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综合调控技术及其应用——以孤岛东区南部馆陶组3-4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姚秀田 谢向东 +3 位作者 徐宏光 王宏 张亚男 张仲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胜利油田孤岛东区Ⅱ类储层比Ⅰ类储层原油黏度更高、非均质性更强,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存在指进更严重和驱替更不均衡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综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调控技术,开展了稠油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综合调控技术研究。结... 胜利油田孤岛东区Ⅱ类储层比Ⅰ类储层原油黏度更高、非均质性更强,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存在指进更严重和驱替更不均衡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综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调控技术,开展了稠油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综合调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多维度井网、多轮次注入和多方位流线调整可以实现储量控制最大化、段塞组合最优化和驱替作用最佳化,最终实现剩余油的多层、多向、全面动用;孤岛东区南高黏度油藏二元复合驱通过全过程高效调整,单元段塞优化到1.15PV,目前单元采收率为52.4%,相较于水驱提高了17.0百分点,标定采收率达到61.27%,创出了稠油油藏二元复合驱采收率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后续类似稠油油藏二元复合驱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聚/表二元驱 大段塞 综合调控 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薛雁 张奎华 +3 位作者 王艺豪 王圣柱 程世伟 宋梅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7-692,共6页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构造演化过程不甚清楚,严重影响着这一地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岩心地化分析,重建了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其对油...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构造演化过程不甚清楚,严重影响着这一地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岩心地化分析,重建了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古洋壳俯冲碰撞(晚石炭世)、伸展裂陷—早期冲断变形(早二叠世)、强烈逆冲推覆(中—晚二叠世)、冲断叠加(三叠纪)、振荡隆升(侏罗纪—白垩纪)、隆升剥蚀兼走滑调整(新生代)6个阶段。早二叠世晚期伸展裂陷构造背景下,研究区发育了厚层的烃源岩;中二叠世到三叠纪,持续强烈逆冲推覆,不仅改善了储集层物性,还形成了大量构造圈闭;侏罗纪以后,构造活动趋于静止,对早期形成的油藏起到了很好的保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 冲断带 演化阶段 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铀成矿条件及矿化特征
3
作者 冀天潇 张鹏飞 +4 位作者 乔玉雷 陈友良 李松涛 张翊 吴春文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3-155,共3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大范围显示GR值异常,指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铀矿勘探潜力。近期研究发现,GR值异常主要发育在新近系沙湾组(N_(1)s)的砂岩中,但目前仍缺少天然样品的实测数据支持以及铀赋存状态研究。本研究在明确车排子地区铀成矿...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大范围显示GR值异常,指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铀矿勘探潜力。近期研究发现,GR值异常主要发育在新近系沙湾组(N_(1)s)的砂岩中,但目前仍缺少天然样品的实测数据支持以及铀赋存状态研究。本研究在明确车排子地区铀成矿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N_(1)s的铀成矿特征,以期为该地区铀矿勘探取得突破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化特征 铀成矿条件 沙湾组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四下亚段层序格架与烃源岩发育特征
4
作者 罗欢 王永诗 +2 位作者 张鹏飞 李政 翟正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23-325,共3页
