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鲁棒模糊C-均值回归的TS建模方法及其在热工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赵阳 王培红 +2 位作者 苏志刚 李益国 朱晓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63-2069,共7页
热工过程往往具有强耦合、大惯性和非线性等特点,且在运行过程中易受到诸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导致常规建模方法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针对非线性热工对象特性建模问题,文中改进了模糊C均值回归算法(FCR)的误差函数,提出一种鲁棒... 热工过程往往具有强耦合、大惯性和非线性等特点,且在运行过程中易受到诸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导致常规建模方法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针对非线性热工对象特性建模问题,文中改进了模糊C均值回归算法(FCR)的误差函数,提出一种鲁棒模糊C均值回归算法(RFCR),并将其用于热工对象的TS建模前件辨识过程中。一方面,相比于FCM聚类算法,RFCR作为一种超平面型聚类算法,更加符合TS建模局部线性化的特点,能够更加精确地辨识TS模型的前件参数;另一方面,RFCR算法能够克服离群点和噪音点的影响,增强了TS模糊辨识的鲁棒性,从而更加适宜于热工过程建模。仿真实例表明,应用文中新算法所建立的煤气炉及机炉协调系统的TS模型具有精确性高、鲁棒性强的特点,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过程 TS模糊建模 前件辨识 模糊C-均值回归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块式递推偏最小二乘法的电站热力过程动态数据检验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建新 吴盈 +1 位作者 司风琪 徐治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110-115,I0016,共7页
数据检验与校正是保证热力过程测量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是火电机组监控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前提。针对电站热力过程的特点,提出基于非线性块式递推偏最小二乘的动态过程数据检验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样条变换偏鲁棒M-回归方法,将... 数据检验与校正是保证热力过程测量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是火电机组监控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前提。针对电站热力过程的特点,提出基于非线性块式递推偏最小二乘的动态过程数据检验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样条变换偏鲁棒M-回归方法,将队列中原始测量数据的非线性关系转化为拟线性关系后,再进行加权块式递推偏最小二乘回归,实现了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在线建模。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电站热力系统非线性动态过程的数据检验中,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据检验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而且具有较强的追踪过程变化的能力,可满足非线性动态过程在线监测的需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 热力系统 数据检验 块式递推偏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热工过程数据协调与显著误差检测同步处理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卫庆 乔宗良 +2 位作者 周建新 司风琪 徐治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115-121,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冗余解约束遗传算法的鲁棒数据协调方法。引入鲁棒估计作为数据协调问题中的目标函数,不仅对测量数据随机误差的分布形式不敏感,而且抑制了显著误差对协调结果的影响。将数据协调与显著误差检测看作模型辨识与参数估计问... 提出了一种基于冗余解约束遗传算法的鲁棒数据协调方法。引入鲁棒估计作为数据协调问题中的目标函数,不仅对测量数据随机误差的分布形式不敏感,而且抑制了显著误差对协调结果的影响。将数据协调与显著误差检测看作模型辨识与参数估计问题,采用AIC准则调整参数获得最优估计模型。针对鲁棒数据协调目标函数复杂和热工能量平衡约束可能出现隐函数的情况,结合测量冗余的概念提出冗余解约束的遗传算法求解鲁棒数据协调模型。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够克服显著误差的影响,给出准确的参数估计值,同时检测出系统中的显著误差。在现场热力实验的应用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系统 电站 数据协调 鲁棒估计 显著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热力学定义及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俊礼 沈炯 +1 位作者 李益国 葛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2-529,共8页
