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新型低能耗少水吸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燕洁 方梦祥 +2 位作者 刘可亮 许利华 施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6-998,I0015,共14页
双碳目标驱动下,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作为最具有大规模应用前景的碳捕集技术被寄予厚望。但吸收剂的高能耗特性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型少水吸收剂由于其在降低能耗方面的巨大潜力引起广泛关注。该文以吸收剂主剂作为分类基... 双碳目标驱动下,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作为最具有大规模应用前景的碳捕集技术被寄予厚望。但吸收剂的高能耗特性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型少水吸收剂由于其在降低能耗方面的巨大潜力引起广泛关注。该文以吸收剂主剂作为分类基准,介绍3大类少水吸收剂(包括均相有机胺类少水吸收剂、两相吸收剂、离子液体、氨基硅油类少水吸收剂以及有机液体吸收剂)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少水吸收剂关键性能结果如热力学性能、动力学性能、物理特性等,并对不同类少水吸收剂性能进行了横向对比。结果表明,少水吸收剂具有相比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A)吸收剂更低的再生能耗(平均能耗:2.3 GJ/t CO_(2))。尽管少水吸收剂拥有相比MEA吸收剂更高的富液粘度,但其中均相少水吸收剂相平均粘度仅为10.3 m Pa·S,与目前混合胺吸收剂粘度相当,能够适配现有碳捕集系统中的换热系统,可达到理想换热效果,无需对贫富液换热器等进行额外改造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少水吸收剂 两相吸收剂 离子液体 氨基硅油 有机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溶液高温热分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3 位作者 周俊虎 刘建忠 张明 李凤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5-40,共6页
在一管式石英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尿素溶液的高温热分解特性以及添加Na2CO3后对相关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保持很高的尿素有效分解率时所能达到的HNCO水解率很低;尿素初始浓度、氧含量对尿素有效分解率无显著影响,而氧含量对热解气中... 在一管式石英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尿素溶液的高温热分解特性以及添加Na2CO3后对相关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保持很高的尿素有效分解率时所能达到的HNCO水解率很低;尿素初始浓度、氧含量对尿素有效分解率无显著影响,而氧含量对热解气中NH3或HNCO比例也无明显影响;氧气在高温下将部分热解气体氧化成了NO,而在一定温度时的自身选择性非催化还原作用产生了部分N2O;Na2CO3可以有效地促进HNCO的水解,添加Na2CO3时,停留时间的延长,提高了HNCO的水解率,降低了HNCO水解反应所需的温度,并且停留时间越大,温度对HNCO水解率的影响就越小,而较低温度工况HNCO水解率对停留时间的敏感度相对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NOx NH3 HN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盟褐煤干燥和重吸收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沈望俊 刘建忠 +3 位作者 虞育杰 朱洁丰 周俊虎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64-70,13,共7页
针对内蒙古的锡盟褐煤,采用快速水分干燥仪模拟恒温蒸发干燥过程。利用扫描电镜测试发现干燥后的煤样表面形貌有所变化,出现断裂、粉化等现象。选择不同的干燥温度(70、100、120℃)、粒径(0.5~0.6、0.6~1.6、1.6~4 mm)、干燥时间(2... 针对内蒙古的锡盟褐煤,采用快速水分干燥仪模拟恒温蒸发干燥过程。利用扫描电镜测试发现干燥后的煤样表面形貌有所变化,出现断裂、粉化等现象。选择不同的干燥温度(70、100、120℃)、粒径(0.5~0.6、0.6~1.6、1.6~4 mm)、干燥时间(2、3.5、9、30 min)研究该褐煤的干燥和重吸收特性。发现干燥过程主要受温度、粒径的影响;而重吸收水分主要取决于最终水分含量、孔隙结构的破坏情况、粒径和环境湿度变化。将干燥过程的实验数据与常用的干燥方程进行拟合,其中Modified Henderson and Pabi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并应用Fick扩散模型和Arrhenius经验公式计算得到该褐煤恒温蒸发干燥过程的有效扩散系数和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盟褐煤 干燥脱水 重吸收 有效扩散系数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温度对褐煤半焦成浆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明强 刘建忠 +2 位作者 王睿坤 周俊虎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6-43,8,共8页
