间数据库创建、矿业权坐标标准化入库、空间要素分析、数字制图、统计结果及报告标准化输出等功能。该系统软件化分析矿业权预... 以矿业权范围内林草湿等自然资源查询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研究背景,采用C#+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实现空间数据库创建、矿业权坐标标准化入库、空间要素分析、数字制图、统计结果及报告标准化输出等功能。该系统软件化分析矿业权预审过程中自然资源占用情况,提供标准化数据分析,支持矿业权管理决策,有效地提高矿业权预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Engine 矿业权 自然资源 数据分析 报告输出 DocX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湿地水禽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丛喜东 冯亚男 +1 位作者 王佳佳 梁志强 《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56-59,共4页
为推动我省湿地水禽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数据管理的体系化和规范化,本文通过对我省湿地水禽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和整合各类监测数据结构及属性因子阈值等内容,构建了基于MySql的湿地水禽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数据库,并通过... 为推动我省湿地水禽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数据管理的体系化和规范化,本文通过对我省湿地水禽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和整合各类监测数据结构及属性因子阈值等内容,构建了基于MySql的湿地水禽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数据库,并通过ASP.NET、jQuery、WebGIS等技术,设计与实现了基于Web端的黑龙江省湿地水禽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各类监测模式及监测数据的综合性管理和数据共享,为我省湿地水禽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保护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先进的数据管理手段,有助于全面支撑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保护、管理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湿地水禽 WEBGIS MYSQL JQUERY ASP.NET 数据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系统的公益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技术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陆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7期73-74,共2页
公益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是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的一项重要工作,技术要求较高。文章在以往公益林资源监测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黑龙江省公益林资源保护的实践,对公益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的类型区划、技术路线、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质量评... 公益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是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的一项重要工作,技术要求较高。文章在以往公益林资源监测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黑龙江省公益林资源保护的实践,对公益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的类型区划、技术路线、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公益林资源监测 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林地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与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琳琳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7期25-27,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黑龙江省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查,发现林地资源在保护利用方面存在退化、非法占用、利用不合理等现象。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策略建议,包... 本文旨在探讨黑龙江省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查,发现林地资源在保护利用方面存在退化、非法占用、利用不合理等现象。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策略建议,包括加强林地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动林业产业升级、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等,以期促进黑龙江省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资源 保护利用 问题 建议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的探讨
5
作者 张冰 《现代化农业》 2020年第5期41-42,共2页
"多规合一"是有效配置资源的新概念,如何统一数据并有效利用是新林业建设的重点内容。各项森林资源调查的数据结构、因子编码及数据库内容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造成了数据整合困难,无法统一管理,不利于数据统计和数据共享。本... "多规合一"是有效配置资源的新概念,如何统一数据并有效利用是新林业建设的重点内容。各项森林资源调查的数据结构、因子编码及数据库内容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造成了数据整合困难,无法统一管理,不利于数据统计和数据共享。本文对建立规范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库的目标、意义和步骤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库 建设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裕县湿地认证调查及变化分析
6
作者 李新平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4期9-12,22,共5页
基于两期遥感影像及国土二调、湿地名录等资料,对富裕县2009年、2019年湿地斑块范围及地类进行内业判读区划赋值,以及外业实地数据采集与验证。通过对两期变化情况数据统计分析,查找湿地变化原因,分析湿地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 湿地认证 遥感影像 国土二调 湿地名录 富裕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城区林地资源结构及营造林树种的选择