提出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定义,分析2种定义的异同和优劣,并研究能量产品占比变化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产出单一能量产品时2种定义可等同,产出多种能量产品时,2种定义的等同需满足严格条件。当存在... 提出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定义,分析2种定义的异同和优劣,并研究能量产品占比变化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产出单一能量产品时2种定义可等同,产出多种能量产品时,2种定义的等同需满足严格条件。当存在差异时第一定律定义得到的渗透率对冷热产量的变化更为敏感,且随着热电能量比θ_1的增大,电量占比β_e增幅对渗透率的影响呈下降趋势,而热量占比β_h增幅的影响则呈上升趋势,两者相交于β_e/β_h=θ_1点。2种定义相差较小时,可采用第一定律定义,相差较大时,宜采用第二定律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热力学 渗透率 冷热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电除尘协同脱除细颗粒与SO_3实验研究 被引量:46
5
作者 胡斌 刘勇 +3 位作者 任飞 潘丹萍 袁竹林 杨林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319-4325,4514,共7页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是降低燃煤电厂细颗粒、SO_3排放的有效技术之一。采用燃煤热态试验系统,试验考察了普通电除尘与低低温电除尘中细颗粒的粒度变化特性,以及低低温电除尘入口烟温、烟气中SO_3浓度等对细颗粒与SO_3脱除性能的影响,并探...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是降低燃煤电厂细颗粒、SO_3排放的有效技术之一。采用燃煤热态试验系统,试验考察了普通电除尘与低低温电除尘中细颗粒的粒度变化特性,以及低低温电除尘入口烟温、烟气中SO_3浓度等对细颗粒与SO_3脱除性能的影响,并探讨飞灰吸附SO_3的机理。结果表明:低低温电除尘中存在颗粒凝结长大现象,出口颗粒物粒度高于普通电除尘,适当降低入口烟温,有利于增强低低温电除尘对细颗粒与SO_3的脱除,脱除效果随着入口烟气SO_3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低低温电除尘对于SO_3的脱除效率高于80%,SO_3在飞灰上的冷凝主要由内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 SO_3 协同脱除 低低温电除尘器 比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烟气活性炭喷射脱汞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周强 段钰锋 +3 位作者 洪亚光 朱纯 佘敏 韦红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36-43,8,共8页
在模拟烟气管道内对一种商业活性炭进行喷射脱汞实验,研究活性炭粒径、烟气温度、烟气汞浓度、停留时间及活性炭喷射量对烟气中汞脱除的影响。建立了活性炭烟气喷射脱汞过程的数学模型,对上述汞吸附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减... 在模拟烟气管道内对一种商业活性炭进行喷射脱汞实验,研究活性炭粒径、烟气温度、烟气汞浓度、停留时间及活性炭喷射量对烟气中汞脱除的影响。建立了活性炭烟气喷射脱汞过程的数学模型,对上述汞吸附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减小活性炭粒径或增大烟气汞浓度,可增大烟气中汞向活性炭表面传递的膜传质速率及活性炭表面的汞向活性炭内部传递的内扩散速率,提高了喷射脱汞效率。增加活性炭在烟道中的停留时间,可增加汞向活性炭内部的扩散吸附机会。喷射条件下停留时间远远低于吸附平衡的时间,活性位吸附成为汞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烟气温度升高,物理吸附作用降低,脱汞性能下降;增加活性炭喷射量可增加脱汞率,但活性炭的单位汞吸附量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烟气 活性炭 喷射脱汞 影响因素 吸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V_2O_5-WO_3/TiO_2催化剂SCR脱硝过程中PM_(2.5)的排放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玉华 束航 +2 位作者 范红梅 张亚平 杨林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3-389,共7页
针对V2O5-WO3/Ti O2商用催化剂,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PM10/PM2.5采样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FSEM-EDX)等对SCR烟气脱硝中形成的细颗粒粒径分布、形貌、元素及物相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并研究了烟气组分及... 针对V2O5-WO3/Ti O2商用催化剂,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PM10/PM2.5采样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FSEM-EDX)等对SCR烟气脱硝中形成的细颗粒粒径分布、形貌、元素及物相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并研究了烟气组分及反应条件对SCR脱硝系统出口细颗粒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CR脱硝过程中会形成不少亚微米级颗粒,主要成分为硫酸铵以及硫酸氢氨,晶型呈块状。