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南油田火成岩油藏勘探技术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湘军 毕义泉 +2 位作者 秘美鸿 沈国华 王寿海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3期5-8,共4页
针对火成岩油藏成藏规律复杂、储层不易识别描述、勘探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多学科的相互渗透,综合动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利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三瞬处理,人机联作灵活解释等多项技术,模索出了一套适合于火成岩油藏综合评价的系统方法... 针对火成岩油藏成藏规律复杂、储层不易识别描述、勘探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多学科的相互渗透,综合动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利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三瞬处理,人机联作灵活解释等多项技术,模索出了一套适合于火成岩油藏综合评价的系统方法,通过目标评价找到了油气富集区,打破了该区火成岩勘探的被动局面,同时在勘探过程中注重配套工艺技术创新,加强油层保护,完善采油工艺,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配套勘探开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 配套工艺 目标评价 滨南油田 火成岩 油藏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特征曲线与产量衰减曲线在滨南油田利7块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赵连素 金春洪 +2 位作者 徐茂斌 韩传波 于金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5-46,67,共3页
以滨南油田利 7块为例 ,将水驱特征曲线与产量衰减曲线相结合 ,总结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油田开发动态指标经验预测方法。既解决了产量衰减曲线预测中缺少含水的问题 ,又解决了水驱特征曲线预测中缺少时间的问题 ,从而使经验预测的方法更加... 以滨南油田利 7块为例 ,将水驱特征曲线与产量衰减曲线相结合 ,总结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油田开发动态指标经验预测方法。既解决了产量衰减曲线预测中缺少含水的问题 ,又解决了水驱特征曲线预测中缺少时间的问题 ,从而使经验预测的方法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特征曲线 产量衰减曲线 滨南油田利7块 综合应用 动态分析 预测 可采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南油田低渗欠注井酸化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桂林 李根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0-73,共4页
提出了一种针对滨南低渗油田欠注井酸化增注的系统实验研究方法。根据储层特征分析了注污水和重复酸化对地层的损害及对酸化液的选取原则。根据长岩心酸化流动模拟实验进行了酸化工艺参数优选及其评估分析。现场施工证明该酸化液体系适... 提出了一种针对滨南低渗油田欠注井酸化增注的系统实验研究方法。根据储层特征分析了注污水和重复酸化对地层的损害及对酸化液的选取原则。根据长岩心酸化流动模拟实验进行了酸化工艺参数优选及其评估分析。现场施工证明该酸化液体系适应性较好 ,工艺参数合理 ,能够较好地解除地层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堵塞 ,提高注水量 ,降低泵注压力 ,在低渗油田注水井中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南油田 低渗欠注井 酸化增注技术 应用 低渗油田 砂岩基质酸化 长岩心流动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提液研究及其在滨南油田滨79块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韩传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0-81,共2页
井底流压是控制油井产能的重要因素 ,该文从理论与实践生产相结合的角度 ,探讨了消除井底流压 ,以获取油井最大产能的方法 ,首次提出了负压提液的概念。该方法操作简单 ,费用低。已在滨南油田滨 79块三口油井试验成功 ,取得了较好的增... 井底流压是控制油井产能的重要因素 ,该文从理论与实践生产相结合的角度 ,探讨了消除井底流压 ,以获取油井最大产能的方法 ,首次提出了负压提液的概念。该方法操作简单 ,费用低。已在滨南油田滨 79块三口油井试验成功 ,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提液 研究 滨商油田滨79块 应用 井底流压 油井 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南油区套管损坏井分析及综合治理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义强 刘延文 +2 位作者 韩春文 邓云 邓宝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B08期94-95,98,共3页
滨南油区套管损坏井已达330口,占投产井总数的13.1%,造成注采井网不完善,油层平面动用不均衡,直接影响了油藏的动用程度及开发效果。通过分析套管损坏的原因,采取了预应力完井、套管内隔热、开窗侧钻、套管加固补贴、悬挂小套管加固、... 滨南油区套管损坏井已达330口,占投产井总数的13.1%,造成注采井网不完善,油层平面动用不均衡,直接影响了油藏的动用程度及开发效果。通过分析套管损坏的原因,采取了预应力完井、套管内隔热、开窗侧钻、套管加固补贴、悬挂小套管加固、水泥浆封堵、小套管二次固井等预防和治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南油区 套管损坏井 综合治理 注采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南油区地层超覆油藏的勘探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风猛 李彦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6期27-30,共4页
