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缓疏水膜润湿的原料液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晓丹 吕晓龙 +1 位作者 郑书云 刘治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亲水化渗漏是疏水膜技术应用面临的关键性瓶颈问题之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污染物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对疏水膜的润湿作用.本文提出利用絮凝强化气-液萃取的预处理工艺以去除原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以期减缓疏水膜的润湿进程.以十二... 亲水化渗漏是疏水膜技术应用面临的关键性瓶颈问题之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污染物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对疏水膜的润湿作用.本文提出利用絮凝强化气-液萃取的预处理工艺以去除原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以期减缓疏水膜的润湿进程.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来模拟代表水体中腐殖酸等荷负电性表面活性物质,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疏水膜进行减压膜蒸馏的润湿实验,探究预处理方法、预处理过程中絮凝剂的荷电性、种类以及用量对疏水膜材料亲水化渗漏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强化气-液萃取的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原料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阳离子型絮凝剂预处理效果优于阴离子型;有机絮凝剂预处理效果优于无机絮凝剂;当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加入量为12 mg/L时,表面活性物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去除率与未经絮凝预处理相比提高了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疏水膜 润湿 表面活性剂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宁酸的中空纤维纳滤膜抗污染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慧莹 吕晓龙 +4 位作者 任凯 谷杰 王晨宇 李文远 鲁艺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4,共7页
针对纳滤膜污染问题,采用富含酚羟基的单宁酸对聚酰胺纳滤膜表面进行接枝改性,构建富含酚羟基的抗污染层。探究单宁酸浓度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Zeta电位以及水接触角测定仪等手段对改性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 针对纳滤膜污染问题,采用富含酚羟基的单宁酸对聚酰胺纳滤膜表面进行接枝改性,构建富含酚羟基的抗污染层。探究单宁酸浓度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Zeta电位以及水接触角测定仪等手段对改性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单宁酸质量分数为0.15%时,改性膜通量衰减率最低,为5.05%,且稳态膜通量最高,为97.8 L/(m^(2)·h·MPa);在简单的去离子水清洗后通量恢复率达到98.1%;相比于常规纳滤原膜,通量衰减率降低了84.6%,稳态通量提升了48.9%,通量恢复率提升了11.8%,展现出优良的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 表面接枝 单宁酸 腐殖酸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羟基单体调控分离层结构制备高性能净水用纳滤膜 被引量:1
3
作者 鲁艺文 吕晓龙 +4 位作者 任凯 陈向上 张慧莹 刘慧丽 王晨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6,共9页
为了制备高效净化水中微污染物的纳滤膜,在哌嗪(PIP)水相溶液中混入小分子的多羟基第二单体双(2-羟乙基)氨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两者同时与均苯三甲酰氯(TMC)发生聚合反应,利用BIS-TRIS的羟基与PIP的氨基产生竞争作用来调控纳滤... 为了制备高效净化水中微污染物的纳滤膜,在哌嗪(PIP)水相溶液中混入小分子的多羟基第二单体双(2-羟乙基)氨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两者同时与均苯三甲酰氯(TMC)发生聚合反应,利用BIS-TRIS的羟基与PIP的氨基产生竞争作用来调控纳滤膜的分离层结构,制备净水用纳滤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Zeta电位研究了膜的化学结构及表面荷电性,并对膜的分离性能与抗污染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纯PIP和TMC制备的聚酰胺膜相比,BIS-TRIS的加入将膜孔径分布从0.3~0.9 nm提升至0.4~1.0 nm,成膜截留分子量从223提高到267,分离层厚度由135 nm减小到115 nm,渗透通量从93.6 L/(m^(2)·h·MPa)增加为220 L/(m^(2)·h·MPa),Na_(2)SO_(4)截留率由最初的95.6%提升至98%,盐酸四环素截留率由94%提升至98.4%,并且膜的抗污染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本研究提出利用水相溶液中羟基、氨基与TMC的竞争交联作用来调控分离层结构,为高效去除水中微污染物的纳滤膜制备提供了简便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BIS-TRIS 饮用水处理 去除微污染物 调控膜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性大孔径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蛋白分离膜的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龙婷婷 吕晓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5,共9页
