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缓疏水膜润湿的原料液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晓丹 吕晓龙 +1 位作者 郑书云 刘治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亲水化渗漏是疏水膜技术应用面临的关键性瓶颈问题之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污染物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对疏水膜的润湿作用.本文提出利用絮凝强化气-液萃取的预处理工艺以去除原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以期减缓疏水膜的润湿进程.以十二... 亲水化渗漏是疏水膜技术应用面临的关键性瓶颈问题之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污染物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对疏水膜的润湿作用.本文提出利用絮凝强化气-液萃取的预处理工艺以去除原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以期减缓疏水膜的润湿进程.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来模拟代表水体中腐殖酸等荷负电性表面活性物质,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疏水膜进行减压膜蒸馏的润湿实验,探究预处理方法、预处理过程中絮凝剂的荷电性、种类以及用量对疏水膜材料亲水化渗漏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强化气-液萃取的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原料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阳离子型絮凝剂预处理效果优于阴离子型;有机絮凝剂预处理效果优于无机絮凝剂;当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加入量为12 mg/L时,表面活性物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去除率与未经絮凝预处理相比提高了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疏水膜 润湿 表面活性剂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宁酸的中空纤维纳滤膜抗污染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慧莹 吕晓龙 +4 位作者 任凯 谷杰 王晨宇 李文远 鲁艺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4,共7页
针对纳滤膜污染问题,采用富含酚羟基的单宁酸对聚酰胺纳滤膜表面进行接枝改性,构建富含酚羟基的抗污染层。探究单宁酸浓度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Zeta电位以及水接触角测定仪等手段对改性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 针对纳滤膜污染问题,采用富含酚羟基的单宁酸对聚酰胺纳滤膜表面进行接枝改性,构建富含酚羟基的抗污染层。探究单宁酸浓度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Zeta电位以及水接触角测定仪等手段对改性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单宁酸质量分数为0.15%时,改性膜通量衰减率最低,为5.05%,且稳态膜通量最高,为97.8 L/(m^(2)·h·MPa);在简单的去离子水清洗后通量恢复率达到98.1%;相比于常规纳滤原膜,通量衰减率降低了84.6%,稳态通量提升了48.9%,通量恢复率提升了11.8%,展现出优良的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 表面接枝 单宁酸 腐殖酸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羟基单体调控分离层结构制备高性能净水用纳滤膜 被引量:1
3
作者 鲁艺文 吕晓龙 +4 位作者 任凯 陈向上 张慧莹 刘慧丽 王晨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6,共9页
为了制备高效净化水中微污染物的纳滤膜,在哌嗪(PIP)水相溶液中混入小分子的多羟基第二单体双(2-羟乙基)氨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两者同时与均苯三甲酰氯(TMC)发生聚合反应,利用BIS-TRIS的羟基与PIP的氨基产生竞争作用来调控纳滤... 为了制备高效净化水中微污染物的纳滤膜,在哌嗪(PIP)水相溶液中混入小分子的多羟基第二单体双(2-羟乙基)氨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两者同时与均苯三甲酰氯(TMC)发生聚合反应,利用BIS-TRIS的羟基与PIP的氨基产生竞争作用来调控纳滤膜的分离层结构,制备净水用纳滤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Zeta电位研究了膜的化学结构及表面荷电性,并对膜的分离性能与抗污染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纯PIP和TMC制备的聚酰胺膜相比,BIS-TRIS的加入将膜孔径分布从0.3~0.9 nm提升至0.4~1.0 nm,成膜截留分子量从223提高到267,分离层厚度由135 nm减小到115 nm,渗透通量从93.6 L/(m^(2)·h·MPa)增加为220 L/(m^(2)·h·MPa),Na_(2)SO_(4)截留率由最初的95.6%提升至98%,盐酸四环素截留率由94%提升至98.4%,并且膜的抗污染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本研究提出利用水相溶液中羟基、氨基与TMC的竞争交联作用来调控分离层结构,为高效去除水中微污染物的纳滤膜制备提供了简便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BIS-TRIS 饮用水处理 去除微污染物 调控膜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性大孔径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蛋白分离膜的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龙婷婷 吕晓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5,共9页
