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威海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其运移趋势
1
作者 张剑 刘焕好 +6 位作者 俞永庆 王磊 田维东 王红良 田若楠 田浩正 王中波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1,共11页
海洋沉积物粒度综合分析可以反映沉积环境变化及沉积物搬运趋势,是海洋沉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选取威海周边海域10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组分、参数及粒度粒径趋势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物类型主要是砂质粉砂和粉砂,其... 海洋沉积物粒度综合分析可以反映沉积环境变化及沉积物搬运趋势,是海洋沉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选取威海周边海域10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组分、参数及粒度粒径趋势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物类型主要是砂质粉砂和粉砂,其平均粒径介于3.14Φ~5.87Φ,分选系数介于1.57Φ~2.91Φ,粒径分布分别呈近对称偏态和尖锐峰态。对比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和频率曲线分布特征,结合已有物源示踪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沉积区,分别是潮流影响的黄河物质沉积区(Ⅰ区)、黄河物质和近岸细粒碎屑沉积区(Ⅱ区)、波浪影响的近岸陆源碎屑和黄河细粒物质沉积区(Ⅲ区)和近岸粗粒沉积区(Ⅳ区)。Gao-Collin模型粒径趋势分析揭示,威海周边表层沉积物净输运表现为离岸、向岸和顺岸3种趋势,与砂、粉砂和黏土组分的分布特征一致,形成2个汇聚中心。西部和刘公岛东北侧沉积物运移呈现离岸趋势,运输方向为逆时针;东侧沉积物表现为向岸净运输,运输趋势由SW向转为SE向。二者在崮山至泊于北部海域交汇,形成细颗粒汇聚区。相关认识可为海域规划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地质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海周边海域 表层沉积物 粒度 沉积物搬运趋势分析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导管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民强 郑震生 +4 位作者 董亮 杨光 蔡峰 于俊峰 吴广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9-114,共6页
目的 对海洋平台导管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通电点的选择等问题进行分析,为海洋平台导管架阴极保护设计提供指导。方法 利用BEASY CP数值模拟软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导管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设计的基础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保... 目的 对海洋平台导管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通电点的选择等问题进行分析,为海洋平台导管架阴极保护设计提供指导。方法 利用BEASY CP数值模拟软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导管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设计的基础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保护对象的确定、通电点的设置、辅助阳极选型和阳极数量及安装位置等。结果 导管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时,若只考虑海水浸渍部分,则无法使导管架海水和海泥部分均得到有效保护。设置通电点时,考虑电阻(1.01×10-6Ω/m)和不考虑电阻两种情况下导管架的保护电位相近,绝对误差不超过1 m V,通电点的位置对保护效果影响较小。阴极保护输出电流为17 A时,三种不同直径(300、600、900 mm)辅助阳极阴极保护系统的保护相近,保护电位在803~899.2 m V(vs.CSE)之间。三种不同阳极设计方案的输出电流分别为17、17、16.5 A,对应的保护效果分别为803.34~899.20 m V(vs.CSE)、802.96~850.64 m V(vs.CSE)、800.36~848.26 m V(vs.CSE)。2#阳极的保护效果比1#阳极的保护效果均匀,两支阳极方案在最低保护效果下所需电流比单支阳极更小且保护更均匀。结论 设计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时,应当充分考虑与待保护对象相连接的所有金属结构物。对于小型导管架而言,金属电阻对导管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电位分布影响很小,因此通电点的选择较容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电流密度对辅助阳极的消耗影响,选取适当尺寸的阳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优化阳极数量和位置,从而实现保护电流较小且保护效果更均匀,并满足一定的经济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架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数值模拟 设计 辅助阳极 通电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紧凑型旋流气浮装置旋流筒结构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龚俊 张磊 +2 位作者 谢勰 海类游 蒋文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188,共10页
