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钻井机械中液压技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永笑 陈学辉 +2 位作者 邢波文 申超 何磊 《河北农机》 2021年第6期95-95,97,共2页
随着液压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液控制技术在石油钻井机械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与传统的机械传动技术相比,液压技术得益于其优异特性在石油钻井机械的传输和部件承载承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石油钻井机械中的液压技术应用情况。
关键词 液压技术 电液控制系统 石油钻井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井下固液水力旋流分离器及其钻井提速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顾洪成 吴琪 +2 位作者 徐依吉 万夫磊 赵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5,2-3,共3页
钻井液中固相含量的多少对钻井速度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固相含量的增加,机械钻速降低明显。然而,随着井深的增加,钻井液中添加的固相含量也会增加,这成为影响深井钻井速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解决钻井液中固相含量对钻井速度影响... 钻井液中固相含量的多少对钻井速度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固相含量的增加,机械钻速降低明显。然而,随着井深的增加,钻井液中添加的固相含量也会增加,这成为影响深井钻井速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解决钻井液中固相含量对钻井速度影响的问题,研发出了适用于钻井过程的新型井下固液水力旋流分离器,该装置通过离心沉降原理降低钻井液中的固相含量,从而达到减少重复破碎,提高机械钻速的目的。并对该装置的提速效果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提速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可观,且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满足现场应用的需要。为深井提速技术提供了又一可行及可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水力旋流 固液分离器 机械钻速 离心沉降 钻井液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通道钻井技术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金龙 郭先敏 +1 位作者 蔡西茂 杨利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68,共5页
离子通道钻井技术是一种利用高电压脉冲能量发生器装置产生高能等离子体形成的等离子通道破碎岩石,实现钻井的新技术。主要介绍了等离子通道钻井技术的高压脉冲液相放电击穿岩石的基本原理,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I.V.Timoshkin等人设... 离子通道钻井技术是一种利用高电压脉冲能量发生器装置产生高能等离子体形成的等离子通道破碎岩石,实现钻井的新技术。主要介绍了等离子通道钻井技术的高压脉冲液相放电击穿岩石的基本原理,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I.V.Timoshkin等人设计的室内试验系统、试验情况,以及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电力电子系统试验室的J.Biela等人于2009年研发的固态调制器的原理及优势,并对进一步研究等离子通道钻井技术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通道钻井 等离子体 实验室试验 固态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陀螺稳态钻井工具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孟祥波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7,共6页
由于地层的不均质、泵排量的不均匀、钻压大以及转速高等因素,钻柱普遍存在多种类型的振动,严重的振动加速了钻头的损坏,增加了起下钻次数,进而影响钻井效率。为此,基于高速旋转的陀螺具有自稳定性的特点,研制了陀螺稳态钻井工具。该工... 由于地层的不均质、泵排量的不均匀、钻压大以及转速高等因素,钻柱普遍存在多种类型的振动,严重的振动加速了钻头的损坏,增加了起下钻次数,进而影响钻井效率。为此,基于高速旋转的陀螺具有自稳定性的特点,研制了陀螺稳态钻井工具。该工具能够主动抑制或消除钻头切削地层时产生的振动,有效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提高单只钻头进尺。介绍了工具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优化了磁力耦合传动机构和陀螺机构的结构,对优化后的工具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径向载荷的增加,工具减振幅度逐渐降低;随着转速的提高,工具减振幅度逐渐增加。现场试验验证了工具原理的正确性,使用该工具后钻头径向振动平均值减小了42.2%,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40.5%,能够有效保护钻头和提高机械钻速。所得结论可为陀螺稳态钻井工具的进一步优化及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工具 陀螺机构 涡轮 磁力耦合 减振性能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拨叉式螺杆高压喷射钻井技术研究
5
作者 顾洪成 赵健 +2 位作者 梁明月 郭文清 吴琪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6,10-11,共4页
为提高钻井机械钻速,通过充分利用钻井液的水力能量,提高井下钻头的射流压力,井下螺杆增压装置以机械螺旋换向代替了以往井下增压装置的液压转换等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等优点。为此,在分析现有井下螺旋斜槽式增压器的基础上,提出... 为提高钻井机械钻速,通过充分利用钻井液的水力能量,提高井下钻头的射流压力,井下螺杆增压装置以机械螺旋换向代替了以往井下增压装置的液压转换等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等优点。为此,在分析现有井下螺旋斜槽式增压器的基础上,提出了拨叉式螺杆高压喷射复合钻井提速技术,设计出了一种双拨叉式增压换向机构,优化了螺杆马达参数并提出改进方案,最后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改进设计的正确性,改进后的井下增压装置在现场相同钻进条件下试验,同邻井同井段平均机械钻速比较,钻速提高了3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增压 钻井 提速 结构设计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拖曳试验与CFD阻力计算的自升式平台主机功率估算 被引量:2
6
