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管加热采油工艺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叶金胜 张全胜 郝金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8-41,55,共5页
方法利用油管和套管作为发热体直接加热油管内的原油。目的提高井筒内原油的温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结果该项工艺在胜利油区高凝油井及高含蜡井应用后,可明显提高井筒原油温度,增加原油流动性,在不采取其它工艺条件下可保证油井的... 方法利用油管和套管作为发热体直接加热油管内的原油。目的提高井筒内原油的温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结果该项工艺在胜利油区高凝油井及高含蜡井应用后,可明显提高井筒原油温度,增加原油流动性,在不采取其它工艺条件下可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结论油管加热采油技术工艺简单,现场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加热效果明显,是开采中低粘度稠油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加热 加热设备 采油工艺 热采工艺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李希明 冯时林 +1 位作者 曾庆坤 汪卫东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7年第1期1-10,共10页
1996年,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在开展微生物采油的室内试验和矿场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室内试验研究中,筛选、培养了适应于微生物采油的厌氧和兼性厌氧菌种80余株,分F、B两个系列,各12组,并具有年生... 1996年,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在开展微生物采油的室内试验和矿场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室内试验研究中,筛选、培养了适应于微生物采油的厌氧和兼性厌氧菌种80余株,分F、B两个系列,各12组,并具有年生产600t以上菌液的能力,菌液中的细菌密度达到1010~12Cel/L。在地层渗透率高于30×10-3μm2、地层矿化度低于150000mg/L、地层温度低于120℃、原油粘度低于4000mPa·s、含腊量高于3%的井中,用微生物进行吞吐处理均见到效果。1996年5月到年底,该中心先后在胜利、中原、滇黔桂等油田,矿场试验施工60余口井、230多井次,有效率达70%以上,累计净增原油8500多吨,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这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采率 试验 提高采收率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力反馈型空心杆采油工艺抽油机悬点载荷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袁谋 姜东 +1 位作者 罗文莉 罗燕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50,53,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空心杆采油工艺技术 ,这种技术采用了具有液力反馈原理的空心杆抽油泵 ,该泵的特点是能有效地减小空心杆的下行阻力 ,并能增加抽油杆的下行动力。对常规型和液力反馈型两种空心杆采油工艺进行了分析对比 ,给出了两种工艺... 介绍了一种新型空心杆采油工艺技术 ,这种技术采用了具有液力反馈原理的空心杆抽油泵 ,该泵的特点是能有效地减小空心杆的下行阻力 ,并能增加抽油杆的下行动力。对常规型和液力反馈型两种空心杆采油工艺进行了分析对比 ,给出了两种工艺中抽油机的最大、最小悬点载荷计算公式 ,计算出上、下冲程中抽油机的最大、最小悬点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工艺 空心抽油杆 抽油泵 液力反馈型 悬点载荷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棉滤砂管防砂工艺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曾庆坤 吴建平 殷文革 《断块油气田》 CAS 1997年第6期43-47,共5页
胜利油田有1/3的油藏为疏松砂岩油藏,它具有粘土含量高,水敏性强,原油性质差,出砂严重等特点。通过对过滤元件单体式金属棉滤砂管、整体式金属棉滤砂管防砂机理的探讨,滤砂管结构的剖析,部分室内及地面试验的论证,提出了金属棉... 胜利油田有1/3的油藏为疏松砂岩油藏,它具有粘土含量高,水敏性强,原油性质差,出砂严重等特点。通过对过滤元件单体式金属棉滤砂管、整体式金属棉滤砂管防砂机理的探讨,滤砂管结构的剖析,部分室内及地面试验的论证,提出了金属棉滤砂管防砂工艺应用的可行性,并在油田水平井、裸眼井、常规油井中进行了大量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金属棉滤砂管 防砂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采油工程入井液对地层伤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德才 郑永生 +3 位作者 张玉瑾 董学让 任占春 刘恩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0年第6期13-16,共4页