由于油田开发采出液含水率上升和海上平台空间的限制,亟需紧凑型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对海上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对此设计了卧式紧凑型旋流气浮装置,通过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该装置旋流筒区域的流场分布及油水分离性能开展了系统研究,探究... 由于油田开发采出液含水率上升和海上平台空间的限制,亟需紧凑型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对海上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对此设计了卧式紧凑型旋流气浮装置,通过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该装置旋流筒区域的流场分布及油水分离性能开展了系统研究,探究了旋流筒结构、入口管径、含油污水入口速度和入口含油率等因素对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口管径为20 mm,含油污水入口速度为2 m/s时,采用导流叶片的旋流筒结构能获得较好的流场分布;含油污水入口速度越大切向速度衰减越严重;旋流筒在高度为100~300 mm时切向速度衰减较大,在高度为300~650 mm内衰减较小;相同含油污水入口速度下,增大入口管径能使旋流筒内油相体积分数增大;增大含油污水入口速度反而会导致旋流筒内油相体积分数减小;旋流筒内油相体积分数呈“U”型分布,且随入口含油率增大而增大,与入口含油率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气浮装置 气浮旋流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东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时丕同 方旭庆 +2 位作者 陈涛 付兆辉 张在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8,共6页
在分析青东凹陷构造、地层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凹陷的成藏条件,认为受沂沭断裂带活动和东营运动的影响,青东凹陷形成东断西超、洼垒相间的构造格局。青东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为Ⅰ—Ⅱ1干酪根且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 在分析青东凹陷构造、地层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凹陷的成藏条件,认为受沂沭断裂带活动和东营运动的影响,青东凹陷形成东断西超、洼垒相间的构造格局。青东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为Ⅰ—Ⅱ1干酪根且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古近系沙河街组表现为砂泥频繁间互的特征,可以形成"自生、自储、自盖"的生储盖组合类型。由于青东凹陷构造分割性很强,主要断层晚期活动弱,生、排烃期均较晚,油气以侧向近距离运移为主,临近深洼陷与断层伴生的圈闭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东凹陷 沙河街组 成藏条件 近距离运移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咸化机制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靖 姜在兴 +1 位作者 钱侃 徐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3-740,共8页
关于东营凹陷古近系咸化机制的争论已持续近三十年,其中沙四上亚段是该区最为重要的烃源岩之一,查明其咸化机制及沉积特征是重要且必要的。本文从沉积物、古生物、地球化学三方面着手,分析咸化机制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盐源与成盐机制。... 关于东营凹陷古近系咸化机制的争论已持续近三十年,其中沙四上亚段是该区最为重要的烃源岩之一,查明其咸化机制及沉积特征是重要且必要的。本文从沉积物、古生物、地球化学三方面着手,分析咸化机制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盐源与成盐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本区的沉积物(白云岩、海绿石及岩相组合)、古生物(中华直管藻等)、地球化学三方面特征,证明东营凹陷在古近系确实遭受过海水影响,并将时间具体到沙四上亚段的早期。海水是由地震引发的四期海啸所带来。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研究区早期盐源以海水侵入为主,中后期以母岩风化造成的古盐释放、火山或岩浆活动、深层卤水上涌三种盐源为主,具有多种盐源分段控制的特点。成盐机制有机械成因、化学成因、生物成因及复合成因四种,具有海陆相盐类并存,成因复杂的特点。针对此特殊现象,本文提出从地球化学及阴极发光等方面对共存的海陆相碳酸盐岩进行区分,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四上亚段 咸化 海啸 盐源 成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储层产能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锋 张星 +2 位作者 张乐 郝永卯 单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7,共4页