通过对滨南地区地层超覆油藏的区域地质特征、圈闭特征、油气运聚模式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在断-拗过渡期构造-沉积体系中,复合疏导体系及其与优质烃源岩和构造背景在成油期的有机配置关系是地层超覆油藏油气运聚的主要模式,大型地... 通过对滨南地区地层超覆油藏的区域地质特征、圈闭特征、油气运聚模式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在断-拗过渡期构造-沉积体系中,复合疏导体系及其与优质烃源岩和构造背景在成油期的有机配置关系是地层超覆油藏油气运聚的主要模式,大型地层超剥带和继承性鼻状构造带的结合部位是寻找大中型地层油藏的主要方向。地层超剥带地震描述技术的运用,指导了该区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覆 地层 油气运聚 勘探 区域地质 圈闭 构造背景 油藏 滨南油区 鼻状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南油区注水现状及治理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凤猛 鲍振兴 沈国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9-50,共2页
通过对滨南油区注水现状的调查 ,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井套管损坏严重和部分水井欠注。
关键词 滨南油区 注水 现状 提高采收率 套管损坏 水井治理 攻欠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采井套管损坏机理及防治技术——以单家寺油田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万才 马振生 +3 位作者 郭立君 曲卫光 金鹏 刘振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76,共3页
热采井经多轮次蒸汽吞吐后套管易疲劳损坏是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单家寺油田现 场调查分析,找出了热采井套管损坏的基本规律,重点对油层出砂及注汽时对套管的损害机理进行研究,并采用有 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高... 热采井经多轮次蒸汽吞吐后套管易疲劳损坏是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单家寺油田现 场调查分析,找出了热采井套管损坏的基本规律,重点对油层出砂及注汽时对套管的损害机理进行研究,并采用有 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高真空隔热管注汽时对井筒热应力场的影响规律。开发了热采井防砂、环空充氮、采用 新型热敏封隔器等防治技术,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综合防治,单家寺油田油井套损率已由2000年的 0.33%下降到2003年的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家寺油田 防治技术 热采井 损坏机理 数值模拟方法 2003年 2000年 开发过程 稠油油藏 疲劳损坏 蒸汽吞吐 现场调查 套管损坏 损害机理 油层出砂 影响规律 热应力场 现场应用 综合防治 隔热管 高真空 有限元 封隔器 注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家寺油田单6东超稠油开采技术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光焕 李献民 +2 位作者 张紫军 牛光海 荆克尧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3-75,共3页
单家寺油田单 6东断块是典型的超稠油油藏。文章介绍了该超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一系列改进的热采技术 。
关键词 单家寺油田 超稠油油藏 热采技术 开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工艺技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海平 李金发 +2 位作者 宋斗贵 陈新民 柴国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5-67,共3页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存在的综合含水高、层间干扰矛盾突出等问题,研究了井下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工艺技术.该技术集找水、卡水于一体,可满足1~4个层段任意换层生产的需要,不仅提高了机械卡水的成功率和有效率,增加了油井产量,充分挖掘了非...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存在的综合含水高、层间干扰矛盾突出等问题,研究了井下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工艺技术.该技术集找水、卡水于一体,可满足1~4个层段任意换层生产的需要,不仅提高了机械卡水的成功率和有效率,增加了油井产量,充分挖掘了非主力层的潜力;而且减少了作业井次,降低了作业成本,减轻了油层的污染伤害.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工艺 管柱 油井产量 层间干扰 油田开发 现场应用 油层 技术 主力 作业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稠油油田多轮次吞吐采收率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贾欣鑫 徐明海 +2 位作者 舒华文 路辉 梁卓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21,共4页
