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硫酸酯间隔基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卢国强 穆蒙 +2 位作者 樊晔 刘雪锋 张永民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5-1092,共8页
在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间隔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之一,但是目前为止关于硫酸酯间隔基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研究却并不多见。在本研究中,以N,N-二甲基十四烷基胺为原料合成了14-OH-14,并进一步控制磺化试剂的用量得到了不同磺... 在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间隔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之一,但是目前为止关于硫酸酯间隔基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研究却并不多见。在本研究中,以N,N-二甲基十四烷基胺为原料合成了14-OH-14,并进一步控制磺化试剂的用量得到了不同磺化度的含硫酸酯间隔基双子表面活性剂14-xSO_(4)-14。相较于未磺化的14-OH-14,14-xSO_(4)-14的cmc降低了一个数量级(x=1.0),表现出更强的自组装能力和降低表/界面张力能力。14-xSO_(4)-14不仅可以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而且可以在一个较大的时间窗口内维持超低界面张力水平。14-0.2SO_(4)-14表现出较好的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并且对E.coli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效果,而14-0.6SO_(4)-14对S.aureus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硫酸酯间隔基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损井大通径膨胀薄壁管补贴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汪海 徐兴平 +2 位作者 温盛魁 王言哲 刘志慧 《石油机械》 2017年第10期98-102,共5页
采用低合金材料的薄壁补贴管进行套管补贴,能够获得比常规膨胀补贴更大的补贴通径。在提出薄壁管补贴材料选择要求的基础上,对补贴管结构进行了设计,采用ANSYS软件对补贴膨胀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薄壁补贴管的膨胀补贴过... 采用低合金材料的薄壁补贴管进行套管补贴,能够获得比常规膨胀补贴更大的补贴通径。在提出薄壁管补贴材料选择要求的基础上,对补贴管结构进行了设计,采用ANSYS软件对补贴膨胀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薄壁补贴管的膨胀补贴过程符合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规律,在膨胀过程中补贴管会产生应力波动,应力值始终位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极限之间,其最大应力为925.06 MPa,补贴管能够对套管进行修复而不发生断裂破坏。研究结果可为薄壁补贴管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管补贴技术 套管修复 补贴管 膨胀锥 金属密封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原油蒸馏堵塞物来源研究
3
作者 孙玉海 李继勇 +5 位作者 卢占国 张云芝 邵红云 张阳 文萍 沐宝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201-206,共6页
胜利油田石化总厂常减压装置中温段、“高部位”出现堵塞物。通过对堵塞物化学性质分析,确定堵塞物中的正庚烷可溶物是柴油馏分,堵塞物灰分很低,堵塞物为碳氢化合物。含有聚丙烯酰胺类堵水剂、絮凝剂等油田化学剂能够原油组分残留,特别... 胜利油田石化总厂常减压装置中温段、“高部位”出现堵塞物。通过对堵塞物化学性质分析,确定堵塞物中的正庚烷可溶物是柴油馏分,堵塞物灰分很低,堵塞物为碳氢化合物。含有聚丙烯酰胺类堵水剂、絮凝剂等油田化学剂能够原油组分残留,特别是在减压柴油中残留,是造成原油蒸馏装置堵塞原因之一。实验室采用添加法向原油中添加重点化学剂,再经过180℃、24 h处理,模拟脱水脱盐、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在原油减压柴油馏分中检测到了堵水剂类酰胺基团,明确了堵水剂类含有聚丙烯酰胺油田化学剂是造成原油蒸馏装置减一线堵塞物来源之一。研究表明聚丙烯酰胺在自由基引发下很容易发生降解反应。建立了一种添加法溯源堵塞物形成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判断原油蒸馏减压装置中温段堵塞物来源于哪种油田化学剂,为研究残留油田化学剂的影响、减缓或解决装置堵塞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原油 油田化学剂 堵塞物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氮气泡沫逐级调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文静 林吉生 +1 位作者 徐国瑞 王善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7-181,共5页
