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观性失眠与脑血管病慢性期功能预后的关系研究:基于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事后分析
1
作者 李丽君 张宁 +1 位作者 陈琦 王春雪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5-821,共7页
目的 探索脑血管病患者主观性失眠与慢性期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是对多中心、大型前瞻性研究--中国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其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n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 目的 探索脑血管病患者主观性失眠与慢性期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是对多中心、大型前瞻性研究--中国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其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n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China,PRIOD)的事后分析。选取PRIOD中入组患者人数较多的15个中心,对入组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发病5年后的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失眠的诊断标准编制调查问卷,收集失眠及相关睡眠问题,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主观性失眠以及睡眠时间。采用mRS评估患者的功能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血管病患者主观性失眠与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98例患者,其中319例(45.70%)为主观性失眠患者,仅17.55%(56/319)服用助眠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性失眠与脑血管病患者功能预后存在显著关联:校正协变量后,与无失眠患者相比,主观性失眠患者功能残疾风险较高(OR 1.64,95%CI 1.11~2.42,P=0.013);亚组分析显示,在基线为首次脑血管病发作患者中,与无失眠患者相比,主观性失眠患者功能残疾的风险较高(OR 1.74,95%CI 1.13~2.68,P=0.013)。结论 主观性失眠是导致脑血管病慢性期功能残疾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功能残疾 主观性失眠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4A1/A2基因变异与出血性脑血管病及梗死后出血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索阅 李伟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6期559-565,共7页
4型胶原作为基底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脑出血过程中血脑屏障的破坏相关,是许多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实验中血脑屏障破坏的观测指标之一。随着基因测序及分析技术的发展,借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策略的临床研究发现,COL4A1/A2基因的变异不仅... 4型胶原作为基底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脑出血过程中血脑屏障的破坏相关,是许多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实验中血脑屏障破坏的观测指标之一。随着基因测序及分析技术的发展,借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策略的临床研究发现,COL4A1/A2基因的变异不仅与一些单基因遗传综合征相关,也与散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研究COL4A1/A2变异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梗死后出血转化为代表的散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高危人群筛查、早期干预、治疗新思路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血管病 COL4A1/A2基因 散发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房亚兰 罗玉敏 赵咏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8-722,共5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导致我国成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溶栓,但溶栓的治疗时间窗短、颅内出血风险大,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限。大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活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导致我国成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溶栓,但溶栓的治疗时间窗短、颅内出血风险大,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限。大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对大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缺血性脑血管病 炎性反应 活性氧自由基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库建设模式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林金嬉 梁宪红 +4 位作者 李上智 刘丽 孟霞 李子孝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6期567-573,共7页
目的开发适合我国的脑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及管理模式,为提高脑血管病专病队列研究生物样本质量、促进资源共享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机构的标准化思路,参考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经验,结合脑血管病专... 目的开发适合我国的脑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及管理模式,为提高脑血管病专病队列研究生物样本质量、促进资源共享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机构的标准化思路,参考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经验,结合脑血管病专病队列研究实际需求,形成我国脑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库建设及管理模式。从场地、设施设备、操作规程、质量控制等多个维度,建立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管理流程。结果依据本研究提出的建设要求,开发了天坛脑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管理系统,建立了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质量管理体系。结论天坛脑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库实现了各中心统一、标准、实时、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可以保障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的生物样本质量水平,为脑血管病筛查、预警、诊断与干预等精准医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生物样本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样本库 卒中 多中心 临床研究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与卒中复发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孟霞 张星 +3 位作者 吕微 张心邈 荆京 谷鸿秋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7期653-659,共7页
目的调查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与1年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18岁以上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药物依从性被定义为随访期间规律服用所有... 目的调查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与1年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18岁以上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药物依从性被定义为随访期间规律服用所有出院时所带的二级预防药物。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出院3个月药物依从性与1年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2768例病例,平均年龄为(62.3±11.4)岁,女性988例(35.7%)。3个月随访时,药物依从者2016例(72.8%),非依从性者752例(27.2%),药物依从性最高的是抗血小板药物(95.3%),随后是降糖药物(90.9%)、降压药(90.2%)和降脂药物(85.4%),抗凝药的依从性最低(73%)。糖尿病史(OR1.40,95%CI1.14~1.73,P=0.0016)和降糖药物使用史(OR1.43,95%CI1.14~1.79,P=0.0022)可能是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但校正年龄、性别后两者对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性别、医保类型、吸烟、疾病史、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是出院1年的卒中复发率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36,95%CI0.14~0.91,P=0.03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个月药物依从性良好是1年卒中复发率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从性 二级预防药物 卒中复发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血管病血流动力学监护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闫婧 杨波 +3 位作者 温淼 杨中华 刘丽萍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9期746-750,共5页
