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沾3区块内源微生物室内模拟激活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包木太 王兵 +1 位作者 袁长忠 李希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34-2338,共5页
在考察了国内外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情况的基础上,采用1#~4#激活剂配方对沾3区块注入水中微生物群落进行了选择性激活,对激活后总菌、有益菌、有害菌的数量及表面张力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室内模拟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4#激... 在考察了国内外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情况的基础上,采用1#~4#激活剂配方对沾3区块注入水中微生物群落进行了选择性激活,对激活后总菌、有益菌、有害菌的数量及表面张力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室内模拟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4#激活剂配方能有效刺激有益菌的生长,同时对有害菌SRB实现了较为有效的抑制,压力和多孔介质对微生物的生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多孔介质的影响较压力的影响要显著一些,KNO3的激活效果及提高残余油采收率的效果要优于NH4NO3,硝酸盐含量从0.1%到0.2%的增加能增加有益菌的数目,但对采收率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室内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在水驱基础上内源微生物驱可提高采收率达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激活剂 压力 多孔介质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杜春安 马力 +3 位作者 吴晓玲 袁长忠 徐鹏 李希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32-434,451-452,共3页
为解决油田生产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大量富余污水处置难度大和大量清水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开展了油田污水生化处理和膜过滤相结合的研究和试验。针对低渗透油藏回注水质要求严格的问题,应用生化处理配套精细过滤的集成工艺,可使处理... 为解决油田生产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大量富余污水处置难度大和大量清水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开展了油田污水生化处理和膜过滤相结合的研究和试验。针对低渗透油藏回注水质要求严格的问题,应用生化处理配套精细过滤的集成工艺,可使处理后水质达到低渗透油田回注水A1级标准。针对稠油热采锅炉、三采配聚耗用清水的问题,应用生化处理配套反渗透膜淡化的组合工艺,可使处理后水质达到注汽锅炉和三采配聚用水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生化与膜过滤集成工艺,可以实现采油污水的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污水 生物接触氧化 膜过滤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沾3区块油藏中Geobacillus菌的激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彩风 李阳 +3 位作者 吴昕宇 曹嫣镔 汪卫东 包木太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3-167,共5页
利用16S rRNA克隆文库技术分析胜利油田沾3区块油藏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使用不同激活剂对沾3区块油藏样品进行内源微生物激活,对激活后样品进行乳化能力、产生表面活性物质能力评价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并开展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 利用16S rRNA克隆文库技术分析胜利油田沾3区块油藏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使用不同激活剂对沾3区块油藏样品进行内源微生物激活,对激活后样品进行乳化能力、产生表面活性物质能力评价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并开展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沾3区块油藏样品中含有2%的Geobacillus,该菌是沾3区块油藏内源微生物中产生表面活性物质、发挥乳化功能的关键菌群;加入适宜的激活剂体系可以选择性激活该类细菌,使其成为优势菌;利用选择性激活Geobacillus的配方激活沾3区块油藏内源微生物,可以在水驱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BACILLUS 乳化能力 激活 内源微生物 微生物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水平井完井及采油配套技术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增林 张全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共5页
经过"八五"以来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配套,胜利油田水平井完井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单一的固井射孔完井发展为适应不同油藏类型的多种完井方式,形成了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裸眼防砂完井一体化技术、水平井砾石充填防砂完井技术... 经过"八五"以来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配套,胜利油田水平井完井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单一的固井射孔完井发展为适应不同油藏类型的多种完井方式,形成了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裸眼防砂完井一体化技术、水平井砾石充填防砂完井技术、鱼骨状分支水平井完井技术、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等。