多层砂岩油藏非均质严重,大段多小层笼统注水时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窜流;利用氮气泡沫驱可有效改善注入剖面。在前人双管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应用三管并联驱替注泡沫逐级调驱的实验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级差、相同渗透率级差不... 多层砂岩油藏非均质严重,大段多小层笼统注水时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窜流;利用氮气泡沫驱可有效改善注入剖面。在前人双管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应用三管并联驱替注泡沫逐级调驱的实验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级差、相同渗透率级差不同渗透率级别和气液比对氮气泡沫调驱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氮气泡沫调驱后,泡沫有效发挥了调整分流作用,使高渗管、中渗管和低渗管的产液量趋于均匀,体现了"分级堵调、逐级启动"的特性,有效改善了非均质储层的开发效果,对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 氮气泡沫 三管实验 逐级调驱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井下封隔器密封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79,10,共3页
国内现场应用的各类液压封隔器大都是针对液体密封研制的,不具有密封高压气体的能力。为满足CO_2驱安全注气技术需求,开展了封隔器胶筒密封原理实验研究,指出了影响封隔器密封性能的关键因素,揭示了胶筒受力与坐封距的动态变化规律,发... 国内现场应用的各类液压封隔器大都是针对液体密封研制的,不具有密封高压气体的能力。为满足CO_2驱安全注气技术需求,开展了封隔器胶筒密封原理实验研究,指出了影响封隔器密封性能的关键因素,揭示了胶筒受力与坐封距的动态变化规律,发现并阐释了封隔器胶筒在高压差注气条件下的"气爆"现象,为新型注气封隔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所研制的高压气密封封隔器实现了35 MPa可靠密封,在现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封隔器 胶筒 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快速红外光源光纤检测系统及其用于油田采出液持水率检测研究
6
作者 刘玉国 毛晓楠 +3 位作者 张瑞霞 岳广韬 魏伟 闫丽丽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154,共8页
获得较为精准的原油持水率数据,对于注水策略调整、原油开采能力评估、油井开发寿命预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检测方法均存在较大检测误差与缺陷,亟须新的方法与设备提升检测效率。原油采出液各组分对不同波长光信号的吸收存在差异,... 获得较为精准的原油持水率数据,对于注水策略调整、原油开采能力评估、油井开发寿命预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检测方法均存在较大检测误差与缺陷,亟须新的方法与设备提升检测效率。原油采出液各组分对不同波长光信号的吸收存在差异,且近红外(NIR)光源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因此基于1500 nm光源,设计一套可快速检测油田采出液持水率的装置,可在高持水率情况下使用。依据Lambert-Beer定律对持水率与吸光度数据进行线性处理,可实现对高含水量原油持水率的精确测量。该快速检测系统可有效测量原油模型的持水率,对实际原油采出液的持水率测量范围为70%~100%。在持水率大于70%时,测试误差为1.5%。此外,对流速、温度、矿化度、含沙量等井下实际因素对持水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归纳出相关修正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近红外 持水率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硅比以及不同含铝材料对水合陶瓷体系抗高温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庞学玉 王闯闯 +3 位作者 孙立君 黄贤斌 吕开河 孙金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59-66,共8页
CaO-SiO_(2)-Al_(2)O_(3)水合陶瓷体系在深井超深井固井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但钙硅比以及不同含铝材料的使用对水合陶瓷体系抗高温性能的影响很大。以α氧化铝、纳米活性氧化铝以及两种不同组成的铝酸钙粉为主要含铝材料,研究了其对不同... CaO-SiO_(2)-Al_(2)O_(3)水合陶瓷体系在深井超深井固井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但钙硅比以及不同含铝材料的使用对水合陶瓷体系抗高温性能的影响很大。以α氧化铝、纳米活性氧化铝以及两种不同组成的铝酸钙粉为主要含铝材料,研究了其对不同钙硅比的水合陶瓷体系(密度为1.65 g/cm^(3))在高温养护后(240℃/50 MPa,养护2天、30天和90天)的力学性能、孔径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钙硅比为0.5时,α氧化铝的加入会降低体系的高温稳定性;α氧化铝和纳米活性氧化铝同时加入可大幅度降低体系的早期孔隙度(2天),但是会带来后期孔隙度的快速增大以及长期强度衰退问题;用铝酸钙替代氧化铝则会大幅降低体系的力学性能。当钙硅比为1时,α氧化铝的加入可提升体系的早期力学性能;α氧化铝和纳米活性氧化铝的同时加入会进一步提升体系的力学性能,但这两种体系的90天长期强度均出现明显衰退;用铝酸钙替代氧化铝后体系的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抗压强度最高可达22.9 MPa)且长期稳定性好。铝酸钙的成分对水合陶瓷体系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含有更多铝酸一钙和硅铝酸二钙的铝酸钙粉对水合陶瓷体系的抗高温性能优化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陶瓷体系 含铝材料 力学性能 孔径结构 矿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氮烷涂层用于改性注聚筛管耐腐蚀抗堵塞性能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强 王业飞 +2 位作者 陈密发 张楚晗 陈五花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0,共8页
