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剩余污泥超声破解制备碳源及其反硝化脱氮效果评价
1
作者 朱晓倩 张永 +3 位作者 张一凡 刘涛 薛彦 陈爽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4,共6页
通过超声波破解技术制备剩余污泥超声破解液,并将其作为污水反硝化脱氮的新型碳源,探究了不同超声时间和超声声强对污泥破解效果的影响,并对所得的破解液碳源进行了反硝化脱氮性能的评价。研究确定最佳破解条件为超声声强4.05 W/mL、超... 通过超声波破解技术制备剩余污泥超声破解液,并将其作为污水反硝化脱氮的新型碳源,探究了不同超声时间和超声声强对污泥破解效果的影响,并对所得的破解液碳源进行了反硝化脱氮性能的评价。研究确定最佳破解条件为超声声强4.05 W/mL、超声时间10 min;在最佳超声破解条件下将所得的剩余污泥破解液做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实验,研究发现在C/N=6时脱氮效果最好,脱氮率高达90%,此时出水TN为4.8 mg/L,满足城镇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同时对比分析超声作用前后剩余污泥的形貌及大肠杆菌的数量,发现经超声破解后污泥絮体被破坏、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说明超声可以在破碎污泥细胞体的同时对部分细菌有灭活作用。因此,超声破解技术可以用作污泥无害化处置及废弃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碳源 反硝化脱氮 超声波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氧化石墨烯膜处理印染废水的能力与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炜鹏 张海鹏 +2 位作者 刘欣 陈爽 郭逢普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2-1381,1392,共11页
在m[硫脲(TU)]∶m[氧化石墨烯(GO)]=1∶2、pH=9、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制备了TU改性GO纳米片(记为TU-GO),将TU-GO在聚醚砜(PES)微孔膜上沉积,制备出TU改性GO膜(记为TU-GOM)。当TU-GOM在PES上的负载量为238.73 mg/m^(2)... 在m[硫脲(TU)]∶m[氧化石墨烯(GO)]=1∶2、pH=9、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制备了TU改性GO纳米片(记为TU-GO),将TU-GO在聚醚砜(PES)微孔膜上沉积,制备出TU改性GO膜(记为TU-GOM)。当TU-GOM在PES上的负载量为238.73 mg/m^(2)时,其对甲基橙(MO)、罗丹明B(Rh B)、亚甲基蓝(MB)的截留率分别为94.01%、87.07%和99.67%。为优化TU-GO对Rh B的截留效果,使用TU和氯化胆碱(Ch Cl)组成低共熔溶剂(DES)制备了改性氧化石墨烯膜(DES-GOM)。在m(TU)∶m(Ch Cl)=1∶2、改性温度90℃、改性时间1 h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DES-GOM对MO、MB的截留率分别为93.95%、99.24%,对Rh B截留率提升至99.16%。采用SEM、EDS、FTIR、XRD及拉曼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对TU交联GO过程的还原机理和增稳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膜 硫脲 低共熔溶剂 氯化胆碱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盐含量及温度对微乳液体系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爽 刘士伟 +2 位作者 顾学林 王娩 刘会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84-1293,共10页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异丁醇及仲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正辛烷和柴油为油相,NaCl为无机盐,探究无机盐含量及温度对非离子型微乳液体系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辛烷和柴油微乳液体系的盐度扫描实验中,各体...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异丁醇及仲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正辛烷和柴油为油相,NaCl为无机盐,探究无机盐含量及温度对非离子型微乳液体系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辛烷和柴油微乳液体系的盐度扫描实验中,各体系均发生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型的变化,但柴油体系较正辛烷体系对无机盐的敏感性弱。随着AEO-9含量增加,中相微乳液体积增大,S_(1)(WinsorⅢ微乳液开始形成时需要的无机盐含量)增大,ΔS(维持WinsorⅢ微乳液所需的盐度范围)减小。在正辛烷和柴油微乳液体系的温度扫描实验中,其相行为及表面活性剂对中相微乳液增溶能力的影响与盐度扫描实验一致,且随表面活性剂含量增加,T_(1)(WinsorⅠ型向WinsorⅢ型转变时所对应的温度)增大,ΔT(维持WinsorⅢ型微乳液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无机盐 助表面活性剂 温度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及对含油污水的吸附 被引量:4