以聚氯乙烯(PVC)为膜材料,在成膜混合物中加入亲水性多羟基氨基化合物葡甲胺,葡甲胺的氨基-NH2与聚氯乙烯(PVC)分子链上的C-Cl键反应活性位点发生亲核取代反应,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亲水性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膜,考察了葡甲胺... 以聚氯乙烯(PVC)为膜材料,在成膜混合物中加入亲水性多羟基氨基化合物葡甲胺,葡甲胺的氨基-NH2与聚氯乙烯(PVC)分子链上的C-Cl键反应活性位点发生亲核取代反应,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亲水性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膜,考察了葡甲胺浓度对膜亲水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葡甲胺浓度增加,膜的亲水性和水通量提高.在此基础上,以亲水性两亲性聚合物Pluronic F127为致孔剂,采用NIPS法制备大孔径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膜.考察了Pluronc F127添加量对PVC膜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luronic F127的添加量增加,PVC膜的最大孔径先增大后减小,最高可达0.46μm,此时水通量6430 L/(m^(2)·h·MPa),BSA透过率为95%,细胞截留率为100%,通量恢复率测试结果表明,与原膜相比,亲水性大孔径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膜的抗污染性能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亲水改性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蛋白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VDF-CTFE多孔膜的研究
5
作者 林帅 吕晓龙 +2 位作者 张绍哲 谷杰 任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利用低温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PVDF-CTFE多孔膜,重点考察了甘油含量和凝固浴温度对成膜机理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有促进热致相分离(TIPS)和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的双重作用.甘油含量的提高,一方面作为非溶剂使铸膜液浊点温度与凝固... 利用低温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PVDF-CTFE多孔膜,重点考察了甘油含量和凝固浴温度对成膜机理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有促进热致相分离(TIPS)和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的双重作用.甘油含量的提高,一方面作为非溶剂使铸膜液浊点温度与凝固浴温度的温差变大,加强了TIPS效应,使膜结构呈TIPS效应为主的双连续结构,避免了NIPS效应所致典型的指状孔结构;另一方面作为NIPS的致孔剂,会加强NIPS效应,促使发生双扩散,生成更多孔结构,二者竞争共同作用.最终甘油含量的提高使TIPS效应占主导,NIPS所致的皮层结构变薄,膜断面结构从致密堆积状向多孔蜂窝状结构转变,提高了膜的通透性.当甘油添加量为7.5%(质量分数)时,PVDF-CTFE中空纤维多孔膜综合性能最佳,拉伸断裂强度达2.6 MPa,纯水通量达860 L/(m^(2)·h·MPa).凝固浴温度的提高,减少了铸膜液浊点温度与凝固浴的温差,减弱了TIPS效应,加强了NIPS效应的传质过程,使膜结构从蜂窝状结构向指状孔结构转变,皮层厚度增加,导致膜孔隙率和纯水通量提高,力学性能下降.当凝固浴温度为80℃时,PVDF-CTFE平板多孔膜的纯水通量为1510 L/(m^(2)·h·MPa),拉伸断裂强度为2.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 低温热致相分离 成膜机理 多孔膜 凝固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膜、疏水性能评价及其自发脱水干燥
6
作者 吕晓龙 谷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介绍了多孔疏水膜的定义、临界润湿值的概念、疏水膜的透水压力值和临界润湿值测试方法。区别于通常的外力加热等方法,介绍了利用疏水膜材料自身特性来实现疏水膜干燥的两种疏水膜自脱水干燥的方法.一种方法是控制膜污染润湿进程,当膜... 介绍了多孔疏水膜的定义、临界润湿值的概念、疏水膜的透水压力值和临界润湿值测试方法。区别于通常的外力加热等方法,介绍了利用疏水膜材料自身特性来实现疏水膜干燥的两种疏水膜自脱水干燥的方法.一种方法是控制膜污染润湿进程,当膜孔被润湿的深度小于该疏水膜材料的临界润湿值时,通过膜清洗实现疏水膜的自发脱水干燥.另一种方法是构建亲疏水双层复合疏水膜,当膜运行至产水电导率明显上升时,停机清洗,利用亲水材料与水之间的吸引力大于疏水材料与水之间的吸引力的特性使疏水膜孔自发脱水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膜 临界润湿值 透水压力 疏水膜干燥 自发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VDF CTFE共混中空纤维膜用于血液氧合的研究
7
作者 荣新雨 吕晓龙 +2 位作者 刘娟娟 谷杰 任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3,共9页