采用低温热解法(450~650℃)对褐煤进行改性处理,研究热解终温对褐煤半焦成浆特性的影响,并从煤质特性和微观孔隙结构的角度对成浆性改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选用Herschel-Bulkley模型对浆体流变特性进行拟合分析,直观地显示了水煤浆流变... 采用低温热解法(450~650℃)对褐煤进行改性处理,研究热解终温对褐煤半焦成浆特性的影响,并从煤质特性和微观孔隙结构的角度对成浆性改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选用Herschel-Bulkley模型对浆体流变特性进行拟合分析,直观地显示了水煤浆流变特性随浆体浓度和热解终温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低温热解有效地提高了褐煤的成浆性能,褐煤水煤浆的最大成浆浓度由改性前的44.31%,最大可升至66.78%,热解终温越高,定黏浓度越大。在表观黏度相近的情况下,热解终温越高,半焦水煤浆的稳定性越好。低温热解能有效脱除褐煤中的水分,促进含氧基团的分解,提高煤阶。热解后,煤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热解终温升高,孔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解 褐煤 半焦 水煤浆 成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回路循环流化床颗粒浓度及循环流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周星龙 程乐鸣 +3 位作者 张俊春 王勤辉 骆仲泱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4,共6页
在六回路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上,采用差压法和积料法分别测定床内的颗粒浓度分布和物料循环流率,实验研究运行参数对颗粒浓度分布和循环流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六回路CFB颗粒浓度分布与单回路CFB相似,沿炉膛高度呈下浓上稀的分布,... 在六回路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上,采用差压法和积料法分别测定床内的颗粒浓度分布和物料循环流率,实验研究运行参数对颗粒浓度分布和循环流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六回路CFB颗粒浓度分布与单回路CFB相似,沿炉膛高度呈下浓上稀的分布,炉膛出口区的颗粒浓度和速度决定了物料循环流率。当空截面气速增加时,炉膛出口区的颗粒浓度和速度均增大,六回路的循环流率大幅度增加。当二次风率小于30%时,对颗粒浓度和循环流率影响不大。颗粒浓度和循环流率随静止床高增加而增加。颗粒粒径增大时,密相区颗粒浓度增加,稀相区颗粒浓度减小,循环流率减小。基于炉膛出口区颗粒浓度和颗粒速度计算的循环流率理论值与实验数据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六回路 颗粒浓度分布 循环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分级利用多联产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60
6
作者 岑建孟 方梦祥 +2 位作者 王勤辉 骆仲泱 岑可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4,共7页
20世纪末期以来,面对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以及世界环境恶化的现实,构建资源、能源、环境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是我国能源战略方向。煤分级利用多联产系统是实现整体最优、跨越行业的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系... 20世纪末期以来,面对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以及世界环境恶化的现实,构建资源、能源、环境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是我国能源战略方向。煤分级利用多联产系统是实现整体最优、跨越行业的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系统。本文介绍了煤多联产技术的主要技术类型,包括煤热解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煤部分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及煤完全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重点介绍了煤热解气化为核心的热电气焦油多联产技术,详细阐述了该多联产装置的工艺流程和运行特性。最后,基于煤分级利用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从节能减排等方面对多联产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用煤分级利用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来改造老电厂,可以提高现有电厂运行经济性及节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产 煤气化 煤热解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徐飞 骆仲泱 +3 位作者 王鹏 侯全辉 方梦祥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7-11,共5页
