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火山岩类、盆地演化及其CO_2-Au成藏成矿效应 被引量:27
1
作者 赫英 王定一 廖永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4-464,共11页
将胜利油田盆地内火山岩类分为石英拉斑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 3类。其中 ,碱性橄榄玄武岩多分布于盆地边部、出现较晚并受深断裂控制 ,其成分中明显更富碱、富轻稀土、富大离子亲石元素而贫铬、镍等相容元素和挥发分 ... 将胜利油田盆地内火山岩类分为石英拉斑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 3类。其中 ,碱性橄榄玄武岩多分布于盆地边部、出现较晚并受深断裂控制 ,其成分中明显更富碱、富轻稀土、富大离子亲石元素而贫铬、镍等相容元素和挥发分 ,深度大而熔融程度不高 ,应源于富集地幔。二氧化碳气藏与碱性橄榄玄武岩有空间、时间和成因上的关系 ;二氧化碳气藏区的火山岩中含有高含量的金。二氧化碳和金是盆地和火山岩类演化一定阶段的产物 ,源于富集地幔的岩浆去气是其形成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盆地演化 二氧化碳气藏 胜利油田 成矿作用 成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火山岩中的流体包裹体成分及其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赫英 王定一 +2 位作者 冯有良 刘洪营 宋来亮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8-474,共7页
以激光拉曼探针分析了胜利油田火山岩中的流体包裹体成分。结果表明,各包裹体流体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H2O、N2、H2、CH4、H2S等组分。含二氧化碳气藏区的新生代火山岩的流体包裹体中含有较多的CO2,一... 以激光拉曼探针分析了胜利油田火山岩中的流体包裹体成分。结果表明,各包裹体流体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H2O、N2、H2、CH4、H2S等组分。含二氧化碳气藏区的新生代火山岩的流体包裹体中含有较多的CO2,一般在60%(摩尔百分比)以上;而不含二氧化碳气藏区的火山岩的流体包裹体中含CO2较少,多在60%以下。结合其他事实可以认为,该区二氧化碳气藏的形成与新生代富含CO2的碱性橄榄玄武岩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火山岩 液包体 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二氧化碳气藏成因──胜利油田火山岩及其中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5
3
作者 赫英 王定一 +3 位作者 祝总祺 张金功 刘洪营 宋来亮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7-99,共3页
非线性二氧化碳气藏成因──胜利油田火山岩及其中包裹体证据赫英,王定一,祝总祺,张金功,刘洪营,宋来亮(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胜利油田地质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关键词火山岩,包裹体,二氧化碳气藏,... 非线性二氧化碳气藏成因──胜利油田火山岩及其中包裹体证据赫英,王定一,祝总祺,张金功,刘洪营,宋来亮(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胜利油田地质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关键词火山岩,包裹体,二氧化碳气藏,胜利油田前苏联学者谢格洛夫提出“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包裹体 二氧化碳气藏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气区东营凹陷现今地温场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熊振 王良书 +3 位作者 李成 施小斌 郭随平 王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12-321,共10页
文中利用热导率分散模型,根据地层中砂质含量数据计算东营凹陷第三系各沉积地层单元的原地热导率,再利用热阻率法根据东营凹陷170 口测温井中测温资料计算出第三系各地层界面上和特征深度处温度,进而研究东营凹陷现今地下温度场... 文中利用热导率分散模型,根据地层中砂质含量数据计算东营凹陷第三系各沉积地层单元的原地热导率,再利用热阻率法根据东营凹陷170 口测温井中测温资料计算出第三系各地层界面上和特征深度处温度,进而研究东营凹陷现今地下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第三系各地层界面上地温分布特征主要受各界面埋藏深度控制,而地下各特征深度上地温分布特征主要受热流平面分布特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阻率 热流 地温场 东营凹陷 油气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气区二氧化碳气藏成因 被引量:17
5
作者 赫英 王定一 +1 位作者 刘洪营 宋来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2-82,共1页