目的分析脉搏波形轮廓稳定稀释心排量测量技术(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Pi 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重症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在入院72 h内进行Pi CCO监测,按照发病28 d随访患者是... 目的分析脉搏波形轮廓稳定稀释心排量测量技术(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Pi 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重症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在入院72 h内进行Pi CCO监测,按照发病28 d随访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血液生化指标及Pi CCO监测指标。结果入院7 d时死亡组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异常增高例数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7);而且存活组入院7 d与首次监测时EVLWI的差值也显著小于死亡组(P=0.043)。结论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入院后Pi CCO监测EVLWI指标的增高可能与患者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血管病 血流动力学 血管外肺水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生物样本库建设标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林金嬉 梁宪红 +4 位作者 李上智 刘丽 孟霞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5期449-456,共8页
目的开发适合我国脑血管病精准医学研究的生物样本库建设及管理标准,为建设可开发共享的脑血管病生物样本库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参考国际大型生物样本库建设经验,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机构的标准化思路,形成我国脑血管病生物样本库建设... 目的开发适合我国脑血管病精准医学研究的生物样本库建设及管理标准,为建设可开发共享的脑血管病生物样本库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参考国际大型生物样本库建设经验,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机构的标准化思路,形成我国脑血管病生物样本库建设标准框架,从场地设施、设备、操作规程、数据标准、信息化等多个维度,对样本库的建设提出技术要求。结果依据本研究提出的建设标准,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天坛脑血管病生物样本库运行及质量管理体系,建成标准化采集、处理、保藏的10万人次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生物样本资源平台。结论天坛脑血管病生物样本库具有样本量充足、多样、多时点采集的生物样本资源,并实现了标准化的信息存储,可为对接脑血管病多组学研究,脑血管病精准筛查、预警、诊断与干预等精准医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样本库 脑血管病 临床研究 建设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脑血管病诊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子孝 刘涛 +3 位作者 丁玲玲 刘子阳 李鑫鑫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3期282-289,共8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正助力全球医疗保健的进步。全球脑血管疾病负担重,优质脑血管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等开发基于AI的诊疗工具,并将经过验证的AI工具应用于辅助临床决策是改进脑...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正助力全球医疗保健的进步。全球脑血管疾病负担重,优质脑血管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等开发基于AI的诊疗工具,并将经过验证的AI工具应用于辅助临床决策是改进脑血管病医疗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未来AI在脑血管病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AI已在脑血病影像、电子病历等医疗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AI技术在脑血管病疾病风险预测、辅助诊断、治疗决策及预后预测等多个方面均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AI工具的开发过程中,建立高质量、标准化的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和多中心临床研究及验证网络是主要的难题。将AI工具应用于医疗保健也将伴随一系列挑战,例如:数据安全、隐私、道德、责任、行政法规以及对AI算法“黑箱”的不可解释性等问题,均有待未来的研究进一步去规范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脑血管病 病灶分割 预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及其衍生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语悠 房亚兰 +1 位作者 刘克建 赵咏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1,共5页
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脑缺血损伤能促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形成。过量的NO在缺血性脑损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O可能通过直接攻击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破坏线... 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脑缺血损伤能促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形成。过量的NO在缺血性脑损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O可能通过直接攻击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破坏线粒体功能,或间接影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基因调控,从而加重缺血性脑损伤。过量的NO可能具有神经毒性,导致兴奋性神经毒性级联反应、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然而,NO也可能在脑缺血过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拟对NO及其衍生物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缺血性脑血管病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三氧化二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丁玲玲 李子孝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3期290-295,共6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应用于脑血管医疗领域将有助于减轻中国不断加剧的脑血管病疾病负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是AI在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实践应用。利用AI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应用于脑血管医疗领域将有助于减轻中国不断加剧的脑血管病疾病负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是AI在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实践应用。利用AI和医疗大数据开发临床决策支持工具,并通过将临床信息与知识库相匹配,提供基于循证证据的优化诊疗方案。在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CDSS可以辅助高危人群识别、急性期再灌注治疗决策支持、实现自动化病因分型以及二级预防策略的制定等,在提高脑血管病的医疗质量、改善患者结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未来脑血管病疾病管理的一项重要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人工智能 脑血管病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在血管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玉梅 王春雪 +1 位作者 张宁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9期811-813,共3页