东营凹陷沙四下亚段沉积于盆地断陷初期,气候总体干热,沉积环境分割性强、相变迅速,同时发育了河流、滨浅湖相红层以及盐湖相暗色地层。沙四下亚段现有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主要依托地层岩性变化与地震地层对比,缺乏层序地层学的约束。... 东营凹陷沙四下亚段沉积于盆地断陷初期,气候总体干热,沉积环境分割性强、相变迅速,同时发育了河流、滨浅湖相红层以及盐湖相暗色地层。沙四下亚段现有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主要依托地层岩性变化与地震地层对比,缺乏层序地层学的约束。通过基于天文旋回的沉积噪声模型与沉积环境分析的结合,明确了盆地断陷初期沉积噪声变化对基准面旋回的指示意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东营凹陷沙四下亚段层序格架,并揭示了古气候控制下物源区化学风化作用的增强对盐湖古生产力水平提高与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促进作用。新的层序格架表明沙四下亚段的底界并非等时界面,沙四下亚段上部盐湖相优质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大于以往认识,这对东营凹陷深层油气勘探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四下亚段 沉积噪声 古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化湖盆页岩自生石英特征及成因分析——以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页岩为例
5
作者 魏晓亮 刘惠民 +3 位作者 李军亮 张鹏飞 王勇 张顺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05-308,共4页
富有机质的页岩中的自生石英对于其孔隙结构和地质力学特性有重要影响,其含量与存在形式直接影响了页岩油气的勘探和开发。虽然自生石英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不同的页岩地层中其起源、类型及对页岩特性的影响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富有机质的页岩中的自生石英对于其孔隙结构和地质力学特性有重要影响,其含量与存在形式直接影响了页岩油气的勘探和开发。虽然自生石英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不同的页岩地层中其起源、类型及对页岩特性的影响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前人在对北美地区Eagle Ford页岩、Haynesville页岩中国四川盆地的牛蹄塘组和龙马溪组页岩的研究显示海相页岩石英包含了陆源石英、微晶石英、再结晶的放射虫、石英聚集体、次生加大石英、被石英取代的颗粒和在细粒黏土基质中的石英颗粒等多种类型(Milliken et al.,2016;Niu Xing et al.,2018;Yang Xiangrong et al.,2018;Xi Zhaodong et al.,2019;Dong Tian et al.,2021;Chen Xianglin et al.,2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咸化湖盆 页岩 自生石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滑断裂的三维空间生长与内部结构特征——来自准噶尔盆地近期研究的启示
6
作者 宋健 商丰凯 +2 位作者 吕铁良 曲彦胜 郑丹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1-74,共4页
断裂多数情况下并非单一断面,而是具有宽度、长度和高度的复合三维地质体。国内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断裂带结构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传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于“宽”的空间刻画,包括以核带结构模式为主的二元结构模式(陈伟等,2007)或... 断裂多数情况下并非单一断面,而是具有宽度、长度和高度的复合三维地质体。国内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断裂带结构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传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于“宽”的空间刻画,包括以核带结构模式为主的二元结构模式(陈伟等,2007)或断层核—滑动破碎带—诱导裂缝带的三元型结构模式(罗群,2023)等,对断裂的“长”和“高”刻画相对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内部结构 三维空间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火山岩记录:来自准噶尔卡拉麦里早石炭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7
作者 蔡倩茹 宋智华 +3 位作者 倪胜利 于洪洲 周健 熊峥嵘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1-93,共3页
中亚造山带(CAOB)是显生宙显著的新生地壳生长区。早期认为其由单一洋壳持续俯冲和岛弧横向生长形成,近期研究多认为是新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多个洋岛、海山等持续增生所致。确定大洋闭合时间和构造体制转换方式,对解释其地质历史和大陆地... 中亚造山带(CAOB)是显生宙显著的新生地壳生长区。早期认为其由单一洋壳持续俯冲和岛弧横向生长形成,近期研究多认为是新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多个洋岛、海山等持续增生所致。确定大洋闭合时间和构造体制转换方式,对解释其地质历史和大陆地壳生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后碰撞期 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卡拉麦里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法约束的复杂物源示踪——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为例
8
作者 张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9-616,共18页
