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测量抑郁症的重要神经指标:静息额叶脑电活动的不对称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雷 周仁来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0-1008,共9页
额叶脑电活动的不对称性指即指额叶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偏侧化,其考察的是左侧额叶和右侧额叶alpha波(8~13 Hz)的活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静息额叶EEG偏侧化程度与抑郁症密切相关。回顾国内外关于静息额叶EEG... 额叶脑电活动的不对称性指即指额叶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偏侧化,其考察的是左侧额叶和右侧额叶alpha波(8~13 Hz)的活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静息额叶EEG偏侧化程度与抑郁症密切相关。回顾国内外关于静息额叶EEG偏侧化与抑郁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和现状,发现静息额叶EEG偏侧化程度与抑郁水平负相关,患有抑郁症个体的静息额叶 EEG 相对右侧化,伴随着右侧额叶更大的活动;从短期和长期而言,抑郁个体静息额叶EEG偏侧化具有稳定性;静息额叶EEG偏侧化对个体的抑郁水平具有预测作用。除此之外,静息额叶 EEG 偏侧化可能反应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其中,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可能在抑郁症的形成中起了一个主要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可致力于进一步探讨静息额叶EEG偏侧化预测抑郁症的神经机制、静息额叶 EEG 偏侧化对抑郁水平预测的可应用性,尝试通过训练(比如,正念冥想训练)来改变抑郁个体的静息额叶EEG偏侧化程度,进而缓解个体的抑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额叶EEG偏侧化 额叶EEG不对称性 神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的脑机制及其对社会决策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甄珍 秦绍正 +2 位作者 朱睿达 封春亮 刘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2-378,共7页
系统地阐述了应激及其脑机制,并结合决策领域研究,梳理了应激对社会决策的影响.针对以往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和分析,并指出未来研究应注重从应激源的类型和强度、个体差异以及时间效应等角度深入考察应激对脑功能和社... 系统地阐述了应激及其脑机制,并结合决策领域研究,梳理了应激对社会决策的影响.针对以往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和分析,并指出未来研究应注重从应激源的类型和强度、个体差异以及时间效应等角度深入考察应激对脑功能和社会决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社会决策 双加工理论 双向交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被引量:51
3
作者 张锦涛 陈超 +5 位作者 王玲娇 刘璐 刘凤娥 赵会春 邓林园 方晓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21-1533,共13页
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所高校2250名大一新生为测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探讨了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网络社交使用占网络使用总时间的比重、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以及网络成瘾程度之间的关系。基于网络使用满足的相关理论以及... 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所高校2250名大一新生为测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探讨了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网络社交使用占网络使用总时间的比重、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以及网络成瘾程度之间的关系。基于网络使用满足的相关理论以及渴求的条件反射理论,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即网络社交使用比重在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之间起调节作用,而且这一调节作用通过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这一中介变量得以实现。结果显示:(1)大学新生每周上网时间为13.58±8.94小时,网络社交使用占全部上网时间的比重为27.18±18.15%;(2)网络使用时间、网络社交使用比重、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与网络成瘾的五个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使用时间以及网络社交使用比重均能够直接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同时网络社交比重在网络使用时间预测网络成瘾这一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相比较少使用网络社交的被试,较多使用网络社交的群体表现出更高的网络成瘾程度,且网络使用时间对网络成瘾程度的预测作用相对较低;而且网络社交比重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这一中介变量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网络使用时间 网络社交使用比重 背景性渴求 大学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应激内分泌轴功能状态的测量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雅梅 周仁来 +1 位作者 孙智颖 吴梦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617,共12页
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cortex axis)是人类重要的应激内分泌轴,静息与应激条件下HPA轴的机能障碍能引发应激相关疾病,而HPA轴机能障碍的表现和原因并不明确。皮质醇作为HPA轴的终端产物能直接反... 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cortex axis)是人类重要的应激内分泌轴,静息与应激条件下HPA轴的机能障碍能引发应激相关疾病,而HPA轴机能障碍的表现和原因并不明确。皮质醇作为HPA轴的终端产物能直接反映HPA轴活动,唾液皮质醇优于其他生物样本皮质醇的特性使其成为测量HPA轴活动的最优指标,因此寻找到合适的唾液皮质醇标识来反映静息与应激条件下的HPA轴调节变化,能促进理解HPA轴机能障碍与疾病间的神经内分泌通路。近来研究常用的是以皮质醇觉醒反应(cortisol-awakening response,CAR)与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来分别表示静息与应激条件下的HPA轴活动。未来研究将结合应激反应的生理、心理指标,进一步考察HPA轴调节的脑网络,为应激反应提供脑-神经内分泌通路的生物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皮质醇 皮质醇觉醒反应 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央执行功能的儿童工作记忆可塑性机制 被引量:23