7
作者 于鹏 石艳丽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以哈尔滨市双城区林地资源结构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哈尔滨市双城区的乡镇农田防护区现状,以及自然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充分利用该区域自然生态条件,选择栽植储备林的方式,逐步将杨树部分替换成樟子松,以实现林网结构的樟子松和杨树混合,... 以哈尔滨市双城区林地资源结构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哈尔滨市双城区的乡镇农田防护区现状,以及自然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充分利用该区域自然生态条件,选择栽植储备林的方式,逐步将杨树部分替换成樟子松,以实现林网结构的樟子松和杨树混合,改变森林覆盖率低的资源现状,并为其达到平原绿化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提供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资源 栽植植被 森林覆盖率 双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泰森多边形图法的樟子松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与林分优化
8
作者 王维芳 韩子丰 李国春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8-957,共10页
利用泰森多边形(Voronoi)图法和n=4法构建樟子松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单元,比较2种方法计算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差异,并使用Voronoi图法计算单木空间结构综合指数(Q)以进行林分优化,了解Voronoi图法在樟子松人工林森林结构参数计算与林分... 利用泰森多边形(Voronoi)图法和n=4法构建樟子松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单元,比较2种方法计算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差异,并使用Voronoi图法计算单木空间结构综合指数(Q)以进行林分优化,了解Voronoi图法在樟子松人工林森林结构参数计算与林分优化上的优势。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22、31、43 a林龄的樟子松人工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Voronoi图法和n=4法确定林木空间结构单元,分别计算每个样地的大小比数(U)、角尺度(W)、竞争指数(CI)和开敞度(K)。对使用这2种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基于上述参数构建单木空间结构综合指数,确定林分的间伐木,模拟不同间伐强度(10%、20%和30%)下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效果。对于樟子松人工林,Voronoi图法计算的W、CI和K与n=4法的计算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利用Voronoi图法计算Q,选择采伐木,按10%、20%和30%强度进行间伐。间伐后林分的平均胸径分别增加0.27、1.03、1.47 cm;U分别下降7.17%、24.80%和38.93%;W分别下降27.98%、55.65%和69.35%;CI分别下降19.62%、35.74%和47.78%;K分别提高6.37%、16.67%和28.92%;Q分别提高84.91%、248.12%和530.87%。模拟3种间伐强度下各数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使林分各参数得到改善,总体空间结构得到优化,其中以30%间伐强度的间伐效果最为明显。因此,Voronoi图法是构建森林空间单元、计算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优化林分结构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为加强森林管理实践和实现可持续林分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onoi图法 林分空间结构 樟子松人工林 抚育间伐 空间结构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粘虫板及食诱剂添加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
9
作者 宋鹏慧 于金成 +8 位作者 杨瑞华 李雨泽 张磊 张鹍 武新娟 周双 李桂伟 王明洁 焦奎宝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2,共8页
为了开发和应用新型粘虫板,推进西花蓟马虫害的绿色生态防控,开展不同颜色(黄、蓝、白、粉)、挂置高度、挂置方式和挂置密度粘虫板对草莓上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试验,并在筛选出的诱集效果最好的粘虫板上添加花粉、花蜜和蔗糖,比较添加不... 为了开发和应用新型粘虫板,推进西花蓟马虫害的绿色生态防控,开展不同颜色(黄、蓝、白、粉)、挂置高度、挂置方式和挂置密度粘虫板对草莓上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试验,并在筛选出的诱集效果最好的粘虫板上添加花粉、花蜜和蔗糖,比较添加不同食诱剂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粉色粘虫板对西花蓟马诱集效果最好(1487头/板),其次为白色粘虫板(971头/板),均优于黄色和蓝色粘虫板。挂置高度以H2处理(色板下缘距草莓植株顶部0.2 m)诱集到的西花蓟马数量最多,达到了1663头/板。草莓上西花蓟马诱集数量从大到小的挂置方式依次为L1处理(垂直挂置)>L3处理(45°夹角)>L2处理(水平挂置)>L4处理(卷成筒状垂直挂置)>L5处理(卷成筒状水平挂置)。挂置密度以每667 m2挂置40张粘虫板效果最优。随着时间的推移,添加花蜜对草莓上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最好,且枣花蜜(10 d时诱集西花蓟马数量为2058头/板)优于柑橘蜜(10 d时诱集西花蓟马数量为1918头/板)。综上,每667 m2垂直挂置40张添加枣花蜜的粉色粘虫板且色板下缘距草莓植株顶部0.2 m对草莓上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粘虫板 食诱剂 诱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碳平衡分区研究
10
作者 刘佳宁 孙丽娜 +1 位作者 赵星财 韩鎏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7期69-75,共7页