开发作业过程中,各种采油工程入井液进入油层后,由于入井液与油层固有的岩石和所含流体性质不配伍,或由于压差、温度等条件的改变,造成了对油气层的伤害。对采油工程入井液伤害油层的主要因素(矿化度、pH值、表面张力、固相颗粒尺寸、... 开发作业过程中,各种采油工程入井液进入油层后,由于入井液与油层固有的岩石和所含流体性质不配伍,或由于压差、温度等条件的改变,造成了对油气层的伤害。对采油工程入井液伤害油层的主要因素(矿化度、pH值、表面张力、固相颗粒尺寸、固相颗粒含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对现场采油工程入井液和室内配制的低伤害入井液的综合伤害率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各种因素对地层损害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避免或减轻入井液伤害储层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止地层损害 压井液 洗井液 射孔液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泵采油油管柱弯曲对抽油杆柱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祝庆远 王民轩 +1 位作者 罗俊 刘殷韬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38-39,2-1,共2页
抽油杆柱断脱是螺杆泵采油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为此, 就螺杆泵采油时油管柱弯曲对抽油杆柱的影响做了分析。通过分析, 给出了油管柱轴向压力与弯曲变形计算式, 着重讨论了油管柱弯曲对抽油杆柱的弯曲角度、弯曲产生的附加弯矩和附加... 抽油杆柱断脱是螺杆泵采油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为此, 就螺杆泵采油时油管柱弯曲对抽油杆柱的影响做了分析。通过分析, 给出了油管柱轴向压力与弯曲变形计算式, 着重讨论了油管柱弯曲对抽油杆柱的弯曲角度、弯曲产生的附加弯矩和附加应力的影响。认为螺杆泵正常工作以后, 因温度的影响, 油管的弯曲增加, 抽油杆柱产生与油管相同的弯曲。最后对某油田的某一螺杆泵井作了实例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泵 油管柱 弯曲 抽油杆柱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区火烧油层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万洪 谢志勤 张宗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5-38,42,共5页
在总结以往经验、吸收国内外最新技术基础上,确定了以电热器点火、电缆从油管内起下及油、套环空注气为主要特点的火烧油层先导试验项目。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及物理模型。该技术研究成功后,在三种类型油藏的4口井上做了火烧油层先导试... 在总结以往经验、吸收国内外最新技术基础上,确定了以电热器点火、电缆从油管内起下及油、套环空注气为主要特点的火烧油层先导试验项目。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及物理模型。该技术研究成功后,在三种类型油藏的4口井上做了火烧油层先导试验,点火成功率100%,除第一口井因缺乏经验,燃烧期发生严重气窜外,其余3口井都基本按设计完成了点火、燃烧及采油生产全过程,共增油2121.8t,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油层 先导性试验 油田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管加热配套采油技术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振海 宋开利 梁秀红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4期62-64,共3页
利用油井中的油管做热源体 ,加热油管内的流体 ,提高流体的温度 ,是一种新的采油技术。简要介绍了油管加热技术的原理 ,针对它的适用范围 ,提出了稠油井、高凝油井、含蜡油井配套的采油工艺管柱 ,并把此项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取得了... 利用油井中的油管做热源体 ,加热油管内的流体 ,提高流体的温度 ,是一种新的采油技术。简要介绍了油管加热技术的原理 ,针对它的适用范围 ,提出了稠油井、高凝油井、含蜡油井配套的采油工艺管柱 ,并把此项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加热 原理 采油方式 加热系统 结蜡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管采油工艺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福仁 谷开昭 《断块油气田》 CAS 1995年第3期59-62,共4页
多管采油工艺技术是在油井中采用平行管柱来分别开采不同的油层。油层间用封隔器隔开,使1口油井同时生产2个或2个以上互不干扰的采油系统,以充分发挥各个层系的生产能力。以东辛油田营8断块双管采油为例,阐述了现场应用的情况及效果... 多管采油工艺技术是在油井中采用平行管柱来分别开采不同的油层。油层间用封隔器隔开,使1口油井同时生产2个或2个以上互不干扰的采油系统,以充分发挥各个层系的生产能力。以东辛油田营8断块双管采油为例,阐述了现场应用的情况及效果,分析了单管合采时层间干扰的原因,同时就多管采油时管直径对油井工作制度的影响原因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管采油 层间干扰 生产能力 合采 分采 东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有杆泵采油系统地面部分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春宇 李新华 +2 位作者 胡辰 代兴艺 冯辉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9-51,共3页
对胜利油田现河、河口和孤岛等采油厂有杆泵采油系统地面部分的现状做了调研 ,内容主要有常规型和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前置式游梁抽油机、链条式抽油机等的负载率、地面效率、平均运转周期及存在的问题 ;其次是Y系列普通电动机、节能... 对胜利油田现河、河口和孤岛等采油厂有杆泵采油系统地面部分的现状做了调研 ,内容主要有常规型和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前置式游梁抽油机、链条式抽油机等的负载率、地面效率、平均运转周期及存在的问题 ;其次是Y系列普通电动机、节能电动机与抽油机的匹配情况。指出应优先采用先进的抽汲设备及配套产品 ,但在不可能大量更新采油设备的情况下 ,应合理选择调配和管理现有抽油机 ,提高抽油机的负载率和平衡度 ;其次是合理选配并改造现有普通电动机 ,选用节能电动机 ,提高电动机的运行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机械采油 地面设备 效率 有杆泵采油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采油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福仁 王东 《断块油气田》 CAS 1997年第1期55-59,共5页