物源分析对于追溯源-汇过程、明确有利储层展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沙四)下亚段是盆地裂陷初期充填的一套红色沉积,受多个物源共同控制,但其物源方向仍存在争议。为明确该时期物源发育特征,系统... 物源分析对于追溯源-汇过程、明确有利储层展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沙四)下亚段是盆地裂陷初期充填的一套红色沉积,受多个物源共同控制,但其物源方向仍存在争议。为明确该时期物源发育特征,系统开展了砂岩碎屑组分统计、重矿物分析、泥岩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以及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研究。结果显示:①东营凹陷孔店组-沙四下亚段砂岩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岩屑成分以变质岩和岩浆岩为主。②重矿物类型主要有锆石、石榴石、钛铁矿和磷灰石等。③泥岩全岩主量元素具有高硅、高铝和富碱的特征,微量元素中Li,Cr和Cs元素相对富集,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和Eu元素负异常的特点。④碎屑锆石U-Pb年龄范围为2817~75 Ma,呈现多峰特征,主要年龄区间有175~130,315~250,1900~1855 Ma和大约2500 Ma。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孔店组-沙四下亚段沉积时期具有强烈构造活动背景下的复杂母岩供源条件,母岩主要有太古宇中-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古元古界中-基性岩浆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以及中生界中-基性岩浆岩,中生界和古生界碎屑岩的再旋回对孔店组-沙四下亚段物源也具有重要贡献。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凸起区母岩性质,认为研究区在孔店组-沙四下亚段沉积时期以发育近源沉积体系为特征,主要有滨县-陈家庄体系、广饶体系和鲁西-青城体系等3大物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元素地球化学 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龄 复杂物源体系 孔店组-沙四下亚段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条件研究
9
作者 张仲达 高阳 +2 位作者 辛也 姜超 魏亦晗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21-322,共2页
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是华北地区重要的聚煤时期,上古生界煤层分布范围广(邵龙义等,2014)。煤系烃源岩以腐殖型为主(李美芬等,2024),其生成的天然气聚集到各类储集层中形成煤成气藏,按照储集层岩性和运移特点可以划分为未发生运移的煤... 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是华北地区重要的聚煤时期,上古生界煤层分布范围广(邵龙义等,2014)。煤系烃源岩以腐殖型为主(李美芬等,2024),其生成的天然气聚集到各类储集层中形成煤成气藏,按照储集层岩性和运移特点可以划分为未发生运移的煤层气藏、煤系页岩气藏和发生运移的砂岩气藏、灰岩气藏等(图1)。临清坳陷东部钻遇上古生界探井12口,其中莘县凹陷GG4井在太原组致密砂岩中试气获得2.0×10^(4) m^(3)/d的工业气流,气源对比结果显示来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展现出上古生界煤成气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清坳陷东部 上古生界 煤成气 成藏条件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油油藏注空气强化热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10
作者 黄丽娟 李茂恒 +4 位作者 裴树峰 陈志伟 周小淞 李宗法 刘家旭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注空气采油技术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式之一。针对水驱后小井距稀油油藏注空气开发的热效应问题,开展了注空气强化热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燃烧管含油饱和度、注气量、点火温度是影响热驱前缘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因素和... 注空气采油技术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式之一。针对水驱后小井距稀油油藏注空气开发的热效应问题,开展了注空气强化热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燃烧管含油饱和度、注气量、点火温度是影响热驱前缘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因素和必要条件。在含油饱和度30%~45%、气体加热温度300℃和注气强度4~6 L/min的条件下,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300~400℃的高温反应前缘,采收率达到74%。此外,在较低的注空气强度下,火烧前缘不稳定,通过注富氧空气有利于原油的氧化反应,同时提高火线温度,但反应消耗的油量较多,降低了实际采收率。油田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在低渗、低含油饱和度地层内维持较高的空气通量和火线温度,以实现强化热驱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现场实施注空气强化热驱工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油油藏 注空气 热驱 燃烧管实验 点火温度 注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储层裂缝正演模拟及叠前各向异性反演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静 束青林 +2 位作者 杜玉山 张强 朱惠永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038,共8页