胜利油气区二氧化碳气藏成因*赫英王定一(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刘洪营宋来亮(胜利油田地质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胜利油气区(济阳坳陷)地处中国东部莫霍面隆起高部位。区内迄今发现的二氧化碳气井主要... 胜利油气区二氧化碳气藏成因*赫英王定一(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刘洪营宋来亮(胜利油田地质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胜利油气区(济阳坳陷)地处中国东部莫霍面隆起高部位。区内迄今发现的二氧化碳气井主要分布于阳信、平方王、高青地区,均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气藏 成因 油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伊利石化对含油气盆地地层压力影响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陆现彩 刘庆 +3 位作者 张林晔 李迎辉 周睿 陆建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5-291,共7页
异常高压带是含油气系统研究和资源勘探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东营凹陷为例,定量研究了粘土矿物成岩作用对地层压力聚集的贡献。在系统分析粘土矿物组成、成岩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了蒙脱石伊利石化的动力学过程,计算了脱水... 异常高压带是含油气系统研究和资源勘探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东营凹陷为例,定量研究了粘土矿物成岩作用对地层压力聚集的贡献。在系统分析粘土矿物组成、成岩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了蒙脱石伊利石化的动力学过程,计算了脱水造成的体积变化和硅钙释放量。指出脱水作用造成的体积变化不是形成异常高压的重要因素,但硅钙的释放可能对封隔层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地层异常压力的积聚和保持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 含油气盆地 物理化学条件 成岩作用 脱水作用 蒙脱石 矿物 定量研究 影响 体积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拗陷特殊生物降解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卢鸿 彭平安 +1 位作者 徐兴友 张林晔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4-699,共6页
济阳拗陷草古100平19井奥陶系储层原油,饱和烃馏分均已损失殆尽,仅残余藿烷系列化合物;同时,芳烃馏分化合物也已损失殆尽,仅残余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上述芳烃化合物俱已损失殆尽的蚀变特征,在相关文献中的报道较为少见。原油中不受水... 济阳拗陷草古100平19井奥陶系储层原油,饱和烃馏分均已损失殆尽,仅残余藿烷系列化合物;同时,芳烃馏分化合物也已损失殆尽,仅残余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上述芳烃化合物俱已损失殆尽的蚀变特征,在相关文献中的报道较为少见。原油中不受水洗作用影响的正构烷烃和不受生物降解作用影响的有机硫化合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均已损失殆尽,显然暗示了原油蚀变是遭受水洗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原油芳烃馏分的“UCM”鼓包幅度明显大于饱和烃馏分的“UCM”鼓包,暗示了芳烃化合物的降解速率平行甚至超过饱和烃的降解速率。原油中低分子量芳烃化合物的快速降解,暗示了油藏可能是在氧化条件下而非在还原条件下发生蚀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馏分 济阳拗陷 芳烃化合物 油藏 生物降解油 二苯并噻吩 蚀变特征 饱和烃 甾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似理论的大型构造物理模拟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任旭虎 杨磊 +2 位作者 綦耀光 孙志信 蔡丽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26,共3页
相似理论是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理论依据,而大型构造物理模拟装置又是一套机电一体化实验系统,在对主要地质构造现象与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动力学和运动学的角度,总结了地质体形成的受力与变形规律,提出了实验装置动力加载单元应该具有... 相似理论是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理论依据,而大型构造物理模拟装置又是一套机电一体化实验系统,在对主要地质构造现象与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动力学和运动学的角度,总结了地质体形成的受力与变形规律,提出了实验装置动力加载单元应该具有的基本功能,并按照相似性理论,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完成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和各功能模块的结构设计。重点分析和解决了非均质体和分段变形地质体受力机理模拟、地质体走滑受力机理及物理模拟和地质体多点多方向应力加载等问题。在实验装置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结构,以整个系统为对象优化组合,开发了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分布式运动控制系统。最后,利用该实验装置完成了不同构造样式的构造物理模拟标准实验,运行实践表明,研制的设备运行良好,达到了设计要求,为构造物理模拟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理论 构造物理 模块化设计 可编程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的定量地震相分析及砂体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凤丽 周祖翼 +1 位作者 才巨宏 印兴跃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本文利用研究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对反映沉积相的特征地震参数进行了提取,应用地质综合参数转换法和单地震参数法建立了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地层的复合沉积旋回和单旋回地震-沉积亚相数值模型,并分别从砂岩组和单砂层两个方面对砂体进... 