为了改善石油工业中注聚筛管易堵塞的现状,将聚硅氮烷涂层涂覆于注聚筛管基材表面。考察刷涂和浸涂工艺对涂层表面基本性能的影响,测试并计算涂层的表面能,采用电化学方法测试涂层的耐腐蚀性,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腐蚀产物的物相... 为了改善石油工业中注聚筛管易堵塞的现状,将聚硅氮烷涂层涂覆于注聚筛管基材表面。考察刷涂和浸涂工艺对涂层表面基本性能的影响,测试并计算涂层的表面能,采用电化学方法测试涂层的耐腐蚀性,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腐蚀产物的物相以探讨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刷涂工艺能够得到性能更好的涂层,涂层平均厚度小于8μm,硬度5H,附着力0级。聚硅氮烷改性涂层平均水接触角为107.6°,平均油接触角为47.8°,表面能γS为15.1 mJ/m^(2),属于低表面能,聚硅氮烷涂层改性后钢片的疏水疏油性及耐腐蚀性均显著提高,从而有利于减少聚合物驱油剂的吸附,降低注聚筛管堵塞的风险,有望用于解决石油开采过程中注聚筛管易堵塞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氮烷 涂层 接触角 耐腐蚀性 注聚筛管 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孔相位及地应力对薄互层起裂压力及裂缝扩展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俞然刚 张尹 +3 位作者 郑彬涛 杨文东 田勇 刘冰莹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射孔相位、地应力对薄互层起裂压力及裂缝扩展的影响,采用大尺寸真三轴模拟实验系统进行水力压裂实验,通过扫描裂缝断面描述了水力裂缝扩展和分布状态,分析了射孔相位及地应力对薄互层起裂压力及裂缝扩展的影响,并进行初步... 为了深入研究射孔相位、地应力对薄互层起裂压力及裂缝扩展的影响,采用大尺寸真三轴模拟实验系统进行水力压裂实验,通过扫描裂缝断面描述了水力裂缝扩展和分布状态,分析了射孔相位及地应力对薄互层起裂压力及裂缝扩展的影响,并进行初步的机理分析,为压裂设计和施工提供支持。实验结果表明:①岩心在射孔末端沿射孔方向开裂,随后裂缝转向,沿垂直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扩展;相同地应力下,射孔相位60o时岩心起裂压力最小,初次开裂及压裂过程用时最短,且裂缝扩展或产生新缝数量多、形式复杂。②当垂向主应力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差较大且水平主应力差较小时,岩心起裂压力较小,裂缝扩展过程平稳,受岩石断裂韧性影响微弱;当垂向主应力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差较小时,水平主应力差越大,则起裂压力越大,裂缝扩展次数越少,压裂过程用时越短。③当水平主应力差较大时,裂缝沿垂向扩展明显,断裂面平直且垂直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当水平主应力差较小时,裂缝扩展方向难控制,易产生偏转或横向裂缝。④水力裂缝与结构面相遇时产生支裂缝,以及出现分叉、转向、穿层等现象是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必要条件。层理影响裂缝穿层,微裂隙与微空隙对起裂压力和裂缝扩展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相位 地应力 薄互层 水力压裂 物模实验 起裂压力 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酸酐/DMPA体系固化动力学与溶解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德文 翟佳欣 +3 位作者 李硕 全学军 霍峰 李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60-1764,共5页
在环氧/酸酐固化体系中引入4-二甲氨基吡啶(DMPA)作为酯交换反应催化剂和固化反应促进剂,以制备具有动态交联网络的环氧树脂。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环氧/酸酐/DMPA体系的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的含量和固化剂比例对环氧/酸... 在环氧/酸酐固化体系中引入4-二甲氨基吡啶(DMPA)作为酯交换反应催化剂和固化反应促进剂,以制备具有动态交联网络的环氧树脂。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环氧/酸酐/DMPA体系的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的含量和固化剂比例对环氧/酸酐/DMPA体系固化行为的影响和固化动力学。通过乙二醇溶解实验,研究交联网络中的可交换键。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有高温和低温两种固化机理发生反应,催化剂和固化剂含量较少时,固化反应温度高,固化反应中含较多环氧自聚反应,不利于酯交换反应,溶解效果差;反之,固化反应温度向低温移动,利于酯键的形成,样品的溶解速度就越快。当环氧/酸酐为1:1.5,催化剂用量为3%时,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2-甲氨基吡啶 动力学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BR-超滤工艺在低渗透油田回注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永强 于丹丹 +1 位作者 谭晓明 冯逸茹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116,共6页