济阳坳陷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油气资源丰富,裂缝发育,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裂缝对页岩油开发的有利方面表现为能有效提高页岩油储层的产能,而不利方面主要是增加了钻井难度,造成钻井过程中井涌井漏频发,严重影响了钻井的效率,因此裂缝的准... 济阳坳陷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油气资源丰富,裂缝发育,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裂缝对页岩油开发的有利方面表现为能有效提高页岩油储层的产能,而不利方面主要是增加了钻井难度,造成钻井过程中井涌井漏频发,严重影响了钻井的效率,因此裂缝的准确预测是该区块页岩油勘探开发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文中开展了纵波反射系数各向异性理论的分析,利用正演模拟研究了页岩储层裂缝方位、裂缝角度、裂缝组系等对反射系数特征的影响,同时结合研究区页岩油裂缝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利用OVT域数据研究分方位道集叠加及地震属性差异,并进行叠前AVAZ反演预测裂缝的发育特征。与实际的钻井情况及成像测井结果对比表明,叠前各向异性反演预测的裂缝结果可靠性高,可为后续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正演模拟 各向异性分析 叠前AVAZ反演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上石炭统巴山组烃源岩沉积环境分析及物源示踪——来自泥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4
12
作者 蔡倩茹 王金铎 +4 位作者 张关龙 宋智华 王圣柱 熊峥嵘 倪胜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烃源岩分布规律和生烃潜力是制约准噶尔盆地东北地区油气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沉积背景和环境变化是控制烃源岩成因、分布以及有机质类型的主要因素,沉积岩中的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在沉积过程中往往受古气候、古水体化学条件、古环... 烃源岩分布规律和生烃潜力是制约准噶尔盆地东北地区油气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沉积背景和环境变化是控制烃源岩成因、分布以及有机质类型的主要因素,沉积岩中的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在沉积过程中往往受古气候、古水体化学条件、古环境以及古物源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沉积岩中元素分布规律的全面分析,有助于确定沉积环境和演变过程。对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富蕴地区上石炭统巴山组暗色泥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样品的岩石学特征,揭示古沉积环境和物源区构造背景,为烃源岩形成和发育条件提供地质约束。泥岩的化学风化作用指标、元素含量和元素比值的综合分析表明,巴山组沉积期的古气候条件温暖湿润、水体属氧化条件下的半咸水—淡水,且水体较浅、沉积速率相对稳定。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母岩类型主要为沉积岩和长英质火山岩,物源来自卡拉麦里岛弧酸性火成岩区的风化产物,反映了后碰撞阶段由挤压向伸展的构造转变。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控制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增多,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巴山组 准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缓坡带陆相红层砂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倩 王永诗 +2 位作者 王学军 杨怀宇 王天福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4,共14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红层已被证实拥有巨大的勘探潜力。断陷盆地缓坡带广泛分布以砂、泥岩频繁互层为特征的红层沉积,而这种沉积物究竟形成于何种环境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为明确这种干旱气候背景下发育的大规模陆相红层的沉积类型,以东营凹陷... 东营凹陷古近系红层已被证实拥有巨大的勘探潜力。断陷盆地缓坡带广泛分布以砂、泥岩频繁互层为特征的红层沉积,而这种沉积物究竟形成于何种环境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为明确这种干旱气候背景下发育的大规模陆相红层的沉积类型,以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王家岗地区W1、W2和W3井为例,系统解剖了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红层储层的粒度分布特征、粒度参数特征及粒度概率累计曲线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红层储层砂岩具有单砂体厚度较薄(1~7.7 m)、粒度较细(平均粒径为2.24?~4.73?)的特点;粒度频率曲线主要为单峰正偏态型,表明沉积物以粗组分为主;粒度参数判别函数和判别图解均指示河流沉积环境;大多数样品的累计概率曲线具有显著的过渡组分(>50%),C-M图形与C=M线平行,表现出密度流特征。测井曲线主要为中-高幅箱型和钟型,指示加积和侧积作用占主导地位;岩心上常见反映快速堆积的块状层理、代表单向水流的平行层理和反映弱水流的小型交错层理等构造。基于研究区盆山相间的古地貌格局和炎热干旱的古气候背景的综合分析表明,红层砂岩形成于分支河流体系,其沉积特征表现为:从上游至下游,随着水动力条件的衰减,河道分汊加强,洪水侵蚀能力减弱,单砂体厚度和沉积物粒度逐渐减小,流体性质由密度流逐渐演变为牵引流。该研究的新认识为研究区红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开展此类型储层预测工作时,应重视古物源、古流向的分析,并加强对单期水道的识别和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陆相红层 粒度分析 干旱湖盆 分支河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强化泡沫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管雪倩 于田田 +3 位作者 徐宏光 刘廷峰 翟勇 王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73,共6页