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研究区的碳排放基尼系数、碳排放风险、碳排放强度、经济贡献系数和生态承载系数进行计算,以此为分区指标对研究区进行碳平衡分区,并提出各类区域针对性碳... 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研究区的碳排放基尼系数、碳排放风险、碳排放强度、经济贡献系数和生态承载系数进行计算,以此为分区指标对研究区进行碳平衡分区,并提出各类区域针对性碳减排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1980—2023年碳补偿率整体处于低位,并逐年递减,2000—2023年研究区碳排放基尼系数均超过0.6;2000—2023年研究区碳排放风险值整体呈逐年升高趋势,空间差异性逐渐明显;1980—2023年,研究区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2023年各地市碳排放强度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2000—2023年各地区经济贡献系数呈波动变化,生态承载系数整体偏低。依据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区碳平衡分为低碳优化区、碳总量控制区和碳汇功能区。低碳优化区包括A区,该地区碳排放呈中高风险水平,碳排放强度较低,经济贡献系数处于较高水平,生态承载系数处于较低水平。碳总量控制区包括B区、F区、M区、D区、I区、E区、J区、C区,该区域碳排放风险基本处于中、高风险水平,碳排放强度较高,经济贡献系数处于较低水平,生态承载系数处于中等及较低水平。碳汇功能区包括N区、L区、G区、K区,该区域碳排放风险呈中、低风险水平;碳排放强度处于较低水平,经济贡献系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生态承载系数较高。依据各地市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碳减排策略,为研究区土地利用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生态承载力 碳平衡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rcGIS Engine的珍贵树种移植报告编制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
作者 梁志强 刘陆 刘浈璞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3期90-94,共5页
当前城市化进程背景下,珍贵树种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对珍贵树种的移植工作需要通过专业的技术分析综合考虑形成指导性报告。聚焦珍贵树种移植报告编制与数据分析,基于C#+ArcGIS Engine地理信息系统组件进行二次开发,深度结合业务... 当前城市化进程背景下,珍贵树种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对珍贵树种的移植工作需要通过专业的技术分析综合考虑形成指导性报告。聚焦珍贵树种移植报告编制与数据分析,基于C#+ArcGIS Engine地理信息系统组件进行二次开发,深度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开发珍贵树种移植相关空间要素分析、相关因子反演、相关数据图表卡生成和报告文本生成等功能,实现图表卡及报告文本的标准化输出,为珍贵树种的移植工作提供专业化的数据分析结果,有效减轻业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报告编制及图表卡输出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贵树种移植 数据分析 报告输出 ArcGIS Engine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地区蒙古栎分布及种实多样性
12
作者 于鹏 于辉 +3 位作者 温宝阳 徐连峰 方玉凤 赵影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5期68-72,共5页
以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天然林分为研究对象,参照相关标准规范,从黑龙江省及周边按照单株结实量确定16个地区的共计22个蒙古栎优良林分,测定种实千粒质量、核纵径、核横径,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 以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天然林分为研究对象,参照相关标准规范,从黑龙江省及周边按照单株结实量确定16个地区的共计22个蒙古栎优良林分,测定种实千粒质量、核纵径、核横径,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蒙古栎林分种实性状、地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蒙古栎天然林分分布跨度较大,年均温变异系数为34.56%,其余气象因素变异系数较小,相对稳定;海拔、胸径、年均温、无霜期、极端低温、有效积温与核纵径、核横径、核形指数、千粒质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经度、降水量与核纵径、核形指数、千粒质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纬度与核形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年蒸发量、极端高温、日照时数与种实形态指标(大小、质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千粒质量与核纵径、核横径、核形指数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核纵径与核横径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82.27%,经度、纬度、降水量、极端高温、日照时数是决定种实形态指标的主要因子;蒙古栎种实形态指标聚类分析将22个林分分为4类,表现出与地理位置变化有关,但并不完全随地理位置变化而变化的特点,第Ⅱ类呼玛三卡林分的千粒质量3159 g,核纵径2.04 cm,核横径1.62 cm,为种实形态特征表现最佳的林分,可以结合淀粉含量等理化性质在定向选育中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黑龙江 种实形态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岗市十八号林场森林资源分析与经营建议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鹏 《林业勘查设计》 2023年第6期30-34,共5页
以鹤岗市十八号林场为分析研究对象,充分利用最新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对其森林资源现状与利用、森林资源消长、演变趋势等动态变化情况做出分析,客观反映该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并对其今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经营建议。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动态变化 经营管理 鹤岗十八号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二类调查形高表计算森林蓄积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陆 《林业勘查设计》 2020年第3期15-17,共3页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林业发展规划、经营、管理的基础性调查工作,其中森林蓄积量调查是一项重要的调查内容,是反映森林数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森林蓄积的定量估测一直是林业调查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森林蓄...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林业发展规划、经营、管理的基础性调查工作,其中森林蓄积量调查是一项重要的调查内容,是反映森林数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森林蓄积的定量估测一直是林业调查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森林蓄积的定量估测也是政府掌握国家森林资源状况的主要途径[1]。通过研究二类调查角规测树和形高表的方法步骤来进行研究,实现小班森林蓄积量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积计算 形高表 二类调查 黑龙江省(市、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拉萨拉鲁湿地资源开发规划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杨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5期76-78,共3页