本文利用研究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对反映沉积相的特征地震参数进行了提取,应用地质综合参数转换法和单地震参数法建立了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地层的复合沉积旋回和单旋回地震-沉积亚相数值模型,并分别从砂岩组和单砂层两个方面对砂体进行了预测和评价,研究结果与实际钻探发现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参数相 砂体 馆陶组 油田 油气藏 地层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地质构造模拟实验台的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磊 綦耀光 +1 位作者 任旭虎 孙志信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86,共4页
由于国内目前尚无针对各种地质构造模拟实验的综合实验平台,限制了地质模拟实验向定量化,可重复性方向的发展,为此设计了新型地质构造模拟实验台。在对主要地质构造现象与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地质体形成的受力与变形规律,提出了实... 由于国内目前尚无针对各种地质构造模拟实验的综合实验平台,限制了地质模拟实验向定量化,可重复性方向的发展,为此设计了新型地质构造模拟实验台。在对主要地质构造现象与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地质体形成的受力与变形规律,提出了实验装置动力加载单元应该具有的基本功能,并基于相似理论推导了模拟实验具备的相似准则,同时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完成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和各功能模块的结构设计。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结构,以整个系统为对象优化组合,开发了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分布式运动控制系统。最后,利用该实验装置完成了不同构造样式的构造物理模拟标准实验。运行实践表明该实验台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理论 地质模拟 可编程控制器 模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埕岛地区天然气勘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广军 王永诗 付瑾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关键词 胜利埕岛地区 天然气勘探 成藏 埕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ut盆地6区石油运移方向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友军 文志刚 +1 位作者 窦立荣 徐佑德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5期22-22,33,共2页
利用含氮化合物作为石油运移示踪剂,探讨了Melut盆地6区石油运移方向。分析结果表明,主运移方向是由北向南。
关键词 石油运移 含氮化合物 分馏效应 运移方向 石油运移 盆地 含氮化合物 分析结果 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储集体的精细解释与描述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国权 高荣涛 +5 位作者 雷凌 张军华 王永刚 王学军 林红梅 张家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4-317,共4页
河流相油气藏是我国石油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它的特点是储集体孔渗性好、埋深小、产量高、分布广,但河道变化频繁、相带也不稳定,给精细解释带来困难。为此,本文对河流相储集体的精细解释与描述方法开展了集中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地质... 河流相油气藏是我国石油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它的特点是储集体孔渗性好、埋深小、产量高、分布广,但河道变化频繁、相带也不稳定,给精细解释带来困难。为此,本文对河流相储集体的精细解释与描述方法开展了集中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地质效果。首先制作河流相储集体的三维理论模型,研究该类油藏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以LHK实际资料为例,分析该区河流相油藏的频带分布,提取能反映目的层频率特征的20Hz分频数据体,进行古河道的分频解释;采用抗噪性和分辨率较高的第三代相干体解释目标层段的多个河道砂体;探索用复合属性来研究地质体的可能性,并提出一种新的地震属性——级联属性,即以原始数据体中提取的地震属性为基础,从中再提取新的相关地震属性,更有利于改善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解释 河流相 储集体 三维理论模型 地震属性 石油勘探 河道变化 描述方法 地质效果 频率特征 河道砂体 显示效果 数据体 油气藏 产量高 不稳定 目的层 提取 古河道 相干体 第三代 分辨率 抗噪性 可能性 地质体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构造属性探讨 被引量:36