针对440t/h大型燃煤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分别在静电除尘器(ESP)前后水平烟道进行颗粒物采样,研究不同燃烧工况变化(包括煤质、锅炉负荷、n(Ca)/n(S)和氧量)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静电除尘器效率随着粒径减小... 针对440t/h大型燃煤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分别在静电除尘器(ESP)前后水平烟道进行颗粒物采样,研究不同燃烧工况变化(包括煤质、锅炉负荷、n(Ca)/n(S)和氧量)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静电除尘器效率随着粒径减小逐渐下降,对亚微米颗粒收尘效率不足90%,排放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占据较大的份额,一般在70%-90%左右;随着煤中灰分含量的增加,锅炉负荷的增加,颗粒物排放浓度逐渐增加,静电除尘效率下降;添加石灰石后颗粒物浓度明显增加,CaO对颗粒物凝并和团聚有一定作用,使得静电除尘器前粗颗粒物所占烟尘总量的百分比增加,烟尘颗粒d(0.5)从35.25μm增大到48.50μm;燃烧气氛含氧量增大时,排放颗粒物的粒径逐渐减小,PM1、PM2.5和PM10总排放量都是增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PM2.5 燃烧工况 静电除尘器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催化水解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镇超 杨卫娟 +2 位作者 周俊虎 黄镇宇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41-46,0+7,共6页
在一石英管式炉上进行了尿素掺杂不同金属氧化物热解制取氨气的实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氧化物作为床料催化尿素水解制取氨气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纯尿素的分解不受水汽的影响,产氨率在50%左右,氨气主要生成在133~230℃区间;在水汽存在的... 在一石英管式炉上进行了尿素掺杂不同金属氧化物热解制取氨气的实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氧化物作为床料催化尿素水解制取氨气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纯尿素的分解不受水汽的影响,产氨率在50%左右,氨气主要生成在133~230℃区间;在水汽存在的情况下,金属氧化物的添加能大大促进尿素的分解和产氨率,氨气主要生成在133~300℃区间,产氨率可达100%。在150~400℃下对不同金属氧化物对HNCO水解的催化活性进行了实验,催化活性如下:TiO2>γ-Al2O3>沸石分子筛>SiO2。催化条件下HNCO水解反应的活化能很低,水解反应主要受传质作用的影响。流化态金属氧化物催化水解实验结果表明,γ-Al2O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优良的稳定性、耐磨性,更适合当作床料进行流化态催化尿素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异氰酸 水解 催化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煤煤粉及热解产物对NO的还原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苟湘 周俊虎 +3 位作者 周志军 杨卫娟 刘建忠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2-17,共6页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不同温度下将烟煤煤粉及其热解产物分别对NO进行还原性实验,研究了热解气体、焦炭以及煤粉的还原作用。结果表明,煤粉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热解气体因组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还原性。随温度升高,热解气体和焦炭的还原效果...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不同温度下将烟煤煤粉及其热解产物分别对NO进行还原性实验,研究了热解气体、焦炭以及煤粉的还原作用。结果表明,煤粉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热解气体因组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还原性。随温度升高,热解气体和焦炭的还原效果均越好。同温度下,在反应前期热解气体对NO的还原作用优于焦炭对NO的还原作用,后期则后者优于前者。煤粉对NO的还原效果均比同温度下的热解气体或焦炭的单独还原效果好,但比各自单独还原的效果总和要差,这是因为同时存在同相还原和异相还原以及二者相互竞争的影响。煤粉还原反应的前期同相还原起主要作用,后期则异相还原起主要作用。加速煤粉热解气体和焦炭的分离有利于煤粉对NO的还原。在煤粉再燃区,没有燃烧的煤粉对NO的还原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烟煤 热解气体 焦炭 NO 还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铈活性焦汞脱附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华晓宇 周劲松 +3 位作者 高翔 李乾坤 骆仲泱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61-66,共6页
