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老油区CO_2提高原油采收率及其地质埋存潜力评估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亮 王舒 +2 位作者 张莉 任韶然 郭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7-742,共6页
胜利油田经过近40年的开采,大部分油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CO2EOR)及地质埋存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以胜利油田老油区3个采油厂共183个油藏作为评估对象,依次从区域地质、CO2埋存油藏筛选、CO2EOR油藏筛选、增产油量及... 胜利油田经过近40年的开采,大部分油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CO2EOR)及地质埋存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以胜利油田老油区3个采油厂共183个油藏作为评估对象,依次从区域地质、CO2埋存油藏筛选、CO2EOR油藏筛选、增产油量及埋存潜力计算4个方面进行CO2EOR及埋存潜力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胜利油田老油区距离CO2主要排放源近,具备CO2埋存的地理和地质条件,共有41个油藏适合埋存,其中18个适合EOR,23个可作为废弃油藏直接埋存,期望总增产油量为999.72×104t,CO2总埋存量为9 553.92×104t,整体可提高采收率5.76%。油藏的地质储量越大,CO2埋存量和增产油量越大,越适合大规模的埋存工程。地质储量大的CO2EOR油藏是将来CO2埋存的首选场地。可用于埋存的(即将)废弃油藏数量多且地质储量大,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成为CO2埋存的主力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CO2EOR 地质埋存 埋存潜力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聚合物驱矿场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以根 元福卿 +1 位作者 郭兰磊 姜颜波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50-53,共4页
胜利油田实施聚合物驱的规模大 ,各单元都已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 ,但各单元的见效特点存在差异。通过采用室内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矿场实施跟踪等手段 ,研究了流体粘度、注采情况、注入时机和油藏储层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结果... 胜利油田实施聚合物驱的规模大 ,各单元都已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 ,但各单元的见效特点存在差异。通过采用室内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矿场实施跟踪等手段 ,研究了流体粘度、注采情况、注入时机和油藏储层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层聚合物溶液与原油粘度比越高 ,聚合物驱效果越好 ;聚合物用量越大提高采收率越高 ;在中高含水期 ,转注越早 ,聚合物驱效果越好 ;聚合物驱有利相带依次为河道边缘相 >河道充填相 >心滩 >泛滥平原相 ;正韵律聚合物驱有利 ,而反韵律不利于聚合物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储层性质 注聚合物 剩余油饱和度 流体粘度 聚合物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三元复合驱替液用防垢剂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红艳 张本艳 +3 位作者 张继超 涂文利 张林彦 张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254,共3页
孤岛西区实施三元复合驱后,注采系统出现较重的碳酸钙结垢.胜利ASP三元复合驱替液含碱(碳酸钠)1.0%~1.5%,配制驱替液用水为回注污水,矿化度6188 mg/L,含Ca2++Mg2+78 mg/L,用Odd-Tomson法计算,地层条件下CaCO3饱和指数Is>0,有CaCO3结... 孤岛西区实施三元复合驱后,注采系统出现较重的碳酸钙结垢.胜利ASP三元复合驱替液含碱(碳酸钠)1.0%~1.5%,配制驱替液用水为回注污水,矿化度6188 mg/L,含Ca2++Mg2+78 mg/L,用Odd-Tomson法计算,地层条件下CaCO3饱和指数Is>0,有CaCO3结垢趋势,PTB值为210,表明CaCO3生成量较多且质硬.筛选出的4种多聚膦酸盐类防垢剂,70℃时高加剂量下(100 mg/L,DZ-4和He-7;200 mg/L,HE-8和P-10)的防垢率,在模拟污水中为100%,在现场污水中分别为95.4%,58.7%,86.5%和84.0%.以DZ-4为主剂进行二元复配,得到70℃时在用现场污水配制的三元复合驱替液中防垢率超过85%的2个低加剂量配方:DZ-4+HE-7(20+100 mg/L),DZ-4+P-10(20+50 mg/L).在三元复合驱替液中加入防垢剂单剂,加剂量50 mg/L时对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加剂量50、100 mg/L时对粘度影响也不大.图1表5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垢剂 多聚膦酸盐 二元复配 防垢 碳酸钙垢 回注污水 ASP三元复合驱替液 胜利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复合驱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44
4
作者 周国华 宋新旺 +3 位作者 王其伟 郭平 李向良 李雪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9-373,共5页