14
作者 赵红格 刘池洋 +2 位作者 王建强 王锋 银燕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84-391,共8页
有关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问题,前人的观点大多认为该时期为(类)前陆盆地,笔者对此提出置疑,主要有3个方面的依据:首先,对西缘汝箕沟、石沟驿和崆峒山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的3套粗碎屑沉积进行了重新认识。汝箕沟延长组确... 有关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问题,前人的观点大多认为该时期为(类)前陆盆地,笔者对此提出置疑,主要有3个方面的依据:首先,对西缘汝箕沟、石沟驿和崆峒山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的3套粗碎屑沉积进行了重新认识。汝箕沟延长组确实为边缘相沉积,但其附近层位板内玄武岩的出现,表明该区晚三叠世为拉张环境下的沉积。最新研究表明,石沟驿地区延长组沉积厚度并不大,不超过1500m。崆峒山砾岩沉积可能受西南部的秦祁造山带影响所致,不能作为盆地西部沉积的代表。其次,通过编制晚三叠世延长组地层等厚图及一系列东西向地层剖面对比,发现该时期以往认为的盆地西部从南至北的巨厚沉降带并不存在。最后,通过地震剖面、平衡剖面和裂变径迹测试数据分析,指出西部现今存在的横山堡后冲构造带和马家滩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带并未形成于晚三叠世,其最早形成于晚侏罗世。故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构造属性并非为前陆盆地,而是残延克拉通内叠合盆地的组成部分。该认识对盆地西部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 构造属性 晚三叠世 地层展布 地震剖面 裂变径迹 残延克拉通内叠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与粘土矿物结合关系——以东营凹陷沙四段低熟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陆现彩 胡文宣 +3 位作者 符琦 苗德玉 周光甲 洪志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9-77,共9页
采用超临界抽提(SFE)新技术和氯仿抽提(CE)以及粘土分离等手段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低熟油烃源岩进行不同处理,得到3种粘土样品:(1)含有机质的粘土原样;(2)氯仿抽提去有机质的样品;(3)不同实验条件下超临界抽提后的... 采用超临界抽提(SFE)新技术和氯仿抽提(CE)以及粘土分离等手段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低熟油烃源岩进行不同处理,得到3种粘土样品:(1)含有机质的粘土原样;(2)氯仿抽提去有机质的样品;(3)不同实验条件下超临界抽提后的样品。然后,分别对这3种粘土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傅利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研究发现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除了吸附于矿物表面外,还吸附于粘土矿物尤其是蒙皂石层的层间,后者主要为碳数相对较低的饱和烃类。这一发现对认识沉积岩中可溶有机质对粘土矿物结构和特性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可溶有机质 油矿床 烃源岩 油气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66
16
作者 曾溅辉 郑和荣 王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6-329,共4页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主要为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和砂岩上翘尖灭油气藏。受地层压力的影响,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表现为不同的成藏动力学特征。在正常压力系统,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的驱动力主要为浮力,油气沿断裂、不整合面或储集岩向上运移...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主要为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和砂岩上翘尖灭油气藏。受地层压力的影响,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表现为不同的成藏动力学特征。在正常压力系统,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的驱动力主要为浮力,油气沿断裂、不整合面或储集岩向上运移并在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运移相态主要为游离相;而在异常高压系统,油气运移的驱动力主要为压实和欠压实作用下产生的地层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可以驱动油气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并在岩性圈闭中成藏,运移相态主要为混(溶)相和游离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成藏 动力学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四段盐湖的深水成因模式 被引量:66
17