作者 孟祥波 叶纪超 +2 位作者 侯方 靖书红 罗广恩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为了确定具有自航能力的自升式平台主机功率,分别采用缩尺比模型拖曳试验与CFD数值计算两种方法计算设计航速下平台模型的静水阻力,分析阻力中各主要成分的比重,结合实尺度平台CFD计算结果对实际平台的阻力和主机功率进行估算,试验与数... 为了确定具有自航能力的自升式平台主机功率,分别采用缩尺比模型拖曳试验与CFD数值计算两种方法计算设计航速下平台模型的静水阻力,分析阻力中各主要成分的比重,结合实尺度平台CFD计算结果对实际平台的阻力和主机功率进行估算,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均表明,平台首部存在水流堆积现象,平台的粘压阻力较大,占总阻力中的比重也大;采用二因次法从缩尺比模型阻力推算到实尺度平台阻力会有较大误差,采用实尺度CFD计算方法给出较为合理的平台主机功率估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升式平台 CFD 阻力试验 数值模拟 主机功率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升式平台沉垫储油舱油水界面传热学研究
7
作者 张棣 徐兴平 +2 位作者 王言哲 刘松 张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7,共5页
使用油水置换式水下储油舱储存原油时,油水界面附近原油热量散失过多,会造成原油黏度过高,甚至出现凝油层,进而阻碍油水置换工艺的顺利进行。建立了油水界面附近原油温度随时间和位置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油水界面传热学分析得知,... 使用油水置换式水下储油舱储存原油时,油水界面附近原油热量散失过多,会造成原油黏度过高,甚至出现凝油层,进而阻碍油水置换工艺的顺利进行。建立了油水界面附近原油温度随时间和位置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油水界面传热学分析得知,原油温度只与傅里叶数、毕渥数和z/δ值有关。油水置换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油水隔离层的作用重点,时间较短主要起隔离作用,时间较长时其保温作用才明显。水下储油舱应该设计成多个舱室,以缩短油水置换工艺时间。有效隔热厚度达到0.02~0.03m的TPU隔离层能满足油水置换工艺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储油舱 油水界面 隔离层 油水置换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裂缝发育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于雷 张敬辉 +3 位作者 刘宝锋 孙荣华 季一冰 刘传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1,共5页
泥页岩微裂缝发育,微裂缝宽窄不等,形状多变不规则,导致钻井过程中泥页岩地层易出现井壁失稳问题,为此,提出了全固相粒度优化+多元协同封堵技术,通过对钻井液自身的固相粒度及需添加的暂堵剂的粒度进行优化,并对胶乳沥青、纳米乳液和铝... 泥页岩微裂缝发育,微裂缝宽窄不等,形状多变不规则,导致钻井过程中泥页岩地层易出现井壁失稳问题,为此,提出了全固相粒度优化+多元协同封堵技术,通过对钻井液自身的固相粒度及需添加的暂堵剂的粒度进行优化,并对胶乳沥青、纳米乳液和铝基聚合物等3种封堵材料进行复配,以期达到多元协同封堵泥页岩微裂缝的目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粒度优化后的钻井液API滤失量由4.8mL降为3.2mL,高温高压滤饼的抗剪切强度系数为0.74,岩心动滤失量显著降低。全固相粒度优化+多元协同封堵技术在渤海某油田和胜利油田多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优化后的微裂缝封堵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量显著降低,成功钻穿大段含油泥页岩,未发生井下故障。室内试验与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全固相粒度优化+多元协同封堵技术能显著提高泥页岩地层的井壁稳定性,为同类型地层水平井的安全快速钻进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微裂缝 井眼稳定 多元协同 封堵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人工岛大型丛式井组加密防碰优化设计技术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军富 徐文浩 耿应春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9,共6页
针对渤海人工岛B岛丛式井组大规模加密调整时,防碰绕障设计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在分析加密井整体防碰形势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已钻井数据进行精确性校准,基于行业标准关于丛式井组平台优化及防碰设计的原则,制定了大规模加密井防碰轨道... 针对渤海人工岛B岛丛式井组大规模加密调整时,防碰绕障设计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在分析加密井整体防碰形势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已钻井数据进行精确性校准,基于行业标准关于丛式井组平台优化及防碰设计的原则,制定了大规模加密井防碰轨道设计流程,形成了整体优化设计方法,优化了钻井顺序、槽口匹配关系和防碰轨道设计参数。通过多轮次的槽口调整和轨道优化,在有限的井台空间内完成了45口加密井的井眼轨道设计和防碰分析工作,各井分离系数的最小值均满足行业标准最小限值1.5的要求,并且70%集中在1.7以上,整体上降低了防碰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渤海人工岛大型丛式井组加密防碰优化设计技术能解决丛式井组大规模加密调整的防碰设计问题,并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井 丛式井 防碰 槽口优化 钻井顺序 轨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垫自升式平台迁移工况桩腿力学研究
10
作者 徐兴平 张棣 +2 位作者 张辛 王言哲 刘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126,共6页
以普通自升式平台桩腿弯矩分析为基础,研究沉垫自升式平台迁移工况下桩腿的弯矩情况。建立沉垫自升式平台横摇力学模型,对平台迁移工况下的横摇状态进行力学分析,分别推导普通自升式平台和沉垫自升式平台桩腿惯性弯矩及总弯矩公式,并分... 以普通自升式平台桩腿弯矩分析为基础,研究沉垫自升式平台迁移工况下桩腿的弯矩情况。建立沉垫自升式平台横摇力学模型,对平台迁移工况下的横摇状态进行力学分析,分别推导普通自升式平台和沉垫自升式平台桩腿惯性弯矩及总弯矩公式,并分析沉垫位置与桩腿弯矩的关系。以某沉垫自升式平台为例,研究沉垫处于不同位置时桩腿弯矩的变化规律,并与相同状况下的普通自升式平台桩腿弯矩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沉垫的存在会增大桩腿在主甲板处的惯性弯矩;主甲板以上桩腿长度减小,沉垫与主甲板的距离增大,则风力、重力产生的弯矩减小,惯性弯矩增大。惯性弯矩是总弯矩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沉垫的下降,桩腿总弯矩呈线性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垫自升式平台 迁移 桩腿 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