为了提高渗铈活性焦(activated coke,AC)CeO2/AC循环汞脱除效率,研究了其在纯N2条件下热再生时的汞析出规律,发现CeO2/AC再生后释放出的汞形态基本为Hg0,大量汞在270℃左右溢出,少部分在530℃左右溢出,再生温度超过300℃时,其汞再生效... 为了提高渗铈活性焦(activated coke,AC)CeO2/AC循环汞脱除效率,研究了其在纯N2条件下热再生时的汞析出规律,发现CeO2/AC再生后释放出的汞形态基本为Hg0,大量汞在270℃左右溢出,少部分在530℃左右溢出,再生温度超过300℃时,其汞再生效率都达到了90%。CeO2/AC的汞脱附特性只与脱附温度有关,而与升温速率关系不大。表面物理结构测定证明了CeO2/AC吸附汞的过程不仅是物理吸附,也存在化学吸附。利用Boehm法和X-射线能谱分析对CeO2/AC表面化学性质检测,发现其二次脱汞效率随再生次数以及再生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其原因可以归为活性焦表面的碳在再生过程中受到烧蚀和氧化导致CeO2的损耗以及表面酸性官能团的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再生温度是保证CeO2/AC循环汞脱除效率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活性焦 再生 汞脱附 CE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对燃煤飞灰声波团聚影响的模型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光学 刘建忠 +2 位作者 周俊虎 王洁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97-102,共6页
为研究声波团聚过程中频率的影响,基于碰撞效率修正的同向作用机理,提出一种声波团聚的新模型。通过实验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发现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声波团聚过程。计算所得的声波团聚中的粒径分布和浓度变化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为研究声波团聚过程中频率的影响,基于碰撞效率修正的同向作用机理,提出一种声波团聚的新模型。通过实验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发现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声波团聚过程。计算所得的声波团聚中的粒径分布和浓度变化与实验值基本吻合。数值模拟再现了气溶胶在声波团聚中粒径分布的变化,细颗粒逐渐团聚产生大颗粒,气溶胶总浓度降低、平均粒径增大。计算结果和实验值均表明,频率对团聚效果影响很大,声波团聚中存在最佳频率,高于或低于该最佳频率均使团聚效果迅速降低。计算结果还表明,在声波作用下,燃煤飞灰气溶胶总浓度随时间呈指数衰减规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团聚 同向碰撞机理 碰撞效率 燃煤飞灰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对石灰石分解动力学影响的热重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保生 刘建忠 +2 位作者 周俊虎 冯展管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5,共6页
由于粒度对石灰石分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结果差别较大,因此采用多重扫描速率法和单个扫描速率法相结合的动力学方法作进一步研究。通过对5种不同粒径的石灰石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粒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 由于粒度对石灰石分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结果差别较大,因此采用多重扫描速率法和单个扫描速率法相结合的动力学方法作进一步研究。通过对5种不同粒径的石灰石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粒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Avrami-Erofeev方程控制的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模型为石灰石分解的最概然机制函数,因此该方法是可行的和可信的,也说明动力学方法的选择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石灰石 分解动力学 热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22
13
作者 岑可法 倪明江 +3 位作者 高翔 骆仲泱 王智化 郑成航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9-55,共7页
近年来,我国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燃煤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电力行业耗煤量约占全国耗煤总量的一半,实现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高效控制是重中之重。本文介绍了我国煤炭清洁发电实现超低排放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燃煤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电力行业耗煤量约占全国耗煤总量的一半,实现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高效控制是重中之重。本文介绍了我国煤炭清洁发电实现超低排放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前景。通过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燃煤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路线,建立了超低排放清洁环保岛,实现了污染物排放优于天然气机组排放标准限值,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特别是高用能密度区域的污染物减排提供了一条重要出路。研究综述了近年来我国超低排放技术的示范应用情况,通过费效分析表明超低排放可实现污染物大幅度减排,具有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未来,我国燃煤电厂还将进一步发展烟气污染物深度脱除技术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最终实现燃煤烟气污染物的近零排放,为建设全世界最清洁的燃煤电厂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高用能密度 大气污染 超低排放 清洁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O_2/CO_2气氛下煤粉着火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应芝 张彦威 +4 位作者 葛立超 周俊虎 周志军 刘建忠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4-49,9,共6页
