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应用核磁共振测井T2谱划分裂缝型储层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李召成
孙建孟
耿生臣
张玲
史建忠
-
机构
石油大学
胜利油田地科院
-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1年第4期113-118,共6页
-
文摘
应用核磁共振测井T2谱划分储层类型的关键是T2截止值的确定。提出了先通过压汞等实验手段或测井间接计算确定束缚水饱和度 ,然后在核磁共振测井图上直接确定T2截止值的方法。胜利埕北 30 2井的灰岩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资料一方面为提出的方法验证了可行性 ,另一方面表明束缚水饱和度和T2截止值随样品不同而变 ,多数情况下不能简单地用一个T2截止值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 ,总结了应用核磁测井解释孔隙类型的解释模式 ,并通过应用实例证明在核磁测井孔隙类型解释的基础上可应用核磁测井进行裂缝性储层的储层类型划分。
-
关键词
T2截止值
束缚水饱和度
压汞实验
核磁共振实验
测井
裂缝型储层
油气地质
-
Keywords
T2 cutoff value,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 mercury penetration experimen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xperiment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31.81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煤成气勘探远景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李春山
徐春华
黄永玲
-
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
胜利油田地科院
-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2期25-28,共4页
-
文摘
临清坳陷(东部)煤炭资源丰富,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埋藏深、分布广,是煤成气勘探的有利地区.自其沉积以来经历了均衡、停止、补偿和差异演化四个阶段,形成了现今比较复杂的热演化格局.按照不同地区的埋藏历史,可以把它们划分成回返型和中隆新凹型两种,后者是煤成气生成和保存的有利地区.结合埋藏热演化史,对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主生气期进行了确定。
-
关键词
石炭纪
二叠纪
埋藏史
煤成气
资源量
临清坳陷
-
Keywords
Carboniferous period
Permian period
Burial history
Coal Formed gas
Resource extent
Linqing depression
-
分类号
P618.130.8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沾(化)车(镇)地区滚动背斜研究
被引量:8
- 3
-
-
作者
陈书平
王智帮
刘军锷
孙海龙
-
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
胜利油田地科院
-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6-8,12,共4页
-
文摘
从构造和沉积两方面研究了沾车地区滚动背斜的形成机制。在构造方面,主要包括断层的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与滚动背斜的关系;在沉积方面,主要包括沉积速率和沉积物的性质。从断面几何形态上看,铲式断面可引起层面的反倾,上凸断面可以形成鼻状构造或滚动背斜,而坡坪型断面则易于形成滚动背斜;从运动学特征上看,大的伸展量和大的断层滑动速率是形成滚动背斜的有利条件;从断面的力学性质上看,张性正断层则易于形成短轴背斜,更易于形成圈闭。从沉积学角度看,形成滚动背斜应以不太大的沉积速率为宜,但不能给出绝对值,因为必须考虑下盘与上盘沉积速率的比值,岩性则以砂泥岩互层最为有利。另外。
-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滚动背斜
构造特征
沉积特征
-
Keywords
Jiyang
Depression
rollovering anticline
structural feature
depositional feature\
-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胶莱盆地发育演化及其油气前景探讨
被引量:16
- 4
-
-
作者
李桂群
范德江
任景民
-
机构
青岛海洋大学地质系
-
出处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413-419,共7页
-
文摘
根据胶莱盆地区域地质特征,地球动力学背景及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特征分析,论述盆地的发育和演化阶段,并对胶莱盆地含油气前景进行探讨。
-
关键词
油气藏
胶莱盆地
发育
演化
-
Keywords
Jiaolai
basin
evolution
oil and gas prospecting
-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单井控制面积权衡储量计算中控制面积的确定
被引量:5
- 5
-
-
作者
周叶
王家华
林豪
-
机构
西安石油学院计算机系
-
出处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26-28,25,共4页
-
基金
院青年基金
-
文摘
采用单井控制面积权衡方法可以计算油藏的储量.该方法认为观测数据的权值与观测点的疏密有关:在观测点密集的地方,观测数据的权值较小,而观测点稀疏的地方,观测数据的权值则较大.其关键是如何计算每个观测数据的权值.通常这个权值定义为观测点控制区域的面积.该方法的特点是可以把一个任意复杂的边界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边界问题来处理,从而可计算复杂构造油藏的储量.该算法已在微机上实现,并投入生产.
