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质双碳源对LiMn_(0.8)Fe_(0.2)PO_(4)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元超 黄卫峰 +5 位作者 梁鹏超 赵子芳 邢保艳 闫东亮 杨理 王松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1-760,共10页
采用水基流变相辅助的固相法,以异质碳蔗糖和石墨为碳源,合成了LiMn_(0.8)Fe_(0.2)PO_(4)/C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石墨加入方式对所制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LiMn_(0.8)Fe_(0.2)PO_(4)/C复合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N_... 采用水基流变相辅助的固相法,以异质碳蔗糖和石墨为碳源,合成了LiMn_(0.8)Fe_(0.2)PO_(4)/C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石墨加入方式对所制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LiMn_(0.8)Fe_(0.2)PO_(4)/C复合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石墨包覆工艺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前驱体煅烧后再加入石墨获得的样品纯度高,形貌呈均一的椭圆形,在0.1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49 mAh·g^(-1),达到其理论比容量的87%;在5C下最大的放电比容量为133 mAh·g^(-1);在2C倍率下经过300次循环后比容量维持在127 mAh·g^(-1),衰减率仅为1.9%,表现出了优良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_(0.8)Fe_(0.2)PO_(4)/C 双碳源包覆 水基流变相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Ir合金@超支化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硝基苯加氢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文涛 张明明 +2 位作者 邓益 赵燕熹 黄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3,共5页
以IrCl_(3)和PdCl_(2)为金属前驱体,120℃反应1 h得到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HBP)负载的双金属复合材料,继而在350℃煅烧2 h合成得到HBP自组装碳骨架限域稳定的Pd-Ir合金纳米粒子(Pd-Ir@HBP-350)。结果表明,以Pd-Ir@HBP-350为硝基苯加氢催... 以IrCl_(3)和PdCl_(2)为金属前驱体,120℃反应1 h得到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HBP)负载的双金属复合材料,继而在350℃煅烧2 h合成得到HBP自组装碳骨架限域稳定的Pd-Ir合金纳米粒子(Pd-Ir@HBP-350)。结果表明,以Pd-Ir@HBP-350为硝基苯加氢催化剂,在异丙醇中,1.5 MPa H_(2)压力下60℃反应2 h,硝基苯转化率为100%,苯胺选择性达99%以上,表现出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Pd-Ir合金 复合纳米材料 硝基苯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导电网络结构的C-SnO_(2)/MWCNTs复合材料用于锂浆料电池
3
作者 杨博文 王瑞 +2 位作者 辛本舰 刘丽丽 牛志强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6,共9页
锂浆料电池(LSSFBs)具有应用于大规模储能系统的潜力。然而,LSSFBs的电化学性能受限于活性材料本征导电性差以及活性材料与导电添加剂之间的不稳定接触。本文设计了碳包覆的二氧化锡/多壁碳纳米管(C-SnO_(2)/MWCNTs)复合材料作为LSSFBs... 锂浆料电池(LSSFBs)具有应用于大规模储能系统的潜力。然而,LSSFBs的电化学性能受限于活性材料本征导电性差以及活性材料与导电添加剂之间的不稳定接触。本文设计了碳包覆的二氧化锡/多壁碳纳米管(C-SnO_(2)/MWCNTs)复合材料作为LSSFBs负极材料。在该复合材料中,SnO_(2)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MWCNTs)表面,同时SnO_(2)颗粒外表进行碳包覆。纳米尺寸赋予SnO_(2)更多反应活性位点。此外,碳纳米管和碳包覆层共同构建稳定的导电网络。这种导电网络有效改善SnO_(2)的电子转移动力学,并抑制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从而提高倍率和循环性能。此外,MWCNTs增强浆料电极的悬浮稳定性。这些优势赋予LSSFBs良好的倍率和循环性能。这项工作为优化LSSFBs的浆料电极提供了一种具有前景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料电池 纳米尺寸SnO_(2) 碳纳米管 碳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丕栾 吴秋怡 丁翔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4-1582,共9页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作为一种新兴的后锂离子电池技术,具有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理论容量较高、资源丰富、环保性好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因其独特的优势在大规模储能系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AZIBs正极材料作为储存Zn^(2+)的宿主材料...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作为一种新兴的后锂离子电池技术,具有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理论容量较高、资源丰富、环保性好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因其独特的优势在大规模储能系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AZIBs正极材料作为储存Zn^(2+)的宿主材料,其种类和结构决定了电化学反应机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池的输出电压、倍率性能、能量以及循环寿命。因此,为了提高AZIBs的工作效率,开发电化学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探讨,阐述了AZIBs的主要正极材料体系锰基正极、钒基正极、有机正极和普鲁士蓝类似物的研究进展,展示了该领域当前的发展现状并对AZIBs正极材料技术化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AZIBs正极材料在下一代储能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助力开发出高性能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锰基正极 钒基正极 有机正极 普鲁士蓝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ZnMn2O4微米空心球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洪波 程方益 +2 位作者 陶占良 梁静 陈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6-822,共7页
