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家油田低阻储层测井二次解释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江春明 胡兴中 +2 位作者 张晓武 陈丙申 孙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1,65,共4页
老油田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重新进行储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阻油气储层由于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而成为测井解释与储层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冷家油田沙河街组油层属于低电阻率油层,常规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很容易把油层解释为水层... 老油田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重新进行储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阻油气储层由于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而成为测井解释与储层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冷家油田沙河街组油层属于低电阻率油层,常规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很容易把油层解释为水层。结合其地质情况,利用取心井的各种化验、试油和试采等资料,结合开发动态,充分挖掘测井资料对低阻油气储层的识别能力,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解释模型。提高了低阻油气储层解释的准确性,为该区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储层 测井 二次解释 冷家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勘探成效与勘探水平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吕希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油气勘探成效不仅反映当前勘探工作所处的状态,还应该反映当前的勘探状态是否有利于勘探的可持续发展。勘探成效可以用合理勘探规模、合理资源接替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价,所反映出来的勘探发展能力则可以用最低勘探工作量、最低勘探成功率... 油气勘探成效不仅反映当前勘探工作所处的状态,还应该反映当前的勘探状态是否有利于勘探的可持续发展。勘探成效可以用合理勘探规模、合理资源接替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价,所反映出来的勘探发展能力则可以用最低勘探工作量、最低勘探成功率等指标进行表现。储量-探井工作量-探井成功率关系图版的建立,为定量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这种定量关系的研究反映了勘探投入-产出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可以提高勘探计划制定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成效 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 反映 指标 产出 图版 探井 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地球化学—测井综合评价——以商河油田基山砂岩油藏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兴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39,共3页
低渗透砂岩油藏因其孔隙结构复杂,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油水层识别和储层评价难度较大。地球化学技术可以直接分析储层样品的流体特征,测井技术特别是核磁共振测井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储层响应特征。以商河油田基山砂岩油藏为例,介绍了以地... 低渗透砂岩油藏因其孔隙结构复杂,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油水层识别和储层评价难度较大。地球化学技术可以直接分析储层样品的流体特征,测井技术特别是核磁共振测井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储层响应特征。以商河油田基山砂岩油藏为例,介绍了以地质为主线,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测井相结合,从孔隙结构入手,利用多种资料和手段进行综合研究、评价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方法,并在基山砂岩油藏储层的实际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砂岩油藏 地球化学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成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贵丽 蒋有录 吕希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从生、储、盖、运、圈、保六个方面概述了岩浆活动对油气成藏的作用。对济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的有利成藏条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火成岩储层的分布层位对火成岩能否成藏及运聚成藏方式具有较大的影响。根据火成岩储层与生油岩的... 从生、储、盖、运、圈、保六个方面概述了岩浆活动对油气成藏的作用。对济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的有利成藏条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火成岩储层的分布层位对火成岩能否成藏及运聚成藏方式具有较大的影响。根据火成岩储层与生油岩的空间分布及油气运聚方式,建立了三种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模式,即"下生上储"型、同层运聚型和"上生下储"型。其中同层运聚型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条件优越,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油源通道发育、储层物性好的"下生上储"型火成岩油气藏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油气藏 济阳坳陷 成藏特征 勘探目标 生油岩 岩浆活动 储层物性 油气运聚 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直线模型的物理意义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胡兴中 郭元岭 +1 位作者 黄杰 张国民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3期55-57,共3页
为了系统论述含水率fw与含水饱和度Sw直线模型截距a、斜率b的物理意义,利用大量试验资料分析了a和b的变化特征,认为斜率b可以作为直线模型的特征参数。分析表明,斜率b值的变化受试验温度、油水流体性质、岩石物理性质等基本条件的影响,... 为了系统论述含水率fw与含水饱和度Sw直线模型截距a、斜率b的物理意义,利用大量试验资料分析了a和b的变化特征,认为斜率b可以作为直线模型的特征参数。分析表明,斜率b值的变化受试验温度、油水流体性质、岩石物理性质等基本条件的影响,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原油粘度增大、油水界面张力减小,以及储层渗透率的增大、孔隙结构的变好,b值是逐渐减小的。以此认识为基础建立直线模型系数的经验方程,可以方便地计算残余油饱和度、水驱油效率,并计算不同含水阶段的剩余可动油饱和度,有利于正确评价水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注水开发 含水率 含水饱和度 残余油饱和度 水驱油效率 水淹层 流体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热演化历史和成烃史 被引量:29
6
作者 吕希学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6-687,共12页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模拟计算的临清坳陷热演化历史,古地温梯度在总体上是逐渐降低的:孔店组沉积时期为4.2~5.0℃/100m,沙河街组沉积末期地温梯度降低至3.4℃/100m±,但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地温梯度有一...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模拟计算的临清坳陷热演化历史,古地温梯度在总体上是逐渐降低的:孔店组沉积时期为4.2~5.0℃/100m,沙河街组沉积末期地温梯度降低至3.4℃/100m±,但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地温梯度有一增高的现象(3.5℃/100m),这可能与东营组沉积末期的抬升剥蚀有关;馆陶组沉积末期降至3.2℃/100m,现今为3.0℃/100m。临清坳陷的现今地温分布和古地温梯度均低于邻区的济阳坳陷、昌潍坳陷、冀中坳陷及黄骅坳陷。这种坳陷之间热演化的差异可能与郯庐断裂的活动有关。构造沉降史的恢复表明:其次级单元莘县凹陷和德州凹陷的构造演化存在差异。正是由于这种构造演化的差异性导致了南部的莘县凹陷古地温梯度整体高于北部的德州凹陷。热演化历史的差异又决定了主要烃源岩生烃史的差别:德州凹陷烃源岩基本未进入成熟生烃状态,而莘县凹陷的主要烃源岩(孔店组和沙河街组四段)大都达到了较成熟或处在生油高峰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历史 磷灰石裂变径迹 镜质体反射率 临清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