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深薄层超稠油多元复合开采技术 被引量:41
1
作者 陶磊 李兆敏 +2 位作者 毕义泉 李宾飞 张继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2-736,共5页
胜利油田超稠油埋藏深、储集层薄、原油黏度大、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采用目前成熟的稠油开发方式无法有效动用。结合超负压泡沫混排技术、高效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技术、CO2非混相驱油技术和蒸汽吞吐技术,提出深薄层超稠油多元复合开采技... 胜利油田超稠油埋藏深、储集层薄、原油黏度大、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采用目前成熟的稠油开发方式无法有效动用。结合超负压泡沫混排技术、高效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技术、CO2非混相驱油技术和蒸汽吞吐技术,提出深薄层超稠油多元复合开采技术。针对多元复合开采技术的开采机理,进行相关实验:①测定泡沫黏度以及泡沫悬砂、冲砂性能;②油溶性复合降黏剂与常规降黏剂降黏效果对比实验和破乳实验;③CO2破乳能力实验。实验表明:泡沫具有良好的悬砂、冲砂性能;复合降黏剂的降黏效果远好于二甲苯,复合降黏剂和CO2均具有很好的破乳效果,原油乳化程度越高,破乳效果越好。现场试验显示多元复合开采技术开发深薄层超稠油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多元复合开采 泡沫 降黏剂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圈湖油田储层潜在裂缝特征及注水开发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屈乐 孙卫 +2 位作者 刘哲 韩宗元 肖倩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37,共5页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为低孔、低渗、低压油藏,油藏天然裂缝不发育,但部分油井投入注水开发后,初期就出现含水快速上升,甚至早期水淹的现象.运用示踪剂监测、脉冲试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等方法分析目前油藏见水特征,认为研究区次生裂缝分...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为低孔、低渗、低压油藏,油藏天然裂缝不发育,但部分油井投入注水开发后,初期就出现含水快速上升,甚至早期水淹的现象.运用示踪剂监测、脉冲试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等方法分析目前油藏见水特征,认为研究区次生裂缝分布广泛,裂缝主要为超破压注水与人工压裂形成,且裂缝发育方向受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及油藏构造形态控制.通过实施堵水调剖,控制注水压力,转注主向水淹井,调整井网等措施,可提高注入水波及程度,控制含水上升速度,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圈湖油田 裂缝 示踪剂 脉冲试井 堵水 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油田安全管理的经验与建议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顺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0-204,共5页
加拿大建立了健全的政府能源管理机构,有完善的油气开发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安全监督部门对石油天然气企业的监督检查表现为:确定重点监督检查企业,确保专业监督检查人员执法质量,加大监督检查处罚力度,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油气... 加拿大建立了健全的政府能源管理机构,有完善的油气开发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安全监督部门对石油天然气企业的监督检查表现为:确定重点监督检查企业,确保专业监督检查人员执法质量,加大监督检查处罚力度,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油气企业安全管理与操作人员培训由专业培训机构承担,特别重视井控和防硫化氢培训,所有一线作业人员接受ENFORM的培训后,其上岗资格才为企业和安全环保监督部门认可。笔者就加拿大油田的开发安全管理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提出建议:应建立完善健全的安全生产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依据,健全事故上报制度;提高企业安全文化水平,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加强承包商安全生产管理,共建甲乙双方和谐安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油田 安全管理 经验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的推广及循环利用 被引量:51
4
作者 张炜 刘振东 +3 位作者 刘宝锋 侯业贵 王莉萍 刘从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38,共5页
针对普通水基钻井液在钻进中强、强水敏性油藏时会造成储层污染、产量降低的问题,指出了油基钻井液在钻进该类油藏时的优势和其成本高、对生态环境有污染的缺点。为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油基钻井液,重点介绍了油基钻井液的特性和稳定性影响... 针对普通水基钻井液在钻进中强、强水敏性油藏时会造成储层污染、产量降低的问题,指出了油基钻井液在钻进该类油藏时的优势和其成本高、对生态环境有污染的缺点。为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油基钻井液,重点介绍了油基钻井液的特性和稳定性影响因素,并通过室内评价证明了油基钻井液在油层保护中的良好效果,着重阐述了油基钻井液在王庄油田的现场应用情况,并探讨了油基钻井液的循环利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油基钻井液不仅具有良好的油层保护效果,而且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防止地层损害 实验室试验 循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层间非均质油藏水驱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莫建武 孙卫 +2 位作者 杨希濮 韩宗元 胡明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目的研究层间严重非均质条件下各类储层的水驱条件及效果。