细颗粒生成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和NH3/NO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在脱硝效率较高时,颗粒物形成量也趋于增多;烟气中SO2、H2O和O2浓度的增加均会导致细颗粒物形成量的增加。导致细颗粒物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对SO2的氧化以及SCR脱硝反应中NH3的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PM2.5 形成 排放特性 影响因素 V2O5-WO3/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改性凹凸棒管道喷射脱汞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姚婷 洪亚光 +4 位作者 段钰锋 朱纯 周强 赵蔚欣 韦红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5787-5793,共7页
对原始凹凸棒进行KI溶液浸渍改性以制备高效廉价脱汞吸附剂。利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仪以及X-射线衍射对改性前后凹凸棒吸附剂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在模拟烟气管道喷射实验装置上进行汞吸附脱除实... 对原始凹凸棒进行KI溶液浸渍改性以制备高效廉价脱汞吸附剂。利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仪以及X-射线衍射对改性前后凹凸棒吸附剂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在模拟烟气管道喷射实验装置上进行汞吸附脱除实验研究。KI改性使碘有效地负载于凹凸棒表面,形成含碘活性官能团加强汞化学吸附,提高吸附剂汞脱除性能,较高的碘含量有利于汞吸附脱除。经2.5%KI溶液处理后的凹凸棒在空气气氛下具有87.3%的汞脱除率,在模拟烟气中的汞脱除率提高到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 浸渍改性 凹凸棒 管道喷射 脱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素改性ESP飞灰脱汞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明明 段钰锋 +3 位作者 李佳辰 周强 柳帅 刘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07-3215,共9页
燃煤飞灰因含有残炭(UBC)及少量过渡金属元素而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价廉高效脱汞吸附剂。然而由于飞灰的成分、结构及性质复杂,在烟道中与汞的反应机理尚不统一清晰。文中在固定床上对4种燃煤电厂静电除尘器(ESP)飞灰(FA)及1... 燃煤飞灰因含有残炭(UBC)及少量过渡金属元素而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价廉高效脱汞吸附剂。然而由于飞灰的成分、结构及性质复杂,在烟道中与汞的反应机理尚不统一清晰。文中在固定床上对4种燃煤电厂静电除尘器(ESP)飞灰(FA)及1%NH4Br改性后的ESP飞灰(NBFA)进行了汞吸附实验,分别考查了N2及模拟烟气气氛对吸附剂汞吸附的影响,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XRF)、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其汞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利用程序升温脱附(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TPD)探讨了改性飞灰对汞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溴化铵改性可显著增加NBFA的汞吸附性能,且在模拟烟气下汞吸附能力大大增强;烟气中酸性气体的存在能极大的促进Hg^0的氧化,其中75%的Hg^0被氧化,只有25%Hg^0被吸附在飞灰表面。溴素改性飞灰对Hg^0的作用机制主要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和Eley-Rideal机理,而飞灰含有的无机组分对Hg^0的氧化作用遵循Mars-Masessen机理;在飞灰表面主要生成的是HgB r2和HgO,UBC含量高的飞灰表面还会生成HgS和Hg_2(NO_3)_2。根据实验结果,飞灰对汞吸附氧化主要以Langmuir-Hinshelwood和Eley-Rideal机理为主,伴随有微弱的Mars-Masessen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溴素改性 飞灰 程序升温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比生物质粉与煤粉混合物的高压密相气力输送压降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建豪 贺春辉 +5 位作者 倪红亮 陈先梅 周海军 胥宇鹏 熊源泉 沈湘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12-118,158,共7页