通过溶剂热方法合成了ZnMn2O4微米空心球,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采用XRD,SEM,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溶剂热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介质对于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起着关键作用。在140℃,采用乙醇... 通过溶剂热方法合成了ZnMn2O4微米空心球,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采用XRD,SEM,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溶剂热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介质对于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起着关键作用。在140℃,采用乙醇和水作为反应介质,反应6 h可以制备出直径约3μm的ZnMn2O4微米空心球;当以乙醇为溶剂,反应6 h可以得到团聚的尺寸约250 nm的ZnMn2O4纳米颗粒。将所制备的ZnMn2O4微米空心球/纳米颗粒组装成锂扣式模拟电池,考察其电化学脱嵌锂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与ZnMn2O4纳米颗粒相比,空心结构的ZnMn2O4微米球具有较高的初始放电容量(1335 mAh·g-1)和较好的倍率性能,有望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新型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合成 ZnMn2O4 微米空心球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特性的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于川茗 田晶 李海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60-263,共4页
大型仪器实验室是实验室安全工作整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实验室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高开放度、高专业化以及贵重仪器多、数据储备量大等独特性,因此,一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经验难以直接套用在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上,需要... 大型仪器实验室是实验室安全工作整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实验室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高开放度、高专业化以及贵重仪器多、数据储备量大等独特性,因此,一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经验难以直接套用在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上,需要构建一个制度完善、人员有序、队伍专业、宣传到位、环境安全的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群防群治、预防为首的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战略格局,确保全国教育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实验室 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含量锰掺杂Li2FeSiO4/C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永男 郭敏 +4 位作者 高海燕 邓雪莹 高国伟 张李安妮 王宇萌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60,共8页
为提高Li2Fe1-x SiO4/C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Mn掺杂的Li2Fe1-x MnxSiO4/C(x=0,0.02,0.04,0.06)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方法对... 为提高Li2Fe1-x SiO4/C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Mn掺杂的Li2Fe1-x MnxSiO4/C(x=0,0.02,0.04,0.06)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方法对材料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P21/n)对称性的单斜晶体结构,形貌保持为类球形,Mn掺杂使得材料具有更小的粒径尺寸;Li2Fe0.96Mn0.04SiO4/C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1 C、0.5 C、1 C和3 C的电流密度下,该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32.9、188.6、176.5和140.3 mA·h/g。在0.2 C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150周后,放电比容量仍为170 mA·h/g,容量保持率为8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掺杂 正极材料 溶胶凝胶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具有吸光特性的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的合成及其光伏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裴娟 王馨卉 +1 位作者 吕海军 王婷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72-1584,共13页
具有吸光能力的电子给体是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具有化学结构明确、结构调整和能级可控以及合成简单易纯化等优点,正逐步成为光电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设计合成了2种以苯并噻二唑为电子受... 具有吸光能力的电子给体是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具有化学结构明确、结构调整和能级可控以及合成简单易纯化等优点,正逐步成为光电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设计合成了2种以苯并噻二唑为电子受体、不同长度的共轭π桥、取代三苯胺基团为电子供体的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H1和H3。借助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分子的空间构型和电子分布情况,对材料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将它们作为电子给体应用在杂化太阳能电池中,研究其光伏特性。实验结果表明,2个分子内均存在着明显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现象,印证了分子的给体-受体-给体(D-A-D)线性构型。这2种材料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均有宽且强的光学响应,并且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和电导率。分子的能级位置合适,能够实现在杂化太阳能电池中各材料之间的电荷传输。基于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H1和H3的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5.60%和3.89%。其中,H1分子具有最高的空穴迁移率和电导率,并且可以和TiO2层形成良好的异质结,因此相应电池器件的电荷复合显著降低,电池效率优于常用的共轭聚合物空穴传输材料P3HT(PCE:5.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太阳能电池 空穴传输材料 给体-受体-给体 空穴迁移率 电荷复合 光电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钨纳米材料的固相化学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秦海钰 曹亚丽 +2 位作者 梁志婷 谢晶 郭娜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80,共8页