声波采油技术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适用于采油工艺的全过程。根据国内外有关声波采油方面的资料,介绍了声波作用原理、采油机理和声波采油现场应用概况,统计分析了胜利油田大量资料,对... 声波采油技术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适用于采油工艺的全过程。根据国内外有关声波采油方面的资料,介绍了声波作用原理、采油机理和声波采油现场应用概况,统计分析了胜利油田大量资料,对声波采油技术在该油田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及前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 采油 采收率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方式综合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晓明 吴仕贵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4期34-38,共5页
针对油藏条件 ,优选不同开采阶段的采油方式并确定不同采油方式的转换时机是油田在正式投入开发前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采油方式综合决策系统的研制成功为该项工作提供了科学和量化的手段。该系统主要包括油井产能研究、油井生产动态模... 针对油藏条件 ,优选不同开采阶段的采油方式并确定不同采油方式的转换时机是油田在正式投入开发前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采油方式综合决策系统的研制成功为该项工作提供了科学和量化的手段。该系统主要包括油井产能研究、油井生产动态模拟研究和综合决策技术三大部分内容。该系统在新疆东河塘油田首次且成功地得到了应用 ,并在其他 10余个油田和区块的应用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方式 综合决策系统 油井 产能 模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志齐 张毅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5期21-24,共4页
结合胜利油区孤东、孤岛一类主力油田油稠、胶结疏松、易出砂、非均质严重的特点提出了交联聚合物驱油的概念 ,所研制的交联体系采用 1 0 0 0~ 2 0 0 0 mg/L聚合物溶液加入 30 0~ 60 0 mg/L的 XL系列交联剂 ,该体系具有缓慢、轻度交... 结合胜利油区孤东、孤岛一类主力油田油稠、胶结疏松、易出砂、非均质严重的特点提出了交联聚合物驱油的概念 ,所研制的交联体系采用 1 0 0 0~ 2 0 0 0 mg/L聚合物溶液加入 30 0~ 60 0 mg/L的 XL系列交联剂 ,该体系具有缓慢、轻度交联 ,交联后的体系粘弹性好 ,其粘度一般可升高 3倍以上的特点 ,同时该体系具有剪切降粘后粘度可恢复、热稳定性好、耐矿场矿化度的优点 .岩心试验表明 :交联聚合物体系有较高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 ,滞留量大于普通聚合物溶液 ,可在多孔介质中流动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适合于中高渗透油藏的驱油剂 .该交联体系已在孤东、孤岛一类油田应用 ,矿场增油效果显著 ,先导区提高采收率 5.4% ,扩大试验目前正在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 化学驱油 高聚物驱油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埕岛)油田防砂与采油工艺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风涛 申兴哲 王民轩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8年第3期38-43,共6页
针对浅海埕岛油田的地质特征,研究适合海上的采油工艺,确定定向井采用二次抛物线中“直—增—稳”三段井身剖面;防砂工艺选用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双层绕丝管防砂、不锈钢金属棉防砂三种防砂技术,产量稳定,含砂量小于0.01%... 针对浅海埕岛油田的地质特征,研究适合海上的采油工艺,确定定向井采用二次抛物线中“直—增—稳”三段井身剖面;防砂工艺选用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双层绕丝管防砂、不锈钢金属棉防砂三种防砂技术,产量稳定,含砂量小于0.01%,达到较理想的防砂效果;举升工艺采取自喷、螺杆泵、电潜泵相结合的方式,并设计了一套适合埕岛油田生产条件的生产管柱和配套工具;对毛细管测压技术和永久式电子测压技术也进行了详细介绍。上述工艺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高油井产能,延长油井免修期,对其它浅海油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工艺 防砂 油井测试 浅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金家油田泡沫驱油室内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麻金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用阴离子、非离子和氟化表面活性剂、三聚磷酸钠、水玻璃及胜利金家油田注入水配制的起泡液,起泡能力强,形成的泡沫稳定性好,可通过乳化作用降低金家粘性原油的表观粘度。在人工填砂模型上,该起泡液与8倍体积的氮气形成的泡沫驱出... 用阴离子、非离子和氟化表面活性剂、三聚磷酸钠、水玻璃及胜利金家油田注入水配制的起泡液,起泡能力强,形成的泡沫稳定性好,可通过乳化作用降低金家粘性原油的表观粘度。在人工填砂模型上,该起泡液与8倍体积的氮气形成的泡沫驱出了水驱残余油16.4%,提高采收率6.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液 混合表面活性剂 岩芯 泡沫驱油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分层试油管柱及工艺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禾丁 周志齐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7年第4期68-74,共7页