作者 袁静 赵澄林 张善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四段广泛发育的蒸发岩类与暗色泥、页岩和深水浊积砂体呈现明显韵律层 ,为厚度达千米的盐湖沉积。通过分析了该地区蒸发岩地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条件 ,认为东营凹陷沙四段蒸发岩类的物质基础是深层卤水 ;深部古老地层...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四段广泛发育的蒸发岩类与暗色泥、页岩和深水浊积砂体呈现明显韵律层 ,为厚度达千米的盐湖沉积。通过分析了该地区蒸发岩地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条件 ,认为东营凹陷沙四段蒸发岩类的物质基础是深层卤水 ;深部古老地层中的盐类物质是其盐源 ;凹陷中北部的同沉积深大断裂是沟通凹陷与地壳深部盐类物质的通道。在此基础上提出东营凹陷沙四段盐湖的深水成因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陷 沙四段 盐湖 深水成因模式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与北淮阳构造带印支期的推覆构造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曹高社 李学田 +2 位作者 刘德良 周松兴 高一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在分析合肥盆地钻测井和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 ,对北淮阳构造带推覆构造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印支期推覆构造的存在 ,探讨了印支期推覆构造的模式、动力学背景和油气意义。认为 ,印支期合肥盆地与北淮阳构造带组成统一的推覆构造系... 在分析合肥盆地钻测井和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 ,对北淮阳构造带推覆构造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印支期推覆构造的存在 ,探讨了印支期推覆构造的模式、动力学背景和油气意义。认为 ,印支期合肥盆地与北淮阳构造带组成统一的推覆构造系统 ,其动力学背景是华北陆块深部地壳向造山带内部的陆内俯冲。印支期构造运动为典型的大陆内部构造 ,并非经“B”式俯冲形成的碰撞造山运动。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对油气的保存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陆内俯冲 合肥盆地 北淮阳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纵向分布规律 被引量:16
19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蔡进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6-290,共5页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以及储层物性等数据 ,研究了沾化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的纵向分布规律。在小于 190 0m的深度 ,砂岩的孔隙主要为压实和胶结之后的原生粒间孔隙 ;在埋深达 190 0m以后开...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以及储层物性等数据 ,研究了沾化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的纵向分布规律。在小于 190 0m的深度 ,砂岩的孔隙主要为压实和胶结之后的原生粒间孔隙 ;在埋深达 190 0m以后开始出现少量次生孔隙 ,在 190 0~ 2 2 0 0m深度范围形成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并存的混合孔隙带 ;大量的次生孔隙出现在 2 2 0 0~ 35 0 0m的深度段。 2 0 0多口井 15 0 0 0余个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变化关系也间接证实了这一点。次生孔隙主要为长石溶蚀成因 ,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是次要的 ,这是由有机酸对长石和碳酸盐胶结物的化学反应自由能所决定的。有机酸溶蚀长石的化学反应自由能(- 15 4 4 9~ - 17 92kJ/mol)低于溶蚀碳酸盐 (46 89kJ/mol)。在 2 2 0 0~ 35 0 0m深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孔隙 纵向分布 成因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拗陷高含CO_2气藏的同位素特征和成因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沈渭洲 徐士进 +4 位作者 王汝成 陆建军 尹宏伟 廖永胜 张林晔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08-313,共6页
济阳坳陷无机成因CO2气藏多沿断裂呈带状分布,且与新生代玄武岩在空间分布上关系密切.它具有高的CO2含量(64.55%~99.96%,平均为88.17%)和高的δ13CCO2值(-7.54‰~-3.35‰,平均为-5... 济阳坳陷无机成因CO2气藏多沿断裂呈带状分布,且与新生代玄武岩在空间分布上关系密切.它具有高的CO2含量(64.55%~99.96%,平均为88.17%)和高的δ13CCO2值(-7.54‰~-3.35‰,平均为-5.03‰),40Ar/36Ar(318~3000,平均为1355)和3He/4He(4.68×10-6~3.55×10-6,平均为4.01×10-6).这些特征表明,气藏中CO2为深部地幔来源CO2和地壳来源CO2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产物.研究区内前第三系碳酸盐岩石的CO2含量及其δ13C值的降低进一步表明,地壳来源CO2主要由碳酸盐岩石的脱碳反应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脱碳反应 坳陷 二氧化碳 气藏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