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硫废水低温烟气余热浓缩过程中组分变化及腐蚀风险
1
作者 陈海杰 麻晓越 +3 位作者 魏新 周浩 詹凌霄 杨林军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3-440,共8页
脱硫废水浓缩减量有利于降低旁路高温烟气蒸发工艺煤耗,但针对脱硫废水浓缩过程中的组分变化及腐蚀风险鲜有报道。利用低温烟气余热浓缩平台研究了脱硫废水浓缩过程中水质变化,并采用粒度分析仪及微观形貌表征手段分析了浓缩期间固体析... 脱硫废水浓缩减量有利于降低旁路高温烟气蒸发工艺煤耗,但针对脱硫废水浓缩过程中的组分变化及腐蚀风险鲜有报道。利用低温烟气余热浓缩平台研究了脱硫废水浓缩过程中水质变化,并采用粒度分析仪及微观形貌表征手段分析了浓缩期间固体析出特征,并使用年腐蚀速率表征了不同金属材料在浓缩废水中的腐蚀风险。结果表明:随浓缩进行废水电导率持续增加,最高可达45 mS/cm,其pH最低可下降至1~2;浓缩过程中多数离子浓度呈线性增长趋势,但受结晶析出和共存离子影响,Ca^(2+)和SO_(4)^(2-)浓度存在波动;浓缩期间析出颗粒存在团聚现象,分布逐渐从单峰分布转变为双峰分布,峰值粒径从12μm上升至75μm;金属材料腐蚀速率与废水浓缩倍率及环境温度相关,当浓缩倍率为4.5倍,水浴温度40℃时,304不锈钢在浓缩脱硫废水中腐蚀速率(0.127 mm/a)低于20#碳钢(1.211 mm/a),耐腐蚀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浓缩 低温烟气 余热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Hs污染土壤热脱附过程关键影响因素及脱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涛 骆文轩 +3 位作者 徐成华 常伟 岳修鹏 张亚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已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通过异位热脱附试验探究了PAHs初始浓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粒径对脱附效率的影响,并采用一级、二级动力学和指数衰减模型对PAHs热脱附过程进行拟合,以探究土壤中PAHs热脱... 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已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通过异位热脱附试验探究了PAHs初始浓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粒径对脱附效率的影响,并采用一级、二级动力学和指数衰减模型对PAHs热脱附过程进行拟合,以探究土壤中PAHs热脱附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随着PAHs初始浓度的增加,脱附效率随之升高,且在热脱附20~40 min时提高初始浓度可明显提高PAHs的去除率。土壤含水率对于PAHs不同组分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当土壤含水率为16%,萘(Nap)、菲(Phe)和蒽(Ant)达到最佳去除率,而荧蒽(Fla)和芘(Pyr)最大去除率对应的土壤含水率为13%。在相同脱附条件下,土壤粒径越小,土壤中PAHs的去除率越高。研究发现指数衰减模型对PAHs各组分的脱附过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土壤中PAHs热脱附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PAHs受到土壤中水的蒸发作用从土壤颗粒表面快速蒸发;(2)PAHs的蒸发速率受到土壤孔隙内部扩散的限制,以非常缓慢的速度从土壤中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多环芳烃 热脱附 指数衰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燃煤电厂CO_(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的新型电-热-化多联产系统
3
作者 张佳豪 韩朝翰 +4 位作者 吴影 袁钰阳 段元强 马吉亮 陈晓平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192,共12页
燃煤电厂CO_(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为降低燃煤电厂CO_(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过程的能耗与经济成本,提出一种基于燃煤电厂CO_(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的新型电-热-化多联产系统。以燃煤电厂富氧燃烧系统、可再生能... 燃煤电厂CO_(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为降低燃煤电厂CO_(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过程的能耗与经济成本,提出一种基于燃煤电厂CO_(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的新型电-热-化多联产系统。以燃煤电厂富氧燃烧系统、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系统及CO_(2)加氢制甲醇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计算方法开展了新型电–热–化多联产系统的集成优化研究,并分析其热经济性能。在物料传递方面,燃煤电厂富氧燃烧捕集的CO_(2)和可再生能源水电解产生的H_(2)用作CO_(2)加氢制甲醇;水电解产生的副产物O_(2)用于燃煤电厂的富氧燃烧。在能量集成方面,燃煤电厂为CO_(2)加氢过程中提供电力和热量,CO_(2)加氢过程的余热被回收到燃煤电厂和供热系统,获取额外的发电和供热。热力学分析结果显示,近80%燃煤电厂富氧燃烧捕集的CO_(2)可用于生产甲醇,所提新型系统的物料匹配良好。基于毛发电量600 MW燃煤电厂的集成优化,所提方案的净发电量、供热和甲醇产量分别达到449.06 MW、217.17 MW和201.70 t/h,实现了电-热-化的多联产过程。