多轮次吞吐稠油储层非均质性加剧,传统氮气泡沫封堵强度难以满足油藏调剖需求。利用疏水缔合聚合物PDR-1对氮气泡沫进行强化,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强化泡沫的机理,评价了强化泡沫的稳泡定性、封堵强度、改善非均质性能和驱油性能。实验... 多轮次吞吐稠油储层非均质性加剧,传统氮气泡沫封堵强度难以满足油藏调剖需求。利用疏水缔合聚合物PDR-1对氮气泡沫进行强化,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强化泡沫的机理,评价了强化泡沫的稳泡定性、封堵强度、改善非均质性能和驱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DR-1能够与高温起泡剂FCY-2形成混合胶束,具有向气液界面聚集的趋势,同时利用缔合作用大幅提高泡沫液相和气液界面的黏弹性,从而延长了强化泡沫析液半衰期;强化泡沫能够有效封堵大孔道、改善非均质,提高驱油效果,100℃时阻力因子为466.2,综合驱油效率提高29.43百分点;温度越高,PDR-1提升泡沫性能的幅度越小。疏水缔合聚合物强化泡沫体系的研究可为稠油开发的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泡沫 疏水缔合聚合物 黏弹性 泡沫稳定性 封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富碳酸盐岩型页岩元素特征及其在岩相识别中应用研究
15
作者 魏晓亮 刘惠民 +3 位作者 李军亮 张鹏飞 秦峰 张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26,共2页
近年来济阳坳陷富碳酸盐岩型页岩油获得商业突破,针对该地区沙河街组页岩层系研究也逐渐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刘惠民,2022)。研究显示济阳坳陷页岩发育多种类型岩相,且纵向上变化快,具有较强非均质性(王勇等,2016),要实现岩相的连续刻画... 近年来济阳坳陷富碳酸盐岩型页岩油获得商业突破,针对该地区沙河街组页岩层系研究也逐渐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刘惠民,2022)。研究显示济阳坳陷页岩发育多种类型岩相,且纵向上变化快,具有较强非均质性(王勇等,2016),要实现岩相的连续刻画需要结合矿物分析、有机碳含量分析、沉积构造分析以及典型矿物结晶程度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张顺等,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富碳酸盐岩页岩 元素特征 岩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征沙村地区征10井的勘探发现与启示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惠民 张关龙 +3 位作者 范婕 曾治平 郭瑞超 宫亚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8-1128,共11页
油气勘探领域向深层-超深层拓展对准噶尔盆地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准噶尔盆地腹部征沙村地区征10井的成功钻探,揭示了准中地区超深层巨大的勘探潜力。以征沙村地区为例,从油气藏特征入手,在分析源岩、储层和输导条件等成藏要素... 油气勘探领域向深层-超深层拓展对准噶尔盆地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准噶尔盆地腹部征沙村地区征10井的成功钻探,揭示了准中地区超深层巨大的勘探潜力。以征沙村地区为例,从油气藏特征入手,在分析源岩、储层和输导条件等成藏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成藏模式,并指出其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新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征沙村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包括3个方面:①低温-超压控烃机制延长了生油时窗,提高了生油转化率,极大地增加了油气资源量;②“冷盆、超压、颗粒包壳、沸石溶蚀”四元控储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碎屑岩储层发育的深度下限,扩展了油气勘探空间;③断-压双控输导机制提供了高能油气输导通道,控制了油气在纵向上差异运移,保障了超深层油气高效充注。根据超深层烃源岩演化史、压力演化史、成岩演化序列、成藏期和构造演化史等多要素演化叠合特征,建立了征沙村地区“温-压控烃、四元控储、断-压控输”的油气成藏模式,以期为征沙村地区勘探部署和培育新的战略接替阵地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机制 源岩演化 优质储层 深层-超深层 征沙村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西南缘馆陶组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晓敏 鲜本忠 +3 位作者 束青林 朱之锦 孙立东 魏新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29,共4页