针对胜利油区孤岛油田中二区中部Ng3+4油层和埕东油田西区油藏条件,进行了泡沫复合驱实验研究。封堵调剖实验表明,泡沫复合驱具有优良的封堵调剖能力,其封堵能力随渗透率增加而增大;气液共注时,阻力因子随注入量增加而持续增大,交替式... 针对胜利油区孤岛油田中二区中部Ng3+4油层和埕东油田西区油藏条件,进行了泡沫复合驱实验研究。封堵调剖实验表明,泡沫复合驱具有优良的封堵调剖能力,其封堵能力随渗透率增加而增大;气液共注时,阻力因子随注入量增加而持续增大,交替式注入时,阻力因子随注入量的增加波动上升,但随着注入量不断增加,两种方式均能产生较好的封堵效果;低气液比交替注入时,封堵作用表现缓慢;大段塞交替注入时,封堵效果相对较弱。驱油效率实验表明,泡沫复合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发泡剂对矿化度、温度及原油性质等油藏条件改变均不敏感,适应性强。孤岛油田中二区中部Ng3+4油层实施单井试注后,生产井增油降水效果显著,注入井吸水剖面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物理模拟 阻力因子 气液共注 气液交替式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聚合物驱作法及效果 被引量:11
5
作者 元福卿 张以根 +3 位作者 姜颜波 周宗明 郭兰磊 姜之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8-151,共4页
:“九五”期间胜利油田在聚合物驱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六项工作 :①深化聚合物驱油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 ;②严格控制聚合物产品的质量 ;③对特高含水油藏进行再认识 ,加强注聚区的选取和方案编制工作 ;④加大聚合物驱前的油藏准备工作 ;... :“九五”期间胜利油田在聚合物驱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六项工作 :①深化聚合物驱油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 ;②严格控制聚合物产品的质量 ;③对特高含水油藏进行再认识 ,加强注聚区的选取和方案编制工作 ;④加大聚合物驱前的油藏准备工作 ;⑤针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强化注聚过程中的调整 ;⑥加强后续水驱单元的管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先导试验 扩大试验 工业化实施 油藏准备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注水现状及对储集层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本艳 张继超 涂文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4-368,共5页
胜利油区注入水以油田采出水为主,注入水水质是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水处理工艺落后、设备老化,水处理效果差,注入水水质合格率低。不合格污水的长期注入导致高渗透油田吸水能力层间差异大、有效注水程度低;低渗透油田... 胜利油区注入水以油田采出水为主,注入水水质是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水处理工艺落后、设备老化,水处理效果差,注入水水质合格率低。不合格污水的长期注入导致高渗透油田吸水能力层间差异大、有效注水程度低;低渗透油田注水压力升高,吸水能力下降,注水井井底蹩压严重。胜利油田注入水水质对储集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注入水中悬浮固体、乳化油滴、细菌及硫化物等对储集层孔喉的堵塞。通过对注水过程中储集层伤害机理的分析,制定适合具体油藏区块的注入水水质标准、大力加强污水处理工艺设备流程的改进和高效廉价的水处理剂的研发应用工作、提高污水处理工艺水平、改善注水水质,是改善胜利油田注水效果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水质 储集层伤害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草桥油田生物降解原油沥青质钌离子催化氧化研究——生标分布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马安来 张水昌 +2 位作者 张大江 金之钧 陈致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8-292,共5页
运用钌离子催化氧化技术(RICO)研究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草桥油田生物降解原油沥青质。原油沥青质RICO产物主要包括一元酸、二元酸、三环萜烷酸、藿烷酸、伽马蜡烷酸、孕甾烷酸、甾烷酸等,键合在沥青质芳核结构中的生物标志物以特定碳... 运用钌离子催化氧化技术(RICO)研究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草桥油田生物降解原油沥青质。原油沥青质RICO产物主要包括一元酸、二元酸、三环萜烷酸、藿烷酸、伽马蜡烷酸、孕甾烷酸、甾烷酸等,键合在沥青质芳核结构中的生物标志物以特定碳位与沥青质结合。草桥生物降解原油沥青质RICO产物中具有较高的伽马蜡烷酸/C30藿烷酸比值,具有完整的4-甲基、4,4-二甲基甾烷酸系列,表明原油为沙四段、沙三段的混源油;生标酸异构化参数低表明原油成熟度不高。沥青质钌离子催化氧化技术对于强烈生物降解原油的油-油对比、油-源对比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原油 沥青质 钌离子催化氧化 生物标志物 成熟度 油源对比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污水配制梳形抗盐聚合物KYPAM驱油试验初步结果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振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5-167,共3页
在原始油层温度 80℃、原始地层水矿化度 2 10 0 0mg/L的胜利胜坨一区开展了梳形抗盐聚合物KYPAM和超高分子量HPAMMO 4 0 0 0对比驱油试验。KYPAM试验区面积 1.6 3km2 ,油层厚 12m ,注聚井 10口 ,井距 30 0m ,油井 16口 ,含水 97.2 % ,... 在原始油层温度 80℃、原始地层水矿化度 2 10 0 0mg/L的胜利胜坨一区开展了梳形抗盐聚合物KYPAM和超高分子量HPAMMO 4 0 0 0对比驱油试验。KYPAM试验区面积 1.6 3km2 ,油层厚 12m ,注聚井 10口 ,井距 30 0m ,油井 16口 ,含水 97.2 % ,设计分 3个段塞注入浓度 180 0~ 10 0 0mg/L的KYPAM污水 (矿化度 12 4 0 1mg/L)溶液1.791× 10 6m3 ;从 2 0 0 2年 7月到 2 0 0 3年 8月 ,注入设计量的 32 .8% ,平均浓度 1836mg/L ,井口粘度2 4mPa·s。MO 4 0 0 0试验区面积 2 .39km2 ,油层厚 17m ,注聚井 2 2口 ,井距 2 2 0m ,油井 4 5口 ,含水 94 .3% ,设计注入浓度、段塞结构相同的MO 4 0 0 0清水 (矿化度 6 80mg/L)溶液 3.6 5 7× 10 6m3 ;从 2 0 0 2年 3月到 2 0 0 3年 8月 ,注入设计量的5 2 .8% ,平均浓度 184 1mg/L ,井口粘度 5 0mPa·s。