-
关键词
储量计算
单井控制面积
-
Keywords
eserve estimation, boundary/well spacing
-
分类号
TE1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莘县凹陷下第三系生油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3
- 6
-
-
作者
蒋有录
刘国华
-
机构
石油大学勘探系
胜利油田地科院
-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1期1-7,共7页
-
文摘
根据莘县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岩的发育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凹陷内下第三系生油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沙三中下段是本区主力生油层,其有机质的丰度和类型.可与好生油凹陷相媲美.但由于生油层埋藏较浅,地温梯度偏低,致使各生油层有机质的成熟度明显比好生油凹陷低,主要生油层目前仍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主要油源区集中在禹城、梁水镇等深洼陷区,它们控制着下第三系油气最有远景地区的分布.
-
关键词
生油岩
有机质丰度
第三纪
-
Keywords
Source rock
Abundance of organic matter: Thermal matu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Geotemperature gradient: Maturity: Shenxian sag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利用沥青质原油制备天然油湿岩心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宗习武
李秀兰
鄢捷年
洪世铎
-
机构
胜利油田地科院
石油大学开发系
-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3期26-31,共6页
-
文摘
用富含沥青质的单家寺原油制备了天然油湿岩心,与通常用硅油处理的岩心相比较,该岩心的油湿特性更接近油藏岩石.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获得的油湿程度较高,油湿持久性好,处理后的岩心渗透率基本不受影响.评价了各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其中老化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随温度升高,岩样的油湿性增强.
-
关键词
岩心
沥青质原油
制备
原油
-
Keywords
Oil wet core
Asphaltene crude oil
Wettability
Preparation method
-
分类号
TE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利用微差井温测试资料确定原始油藏导热系数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梁金国
王弥康
张奎祥
-
机构
石油大学机械系
-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2期59-64,共6页
-
基金
国家"八五"攻关项目
-
文摘
完善了由微差井温测试资料确定原始油藏导热系数的理论,分析了钻井、完井或洗井造成井筒及近井带地层冷却对后期温度恢复过程的影响,提出了由井筒内流体介质温度测试资料反推对应地层温度曲线的方法.分析了热平衡状态下井筒本身的存在造成井筒内测试温度与实际地温的偏差及对地层导热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
-
关键词
油藏
地层温度
导热系数
井温
温度测量
注蒸气
-
Keywords
Reservoir
Formation temperature
Thermal conductivity
Well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measuring
-
分类号
TE357.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疏松含油砂岩薄片的制备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孙国忠
刘继昌
-
机构
石油大学勘探系
胜利油田地科院
-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3期118-120,共3页
-
文摘
对胜利油田不同类型的储集砂岩的制片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选择低温烤油煮胶和抽真空常压下浸环氧树脂固结样品是制作饱和含油岩样薄片的较理想方案;用502胶形成外套膜后再用低温烤油煮胶,是完成急需样品制片的快速方法;在载物片上用502胶或环氧树脂固结砂粒,制成平面,是解决散砂制片的有效方案.
-
关键词
砂岩
实验
岩样
制备
-
Keywords
Sandstone
Making rock-section
Experimental technique
-
分类号
P589.1
[天文地球—岩石学]
-
-
题名并行软件辅助开发工具NUCAPPT的设计与实现
- 10
-
-
作者
姜殿启
徐鸿
张德富
周维四
高余良
-
机构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胜利油田地科院
-
出处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56-59,共4页
-
基金
国家863高科技项目资金
-
文摘
该文首先简要介绍并行软件开发环境分类及其环境特性。然后讨论了一个并行软件辅助开发工具—NUCAPPT。NUCAPPT将组成并行计算任务的各子任务分配到对应的处理器,并对分配到各处理器的任务间的数据通信进行优化。它不仅能保证任务分配后各处理器负载比较平衡,通信等待时间较小,而且能简化并行程序的编制过程,提高所编并行程序的质量。
-
关键词
软件开发环境
NUCAPPT
并行程序
软件工具
-
分类号
TP311.5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TP311.56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