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的勘探 被引量:62
1
作者 孔凡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9-676,共8页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东南部的一个箕状凹陷 ,其北部陡坡带广泛发育砂砾岩扇体。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 ,近几年发现的构造油藏比例逐渐下降 ,隐蔽油藏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砂砾岩体油藏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勘探方向 ,每年都有新的发现...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东南部的一个箕状凹陷 ,其北部陡坡带广泛发育砂砾岩扇体。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 ,近几年发现的构造油藏比例逐渐下降 ,隐蔽油藏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砂砾岩体油藏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勘探方向 ,每年都有新的发现。本文首先分析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的地质特征 (包括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沉积特征 ) ;然后从沉积类型、空间展布以及地形分类方面对砂砾岩体的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 ,继而分析了与之相对应的在地震剖面上砂砾岩 (各种扇体 )体的特征 ,最后指出了砂砾体成藏的规律性。据此 ,可以直接在地震剖面上寻找砂砾岩体 ,提供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砂砾岩体 地震特征 识别模式 油藏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北油田低渗透砂岩储集层损害机理与保护措施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守鹏 李怀渊 +2 位作者 万绪新 夏云 田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0-83,共4页
孤北油田属胜利油区开发难度大的油藏类型,主要原因是该油田低渗透砂岩储集层在不同演化阶段经历了错综复杂的成岩作用,造成原始储集层格架内孔隙体积的缩减,致使钻井过程中被入井液严重污染。为了认识孤北油田油层渗透性损害过程,采用... 孤北油田属胜利油区开发难度大的油藏类型,主要原因是该油田低渗透砂岩储集层在不同演化阶段经历了错综复杂的成岩作用,造成原始储集层格架内孔隙体积的缩减,致使钻井过程中被入井液严重污染。为了认识孤北油田油层渗透性损害过程,采用岩石矿物鉴定、样品微区电镜扫描等技术,结合钻井施工过程中配置的入井液性能,对其低渗透砂岩储集层的岩性分布及成分、结构的不均衡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钻井过程中入井液的固相微粒迁移、钻井液滤液侵入和黏土矿物影响对储集层渗透性损害的机理。提出了孤北油田在钻井过程中保护低渗透砂岩储集层的措施:采用正电胶钻井液体系;钻井过程中进行钻井液密度动态调整,保证近平衡压力钻进;采用屏蔽暂堵技术阻止钻井液(尤其是其中的固相微粒)进入储集层。采用正电胶钻井液体系和屏蔽暂堵技术后,以往低效试产井区新钻的井试产获商业性油流,获得明显经济效益。表2参3(张守鹏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低渗透砂岩 储集层 地层损害 地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深4井区沙四段构造与储集层综合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武恒志 曲寿利 +3 位作者 孟宪军 陈娟 慎国强 王秀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34,44,共3页
渤深 4井区位于沾化凹陷最深的渤南洼陷带内 ,其深层沙四段具有充足的油气源条件 ,但因储集层埋藏深 ,地质情况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等 ,致使前期对区内构造形态和储集层变化的规律认识不足。通过应用地震资料叠后目标处理、地震地质... 渤深 4井区位于沾化凹陷最深的渤南洼陷带内 ,其深层沙四段具有充足的油气源条件 ,但因储集层埋藏深 ,地质情况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等 ,致使前期对区内构造形态和储集层变化的规律认识不足。通过应用地震资料叠后目标处理、地震地质精细构造解释分析、多井约束三维地震反演等技术 ,对本区沙四段的复杂构造变化和储集层展布规律作了深入研究 ,进一步认识了本区地质构造和沉积变化的规律 ,为选择下一步勘探目标指明了方向。图 3参 2 (李建国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沾化凹陷 渤深4井区 地质构造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聚合物泥浆在诸参1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万绪新 苏辉 +1 位作者 王爱民 刘绍元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4-25,共2页
介绍了硅酸盐聚合物泥浆室内试验和在诸参1 井的现场应用情况。该类泥浆体系较目前常用的聚合物、正电胶等泥浆体系在岩屑回收、平衡吸湿量等抑制特性方面, 具有显著优点。另外, 该体系还具有独特的胶体结构, 对微裂缝地层具有显著... 介绍了硅酸盐聚合物泥浆室内试验和在诸参1 井的现场应用情况。该类泥浆体系较目前常用的聚合物、正电胶等泥浆体系在岩屑回收、平衡吸湿量等抑制特性方面, 具有显著优点。另外, 该体系还具有独特的胶体结构, 对微裂缝地层具有显著的封堵作用, 较好地解决了常规堵漏技术难以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矿物 聚合物钻井液 流变性 油田 钻井泥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储集层中剩余油类型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36