支持向量机方法(SVM)是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采用核函数处理技术,较好的适应小样本、非线性和局部极小点等实际问题,克服了常规统计方法的局限性,避免了维数灾难。能够在有限的样本集基础上,兼顾模型的通用性和推广性,有效解决了学... 支持向量机方法(SVM)是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采用核函数处理技术,较好的适应小样本、非线性和局部极小点等实际问题,克服了常规统计方法的局限性,避免了维数灾难。能够在有限的样本集基础上,兼顾模型的通用性和推广性,有效解决了学习性和延拓性的问题,预测精度更高。实际生产中影响储层产能因素众多,各因素间相互影响,在综合考虑地层因素的基础上,提取了测井产能预测参数,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产能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并将处理结果与多元回归及BP神经网络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践表明支持向量机方法优于后两种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结构风险最小化 学习性 推广性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控式分层注水工艺技术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常友 刘明慧 +2 位作者 贾兆军 王秀娟 耿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2-104,共3页
针对埕岛油田先后采用的3种分层防砂分层注水工艺存在的问题,开发了液控式分层注水工艺技术。该技术可有效地解决目前可洗井注水封隔器分层可靠性差的问题,既提高了分注合格率,又解决了可洗井封隔器反洗排量小、反洗通道易堵塞、反洗不... 针对埕岛油田先后采用的3种分层防砂分层注水工艺存在的问题,开发了液控式分层注水工艺技术。该技术可有效地解决目前可洗井注水封隔器分层可靠性差的问题,既提高了分注合格率,又解决了可洗井封隔器反洗排量小、反洗通道易堵塞、反洗不彻底的问题,实现了全井筒大排量洗井。埕岛油田CB1B-4井的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可有效缓解目前埕岛油田层间开发矛盾,提高注采对应率,对于降低含水上升率及提高单层开采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控制 分层注水 分层防砂 注水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埕北低凸起东斜坡东营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8
8
作者 时丕同 高喜龙 +2 位作者 杨鹏飞 于世娜 武群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7-55,共9页
埕北低凸起东斜坡地区东营组储层的储集砂体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长石质石英(杂)砂岩。孔隙是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主要有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三种类型。在综合分析储层的物性和孔隙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储层进行了综... 埕北低凸起东斜坡地区东营组储层的储集砂体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长石质石英(杂)砂岩。孔隙是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主要有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三种类型。在综合分析储层的物性和孔隙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评价,将砂岩储层划分为四个类型。储层的发育受沉积作用和后期成岩作用控制。沉积环境从宏观上控制了储层的发育,而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在微观上影响了孔隙的演化与储层物性的变化。对于埋藏较深的储层,成岩作用对储层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北低凸起 东斜坡 东营组 储层特征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干沟火山岩SHRIMP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彭渊 马寅生 +4 位作者 刘成林 孙娇鹏 胡忠亚 牟宏良 郑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6-363,共8页
东昆仑大干沟以北地区造山后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于前泥盆系之上,其形成时代对限定柴达木盆地加里东造山作用的结束时间及晚古生代裂解作用的开始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单颗粒锆石离子探针质谱仪(SHRIMP)方法,对牦牛山... 东昆仑大干沟以北地区造山后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于前泥盆系之上,其形成时代对限定柴达木盆地加里东造山作用的结束时间及晚古生代裂解作用的开始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单颗粒锆石离子探针质谱仪(SHRIMP)方法,对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的样品进行精确的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牦牛山组上段火山岩样品DG01和DG02中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平均年龄分别为403.6±5.1Ma和409±3.4Ma。