胜利油田某注水站建立了处理能力为200m^3/d的生化-超滤污水处理流程,处理后用于低渗透油层回注,其中生化工艺采用的是移动床生物膜(MBBR)工艺,超滤采用的管式中空纤维膜。从水质分析、流程启动、初期调试、不同节点水的水质跟踪检测几... 胜利油田某注水站建立了处理能力为200m^3/d的生化-超滤污水处理流程,处理后用于低渗透油层回注,其中生化工艺采用的是移动床生物膜(MBBR)工艺,超滤采用的管式中空纤维膜。从水质分析、流程启动、初期调试、不同节点水的水质跟踪检测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从2018年6月投产至今运行正常,超滤压力跨膜压差由0.018MPa升高到0.028MPa,污水含油质量浓度由12~659mg/L降至0.0~0.3mg/L,悬浮物质量浓度由15~255mg/L降至0.1~0.3mg/L,SRB数量由25~60个/mL降至0,粒径中值降至0.86~1.00μm,COD值由216~505mg/L降至73~123mg/L,优于SY/T5329-2012的一类水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BR超滤 稠油污水 低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激活剂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研博 宋欣 +1 位作者 孙刚正 谭晓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89,共5页
为了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引入微生物生长促进因子,形成一种新型激活剂体系。当新型激活剂体系中微生物生长促进因子RPOS-12质量分数为0.05%时,激活后内源微生物数量大于8.8×10~8个/mL,同时提高了两种功能菌的含量,即乳化菌由1... 为了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引入微生物生长促进因子,形成一种新型激活剂体系。当新型激活剂体系中微生物生长促进因子RPOS-12质量分数为0.05%时,激活后内源微生物数量大于8.8×10~8个/mL,同时提高了两种功能菌的含量,即乳化菌由10~4个/mL提高至10~6个/mL、产脂肽菌由10~3个/mL提高至10~4个/mL。该体系激活后对柴油乳化指数达到100%、原油降黏率达到95.79%,洗油效率达到95.07%,一维物模实验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17.7%。现场试验表明,试验区单井产油量由4.3t/d升至8.1t/d,含水率从95%下降到86.5%,6个月4口井累增油量1 639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驱 激活体系 生物生长因子 乳化降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型有机凝胶调堵剂的成胶性能与调剖效果
13
作者 穆蒙 李洋 +4 位作者 李兴姚 束青林 刘恒 张永民 唐绪涛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441,共8页
调堵剂在石油开发、提质增效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存在封堵强度不足、有效期短、堵水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实际应用效果,因此开发高强度调堵体系成为石油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采用聚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为骨架分子、1,6-己二异氰酸... 调堵剂在石油开发、提质增效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存在封堵强度不足、有效期短、堵水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实际应用效果,因此开发高强度调堵体系成为石油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采用聚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为骨架分子、1,6-己二异氰酸酯(HDI)为交联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溶液作为溶剂,成功构建了可发生溶胶-凝胶相态转变的有机调堵体系;考察了PHEAA、HDI加量及温度等因素对成胶时间和凝胶强度的影响,评价了调堵体系对填砂管的堵水调剖效果。结果表明,成胶后有机凝胶强度与PHEAA及HDI浓度成正比,而成胶时间与温度成反比。当PHEAA及HDI含量分别从10%、2%增加至16%、7%时,成胶后的储能模量从991 Pa增至3100 Pa,黏度从22400 mPa·s增至45100 mPa·s。另外,伴随组分含量增加,调堵体系的成胶时间明显缩短,可从1h降至20min。随着环境温度从45℃升高至125℃,成胶时间从3h骤降至13min。SEM扫描结果表明,调堵体系成胶后,状态由液体薄膜转变为不规则三维交联网络,其相态转变主要归因于HDI与PHEAA中羟基之间的亲核反应。在填砂管封堵实验中,注入1PV调堵体系后,在85℃下加热6h,后续水驱注入压力最高可达26.11MPa,堵水调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有机凝胶 堵调 相态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亲水超疏油网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瑞恒 全学军 +1 位作者 李敢 李硕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78-1784,共7页