研究了加压O2/CO2气氛下压力、氧浓度、煤焦结构和煤种等因素对大同烟煤和神火无烟煤着火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可燃性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评价不同压力下煤的着火和燃烧特性。加压热重实验结果表明,压力从0.1MPa升高至2MPa,着火温度先... 研究了加压O2/CO2气氛下压力、氧浓度、煤焦结构和煤种等因素对大同烟煤和神火无烟煤着火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可燃性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评价不同压力下煤的着火和燃烧特性。加压热重实验结果表明,压力从0.1MPa升高至2MPa,着火温度先降低后升高,在1MPa下着火温度最低,燃烧特性最佳。在常压和加压条件下,提高氧浓度均可加快煤的着火。在常压下,随氧浓度提高,着火温度下降的幅度较小,但在加压时,较高氧浓度会改变着火模式,着火温度降低明显。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加压促进煤在脱挥发分过程的破碎,提高碳氧反应速率,降低着火温度。煤的着火与煤种有关,挥发分含量较高的煤,其着火越容易。结果反映了加压富氧燃烧比常压富氧燃烧更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O2 CO2 着火温度 压力 氧浓度 煤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H_2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影响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3 位作者 周俊虎 周志军 刘建忠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36-42,共7页
在一管式石英反应器上采用实验结合模拟的方式详细研究添加H2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过程中NOx、N2O、NH3排放以及N2转化率的影响,实验采用氨水作为还原介质。随着H2添加量的增加,实验与模拟结果... 在一管式石英反应器上采用实验结合模拟的方式详细研究添加H2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过程中NOx、N2O、NH3排放以及N2转化率的影响,实验采用氨水作为还原介质。随着H2添加量的增加,实验与模拟结果均表明:脱硝温度窗口、最佳脱硝温度持续向低温方向移动,最佳脱硝效率有所降低,而脱硝温度窗口宽度则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2O生成峰值逐渐升高,其生成的温度窗口主要向低温侧扩展,同时,NH3泄漏曲线也向低温方向偏移;扣除N2O影响的N2转化率最大值将低于对应的最佳脱硝效率,但达到最大N2转化率时的温度将比相应的最佳脱硝温度要略高。通过CHEMKIN软件对添加H2后的脱硝反应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反应H2+OH=H+H2O的加强是引起脱硝特性改变的起始原因;H的大量存在间接促使了NO2作为中间产物的生成,而NO2对于脱硝效率的提高以及N2O排放的控制都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NOx NH3 N2O 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两相圆柱绕流近场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罗坤 陈松 +2 位作者 蔡丹云 樊建人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16-120,共5页
采用PIV实验技术对气固两相圆柱绕流的近场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发现Stokes数为0.97的颗粒与涡结构的相互作用最为强烈,在尾迹中心区流向平均速度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大,但脉动速度和湍动能较高。而较大Stokes数的颗... 采用PIV实验技术对气固两相圆柱绕流的近场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发现Stokes数为0.97的颗粒与涡结构的相互作用最为强烈,在尾迹中心区流向平均速度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大,但脉动速度和湍动能较高。而较大Stokes数的颗粒不易受涡结构的影响,流向平均速度在尾迹中心区的分布也较平缓,但脉动速度和湍动能在两侧的剪切层区较高。各种颗粒在圆柱绕流回流区的脉动速度和湍动能都要高于近尾迹区的相应值,这为颗粒的混合和稳定燃烧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圆柱绕流 颗粒扩散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Stokes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O2浓度下NH3选择非催化还原NO的实验和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卢志民 周俊虎 +1 位作者 岑可法 陆继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78-82,共5页