针对孤岛油田西南缘地质结构及沉积特征,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有机地化分析测试技术对其成藏条件、油源对比、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油源平面分带性和输导体系差异性的控制,孤岛油田西南缘发育渤南型断阶输导... 针对孤岛油田西南缘地质结构及沉积特征,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有机地化分析测试技术对其成藏条件、油源对比、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油源平面分带性和输导体系差异性的控制,孤岛油田西南缘发育渤南型断阶输导—网毯汇聚和孤南型砂体输导—网毯汇聚2种油气成藏模式,前者控制了该区西南部的油气成藏,后者控制了东北部的油气成藏,而中部地区的油气成藏受2种模式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成藏模式 输导体系 馆陶组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模拟 被引量:10
18
作者 薛雁 林会喜 +1 位作者 张奎华 聂文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3-852,共10页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构造变形复杂。为研究哈山地区的构造变形过程及成因机制,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根据构造变形样式的差异,划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构造变形整体以推覆叠加为主,中段整...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构造变形复杂。为研究哈山地区的构造变形过程及成因机制,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根据构造变形样式的差异,划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构造变形整体以推覆叠加为主,中段整体表现为冲断叠加的特征,东段主要表现为冲断褶皱的模式。构造变形过程主要经历了早二叠世伸展裂陷、中晚二叠世-三叠纪强烈逆冲推覆、侏罗纪-白垩纪弱挤压逆冲和新生代隆升兼走滑调整四个阶段。采用物理模拟手段对哈山地区不同区段典型剖面的构造变形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挤压速率和强度是决定哈山地区不同区段地层叠置程度的主要因素,塑性地层的分布控制了不同区段滑脱断层与冲断断层发育的先后顺序,而塑性地层的长度则决定了滑脱断层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山地区 冲断带 构造变形 物理模拟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矢量波成像域联合层析反演 被引量:8
19
作者 秦宁 李振春 +1 位作者 张凯 杨晓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09-3117,共9页
在地震弹性矢量波场框架下,推导了多波联合层析速度反演方程以及走时残差与角道集剩余曲率的转换关系式,提出了一种利用成像域角道集更新P波、S波速度的走时层析反演方法.其实现过程可以概括为:将弹性波多分量数据作为输入,基于高斯束... 在地震弹性矢量波场框架下,推导了多波联合层析速度反演方程以及走时残差与角道集剩余曲率的转换关系式,提出了一种利用成像域角道集更新P波、S波速度的走时层析反演方法.其实现过程可以概括为:将弹性波多分量数据作为输入,基于高斯束实现矢量波场成像并提取角道集,利用层析反演方程求解慢度更新量,最终获得多波联合反演结果.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反演效果,能够为弹性矢量波联合深度偏移提供高质量的叠前速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矢量波 走时层析 速度分析 角道集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灵山岛下白垩统湖泊风暴沉积与风暴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钟建华 倪良田 +15 位作者 孙宁亮 郝兵 薛纯琦 邵珠福 毛毳 宋冠先 葛毓柱 陈彬 刘圣鑫 曹梦春 刘创 彭超峰 谷东辉 王超宁 王永强 李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36-3061,共26页
灵山岛背来石剖面发育了非常典型的湖泊风暴岩和风暴作用。非常典型的丘、洼状构造发育在火山岩底部的砂页岩中。丘状构造呈典型的丘状,规模不一,小者高数厘米,宽数十厘米;大者高2.4m,宽12.48m;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底部为灰色或浅灰色... 灵山岛背来石剖面发育了非常典型的湖泊风暴岩和风暴作用。非常典型的丘、洼状构造发育在火山岩底部的砂页岩中。丘状构造呈典型的丘状,规模不一,小者高数厘米,宽数十厘米;大者高2.4m,宽12.48m;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底部为灰色或浅灰色的砂砾岩或砂岩;顶部为深灰色-黑色泥岩、页岩或薄层砂岩互层。砂砾岩分选磨圆均很差,砾石主要为片麻岩,直径多在数毫米到3~4cm,呈悬浮式胶结。砾岩底部为凹凸不平的侵蚀面,砾岩向丘状构造两翼变薄甚至尖灭,与下部侵蚀面呈典型的角度交切。丘状构造的上部的细粒层有四个要素:(1)上凸形态;(2)丘状交错层理;(3)下细上粗的二元结构;(4)底部具侵蚀面。洼状构造也具有典型的洼状,规模也不一,小者高数厘米,宽十余厘米;大者高2.4m,宽18.70m,具有下细上粗的(反)二元结构,但底部多为深灰-灰黑色、甚至黑色的泥岩、页岩或夹薄层砂岩,上部多为砂岩、砂砾岩或砾岩。完整的洼状构造也有四个要素:(1)下凹形态;(2)或有洼状交错层理;(3)下细上粗的(反)二元结构;(4)底部具侵蚀面。丘状构造与洼状构造在空间上相邻共生,但不是同时形成的,一个连续的完整序列是丘状构造形成在先,洼状构造形成在后,其间由一个粒度较细的薄层分隔开(风暴最高水位时的"静"水沉积)。基于实验和丘洼构造参数计算了风暴浪的相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 风暴沉积 风暴岩 丘状构造 洼状构造 (反)二元结构 湖泊 灵山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