方法通过岩心多层水驱油室内实验,研究多层组合下,不同渗透率层的水驱效果(包括水驱动用、产量贡献及采出程度等)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综合影响因子代表各个... 目的研究层间严重非均质条件下各类储层的水驱条件及效果。方法通过岩心多层水驱油室内实验,研究多层组合下,不同渗透率层的水驱效果(包括水驱动用、产量贡献及采出程度等)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综合影响因子代表各个影响因素,并分析水驱效果与综合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合理的驱替压差是合注合采储层动用的关键;渗透率级差是影响多层合注合采开发效果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组合层数和平均渗透率;多层水驱油组合情况下,低渗层若要达到较好的水驱效果,其多层组合渗透率级差应小于8,多层组合综合影响因子要小于6。结论严重层间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必须保持合理的驱动压差,其注采层系划分应综合考虑组合层数、平均渗透率及渗透率级差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非均质性 多层水驱油实验 驱替效果 渗透率级差 胡七南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特征与失利井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孟书翠 朱光有 +2 位作者 金强 张水昌 胡剑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5,共9页
以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轮南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风化壳油藏为例,通过对工区20多口探井的地质、测井资料以及地球化学分析化验资料的系统分析,研究了轮南西部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特点、成藏特征以及勘探失利原因。认为轮古西地区奥... 以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轮南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风化壳油藏为例,通过对工区20多口探井的地质、测井资料以及地球化学分析化验资料的系统分析,研究了轮南西部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特点、成藏特征以及勘探失利原因。认为轮古西地区奥陶系鹰山组为主要含油层系,油气分布在风化壳面以下180m范围内,以晶间孔、粒内溶蚀孔以及各种构造缝和溶蚀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晚海西期油气充注成藏,之后经历构造抬升,油气遭受强烈生物降解,原油具有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高蜡、高含硫、低饱芳比的特征;钻探失利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碳酸盐岩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圈闭的落实程度差、岩溶缝洞体系内复杂的油水分布关系、地震资料解释精度低等。古地貌、岩溶储层、断层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在深大断裂带附近,古岩溶、裂缝与溶洞发育区,油气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油气成藏 储层非均质性 失利井 轮古西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拾取的成像空间域走时层析速度反演 被引量:28
7
作者 秦宁 李振春 +3 位作者 杨晓东 周卿 陈富强 桑运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2-398,354+518,共7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成像空间域走时层析速度反演方法,利用波动方程双平方根算子叠前深度偏移提取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作为速度分析道集,并基于剩余曲率自动拟合策略获取高精度的走时差。文中不仅给出ADCIGs道集剩余曲率自动拟合拾... 本文研究了一种成像空间域走时层析速度反演方法,利用波动方程双平方根算子叠前深度偏移提取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作为速度分析道集,并基于剩余曲率自动拟合策略获取高精度的走时差。文中不仅给出ADCIGs道集剩余曲率自动拟合拾取的主要思路,而且给出成像空间域层析反演的实现。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分析 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 走时层析 自动拾取 成像空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泥岩交互储层支撑剂导流能力实验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辛军 郭建春 +2 位作者 赵金洲 崔荣军 王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4,共5页