5
作者 董冬 陈洁 邱明文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9年第3期39-46,共8页
河流相储层是陆相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和剩余油挖潜领域。该文总结了河流相储层中剩余油的主要类型,包括水洗区分散相剩余油、河道砂上部低渗透弱水洗剩余油层、溢岸或边缘相薄层低渗剩余油、工程污染所致剩余油层、井间微圈闭剩... 河流相储层是陆相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和剩余油挖潜领域。该文总结了河流相储层中剩余油的主要类型,包括水洗区分散相剩余油、河道砂上部低渗透弱水洗剩余油层、溢岸或边缘相薄层低渗剩余油、工程污染所致剩余油层、井间微圈闭剩余油、已开发断块外延断棱区剩余油等六种主要类型;分析了地层因素、构造因素、原油物性因素、开发工程因素以及油藏管理水平对剩余油形成的影响;研究了河流相储层剩余油在纵向、平面及空间的分布规律,探讨了老油区剩余油挖潜和新油区剩余油抑制的措施和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储集层 剩余油分布 类型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垂向微运移的证据及特点 被引量:30
6
作者 程军 刘崇禧 +2 位作者 赵克斌 郭旭升 杨志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烃类垂向运移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 ,严格受边界条件控制 ,在地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水文地球化学指标表明 :地下水矿化度的梯度变化及离子组合改变等都因油气垂向微运移所致。油气垂向微运移还使得轻烃组分、芳烃荧光强... 烃类垂向运移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 ,严格受边界条件控制 ,在地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水文地球化学指标表明 :地下水矿化度的梯度变化及离子组合改变等都因油气垂向微运移所致。油气垂向微运移还使得轻烃组分、芳烃荧光强度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从储层到盖层 ,分子量和分子半径小的轻烃相对富集 ,不同波长段的芳烃荧光强度显著降低。另外 ,深部油气藏与地表的甲烷碳同位素值基本一致 ,也说明了油气的确存在垂向微运移。因油气垂向微运移具有阶段性和间歇性等特点 ,所以在化探指标柱状图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化学勘探 证据 油气垂向微运移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黑—埕北断阶区古岩溶测井相与演化模式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孔友 洪梅 刘伟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1-24,共4页
测井曲线是对所钻遇地层物性特征的直接反映 ,充分利用测井资料 ,有利于预测和识别古岩溶发育带。在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 ,依据古岩溶在钻井和测井上的显示 ,利用曲线组合对比方法 ,对岩溶地层进行了测井相分析 ,得出“四低二高”的古岩... 测井曲线是对所钻遇地层物性特征的直接反映 ,充分利用测井资料 ,有利于预测和识别古岩溶发育带。在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 ,依据古岩溶在钻井和测井上的显示 ,利用曲线组合对比方法 ,对岩溶地层进行了测井相分析 ,得出“四低二高”的古岩溶识别标志。根据区域构造演化史提出岩溶演化模式 ,指出多期的构造旋回 ,复杂的断块掀斜作用和长期的化学活动性流体的溶蚀是研究区古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古岩洞 测井相 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南断裂带913区块沙河街组三段砂砾岩体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武恒志 蒋琳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埕南断裂带埕 913区块是济阳坳陷埕南断裂带目前已发现的沙河街组三段砂砾岩体中唯一含油气区块。生、储、盖、圈闭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 ,虽然古隆起构造背景为其提供了油气汇聚指向、相对的浅埋藏所对应的良好储集性能、发育多种圈闭等... 埕南断裂带埕 913区块是济阳坳陷埕南断裂带目前已发现的沙河街组三段砂砾岩体中唯一含油气区块。生、储、盖、圈闭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 ,虽然古隆起构造背景为其提供了油气汇聚指向、相对的浅埋藏所对应的良好储集性能、发育多种圈闭等成藏必要或有利条件 ,但有别于其他区块的特殊条件是该砂砾岩体之上发育有泥岩盖层或内部发育泥岩隔层。断层面封堵与否是成藏最关键的因素 ,断层面封堵的基本条件是要求砂砾岩体之上有泥岩盖层或隔层 ,具泥岩盖层或隔层的砂砾岩体与断鼻、断块圈闭匹配方可形成构造 -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砂砾岩体 成藏条件 断层面封堵 泥岩盖层 泥岩隔层 油气藏 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钻井液优化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7