根据国内某稠油油田笼统注汽开采多年的生产数据,对此油田生产井的生产动态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该油田注采井产油的基本生产规律及动用情况。结合测井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该油田蒸汽吞吐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油层层间动用不均、... 根据国内某稠油油田笼统注汽开采多年的生产数据,对此油田生产井的生产动态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该油田注采井产油的基本生产规律及动用情况。结合测井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该油田蒸汽吞吐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油层层间动用不均、底层油层动用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蒸汽吞吐后期注汽井分层注汽的方案。据此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了现场验证,通过对比证明了分层注汽、在注汽过程中加快底层注汽速度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通过研究增加了生产井蒸汽吞吐采油的轮次,延迟了蒸汽驱采油的启动时机,为国内相似油田的开采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稠油热采 稠油油田 分层注汽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店油田东营组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兴平 任峤 蒋旭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2,共2页
湖泊三角洲沉积是在河流与湖泊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与河流入海形成的三角洲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为河控三角洲。尚店油田东营组属湖泊三角洲,它除了具有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以外,而且还具有其特殊性,发育了滨岸坝、湖滩砂。这两种类型沉... 湖泊三角洲沉积是在河流与湖泊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与河流入海形成的三角洲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为河控三角洲。尚店油田东营组属湖泊三角洲,它除了具有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以外,而且还具有其特殊性,发育了滨岸坝、湖滩砂。这两种类型沉积砂体在已有的典型湖成三角洲砂体模式中很少提及。研究了区域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认为东营组早期为河控沉积为主,逐渐演变为浪控沉积为主,即由建设性三角洲逐渐变为破坏性三角洲;滨岸坝、湖滩砂仍属湖泊三角洲沉积,它丰富了湖成三角洲沉积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沉积相 滨岸坝 湖滩砂 尚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充填防砂工艺在林樊家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春文 张士学 +2 位作者 刘延文 胡克平 刘琳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3-65,共3页
林樊家油田开发初期采用的金属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工艺 ,现已严重制约了油田的开发。防砂前对油层进行预处理 ,对地层进行高压充填 ,实现对油层的高压饱和充填和绕丝筛管外充填一体化 ,已成为改造地层、提高近井地带渗透率和防砂双重... 林樊家油田开发初期采用的金属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工艺 ,现已严重制约了油田的开发。防砂前对油层进行预处理 ,对地层进行高压充填 ,实现对油层的高压饱和充填和绕丝筛管外充填一体化 ,已成为改造地层、提高近井地带渗透率和防砂双重作用的重要措施。将该工艺应用于林樊家油田的 31口井 ,施工成功率 10 0 % ,平均单井产液量 2 0 .5t/d ,平均单井产油量 9.8t/d ,恢复可采储量 19.7× 10 4t,有效地防止了粘土膨胀及地层细粉砂对充填层的堵塞 ,提高了充填层的渗透率 ,改善了原油的渗流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充填防砂工艺 林樊家油田 油田开发 地层 分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式偏心分层注水技术在平方王油田的试验 被引量:12
14
作者 贾兆军 李金发 陈新民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6-68,共3页
为了提高平方王油田的分注合格率、偏心分层压力、测量测试精度和测试调配效率以及满足多层段分注与单层注入量小的注水井分层注水需要,在该油田试验了桥式偏心分层注水及测试技术,实现了流量和压力测试的“双卡”分层测试,满足了油田... 为了提高平方王油田的分注合格率、偏心分层压力、测量测试精度和测试调配效率以及满足多层段分注与单层注入量小的注水井分层注水需要,在该油田试验了桥式偏心分层注水及测试技术,实现了流量和压力测试的“双卡”分层测试,满足了油田分层开采后期分注层多、分层压力精度要求高以及能与传统偏心管柱的测试技术相配套的技术要求。2口试验井均为3层注水,措施后正常投注,试验成功率100%,测试成功率100%,注水层段合格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注水井 工艺管柱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水平井封油层水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柴国兴 李文波 +3 位作者 宋斗贵 孙庆宇 孙骞 李雷祥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1期95-95,97,共2页
胜利油田水平井中 ,许多油井经过一定时间的开采后 ,由于底水和边水侵入而高含水 ,迫切需要卡封换层段生产 ,需要研究适合水平井的卡堵水工艺和配套技术。针对现场需要 ,进行了水平井卡封方面的试验研究 ,经过室内实验和 2 2井次现场试... 胜利油田水平井中 ,许多油井经过一定时间的开采后 ,由于底水和边水侵入而高含水 ,迫切需要卡封换层段生产 ,需要研究适合水平井的卡堵水工艺和配套技术。