综合前人研究认为,造山后牦牛山组伸展型磨拉石的形成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限定了晚古生代裂解的开始时间,也意味着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运动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之前已经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大干沟 火山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早泥盆世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辽东带中南部郯庐断裂走滑活动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20
10
作者 蒋子文 王嗣敏 +5 位作者 徐长贵 吴国强 牛新杰 潘龙 臧东升 王晓蕾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5-1012,共8页
郯庐断裂带是亚洲东部著名的走滑断裂活动带,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以其中的渤海海域辽东带中南部为研究对象,从沉积体系、沉积中心和层序构型三方面分析沉积对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对沉积体系和沉积中... 郯庐断裂带是亚洲东部著名的走滑断裂活动带,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以其中的渤海海域辽东带中南部为研究对象,从沉积体系、沉积中心和层序构型三方面分析沉积对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对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的展布特征与迁移规律具有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走滑活动错开先期形成的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使同期形成的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随时间发生横向迁移;使沉积区发育的三角洲扇体进积特征不明显。断裂走滑活动通过改变可容空间大小,制约层序构型和沉积相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郯庐断裂 沉积响应 渤海海域 辽东湾 辽东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捕泡法进行气体润湿性定量评价及界面能计算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民 蒋官澄 +3 位作者 邢晓璇 李志勇 罗少杰 谢水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88,共5页
理论和实验表明气体润湿程度对凝析气藏气井产能有较大影响,但目前气体润湿性主要通过室内实验进行定性评价,缺少气体润湿性定量评价方法。为此,提出了采用捕泡法进行气体润湿性定量评价及固体表面能和固·液界面能的计算,并进... 理论和实验表明气体润湿程度对凝析气藏气井产能有较大影响,但目前气体润湿性主要通过室内实验进行定性评价,缺少气体润湿性定量评价方法。为此,提出了采用捕泡法进行气体润湿性定量评价及固体表面能和固·液界面能的计算,并进行室内实验证实其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捕泡法实现了“固-液-气”体系中气体润湿性评价的可视化与定量化。此外,气体润湿性与黏附张力的关系为实现气体润湿从而提高凝析气藏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泡法 气体润湿性 定量评价 界面能 黏附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孜阿克内沟中三叠统—下侏罗统油砂矿沉积和储层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顾兴明 柳永清 +4 位作者 旷红伟 岑超 李家华 彭楠 王西宁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孜阿克内沟中三叠统克拉玛依上组顶部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底部的油砂露头剖面的精细野外实测,在克拉玛依上组油砂露头共识别出11个单砂层,岩性以灰褐色含砾粗砂岩、粗砂岩以及中砂岩等粗粒岩石为主;在八道湾组...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孜阿克内沟中三叠统克拉玛依上组顶部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底部的油砂露头剖面的精细野外实测,在克拉玛依上组油砂露头共识别出11个单砂层,岩性以灰褐色含砾粗砂岩、粗砂岩以及中砂岩等粗粒岩石为主;在八道湾组底部砂岩中共识别出12个单砂层,为多期河道迁移叠加的产物,每一单砂层均以含砾砂岩、中粗砂岩、中细砂岩以及粉砂岩的向上变细正韵律组成。通过对油砂岩薄片鉴定发现油砂岩均以岩屑砂岩为主,长石和石英含量均很低,表明岩石的成分成熟度低,砂岩稳定性较差,距离物源较近,同时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克拉玛依上组剖面共识别出了湖泊和辫状河三角洲两种相,滨浅湖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湖泊沼泽、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3种微相,其中油砂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油砂岩含油率高达9.62%;八道湾组剖面共识别出辫状河的河床、堤岸和河漫3种沉积亚相,河床滞留、心滩、天然堤、河漫滩及河漫沼泽5种微相,油砂主要发育于辫状河道心滩中,油砂岩含油率为5.8%。油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均很好。油砂油族组分均以非烃和沥青质为主,仅含少量的饱和烃和芳烃,反映油砂遭到了严重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吐孜阿克内沟 克拉玛依上组 八道湾组 油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润湿性条件下稠油热水驱微观驱油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民 杨勇 +3 位作者 王增林 孙业恒 邢晓璇 孙志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195-199,共5页