氧合膜是体外膜氧合的核心材料,在平衡气体交换效率、耐血浆渗漏以及血液相容性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医用材料,本文提出将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材料用于制备氧合膜.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疏水性中空纤... 氧合膜是体外膜氧合的核心材料,在平衡气体交换效率、耐血浆渗漏以及血液相容性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医用材料,本文提出将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材料用于制备氧合膜.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然后通过戊二醛交联将羧甲基纤维素固定在中空纤维膜内表面,构建小孔径的氧合膜涂层.涂层一方面起到预过滤的作用,延长血浆渗漏时间;另一方面改善膜表面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构建涂层后,氧合膜孔径由375 nm减小至206 nm时,气体渗透通量为(661±58)mL/(cm^(2)·min·MPa),渗透通量仍高于聚4甲基1戊烯膜,与商业聚丙烯(PP)膜相似.羧甲基纤维素涂层改善了膜表面血液相容性,BSA吸附率仅为0.9%,相比于商业PP膜,红细胞黏附量降低46.7%,血小板黏附量降低21.4%,溶血率仅为0.25%,是安全的生物膜材料.羧甲基纤维素涂层膜的渗漏时间延长至22 h,为商业PP膜的3.6倍.本研究制备的PVC/PVDF CTFE氧合膜为新膜材料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肺 聚氯乙烯 中空纤维膜 非溶剂相转化法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污染PVDF-CTFE膜耦合亲水改性研究
8
作者 王晨宇 吕晓龙 +3 位作者 谷杰 任凯 刘子强 刘超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29,139,共8页
通过本体改性或表面改性提高膜的亲水性可以减轻膜污染.然而,本体改性中加入的亲水物质过多会导致膜发生溶胀,造成膜的拉伸强力降低;接枝大分子的表面改性可能会引起膜表面堵孔,造成膜通量降低.本文将适量本体改性和小分子表面改性2种... 通过本体改性或表面改性提高膜的亲水性可以减轻膜污染.然而,本体改性中加入的亲水物质过多会导致膜发生溶胀,造成膜的拉伸强力降低;接枝大分子的表面改性可能会引起膜表面堵孔,造成膜通量降低.本文将适量本体改性和小分子表面改性2种方法耦合对膜进行亲水化改性,有望打破单一改性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来更好的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首先使用葡甲胺对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TFE)膜进行本体改性,之后使用小分子牛磺酸对本体改性后的PVDF-CTFE膜进行表面改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本体改性膜,本体-表面耦合改性法所制备的膜的水接触角由91.5°降至41.8°,膜表面亲水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且BSA过滤通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相较于单一表面改性膜,通过本体-表面耦合改性法所制备膜的纯水通量由3394 L/(m^(2)·h·MPa)提升至4743 L/(m^(2)·h·MPa).本体-表面耦合改性法使2种改性方法产生协同效应,有效提升纯水通量和亲水性以及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CTFE 葡甲胺 牛磺酸 本体改性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层构建及其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探讨
9
作者 李文远 吕晓龙 +2 位作者 任凯 谷杰 张慧莹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55,共6页
自制了聚氯乙烯(PVC)超滤基膜,通过多元胺(二乙烯三胺-DETA和哌嗪-PIP)和多元酸(衣康酸-IA、马来酸酐-MAH和柠檬酸-CA)反应形成了基膜表面中间层,采用间苯二胺(MPD)和均苯三甲酰氯(TMC)界面聚合(IP)制备了反渗透(RO)复合膜,讨论了多元胺... 自制了聚氯乙烯(PVC)超滤基膜,通过多元胺(二乙烯三胺-DETA和哌嗪-PIP)和多元酸(衣康酸-IA、马来酸酐-MAH和柠檬酸-CA)反应形成了基膜表面中间层,采用间苯二胺(MPD)和均苯三甲酰氯(TMC)界面聚合(IP)制备了反渗透(RO)复合膜,讨论了多元胺/多元酸种类(DETA/CA,DETA/MAH,DETA/IA,PIP/IA)、反应次数等对中间层性能和RO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50℃时,利用3 mol/L二乙烯三胺和0.5 mol/L衣康酸在基膜表面反应4次的中间层所制备的RO复合膜,在2.0 MPa压力下对质量浓度1800 mg/L的氯化钠水溶液脱盐率为97.58%,其水通量为34.8 L/(m^(2)·h·MPa),与空白对照RO膜相比水通量提升41.3%,因此,这种中间层构建的方法为高通量RO复合膜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膜 界面聚合 膜通量 中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MBR工艺效果及膜污染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申世峰 郭兴芳 +3 位作者 陈立 张玲玲 李劢 戴海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69,共4页