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由于供热系统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所提方案的发电成本降至63.26美元/MWh,低于常规燃煤电厂CO_(2)捕集耦合系统的发电成本;同时,由于所提方案中CO_(2)加氢制甲醇系统节省了CO_(2)原料成本和燃料动力成本,甲醇成本降至696.71美元/t,其中,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取的H_(2)价格对甲醇成本具有决定性影响,降低H_(2)价格对新型电-热-化多联产方案走向工程化应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CO_(2)捕集及资源化利用 富氧燃烧CO_(2)捕集 可再生能源水电解 绿色制甲醇 热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残炭对城市污泥催化热解制油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亚 金保昇 +1 位作者 左武 孙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5-609,共5页
以污泥残炭作为城市污泥热解的催化剂,考察热解温度、残炭添加比例对热解产物产率及有机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非催化热解,有机相产率在500℃时达到最大值6.83%.添加残炭有利于污泥中挥发分的脱除,残炭对有机相加氢脱氧及含氯化合物... 以污泥残炭作为城市污泥热解的催化剂,考察热解温度、残炭添加比例对热解产物产率及有机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非催化热解,有机相产率在500℃时达到最大值6.83%.添加残炭有利于污泥中挥发分的脱除,残炭对有机相加氢脱氧及含氯化合物的脱除效果较好,但不利于多环芳烃的脱除.对污泥残炭进行改性,通过负载Fe,Cu,Al和Ni等金属元素,研究改性后残炭对污泥热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负载Al的残炭对污泥中挥发分的脱除效果最佳,残炭改性后热解液有机相的热值升高,黏度降低,含氧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含量均降低.添加负载Fe的残炭对有机相加氢脱氧及黏度降低效果最好,与添加原始残炭相比,负载Fe的残炭催化得到的有机相黏度降低了24.32%,烷烯烃类含量增加了17.62%.添加负载Ni的残炭可有效降低含氮化合物含量,添加负载Cu的残炭有机相中未发现多环芳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残炭 催化热解 有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鳍片管束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新 商宇薇 +1 位作者 王军龙 任钢炼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3,共6页
在传热风洞实验台上对5组不同结构参数的H型鳍片管束气侧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考虑了管径、鳍片净高度、鳍片节距以及管排横纵向间距等影响因素,并将实验结果与前苏联锅炉热力计算标准进行了比较.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得... 在传热风洞实验台上对5组不同结构参数的H型鳍片管束气侧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考虑了管径、鳍片净高度、鳍片节距以及管排横纵向间距等影响因素,并将实验结果与前苏联锅炉热力计算标准进行了比较.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得到了管径38 mm、管排纵向间距变化的H型鳍片管束的传热及阻力系数关联式和适用于不同结构参数下H型鳍片管束的传热总关联式;96.5%的实验数据与H型鳍片管束传热关联式计算数值误差小于±15%.同时,将关联式计算值与现有两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传热准则数的最大误差分别为11%和17.7%.该研究为H型鳍片管束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鳍片管束 传热 阻力系数 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燃机-冷热电联供机组的Hammerstein模型及非线性广义预测控制 被引量:7
6
作者 潘蕾 赵德材 +2 位作者 张俊礼 沈炯 彭春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0-505,共6页
为研究微燃机-冷热电(MGT-CCHP)联供机组动态运行特性及控制策略,采用Hammerstein模型结构快速辨识其非线性动态特性,并将非线性动态特性以串联的非线性静态模型和线性动态模型表示.采用逐步回归法确定动态模型阶次并采用粒子群算法辨... 为研究微燃机-冷热电(MGT-CCHP)联供机组动态运行特性及控制策略,采用Hammerstein模型结构快速辨识其非线性动态特性,并将非线性动态特性以串联的非线性静态模型和线性动态模型表示.采用逐步回归法确定动态模型阶次并采用粒子群算法辨识模型参数,得到易于复现的块结构化模型.基于Hammerstein预测模型,设计了MGT-CCHR冷负荷跟踪非线性广义预测控制器.利用Hammerstein模型分块描述对象静态与动态特性的结构特点,将非线性广义预测控制转化为线性广义预测控制与非线性静态函数求根问题,使控制量求解简化.通过与最优参数PID控制器的仿真结果比较表明,所设计的非线性广义预测控制器具有改善冷负荷跟踪性能和节能控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燃机-冷热电联供机组 HAMMERSTEIN模型 非线性 广义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生物质的热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周亚运 肖军 +1 位作者 吕潇 沈来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7-325,共9页