在自主研发的高压密相气力输送实验台上进行不同配比的生物质粉与煤粉混合物的输送实验,对比分析输送不同物料时,直管和弯头等管段的阻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粉与煤粉混合物在此系统上可以稳定、可控输送。在固气体积比μv相差不大... 在自主研发的高压密相气力输送实验台上进行不同配比的生物质粉与煤粉混合物的输送实验,对比分析输送不同物料时,直管和弯头等管段的阻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粉与煤粉混合物在此系统上可以稳定、可控输送。在固气体积比μv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直管和弯管的压降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表观气速相同时,粉体中煤粉配额增大,各管段压降随之增大。此外,根据Barth附加压力损失理论,运用量纲分析法,考虑气体与粉体密度以及输送几何条件等对压降的影响,得到了各管段的压降回归公式,此公式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合物料 密相气力输送 阻力特性 压降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空冷塔部分冷却扇段关闭热力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马欢 司风琪 +2 位作者 李岚 闫文生 祝康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4682-4689,共8页
以某600MW机组大型间接空冷塔为对象,分别建立了塔内循环水流量分配模型与空冷塔数值计算模型,针对冷却扇段全部投运、侧面扇段关闭和迎风扇段关闭这3种模式下,侧风对空冷塔热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小风速下,关闭侧... 以某600MW机组大型间接空冷塔为对象,分别建立了塔内循环水流量分配模型与空冷塔数值计算模型,针对冷却扇段全部投运、侧面扇段关闭和迎风扇段关闭这3种模式下,侧风对空冷塔热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小风速下,关闭侧面或迎风扇段后,其他扇段散热量较扇段全部投运时增加,而扇段内循环水温降有所下降。在大风速下,受塔内外复杂流场及扇段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扇段热力性能的变化不尽相同。综合空冷塔冷却效率和防冻需求,为机组经济安全运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塔 流量分配 数值模拟 侧风 热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改性铁矿石载氧体的煤化学链燃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定千 沈来宏 +3 位作者 肖军 宋涛 顾海明 张思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0-45,9,共6页
对天然铁矿石混合水泥进行改性,在流化床上进行了煤化学链燃烧试验研究,考察改性后载氧体的氧化还原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水泥能够有效地促进水气变换反应的进行,使得煤气化产物中CO份额减小、H2份额增大。改性后载氧体比表面积和孔容积... 对天然铁矿石混合水泥进行改性,在流化床上进行了煤化学链燃烧试验研究,考察改性后载氧体的氧化还原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水泥能够有效地促进水气变换反应的进行,使得煤气化产物中CO份额减小、H2份额增大。改性后载氧体比表面积和孔容积显著增大,反应活性得到提高,燃料反应器出口气体中仅存在微量CO、H2,其浓度远低于纯铁矿石为载氧体的实验结果。在20次循环试验中,水泥改性铁矿石能大幅提高CO2体积份额;对不同循环后载氧体的扫描电镜表征显示,水泥能够有效阻止载氧体颗粒表面的晶粒在高温下的液相接触,降低载氧体颗粒氧化再生过程中单位体积的热量释放强度,缓解烧结现象的发生,维持载氧体颗粒多孔的结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铁矿石 载氧体 改性 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模型的热电联产机组循环水系统运行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萍 王鹏 +2 位作者 周建新 王晓东 司风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5500-5509,共10页
针对闭式循环水系统循环水泵的优化问题,分别建立冷却塔模型与凝汽器模型,通过循环水进出口水温将两者相联接,得到冷端系统特性模型,该模型能够在给定天气条件、循环水流量及末级排汽量的情况下,预测机组背压。考虑到外部因素对机理模... 针对闭式循环水系统循环水泵的优化问题,分别建立冷却塔模型与凝汽器模型,通过循环水进出口水温将两者相联接,得到冷端系统特性模型,该模型能够在给定天气条件、循环水流量及末级排汽量的情况下,预测机组背压。考虑到外部因素对机理模型精度的影响,文中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冷端自适应模型,可对机理模型的误差进行修正。同时,针对热电联产机组,考虑供热抽汽量对微增功率曲线的影响,提出通用微增功率曲线的获取方法。由此建立循环水泵优化调度模型,得到给定工况下循环水泵的最佳运行方式,并从实际运行角度出发,提出了循环水泵等效益曲线带的概念。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优化方案能有效降低耗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机组 循环水系统 自适应模型 通用微增功率曲线 等效益曲线带 运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改性钙基吸收剂循环碳酸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惠超 王芳 +1 位作者 赵伶玲 赵长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5251-5257,共7页
