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成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9-585,共7页
胜利油田已经完成了 189块三维地震数据的野外采集 ,为了实现区带地质构造和油气富集规律的整体研究 ,有必要进行多块三维地震数据的连片处理。本文通过对实际连片处理数据的分析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复杂地区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的基本... 胜利油田已经完成了 189块三维地震数据的野外采集 ,为了实现区带地质构造和油气富集规律的整体研究 ,有必要进行多块三维地震数据的连片处理。本文通过对实际连片处理数据的分析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复杂地区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的基本流程。连片处理过程中针对各区块的非一致性 ,采用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手段 ,使得连片数据相位、极性一致性好 ,频率、能量 (或振幅 )区块间拼接带自然合理 ,超覆、不整合、断裂、尖灭等地质现象得到了较好的反映。从整个资料效果看 ,全区地质现象丰富 ,地层齐全 ,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连续性 ,为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精度和钻探成功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数据 连片处理 地质现象 地震资料解释 复杂地区 野外采集 不整合 胜利油田 区块 油气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寒武系底部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1
2
作者 曹高社 宋明水 +2 位作者 刘德良 周松兴 李学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合肥盆地海相油气的勘探逐渐受到重视。盆地西部发现的寒武系底部海相泥质烃源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基础。层序地层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构造环境为拉张裂陷向移离扩张... 合肥盆地海相油气的勘探逐渐受到重视。盆地西部发现的寒武系底部海相泥质烃源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基础。层序地层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构造环境为拉张裂陷向移离扩张的过渡阶段,盆地性质属于内裂谷盆地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过渡类型,对于烃源岩的形成和保存极其有利。该套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6.46%,有机质类型为I型,Ro(2%~3.5%)与Tmax(500~600℃)反映的成熟度已进入过成熟早期乃至晚期阶段。生物标志物反映该套烃源岩在强还原高盐度的环境中形成,生源为菌藻类低等生物,其演化程度处于生油阶段。两类有机地化指标反映的成熟度差异,可能是各自代表的有机质不同。Ro和Tmax主要反映烃源岩主体的成熟度,而生物标志物可能主要反映岩石包体有机质的成熟度。综合研究认为,该套烃源岩不仅处于生气高峰期,并具有生油的可能。该套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为合肥盆地勘探下古生界天然气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寒武系底部 烃源岩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海相油气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成藏组合体成藏模式探讨——以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郝雪峰 宗国洪 +2 位作者 熊伟 闵伟 宁方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1-13,共3页
以梁家楼成藏组合体成藏地质要素演化规律分析为基础 ,认为该区输导体系样式决定油藏储层沉积类型及体系域类型 ,输导体系类型与含油圈闭类型密切相关 ,输导体系空间展布决定油藏空间组合形态 。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成藏组合体 成藏模式 输导体系 储层 圈闭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地震勘探效果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宗国洪 石红霞 +3 位作者 郭元岭 赵乐强 高磊 张燕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1-512,共2页
对济阳坳陷地震与探井、储量关系的定量分析表明,较强的地震勘探能力是保持勘探高水平的重要基础,三维地震的应用和发展保证了近期济阳坳陷石油储量的稳定增长。与二维地震相比,三维地震有着更好的勘探效果,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加大,对... 对济阳坳陷地震与探井、储量关系的定量分析表明,较强的地震勘探能力是保持勘探高水平的重要基础,三维地震的应用和发展保证了近期济阳坳陷石油储量的稳定增长。与二维地震相比,三维地震有着更好的勘探效果,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加大,对三维地震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增强。在济阳坳陷中,三维地震提供探井井位的有效年限大致在5年左右。由于地质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相同的三维地震工区,随着年限的增长探井的成功率并无明显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地震勘探 石油储量 油气资源 探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部地区沙四段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宋明水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45,共7页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部地区沙四段储层岩性主要有砂砾岩、砾状砂岩、砂岩和粉砂岩,砂岩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次之。