通过分步添加Ca(OH)2与甲酸获得甲酸钙的方法对生物质进行预处理,在管式炉上开展了预处理生物质热解实验,研究了甲酸钙预处理对4种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样品的红外分析显示,甲酸钙预处理影响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结构,一定程度上破... 通过分步添加Ca(OH)2与甲酸获得甲酸钙的方法对生物质进行预处理,在管式炉上开展了预处理生物质热解实验,研究了甲酸钙预处理对4种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样品的红外分析显示,甲酸钙预处理影响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结构,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乙酰基侧链,而对木质素苯环结构影响较小,且出现了明显的羧酸根官能团振动.热解实验结果表明:木屑的生物油产率高于3种秸秆类生物质(玉米秆、稻秸、麦秆),最大生物油产率达到0.496 g/g.甲酸钙预处理使得生物质的半焦和气体产率增加,而生物油产率下降.GC-MS分析显示,木屑生物油酸类含量低于秸秆类生物质,而酚类物质含量较高,其中麦秆生物油酸类含量最高,酸度最强.甲酸钙预处理明显减少了生物油中乙酸和左旋葡聚糖的含量,增加了羟基丙酮与环戊烯酮等酮类物质;而且甲酸钙预处理显著降低了生物油的酸性,且对秸秆类生物质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其中木屑生物油p H值从4.1~4.3增加到5.6~5.8,麦秆生物油从2.4~2.7增加到5.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预处理 甲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流化床富氧气化过程热平衡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黄亚继 伏启让 +2 位作者 牛淼淼 杨高强 邵志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4-499,共6页
基于元素守恒、化学反应平衡和能量守恒,考虑碳不完全转化因素,建立生物质流化床富氧气化的热平衡模型。采用非平衡当量因子对气化反应平衡常数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拟数据与文献数据吻合良好。利用该模型模拟富氧浓度和原料含水率对气... 基于元素守恒、化学反应平衡和能量守恒,考虑碳不完全转化因素,建立生物质流化床富氧气化的热平衡模型。采用非平衡当量因子对气化反应平衡常数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拟数据与文献数据吻合良好。利用该模型模拟富氧浓度和原料含水率对气体组分、气体热值和气化效率的影响。模拟工况下的结果表明:富氧浓度从21%增至100%,可燃组分含量增多,气体热值从6.37 MJ/m^3增至11.44 MJ/m^3,气化效率不断增大;原料含水率从零增至35%,气化炉温不断降低,可燃组分减少,气体热值从5.45 MJ/m^3降至4.65 MJ/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富氧气化 热平衡模型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空气光伏/光热一体化热泵热水系统实验特性 被引量:9
9
作者 周伟 张小松 +1 位作者 刘剑 黄紫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6,25,共8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光伏/光热一体化(PV/T)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将多孔扁盒式PV/T集热板与空气源热泵相结合,根据不同控制方式组合成双热源并联、单太阳能和单空气能三种不同运行模式。在室外环境温度28.5℃下,将200 L 30℃热水加热到5...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光伏/光热一体化(PV/T)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将多孔扁盒式PV/T集热板与空气源热泵相结合,根据不同控制方式组合成双热源并联、单太阳能和单空气能三种不同运行模式。在室外环境温度28.5℃下,将200 L 30℃热水加热到55℃,研究了加热时间、热水温度、COP等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双热源并联运行模式下分别比单太阳能模式和单空气能模式的加热时间缩短了42%和54%,COP分别提高了32.78%和47.64%;同时实验研究了在夏季工况下将200 L水从9∶00循环加热到17∶00过程中系统热性能,探讨了太阳辐射强度、PV/T集热板温度对光电/光热效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比可以得出在热电模式下系统的光电效率η_(pv)比单一光电模式平均高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 PV/T 多孔扁盒 运行模式 光电/光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细通道集热/蒸发器的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性能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伟 张小松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113,共6页
