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凝聚粒子远红外波段消光特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曦 胡以华 +2 位作者 顾有林 赵欣颖 王新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6-32,共7页
针对生物材料FANS 233D,采用显微红外光谱仪测定了材料在2.5~15μm波段的反射光谱,结合Kramers-Kronig(K-K)关系计算了生物材料8~14μm波段的复折射率。利用团簇-团簇模型模拟了不同分形维数的生物凝聚粒子的空间结构,通过离散偶极子近... 针对生物材料FANS 233D,采用显微红外光谱仪测定了材料在2.5~15μm波段的反射光谱,结合Kramers-Kronig(K-K)关系计算了生物材料8~14μm波段的复折射率。利用团簇-团簇模型模拟了不同分形维数的生物凝聚粒子的空间结构,通过离散偶极子近似法计算了具有分形特征的生物凝聚粒子在远红外波段的消光参量,并求出不同条件下生物凝聚粒子的质量消光系数。结果表明:在远红外波段内,相同原始微粒数生物凝聚粒子的分形维数越大,其消光性能越好,当生物凝聚粒子的原始微粒数为50,分形维数为2.00,质量密度为1 120 kg/m^3时,质量消光系数最大可达到2.262 m^2/g,且凝聚粒子的质量消光系数随着原始微粒半径的增大而缓慢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生物凝聚粒子 消光特性 质量消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消光材料大气悬浮沉降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曦 胡以华 +3 位作者 顾有林 赵欣颖 黄宝琨 杨彪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8-284,共7页
生物材料具有生产成本低、粒径分布广、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新型消光材料。为了更好地研究生物材料的大气悬浮沉降特性,针对制备的球状生物材料FANS 233D,根据斯托克斯沉降规律及粒子数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其沉降速度。利用团簇-... 生物材料具有生产成本低、粒径分布广、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新型消光材料。为了更好地研究生物材料的大气悬浮沉降特性,针对制备的球状生物材料FANS 233D,根据斯托克斯沉降规律及粒子数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其沉降速度。利用团簇-团簇凝聚模型模拟了该生物凝聚粒子的空间结构,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研究了不同空间结构凝聚粒子的沉降速度,并通过凝聚粒子的孔隙率、分形维数对其结构特征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包含不同原始微粒数的凝聚粒子,其平均沉降速度随原始微粒数的增大而增大;包含相同原始微粒数的凝聚粒子,其沉降速度同该凝聚粒子的孔隙率与分形维数有关。针对生物消光材料大气悬浮沉降特性的研究将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消光材料 沉降速度 凝聚粒子 团簇-团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探测距离漂移误差与大气湍流效应建模分析
3
作者 侯阿慧 胡以华(指导) +2 位作者 赵楠翔 董骁 曾祥熙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97-203,共7页
光子探测具有灵敏度高、系统功耗低和探测距离远等优点,探测性能易受大气环境影响。建立湍流效应下光子探测模型,定义了回波光子调制泊松分布概率,当回波光子数小于0.1时,调制泊松分布退化为泊松分布。建立了光子探测距离漂移模型,重构... 光子探测具有灵敏度高、系统功耗低和探测距离远等优点,探测性能易受大气环境影响。建立湍流效应下光子探测模型,定义了回波光子调制泊松分布概率,当回波光子数小于0.1时,调制泊松分布退化为泊松分布。建立了光子探测距离漂移模型,重构光子探测的回波分布,以计算距离漂移。探讨了湍流效应下的光子探测回波特性和距离漂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湍流作用下光子探测首光子效应减弱,当湍流为10-16m-2/3,无湍流的回波光子数为2时,与无大气湍流时相比,距离漂移减小0.41 cm,测距精度下降0.23 cm;随着湍流的增强,湍流为5×10-15m-2/3时,探测概率平均降低78.18%,距离漂移平均减小91.49%,测距精度最大下降85.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漂移误差 大气湍流 光子探测 探测概率 泊松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