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暂堵剂暂堵技术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国涛 薛世杰 +2 位作者 王永贤 谭建勇 张智勇 《油气井测试》 2018年第6期51-56,共6页
在页岩气、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中,为有效提高水力裂缝的复杂程度,通过不同粒径暂堵剂的组合使用,在近井缝口或远场缝端可产生致密的暂堵剂封堵带,迫使流体转向,产生新的裂缝或者分支缝,从而达到增加裂缝复杂程度、提高油气产... 在页岩气、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中,为有效提高水力裂缝的复杂程度,通过不同粒径暂堵剂的组合使用,在近井缝口或远场缝端可产生致密的暂堵剂封堵带,迫使流体转向,产生新的裂缝或者分支缝,从而达到增加裂缝复杂程度、提高油气产量的目的。室内通过对暂堵剂不同尺寸不同比例分布下的渗透率降低程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近井缝口暂堵粗/中/细颗粒暂堵剂的比例以40%/25%/35%最优,远场缝端暂堵中/细颗粒暂堵剂的比例以35%/65%最优。该复合暂堵剂耐温40~150℃,耐压差40 MPa,能够根据地层温度和降解剂的加量调节降解时间,满足压后生产的需求。现场施工结果表明,复合暂堵工艺可以有效实现裂缝转向,加大裂缝复杂程度,增产效果良好。该工艺可以给暂堵转向压裂施工设计者或水平井重复压裂施工设计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暂堵剂 暂堵方式 流体转向 尺寸分布 比例优化 降解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致密砂砾岩油藏效益开发的发展与深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在玛湖地区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51
2
作者 杜洪凌 许江文 +5 位作者 李峋 陆军 章敬 彭永灿 陈进 王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6,共12页
新疆准噶尔盆地是中国陆地的重要油气富集地,蕴含的致密油气潜力巨大,但开发中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成本高等挑战。为提高开发效益,运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思想对玛湖地区的致密油藏开发进行了集中攻关。通过建立精细地质模... 新疆准噶尔盆地是中国陆地的重要油气富集地,蕴含的致密油气潜力巨大,但开发中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成本高等挑战。为提高开发效益,运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思想对玛湖地区的致密油藏开发进行了集中攻关。通过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和岩石力学模型、优化钻井工具与钻井液体系、采用随钻实时调节的地质导向钻井、基于压裂模拟与实验结果优化改造策略等一系列举措,将区块地质认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攻克了钻完井过程中的一系列挑战。研究表明: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的思路,可以使得玛湖地区的复杂致密油气得到效益开发;水平井钻遇率极大影响了油气井产能;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指导下的地质导向钻井可有效提高钻遇率和钻井效率;区块适应于细分切割方式的分级体积改造策略,并采用高砂比、高液量、大排量的压裂参数。经过攻关,玛湖地区新开发井的储层品质、钻井品质和完井品质均取得了明显提升,实现了致密油藏效益开发的初步突破,区块已于近期启动了大规模开发建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致密油 玛湖凹陷 效益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超深高温高压致密气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提产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杨 杨向同 +5 位作者 滕起 徐永辉 薛艳鹏 徐国伟 李伟 彭芬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50,共8页
塔里木油田库车前陆区致密砂岩气藏是天然气主力建产区块,自然产能低,需要改造提产才能效益开发,储层超深、高温高压、高地应力、天然裂缝发育且非均质性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提产机理不清、缺乏有效技术手段,井况苛刻和改造工况复杂,大... 塔里木油田库车前陆区致密砂岩气藏是天然气主力建产区块,自然产能低,需要改造提产才能效益开发,储层超深、高温高压、高地应力、天然裂缝发育且非均质性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提产机理不清、缺乏有效技术手段,井况苛刻和改造工况复杂,大规模改造施工存在安全风险。针对以上挑战,塔里木油田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建设多学科一体化提产团队,创新一体化工作模式,利用开放的市场合作机制,协同国内国际技术力量,通过技术资源整合,攻关研究提高储层认识,厘清了提产机理,确定了以改造天然裂缝为目标的缝网改造提产理念,创新形成了缝网酸压和缝网压裂工艺技术,建立了基于天然裂缝可压裂性的改造工艺优选策略;基于井况和改造工况认识,配套了高压压裂车组、大通径完井管柱,研发两套加重压裂液,研发一项专用酸液缓蚀剂,保障了大规模改造需要。地质工程一体化提产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取得的关键技术推广应用76口井,单井平均产量提高3.28倍,为库车前陆区致密砂岩气藏效益开发提供了提产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致密 天然裂缝 地质工程一体化 市场合作机制 技术资源整合 缝网酸压 缝网压裂 提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一体化在玛湖凹陷致密砂砾岩水平井开发中的实践 被引量:40