采用厌氧-好氧法-膜生物反应器(A/O-MBR)工艺处理市政污水,考察其脱氮除磷效果,分析运行中膜污染状况和特性。结果表明,水温为7.0~24.0℃下,系统出水平均COD和NH3-N、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8.72mg/L和1.00、13.81、1.13 mg/L,膜组件... 采用厌氧-好氧法-膜生物反应器(A/O-MBR)工艺处理市政污水,考察其脱氮除磷效果,分析运行中膜污染状况和特性。结果表明,水温为7.0~24.0℃下,系统出水平均COD和NH3-N、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8.72mg/L和1.00、13.81、1.13 mg/L,膜组件的设置提高了出水水质和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低温下膜污染速率加快,膜通量降低。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膜内表面主要为微生物污染,外表面(与活性污泥接触面)主要为污泥滤饼层和无机污染物,其中无机污染物主要为阳离子难溶无机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O MBR 水温 脱氮除磷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絮凝对水中SUVA及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捷 程志杨 +2 位作者 贾辉 张宏伟 黄亚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43-1449,共7页
将循环接触絮凝与膜过滤相结合组成循环接触絮凝-膜过滤(CF-MF)工艺,以传统混凝-膜过滤(C-MF)工艺为对照,考察两种工艺在延缓膜污染方面的差异。采用比紫外吸光度(SUVA)作为有机物亲/疏水特性的评价指标,分析工艺变化对SUVA的影响以及S... 将循环接触絮凝与膜过滤相结合组成循环接触絮凝-膜过滤(CF-MF)工艺,以传统混凝-膜过滤(C-MF)工艺为对照,考察两种工艺在延缓膜污染方面的差异。采用比紫外吸光度(SUVA)作为有机物亲/疏水特性的评价指标,分析工艺变化对SUVA的影响以及SUVA和综合膜污染指数(UMFI)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膜出水SUVA与膜污染呈很好的相关性,出水SUVA越高,膜污染越严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CF-MF出水和混凝上清液SUVA分别达到了1.74 L·mg-1·m-1和1.18 L·mg-1·m-1,去除率与C-MF工艺相比分别提高17%和29%,说明CF-MF工艺对水中疏水性物质的去除效果比C-MF更好,能够有效控制疏水性物质对膜形成的污染;与C-MF相比,CF-MF能够更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当混凝剂氯化铁投加量为6 mg·L-1、回流絮体浓度为10 mg·L-1时,UV254和D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8.75%和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絮凝 混凝 过滤 膜污染 SUVA UMF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条件对浸没式超滤膜性能及其应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杨超 戴海平 +2 位作者 范云双 柯永文 王尧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6,25,共4页
通过实验模拟以及对浸没式膜过滤(SMF)系统工程进行现场监测,研究温度条件对浸没式超滤膜性能和SMF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温的升高,膜通量逐渐升高,膜断裂伸长率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范围,SMF系统跨膜压差(TMP)逐渐增大,... 通过实验模拟以及对浸没式膜过滤(SMF)系统工程进行现场监测,研究温度条件对浸没式超滤膜性能和SMF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温的升高,膜通量逐渐升高,膜断裂伸长率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范围,SMF系统跨膜压差(TMP)逐渐增大,化学增强反洗(CEB)的效果会逐渐增强;冬季在满足水厂供水要求的情况下适当使SMF系统以低通量运行能有效控制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超滤膜 温度 跨膜压差 滤水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S法力化学改性聚氯乙烯膜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昊 李香玲 +2 位作者 胡晓宇 陈英波 肖长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410-3413,3416,共5页
采用球磨机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力化学改性,讨论了处理前后PVC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经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力化学改性前后所得PVC的平板膜,应用FT-IR、DSC和SEM等进行分析,讨论了所得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力化学改性减少... 采用球磨机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力化学改性,讨论了处理前后PVC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经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力化学改性前后所得PVC的平板膜,应用FT-IR、DSC和SEM等进行分析,讨论了所得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力化学改性减少了导致PVC难以加工的石榴状结构,降低了PVC微晶的完善程度;经力化学改性PVC制得的TIPS法平板膜纯水通量可达693.6L/(m2.h),较未经力化学改性PVC制得的TIPS法平板膜的水通量7.1L/(m2.h)有显著提高,膜的断裂强度也有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化学改性 聚氯乙烯 热致相分离 平板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FD方法模拟膜生物反应器内部流场及布气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捷 吴义 +3 位作者 罗南 张宏伟 肖志伟 环国兰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采用Eulerian多相流模型对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对"对齐"和"对齐导流"两种反应器构型内部流场气含率、速度场和膜面液体流速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就布气方式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同时借助缩小实验模型对... 