NO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是燃烧过程重要的脱硝途径。文中在800~1200℃,初始浓度CNO,ini=200μmol/mol、CO2ini=0%-10%、氨氮比CNH3/CNO=1.2的情况下,进行了NH3/NO/O2的均相流反应器的实验和化学动力学模拟研究,着重研究不同... NO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是燃烧过程重要的脱硝途径。文中在800~1200℃,初始浓度CNO,ini=200μmol/mol、CO2ini=0%-10%、氨氮比CNH3/CNO=1.2的情况下,进行了NH3/NO/O2的均相流反应器的实验和化学动力学模拟研究,着重研究不同氧浓度对NO和N20浓度变化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微量氧气杂质(Co2=50μmol/mol)条件下,脱硝温度更高,而脱硝率达到了95%。化学动力学模型预测的NO和N2O浓度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氧浓度的升高使NH3/NO的最佳反应温度下降,同时降低脱硝的效果;N20生成浓度随着氧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对应N2O最大浓度的温度也降低。微氧工况的N2O最大生成浓度比低氧浓度下更低,而生成温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选择非催化还原 流反应器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燃煤粉轻质挥发分动态析出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3 位作者 周俊虎 周志军 刘建忠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85,共8页
在一管式炉上对煤粉高温热解小分子挥发分的动态析出特性及产量、构成等进行了研究。实验选择从烟煤到无烟煤的4种煤,热解温度范围在800~1200℃。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在动态析出峰值上,HCN、C2H2、CO、H2持续增大,C2H6持... 在一管式炉上对煤粉高温热解小分子挥发分的动态析出特性及产量、构成等进行了研究。实验选择从烟煤到无烟煤的4种煤,热解温度范围在800~1200℃。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在动态析出峰值上,HCN、C2H2、CO、H2持续增大,C2H6持续减小,而NH3、CH4及C2H4则是先增大后减小;在各物质析出产量上,HCN、CO、H2随温度而增加,CH4、C2H6随之下降,而NH3、C2H2、C2H4则存在一个最大析出值;烟煤挥发分平均分子量随温度升高而变小,无烟煤则是先变小后增大,在整体上烟煤的挥发分平均分子量要大于无烟煤。此外,在各种研究的小分子挥发分物质中烟煤的析出量均要大于无烟煤的析出量,CO、H2的最大析出量分别与煤中的氧及氢含量多少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再燃 NOx 热解 挥发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结构对活性炭脱硫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少俊 高翔 +2 位作者 曹飞飞 骆仲泱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46-52,共7页
研究了孔隙结构对于商用活性炭SO2脱除性能的影响,对选取的活性炭进行了工业分析、氮吸附、扫描电镜表征及SO2脱除测试。从N2吸附与扫描电镜的表征结果来看,活性炭样品以微孔为主,当制备原料为椰壳或掺有椰壳后,有助于中孔的形成,微孔... 研究了孔隙结构对于商用活性炭SO2脱除性能的影响,对选取的活性炭进行了工业分析、氮吸附、扫描电镜表征及SO2脱除测试。从N2吸附与扫描电镜的表征结果来看,活性炭样品以微孔为主,当制备原料为椰壳或掺有椰壳后,有助于中孔的形成,微孔与中孔共同构成了活性炭发达的孔隙结构,决定了总的比表面积与孔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孔容对SO2的吸附量有促进作用,比表面积相比孔容与吸附量的关系更加密切;然而发达的孔隙结构会导致样品中的碳骨架脆弱,因而机械强度受到影响。以椰壳为单一原料制备的活性炭会形成一些特殊的表观形貌(如片状结构),这种结构会大大降低样品的机械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SO2脱除 活性炭 微孔 中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3 位作者 周俊虎 刘建忠 张明 李凤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50-55,共6页
在一管式石英反应器上实验研究水蒸气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过程脱硝效率、N2O排放、NH3泄漏等因素的影响,实验采用氨气为还原介质。结果表明,水蒸气量增加时:最佳脱硝温度、脱硝温度窗口将向高温方向偏移,温度窗口宽度将逐渐增大,最佳脱... 在一管式石英反应器上实验研究水蒸气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过程脱硝效率、N2O排放、NH3泄漏等因素的影响,实验采用氨气为还原介质。结果表明,水蒸气量增加时:最佳脱硝温度、脱硝温度窗口将向高温方向偏移,温度窗口宽度将逐渐增大,最佳脱硝效率持续升高,但两者的增长幅值都持续降低;NH3泄漏曲线向高温方向稍有移动,N2O排放曲线有所升高,但升高绝对值很小。水蒸气量相同时:温度低于900℃区域,较低氨氮比时的水蒸气脱硝促进作用更显著;温度在1100℃附近时,较高氨氮比时的水蒸气脱硝促进作用更有效;温度高于1000℃但低于1100℃附近区域,水蒸气对较高氧含量工况的脱硝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NOx NH3 N2O 水蒸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