4
作者 柳泽鑫 顾学林 +3 位作者 陈爽 刘会娥 王淑坤 张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96-2003,共8页
采用冰模板和两步水热还原法通过常压干燥制备了石墨烯气凝胶(RGA)。利用SEM观察RGA的微观形貌,利用XRD、XPS、FTIR和Raman光谱技术对氧化石墨烯(GO)的还原情况进行分析。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RGA进行压缩回弹实验。结果证明,RGA具有优异... 采用冰模板和两步水热还原法通过常压干燥制备了石墨烯气凝胶(RGA)。利用SEM观察RGA的微观形貌,利用XRD、XPS、FTIR和Raman光谱技术对氧化石墨烯(GO)的还原情况进行分析。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RGA进行压缩回弹实验。结果证明,RGA具有优异的压缩回弹性能(在50%应变下压缩回弹200次后RGA仍能迅速回弹至原始高度,且外形和高度没有明显变化)。平衡模拟含油污水吸附性能测试表明,RGA经过270min的吸附即可趋于吸附平衡,其对水中乳化油的平衡吸附量达到1466.325mg/g,RGA对含油污水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内扩散模型表明,RGA对含油污水的吸附分为RGA表面的大孔扩散、内部的中孔扩散和微孔扩散3个阶段;循环吸附结果表明,RGA对含油污水具有优异的循环吸附性能(循环吸附14次的吸附量均保持在1400~1450 mg/g);对实际污水的吸附结果表明,RGA对实际污水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并且可以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气凝胶 常压干燥 含油污水 吸附 动力学模型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及无机盐对阴离子型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士伟 顾学林 +2 位作者 陈爽 宁腾飞 刘会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52,61,共7页
微乳液由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及无机盐组成,其相行为及增溶情况会受各组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AES、SAS-60、SDBS)/煤油/水/正丁醇微乳液体系盐度扫描过程中,随着体系中Na_(2)CO_(3)用量的增多,不同表面活性剂体系均发生W... 微乳液由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及无机盐组成,其相行为及增溶情况会受各组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AES、SAS-60、SDBS)/煤油/水/正丁醇微乳液体系盐度扫描过程中,随着体系中Na_(2)CO_(3)用量的增多,不同表面活性剂体系均发生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型的相型转变,微乳液的最佳增溶参数为SAS-60<AES<SDBS。在SDBS/煤油/水/醇微乳液体系盐度扫描过程中,随着醇度增加,体系均发生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型的相型转变。醇的种类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对醇度扫描实验的相转变醇度及增溶量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相变 增溶参数 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应用于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士伟 顾学林 +2 位作者 陈爽 宁腾飞 刘会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98-2507,共10页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配制了微乳液,对金属表面油污清洗进行模拟实验,考察了SDBS、Na_(2)CO_(3)、煤油、正丁醇用量对微乳液清洗率的影响,并从温度稳定区间范围、清洗率随温度及时间变化对不同配方进行考察,最终筛选出...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配制了微乳液,对金属表面油污清洗进行模拟实验,考察了SDBS、Na_(2)CO_(3)、煤油、正丁醇用量对微乳液清洗率的影响,并从温度稳定区间范围、清洗率随温度及时间变化对不同配方进行考察,最终筛选出一种处理金属表面油污的最佳微乳液配方:SDBS含量为8%(以去离子水的质量计,下同)、Na_(2)CO_(3)含量为1.4%、煤油含量为12.8%、正丁醇含量为6.4%。随后,考察了缓蚀剂的种类及用量对碳钢、黄铜、铝3种金属的防护性能,最终选定以含量0.06%硅酸钠作为微乳液缓蚀剂;对制得的清洗剂进行了性能评价,其清洗率在98%左右,在实验期内碳钢、黄铜、铝表面光洁,没有明显的质量变化和生锈情况,表明该清洗剂具有优良的缓蚀防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清洗剂 金属表面 缓蚀剂 相变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碟管式纳滤膜在生活用水处理中的膜污染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许家晟 谢建国 +2 位作者 鹿燕 任杰 陈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00-2008,共9页