成岩矿物类型主要有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碳酸盐、黄铁矿等,其中粘土矿物有高岭石、伊利石、...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部地区沙四段储层岩性主要有砂砾岩、砾状砂岩、砂岩和粉砂岩,砂岩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次之。成岩矿物类型主要有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碳酸盐、黄铁矿等,其中粘土矿物有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储层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晚成岩A1亚期,油气注入时间为7.5~25Ma前。砂岩储层成岩相划分为三种类型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和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储层性质明显地受到成岩相的控制,水下辫状河道砂体是油气储集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成岩矿物 成岩模式 成岩相 储层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流河砂体流动单元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埕岛油田馆陶组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刘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3期28-31,90-91,共4页
通过对埕岛油田馆陶组曲流河砂体流动单元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对曲流河砂体在开发中期采用相控流动单元划分的方法,总结了埕岛油田馆上段曲流河砂体剖面流动单元组合的9种模式,并应用河流沉积学基本原理分析了流动单元和各种流动单元空间... 通过对埕岛油田馆陶组曲流河砂体流动单元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对曲流河砂体在开发中期采用相控流动单元划分的方法,总结了埕岛油田馆上段曲流河砂体剖面流动单元组合的9种模式,并应用河流沉积学基本原理分析了流动单元和各种流动单元空间组合模式的形成条件。提出长期的相对弱水动力环境造成差异沉积,形成粒度较细物性相对较差的边滩砂体;短期的弱水动力环境形成薄层的、物性较差的侧积层夹杂在高能环境的边滩砂体中间,曲流河沉积的这种特点造成了边滩微相砂体的Ⅱ、Ⅲ类流动单元的存在和Ⅰ-Ⅱ、Ⅰ-Ⅲ类流动单元的联合;并提出河流的消亡是一个渐变过程,因而顺河道方向Ⅰ-Ⅲ类流动单元的联合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馆陶组 曲流河砂体 沉积微相 流动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低孔、低渗含气储层综合反演与描述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鑫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0-294,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低孔、低渗含气储层具有以下特点:①构造对天然气聚集不起控制作用,岩性尖灭和储层内物性变化控制着天然气的聚集和成藏;②储层薄、煤层与储层伴生、储层识别标志不清;③含气砂岩与泥岩速度相近(含气砂岩与泥岩间的波...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低孔、低渗含气储层具有以下特点:①构造对天然气聚集不起控制作用,岩性尖灭和储层内物性变化控制着天然气的聚集和成藏;②储层薄、煤层与储层伴生、储层识别标志不清;③含气砂岩与泥岩速度相近(含气砂岩与泥岩间的波阻抗差值小)。文中针对该区含气储层的特点,提出了地质统计波阻抗反演、岩性及孔隙率反演的综合反演技术,得出以下认识:①孔隙率是反映气层的敏感参数;②地质统计波阻抗反演可提高分辨率,是识别煤层和高速灰岩的有效手段;③岩性反演可识别砂岩,岩性约束下的砂岩孔隙率反演可从砂岩中识别气层。文中所述的综合反演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低孔、低渗含气储层的描述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储层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层 地质统计波阻抗反演 岩性反演 孔隙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凹陷类型与油气勘探——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陈云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8,共5页
凹陷可分为长期发育型、早期发育型和晚期发育型三大类别。根据渤海湾盆地主要烃源层与石油窗或成熟油石油窗的相对位置关系 ,将长期发育型凹陷分为概念浅凹陷、概念中凹陷和概念深凹陷 ;根据后期演变特点 ,将早期发育型凹陷分为衰退型... 凹陷可分为长期发育型、早期发育型和晚期发育型三大类别。根据渤海湾盆地主要烃源层与石油窗或成熟油石油窗的相对位置关系 ,将长期发育型凹陷分为概念浅凹陷、概念中凹陷和概念深凹陷 ;根据后期演变特点 ,将早期发育型凹陷分为衰退型、抬升型和残留型 ;根据基底的构造背景 ,将晚期发育型凹陷分为凹陷分割型和凸起解体型。文章分析了不同凹陷类型 (亚类 )油气生成聚集特征和资源丰度差异 ,认为凹陷分类是油气勘探不断深入的必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类型 资源丰度 生烃差异 油气聚集 油气勘探 渤海湾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 被引量:63
9
作者 鲁国明 朱光 +3 位作者 李学田 王道轩 宋传中 刘国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6-222,共7页