提出了一种自主设计的微细通道集热/蒸发器,采用树形分支模型,由2块铝板冷轧吹胀而成,减小了接触热阻,提高了集热器的换热系数。将集热/蒸发器应用到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中,介绍了集热/蒸发器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 提出了一种自主设计的微细通道集热/蒸发器,采用树形分支模型,由2块铝板冷轧吹胀而成,减小了接触热阻,提高了集热器的换热系数。将集热/蒸发器应用到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中,介绍了集热/蒸发器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系统性能系数COP、集热器集热效率、加热时间及各运行参数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将150L水从15℃加热到50℃时,系统全年平均COP为4.8,平均集热效率为1.3,平均加热时间为314min;环境温度的升高和太阳辐照度的降低会使集热效率显著增大;热泵系统性能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变化趋势一致,证明了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通道 集热器 蒸发器 热泵热水系统 集热效率 性能系数(COP) 加热时间 性能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车用燃料过程的能值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长奇 黄亚继 +2 位作者 刘培刚 王昕晔 邵志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0-1205,共6页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和考虑环境投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玉米秸秆热解加氢制精制油过程的2个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获得生产效率、环境影响、可持续性方面的能值指标.方案1中的氢气来自初级生物油水相重整,方案2中氢气来自外部市场购买.结果...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和考虑环境投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玉米秸秆热解加氢制精制油过程的2个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获得生产效率、环境影响、可持续性方面的能值指标.方案1中的氢气来自初级生物油水相重整,方案2中氢气来自外部市场购买.结果表明:2个方案能值转换率分别为5.00×105sej/J和1.37×105sej/J,从能值转换率的角度分析,与方案1、玉米燃料乙醇及生物柴油相比,方案2生产等量燃料消耗的太阳能最少,更有优势;2个方案的能值产出率均为1.07,生产效率较低;环境负载率分别是1.02和1.05,对环境影响较小;可持续发展系数分别是1.05和1.02,可持续性属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生物质热解 车用燃料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轮胎热解炭吸附脱汞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波 仲兆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1-527,共7页
采用管式炉反应器对废轮胎进行热解,并利用固定床吸附装置研究废轮胎热解炭对单质汞的吸附脱除特性.采用化学浸渍法对热解炭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热解炭的汞吸附特性,改性药剂氯化物分别为HCl,NaCl,KCl,NH_4Cl,ZnCl_2,FeCl_3,BaCl_2,过... 采用管式炉反应器对废轮胎进行热解,并利用固定床吸附装置研究废轮胎热解炭对单质汞的吸附脱除特性.采用化学浸渍法对热解炭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热解炭的汞吸附特性,改性药剂氯化物分别为HCl,NaCl,KCl,NH_4Cl,ZnCl_2,FeCl_3,BaCl_2,过渡金属盐分别为Cu(NO_3)_2,Fe(NO_3)_3,Mn(NO_3)_2,Ce(NO_3)_3,Zr(NO_3)_4.研究结果表明,热解炭产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550℃热解炭的Hg 0吸附效果最优,30 min累积汞吸附量达到1.674 5μg/g.550℃热解炭经HCl,NaCl,Cu(NO_3)_2和Zr(NO_3)_4改性后,汞吸附性能得到显著增强,而KCl,ZnCl_2,BaCl_2使热解炭吸附汞性能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轮胎 热解炭 单质汞 吸附脱除 化学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水热法协同制备碳量子点和多孔碳材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玲莉 曹瑾 沈德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2-1129,共8页
为了提高可再生的生物质转化为高价值碳材料的利用效率,用木质素水热法协同制备了2种碳量子点(G-CQDs、B-CQDs)和2种多孔碳(G-PCs、B-PCs).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 为了提高可再生的生物质转化为高价值碳材料的利用效率,用木质素水热法协同制备了2种碳量子点(G-CQDs、B-CQDs)和2种多孔碳(G-PCs、B-PCs).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扫描电镜、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碳材料的理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G-CQDs和B-CQDs在340 nm光激发下分别呈亮绿色和蓝色荧光,其最佳相对荧光量子产率为23.7%和5.2%;结构上G-CQDs的表面具有更丰富的官能团,而B-CQDs具有更高的石墨化程度;协同制备的G-PCs和B-PCs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505.8、1082.6 m^(2)/g,总孔容高达0.74、0.51 cm^(3)/g.将废弃的木质素协同转化为碳量子点和多孔碳,是实现生物质综合利用的有效策略,为多功能碳材料的绿色、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碳量子点 多孔碳 水热法 协同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热力学定义及其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俊礼 沈炯 +1 位作者 李益国 葛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2-529,共8页