采用碟管式纳滤膜对生活用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元件分离性能及产水水质的影响,得到最佳运行条件为运行压力1MPa、进水温度为25℃以上、最小浓水流量300L/h。对原水水质进行分析,有效预测了污染物成分及膜污染情况,提出... 采用碟管式纳滤膜对生活用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元件分离性能及产水水质的影响,得到最佳运行条件为运行压力1MPa、进水温度为25℃以上、最小浓水流量300L/h。对原水水质进行分析,有效预测了污染物成分及膜污染情况,提出了预处理系统的设计及清洗方案。运用扫描电镜、EDS能谱、红外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出,从进水端至出水端膜污染逐渐加剧,污染物成分主要以有机污染为主,并且含有难溶盐析出结晶的无机污垢及一定程度的生物污染。对碟管式纳滤膜在生活用水处理中膜污染特性的研究,分析污染成因为难溶盐随浓度增加在膜表面析出形成无机结垢,大量有机物在膜表面吸附形成有机污泥层,而水中微生物或细菌等在膜表面滋生造成生物污染,污染形成顺序为有机污染率先在膜表面形成,随后形成无机污垢,并且会发生相互作用,其结果导致膜通量下降、产水水质变差。本研究借助中试试验探究了碟管式纳滤膜元件的污染特性,为这种新型膜元件在实际生产中如何高效使用及有效控制纳滤膜污染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碟管式膜 生活用水 膜污染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碟管式与卷式纳滤膜处理地表水对比实验 被引量:4
8
作者 顾学林 许家晟 +3 位作者 葛凌 刘伟刚 牛洪斌 陈爽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17,共6页
采用卷式纳滤膜与碟管式纳滤膜(DTNF)中试装置深度处理地表水.将两种膜元件进行了长期中试运行与数据记录,对其分离性能、产水水质、耐污染性能及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DTNF在回收率及通量上均具有较大优势,但相同元件数下... 采用卷式纳滤膜与碟管式纳滤膜(DTNF)中试装置深度处理地表水.将两种膜元件进行了长期中试运行与数据记录,对其分离性能、产水水质、耐污染性能及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DTNF在回收率及通量上均具有较大优势,但相同元件数下DTNF的处理量低于卷式纳滤膜,且运行压力较高.由于DTNF采用自制膜材料装配,其二价盐平均去除率大于90%,一价盐平均去除率低于30%,选择性及污染物截留效果均优于卷式纳滤膜.膜表征的结果表明,DTNF耐污染性更好,并且应采用并联方式连接.综合吨水能耗、清洗维护成本及运行寿命3方面进行分析,DTNF中试运行成本为1.751元/t,小于卷式纳滤膜的1.877元/t中试运行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经济效益 地表水 卷式膜 碟管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碟管式纳滤膜组合工艺处理高含盐水中试研究
9
作者 赵信新 于辉 +3 位作者 刘欣 张晓敏 许家晟 陈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3-207,共5页
以碟管式纳滤加超滤膜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微污染高含盐地表水,探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超滤和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检测进出水水质状况。中试结果表明,浸没式超滤膜在运行4 h后产水通量下降15%,气洗1 h后可恢复至最佳水平;碟管式纳滤膜最... 以碟管式纳滤加超滤膜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微污染高含盐地表水,探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超滤和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检测进出水水质状况。中试结果表明,浸没式超滤膜在运行4 h后产水通量下降15%,气洗1 h后可恢复至最佳水平;碟管式纳滤膜最佳运行压力为1 MPa,此时回收率和脱盐率分别为70%和55%左右;在最佳运行压力下,碟管式纳滤膜系统回收率和脱盐率随进料液溶质浓度增大而减少,且具有较高的离子选择性透过性;超滤-纳滤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典型嗅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SM),产水中浊度、氯化物、硫酸盐及硬度含量远低于常规水处理工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管式纳滤 超滤 组合工艺 高含盐水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