在砂泥岩互层的压裂施工中,由于压裂层数多且薄,所造缝的缝宽较窄,且由于支撑剂的大量嵌入,导致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进一步变差。为使裂缝参数与地层参数相匹配,在对不同粒径、铺砂浓度和支撑剂嵌入等复杂条件下的导流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 在砂泥岩互层的压裂施工中,由于压裂层数多且薄,所造缝的缝宽较窄,且由于支撑剂的大量嵌入,导致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进一步变差。为使裂缝参数与地层参数相匹配,在对不同粒径、铺砂浓度和支撑剂嵌入等复杂条件下的导流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组合粒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闭合压力较小时,20/40目与16/30目组合粒径导流能力均与16/30目支撑剂有较大差距,但随着闭合压力的升高,使用组合粒径(20/40:16/30=3:1)获得的裂缝导流能力已经接近单一粒径(16/30目)的导流能力。现场对Y34-38井优化得到了组合粒径的最佳比例,压裂施工后取得了显著效果。研究成果对胜利油田滩坝砂岩储层的压裂改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互层 粒径 铺砂浓度 嵌入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道集的井约束层析速度反演 被引量:18
9
作者 秦宁 李振春 杨晓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5-731,836+662,共7页
本文研究的走时层析方法,是在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简称角道集)的基础上获取旅行时差,并通过井约束控制层析反演的精度。此法实现的关键步骤为:①利用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上拾取的层位界面生成初始层析速度模型;②按照选定的角度范... 本文研究的走时层析方法,是在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简称角道集)的基础上获取旅行时差,并通过井约束控制层析反演的精度。此法实现的关键步骤为:①利用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上拾取的层位界面生成初始层析速度模型;②按照选定的角度范围抽取共成像点道集,并求取各层位的旅行时差;③求取共成像点对应的灵敏度矩阵;④建立反演方程组,并加入正则化和井约束反演慢度更新量;⑤依据共成像点道集中的同相轴拉平程度判断所求速度的精度是否达到要求。理论模型试算及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均表明:该方法易于实现,不必考虑复杂的反射问题,每一步迭代都是在前一步深度偏移的基础上进行速度场的更新,能够得到精度较高的速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道集 层析速度分析 井约束 正则化 走时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波束角道集的旅行时层析速度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秦宁 李振春 +3 位作者 杨晓东 岳玉波 张凯 张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6-371,442,共7页
本文综合高斯波束叠前深度偏移准确、灵活、高效及其角道集能够直接反映成像点偏移深度与局部入射角之间的关系,避免多波至带来的假象干扰等优势,提出了基于高斯波束角道集的旅行时层析速度分析方法,推导了灵敏度矩阵和角道集剩余曲率... 本文综合高斯波束叠前深度偏移准确、灵活、高效及其角道集能够直接反映成像点偏移深度与局部入射角之间的关系,避免多波至带来的假象干扰等优势,提出了基于高斯波束角道集的旅行时层析速度分析方法,推导了灵敏度矩阵和角道集剩余曲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利用自动拟合策略求取剩余曲率。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时层析 速度分析 角道集 高斯波束 灵敏度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稠油HDCS高效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李宾飞 张继国 +2 位作者 陶磊 李兆敏 王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55,共4页
HDCS高效开采技术是一种采用油溶性复合降粘剂及CO2辅助水平井蒸汽吞吐的超稠油开采技术,它由水平井、油溶性复合降黏剂、CO2和蒸汽四个关键部分构成。研究表明超稠油HDCS高效开采技术针对超稠油油藏有诸多优势: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水平井... HDCS高效开采技术是一种采用油溶性复合降粘剂及CO2辅助水平井蒸汽吞吐的超稠油开采技术,它由水平井、油溶性复合降黏剂、CO2和蒸汽四个关键部分构成。研究表明超稠油HDCS高效开采技术针对超稠油油藏有诸多优势: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水平井能增强注汽能力,增大油汽比,对于薄油层能够相当大程度上减少蒸汽的热损失;实验研究表明通过注入高效油溶性降黏剂和CO2能减小油水界面张力,破碎沥青质的层状结构,降低原油粘度,降低剩余油饱和度,增强地层弹性能量,减缓油藏压力衰竭。矿场统计和分析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地提高蒸汽利用率,降低注汽压力,提高油汽比,增加产量和生产周期。该技术的应用使黏度大于300000mPa.s(50℃)、埋深大于1300m、油层平均厚度小于8m的超稠油藏实现了动用,目前已在胜利油田建成4×104t的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藏 水平井 降黏剂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火成岩钻井提速难点与技术对策 被引量:24
12
作者 赵洪山 冯光通 +1 位作者 唐波 曾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6,共6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火成岩地层钻井现状、地层特点以及钻井技术难点,开展了气体钻井、欠平衡/控压钻井、复合钻井、自动垂直钻井、井下减振增压破岩工具以及随钻封堵钻井液等多项提速技术适应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欠平衡/控压钻井技术通过... 针对准噶尔盆地火成岩地层钻井现状、地层特点以及钻井技术难点,开展了气体钻井、欠平衡/控压钻井、复合钻井、自动垂直钻井、井下减振增压破岩工具以及随钻封堵钻井液等多项提速技术适应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欠平衡/控压钻井技术通过精确控制井眼环空的钻井液柱压力剖面,能减少钻进过程中的岩屑压持效应以及起下钻期间环空循环压耗消失的影响,有利于火成岩地层的井壁稳定并提高机械钻速;气体钻井是解决火成岩地层机械钻速慢、井漏情况复杂的首选技术。建议针对不同火成岩区块开展井壁失稳机理研究,并尝试高效钻头配合井下减振增压破岩工具以提高火成岩地层机械钻速,进一步探索有效解决火成岩地层钻井提速难点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火成岩 井壁失稳 机械钻速 防斜快打 封堵技术 钻井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矢量波成像域联合层析反演 被引量:8