按 2 0 0 3年 8月统计数字 ,KYPAM试验区见效油井比率(4 3.8% )、单井日平均增产油量 (2 .12t)、单井产油量最大增幅比率 (4 74 % ) ,单井增产油量 (2 186t) ,试验区采收率提高 (0 .4 1% )均高于MO 4 0 0 0试验区 (分别为 37.8% ,1.73t,94 % ,16 90t,0 .38% )。图 2表 4参 4。关键词 :梳形聚合物 ;丙烯酰胺共聚物KYPAM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聚合物驱油 ;矿场应用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聚合物驱工艺 KYPAM 矿化度 驱油剂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技术及其在胜利油田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冬玉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2,共3页
概述了CO2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与油藏地质条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发展趋势。在综合国内外CO2驱技术研究应用条件的基础上,从实施CO2驱的油藏资源量、提高采收率增产幅度、CO2气资源状况和先导试验的效果等方... 概述了CO2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与油藏地质条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发展趋势。在综合国内外CO2驱技术研究应用条件的基础上,从实施CO2驱的油藏资源量、提高采收率增产幅度、CO2气资源状况和先导试验的效果等方面,分析了该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采收率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超稠高硫原油汽提法脱除硫化氢工艺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巧莹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1,共2页
胜利油田某联合站采用单塔两段脱硫工艺,脱硫效率为65%左右,影响联合站脱硫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汽提气来气中硫化氢含量较高及进塔原油含水较高。为此进行了脱硫工艺改造,在其他工艺流程不变条件下,只增加1台天然气换热器,将汽提气进口天... 胜利油田某联合站采用单塔两段脱硫工艺,脱硫效率为65%左右,影响联合站脱硫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汽提气来气中硫化氢含量较高及进塔原油含水较高。为此进行了脱硫工艺改造,在其他工艺流程不变条件下,只增加1台天然气换热器,将汽提气进口天然气与脱硫塔出口含硫气换热,汽提气温度升高至约50℃后再进脱硫塔与原油对流脱硫。由模拟计算分析可知,汽提气量提高至3 000 m3/h,脱硫效率可提高至70%;脱水量降低至10%,脱硫效率可提高至93%。因此可改进脱硫塔原油进料工艺,将两段分别处理含水油和净化油改造为两段同时处理净化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超稠油 汽提法 脱除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低阻油层微观成因机理的宏观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吴金龙 孙建孟 +3 位作者 朱家俊 耿生臣 李召成 张元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5,35,共5页
由于低阻油层的电阻率低于或接近邻近水层的电阻率,给测井评价带来很大难度。根据济阳坳陷已发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低阻油层,在研究微观成因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微观成因下的地质特征,并研究了低阻微观成因机理与宏观地质因素的匹配... 由于低阻油层的电阻率低于或接近邻近水层的电阻率,给测井评价带来很大难度。根据济阳坳陷已发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低阻油层,在研究微观成因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微观成因下的地质特征,并研究了低阻微观成因机理与宏观地质因素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低阻油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背景、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成藏动力和地层水等地质因素的控制。高矿化度地层水成因的低阻油层主要受古咸水的沉积环境和断裂构造带的控制;高自由水饱和度成因的低阻油层受低幅度构造的控制;高束缚水饱和度成因的低阻油层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在火山运动活跃的地带,火山碎屑和凝灰岩的富集有利于蒙皂石的富集,从而形成泥质附加导电成因的低阻油层。研究发现,将微观成因机理与宏观地质控制因素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揭示低阻油层的成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低阻油层 微观成因机理 宏观地质因素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成藏模式再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林晔 刘庆 +2 位作者 张春荣 孔祥星 朱日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3-257,共5页