同时,水平井开采技术发展迅速,可实现水平井分段优化射孔、任意层段卡堵水和选择性采油技术,特别是针对采用裸眼防砂完井技术的水平井,开发了高效注蒸汽热采技术,满足了胜利油田选择性开采的需要。另外,还研究形成了水平井井下管柱打捞技术,以解水平井修井工作的燃眉之急。水平井完井及采油配套技术系列,在稠油、断块和整装等不同类型油藏规模化应用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分析了目前胜利油田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今后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攻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完井 采油 修井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稠油黏度与其组分性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盖平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7,27,共5页
选取黏度分别属于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特超稠油的GD排15-0、GD排13-10、单56-16-10、56-9-11、单113-P1、郑411系列、坨826系列等13个胜利油田稠油样品,利用液相色谱法将其分离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四个组分;采用VPO... 选取黏度分别属于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特超稠油的GD排15-0、GD排13-10、单56-16-10、56-9-11、单113-P1、郑411系列、坨826系列等13个胜利油田稠油样品,利用液相色谱法将其分离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四个组分;采用VPO法分别测定各组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采用元素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其元素组成与金属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含量是影响稠油黏度的主要因素,胶质含量对原油黏度也有重要影响,稠油黏度随胶质、沥青质总量增大而增加;胶质沥青质组分的高相对分子质量是其影响体系黏度的主要原因;组分杂原子含量和金属元素含量对稠油黏度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组分 相对分子质量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测调一体化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常友 《石油机械》 2015年第6期66-70,共5页
测调一体化分层注水技术测试调配效率高,已逐渐成为胜利油田分层注水主导工艺技术。结合油田油藏特征,胜利油田对测调一体化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并主要对配水器进行技术改进,设计了常规式、大压差式、免开式系列化可调配水器,满足了... 测调一体化分层注水技术测试调配效率高,已逐渐成为胜利油田分层注水主导工艺技术。结合油田油藏特征,胜利油田对测调一体化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并主要对配水器进行技术改进,设计了常规式、大压差式、免开式系列化可调配水器,满足了不同类型分层注水管柱的需求。同时针对高温高压注水需求开展了高温、高压密封材料优化研究,以满足120°、35 MPa高温高压注水需求;针对大斜度定向井,设计了测调仪器的滚轮式扶正装置,提高对井斜的适应性,满足井斜60°以内的测试调配。近年来,胜利油田推广应用测调一体化分层注水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油田分注率、层段合格率效果均明显提升,为提高油田注水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调一体化 可调配水器 封隔器 高压注水 大斜度定向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超稠油蒸汽驱汽窜控制技术 被引量:35
7
作者 曹嫣镔 刘冬青 +3 位作者 张仲平 王善堂 王全 夏道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9-743,共5页
针对超稠油油藏蒸汽驱过程中汽窜严重的问题,开展室内蒸汽驱汽窜控制技术研究,将氮气泡沫与热固性堵剂相结合封堵汽窜,热固性堵剂封堵大孔道,氮气泡沫调整蒸汽的吸汽剖面。优化后的泡沫剂体系300℃阻力因子达到30以上,且对低含油饱和度... 针对超稠油油藏蒸汽驱过程中汽窜严重的问题,开展室内蒸汽驱汽窜控制技术研究,将氮气泡沫与热固性堵剂相结合封堵汽窜,热固性堵剂封堵大孔道,氮气泡沫调整蒸汽的吸汽剖面。优化后的泡沫剂体系300℃阻力因子达到30以上,且对低含油饱和度区域具有选择性封堵作用,适用于超稠油油藏条件下高渗透带的封堵;热固性堵剂在静态120℃可4 h形成固结,150℃可2h有效固结,在蒸汽动态驱替过程中可形成有效封堵。利用双岩心管开展堵调工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固性堵剂和氮气泡沫相结合的封堵汽窜方式比单纯应用氮气泡沫提高采收率5.7%,驱替效率整体达到60.8%。2011年在单56超稠油藏进行现场实施,措施后综合含水下降10.2%,生产井井口温度下降15℃,井组日产油量增加28 t以上,单轮次措施有效期198 d,措施增油2 562 t,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蒸汽驱 泡沫 热固性堵剂 汽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复合泡沫体系提高胜利油田稠油热采开发效果 被引量:73
8
作者 宫俊峰 曹嫣镔 +1 位作者 唐培忠 刘冬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地层非均质性使得稠油油藏注蒸汽多轮次吞吐开采后期开发效果变差。伴蒸汽注入氮气和泡沫剂可有效提高蒸汽的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改善稠油热采的开发效果。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特点,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温复合泡沫剂FCY(该泡沫剂在310℃... 地层非均质性使得稠油油藏注蒸汽多轮次吞吐开采后期开发效果变差。伴蒸汽注入氮气和泡沫剂可有效提高蒸汽的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改善稠油热采的开发效果。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特点,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温复合泡沫剂FCY(该泡沫剂在310℃、气液比1∶1条件下阻力因子达到20以上),并研究了温度、矿化度、剩余油饱和度对其封堵效率的影响。