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吸收CO2是经济高效的CO2减排方法之一。为提高吸收剂的CO2循环捕集效率,文中利用粉煤灰对钙基吸收剂进行改性处理并考察其循环碳酸化性能。具体考察不同溶液条件下采用水合化法,以及对粉煤灰进行研磨、煅... 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吸收CO2是经济高效的CO2减排方法之一。为提高吸收剂的CO2循环捕集效率,文中利用粉煤灰对钙基吸收剂进行改性处理并考察其循环碳酸化性能。具体考察不同溶液条件下采用水合化法,以及对粉煤灰进行研磨、煅烧或碱浸等预处理手段优化制备改性吸收剂的碳酸化性能,并从成分和微观结构方面揭示吸收剂碳酸化特性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粉煤灰改性钙基吸收剂能提高吸收剂的碳酸化性能。其中,在50%乙酸溶液中水合条件下制备的改性吸收剂的碳酸化性能较好,经历8次循环反应碳酸化转化率较未改性CaO提高了84%;粉煤灰经研磨、煅烧或碱浸等预处理后制备的改性吸收剂的碳酸化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粉煤灰改性钙基吸收剂在循环反应过程中生成CaSiO3和Ca12Al14O33,是改性吸收剂碳酸化性能得以提高并随循环次数增加衰减缓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基吸收剂 粉煤灰 碳酸化转化率 二氧化碳 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汽温多模型扰动抑制预测控制方法 被引量:21
15
作者 赵慧荣 沈炯 +1 位作者 沈德明 李益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5763-5770,共8页
电站汽温控制系统结构复杂,机组运行过程中影响主汽温稳定的因素众多。主蒸汽流量变化、锅炉燃烧状况改变等因素均可能干扰主汽温稳定,影响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算法在应对诸如煤质变化引起的烟气侧不可测扰动... 电站汽温控制系统结构复杂,机组运行过程中影响主汽温稳定的因素众多。主蒸汽流量变化、锅炉燃烧状况改变等因素均可能干扰主汽温稳定,影响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算法在应对诸如煤质变化引起的烟气侧不可测扰动时,由于缺乏对扰动的建模,控制效果不理想。针对该问题,通过对过热器进行机理建模,并在额定工况点进行局部线性化获得状态空间模型,提出基于多模型集的主汽温扰动抑制预测控制方法。当不考虑不可测扰动时,其等价于普通的预测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进入汽温系统的不可测扰动,进一步提高汽温的调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型扰动抑制预测控制 主汽温系统 热力发电厂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经济学分析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51
16
作者 赵春 王培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44-50,10,共7页
为满足能源结构优化和电网快速调峰需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得到快速发展,对联合循环及其内部组元的性能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传统方法无法考虑非能量费用的影响,而热经济学中矩阵热经济学又无法评价... 为满足能源结构优化和电网快速调峰需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得到快速发展,对联合循环及其内部组元的性能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传统方法无法考虑非能量费用的影响,而热经济学中矩阵热经济学又无法评价联合循环内部组元的技术-经济性能。该文基于热经济学结构理论,建立了联合循环成本模型;在传统的热经济学性能评价指标中引入了权重系数,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指标用于性能评价。结合联合循环的3个典型工况,对该文模型和组元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模型和组元评价指标结果合理,可以为联合循环系统的热经济学优化等后续研究提供性能指标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循环 结构理论 热经济学 发电成本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O_2/CO_2燃烧热力系统建模及压力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冬 段伦博 +2 位作者 段钰锋 胡海华 潘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6-762,共7页
O2/CO2燃烧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燃煤电站减排CO2技术,由于增加了空气分离系统(air separation unit,ASU)和烟气净化压缩系统(CO2 com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unit,CPU),O2/CO2燃烧电站发电效率降低。当系统压力提高,烟气中的水蒸气潜热... O2/CO2燃烧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燃煤电站减排CO2技术,由于增加了空气分离系统(air separation unit,ASU)和烟气净化压缩系统(CO2 com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unit,CPU),O2/CO2燃烧电站发电效率降低。当系统压力提高,烟气中的水蒸气潜热得到回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发电效率。