采用Eulerian多相流模型对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对"对齐"和"对齐导流"两种反应器构型内部流场气含率、速度场和膜面液体流速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就布气方式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同时借助缩小实验模型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反应器构型流场内的气泡呈现出汇集于膜组件中心位置,然后在膜组件顶端散开的流动状态;导流作用对反应器内气含率分布的影响不大,但对速度场分布特性影响显著;体积缩小100倍的对齐导流模拟装置中的气液流动状态与CFD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布气方式的优化模拟发现,不均匀布气方式可以改善气体分布状况,提高反应器内气含率和流场的湍流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膜生物反应器 流场模拟 曝气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及膜污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学辉 戴海平 范运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1,共4页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污水处理技术。作者介绍了几种新型膜生物反应器(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气升循环膜生物反应器、PAC-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状况,并对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机理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探...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污水处理技术。作者介绍了几种新型膜生物反应器(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气升循环膜生物反应器、PAC-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状况,并对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机理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今后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纤维素类渗透功能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晓宇 费鹏飞 +5 位作者 宋俊 程博闻 廖亮 孟建强 陈英波 李梁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3-28,43,共7页
随着膜法水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渗透功能膜制备及应用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与常规渗透膜制备所采用的主流膜材料聚酰胺相比,醋酸纤维素(CA)及其衍生物由于兼具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耐氧化性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围绕醋酸纤维素类... 随着膜法水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渗透功能膜制备及应用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与常规渗透膜制备所采用的主流膜材料聚酰胺相比,醋酸纤维素(CA)及其衍生物由于兼具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耐氧化性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围绕醋酸纤维素类渗透膜在纳滤、反渗透和正渗透等领域的应用,简要介绍了该类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改性方法,回顾了其在海水淡化、油水分离、重金属脱除、手性分离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在分析醋酸纤维素类渗透膜产品在应用领域的技术和性能优势的基础上,指出了醋酸纤维素类渗透膜进一步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渗透膜 醋酸纤维素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态膜处理五氧化二钒废水中氨氮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艳霞 王志远 王子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89,共4页