FCY体系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表明:FCY泡沫剂可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注入蒸汽的驱替效率;伴蒸汽注入FCY体系可以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降低含水率;氮气和泡沫剂合注为最佳注入方式。胜利油田现场应用证明,高温复合泡沫体系FCY可有效改善热采稠油油藏吞吐开发效果,封堵大孔道,防止汽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稠油 热采 泡沫剂 氮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水驱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3
9
作者 宋智勇 郝滨 +2 位作者 赵凤敏 高光军 汪卫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50,8,共7页
根据胜利油田的油藏特点,在温度(55~91℃)、矿化度(3 000~20 000 mg/L)及渗透率((207~6 900)×10^(-3)μm^2)等油藏条件下,利用16S rDNA克隆测序技术研究了10个水驱油藏的内源微生物种群及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油藏内源微生物由种... 根据胜利油田的油藏特点,在温度(55~91℃)、矿化度(3 000~20 000 mg/L)及渗透率((207~6 900)×10^(-3)μm^2)等油藏条件下,利用16S rDNA克隆测序技术研究了10个水驱油藏的内源微生物种群及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油藏内源微生物由种类丰富的细菌和古菌组成.其中,细菌以变形杆菌门为主(其中Gammaproteobacteria数量占总菌数的41.4%,Betaproteobacter记数量占总菌数的25.0%),共计114个属;另外,古菌共计14个属.整体上涵盖了烃降解、产生物表面活性物质、产甲烷等多种驱油功能微生物,其中,石油烃降解菌Achromobacter、Arcobacter几乎分布于所有研究区块.群落结构受到油藏温度、矿化度、渗透率、水驱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高温度的油藏中古菌种类以及细菌中Thermu.s、Thermincola、Thermanaeromonas等嗜热菌含量均显著提升.其中:90℃油藏的嗜热细菌数量占总菌数的23%,并出现了极端嗜热古菌Geoglobus;矿化度10 000 mg/L以上的区块,耐盐菌数量占总菌数的30%左右,约为该矿化度以下油藏的2倍,而较高矿化度下的严格厌氧、反硝化等代谢形式未形成优势;油藏渗透率提高和水驱时间的延长会显著提高微生物多样性,种属数量增幅可达1倍以上.以上结果表明:研究的各水驱油藏普遍具有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的生物基础;不同的油藏环境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微生物驱油的激活配方及注入工艺需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 内源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 群落结构 群落分布 水驱油藏 16S rDNA克隆测序技术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回注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6
10
作者 曹怀山 姜红 +1 位作者 谭云贤 王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8-221,226,共5页
结合胜利油田污水回注处理现状,介绍了近两年来胜利油田回注污水处理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主要有:针对腐蚀性污水实施了预氧化处理技术、水质改性处理技术,实施后水质达标,沿程水质稳定;针对含聚污水实施了氮气气浮除油技术和气浮与... 结合胜利油田污水回注处理现状,介绍了近两年来胜利油田回注污水处理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主要有:针对腐蚀性污水实施了预氧化处理技术、水质改性处理技术,实施后水质达标,沿程水质稳定;针对含聚污水实施了氮气气浮除油技术和气浮与磁粉处理结合技术,取得较好除油效果,存在问题为产生污泥量大,排污困难;针对油田回注污水中低含油难以去除难题,实施了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并在樊41低渗透油田工业化应用,配套金属膜精细处理,使处理后水质达到A1级标准。针对油田污水回注处理中后续存在难题,提出了下步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回注污水 污水处理 处理工艺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污水处理工艺中COD的去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涛 包木太 +2 位作者 李希明 郭省学 汪卫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35-2039,2057,共6页
概述了油田污水的组成特点,并从近年来聚合物驱油和三元复合驱油产生污水带来的新问题出发,阐述了油田污水处理的难点所在。同时对当前油田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特点、实际工艺中存在的不足等作了比较,得出当前油田污水处理过程中工艺流程... 概述了油田污水的组成特点,并从近年来聚合物驱油和三元复合驱油产生污水带来的新问题出发,阐述了油田污水处理的难点所在。同时对当前油田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特点、实际工艺中存在的不足等作了比较,得出当前油田污水处理过程中工艺流程的选择标准和目标。重点对工艺处理中的絮凝沉降、生化处理以及膜法处理等不同的工艺流程中COD的去除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各种方法得出在油田污水处理中利用生化法和膜处理方法的有机结合将是油田污水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对当前油田污水处理中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了进一步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工艺流程 生化法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激活剂对胜利油田中一区油藏内源菌激活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包木太 袁书文 +1 位作者 宋智勇 李希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6-791,共6页