基于超亲水超疏油理论的膜材料具有低能耗、高效率、寿命长等优点,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超亲水超疏油膜材料的分类及其制备思路,包括有机和无机膜材料;综述了超亲水及水下超疏油材料、刺激响应型超亲水超疏油... 基于超亲水超疏油理论的膜材料具有低能耗、高效率、寿命长等优点,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超亲水超疏油膜材料的分类及其制备思路,包括有机和无机膜材料;综述了超亲水及水下超疏油材料、刺激响应型超亲水超疏油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目前超亲水超疏油膜材料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应深入探究超亲水超疏油理论,同时考察膜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亲水超疏油 网膜材料 油水分离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病毒基因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硕 蔡晓军 +1 位作者 李敢 顾忠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7-190,224,共15页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极富潜力、可用于替代传统化学治疗的方法,为先天遗传性疾病和严重后天获得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成功的基因治疗依赖于开发高效、低毒的多功能基因传递系统。目前的非病毒基因载体在转染效率方面低于病毒载...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极富潜力、可用于替代传统化学治疗的方法,为先天遗传性疾病和严重后天获得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成功的基因治疗依赖于开发高效、低毒的多功能基因传递系统。目前的非病毒基因载体在转染效率方面低于病毒载体,而通过自组装方式构建的仿病毒基因载体系统可大幅提高转染效率与生物兼容性,将为基因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和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仿病毒载体主要目标是模拟病毒蛋白衣壳包裹、运输核酸的转染方式,根据其构建模式可分为3类:环境响应型仿病毒“壳-核”结构载体系统;自组装型仿病毒载体;纳米颗粒作为组装基元组构成的仿病毒载体。综述了近年来涌现的仿病毒载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仿病毒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仿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肽类树状大分子 仿病毒衣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乙基丙烯酰胺体系的温度响应性相态转变
16
作者 李洋 穆蒙 +3 位作者 束青林 李兴姚 唐绪涛 张永民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7-824,共8页
聚合物凝胶的溶液-凝胶-溶液(sol-gel-sol)相态转变往往需要外界条件(温度、pH等)的变化来实现,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应用情景下,环境条件不易改变。因此,构建能够在恒定条件下实现sol-gel-sol连续相态转变的凝胶体系是必要的。本文以聚羟... 聚合物凝胶的溶液-凝胶-溶液(sol-gel-sol)相态转变往往需要外界条件(温度、pH等)的变化来实现,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应用情景下,环境条件不易改变。因此,构建能够在恒定条件下实现sol-gel-sol连续相态转变的凝胶体系是必要的。本文以聚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为骨架分子,乙二醛(GX)为交联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水为溶剂,成功构建了可以在恒温条件下发生sol-gel-sol连续相态转变的AGX体系。系统考察了温度、GX含量、聚合物含量、水含量等因素对AGX的成胶时间、破胶时间及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GX含量和温度,AGX可在7~2 000 min内形成弹性模量达560 Pa的聚合物凝胶,且最快可在2 h后降解为低黏液体(<30 mPa·s)。GX或PHEAA浓度越大,成胶越快,破胶越慢;温度升高,成胶和破胶均变快;电解质的引入对成胶时间的影响较小,但可以大幅降低破胶时间。sol-gel转变主要归因于GX与PHEAA之间的羟醛缩合,而gel-sol转变可能归因于酰胺键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乙基丙烯酰胺 乙二醛 缩醛反应 相态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激活剂条件下沾3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刚正 钱钦 +3 位作者 胡婧 王增林 李希明 汪卫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8-85,共8页
为了明确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激活剂注入的类型对胜利油田沾3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驱油功能菌浓度及驱油效果的影响,利用室内长岩心连续动态驱替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激活剂多轮次注入条件下产出液... 为了明确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激活剂注入的类型对胜利油田沾3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驱油功能菌浓度及驱油效果的影响,利用室内长岩心连续动态驱替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激活剂多轮次注入条件下产出液微生物特征、原油性质及驱油效果。