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并将大别—胶南造山带左行错开。该断裂带的平移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发育了早白垩世的走滑盆地,其中沉积了朱巷组地层。早白垩世走滑盆地内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下,形成了一套最大累计厚度达600m的暗... 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并将大别—胶南造山带左行错开。该断裂带的平移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发育了早白垩世的走滑盆地,其中沉积了朱巷组地层。早白垩世走滑盆地内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下,形成了一套最大累计厚度达600m的暗色泥岩,属于腐殖型的较差烃源岩。郯庐断裂带晚白垩世—老第三纪的伸展运动,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形成了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分别沉积了上白垩统响导铺组、张桥组和下第三系定远组。响导铺组和定远组中形成的烃源岩最大累计厚度不超过200m。新第三纪以来,随着中国东部受压、郯庐断裂带的逆冲活动,合肥盆地随之消亡。合肥盆地最有前景的勘探目的层应为石炭—二叠系含岩系。今后应加强对这套地层的构造、沉积相、煤生烃、二次生烃潜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合肥盆地 郯庐断裂带 早白垩世 走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天然气聚集差异性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魏兆亮 刘全稳 +2 位作者 程有义 李洪玺 张学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0,共3页
渤海湾盆地内各坳陷天然气探明储量、天然气成藏深度、天然气富集层位明显不同,文章从气源、盖层、断层和古构造背景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主力气源岩沙三段泥岩、油页岩进入不同的热演化阶段是天然气富集程度差异的内在原因。区域... 渤海湾盆地内各坳陷天然气探明储量、天然气成藏深度、天然气富集层位明显不同,文章从气源、盖层、断层和古构造背景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主力气源岩沙三段泥岩、油页岩进入不同的热演化阶段是天然气富集程度差异的内在原因。区域性、地区性盖层与断层活动和古构造背景联合作用,控制了天然气的空间展布,盖层厚度越大,其延伸范围就越远,连续性越好,即使受断层破坏,其连续性比薄盖层要稳定,从而减少了因断层破坏引起的天然气散失。在盖层封闭能力相同条件下,构造活动较弱地区的盖层厚度对天然气藏长期保存起关键作用,断层活动影响到的层位即是天然气最终聚集位置,各坳陷中的古构造带是天然气运聚的有利指向。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沙一段区域性盖层和沙三段、明化镇下部—馆陶组上部地区性盖层遮挡下,形成了现今的天然气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天然气 分布 气源岩 盖层 断层 古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造山带对合肥盆地的构造控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宋明水 江来利 +2 位作者 李学田 储东如 杜森官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9-215,共7页
北淮阳构造带由一系列向北逆冲推覆的构造岩片组成,是建立大别山造山带和合肥盆地构造关系的纽带,先后经过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次向北逆冲推覆作用。燕山早期的构造以后缘滑脱、前缘推覆为特征;燕山晚期逆冲推覆构造以区域挤压、向北... 北淮阳构造带由一系列向北逆冲推覆的构造岩片组成,是建立大别山造山带和合肥盆地构造关系的纽带,先后经过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次向北逆冲推覆作用。燕山早期的构造以后缘滑脱、前缘推覆为特征;燕山晚期逆冲推覆构造以区域挤压、向北逆冲为特征。合肥盆地经过坳陷、断陷两大阶段的沉陷。合肥盆地的坳陷形成强烈受到扬子陆块基底持续俯冲和大别山隆起的控制,晚白垩世后的断陷明显受到大别山差异隆起的影响,并表现出良好的构造耦合关系。合肥盆地东南的舒城坳陷是进一步寻找油气的构造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制 大别山构造带 合肥盆地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有机包裹体恢复油藏油气充注史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21
12
作者 宗国洪 卓勤功 +2 位作者 郝雪峰 宁方兴 杨成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9-51,共3页
有机包裹体是储层中的微型流体样品 ,它记录了油气充注成藏时古油气的成分和温度、压力条件 ,是油气次生运移聚集的直接标志 ,而且包裹体封闭性好 ,一般不受油藏后期的次生变化。文章结合实例研究表明 ,有机包裹体的组成和温度可提供包... 有机包裹体是储层中的微型流体样品 ,它记录了油气充注成藏时古油气的成分和温度、压力条件 ,是油气次生运移聚集的直接标志 ,而且包裹体封闭性好 ,一般不受油藏后期的次生变化。文章结合实例研究表明 ,有机包裹体的组成和温度可提供包括油气来源、充注期次及充注时间等多种成藏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包裹体 恢复 油藏地球化学 均一化温度 油气充注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利石结晶度在恢复地层剥蚀量中的应用——以合肥盆地安参1井白垩系剥蚀量的恢复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春华 朱光 +1 位作者 刘国生 李春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4,共4页