前人研究认为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是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泥岩生成的烃类直接排入其上紧邻的浊积砂砾岩形成的自生自储型油藏 ,然而东营凹陷烃源岩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不支持上述结论。油源对比、油藏水化学特征、油藏压力等资料... 前人研究认为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是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泥岩生成的烃类直接排入其上紧邻的浊积砂砾岩形成的自生自储型油藏 ,然而东营凹陷烃源岩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不支持上述结论。油源对比、油藏水化学特征、油藏压力等资料均表明 ,梁家楼油田南部区块油藏的油气主要源自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 ,多属超压油藏 ,油藏水以氯化钙型为主 ,为烃类首先沿沙河街组四段岩性疏导体系侧向运移再经断层垂向运移形成的下生上储型或自生自储型油藏 ;而中、北部区块源自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 ,属常压油藏 ,油藏水以碳酸氢钠型为主 ,为烃类沿油源断层直接垂向运移形成的下生上储型油藏。上述认识启示勘探人员对东营凹陷的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烃源岩进行重新评价 ,并重新认识近洼陷中心其他类似油藏的成藏模式和成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梁家楼油田 氯化钙型水 4-甲基甾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区复合驱油体系研究及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业泉 曹绪龙 +2 位作者 王得顺 周国华 李秀兰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9-21,共3页
为建立胜利油区复合驱油体系进行了室内实验。介绍了复合驱油的机理及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关键词 胜利油田 复合驱油体系 表面活性剂 应用 配方 设计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潍北油田昌74井微生物采油室内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宝东 王其伟 +3 位作者 王红艳 涂文利 李素稳 韩仁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4-67,共4页
W3、G12、S11是为潍北油田昌74断块筛选的采油菌种。本文报道这几种菌在油藏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与昌74井原油的作用及岩心驱油结果:使原油含蜡量降低7%—11%,使界面张力降低10.7%—44.0%,使高碳数正构烷... W3、G12、S11是为潍北油田昌74断块筛选的采油菌种。本文报道这几种菌在油藏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与昌74井原油的作用及岩心驱油结果:使原油含蜡量降低7%—11%,使界面张力降低10.7%—44.0%,使高碳数正构烷烃含量下降,低碳数正构烷烃含量增多,产酸产气,提高岩心采收率8.2%—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 潍北油田 微生物采油 细菌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国景星 戴启德 +2 位作者 吴丽艳 王永诗 石砥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19,共5页
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原理 ,分析了河流类型及其形成发育特征 ,借鉴国内外有关冲积河流环境下的层序地层模式 ,特别是近海冲积环境下层序地层模式 ,并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建立了更具普遍意义的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探讨了不同... 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原理 ,分析了河流类型及其形成发育特征 ,借鉴国内外有关冲积河流环境下的层序地层模式 ,特别是近海冲积环境下层序地层模式 ,并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建立了更具普遍意义的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探讨了不同体系域的特征及其与河流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冲积河流相地层的体系域划分具有 4分性特征 ,即主要发育有低水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 ,当基准面缓慢下降时 ,还可发育收缩体系域。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沉积特征 ,指出了各体系域对应的沉积体系及相类型。其中 ,低水位体系域时期以侵蚀下切、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为主 ;扩张体系域时期是由辫状河向曲流河过渡 ;高水位体系域时期以曲流河为主 ;收缩体系域时期是由曲流河向辫状河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河流相 层序地层学 辫状河 曲流河 体系域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理庄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机理及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辉 李伟忠 +1 位作者 张建林 周慧敏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6-79,共4页