湿地作为天然或人工沼泽地,不仅是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而且对于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介绍分析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拉萨拉鲁湿地资源开发的技术手段,对于拉鲁湿地资源调查、资源开发及资... 湿地作为天然或人工沼泽地,不仅是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而且对于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介绍分析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拉萨拉鲁湿地资源开发的技术手段,对于拉鲁湿地资源调查、资源开发及资源保护与规划制订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拉鲁湿地 资源开发、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种植模式区划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国明 马尚荣 +1 位作者 张瑞 关国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2,共12页
合理构建黑龙江省种植模式区划,对优化耕作制度、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黑土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学信息图谱识别种植模式类型,选取作物生育期平均气温、作物生育期平均湿润指数、地貌类型、种植模式4项指标构建区划指标体系,... 合理构建黑龙江省种植模式区划,对优化耕作制度、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黑土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学信息图谱识别种植模式类型,选取作物生育期平均气温、作物生育期平均湿润指数、地貌类型、种植模式4项指标构建区划指标体系,以县级地域单元为区划的基本单元,采用聚类分析、叠置法两种定量区划方法,拟定黑龙江省种植模式区划方案。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种植模式可分为玉米连作、水稻连作、大豆连作、米豆轮作、混合模式五种类型,面积占比分别为27.91%、23.11%、10.40%、21.50%、17.08%,空间分异特征显著。黑龙江省县级地域单元种植模式结构多样,可分为14种类型。其中,以种植模式结构单一型为主,种植模式结构单一型与种植模式结构混合型占比分别为69.84%、30.16%。黑龙江省划分为8个种植模式区,各区种植模式因水热条件、地貌条件差异表现出地域分异规律,文章针对各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种植模式 区划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烈度对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
17
作者 杨光 王欣宇 +3 位作者 马运佳 刘昭言 王立轩 孙建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4,共10页
探究平地与坡地森林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火烈度的响应,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火烧迹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毕拉河林业局内经历低烈度、中烈度及高烈度火干扰后恢复1年的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 探究平地与坡地森林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火烈度的响应,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火烧迹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毕拉河林业局内经历低烈度、中烈度及高烈度火干扰后恢复1年的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测定0~5 cm土层深度的土壤微生物量及群落组成,分析不同火烈度干扰下平地与坡地土壤微生物量、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通过冗余分析(RD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进一步探讨火烈度、坡度和土壤养分指标对土壤微生物量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在对照样地和不同火烈度干扰后的样地中,平地与坡地土壤中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最高,其次为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生物量较低,丛枝菌根真菌的生物量最小。2)火干扰对丛枝菌根真菌生物量的影响有限。除丛枝菌根真菌外,火干扰后平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物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略有增加但不显著,而坡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在低烈度火干扰后,坡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达到最高。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的变化是坡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火烈度响应的主要驱动力。3)火烈度、坡度和土壤养分指标均显著影响(P<0.01)微生物类群的生物量,其直接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养分指标、火烈度、坡度。在土壤养分指标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与真菌生物量呈强正相关,铵态氮含量与革兰氏阳性菌的生物量呈正相关。因此,火烈度和坡度不仅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及群落组成,还通过调节土壤养分指标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烈度 落叶松 坡地 土壤微生物 PL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对榛实象成虫毒力及解毒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润平 马玲 +5 位作者 苏光祥 申东晨 宋喜梅 戴华 王琪 马晓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29,共5页