4
作者 刘涛 石善志 +2 位作者 郑子君 纪拥军 王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0-103,共14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东斜坡的玛东2井区致密砂砾岩储层埋藏深,物性差,水敏、压敏现象严重,储层岩体砾径分选性差,非均质性强,脆性差,导致其效益开发难度大。在吸取邻区经验的基础上,将地质认识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对玛东2井区内第一口评...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东斜坡的玛东2井区致密砂砾岩储层埋藏深,物性差,水敏、压敏现象严重,储层岩体砾径分选性差,非均质性强,脆性差,导致其效益开发难度大。在吸取邻区经验的基础上,将地质认识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对玛东2井区内第一口评价水平井(玛东1号)的工程设计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引进先进技术保障实施效果。开展大量岩心实验和精细测井解释,摸清了区块砂砾岩的岩性和物性;采用精细地震采集、解释和建立砂砾岩储层分类方法,优选了目的层和轨迹;采用先进地质导向工具并利用模型重构技术实时调整,确保了钻遇率和钻井效率;通过试油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影响砂砾岩储层压裂增产的因素,进行了工艺技术优化等。通过多学科的协调配合,玛东1号水平井在含水稳定后,采用3mm油嘴生产时的平均产油量达到53.9t/d,取得了远超区块直井的提产增效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玛湖凹陷 致密油 砂砾岩 储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一体化支撑下的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压后评估及产能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向同 滕起 +7 位作者 张杨 于银华 李伟 冯觉勇 郑子君 王振兰 高欣鑫 董健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6,共13页
针对压后评估的两项核心技术——施工压力分析和数值模拟技术,对压裂效果进行工艺性和增产性评价。施工净压力拟合可以获得压后裂缝长度、宽度、导流能力等参数,并通过三维软件模拟进一步刻画压后三维裂缝形态;而数值模拟生产历史拟合... 针对压后评估的两项核心技术——施工压力分析和数值模拟技术,对压裂效果进行工艺性和增产性评价。施工净压力拟合可以获得压后裂缝长度、宽度、导流能力等参数,并通过三维软件模拟进一步刻画压后三维裂缝形态;而数值模拟生产历史拟合可获得有效裂缝长度、导流能力等参数,科学合理地评价压裂施工质量,准确可靠地分析压裂有效性或失效原因,对压裂效果进行工艺性评价。通过压后生产动态分析可对压后效果进行增产性评价。针对裂缝性致密砂岩流体存在于基质(提供主要的储集空间)和裂缝(提供流体的主要渗流通道)两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依托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综合研究,利用先进的成像测井裂缝描述技术,提出了天然裂缝系统裂缝孔隙度、裂缝渗透率和形状因子的计算方法,并综合基质、天然裂缝、人工裂缝、流体/岩石特性及生产历史建立了双重介质模型,通过合理地调整模型中的一些不确定参数,达到模拟与真实生产情况的统一,从而进一步评价压裂效果。该方法既是一套实用的压裂评价方法,也是一套压后产能预测和压裂方案优化方法,可为探区、新井或新层的压裂方案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致密砂岩 压后评估 历史拟合 产能预测 裂缝系统 地质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一体化在应力敏感型致密储层产能预测中的应用——以库车西部某区块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向同 郑子君 +5 位作者 张杨 于银华 冯觉勇 王振兰 滕起 董健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74,共14页
应用岩石力学相关的理论及先进的技术方法,针对库车西部致密储层开发生产过程中观察到的应力敏感性现象进行分析和模拟,指出其实质是渗流场、地应力场、裂缝状态在生产时的复杂变化以及相互影响。为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产能的... 应用岩石力学相关的理论及先进的技术方法,针对库车西部致密储层开发生产过程中观察到的应力敏感性现象进行分析和模拟,指出其实质是渗流场、地应力场、裂缝状态在生产时的复杂变化以及相互影响。为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产能的影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理念,对气藏系统、力学系统、裂缝系统进行多学科数据耦合的数值模拟。