尽管润湿性是储层物性的重要参数,对驱油效果也有显著影响,但关于润湿性对稠油热水驱微观驱油效果的影响却很少进行研究。创建并采用稠油热水驱微观驱油效果定量评价新方法——"解-合"(cutout-flattent image)法,分别从微观... 尽管润湿性是储层物性的重要参数,对驱油效果也有显著影响,但关于润湿性对稠油热水驱微观驱油效果的影响却很少进行研究。创建并采用稠油热水驱微观驱油效果定量评价新方法——"解-合"(cutout-flattent image)法,分别从微观波及系数、微观驱油效率和微观采收率三个方面对水湿和油湿模型中不同温度下的稠油热水驱微观驱油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和对比。实验数据表明,油湿利于提高微观波及系数,较高温度下水湿利于提高微观驱油效率;较低温度下微观波及系数大于微观驱油效率对微观采收率的贡献,而较高温度下微观驱油效率的贡献较大。润湿性对微观采收率的影响不如温度显著,且受温度影响,但随着温度升高影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稠油 热水驱 微观驱油效果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扭性断陷盆地的构造样式 被引量:11
14
作者 付兆辉 施明华 +1 位作者 秦伟军 李敏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10期1-9,共9页
以渤海湾盆地中南部胜利浅海探区为例,界定了张扭性断陷盆地内构造样式性质、类型,分析了典型构造样式以及主要特征。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胜利浅海探区以张扭性断陷环境为主,构造样式受应力场和构造演化阶段控... 以渤海湾盆地中南部胜利浅海探区为例,界定了张扭性断陷盆地内构造样式性质、类型,分析了典型构造样式以及主要特征。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胜利浅海探区以张扭性断陷环境为主,构造样式受应力场和构造演化阶段控制,主要发育了伸展型、扭动性构造样式,还发育有以伸展为主的反转叠加构造样式;(2)伸展型构造样式可划分为翘倾断块、潜山披覆、重力背形、底辟背形等4类9种构造样式;(3)扭动型构造样式主要包括花状构造和雁列构造;(4)总结了张扭性断陷盆地内各类构造样式的特征和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张扭性断陷盆地 渤海湾盆地 胜利浅海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地区宣龙坳陷长龙山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小军 李任远 罗顺社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0-54,共5页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薄片、粒度分析及相标志的研究认为,长龙山期海侵范围急剧扩大,形成了一套成熟度较高的滨浅海相碎屑岩沉积,可划分为无障壁海岸和浅海陆棚两个相区。前者主要发育在长一段,可细分为前滨、临滨两种亚相;后者主要...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薄片、粒度分析及相标志的研究认为,长龙山期海侵范围急剧扩大,形成了一套成熟度较高的滨浅海相碎屑岩沉积,可划分为无障壁海岸和浅海陆棚两个相区。前者主要发育在长一段,可细分为前滨、临滨两种亚相;后者主要发育在长二段,以滨外陆棚沉积为主。提出了长龙山组的沉积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地区 宣龙坳陷 长龙山组 沉积相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基质表面的气体润湿性与其表面自由能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民 蒋官澄 +3 位作者 邢晓璇 庞姜涛 孙飞 罗少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41,7-8,共4页
针对气相中憎液表面的气体润湿性常常被忽略,但理论和实验证实气体的润湿性并不总是可以被忽略,凝析气藏气体润湿程度对气井产能具有重要影响,根据Owens双液法建立固体表面自由能计算模型,并且结合自定义的气体润湿性参数实现定量表征... 针对气相中憎液表面的气体润湿性常常被忽略,但理论和实验证实气体的润湿性并不总是可以被忽略,凝析气藏气体润湿程度对气井产能具有重要影响,根据Owens双液法建立固体表面自由能计算模型,并且结合自定义的气体润湿性参数实现定量表征气体润湿性的大小,导出固体表面的气体润湿性与表面自由能的数学关系式.采用氟碳聚合物(Zonyl8740)实现空气中"空气/水/载玻片"体系载玻片表面的优先气湿,随Zonyl8740质量分数的增大"正十六烷/空气/载玻片"体系载玻片表面的气湿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基质 气体润湿性 表面自由能 气体润湿性参数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缓蚀剂对抽油杆材料CO_2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施明华 王旭东 唐晓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2-406,共5页
