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的热史反演及其局限性
被引量:
8
1
作者
施小斌
王良书
+2 位作者
郭随平
王捷
周光甲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7-194,共8页
应用一种局部优化方法——模拟退火法对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及径迹年龄进行热史的反演。反演中采取了Laslet等(1987)的扇型径迹退火模型。通过对理论热史模型及实测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提取热史...
应用一种局部优化方法——模拟退火法对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及径迹年龄进行热史的反演。反演中采取了Laslet等(1987)的扇型径迹退火模型。通过对理论热史模型及实测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提取热史信息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径迹的退火主要受温度的控制,因此以前记录在径迹中的热史信息有可能被后期高温改造而难以反映。指出磷灰石径迹资料在冷却盆地的应用可以获取较精确的热史信息,而在有复杂演化史的盆地中精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热史反演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场重整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姜瑞忠
侯玉碚
+2 位作者
王平
刘继芹
梁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77,共5页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储层参数发生变化,注水井与采油井问形成优势通道,降低注入水的利用率,认识评价和优势流场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流场重整提高采收率。选取孔道半径、过水倍数、含K率、流体流速为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储层参数发生变化,注水井与采油井问形成优势通道,降低注入水的利用率,认识评价和优势流场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流场重整提高采收率。选取孔道半径、过水倍数、含K率、流体流速为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油藏流场评价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到埕东区块,发现主力层系Ng2^51、Ng2^52、Ng3^31、Ng3^32、Ng3^4。优势流场的区域较大,根据流场重整的原则,进行井网调整、层系调整、生产制度调整进行流场重整,流线数值模拟显示流场重整之后总流场强度降低,提高了注入水的利用率,证明了该体系的有效性,为高含水油田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流场
数值模拟
流线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预测油层出砂状况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建
吕成远
+1 位作者
李奋
李世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13,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预测油层出砂状况的室内模拟试验方法 ,可以模拟油井含水、生产压差、地质压降及生产历史等诸因素对油井出砂状况的影响。该方法在胜利油区埕岛油田馆上段油层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油井出砂
地层伤害
出砂
预测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稠油蒸汽吞吐热裂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贵才
潘斌林
+1 位作者
葛际江
张焕芝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46-49,共4页
为探讨稠油热采降黏机理,对国内3种典型稠油——草桥稠油、辽河稠油及新疆轮古稠油在蒸汽吞吐过程中发生的热裂解行为进行了室内研究.用GSHA型高压反应釜模拟热采时的井下条件,分别考察了温度、时间、加水量对3种油样热降黏效果的影...
为探讨稠油热采降黏机理,对国内3种典型稠油——草桥稠油、辽河稠油及新疆轮古稠油在蒸汽吞吐过程中发生的热裂解行为进行了室内研究.用GSHA型高压反应釜模拟热采时的井下条件,分别考察了温度、时间、加水量对3种油样热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稠油在蒸汽吞吐过程中重质组分均会发生热裂解,实现永久性降黏;在250~300℃之间,稠油开始发生裂解;在同一温度下,时间越长,降黏效果越好;在同一时间下,温度越高降黏效果越好,温度与时间具有互补性;3种稠油在同一温度下降黏规律相同,可以用同一公式表示;水的存在对稠油裂解有影响,当加入的水完全汽化时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
热裂解
降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酪根类型划分及评价的TEM新技术
被引量:
1
5
作者
于冰
曹庆英
+1 位作者
张井
付国芬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84-184,共1页
科学地、准确地评价探井的生油潜力,是评价一个新探区含油远景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对浅层位井干酪根的类型划分技术已相当完善,但此种方法对深层位及过成熟干酪根的类型无法划分。为此对深层位井及特殊井的生油做测定时存在着极大的困...
科学地、准确地评价探井的生油潜力,是评价一个新探区含油远景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对浅层位井干酪根的类型划分技术已相当完善,但此种方法对深层位及过成熟干酪根的类型无法划分。为此对深层位井及特殊井的生油做测定时存在着极大的困难,这也是目前一些油田急待解决的困难。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对干酪根尤其是深层位过成熟干酪根进行质量评价,既科学又准确。该技术的应用对石油能源的勘探及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干酪根
类型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埕岛下古生界古岩溶充填物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杜玉山
郭纯青
田西昭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4-279,共6页
埕岛下古生界古岩溶充填物中流体包裹体非常丰富,不同的岩溶过程中捕获的包裹体的性质和形态有很大差别。研究表明,区内包裹体捕获的环境主要分为三种:即表生岩溶环境捕获的包裹体、浅埋岩溶环境捕获的包裹体和深埋热水、油田水岩溶...