以1号区块某气井为例,首先从多个学科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可靠的三维气藏模型、三维岩石力学模型以及三维离散裂缝网络;再通过物理和数值实验确定模型间的耦合参数,即应力—渗透率关系和应力—裂缝开度关系;最后通过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了设计开发方案下的地应力、地层压力、渗流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并与未考虑应力敏感性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应力敏感储层的渗透率和裂缝导流能力随着开发过程有着非常明显的降低;应力敏感性对产能的影响近似满足初期较大、中期有所减小、长期又变大的规律;当应力敏感性存在时,稳产时间和总产出率均大幅下降。研究还表明,过高的生产压差可能导致渗透率下降过快,造成永久性的损伤,反而成为提产的不利因素,因此合理选取生产压差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裂缝型致密砂岩 应力敏感性 渗流—应力耦合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转向压裂暂堵剂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伟 肖阳 +5 位作者 陈明鑫 刘会锋 范文同 黄龙藏 彭芬 曹科学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59,共6页
转向压裂可以增大水力裂缝波及范围和原油与裂缝的接触面积,是低孔低渗油藏的有效开发手段。针对目前转向压裂封堵压力较低,适用于深井转向压裂的暂堵剂研究较少等问题,利用室内实验优选暂堵剂配方,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配方的压裂效果... 转向压裂可以增大水力裂缝波及范围和原油与裂缝的接触面积,是低孔低渗油藏的有效开发手段。针对目前转向压裂封堵压力较低,适用于深井转向压裂的暂堵剂研究较少等问题,利用室内实验优选暂堵剂配方,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配方的压裂效果,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微地震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暂堵颗粒无法形成有效封堵,优选复合暂堵剂配方为0.8%纤维+0.5%暂堵颗粒,该配方对孔眼的最高封堵压力为8.7 MPa;优选的转向压裂裂缝体系横向波及宽度与微地震监测结果十分相近,明确了复合暂堵剂的有效性。该研究成果对提高深井转向压裂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压裂 暂堵剂 深井 低孔低渗 微地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裂缝精细评价和力学活动性分析的储层改造方案优选及其在博孜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杨 王振兰 +4 位作者 范文同 郑子君 李伟 于银华 滕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8,共12页
库车前陆盆地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具有超深超高压的特点,通过适当的改造策略,尽可能地激发天然裂缝的潜能是获得经济效益产能的关键。提出在精细储层裂缝评价和测井解释的基础上,进行天然裂缝的力学活动性研究,优选储层改造工艺。通过数... 库车前陆盆地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具有超深超高压的特点,通过适当的改造策略,尽可能地激发天然裂缝的潜能是获得经济效益产能的关键。提出在精细储层裂缝评价和测井解释的基础上,进行天然裂缝的力学活动性研究,优选储层改造工艺。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推导,指出除裂缝的倾角倾向以外,天然裂缝的有效性对其在改造中的力学活动性有明显的影响,并给出裂缝的剪切激活压力的计算方法;从钻井液漏失事件、成像测井参数定量分析、岩心分析、R/S变尺度分析等方面进行裂缝有效性的综合评价,提出了适合此类储层裂缝分类标准;根据天然裂缝力学活动性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造策略,即对3种不同裂缝发育特征的储层,可以分别优先采用体积酸压、缝网压裂和大规模加砂压裂等不同压裂改造策略。以此方法改良的储层改造方案,在库车西部博孜区块的实际井施工获得了理想效果,改造后产量较邻井提升显著,为该地区近千亿立方米储量的有效动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方法 裂缝有效性 裂缝力学活动性 压裂策略 博孜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北致密气藏清洁压裂液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会锋 肖阳 +5 位作者 刘举 陈明鑫 冯觉勇 黄龙藏 任登峰 曹科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9-174,共6页
迪北致密气藏具有低孔、低渗、深层高温等特征,使用与储层物理化学性质不匹配的液体体系会造成储层伤害。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岩心薄片观察等方法,分析储层潜在伤害因素,并评价清洁压裂液的携砂性、破胶液残渣含量、配伍性... 迪北致密气藏具有低孔、低渗、深层高温等特征,使用与储层物理化学性质不匹配的液体体系会造成储层伤害。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岩心薄片观察等方法,分析储层潜在伤害因素,并评价清洁压裂液的携砂性、破胶液残渣含量、配伍性、岩心伤害率。研究认为:迪北致密储层毛发状伊利石含量高,在压裂液作用下容易脱落并堵塞孔隙结构;原生微孔、微喉道壁被细而分散的表面积较大的灰泥、黏土矿物和微细粒长英质等充填;清洁压裂液具有良好的携砂性、配伍性和低伤害等优点,且破胶后无固相残留。研究成果为迪北致密气藏的储层改造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北气田 致密气藏 可行性评价 清洁压裂液 液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导向在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0