9
作者 万绪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8-29,共2页
胜利油田在PHP混油泥浆体系的基础上,加入MMH、防塌剂、原油、乳化剂等辅助处理剂,形成了适合钻各类水平井的PHPMMH聚合物混油泥浆体系。本文对该泥浆体系的配方优化、携岩及润滑性能的提高、保持井眼稳定及井眼防漏堵... 胜利油田在PHP混油泥浆体系的基础上,加入MMH、防塌剂、原油、乳化剂等辅助处理剂,形成了适合钻各类水平井的PHPMMH聚合物混油泥浆体系。本文对该泥浆体系的配方优化、携岩及润滑性能的提高、保持井眼稳定及井眼防漏堵漏的措施、泥浆日常维护措施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该泥浆体系已成为国内配方简单、工艺成熟、成本接近一般定向井和直井的新型泥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钻井液配方 钻井泥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盆地砂砾岩体的发育特征——以沾化凹陷埕南断裂带下第三系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武恒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6,共5页
:沾化凹陷埕南断裂带沙三段中可识别出 7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这些沉积旋回是古水深和湖平面相对升降变化的沉积记录。在分别假定构造持续匀速沉降和气候保持温暖潮湿条件下 ,从沙三段沉积时的水位相对升降变化四级周期曲线可分解出... :沾化凹陷埕南断裂带沙三段中可识别出 7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这些沉积旋回是古水深和湖平面相对升降变化的沉积记录。在分别假定构造持续匀速沉降和气候保持温暖潮湿条件下 ,从沙三段沉积时的水位相对升降变化四级周期曲线可分解出构造沉降和气候变迁所引起的水位升降变化分量。其中 ,构造沉降分量远远大于因气候变迁引起的沉降分量。由此不难看出 :(1)若断裂活动的旋回周期与气候变化周期同步 ,则两者对砂砾岩体的发育都有影响 ,为双重驱动 ,但断裂活动的贡献更大 ;(2 )若两者不同步 ,砂砾岩体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活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砂砾岩体 成因模式 沉积旋回 气候旋回 断裂活动 发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效的处理模型角点反射的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大清 宋炜 +1 位作者 吴律 方小东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31,共6页
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过程中 ,由于人为边界的引入 ,必然会导致边界反射 ,从而影响数值模拟的效果。为此人们提出了各种吸收边界条件方程 ,但是大部分吸收边界条件都很少专门考虑如何处理好模型边界角点的反射问题。本文在研究前人... 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过程中 ,由于人为边界的引入 ,必然会导致边界反射 ,从而影响数值模拟的效果。为此人们提出了各种吸收边界条件方程 ,但是大部分吸收边界条件都很少专门考虑如何处理好模型边界角点的反射问题。本文在研究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处理边界角点反射的方法———插值预测波场法 ,即利用波前面的概念估算出边界角点上入射波的方向 ,再根据边界角点附近模型内部的波场值 ,利用非线性插值预测出边界角点处的波场值。数值算例表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数值模拟 吸收边界 角点反射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振幅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偏移
12
作者 B.O.Ekren 高生军 黄顺林 《石油物探译丛》 1999年第6期18-27,共10页
低信噪比、绕射波干涉和与倾角有关的一些问题(即:反射点分散、与倾角有关的NMO以及反射角度)使得可靠的AVO分析成为一项困难的工作。叠前时间偏移(PSTM)使得绕射波收敛,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并减少了与倾角有关的一些问题。此外,在从地... 低信噪比、绕射波干涉和与倾角有关的一些问题(即:反射点分散、与倾角有关的NMO以及反射角度)使得可靠的AVO分析成为一项困难的工作。叠前时间偏移(PSTM)使得绕射波收敛,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并减少了与倾角有关的一些问题。此外,在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与偏移距有关的信息之前,通常需要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并且在真实地震数据和一维地下模型合成数据进行比较之前PSTM是必须的。我们提出了一种二维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算法。为了能正确地完成振幅处理,在进行偏移之前需要进行三维数据到二维数据的转换,这种转换是通过对非平面几何扩散数据的校正来实现的,利用偏移的最大倾角随旅行时和偏移距的增大而减小的原理减少偏移假象。在进一步处理之前的最后一个处理步骤是对二维几何扩展进行校正,并且去除在偏移中隐含的NMO校正。两组海上数据的实例表明,数据的质量在叠前时间偏移之后得到了提高,并使得后续的振幅分析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 频率 波数域 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 叠前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