在对胜利油田中一区油藏流体分析的基础上,模拟油藏高温(65℃)高压(10 MPa)环境,研究了葡萄糖、玉米淀粉水解液、小麦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碳源的不同激活剂体系对中一区7N11井产出水中内源菌激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碳... 在对胜利油田中一区油藏流体分析的基础上,模拟油藏高温(65℃)高压(10 MPa)环境,研究了葡萄糖、玉米淀粉水解液、小麦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碳源的不同激活剂体系对中一区7N11井产出水中内源菌激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碳源会显著影响油藏内源菌的生长周期、菌群结构及代谢活性,综合评价淀粉水解液为碳源的激活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用淀粉水解液配制的激活剂进行了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增油效果显著,30 d后采收率提高幅度可以达到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内源菌 激活剂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G89-1区块CO_2气驱封窜剂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凡 罗跃 +4 位作者 丁康乐 刘承杰 刘巍 安科 王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
胜利油田G89-1区块属于高温、低渗、非均质油藏。针对该油藏研发了耐温抗酸CO2气驱封窜剂,其配方如下:丙烯酰胺4.5%(质量分数,下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5%,改性剂0.3%,乳化型引发剂0.25%,甲醛溶液0.25%,缓聚剂ES0.5%。该凝胶溶液... 胜利油田G89-1区块属于高温、低渗、非均质油藏。针对该油藏研发了耐温抗酸CO2气驱封窜剂,其配方如下:丙烯酰胺4.5%(质量分数,下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5%,改性剂0.3%,乳化型引发剂0.25%,甲醛溶液0.25%,缓聚剂ES0.5%。该凝胶溶液的pH为3~7时,成胶时间可控制在6 h左右,受pH影响较小,形成的凝胶在126℃、pH=3条件下放置3个月,黏度基本无变化。封窜剂体系在126℃、CO2压力0~10 MPa条件下,成胶黏度达到150×104mPa·s以上。该凝胶的抗剪切性能良好,在183 s-1下搅拌20 min后,黏度仍达62×104mPa·s。填砂管封堵实验表明,该体系能显著降低地层渗透率,注水冲刷40 PV后封堵率大于90%。填砂管驱油实验表明,该体系有很好的CO2封窜性能,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率 非均质油藏 CO2气驱封窜剂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建 任家敏 +1 位作者 田浩然 李玉宝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105,共4页
为探索低渗透油藏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新途径,在樊154-平4井进行了国产化多级分段压裂完井工具探索性试验。该井裸眼分段压裂管柱顺利下入,为后续裸眼分段压裂施工奠定了基础。经过25 h的施工,樊154-平4井分段压裂顺利完成,各级投球... 为探索低渗透油藏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新途径,在樊154-平4井进行了国产化多级分段压裂完井工具探索性试验。该井裸眼分段压裂管柱顺利下入,为后续裸眼分段压裂施工奠定了基础。经过25 h的施工,樊154-平4井分段压裂顺利完成,各级投球打开滑套压力51~59 MPa,均正常顺利打开。应用结果表明,合理应用水平井技术开发低渗储层,能够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储层动用程度,实现油井的经济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水平井 裸眼完井 多级 分段压裂 通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埕东油田西区采油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军章 汪卫东 +3 位作者 耿雪丽 杜春安 袁长忠 宋智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106,118,共3页
为了提高埕东油田西区采油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根据该区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粘度降低的影响因素和污水的特点,提出了首先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去除污水中还原态硫化物,然后采用超滤反渗透工艺降低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形成了一套采... 为了提高埕东油田西区采油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根据该区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粘度降低的影响因素和污水的特点,提出了首先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去除污水中还原态硫化物,然后采用超滤反渗透工艺降低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形成了一套采油污水生物接触氧化与超滤反渗透处理集成工艺。通过工艺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污水中显著影响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因素——物质的质量浓度,将污水中还原性硫化物的质量浓度由6mg/L降低为0mg/L,钠离子的质量浓度由3541mg/L降低为248mg/L,镁离子的质量浓度由120mg/L降低为0mg/L,用处理后的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达到35mPa·s,粘度保持率达70%以上,达到现场聚合物驱的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污水处理 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 生物接触氧化 超滤反渗透 埕东油田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同心双管分层注水工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施明华 王艳珍 +3 位作者 李宝林 姜广彬 张国玉 郭林园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71,74,共3页