作者 吴宗国 梁兴 +5 位作者 董健毅 李兆丰 张朝 王高成 高阳 李峋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8,共10页
随着非常规油气藏水平井提产、降本、增效需求的提高,地质工程一体化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勘探开发策略。非常规水平井钻井面临着来自地质和工程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实现产能突破和效益开发,并且出于降本和提早建产的实际需求,非常规油气... 随着非常规油气藏水平井提产、降本、增效需求的提高,地质工程一体化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勘探开发策略。非常规水平井钻井面临着来自地质和工程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实现产能突破和效益开发,并且出于降本和提早建产的实际需求,非常规油气藏多采用水平井进行早期开发,地质上的不确定性不仅影响了水平井的钻遇率,同时增加了施工风险,降低了钻井时效。在工厂化、集约化的布井指导思想下,轨迹形态复杂的大位移三维井成为必然,进一步增加了钻井施工难度。实践证明,只有采用高效的地质导向方法,优化水平井轨迹,才能够在保证甜点钻遇率的同时,降低钻井风险,保证有效完井改造,实现效益开发。三维地质导向是建立在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上的新一代导向方法,其核心是地质导向模型重构和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发挥"井工厂"的优势,利用水平井作为控制提高模型精度,为钻前轨迹设计优化、实钻地层预判和轨迹预调提供支撑。三维地质导向是不依赖于随钻测井工具的独立的地质导向方法,能够显著降低钻井成本,在中国页岩气和致密油水平井钻井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导向 地质工程一体化 非常规水平井 钻井品质 页岩气 致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超低浓度瓜胶压裂液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良峰 刘方元 +3 位作者 周宝义 赵连水 董树政 马世忠 《录井工程》 2014年第3期19-22,26,共5页
中国石油海南福山探区某油田复杂断块凝析油气藏具有断块结构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层间可对比性差、薄互层发育、油气水关系复杂、地层温度高等特点,采用常规压裂液体系对储集层压裂改造效果不明显.为提高压裂效果而研发的耐高温性... 中国石油海南福山探区某油田复杂断块凝析油气藏具有断块结构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层间可对比性差、薄互层发育、油气水关系复杂、地层温度高等特点,采用常规压裂液体系对储集层压裂改造效果不明显.为提高压裂效果而研发的耐高温性能好、携砂能力强、破胶彻底、对储集层损害小、成本低的超低浓度瓜胶压裂液体系,其稠化剂使用质量浓度为3.5~5 kg/m3,较常规瓜胶用量降低30%~50%,耐温能力最高可达150℃,液体残渣含量较相同温度常规体系配方降低30%~40%,解决了高温凝析油气藏深井压裂加砂困难、压后液体返排率低、对储集层损害大的难题.现场应用表明,该压裂液体系对储集层压裂改造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浓度 压裂液 高温 凝析油气藏 储集层 压裂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气井纵向缝压裂产能模拟
12
作者 袁帅 严向阳 +1 位作者 张武彬 何双喜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5年第4期68-72,5,共5页
目前已有的压裂水平井产能模拟都是基于横向缝的这种裂缝形态下进行研究的,针对纵向缝的这种裂缝形态下的压裂水平气井产能模拟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针对这种裂缝形态下的产能模拟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急需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 目前已有的压裂水平井产能模拟都是基于横向缝的这种裂缝形态下进行研究的,针对纵向缝的这种裂缝形态下的压裂水平气井产能模拟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针对这种裂缝形态下的产能模拟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急需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基于水平气井纵向缝压裂流体渗流机理,结合气水两相渗流达西定律以及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水平气井纵向缝压裂三维两相产能模拟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水平气井纵向缝压裂与水平气井横向缝压裂的区别,且该模型可适用于水平气井纵向缝压裂的压裂设计优化。该模型的提出不仅为研究水平气井纵向缝压裂压裂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手段,也为水平气井纵向缝压裂产能研究提供了一些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气井 纵向缝 产能模拟 三维两相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