5
作者 赵鑫 周仁来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0-226,共7页
近期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工作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研究者采用双盲对照实验设计,通过改编的工作记忆广度、N.back、活动记忆和GO.NOGO等任务对15岁以下的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多动症、智力低下等1的工作记忆能力进行训练,训练的... 近期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工作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研究者采用双盲对照实验设计,通过改编的工作记忆广度、N.back、活动记忆和GO.NOGO等任务对15岁以下的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多动症、智力低下等1的工作记忆能力进行训练,训练的周期一般为15~30天不等,每天训练时长约15~25分钟。研究结果发现,工作记忆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工作记忆能力,而且还可以迁移至其它高级认知功能(流体智力、数学能力等),甚至可以改善多动症儿童的临床症状。研究者还发现这种训练效应可以保持3-6个月。通过工作记忆中央执行功能的训练,是否可以促进儿童认知功能的发展?儿童认知功能的可塑性表现为短暂的提高还是促进认知发展?中央执行功能的训练如何影响儿童认知加工过程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近一步探索认知活动和认知神经的可塑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可以为工作记忆缺陷儿童的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工具。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中央执行功能 可塑性 儿童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可塑性 被引量:21
6
作者 赵鑫 周仁来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21-1531,共11页
从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入手,以不同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活动记忆任务,从行为层面和认知神经层面探讨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可塑性。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刷新功能具有可塑性。具体表现为,通过刷新功能训练,个体在工作记忆刷新任务上的成绩... 从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入手,以不同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活动记忆任务,从行为层面和认知神经层面探讨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可塑性。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刷新功能具有可塑性。具体表现为,通过刷新功能训练,个体在工作记忆刷新任务上的成绩提高。工作记忆刷新功能训练使得个体对刺激的识别能力增强,对无关信息的抑制能力提高,进而促使工作记忆中的更新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工作记忆刷新训练可以提高个体其它认知功能,但是,相对于认知能力稳定以及衰退的个体,这种迁移效应在工作记忆能力发展个体中的表现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刷新 训练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天-6°头低位卧床对个体额区EEG偏侧化和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修利超 谈诚 +2 位作者 蒋依涵 周仁来 陈善广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2-950,共9页
考察了16名22-34岁男性被试在45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条件下,在卧床前(第2天)、卧床期(第11,20,32,40天)及卧床后(第8天)的额区EEG偏侧化变化趋势,并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和贝克抑郁量表(BDI)对主观情绪状态进行评... 考察了16名22-34岁男性被试在45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条件下,在卧床前(第2天)、卧床期(第11,20,32,40天)及卧床后(第8天)的额区EEG偏侧化变化趋势,并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和贝克抑郁量表(BDI)对主观情绪状态进行评估。研究发现EEG偏侧化指标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卧床期间个体的心境状态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报告有较强的躯体焦虑感。在整个卧床期间,个体为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而付出比较大的情绪调节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区EEG偏侧化 模拟失重 头低位卧床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身份追踪中基于表情特征的分组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雷寰宇 魏柳青 +2 位作者 吕创 张学民 闫晓倩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探讨了表情因素作为身份特征对多身份追踪中分组效应的影响。采用多身份追踪范式,8个客体为表情图片(正性、负性、中性)其中4个为目标,对45名被试进行了有无眉毛线索对追踪表现影响的测查。实验条件分别为:目标表情与非目标表情完全不... 探讨了表情因素作为身份特征对多身份追踪中分组效应的影响。采用多身份追踪范式,8个客体为表情图片(正性、负性、中性)其中4个为目标,对45名被试进行了有无眉毛线索对追踪表现影响的测查。实验条件分别为:目标表情与非目标表情完全不相同组(4水平,简称分组)、目标表情与非目标表情都由两种相同数量的表情混合组成(3水平,简称配对)与基线组(8个客体表情相同)。发现分组水平的成绩显著优于基线组,配对水平的成绩显著低于基线组,并表现出了负性表情的追踪优势;另外,有无眉毛线索对追踪表现无显著影响。这一结果说明多身份追踪中存在基于表情特征的分组效应,负性表情的分组知觉高于正性表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身份追踪 分组效应 表情 情绪面孔搜索不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