本文以廉价金属盐为原料,首次通过简便的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前驱体,再通过热分解前驱体制备了三氧化钨纳米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扫描电镜(SEM)测试手段,对三氧化钨的物相、组成及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三氧化钨... 本文以廉价金属盐为原料,首次通过简便的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前驱体,再通过热分解前驱体制备了三氧化钨纳米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扫描电镜(SEM)测试手段,对三氧化钨的物相、组成及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三氧化钨纳米材料对有害气体的敏感特性及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这种简单的合成方法得到了纯度高、结晶度好且粒径较小的三氧化钨纳米颗粒,该材料在较低的工作温度对低浓度丙酮气体就表现出了快响应、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性能,在2s内可对5ppm丙酮气体产生响应,响应值达3.7,可用于早期糖尿病的检测。在紫外光和模拟太阳光条件下对亚甲基蓝溶液都有较好的降解性能,降解效率不低于70%。这种氧化钨纳米材料在新型多功能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钨 纳米材料 固相化学反应 气敏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钒青铜/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10
作者 刘建 杜海会 +3 位作者 孙田将 年庆舜 李海霞 陶占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26-2533,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钙钒青铜(CaxV2O5·n H2O,CVO)水系锌离子电池钒基正极材料,并通过调控前驱体溶液中碳纳米管的含量,得到3种钙钒青铜/碳纳米管复合材料(CVO@CNTs).利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钙钒青铜(CaxV2O5·n H2O,CVO)水系锌离子电池钒基正极材料,并通过调控前驱体溶液中碳纳米管的含量,得到3种钙钒青铜/碳纳米管复合材料(CVO@CNTs).利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VO呈纳米带形貌,长约十几微米,宽约几百纳米,选区电子衍射测试表明所得材料为单晶结构.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CVO和CVO@CNTs均具有多个氧化还原峰,储锌机制包括赝电容行为和电池行为.在放电倍率1C (1C=300 m A/g)测试条件下,CVO纳米带比容量稳定在210. 1 m A·h/g;与CNTs复合后,CVO@CNTs复合材料的电荷转移阻抗降低,在相同测试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其中,CVO@CNTs-40表现出最高的比容量,在1C倍率测试条件下的比容量可达274. 3 m A·h/g,即使在20C的测试条件下放电比容量仍可达85. 2 m A·h/g,且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能达到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钙钒青铜 碳纳米管 水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BiV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好胜 钟译瑱 +2 位作者 张奇晰 赵燕熹 黄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0,106,共8页
以BiVO_(4)纳米棒为载体,采用室温共沉淀法制备了BiVO_(4)负载ZnS量子点的纳米复合材料,利用SEM、TEM、XRD和FT-IR等对其组成、结构、形貌进行表征;以四环素(TC)为污染物,考察了ZnS/BiVO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纯ZnS和Bi... 以BiVO_(4)纳米棒为载体,采用室温共沉淀法制备了BiVO_(4)负载ZnS量子点的纳米复合材料,利用SEM、TEM、XRD和FT-IR等对其组成、结构、形貌进行表征;以四环素(TC)为污染物,考察了ZnS/BiVO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纯ZnS和BiVO_(4)相比,ZnS/BiVO_(4)复合材料对TC光催化降解的性能显著增强,其中,Zn/Bi摩尔比为2/1的ZnS/BiVO_(4)-2/1样品对TC的降解效果最佳,1 h内TC(20 mg/L)清除率达到83.5%。自由基猝灭实验证实光生空穴(h^(+))、超氧自由基(·O_(2)^(-))及羟基自由基(·OH)均在ZnS/BiVO_(4)-2/1样品光催化降解TC过程中发挥作用,初步阐述了ZnS/BiVO_(4)-2/1光催化TC降解的Z型异质结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 BiVO_(4) 四环素 光催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2
作者 张宁 刘永畅 +2 位作者 陈程成 陶占良 陈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39-1750,共12页
室温钠离子电池由于原料丰富,分布广泛,价格低廉,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然而,由于钠离子相对于锂离子较重且半径较大,这会限制钠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可逆脱嵌过程,从而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因此研发先进的电极材料成为钠离子电池实用... 室温钠离子电池由于原料丰富,分布广泛,价格低廉,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然而,由于钠离子相对于锂离子较重且半径较大,这会限制钠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可逆脱嵌过程,从而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因此研发先进的电极材料成为钠离子电池实用化的关键。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并对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将为钠离子电池新型电极材料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永畅 陈程成 +3 位作者 张宁 王刘彬 向兴德 陈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7-452,共16页