正理庄油田沙二段具有高、低电阻率油层共存的特点,油水层识别极为困难。针对性地研究了正理庄油田高、低电阻率油层和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根据油田的地质特征、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实验结果分析了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机理,指出该区低... 正理庄油田沙二段具有高、低电阻率油层共存的特点,油水层识别极为困难。针对性地研究了正理庄油田高、低电阻率油层和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根据油田的地质特征、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实验结果分析了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机理,指出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类型为双孔隙系统结构的砂岩低电阻率油层。综合各种动态及静态资料,深入挖掘各项资料中的特殊信息,提出了一套综合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方法,并以W axm an-Sm its模型和压汞资料建立的含油饱和度解释方程验证其正确性,在油水层复查工作中证明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阻率油层 机理 测井响应 识别方法 Waxman-Smit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区埕北30潜山油藏储层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端平 张敬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由古生界和太古生界组成的古潜山是胜利油田近期重要的油气发现场所 ,其中储层评价及储集空间的预测是这类油藏研究的难题。作者对渤海发现的埕北 30潜山的储层研究取得了有益的进展。首先阐明了该潜山的形成和演化特征 ;然后开发利用... 由古生界和太古生界组成的古潜山是胜利油田近期重要的油气发现场所 ,其中储层评价及储集空间的预测是这类油藏研究的难题。作者对渤海发现的埕北 30潜山的储层研究取得了有益的进展。首先阐明了该潜山的形成和演化特征 ;然后开发利用“潜山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对潜山内部碳酸盐岩和变质岩的次生溶洞、孔隙和构造裂缝进行了详细描述和预测。并且总结出潜山储层双重介质的储集特性 ,这对同类油气藏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藏 溶蚀孔洞 构造裂缝 储层评价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岛油田微幅度构造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健 王海虹 赵红霞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23-25,29,共4页
为了达到极浅海埕岛油田高速高效的开发效果 ,从埕岛油田整体构造入手 ,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 ,并根据埕岛油田定向井多的特点 ,对砂体进行了平面和纵向归位 ,从而落实了砂体顶面微构造的准确形态 .并统计了各种微构造与含油性的关系 .开... 为了达到极浅海埕岛油田高速高效的开发效果 ,从埕岛油田整体构造入手 ,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 ,并根据埕岛油田定向井多的特点 ,对砂体进行了平面和纵向归位 ,从而落实了砂体顶面微构造的准确形态 .并统计了各种微构造与含油性的关系 .开展了微构造类型与累油含水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构造高部位和正向微构造含油性好 ,累油高 ,含水上升慢 ;负向微构造含油性差 ,累油低 ,含水上升快 .最终确定了有利的剩余油分布地区 ,包括正向微构造和断层夹持形成的微构造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 微构造 含水 含油性 精细构造 定向井 砂体 归位 上升 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区水驱普通稠油油藏注蒸汽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7
19
作者 周英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9-483,共5页
胜利油区地层条件下原油黏度大于100mPa.s的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一般低于18%,普通稠油油藏采收率低于25%的储量达到3.75亿t。稠油为非牛顿流体,渗流所需剪切应力大;压力梯度相同,油越稠渗流速度越低;常温驱油效率低,水驱波及系数小,... 胜利油区地层条件下原油黏度大于100mPa.s的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一般低于18%,普通稠油油藏采收率低于25%的储量达到3.75亿t。稠油为非牛顿流体,渗流所需剪切应力大;压力梯度相同,油越稠渗流速度越低;常温驱油效率低,水驱波及系数小,且水驱后原油黏度增加。稠油加热后渗流速度大幅度增加,启动压力梯度减小,油水相对渗透率得到改善,驱油效率大幅增长。因此,注蒸汽热采可以改善稠油渗流特性,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提高驱油效率、波及系数及采收率。为进一步提高水驱后普通稠油油藏的采收率,在优化注蒸汽开发技术政策的基础上,在孤岛油田开展了先导试验,明显提高了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区 水驱 普通稠油 注蒸汽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岛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对策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周英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5-469,共5页
胜利油区海上埕岛油田于1993年开始陆续投入开发,在当时的低油价下,采取了"一套层系、大井距开发"技术政策,使其实现了快速建设、高效开发。但是其采油速度和采收率低,与当前油价高、资源紧缺以及海上设施使用寿命不足的矛盾... 胜利油区海上埕岛油田于1993年开始陆续投入开发,在当时的低油价下,采取了"一套层系、大井距开发"技术政策,使其实现了快速建设、高效开发。但是其采油速度和采收率低,与当前油价高、资源紧缺以及海上设施使用寿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似油田的开发对策与效果,针对埕岛油田主力含油层系馆上段的主要开发矛盾,研究提出了细分层系、加密井网、提高单井液量、提高油层动用率、结合应用水平井和鱼骨状水平井开发等综合调整对策,预计实施后采油速度可提高到2%以上,采收率可提高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细分层系 加密井网 油层动用率 水平井 鱼骨状水平井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