以聚氯乙烯(PVC)为膜材料,在成膜混合物中加入亲水性多羟基氨基化合物葡甲胺,葡甲胺的氨基-NH2与聚氯乙烯(PVC)分子链上的C-Cl键反应活性位点发生亲核取代反应,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亲水性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膜,考察了葡甲胺... 以聚氯乙烯(PVC)为膜材料,在成膜混合物中加入亲水性多羟基氨基化合物葡甲胺,葡甲胺的氨基-NH2与聚氯乙烯(PVC)分子链上的C-Cl键反应活性位点发生亲核取代反应,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亲水性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膜,考察了葡甲胺浓度对膜亲水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葡甲胺浓度增加,膜的亲水性和水通量提高.在此基础上,以亲水性两亲性聚合物Pluronic F127为致孔剂,采用NIPS法制备大孔径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膜.考察了Pluronc F127添加量对PVC膜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luronic F127的添加量增加,PVC膜的最大孔径先增大后减小,最高可达0.46μm,此时水通量6430 L/(m^(2)·h·MPa),BSA透过率为95%,细胞截留率为100%,通量恢复率测试结果表明,与原膜相比,亲水性大孔径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膜的抗污染性能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亲水改性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蛋白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污染PVDF-CTFE膜耦合亲水改性研究
5
作者 王晨宇 吕晓龙 +3 位作者 谷杰 任凯 刘子强 刘超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29,139,共8页
通过本体改性或表面改性提高膜的亲水性可以减轻膜污染.然而,本体改性中加入的亲水物质过多会导致膜发生溶胀,造成膜的拉伸强力降低;接枝大分子的表面改性可能会引起膜表面堵孔,造成膜通量降低.本文将适量本体改性和小分子表面改性2种... 通过本体改性或表面改性提高膜的亲水性可以减轻膜污染.然而,本体改性中加入的亲水物质过多会导致膜发生溶胀,造成膜的拉伸强力降低;接枝大分子的表面改性可能会引起膜表面堵孔,造成膜通量降低.本文将适量本体改性和小分子表面改性2种方法耦合对膜进行亲水化改性,有望打破单一改性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来更好的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首先使用葡甲胺对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TFE)膜进行本体改性,之后使用小分子牛磺酸对本体改性后的PVDF-CTFE膜进行表面改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本体改性膜,本体-表面耦合改性法所制备的膜的水接触角由91.5°降至41.8°,膜表面亲水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且BSA过滤通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相较于单一表面改性膜,通过本体-表面耦合改性法所制备膜的纯水通量由3394 L/(m^(2)·h·MPa)提升至4743 L/(m^(2)·h·MPa).本体-表面耦合改性法使2种改性方法产生协同效应,有效提升纯水通量和亲水性以及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CTFE 葡甲胺 牛磺酸 本体改性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VDF-CTFE多孔膜的研究
6
作者 林帅 吕晓龙 +2 位作者 张绍哲 谷杰 任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利用低温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PVDF-CTFE多孔膜,重点考察了甘油含量和凝固浴温度对成膜机理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有促进热致相分离(TIPS)和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的双重作用.甘油含量的提高,一方面作为非溶剂使铸膜液浊点温度与凝固... 利用低温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PVDF-CTFE多孔膜,重点考察了甘油含量和凝固浴温度对成膜机理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有促进热致相分离(TIPS)和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的双重作用.甘油含量的提高,一方面作为非溶剂使铸膜液浊点温度与凝固浴温度的温差变大,加强了TIPS效应,使膜结构呈TIPS效应为主的双连续结构,避免了NIPS效应所致典型的指状孔结构;另一方面作为NIPS的致孔剂,会加强NIPS效应,促使发生双扩散,生成更多孔结构,二者竞争共同作用.最终甘油含量的提高使TIPS效应占主导,NIPS所致的皮层结构变薄,膜断面结构从致密堆积状向多孔蜂窝状结构转变,提高了膜的通透性.当甘油添加量为7.5%(质量分数)时,PVDF-CTFE中空纤维多孔膜综合性能最佳,拉伸断裂强度达2.6 MPa,纯水通量达860 L/(m^(2)·h·MPa).凝固浴温度的提高,减少了铸膜液浊点温度与凝固浴的温差,减弱了TIPS效应,加强了NIPS效应的传质过程,使膜结构从蜂窝状结构向指状孔结构转变,皮层厚度增加,导致膜孔隙率和纯水通量提高,力学性能下降.当凝固浴温度为80℃时,PVDF-CTFE平板多孔膜的纯水通量为1510 L/(m^(2)·h·MPa),拉伸断裂强度为2.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 低温热致相分离 成膜机理 多孔膜 凝固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膜、疏水性能评价及其自发脱水干燥
7