介绍了套管完井方式的水平井对分层试油工艺管柱的要求、管柱结构、工作原理;介绍了替喷、气举和泵抽等分层试油工艺方法。用该管柱在埕科一井、水平一井两口水平井上对6个层位进行了11井次的分层试油,取得了齐全准确的油水性及压... 介绍了套管完井方式的水平井对分层试油工艺管柱的要求、管柱结构、工作原理;介绍了替喷、气举和泵抽等分层试油工艺方法。用该管柱在埕科一井、水平一井两口水平井上对6个层位进行了11井次的分层试油,取得了齐全准确的油水性及压力等试油资料,通过对试油资料的分析知道工艺管柱的工作效果良好,封隔器密封可靠。实践证明:对于地质结构特殊的油藏可以打水平井穿透多个油层,进行分层试油和开采;水平井分层试油工艺管柱应采用液压操纵和控制,常规试油工艺可以用于水平井;水平井中油管重力对封隔器密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试采 管柱 试油工艺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钛-水解聚丙烯腈钠堵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代森 徐祥义 +2 位作者 郑伟林 张国荣 黄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9-211,共3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耐高温抗盐的有机钛交联水解聚丙烯腈钠冻胶堵剂。该堵剂在 150 ℃放置180 天后粘度仍高达100 Pa·s。用矿化度 1 .2 ×105 mg/ L 的盐水配制的堵剂,其强度与用清水配制的堵剂相差不大... 本文报道了一种耐高温抗盐的有机钛交联水解聚丙烯腈钠冻胶堵剂。该堵剂在 150 ℃放置180 天后粘度仍高达100 Pa·s。用矿化度 1 .2 ×105 mg/ L 的盐水配制的堵剂,其强度与用清水配制的堵剂相差不大。该堵剂产品为粉剂,搅拌20 —30 分钟即可溶解。介绍了该堵剂在油井堵水和水井调剖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 聚丙烯腈钠 有机钛 冻胶 堵水 调剖剂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防砂方法优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朱彩虹 孙辉 +2 位作者 李贵恩 史蕊 李慧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6-38,共3页
方法 在现场调查和室内实验的基础上 ,研究各种防砂方法与油田地质及开发方式的适应性。目的 建立防砂方法优选技术评价模型和经济评价模型 ,使防砂方法在胜利油区疏松砂岩稠油油藏中得以应用。结果 在原油粘度高达40 0 0 0mPa·... 方法 在现场调查和室内实验的基础上 ,研究各种防砂方法与油田地质及开发方式的适应性。目的 建立防砂方法优选技术评价模型和经济评价模型 ,使防砂方法在胜利油区疏松砂岩稠油油藏中得以应用。结果 在原油粘度高达40 0 0 0mPa·s的永 8 8井和永 8 平 1井采用防砂方法优选软件进行防砂作业后 ,取得了较好的防砂效果。结论 在出砂地层分级分类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稠油油藏 防砂方法 优选 试验研究 适应性 胜利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饱和度对岩石力学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桂花 张建国 +1 位作者 程远方 朱彩虹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1年第4期59-61,共3页
利用人造岩样 ,对地层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等参数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摸索出了从岩样制备到实验方案确定的适合于松散砂岩力学性能测试的一整套方法。研究表明 :疏松砂岩的弹性模量很小 ;随着含水饱和度... 利用人造岩样 ,对地层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等参数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摸索出了从岩样制备到实验方案确定的适合于松散砂岩力学性能测试的一整套方法。研究表明 :疏松砂岩的弹性模量很小 ;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大 ,弹性模量减小 ,泊松比的变化规律不太明显 ;随着含水量的增大 ,岩样的三轴强度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饱和度 砂岩 弹性模量 泊松比 抗压强度 防砂 实验室试验 油气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成岩裂缝性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富华 邱正松 +1 位作者 丁锐 任占春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0年第6期1-4,共4页
建立了一套裂缝性油藏应力敏感性和裂缝滞后效应评价实验程序,提出了评价应力敏感性和裂缝滞后效应的量化指标。利用该评价程序对火成岩裂缝性岩心进行了应力敏感性和裂缝滞后效应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裂缝性岩心的应力敏感性和... 建立了一套裂缝性油藏应力敏感性和裂缝滞后效应评价实验程序,提出了评价应力敏感性和裂缝滞后效应的量化指标。利用该评价程序对火成岩裂缝性岩心进行了应力敏感性和裂缝滞后效应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裂缝性岩心的应力敏感性和裂缝滞后效应变化规律不同。对于火成岩裂缝性油藏,应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尽量采用近平衡压力钻井,在开发过程中应控制采油速度,避免裂缝滞后效应和应力敏感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储集层 应力 火成岩 油藏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