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330MW增压O2/CO2燃烧电站进行全流程建模并展开效率分析,获得压力对各子系统及全流程系统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产品氧气压力由0.135MPa提升到3MPa时,制氧功耗增加了39.64%;系统压力由常压增加到3MPa时,CPU功耗降低71.10%;系统存在最佳运行压力,最佳运行压力与排烟温度有关,排烟温度由60℃增加到122℃时,最佳运行压力由0.4MPa提高到1.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 CO2燃烧 ASPEN PLUS 建模优化 增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位影响的蒸汽动力发电机组给水加热器变工况特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涛 胥建群 +1 位作者 周克毅 石永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9,共9页
基于量纲分析建立三段式加热器变工况数学模型,并将其结合疏水混入蒸汽后疏冷段传热系数的变化建立加热器低水位运行特性模型;以某330MW机组#1高压加热器为例,应用模型分别计算正常水位变工况运行端差、低水位运行疏冷段换热系数及端差... 基于量纲分析建立三段式加热器变工况数学模型,并将其结合疏水混入蒸汽后疏冷段传热系数的变化建立加热器低水位运行特性模型;以某330MW机组#1高压加热器为例,应用模型分别计算正常水位变工况运行端差、低水位运行疏冷段换热系数及端差特性;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定量分析了加热器端差随水位及负荷的变化规律,并重新设定安全水位和经济水位。为了解加热器低水位运行特性,实现对水位的及时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器 水位 端差 传热系数 变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纸厂废弃塑料的热解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桑圣欢 段钰锋 +2 位作者 陈惠超 冒咏秋 张平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对纸厂废弃塑料的热解特性及气体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塑料的热解过程主要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氯的析出,第2阶段为碳链断裂。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塑料热解的失重速率有所增加,且析出峰向高温方...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对纸厂废弃塑料的热解特性及气体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塑料的热解过程主要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氯的析出,第2阶段为碳链断裂。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塑料热解的失重速率有所增加,且析出峰向高温方向移动。使用Doyle积分方法进行活化能计算,发现塑料热解所需要的活化能随着反应程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塑料热解脱氯阶段符合三维扩散,球形对称Jander方程;碳链断裂阶段符合二维扩散,圆柱形对称方程。TG-FTIR结果表明,热解的第1阶段析出产物主要为HCl,第2阶段的热解产物主要为烃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厂废弃塑料 热解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抽热电机组–抽背热电机组双机联合运行特性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璇 钟文琪 +4 位作者 石岩 陈曦 宋俊 刘振海 刘洪兵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1-212,共12页
为挖掘混合类型热电联产机组的节能潜力、降低发电成本,通过EBSILON软件搭建60MW双抽(double-extraction condensing unit,CC)-抽背(extraction condensing unit with a high back-pressure,CB)热电联产机组的仿真模型,研究该联合机组... 为挖掘混合类型热电联产机组的节能潜力、降低发电成本,通过EBSILON软件搭建60MW双抽(double-extraction condensing unit,CC)-抽背(extraction condensing unit with a high back-pressure,CB)热电联产机组的仿真模型,研究该联合机组的运行特性并建立基于可解释增强机和鸟群算法的双抽-抽背热电联产机组负荷优化模型,最后以典型日热电负荷优化任务为例,给出双机热电负荷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当保持双抽机组的中压流量不变,存在中压流量极限值10.39t/h,使低压流量与电功率的运行区域只受到最大主蒸汽流量、最小凝汽量以及最小主蒸汽流量的限制;存在中压流量极限值59.26t/h,使运行区域只受最大主蒸汽流量和最小凝汽量限制;当双机总中压流量一定时,双抽-抽背机组的联合运行区域可以用极限工况即抽背机组承担最大中压流量,双抽机组承担剩余中压流量来近似表示。该优化方法与热电负荷平均分配方案对比,典型日可以降低1148.58GJ热耗,发电标准煤耗率由212.10g/(kW·h)降低为209.05g/(kW·h),可以节省标煤3.05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抽机组 抽背机组 联合运行 热电特性 负荷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