为探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榛实象(Curculio dieckamanni)的毒力和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喷雾法测定球孢白僵菌对榛实象成虫的室内毒杀效果,并测定亚致死质量浓度(10%致死质量浓度(LC_(10))、30%致死质量浓度(LC_(30))... 为探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榛实象(Curculio dieckamanni)的毒力和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喷雾法测定球孢白僵菌对榛实象成虫的室内毒杀效果,并测定亚致死质量浓度(10%致死质量浓度(LC_(10))、30%致死质量浓度(LC_(30))和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球孢白僵菌处理后,榛实象的质量、存活率及解毒酶活力。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处理72 h时,对榛实象成虫的LC_(10)、LC_(30)和LC_(50)分别为3.105、5.080、7.144 g·L^(-1)。不同亚致死质量浓度球孢白僵菌能显著降低榛实象成虫的质量和存活率(P<0.05)。与对照相比,球孢白僵菌对榛实象成虫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表现为,羧酸酯酶(CarE)整体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表现为各质量浓度随处理时间延长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对多功能氧化酶(MFO)表现为诱导作用。亚致死质量浓度的球孢白僵菌显著影响了榛实象成虫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内部分解毒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榛实象 亚致死质量浓度 解毒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层积不同阶段刺五加种子萌发生理及代谢特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艳君 郭晓瑞 +5 位作者 于子煊 吴可心 孙宇 陈宁 油乔木 邢凯鑫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589,共14页
为了探究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种子的休眠类型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和代谢特征,以东北地区刺五加种子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20℃,4℃,20℃/4℃)下对种子进行140 d沙藏层积处理。通过观察胚的表型变化,筛选出5个... 为了探究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种子的休眠类型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和代谢特征,以东北地区刺五加种子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20℃,4℃,20℃/4℃)下对种子进行140 d沙藏层积处理。通过观察胚的表型变化,筛选出5个典型时期。研究5个典型时期种子中的内源激素、主要营养物质及其水解酶、抗氧化系统和代谢组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刺五加种子吸水性能良好,20℃恒温条件只能促进胚的伸长,不能萌发。4℃恒温条件下胚率无增长。只有0~110 d保持20℃恒温,110~140 d保持4℃恒温,胚率增长且种子能够萌发。(2)随着胚率增长,赤霉素含量上升,脱落酸含量下降,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和萘乙酸含量均下降;脂肪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脂肪含量与脂肪水解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3)共筛选出92个差异代谢物,碳代谢、能量代谢和抗氧化代谢是主要的差异代谢通路。此外,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甘油脂类代谢等也存在差异。总之,刺五加种子属于形态生理性休眠,变温层积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必要条件,内源激素能够调控种子的休眠与萌发。脂肪等大分子营养物质被水解酶分解,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这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该研究可为鉴定刺五加种子休眠类型以及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休眠 萌发 变温层积 代谢组学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主要乔木林类型碳储量及碳汇能力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泽华 李国春 +1 位作者 刘丹丹 王维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3,共14页
【目的】黑龙江省是中国的林业大省,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估算全省主要乔木林类型的碳储量和碳汇能力,旨在为黑龙江省未来的森林经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黑龙江省主要乔木林类型的固定样地数据,计算样地碳密度,... 【目的】黑龙江省是中国的林业大省,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估算全省主要乔木林类型的碳储量和碳汇能力,旨在为黑龙江省未来的森林经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黑龙江省主要乔木林类型的固定样地数据,计算样地碳密度,并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法构建各类乔木林的林龄–碳密度的生长曲线,结合黑龙江省森林面积数据估算基准年和目标年各类乔木林各龄组的碳密度和碳储量。对各类样地按10年间隔进行分级,计算每级碳密度最高值与平均值之差,得到该级现实固碳潜力,利用样地数量加权计算得到该乔木林类型的总现实固碳潜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黑龙江省乔木林碳储量总量为878.73 Tg,其中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碳储量占比最大,分别为37.85%和24.21%,乔木林总平均碳密度为52.599 t/hm^(2),总现实固碳潜力为27.719 t/hm^(2)。(2)主要乔木林类型中,起始年份2015年时阔叶混交天然林总碳储量的占比最大,其次是蒙古栎天然林,分别占44.65%和17.02%;2060年碳储量最大的两个类型没有变化,但碳储量占比有所下降。2015年总平均碳密度最大的两类乔木林依次是蒙古栎天然林和阔叶混交天然林,总平均碳密度为82.545和60.699 t/hm^(2)。2060年总平均碳密度最大的两类是蒙古栎天然林和山杨天然林,总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03.659和92.255 t/hm^(2)。(3)各类乔木林中,山杨天然林、针叶混交人工林和樟子松人工林碳密度增长速度较高,到2060年时较起始年份的碳密度增长值分别为36.805、40.505、40.809 t/hm^(2)。(4)各类乔木林的总现实固碳潜力中,阔叶混交天然林的总现实固碳潜力最高,为31.536 t/hm^(2),人工林中针阔混交人工林总现实固碳潜力最高,为27.674 t/hm^(2),各龄组中中龄林的总现实固碳潜力最高,为29.179 t/hm^(2)。【结论】本研究估算了黑龙江省主要乔木林2015年各类型各龄组的碳密度、碳储量和现实固碳潜力以及未来2060年时的碳密度、碳储量。对于碳储量和现实固碳潜力高、同时未来碳密度增长量较低的乔木林类型如阔叶混交天然林、针阔混交人工林等,应加强对林分的抚育以促进其碳密度增长。未来的新造林规划应在满足适地适树等条件的前提下,更多地选取未来碳密度增长量较高的人工林类型,如樟子松人工林、针叶混交人工林等,天然林的更新规划应以山杨天然林等未来碳密度增长量较高的天然林类型为重点。该结论对未来黑龙江省森林碳汇经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 碳储量 碳密度 黑龙江 固碳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