提出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定义,分析2种定义的异同和优劣,并研究能量产品占比变化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产出单一能量产品时2种定义可等同,产出多种能量产品时,2种定义的等同需满足严格条件。当存在... 提出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定义,分析2种定义的异同和优劣,并研究能量产品占比变化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产出单一能量产品时2种定义可等同,产出多种能量产品时,2种定义的等同需满足严格条件。当存在差异时第一定律定义得到的渗透率对冷热产量的变化更为敏感,且随着热电能量比θ_1的增大,电量占比β_e增幅对渗透率的影响呈下降趋势,而热量占比β_h增幅的影响则呈上升趋势,两者相交于β_e/β_h=θ_1点。2种定义相差较小时,可采用第一定律定义,相差较大时,宜采用第二定律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热力学 渗透率 冷热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热虹吸管脉动流动传热特性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禹法文 刘向东 张程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5-949,共5页
采用高速显微成像系统对小型热虹吸管中气液两相流型演化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并对其脉动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端压差和重力的耦合作用下,液塞的随机形成和沿槽道方向的脉动是脉动流动的典型特征.塞状流和环... 采用高速显微成像系统对小型热虹吸管中气液两相流型演化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并对其脉动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端压差和重力的耦合作用下,液塞的随机形成和沿槽道方向的脉动是脉动流动的典型特征.塞状流和环状流是小型热虹吸管脉动情况下的主要流型,液塞的脉动速度约为-1.5~1.5 m/s.对于脉动流工况,在启动过程中管壁导热和气液两相的膜态蒸发、膜态冷凝是小型热虹吸管的主要传热方式,该过程中热虹吸管的壁面温度持续升高,未出现温度波动;脉动启动后,小型热虹吸管内出现了液塞的随机形成和脉动运动交替冲刷壁面现象,此过程中小型热虹吸管主要靠对流蒸发、冷凝实现热量传递,且各段壁面温度皆表现出脉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虹吸管 两相流动 传热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损失分析的水冷壁结渣监测和吹灰优化
16
作者 刘俊 黄亚继 +6 位作者 徐文韬 岳峻峰 王圣 高嘉炜 祁帅杰 赵佳琪 张煜尧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01-507,共7页
目前大多数燃煤电厂采用定时定量的吹灰方案,易造成受热面欠吹或过吹。以某650 MW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热损失和GA-BP神经网络建立水冷壁结渣监测模型,再以吹灰净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水冷壁的吹灰优化模型,考... 目前大多数燃煤电厂采用定时定量的吹灰方案,易造成受热面欠吹或过吹。以某650 MW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热损失和GA-BP神经网络建立水冷壁结渣监测模型,再以吹灰净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水冷壁的吹灰优化模型,考虑到布置在炉膛不同高度的吹灰器对灰渣的去除效果不同,对吹灰增量叠加曲线分段拟合,最后对电厂现有2种吹灰方案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启动D~F层吹灰器吹灰策略的吹灰效率更高,但启动A~F层吹灰器吹灰策略经过优化后,吹灰净收益更大,目标锅炉的水冷壁吹灰时间设置为3556 s,2次吹灰的间隔时间设置为10600 s,吹灰器从A层依次启动到F层,每台吹灰器运行时间相同,获得的吹灰净收益最大为6449.41 kW,相较启动D~F层吹灰器吹灰策略优化后的结果,吹灰净收益提高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渣监测 GA-BP 吹灰优化 水冷壁 热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城市热电厂为核心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设计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陶光跃 钟文琪 +1 位作者 陈曦 周冠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1-640,共10页