13
作者 秦宁 李振春 +1 位作者 张凯 杨晓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09-3117,共9页
在地震弹性矢量波场框架下,推导了多波联合层析速度反演方程以及走时残差与角道集剩余曲率的转换关系式,提出了一种利用成像域角道集更新P波、S波速度的走时层析反演方法.其实现过程可以概括为:将弹性波多分量数据作为输入,基于高斯束... 在地震弹性矢量波场框架下,推导了多波联合层析速度反演方程以及走时残差与角道集剩余曲率的转换关系式,提出了一种利用成像域角道集更新P波、S波速度的走时层析反演方法.其实现过程可以概括为:将弹性波多分量数据作为输入,基于高斯束实现矢量波场成像并提取角道集,利用层析反演方程求解慢度更新量,最终获得多波联合反演结果.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反演效果,能够为弹性矢量波联合深度偏移提供高质量的叠前速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矢量波 走时层析 速度分析 角道集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8
14
作者 琚惠姣 孙卫 +1 位作者 杨希濮 韩宗元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5,157,共5页
采用储层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高压压汞等实验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储层基本特征,分析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属特低孔、低渗储层,... 采用储层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高压压汞等实验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储层基本特征,分析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属特低孔、低渗储层,但局部发育有物性相对较好的有利储层,其孔隙度在6.2%~13.2%,渗透率在(0.1~45)×10-3μm2。有利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与控制。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微相控制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硅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则促进了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形成。综合分析表明,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Y120、Y121、Y127、Y161、Y162、Y169及YQ2等井区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山2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渗流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静 蒲春生 +1 位作者 刘涛 吴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49,8,共4页
通过对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在地层中传播的动力学机理的研究,结合波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的渗流方程.假设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速度是地层流体原来的流速与n次脉冲波作用下振动速度的叠加,得到了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 通过对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在地层中传播的动力学机理的研究,结合波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的渗流方程.假设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速度是地层流体原来的流速与n次脉冲波作用下振动速度的叠加,得到了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的流速方程.结合实例分析了距离、时间、脉冲频率和脉冲振幅对渗流速度的影响.随着距离增大,渗流速度的振幅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随着频率的增大,渗流速度的振幅开始逐渐减小,而后又变大;随着脉冲振幅的增大,各点的流速振幅逐渐增大.建立波动条件下的渗流方程可以从理论上了解不同参数对渗流速度的影响,为脉冲波采油技术在现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波采油 地层流体 渗流速度 脉冲频率 脉冲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区初至层析反演静校正 被引量:37
16
作者 张继国 刘连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3-385,395,共4页