作者 吕晓龙 谷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介绍了多孔疏水膜的定义、临界润湿值的概念、疏水膜的透水压力值和临界润湿值测试方法。区别于通常的外力加热等方法,介绍了利用疏水膜材料自身特性来实现疏水膜干燥的两种疏水膜自脱水干燥的方法.一种方法是控制膜污染润湿进程,当膜... 介绍了多孔疏水膜的定义、临界润湿值的概念、疏水膜的透水压力值和临界润湿值测试方法。区别于通常的外力加热等方法,介绍了利用疏水膜材料自身特性来实现疏水膜干燥的两种疏水膜自脱水干燥的方法.一种方法是控制膜污染润湿进程,当膜孔被润湿的深度小于该疏水膜材料的临界润湿值时,通过膜清洗实现疏水膜的自发脱水干燥.另一种方法是构建亲疏水双层复合疏水膜,当膜运行至产水电导率明显上升时,停机清洗,利用亲水材料与水之间的吸引力大于疏水材料与水之间的吸引力的特性使疏水膜孔自发脱水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膜 临界润湿值 透水压力 疏水膜干燥 自发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VDF CTFE共混中空纤维膜用于血液氧合的研究
8
作者 荣新雨 吕晓龙 +2 位作者 刘娟娟 谷杰 任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3,共9页
氧合膜是体外膜氧合的核心材料,在平衡气体交换效率、耐血浆渗漏以及血液相容性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医用材料,本文提出将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材料用于制备氧合膜.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疏水性中空纤... 氧合膜是体外膜氧合的核心材料,在平衡气体交换效率、耐血浆渗漏以及血液相容性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医用材料,本文提出将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材料用于制备氧合膜.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然后通过戊二醛交联将羧甲基纤维素固定在中空纤维膜内表面,构建小孔径的氧合膜涂层.涂层一方面起到预过滤的作用,延长血浆渗漏时间;另一方面改善膜表面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构建涂层后,氧合膜孔径由375 nm减小至206 nm时,气体渗透通量为(661±58)mL/(cm^(2)·min·MPa),渗透通量仍高于聚4甲基1戊烯膜,与商业聚丙烯(PP)膜相似.羧甲基纤维素涂层改善了膜表面血液相容性,BSA吸附率仅为0.9%,相比于商业PP膜,红细胞黏附量降低46.7%,血小板黏附量降低21.4%,溶血率仅为0.25%,是安全的生物膜材料.羧甲基纤维素涂层膜的渗漏时间延长至22 h,为商业PP膜的3.6倍.本研究制备的PVC/PVDF CTFE氧合膜为新膜材料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肺 聚氯乙烯 中空纤维膜 非溶剂相转化法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层构建及其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探讨
9
作者 李文远 吕晓龙 +2 位作者 任凯 谷杰 张慧莹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55,共6页
自制了聚氯乙烯(PVC)超滤基膜,通过多元胺(二乙烯三胺-DETA和哌嗪-PIP)和多元酸(衣康酸-IA、马来酸酐-MAH和柠檬酸-CA)反应形成了基膜表面中间层,采用间苯二胺(MPD)和均苯三甲酰氯(TMC)界面聚合(IP)制备了反渗透(RO)复合膜,讨论了多元胺... 自制了聚氯乙烯(PVC)超滤基膜,通过多元胺(二乙烯三胺-DETA和哌嗪-PIP)和多元酸(衣康酸-IA、马来酸酐-MAH和柠檬酸-CA)反应形成了基膜表面中间层,采用间苯二胺(MPD)和均苯三甲酰氯(TMC)界面聚合(IP)制备了反渗透(RO)复合膜,讨论了多元胺/多元酸种类(DETA/CA,DETA/MAH,DETA/IA,PIP/IA)、反应次数等对中间层性能和RO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50℃时,利用3 mol/L二乙烯三胺和0.5 mol/L衣康酸在基膜表面反应4次的中间层所制备的RO复合膜,在2.0 MPa压力下对质量浓度1800 mg/L的氯化钠水溶液脱盐率为97.58%,其水通量为34.8 L/(m^(2)·h·MPa),与空白对照RO膜相比水通量提升41.3%,因此,这种中间层构建的方法为高通量RO复合膜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膜 界面聚合 膜通量 中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纳滤膜和极细中空纤维纳滤膜表面Zeta电位的测试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云双 宋晓绪 +2 位作者 曹占平 孙道宝 胡晓宇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了研究平板纳滤膜表面Zeta电位测试中的最佳条件和极细中空纤维纳滤膜表面Zeta电位测试方法,以平板聚酰胺纳滤膜和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纳滤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动电位法原理,利用Sur PASS固体表面Zeta电位分析仪测试纳滤膜表面Zeta电位... 为了研究平板纳滤膜表面Zeta电位测试中的最佳条件和极细中空纤维纳滤膜表面Zeta电位测试方法,以平板聚酰胺纳滤膜和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纳滤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动电位法原理,利用Sur PASS固体表面Zeta电位分析仪测试纳滤膜表面Zeta电位,并首次提出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纳滤膜Zeta电位测试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纳滤膜样品测试前需要在超纯水中浸泡2 h以上;平板纳滤膜最佳测试压力为3 k Pa;平板膜样品池的流道最佳高度为100~110μm,测试流量在80~120 m L/min,样品测试结果的标准偏差小于2m V.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纳滤膜在测试前,通过调节样品填充的紧实程度控制测试流量在80~120 m L/min,测试结果的标准偏差小于1 m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纳滤膜 极细中空纤维纳滤膜 ZETA电位 流动电位 电位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聚合物中空纤维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凯 胡晓宇 +1 位作者 陈英波 张宇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128,共8页