针对合肥盆地勘探程度低、地热史资料缺乏的现状,提出利用伊利石结晶度与埋藏深度和成岩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古地温梯度,进而利用温度资料求取原始地层厚度和剥蚀量,并利用包裹体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两种方法计算出安参1井白垩系的... 针对合肥盆地勘探程度低、地热史资料缺乏的现状,提出利用伊利石结晶度与埋藏深度和成岩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古地温梯度,进而利用温度资料求取原始地层厚度和剥蚀量,并利用包裹体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两种方法计算出安参1井白垩系的原始地层厚度和剥蚀量,其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为深化盆地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烃源岩的热演化研究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结晶度 古地温梯度 原始地层厚度 剥蚀量 白垩系 安参1井 合肥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剥露历史在合肥盆地的记录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光 王道轩 +4 位作者 徐春华 李学田 王勇生 刘国生 牛漫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94-605,共12页
位于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合肥盆地 ,其中的沉积是造山带剥露历史的重要记录。自生伊利石K -Ar测年 ,证实了合肥盆地中部安参 1井自上而下钻遇了下白垩统 ,上、中、下侏罗统 ,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 ,下伏为奥陶系。中生界砂岩碎屑组分分... 位于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合肥盆地 ,其中的沉积是造山带剥露历史的重要记录。自生伊利石K -Ar测年 ,证实了合肥盆地中部安参 1井自上而下钻遇了下白垩统 ,上、中、下侏罗统 ,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 ,下伏为奥陶系。中生界砂岩碎屑组分分析 ,表明其源区为大别造山带。安参 1井内下二叠统砂岩不含造山带来源的碎屑多硅白云母。自下侏罗统至下白垩统 ,钻遇的砂岩中连续出现了丰富的碎屑多硅白云母 (Si>3.3)。这不但指示大别造山带是合肥盆地的主要物源区 ,也限定了大别高压 -超高压变质岩在早侏罗世早期就已经剥露地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大别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岩 下侏罗统 下白垩统 多硅白云母 下二叠统 碎屑 砂岩 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模拟研究剩余油微观分布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洪玺 刘全稳 +2 位作者 何家雄 张学才 刘婕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1-353,共3页
通过微观透明模型研究了注水开发剩余油形成的微观形态,研究了水驱、聚合物驱和弱凝胶调驱等驱油方式下剩余油的形成过程、微观分布规律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次要因素。把剩余油分为可动剩余油、条件可动剩余油和不可动剩余油。研究得... 通过微观透明模型研究了注水开发剩余油形成的微观形态,研究了水驱、聚合物驱和弱凝胶调驱等驱油方式下剩余油的形成过程、微观分布规律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次要因素。把剩余油分为可动剩余油、条件可动剩余油和不可动剩余油。研究得出,储集层岩石的非均质性是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原因。水驱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入水未波及区、亲油岩石表面、死孔隙、狭小孔隙或低渗储集层以及部分堵塞的孔隙中;聚合物驱后的剩余油主要是死孔隙中的不可动油和小孔隙以及吸附在亲油岩石表面的条件可动油;弱凝胶调驱后的剩余油主要是死孔隙中的不可动油和吸附在岩石表面的条件可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微观分布 物理模拟 水驱 聚合物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缓坡带滩坝砂储层描述技术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宇 唐东 周建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16,i0002,共4页
东营凹陷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体储层发育和展布规律复杂,一直是勘探的难点。通过对东营凹陷缓坡带的研究,建立了古地貌分析储层展布区带、地震属性分析描述追踪滩坝砂储层、油气成藏分析确定部署方案的滩坝砂油气藏勘探技术流程,形成了... 东营凹陷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体储层发育和展布规律复杂,一直是勘探的难点。通过对东营凹陷缓坡带的研究,建立了古地貌分析储层展布区带、地震属性分析描述追踪滩坝砂储层、油气成藏分析确定部署方案的滩坝砂油气藏勘探技术流程,形成了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相似背景”的分离、地层切片分析、超道数据分析、波形分析等一系列适用于滩坝砂体油藏描述的配套勘探技术,并在梁108等多个井区取得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坡带 滩坝砂岩 油藏描述 储层展布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国民 刘全稳 +2 位作者 徐剑良 胡海涛 张学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层和勘探目的层之一,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储集特征和成藏规律的认识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针对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的研究不多。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可供勘探面积大,以此...