研究证实添加糖蜜、玉米浆和无机盐的富营养激活剂体系,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降低内源菌群的多样性,选择性激活油藏内源驱油微生物,在多种驱油功能菌的协同作用下提高原油采收率,在一次水驱的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23. 59%。与富营养体系相比,单纯添加无机盐不加碳源的寡营养激活剂体系中菌群多样性降低幅度小,优势菌及驱油功能菌的激活速率低,注入后可以在一次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3. 61%。两种激活剂注入后产出液原油C12-C21的烷烃组分比例明显降低,寡营养体系降幅明显大于富营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驱油 激活剂 驱油功能菌 提高采收率 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纤维布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可钻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芳蕾 周德文 +5 位作者 张峰 李敢 周景彩 姜广斌 全学军 李硕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94-1300,共7页
采用聚酯纤维布与碳纤维、Kevlar纤维分别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制备满足油田开发的可钻桥塞用高性能复合材料。分别采用液体芳胺(DETDA)与固体芳胺(DDM)作为固化剂,两种材料有着相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力学强度。以DETDA固化的树脂基体中,... 采用聚酯纤维布与碳纤维、Kevlar纤维分别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制备满足油田开发的可钻桥塞用高性能复合材料。分别采用液体芳胺(DETDA)与固体芳胺(DDM)作为固化剂,两种材料有着相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力学强度。以DETDA固化的树脂基体中,活性环氧稀释剂用量增加,拉伸强度变化不大,但材料的弹性模量在10%稀释剂用量时,达到最大值;树脂交联密度1000/Mc为2.35时,材料的模量和拉伸强度都处于相对较大值。聚酯纤维/Kevlar纤维和聚酯纤维/碳纤维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模量和强度,分别随着Kevlar纤维和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有碳纤维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增加较大,断裂伸长率相对较小。实验显示:聚酯纤维混杂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可钻性,在钻压为1.5吨,钻速为32转/分的条件下,磨铣速度为4 mm·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 碳纤维 KEVLAR纤维 环氧树脂 可钻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暂堵体系的构建、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穆蒙 唐绪涛 +5 位作者 汪庐山 张星 刘恒 蒋梦喆 姜东 张永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5-744,760,共11页
暂堵作业是油气开发过程中防治漏失的重要手段。相较于暂堵球、封隔器及连续油管等物理暂堵模式,化学暂堵具有操作简易、成本可控、可直接作用于储层的优势,作为暂堵作业的主要手段得到广泛研究。基于其外观形态,化学暂堵剂可分为颗粒... 暂堵作业是油气开发过程中防治漏失的重要手段。相较于暂堵球、封隔器及连续油管等物理暂堵模式,化学暂堵具有操作简易、成本可控、可直接作用于储层的优势,作为暂堵作业的主要手段得到广泛研究。基于其外观形态,化学暂堵剂可分为颗粒型、纤维型、凝胶型、表面活性剂类暂堵剂及复配暂堵体系。本文分类论述了各种暂堵剂的研究进展、作用机理、技术特点及应用,并针对常规暂堵体系的应用局限提出暂堵剂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作业 化学暂堵剂 复配体系 自适应暂堵 自降解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微乳液驱油规律微观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吕其超 张洪生 +4 位作者 左博文 张星 张娟 李强 周同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77,119,共8页
为深入探究特高含水期微乳液提高采收率的规律,设计了微观可视化驱替装置,在分析水驱剩余油的宏、微观分布特征基础上,对特高含水期微乳液驱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特高含水期,中相微乳液的增溶作用对膜状剩余油的动用最为明显... 为深入探究特高含水期微乳液提高采收率的规律,设计了微观可视化驱替装置,在分析水驱剩余油的宏、微观分布特征基础上,对特高含水期微乳液驱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特高含水期,中相微乳液的增溶作用对膜状剩余油的动用最为明显;微乳液能将剩余油乳化拉丝,油丝断裂形成乳状油滴,小油滴易于流动,体积较大的乳化油可聚并下游剩余油,富集形成油带被驱替出;微乳液中表面活性剂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 mN/m量级,超低界面张力有利于驱替相突入连片状剩余油中,实现对剩余油的分割动用,有效提高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的采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微乳液驱 微观可视化实验 乳化作用 润湿反转 分割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