埕岛下古生界古岩溶充填物中流体包裹体非常丰富,不同的岩溶过程中捕获的包裹体的性质和形态有很大差别。研究表明,区内包裹体捕获的环境主要分为三种:即表生岩溶环境捕获的包裹体、浅埋岩溶环境捕获的包裹体和深埋热水、油田水岩溶环境中捕获的包裹体.这分别与本区的第四、五、六次岩溶过程相对应,其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温阶分别是70~100℃低温阶、100~140℃中温阶和140~250℃高温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
古岩溶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中自生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
被引量:
3
7
作者
戴贤忠
杜韫华
+1 位作者
王庆隆
万景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经电镜分析发现,胜利油田主要产油(气)的第三系沉积岩中存在少量自生磷灰石,其特征为:具有自形或半自形;颗粒周围无风化晕圈;沿大的裂隙也无风化晕带。作者采用裂变径迹法对该自生磷灰石作了单颗粒年龄测定。实践证明,裂变径迹法测定年...
经电镜分析发现,胜利油田主要产油(气)的第三系沉积岩中存在少量自生磷灰石,其特征为:具有自形或半自形;颗粒周围无风化晕圈;沿大的裂隙也无风化晕带。作者采用裂变径迹法对该自生磷灰石作了单颗粒年龄测定。实践证明,裂变径迹法测定年轻沉积地层的年龄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退火带
地层
磷灰石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及邻区断裂发育主控因素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
3
8
作者
王中昱
陈书平
+3 位作者
武刚
曹默雷
薛冰
赵怀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9,共8页
断裂分布与组合方式反映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背景,也影响着油气的运移与成藏。辛镇构造位于胜利油田东辛矿区中部隆起带,断裂结构复杂有序,形成机制尚无明晰认识。基于东辛矿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了断层在平面、剖面上的分布及组合...
断裂分布与组合方式反映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背景,也影响着油气的运移与成藏。辛镇构造位于胜利油田东辛矿区中部隆起带,断裂结构复杂有序,形成机制尚无明晰认识。基于东辛矿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了断层在平面、剖面上的分布及组合特征和演化,结合剖面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对断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讨论。辛镇构造发育的断层多呈东西走向平行排列,剖面上呈“卷心菜”式或阶梯式断层组合,这些断层主要活动期为沙二段至馆陶组沉积时期。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除了受伸展作用与“泥底辟”作用共同影响形成“卷心菜”构造,大部分次级断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是南北向伸展作用,而断面倾向的变化则受陈南断层坡坪式断面形态及其上盘地层厚度的控制;当上盘地层较厚,陈南断层面缓坡相对较短时,发育倾向与主控断层相同的断层组及其调节断层;当上盘地层较薄,陈南断层面缓坡相对较长时,主要发育倾向与主控断层相反的阶梯式断层组;同向倾斜断层组较反向倾斜断层组有更好的控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镇构造
东营凹陷
中部隆起带
断层形成
物理模拟实验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的热史反演及其局限性
被引量:
8
1
作者
施小斌
王良书
郭随平
王捷
周光甲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
科学
系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7-194,共8页
文摘
应用一种局部优化方法——模拟退火法对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及径迹年龄进行热史的反演。反演中采取了Laslet等(1987)的扇型径迹退火模型。通过对理论热史模型及实测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提取热史信息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径迹的退火主要受温度的控制,因此以前记录在径迹中的热史信息有可能被后期高温改造而难以反映。指出磷灰石径迹资料在冷却盆地的应用可以获取较精确的热史信息,而在有复杂演化史的盆地中精度较差。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热史反演
局限性
Keywords
Apatite fission track,Thermal history,Inverse
分类号
P578.922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场重整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姜瑞忠
侯玉碚
王平
刘继芹
梁宇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
学院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院
UniversityofWyoming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77,共5页
文摘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储层参数发生变化,注水井与采油井问形成优势通道,降低注入水的利用率,认识评价和优势流场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流场重整提高采收率。选取孔道半径、过水倍数、含K率、流体流速为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油藏流场评价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到埕东区块,发现主力层系Ng2^51、Ng2^52、Ng3^31、Ng3^32、Ng3^4。优势流场的区域较大,根据流场重整的原则,进行井网调整、层系调整、生产制度调整进行流场重整,流线数值模拟显示流场重整之后总流场强度降低,提高了注入水的利用率,证明了该体系的有效性,为高含水油田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高含水
流场
数值模拟
流线
模糊综合评判
Keywords
high water-cut
flow 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
streamline
fuzzy comprehensive judgement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预测油层出砂状况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建
吕成远
李奋
李世杰
机构
西北大学
地质
系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院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13,共6页
文摘
本文介绍了一种预测油层出砂状况的室内模拟试验方法 ,可以模拟油井含水、生产压差、地质压降及生产历史等诸因素对油井出砂状况的影响。该方法在胜利油区埕岛油田馆上段油层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油井出砂
地层伤害
出砂
预测
模拟实验
分类号
TE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稠油蒸汽吞吐热裂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贵才
潘斌林
葛际江
张焕芝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
学院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院
采收率室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46-49,共4页
基金
2005年山东省科技攻关重大专项
文摘