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层和勘探目的层之一,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储集特征和成藏规律的认识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针对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的研究不多。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可供勘探面积大,以此作为目的层的探井少,研究程度低。文章分析了蜀南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母质类型与生成时期、储层主要发育层位与控制因素、圈闭、保存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搞清了影响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的各项地质因素。认为蜀南地区油气来源较为充足、有利储层广泛存在、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盖层条件良好;圈闭的生储盖组合良好,烃源区油气大量生成时间、运移时间与圈闭形成时间和构造改造配套,具有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有望获得较好的勘探效果,这为蜀南地区须家河组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天然气 生储盖组合 油气藏保存条件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心扫描图像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宁 陈攀峰 +1 位作者 郑胜利 徐春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00-504,共5页
岩心扫描图像分析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项岩心观察分析新技术。该文从岩心扫描、图像处理、地质分析3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阐述了岩心图像处理和相关沉积构造参数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对岩心图像进行孔... 岩心扫描图像分析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项岩心观察分析新技术。该文从岩心扫描、图像处理、地质分析3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阐述了岩心图像处理和相关沉积构造参数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对岩心图像进行孔缝目标提取及相关参数的自动计算。以车古201井为例,通过岩心观察与岩心扫描图像分析并结合实验室岩矿鉴定和常规物性分析,对该井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及含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溶蚀孔洞 储集层 图像扫描 图像分析 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沉积构造样式与大别造山带的演化历史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春华 邱连贵 +1 位作者 雷敏 李学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1-98,共8页
对大别造山带的成生演化已有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和认识 ,但对印支运动期后大别山的构造演化却涉及较少 ,其工作基础是以大别造山带内的地质研究为基础 ;笔者以大别山北缘合肥盆地的沉积构造样式为研究对象 ,重点探讨印支运动期后大别山... 对大别造山带的成生演化已有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和认识 ,但对印支运动期后大别山的构造演化却涉及较少 ,其工作基础是以大别造山带内的地质研究为基础 ;笔者以大别山北缘合肥盆地的沉积构造样式为研究对象 ,重点探讨印支运动期后大别山的成生演化历史。在吸收前人对大别山成果的研究基础上 ,以合肥盆地沉积和构造样式为主线 ,结合大别山北缘和合肥盆地的诸多地质特征 ,对中生代以来 ,大别山至少存在有四次造山运动 :分别发生在印支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和喜马拉雅中期。四次造山运动的强弱也明显不同 :以印支期最强烈 ,其次为燕山晚期的挤压推覆 ,而喜马拉雅期的两次隆升运动较弱。四次造山运动的样式也存在明显差异 :印支运动表现为自南而北的大规模挤压推覆运动 ,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则以小规模的挤压运动为主 ,喜马拉雅中期则以整体升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构造样式 沉积特征 大别造山带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安参1井粘土矿物XRD及成岩程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国生 徐菲 +4 位作者 徐春华 谢成龙 王勇生 牛漫兰 苏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11-1915,共5页
文章对合肥盆地安参1井内15个泥岩样粘土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从获得的伊利石结晶度和伊/蒙混层比测试结果,揭示了该深井所钻遇地层的成岩程度和热演化程度。在井深1000m.以上段地层处于成岩阶段,所经历的温度小于200℃。在井... 文章对合肥盆地安参1井内15个泥岩样粘土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从获得的伊利石结晶度和伊/蒙混层比测试结果,揭示了该深井所钻遇地层的成岩程度和热演化程度。在井深1000m.以上段地层处于成岩阶段,所经历的温度小于200℃。在井深1000-4180m段地层已进入埋藏变质阶段,所经历的温度介于200-300℃;而在井深4180m以下段已进入浅变带(即绿片岩相开始阶段),指示温度略大于300℃。文章还对该井伊利石结晶度纵向变化曲线进行了讨论,认为井深370.75m处样品结晶度高于下伏地层的原因是受燕山运动古城幕的影响所致,该现象反映出盆地形成时处于活动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伊利石结晶度 伊/蒙混层比 安参1井 合肥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