钠离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价格低廉,因而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大规模储能技术的理想选择之一.然而,钠离子较大的半径和质量不利于它与电极材料的可逆反应.开发能够快速、稳定储钠的基质材料是提升钠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之一.此外,如... 钠离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价格低廉,因而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大规模储能技术的理想选择之一.然而,钠离子较大的半径和质量不利于它与电极材料的可逆反应.开发能够快速、稳定储钠的基质材料是提升钠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之一.此外,如何合理地优化电解质,匹配正负极材料,以实现高性能、高安全、低成本钠离子全电池的构建,切实将其推向市场,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钠离子全电池实例.对钠离子电池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质 全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包覆纳米SnSb合金作为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海霞 王纪伟 +2 位作者 焦丽芳 陶占良 梁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06,共8页
采用喷雾热解法合成了碳包覆的SnSb/C合金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其中SnSb/C颗粒为10 nm左右的复合材料(10-SnSb/C)作为钠离子电池... 采用喷雾热解法合成了碳包覆的SnSb/C合金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其中SnSb/C颗粒为10 nm左右的复合材料(10-SnSb/C)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时,表现出优异的循环和倍率性能。首圈放电达到722.1 mAh·g^−1,首圈库仑效率86.3%,在100、1000、3000 mA·g^−1下比容量分别为607.7、645.4、452.2 mAh·g^−1,在1000 mA·g^−1电流下循环200周后可逆容量达到623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5%。SnSb/C复合材料出色的储钠性能源于其完全被碳包裹的纳米结构,该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促进电子、离子的传导,并且抑制纳米粒子在长循环过程中的粉化和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b合金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喷雾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功能化大尺寸SiO_2大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群 张育淇 +1 位作者 梁云霄 张瑞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26-1730,共5页
以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环氧树脂大孔聚合物为整体型模板,利用硅酸酯原位水解和高温烧结制备出大尺寸SiO2大孔材料。在溶剂热条件下,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SiO2大孔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得到氨基功能化SiO2大孔材料(H2N-SiO2)。用SEM和FT... 以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环氧树脂大孔聚合物为整体型模板,利用硅酸酯原位水解和高温烧结制备出大尺寸SiO2大孔材料。在溶剂热条件下,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SiO2大孔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得到氨基功能化SiO2大孔材料(H2N-SiO2)。用SEM和FT-IR对制备的大孔材料进行了表征。以Cu2+和Pb2+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H2N-SiO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在pH值为6.5时能有效吸附Cu2+和Pb2+;吸附为放热自发过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结果优于Langmuir方程,H2N-SiO2对Cu2+和Pb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6.0和143mg/g;H2N-SiO2对50mg/L水溶液中Pb2+的去除率可达99.4%,重复使用3次后对Pb2+的去除率保持在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SiO2大孔材料 氨基功能化 吸附 CU2+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锡薄膜负极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白红美 陶占良 +1 位作者 程方益 陈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7,共5页
应用真空蒸发法在泡沫铜基底上制备锡薄膜负极.XRD、SEM分析表征薄膜的物相结构及其微观形貌,并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泡沫铜基底的三维结构增强了活性物质与基底的结合力.在同一基底温度下,锡颗粒随蒸发时间延长逐渐增大,... 应用真空蒸发法在泡沫铜基底上制备锡薄膜负极.XRD、SEM分析表征薄膜的物相结构及其微观形貌,并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泡沫铜基底的三维结构增强了活性物质与基底的结合力.在同一基底温度下,锡颗粒随蒸发时间延长逐渐增大,电池电化学性能降低;而在同一时间内,升高基底温度,颗粒无明显变化,电池循环寿命有了很大提高.样品A″电池(基底温度:200℃,蒸发时间:0.5 h)经1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仍达407.3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锡薄膜 真空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0.4)Cu_(0.6)/POM-CN光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性能
17
作者 李蓉 康梦奇 +3 位作者 陈辛顺 冯佳佳 许立信 万超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6-1315,共10页