为解决在热电厂条件下城市的冷、热、电多样化能源不平衡问题,围绕某一城市热电厂提出4种综合能源系统设计方案,在热电联产机组数学建模的基础上,建立考虑碳税的综合能源系统设备容量优化模型并采用Gurobi求解器寻优求解,从总成本和二... 为解决在热电厂条件下城市的冷、热、电多样化能源不平衡问题,围绕某一城市热电厂提出4种综合能源系统设计方案,在热电联产机组数学建模的基础上,建立考虑碳税的综合能源系统设备容量优化模型并采用Gurobi求解器寻优求解,从总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2个方面对各方案展开评估,最后对碳税价格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高斯回归算法得到的热电联产机组运行能耗数学模型最优;当碳税价格为0.3元/kg时,仅新增燃气锅炉和吸收式热泵的设计方案年总成本最低,新增燃气锅炉、吸收式热泵、地源热泵和储能装置的设计方案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含燃气锅炉和地源热泵的设计方案对碳税价格的敏感性显著增强.与分供系统相比,最优综合能源系统的全年总成本可降低3038.46万元,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10.74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电厂 综合能源系统 规划设计 Gurobi 碳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生物质微波热解过程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福刚 齐景伟 +3 位作者 胡明 沈来宏 袁浩然 陈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9-376,共8页
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3种微波热解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波导位置工况下,平均温度差值最大达50%,微波能吸收效率最高可达92%;加入典型吸收剂炭球后可提升生物质对微波能的吸收效率,使得生物质的平均温度升高,能效最高... 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3种微波热解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波导位置工况下,平均温度差值最大达50%,微波能吸收效率最高可达92%;加入典型吸收剂炭球后可提升生物质对微波能的吸收效率,使得生物质的平均温度升高,能效最高可提高5%;通过给生物质添加旋转速度可优化其温度均匀性,有、无旋转速度的温度标准差相差最大约26%,但旋转速度对温度均匀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微波 热解 吸收剂 数值模拟 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废塑料共热解过程协同效应及产物分布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奕飞 钟文琪 周冠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3-740,共8页
为探究煤与废塑料共热解过程协同效应及产物分布,建立了煤废塑料共热解实验系统,并结合热重质谱实验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500、550、600、650和700℃)和不同废塑料质量分数(0、20%、40%、60%、80%和100%)对煤与废塑料共热解过程协同效应... 为探究煤与废塑料共热解过程协同效应及产物分布,建立了煤废塑料共热解实验系统,并结合热重质谱实验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500、550、600、650和700℃)和不同废塑料质量分数(0、20%、40%、60%、80%和100%)对煤与废塑料共热解过程协同效应、焦油产物分布规律、小分子气体产物逸出规律和半焦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废塑料掺混比例的增加,混合样品质量损失增加,反应活化能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煤与废塑料共热解存在协同作用,尤其对焦油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正协同作用,其协同效应参数值随废塑料掺混比例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废塑料质量分数为40%时达到最大,为6.323%;煤与废塑料混合样品在热解过程中逐渐释放H 2、CH_(4)、CO和CO_(2)等小分子气体,废塑料的加入会抑制H 2和CH_(4)的释放;共热解半焦具有比煤样单独热解更加发达的半焦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塑料 共热解 协同效应 产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醋酸钙镁对污泥热解过程中焦孔隙结构的影响
20
作者 张丽徽 黄亚继 +1 位作者 段锋 王昕烨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8-793,共6页
采用等温氮气吸附法对添加醋酸钙镁前后的污泥半焦颗粒表面孔隙的变化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并引入分形维数对其进行定量的描述.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及混合试样的孔结构绝大多数为中孔和大孔;总孔容均随钙硫比的增加而减小;BET比表面积和中... 采用等温氮气吸附法对添加醋酸钙镁前后的污泥半焦颗粒表面孔隙的变化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并引入分形维数对其进行定量的描述.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及混合试样的孔结构绝大多数为中孔和大孔;总孔容均随钙硫比的增加而减小;BET比表面积和中孔容积随钙硫比有相同变化趋势.分别计算低压段(P/P_0<0.4)和高压段(P/P_0>0.4)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D_1和D_2,发现D_1和平均孔径发展趋势相同,而D_2却与BET比表面积变化趋势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热解 醋酸钙镁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