目的总结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lesson-based learning,LBL)在医学生临床学习中的作用。方法对2011年-2014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临床学习的7年制医学生,采用PBL结... 目的总结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lesson-based learning,LBL)在医学生临床学习中的作用。方法对2011年-2014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临床学习的7年制医学生,采用PBL结合LBL的教学模式,教学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结果共发放并收回合格问卷200份,统计显示学生对PBL结合LBL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临床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沟通协作能力等方面认可度较高(84.3%∽92.3%),85.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继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结论医学生对PBL结合LBL的临床教学模式的接受度较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学习教学 传统教学 神经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血管神经病学进修医师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子孝 王伊龙 +4 位作者 赵性泉 董可辉 张宁 WANG Chun-Xue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1期980-982,共3页
目的探索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血管神经病学进修医师教学查房中的效果评价。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名进修医师作为病房带教的教学对象,随机分入角色扮演法教学组或传统教学组。在血管神经病学中最常见的急性缺血性... 目的探索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血管神经病学进修医师教学查房中的效果评价。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名进修医师作为病房带教的教学对象,随机分入角色扮演法教学组或传统教学组。在血管神经病学中最常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教学过程中分别对2组采用角色扮演法和传统教学法,以问卷调查方法对2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角色扮演法与传统教学相比,进修医师在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储备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临床分析能力,系统诊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均显著提升。结论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提高进修医师在血管神经病学科中管理患者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 血管神经病学 进修医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关注卒中患者情感障碍入手,提升血管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的人文素养——浅谈卒中后抑郁教学体会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春雪 石玉芝 张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1期986-988,共3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教学对提升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成效。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目前在读的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开展卒中后抑郁教育及关注卒中患者情感障碍活动,评价比较教育前后研究生人文素养。结果通过卒中后...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教学对提升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成效。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目前在读的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开展卒中后抑郁教育及关注卒中患者情感障碍活动,评价比较教育前后研究生人文素养。结果通过卒中后抑郁教学,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对卒中患者情感障碍关注增加,沟通能力提高、临床人际关系改善。结论对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进行卒中后抑郁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研究生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卒中 卒中后抑郁 人文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排尿功能紊乱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雨 管玲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排尿功能紊乱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连续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符合入排标准的CSVD患者。使用膀胱...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排尿功能紊乱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连续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符合入排标准的CSVD患者。使用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表(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score,OABSS)评估患者的排尿功能,使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根据患者是否符合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OAB组和非OAB组,分析两组患者CSVD影像特征和HRV参数的差异。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CSVD患者排尿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相关性。结果共71例CSVD患者纳入分析,其中17例(23.9%)符合临床OAB的诊断标准,64例(90.1%)CSVD患者具有完整的HRV数据、排尿功能评估和影像资料。与非OAB组患者相比,OAB组患者年龄更大[(66.5±10.1)岁vs.(57.6±10.8)岁,P=0.003]、男性比例更低(47.1%vs.79.6%,P=0.009)、脑白质高信号更严重(76.5%vs.49.0%,P=0.048)。OAB组与非OAB组患者HRV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和性别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部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0.25,P<0.05)和相邻两个正常窦性R-R间期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r=-0.30,P<0.05)与OABSS总分呈负相关。此外,全部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与急迫性尿失禁评分呈负相关(r=-0.25,P<0.05),相邻两个正常窦性R-R间期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与夜间排尿次数(r=-0.28,P<0.05)和急迫性尿失禁评分(r=-0.28,P<0.05)呈负相关,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与尿急评分呈负相关(r=-0.28,P<0.05)。结论CSVD患者排尿功能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脑白质高信号 排尿障碍 膀胱过度活动症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回眸2024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云云 李光硕 +6 位作者 马宇洁 李祉馨 沈柯佳 马瑛 孙大鹏 孙溢阳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2024年,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进展显著。全球卒中领域研究者们共同的智慧和努力进一步完善了脑血管病的诊疗和管理策略。在出血性卒中领域,特别是在硬膜下血肿和原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方面,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性进展。同时,缺血性卒中作... 2024年,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进展显著。全球卒中领域研究者们共同的智慧和努力进一步完善了脑血管病的诊疗和管理策略。在出血性卒中领域,特别是在硬膜下血肿和原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方面,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性进展。同时,缺血性卒中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静脉溶栓、动脉取栓和二级预防等多个方面,不断涌现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多、更坚实的证据。