针对早期同心双管分层注水工艺因存在无安全阀等快速关断装置和内外管间皮碗密封不严等问题,对该工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形成了φ101.60~60.33 mm同心双管液控分层注水工艺。对环空安全阀、注水安全阀和分流配水器等配套工具进行了重点... 针对早期同心双管分层注水工艺因存在无安全阀等快速关断装置和内外管间皮碗密封不严等问题,对该工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形成了φ101.60~60.33 mm同心双管液控分层注水工艺。对环空安全阀、注水安全阀和分流配水器等配套工具进行了重点改进和完善,使各层注入量由地面控制,分层注水精确,并可在地面验封。该工艺在埕岛海上油田应用了3次井,均取得了良好的分层注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同心双管 分层注水 安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罗家地区页岩储层可压性实验评价 被引量:26
17
作者 郭海萱 郭天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9-346,共8页
页岩储层的"可压性评价",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评价方法。结合室内岩石力学和物性参数测试结果以及脆性指数计算方法,尝试对目标储层进行可压性评价,探索并形成较为系统的室内实验评价方法。结果显示,页岩抗张强度、单轴抗压... 页岩储层的"可压性评价",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评价方法。结合室内岩石力学和物性参数测试结果以及脆性指数计算方法,尝试对目标储层进行可压性评价,探索并形成较为系统的室内实验评价方法。结果显示,页岩抗张强度、单轴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断裂韧性较砂岩和碳酸盐岩低;垂直层理方向粘聚力大于平行层理方向,沉积层理面胶结脆弱;受诱导应力的作用,平行的沉积层理(天然裂缝系)与主裂缝夹角越大,越容易起裂。断裂韧性实验中,当人字形切槽与沉积层理面的夹角在45°以内时,裂缝容易沿层理面扩展;大于45°时,裂缝将穿过层理面扩展。综合分析表明,该页岩储层可压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可压性 体积压裂 岩石力学实验 脆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回注污水处理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仲如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86-90,共5页
结合胜利油田分公司油田污水处理现状,介绍了胜利油田污水处理技术进展情况,针对胜利油田污水处理特点形成了污水处理技术系列。同时详细介绍了3项单项技术试验应用情况:①二级气浮除油工艺,提高了除油效果,减少了管网及设备的腐蚀;②... 结合胜利油田分公司油田污水处理现状,介绍了胜利油田污水处理技术进展情况,针对胜利油田污水处理特点形成了污水处理技术系列。同时详细介绍了3项单项技术试验应用情况:①二级气浮除油工艺,提高了除油效果,减少了管网及设备的腐蚀;②针对强腐蚀回注污水实施了电化学预氧化技术,详细介绍了电化学预氧化处理污水技术实施情况;③针对化学驱回注污水,研究、实验了高梯度聚结气浮技术,介绍了高梯度聚结气浮现场试验情况。最后,对今后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污水处理技术 二级氮气气浮 电化学预氧化 高梯度聚结气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注水井增注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常友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73-77,共5页
胜利油田主要以注水开发为主,油田现有欠注层1 954层,日欠注8.6×104 m3,其中低渗欠注层576层,日欠注1.2×104 m3。对国内外解堵增注技术主要进展进行了阐述,对胜利油田近年来在注水井增注方面进展情况进行总结,针对不同欠注原... 胜利油田主要以注水开发为主,油田现有欠注层1 954层,日欠注8.6×104 m3,其中低渗欠注层576层,日欠注1.2×104 m3。对国内外解堵增注技术主要进展进行了阐述,对胜利油田近年来在注水井增注方面进展情况进行总结,针对不同欠注原因实施了相应的解堵增注措施,主要有在中高渗储层实施了以盐酸、土酸为主的酸化解堵增注措施,在低渗油田中实施了解堵、基质处理及活性降压增注工艺技术,在物理增注方面,主要实施了水力深穿透射流射孔、水平井径向钻进技术、振动解堵增注技术,配套了前期预处理及后期排液等配套技术,并简要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主要对表面改性降压增注技术、脉冲解堵增注技术试验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目前欠注注水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步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注水井增注 酸化解堵 表面改性 高聚能电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水力喷射泵采油工艺技术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宝全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0-61,64,共3页
胜利浅海油田地处风暴潮多发区,开发方式采用简易卫星平台加海底管线方式,工作环境恶劣,为保证设施和人员安全,保证油田正常生产,研究设计了海上油田水力喷射泵采油工艺系统。该水力喷射泵采油系统由地面系统和井下系统2部分组成,地面... 胜利浅海油田地处风暴潮多发区,开发方式采用简易卫星平台加海底管线方式,工作环境恶劣,为保证设施和人员安全,保证油田正常生产,研究设计了海上油田水力喷射泵采油工艺系统。该水力喷射泵采油系统由地面系统和井下系统2部分组成,地面系统包括动力液供给和产出液收集处理系统,井下系统包括动力液及产出液在井筒内的流动系统和喷射泵等。并针对海上油田生产条件差,安全要求高而开发了水力喷射泵井下安全生产配套技术。现场应用表明,水力喷射泵生产系统对海上油田的举升有良好的适应性,井下安全生产控制技术操作施工简单、方便、性能可靠,能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油田 稠油 水力喷射泵 射流泵 采油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