为探讨稠油热采降黏机理,对国内3种典型稠油——草桥稠油、辽河稠油及新疆轮古稠油在蒸汽吞吐过程中发生的热裂解行为进行了室内研究.用GSHA型高压反应釜模拟热采时的井下条件,分别考察了温度、时间、加水量对3种油样热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稠油在蒸汽吞吐过程中重质组分均会发生热裂解,实现永久性降黏;在250~300℃之间,稠油开始发生裂解;在同一温度下,时间越长,降黏效果越好;在同一时间下,温度越高降黏效果越好,温度与时间具有互补性;3种稠油在同一温度下降黏规律相同,可以用同一公式表示;水的存在对稠油裂解有影响,当加入的水完全汽化时为最佳.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
热裂解
降黏
Keywords
heavy oil
steam soak
thermal cracking
viscosity reduction
分类号
TE357.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酪根类型划分及评价的TEM新技术
被引量:
1
5
作者
于冰
曹庆英
张井
付国芬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院
出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84-184,共1页
文摘
科学地、准确地评价探井的生油潜力,是评价一个新探区含油远景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对浅层位井干酪根的类型划分技术已相当完善,但此种方法对深层位及过成熟干酪根的类型无法划分。为此对深层位井及特殊井的生油做测定时存在着极大的困难,这也是目前一些油田急待解决的困难。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对干酪根尤其是深层位过成熟干酪根进行质量评价,既科学又准确。该技术的应用对石油能源的勘探及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石油地质
干酪根
类型
质量评价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埕岛下古生界古岩溶充填物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杜玉山
郭纯青
田西昭
机构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院
桂林工
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河北省
地质
环境勘查院
出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4-279,共6页
基金
中国石化科技攻关项目"胜利油田下古生界潜山古岩溶研究"(项目编号:P03058)
文摘
埕岛下古生界古岩溶充填物中流体包裹体非常丰富,不同的岩溶过程中捕获的包裹体的性质和形态有很大差别。研究表明,区内包裹体捕获的环境主要分为三种:即表生岩溶环境捕获的包裹体、浅埋岩溶环境捕获的包裹体和深埋热水、油田水岩溶环境中捕获的包裹体.这分别与本区的第四、五、六次岩溶过程相对应,其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温阶分别是70~100℃低温阶、100~140℃中温阶和140~250℃高温阶。
关键词
埕岛油田
古岩溶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Keywords
Chengdao oil field
Paleo-karst
Fillers in karst cave
Fluid inclusion
Homogeneous temperature
分类号
P57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中自生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
被引量:
3
7
作者
戴贤忠
杜韫华
王庆隆
万景林
机构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院
国家地震局
地质
研究所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83-287,共5页
文摘
经电镜分析发现,胜利油田主要产油(气)的第三系沉积岩中存在少量自生磷灰石,其特征为:具有自形或半自形;颗粒周围无风化晕圈;沿大的裂隙也无风化晕带。作者采用裂变径迹法对该自生磷灰石作了单颗粒年龄测定。实践证明,裂变径迹法测定年轻沉积地层的年龄是可行的。
关键词
裂变径迹
退火带
地层
磷灰石
年龄
Keywords
Fission track, Thermal event, Annealing zone
分类号
P578.922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及邻区断裂发育主控因素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
3
8
作者
王中昱
陈书平
武刚
曹默雷
薛冰
赵怀博
机构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
科学
学院
中海
油田
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物探事业部
中国石化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院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9,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深层及中新元古界盖层封闭性与油气保存机理”(2017YFC0603105)。
文摘
断裂分布与组合方式反映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背景,也影响着油气的运移与成藏。辛镇构造位于胜利油田东辛矿区中部隆起带,断裂结构复杂有序,形成机制尚无明晰认识。基于东辛矿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了断层在平面、剖面上的分布及组合特征和演化,结合剖面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对断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讨论。辛镇构造发育的断层多呈东西走向平行排列,剖面上呈“卷心菜”式或阶梯式断层组合,这些断层主要活动期为沙二段至馆陶组沉积时期。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除了受伸展作用与“泥底辟”作用共同影响形成“卷心菜”构造,大部分次级断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是南北向伸展作用,而断面倾向的变化则受陈南断层坡坪式断面形态及其上盘地层厚度的控制;当上盘地层较厚,陈南断层面缓坡相对较短时,发育倾向与主控断层相同的断层组及其调节断层;当上盘地层较薄,陈南断层面缓坡相对较长时,主要发育倾向与主控断层相反的阶梯式断层组;同向倾斜断层组较反向倾斜断层组有更好的控藏效果。
关键词
辛镇构造
东营凹陷
中部隆起带
断层形成
物理模拟实验
油气分布
Keywords
Xinzhen Structure
Dongying Sag
the central uplift zone
fault formation
physical simulation test
oil-gas distribution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的热史反演及其局限性
施小斌
王良书
郭随平
王捷
周光甲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流场重整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姜瑞忠
侯玉碚
王平
刘继芹
梁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预测油层出砂状况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建
吕成远
李奋
李世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稠油蒸汽吞吐热裂解行为研究
张贵才
潘斌林
葛际江
张焕芝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干酪根类型划分及评价的TEM新技术
于冰
曹庆英
张井
付国芬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埕岛下古生界古岩溶充填物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
杜玉山
郭纯青
田西昭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中自生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
戴贤忠
杜韫华
王庆隆
万景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及邻区断裂发育主控因素及控藏作用
王中昱
陈书平
武刚
曹默雷
薛冰
赵怀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