本文将对2024年脑血管病领域的关键临床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当前的研究热点,深入理解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再灌注 取栓 静脉溶栓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苷肌肽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分泌GDNF保护AAPH诱导神经元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郭安臣 赵一龙 +3 位作者 苏芳 李巍巍 王拥军 王群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目的研究脑苷肌肽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取10只孕16-18 d SD大鼠的胚胎、及10只24 h SD乳鼠的脑组织分别用于原代神经元及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经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培养... 目的研究脑苷肌肽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取10只孕16-18 d SD大鼠的胚胎、及10只24 h SD乳鼠的脑组织分别用于原代神经元及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经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培养的细胞分别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后,给予1 mmol/L、5 mmol/L、10 mmol/L、20 mmol/L和40 mmol/L 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2,2’-Azobis[(2-methylpropionamidine)dihydrochloride,AAPH]}模拟缺血性卒中诱导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并通过利用分光光度计分析细胞活力,观察AAPH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观察0.025μg/ml、0.05μg/ml和0.1μg/ml脑苷肌肽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同时制备脑苷肌肽-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比较条件培养基对AAPH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经分光光度计分析40 mmol/L AAPH为合适诱导损伤浓度,在AAPH损伤4 h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脑苷肌肽共同孵育24 h。结果显示0.025μg/ml、0.05μg/ml和0.1μg/ml浓度的脑苷肌肽均能够减轻AAPH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但0.05μg/ml和0.1μg/ml的脑苷肌肽的保护作最为显著。0.1μg/ml脑苷肌肽-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通过促进胶质细胞分泌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进而保护AAPH诱导的神经元损伤(P〈0.05)。而将0.1μg/ml的脑苷肌肽作用24 h后的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在40 mmol/L AAPH诱导神经元损伤后加入脑苷肌肽-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24 h。检测神经元细胞活力,发现脑苷肌肽-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逆转AAPH造成的神经元损伤,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苷肌肽作为临床常用的神经保护剂,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分泌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苷肌肽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2 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对皮质下失语症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姚婧璠 陈红燕 张玉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9-879,共11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束示踪技术(DT-FT),探讨正常人语言功能区纤维连接特点以及皮质下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选择正常被试20例和经MRI证实病变位于皮质下结构并表现为失语的脑卒中患者3例,根据...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束示踪技术(DT-FT),探讨正常人语言功能区纤维连接特点以及皮质下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选择正常被试20例和经MRI证实病变位于皮质下结构并表现为失语的脑卒中患者3例,根据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标准,运动性失语2例,传导性失语1例。采用DTI及DT-FT观察语言功能区、对侧镜像区的各向异性(FA)以及纤维束的数量、走形等。结果正常被试语言功能区神经纤维走行十分复杂,与其他部位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发生广泛联系,个体间差异不大。3例失语症患者中,语言功能区或弓状纤维束FA较对侧镜像区降低,纤维束破坏、数量减少、变形或移位。结论语言功能相关结构十分复杂,除皮质外,多种白质纤维束、皮质下结构也参与其中。语言功能区纤维受损、变形或移位,可能是皮质下失语症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失语症 弥散张量成像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155例病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彭圣威 李子孝 +5 位作者 宋田 郑华光 赵性泉 王春雪 董可辉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7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对出院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CVT病例的临床资料,按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1分)与预后...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对出院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CVT病例的临床资料,按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1分)与预后不良组(m RS≥2分)。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等与出院预后的关系。结果 155例CVT患者出院时预后良好组136例(87.7%),预后不良组19例(12.3%)。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中男性比率高于预后不良组,发热、意识障碍、眼征、肌力下降、感觉障碍等提示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比值比(odds ratio,OR)13.207,P=0.014]、肌力下降(OR 14.638,P=0.003)、眼征(OR 9.344,P=0.008)对CVT预后不良有意义。结论意识障碍、肌力下降、眼征是CVT患者出院预后的不良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危险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啮齿类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群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由脑血管因素引起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脑功能衰退,表现为认知功能缺损,统称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1],亦称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2]。VD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类综合征,大、小... 由脑血管因素引起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脑功能衰退,表现为认知功能缺损,统称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1],亦称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2]。VD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类综合征,大、小动脉病变,弥漫性缺血性白质病变,心脏脱落栓子的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出血,血液学因素和遗传性疾病等不同的血管病理变化均可引起VD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啮齿类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传导性失语起病并以尿液线粒体基因PCR-Sanger法确诊的MELAS 1例报道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娜 龚浠平 +8 位作者 曲辉 董可辉 张哲 王朝霞 马艳玲 贾伟丽 王朝朝 李院军 张玉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2-317,共6页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性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是一种以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为特征的代谢障碍综合征。由Pavlakis等[1]于1984年首先报道。
关键词 MELAS 1 PCR-Sanger 传导性失语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