介绍近年来高性能芳香聚酰胺类、聚酰亚胺类、聚芳醚砜类、全氟聚合物类、芳香杂环聚合物类等中空纤维膜研究进展.这些膜材料具有不同程度的耐热、耐酸碱、耐氧化、耐有机溶剂、高水通量、高截留率、抗污染等高性能,符合膜分离技术发展... 介绍近年来高性能芳香聚酰胺类、聚酰亚胺类、聚芳醚砜类、全氟聚合物类、芳香杂环聚合物类等中空纤维膜研究进展.这些膜材料具有不同程度的耐热、耐酸碱、耐氧化、耐有机溶剂、高水通量、高截留率、抗污染等高性能,符合膜分离技术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 聚合物 中空纤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组合工艺在超高浓度制盐卤水精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尚伟 孙磊 +2 位作者 孙明 袁心 戴海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80,共4页
采用超滤组合工艺处理超高盐度制盐卤水,分析了砂滤、混凝气浮+砂滤和混凝气浮+砂滤+超滤等不同处理工艺下的卤水处理效果,对比分析了各工况下膜系统单周期运行的膜比通量(SF)和膜污染速率(K)。实验结果表明:混凝气浮+砂滤对卤水TOC、... 采用超滤组合工艺处理超高盐度制盐卤水,分析了砂滤、混凝气浮+砂滤和混凝气浮+砂滤+超滤等不同处理工艺下的卤水处理效果,对比分析了各工况下膜系统单周期运行的膜比通量(SF)和膜污染速率(K)。实验结果表明:混凝气浮+砂滤对卤水TOC、浊度、SS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依次为35.6%~38.9%、38.8%~54.7%和68.7%~73.4%,混凝气浮+砂滤+超滤对TOC和浊度去除率提高为38.6%~44.2%和99.6%~99.7%;运行通量升高,膜污染速率加快,改变错流量几乎不影响膜污染速率,混凝气浮+砂滤预处理后膜比通量提高,膜污染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水 超滤 膜比通量 膜污染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多级AO-MBR工艺处理市政污水中试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晓飞 戴海平 +2 位作者 孙磊 张程 吴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77,共5页
针对低温条件下常规水处理技术难以满足出水要求的问题,对多级AO-膜生物反应器(MAO-MBR)工艺处理市政污水的情况进行研究,考察在低温下(7~13℃)对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DO的质量浓度2.0 mg/L、回流体积比150%、HRT为18 h... 针对低温条件下常规水处理技术难以满足出水要求的问题,对多级AO-膜生物反应器(MAO-MBR)工艺处理市政污水的情况进行研究,考察在低温下(7~13℃)对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DO的质量浓度2.0 mg/L、回流体积比150%、HRT为18 h、MLSS的质量浓度6 g/L条件下,NH_3-N负荷、TN负荷分别为15 g/(kg·m^3)、20 g/(kg·m^3),出水COD、NH_3-N、TN、TP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6%、98%、85%、97.5%,出水水质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O-MBR工艺 市政污水 低温 一级A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A/O-MBR工艺对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许忠凤 戴海平 +1 位作者 孙磊 尹延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7-121,126,共6页
针对传统A2/O工艺难以实现对生活污水高效脱氮除磷的问题,在传统的A2/O工艺的基础上,增加膜生物反应器,构建多级多段A/O-MBR工艺中试实验设备,考察该系统的反应级数和进水分配方式对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影响。该系统分别以厌氧区单点进... 针对传统A2/O工艺难以实现对生活污水高效脱氮除磷的问题,在传统的A2/O工艺的基础上,增加膜生物反应器,构建多级多段A/O-MBR工艺中试实验设备,考察该系统的反应级数和进水分配方式对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影响。该系统分别以厌氧区单点进水的三级A/O工艺、以50%、22.70%、18.30%和9%比例进水的四级A/O工艺和以55%、30%和15%比例进水的三级A/O工艺三种工艺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TN、NH3-N和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58.31、27.50、17.20、2.77 mg/L时,以55%、30%和15%比例进水的三级A/O工艺系统的水处理效果最好,其出水COD、NH3-N、TN和TP平均质量浓度是21.20、0.48、4.11、0.51 mg/L,平均去除率为90.26%、96.88%、81.88%和76.45%,出水COD和NH3-N质量浓度均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水体标准,出水TN浓度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9-2002)一级A标准,出水TP中有64.29%达到一级A标准,各功能单元COD、NH3-N、TN和TP负荷分配合理,合理利用碳源。该多点进水三级A/O-MBR工艺实现了污水中碳源的有效利用和较低水处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多段A/O-MBR工艺 脱氮除磷 污泥负荷 单点进水 多点进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