为了减缓采油过程中金属装备的CO_2腐蚀,有针对性地研制了两种固体缓蚀剂。通过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滴定法对研制的固体缓蚀剂的缓蚀率和缓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固体缓蚀剂A为孔隙释放型固体缓蚀剂,固体缓蚀剂B为溶解释放型固... 为了减缓采油过程中金属装备的CO_2腐蚀,有针对性地研制了两种固体缓蚀剂。通过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滴定法对研制的固体缓蚀剂的缓蚀率和缓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固体缓蚀剂A为孔隙释放型固体缓蚀剂,固体缓蚀剂B为溶解释放型固体缓蚀剂,两种固体缓蚀剂均可满足油井采出液环境中采油装备CO_2腐蚀控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腐蚀 固体缓蚀剂 缓蚀机制 腐蚀电化学 采油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电潜泵排采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旱祥 兰文剑 +1 位作者 刘延鑫 郭庆照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0,共4页
根据煤层气井电潜泵排采系统各设备组件优化选型原则,确定了电潜泵排采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并确立了各设备组件优选的计算步骤,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煤层气井电潜泵排采系统进行优化选型,可以较好地适应煤层气井电潜泵排采的需要,对... 根据煤层气井电潜泵排采系统各设备组件优化选型原则,确定了电潜泵排采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并确立了各设备组件优选的计算步骤,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煤层气井电潜泵排采系统进行优化选型,可以较好地适应煤层气井电潜泵排采的需要,对提升电潜泵排采系统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煤层气 电潜泵 排采系统 设备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管道连接器密封环密封性能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凯 曹宇光 +2 位作者 孙永泰 史永晋 杨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3-60,94,共9页
海底管道连接器中金属密封环需具备良好的回弹特性并提供稳定可靠的接触载荷,才能保证有效密封。而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因不能预知密封环预紧安装后的形变,针对其进行理论计算难度大且易产生误差。为研究连接器中金属密封环的接触性... 海底管道连接器中金属密封环需具备良好的回弹特性并提供稳定可靠的接触载荷,才能保证有效密封。而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因不能预知密封环预紧安装后的形变,针对其进行理论计算难度大且易产生误差。为研究连接器中金属密封环的接触性能和回弹性能,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连接器中密封结构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分析初始压缩率对不同径厚比密封环密封性能的影响。以密封环应力状态、压缩回弹量、接触应力依次表征其损伤情况、回弹特性及密封可靠性,并结合三者与初始压缩率的关系,确定预紧安装过程中压缩率的可行性区间。结果表明:密封环损伤易发生于密封环椭圆截面长半轴端点两侧;随着初始压缩率增大,压缩回弹量先增大后减小,薄壁密封环的回弹性能优于同外径的厚壁密封环;薄壁密封环对应初始压缩率的可行性区间远大于同外径的厚壁密封环,证明薄壁密封环密封性能优于厚壁密封环。该结论为密封环选型及预紧安装提供了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连接器 O形金属密封环 压缩回弹量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除氧剂HC-3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勇 周明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0-144,共5页
胜利埕岛近海油田采用注海水驱油方式开发,海水含氧7~8mg/L。埕岛中心二号平台海水处理系统采用天然气气提工艺除氧,除氧设备故障多,天然气耗量大,除氧费用高。讨论了8类共11种化合物的除氧机理,并在2mg/L CO^2+催化剂存在下... 胜利埕岛近海油田采用注海水驱油方式开发,海水含氧7~8mg/L。埕岛中心二号平台海水处理系统采用天然气气提工艺除氧,除氧设备故障多,天然气耗量大,除氧费用高。讨论了8类共11种化合物的除氧机理,并在2mg/L CO^2+催化剂存在下,按理论用量的0.5~2.0倍加入海水中除氧,其中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和丙酮肟效果最好,亚硫酸盐+肟在理论加量条件下可使海水含氧降至零。加量70mg/L时在现场条件下使海水含氧降至0.04mg/L。该复配物定名为除氧剂HC-3,无毒,其水溶液在油封、氮封条件下可分别储存7天、15天,使用防冻液可使凝固点降至-18℃。改用质量比6:4的Cu^2++Mn^2+催化剂可大大提高除氧速率。该除氧剂已于2005年7月投入现场应用,使用一种隔膜式计量泵使除氧剂、催化剂配比精确化。在除氧剂加量80mg/L、催化剂加量16mg/L条件下,处理后海水含氧稳定地控制在≤0.04mg/L。图3表8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氧剂 亚硫酸盐/肟复配物 除氧反应催化剂 海水 油藏注入水 研究与开发 除氧 埕岛海上油田 水处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