复杂区的静校正问题一直是地震勘探的“瓶颈”。而基于折射波理论的折射静校正方法,无论是假设前提还是实际应用效果,都不适用于地表剧烈起伏,速度纵、横向变化大的复杂区。为此本文推荐初至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并将该法应用于野外采集... 复杂区的静校正问题一直是地震勘探的“瓶颈”。而基于折射波理论的折射静校正方法,无论是假设前提还是实际应用效果,都不适用于地表剧烈起伏,速度纵、横向变化大的复杂区。为此本文推荐初至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并将该法应用于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中,即利用地震记录中的初至旅行时求出介质的速度分布,提高了近地表建模的精度,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探区 静校正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井眼中套管抗挤强度计算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根炉 陈忠帅 +4 位作者 马庆涛 王丽 杜进进 郭敏 范光第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0,45,共4页
目前弯曲井眼中套管抗挤强度计算时没有考虑井眼弯曲的影响,无法确保固完井作业及生产过程中套管的安全。为此,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井眼曲率和不均匀外挤力综合影响下的套管抗外挤强度公式。直接建立三维的套管模型,模型长度取10倍... 目前弯曲井眼中套管抗挤强度计算时没有考虑井眼弯曲的影响,无法确保固完井作业及生产过程中套管的安全。为此,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井眼曲率和不均匀外挤力综合影响下的套管抗外挤强度公式。直接建立三维的套管模型,模型长度取10倍的套管外径,在套管的一端施加约束,另一端加弯矩来模拟井眼的弯曲。计算结果表明,在井眼曲率较大时,弯曲井眼中大尺寸厚壁套管抗外挤强度下降较为明显;理论计算的抗外挤强度通常小于模拟值,按照理论设计的套管是偏安全的,但不均匀度较大时需考虑模型计算的误差是否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井眼 抗外挤强度 曲率 不均匀外挤力 厚壁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裸眼防砂失效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建 吕玮 +2 位作者 田启忠 吕芳蕾 肖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针对水平井裸眼防砂完井一体化工艺技术失效的情况,对工艺进行了反复研究与分析,认为水平井裸眼防砂失效的主要因素为基管强度低、筛网强度差及洗井阀密封机构可靠性差。解决措施为:(1)选用专为稠油热采井设计的钢级为TP110的套管作为... 针对水平井裸眼防砂完井一体化工艺技术失效的情况,对工艺进行了反复研究与分析,认为水平井裸眼防砂失效的主要因素为基管强度低、筛网强度差及洗井阀密封机构可靠性差。解决措施为:(1)选用专为稠油热采井设计的钢级为TP110的套管作为滤砂管的中心管;(2)对筛管的网眼布局和孔眼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网眼布局为177.9 mm×9.19 mm筛管、相位角30°、孔密240孔/m、孔半径12.6 mm;(3)研制了密封洗井阀球座的水平井洗井阀堵塞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裸眼完井 防砂 洗井阀 筛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潜油电泵举升工艺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顺华 赵洪涛 +1 位作者 尚庆军 周先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5-97,共3页
国内外主要的机械采油方式(达80%以上)是有杆抽油系统,且以游梁式居多,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在深井举升系统中,抽油杆的偏磨、断脱等事故明显增加,能耗大、效率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介绍了一种高效、节能的举升技术——直线潜油电泵举... 国内外主要的机械采油方式(达80%以上)是有杆抽油系统,且以游梁式居多,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在深井举升系统中,抽油杆的偏磨、断脱等事故明显增加,能耗大、效率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介绍了一种高效、节能的举升技术——直线潜油电泵举升技术,这是一种无杆采油技术,实现了直接传动,具有能耗低、泵效高,以及较强的防卡、防气能力,且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特点,并与电潜离心泵、电潜螺杆泵等配套举升技术的主要技术指标和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其适用条件。该技术在胜利油田垦东12区块进行了规模化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泵效提高20%以上,单井耗电量下降幅度达40%,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潜油泵 无杆抽油泵抽油 举升技术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横波速度反演实用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继国 牟风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701,共5页
利用VSP转换波旅行时,通过迭代可得到较为精确的横波层速度。本文从理论模型出发,研究不同初值方法、不同旅行时拾取误差及纵波速度误差对横波反演结果的影响。理论模型计算表明:用纵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估算横波速度值,且以假定地层... 利用VSP转换波旅行时,通过迭代可得到较为精确的横波层速度。本文从理论模型出发,研究不同初值方法、不同旅行时拾取误差及纵波速度误差对横波反演结果的影响。理论模型计算表明:用纵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估算横波速度值,且以假定地层为均匀介质时的横波速度为初值,对迭代结果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转换波旅行时拾取误差对反演结果会造成较大误差;当纵波速度出现误差时,对反演结果的影响仅限于最后一层的计算,对其他地层横波速度的计算影响较小。应用实例说明,地下倾角较小时,横向速度变化不大,同一口井反演出的横波速度相似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速度反演 VSP 旅行时拾取误差 纵波速度误差 速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