气态膜吸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效的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处理成本低,运行操作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不改变被分离物质形态,可回收挥发性化学物质等优点,在环境保护领域里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某五氧化二钒生产厂的实际生产废水为处... 气态膜吸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效的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处理成本低,运行操作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不改变被分离物质形态,可回收挥发性化学物质等优点,在环境保护领域里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某五氧化二钒生产厂的实际生产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疏水性的聚丙烯(PP)中空纤维气态膜进行了废水中氨氮的脱除和回收中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气态膜工艺,将废水pH调至11-12,采用稀硫酸做为吸收剂,在适当的跨膜压差、停留时间和流速条件下,氨氮的回收率可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膜 五氧化二钒废水 氨氮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入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在线反洗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捷 张宏伟 +1 位作者 苗蕾 张燕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70,共5页
根据浸入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应用特点,对反洗压力和反洗流量在线反洗中的控制进行了讨论,并对膜组件安装位置对在线反洗的影响和在线反洗操作模型进行了分析.认为保证距膜纤维出水口最远处,即"最不利"点的清洗效果是在线反洗参... 根据浸入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应用特点,对反洗压力和反洗流量在线反洗中的控制进行了讨论,并对膜组件安装位置对在线反洗的影响和在线反洗操作模型进行了分析.认为保证距膜纤维出水口最远处,即"最不利"点的清洗效果是在线反洗参数设计的基本原则.当考虑膜组件安装位置产生的重力水头影响时,组件放置高于系统出水点时应控制的最低反洗压力为b/K′+H;当组件低于系统出水点时应控制的最低反洗压力为b/K′-H.根据单根纤维反洗传质模型引入在线反洗参数ζ,当Q′/pe<ζ时,不能保证沿整个膜纤维得到有效清洗.在反洗流量和压力一定时,对应的反洗压力和流量均存在效率最高值,最佳反洗压力和反洗流量的选择可根据最高效率范围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清洗 反洗流量 反洗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浓度对NIPS结合气体生成制备的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陈英波 张玉 +3 位作者 刘慧强 胡晓宇 刘冬青 张宇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为制备小直径中空纤维膜,将含有气体生成剂硼氢化钠的聚砜溶液通过单孔不锈钢喷丝头,直接制备中空纤维膜,研究高分子浓度对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和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过程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制备... 为制备小直径中空纤维膜,将含有气体生成剂硼氢化钠的聚砜溶液通过单孔不锈钢喷丝头,直接制备中空纤维膜,研究高分子浓度对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和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过程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制备出中空结构良好和高度多孔的中空纤维膜;聚砜质量分数由15%增加到25%时,中空纤维膜致密皮层附近的指状结构和中空孔结构逐渐消失,中空纤维膜平均孔径从11.2nm增加到21.6 nm,表面有效孔隙率从6 435.1 m^(-1)减少到54.8 m^(-1),总孔隙率从84.5%减少到78.3%,中空纤维膜对刚果红的截留率从93.0%增加到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非溶剂致相分离 水解制氢 单孔喷丝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混凝-膜过滤工艺清洗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对絮体形成的影响
20
作者 王捷 吴义 +2 位作者 耿全月 张宏伟 李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36-1242,共7页
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填充密度和不同曝气强度下短程混凝-膜过滤工艺中膜清洗过程反应器内流场特性。结合絮凝动力学理论,引入微涡旋尺度参数来判定影响絮体形成的流场状态,以评估膜清洗过程中曝气强度对絮体形成及膜清洗效果... 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填充密度和不同曝气强度下短程混凝-膜过滤工艺中膜清洗过程反应器内流场特性。结合絮凝动力学理论,引入微涡旋尺度参数来判定影响絮体形成的流场状态,以评估膜清洗过程中曝气强度对絮体形成及膜清洗效果的影响,并用实时图像技术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填充密度为7.38%,气水比为15:1时,反应器内平均有效能耗适中,且形成的微涡旋尺度也适中,不会对絮体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有利于形成较大尺寸的絮体;同时在膜组件附近产生较强的水流剪切速度,使膜面得到有效的清洗。结合实验分析,反应器填充密度为7.38%,气水比为15:1时,反应器内形成的絮体粒径较大且与数值模拟得到的微涡旋尺度相近,上清液UV254和TOC值最低,去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膜过滤 混凝动力学 气液两相流 曝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