针对现场需要 ,进行了水平井卡封方面的试验研究 ,经过室内实验和 2 2井次现场试验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水平井采油生产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试验 胜利油田 水平井 堵水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油藏剩余油挖潜措施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孟高 沈国华 +2 位作者 谢风猛 刘建 郭卫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3-54,共2页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饱和度监测、钻密闭取心井、常规油藏工程分析等手段,寻找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热采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通过新钻井、老井侧钻、深度调剖、注氮气等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饱和度监测、钻密闭取心井、常规油藏工程分析等手段,寻找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热采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通过新钻井、老井侧钻、深度调剖、注氮气等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综合递减率下降10.0%,采收率提高2.94%,油汽比上升0.11。对单10块剩余油研究拓展了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的挖潜方向,对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家寺油田 单10块 稠油油藏 剩余油 挖潜措施 多轮次吞吐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津油田利33-19井组周期注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国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8-50,共3页
储层的高度非均质性是制约油田开发的一个主要因素 ,而周期注水是减小储层非均质性不利影响的开发措施。利津油田利 33- 19井组成功地实施了周期注水 ,应用效果显著。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对利 33- 19井组周期注水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储层的高度非均质性是制约油田开发的一个主要因素 ,而周期注水是减小储层非均质性不利影响的开发措施。利津油田利 33- 19井组成功地实施了周期注水 ,应用效果显著。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对利 33- 19井组周期注水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注水的周期性变化 ,使得油水平面及纵向渗流发生改变 ,引起高渗透层含水饱和度的降低 ,改善了开发效果。日注水量越大 ,高渗透层原油的浸入越多 ,效果越好 ;随开采程度的提高 ,周期注水效果变差 ,这时注水周期应缩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津油田 储层 非均质性 油田开发 注水开发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庄油田郑408块强水敏性稠油油藏注防膨水试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海滨 王跃刚 +1 位作者 王莉莉 张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0,共2页
针对王庄油田郑408块强水敏稠油油藏常规注水效果差的问题,在储层敏感性评价和油层保护研究的基础上,优选出了适合强水敏油藏的防膨剂,成功实现了注防膨水开发。现场应用后区块开发效果得到改善,有效地补充了地层能量,提高了油井产能,... 针对王庄油田郑408块强水敏稠油油藏常规注水效果差的问题,在储层敏感性评价和油层保护研究的基础上,优选出了适合强水敏油藏的防膨剂,成功实现了注防膨水开发。现场应用后区块开发效果得到改善,有效地补充了地层能量,提高了油井产能,区块产油量由25t/d上升到59t/d。该试验的成功对水敏油藏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敏性 防膨剂 开发试验 稠油油藏 王庄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注汽采油两用光杆密封器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海滨 张庆华 +3 位作者 曾晓健 范海涛 尚跃强 李啸南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53,共2页
为了保证稠油井注采一次管柱的正常生产,研制了高温高压注汽采油两用光杆密封器。该工具既能耐高温高压,又能够作为常规抽油光杆密封器使用,同时还能在注汽时悬挂抽油杆,防止抽油杆柱在注汽过程中弯曲。工具的上部安装有防喷管,使注气... 为了保证稠油井注采一次管柱的正常生产,研制了高温高压注汽采油两用光杆密封器。该工具既能耐高温高压,又能够作为常规抽油光杆密封器使用,同时还能在注汽时悬挂抽油杆,防止抽油杆柱在注汽过程中弯曲。工具的上部安装有防喷管,使注气过程中的密封更加安全可靠。现场应用该工具40套,最高工作压力20MPa,最高工作温度365℃,平均每套工具应用2~3个生产周期,未发生任何泄漏及安全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杆密封器 高温高压 注汽 两用 采油 正常生产 抽油杆柱 安全可靠 注气过程 现场应用 工作压力 工作温度 生产周期 安全事故 工具 稠油井 管柱 注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家寺油田单6东超稠油开采配套工艺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国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3-74,77,共3页
在单家寺油田单6东超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和渗流特点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亚临界湿蒸汽发生器。通过超稠油油层保护、化学物理方法辅助蒸汽吞吐、高饱和预充填复合防砂、注汽—采油—井筒电加热—体化举升、动态监测和地面集输六项配套... 在单家寺油田单6东超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和渗流特点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亚临界湿蒸汽发生器。通过超稠油油层保护、化学物理方法辅助蒸汽吞吐、高饱和预充填复合防砂、注汽—采油—井筒电加热—体化举升、动态监测和地面集输六项配套工艺的研究及应用,实现了开采超稠油油藏的技术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家寺油田 单6东 超稠油油藏 开采工艺 蒸汽吞吐 注汽 油层保护 防砂工艺 井筒举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