首先,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氯化锂为模板剂,通过熔盐法制备了碳氮纳米片(CN);然后,CN、六氯三聚磷腈和2,6-二氨基吡啶通过溶剂热反应制备了二维层状结构复合载体POM-CN;最后,以POM-CN为载体,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系列NiCu/POM-CN催化剂... 首先,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氯化锂为模板剂,通过熔盐法制备了碳氮纳米片(CN);然后,CN、六氯三聚磷腈和2,6-二氨基吡啶通过溶剂热反应制备了二维层状结构复合载体POM-CN;最后,以POM-CN为载体,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系列NiCu/POM-CN催化剂。采用TEM、SEM、XPS、XRD、FTIR、ICP-AES和UV-Vis DRS对其进行了结构组成和微观形貌表征;通过单因素变量法探究了不同因素〔n(Ni)∶n(Cu)、氨硼烷(AB)浓度、催化剂质量、反应温度、可见光照条件〕对NiCu/POM-CN催化AB水解制氢的影响,并考察了最优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n(Ni)∶n(Cu)=0.4∶0.6制备的催化剂Ni_(0.4)Cu_(0.6)/POM-CN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催化AB水解制氢的反应活化能为52.75 kJ/mol,转换频率高达1774.6 h^(–1),是无可见光条件下的2.9倍;AB水解制氢的反应速率受AB浓度的影响很小,但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Ni_(0.4)Cu_(0.6)/POM-CN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经过5次循环测试后,Ni_(0.4)Cu_(0.6)/POM-CN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Ni_(0.4)Cu_(0.6)/POM-CN的催化活性得益于POM-CN复合载体、NiCu双金属的合金效应及金属与载体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溶剂热法 光催化 氨硼烷 水解制氢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介孔膦酸钛材料降低卷烟烟气有害成分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峰 叶鸿宇 +2 位作者 张建中 刘亚录 袁忠勇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1,共6页
通过反应釜水热合成法结合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策略制备了一种具有酸、碱双功能基团的有机-无机杂化介孔膦酸钛材料,可用于同时降低主流烟气中多种有害成分。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孔径分析(BET)、... 通过反应釜水热合成法结合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策略制备了一种具有酸、碱双功能基团的有机-无机杂化介孔膦酸钛材料,可用于同时降低主流烟气中多种有害成分。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孔径分析(BET)、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等,对制备的双功能介孔膦酸钛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其对卷烟烟气有害成分的吸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1)该介孔膦酸钛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二维六方介观结构,其比表面积高达606m2/g,孔径2.8 nm。(2)在滤嘴中添加介孔膦酸钛后,卷烟样品主流烟气中的氢氰酸、苯酚和氨的释放量分别降低了38.89%,41.74%和5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 膦酸钛 卷烟烟气 有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48介孔材料相转化合成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恩辉 邢俊玲 +3 位作者 逄俊玲 姜淑华 蒋金刚 张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58-2364,共7页
利用水热合成的方法,使用新型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对苯磺酸盐作为模板剂合成了高质量的MCM-48介孔分子筛,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以及N2吸附-脱附进行了表征。合成过程的研究表明该合成体系... 利用水热合成的方法,使用新型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对苯磺酸盐作为模板剂合成了高质量的MCM-48介孔分子筛,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以及N2吸附-脱附进行了表征。合成过程的研究表明该合成体系经历了三相,起始相为具有六方对称性的MCM-41,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生成了具有立方对称性的MCM-48,进一步延长加热时间则生成了层状相MCM-50。三相转变发生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表面活性剂有效堆积参数g因子的改变,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由于对甲基苯磺酸根离子(Tos-)的流失,表面活性剂极性头所占的有效面积(a0)明显减小,g值变大。另外,XRD、傅立叶变换的红外光谱(FT-IR)以及固体魔角自旋核磁共振(^(29)Si MAS NMR)的表征结果证明: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相转变的同时伴随着介孔材料的孔壁逐渐由原子无序的非晶态向原子有序的晶态结构转变。最终形成的原子有序层状介孔分子筛可以作为扩孔型微孔分子筛合成的有效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材料 MCM-48 相转化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溶胶-凝胶软模板化 层状相 原子有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天然 李岱昕 +2 位作者 杨思七 陶占良 陈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5-242,共8页
本文综述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包括锂离子在负极材料上的吸附和相互作用、结构稳定性、锂离子的扩散、电池反应过程的模拟及实验现象的解释.第一性原理计算在研究和设计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特别是其容量、电... 本文综述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包括锂离子在负极材料上的吸附和相互作用、结构稳定性、锂离子的扩散、电池反应过程的模拟及实验现象的解释.第一性原理计算在研究和设计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特别是其容量、电压、反应过程、扩散、倍率充放电、结构与性能对应关系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一性原理计算将更深刻地反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可逆嵌/脱锂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锂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