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反演在春风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有涛 陈学国 +1 位作者 郝志伟 肖辉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3期293-295,共3页
车排子地区春风油田研究区地震剖面上,近缘沉积体系沙一段1砂组储层呈弱反射或空白反射,储层描述难度大。为解决此问题,首先,对研究区地震资料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地震拓频处理和测井资料的标准化处理,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基础资料;其次,以... 车排子地区春风油田研究区地震剖面上,近缘沉积体系沙一段1砂组储层呈弱反射或空白反射,储层描述难度大。为解决此问题,首先,对研究区地震资料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地震拓频处理和测井资料的标准化处理,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基础资料;其次,以精确层位解释为基础,开展精细储层标定与子波提取,明确了储层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然后,建立符合地质规律的初始波阻抗模型,经试验获得了适合该区的反演参数;最后,应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得到了高分辨率的波阻抗数据体。研究区沙一段1砂组有利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及西部近物源储层较为发育,为有利的目标区域。该研究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约束反演 地震资料 储层预测 高分辨率 车排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联盟庄地区戴南组物源及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健 林春明 +4 位作者 张永山 姚玉来 陈顺勇 张霞 张妮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10,共10页
综合运用碎屑岩类分析法、重矿物法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联盟庄地区戴南组的物源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戴南组物源具有不稳定性,早、中期物源均来自柘垛低凸起,物源方向由沿东北方向沉积演变为沿南北方向沉积;晚期物源来自西北部的菱... 综合运用碎屑岩类分析法、重矿物法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联盟庄地区戴南组的物源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戴南组物源具有不稳定性,早、中期物源均来自柘垛低凸起,物源方向由沿东北方向沉积演变为沿南北方向沉积;晚期物源来自西北部的菱塘桥低凸起。联盟庄地区戴南组沉积物为再旋回沉积物,母岩区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其源岩主要为花岗岩和中基性火成岩。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以及分析测试资料,对联盟庄地区戴南组的沉积相平面分布进行了研究,三角洲的展布受河湖作用及物源供应的影响,早、中、晚期分别呈朵状、朵叶状和伸长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沉积相 母岩 高邮凹陷 戴南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藏输导体系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坤 任新成 +3 位作者 马奎 黄擎宇 石书缘 高建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0-359,共10页
新近系沙湾组是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重要的油气富集层位。在对沙湾组油藏分布、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沙湾组油气的成藏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古油藏阶段和次生调整阶段,并分别论述各阶段的输导体系及其时空组合关系。古... 新近系沙湾组是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重要的油气富集层位。在对沙湾组油藏分布、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沙湾组油气的成藏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古油藏阶段和次生调整阶段,并分别论述各阶段的输导体系及其时空组合关系。古油藏阶段主要发育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和红车断裂带同生逆断层组成的输导体系,研究区北部的白垩系底面不整合有效输导厚度大,向西逐渐减薄为0;同生逆断裂是控制红车断裂带发育演化的主干断裂,形成时间早,断距大。次生调整阶段则发育有沙湾组一段底部砂体、红车断裂带后生正断层、艾卡断裂带、凸起之上新近系张性断裂组成的输导体系,沙一段砂体在凸起之上分布广泛,沉积连续而稳定,呈"毯状"自南向北逐渐减薄,做为最底部的砂体层,是该阶段主要的横向输导体系;新近纪末期红车断裂带发育了一期正断裂,断裂活动强度大且规模较大,凸起之上则发育一期与红车断裂带后生正断层同期形成的新近系正断层,凸起南部四棵树凹陷的艾卡断裂活动期长、断距大、延伸远,这些断层构成了次生调整阶段的纵向输导体系。利用运移通道指数(MPI)及颗粒荧光定量分析(QGF)分别预测了白垩系底不整合面及沙一段毯状砂体的优势运移区。平面上将运移通道指数在0.3以上的区域作为不整合输导层的优势运移区,将QGF指数值大于3.8的区域作为沙一段毯状砂体的优势运移区。通过分析多套输导体系在油气成藏的不同阶段的空间组合以及油气分布与输导体系的关系,明确了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预测609井区具备油气输导的有利条件,可作为下步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凸起 输导体系 优势运移区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段岩性油藏动态成藏过程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震 朱文奇 +3 位作者 夏鲁 潘高峰 吴迅达 郭彦如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5-906,共12页
运用定量方法对西峰油田地层埋藏史、热史、生排烃史、成岩史、孔隙度演化史、油气充注期、圈闭形成史及成藏动力窗口演化史分别进行了模拟,并对成藏关键条件的时空匹配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从早白垩世开始,区域构造沉降及伴... 运用定量方法对西峰油田地层埋藏史、热史、生排烃史、成岩史、孔隙度演化史、油气充注期、圈闭形成史及成藏动力窗口演化史分别进行了模拟,并对成藏关键条件的时空匹配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从早白垩世开始,区域构造沉降及伴随的大规模盆地热事件引发了烃源岩的生排烃,为油气成藏创造了优越油源条件;成藏之前,有机酸的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长8段储层的物性,从而奠定了油气成藏所需的空间基础;随时空演化,源储压差的持续增大使油气充注进入储层成为了可能;从成藏期开始,成藏动力窗口和岩性圈闭窗口的持续发育,不但保障了油气的高效充注,而且使已形成的油藏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成藏关键条件的时空匹配关系表明,西峰地区长8段储层油气成藏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成藏期储层物性良好,成藏后在压实和胶结作用下储层逐渐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过程 储层物性演化 动力窗口 圈闭窗口 西峰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桥油田重力流水道沉积特征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高祥成 宋璠 +3 位作者 王俊友 苏妮娜 侯加根 安振月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3-28,共6页
板桥油田位于北大港潜山构造带东北倾没端,该油田沙河街组一段属于典型的重力流水道沉积。在系统的岩心观察基础上,结合400口井的测井曲线特征,将该区重力流水道划分为主水道、分支水道、水道侧翼、水道漫溢以及湖相泥5种微相。总结了... 板桥油田位于北大港潜山构造带东北倾没端,该油田沙河街组一段属于典型的重力流水道沉积。在系统的岩心观察基础上,结合400口井的测井曲线特征,将该区重力流水道划分为主水道、分支水道、水道侧翼、水道漫溢以及湖相泥5种微相。总结了各类微相的展布特征。综合动、静态资料,分析了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探讨了不同微相砂体的渗流特征及水驱控制程度。研究认为下一步潜力区应是重力流主水道、分支水道以及水道侧翼砂体分布区,其中重点是重力流分支水道砂体分布区,区内还存在着丰富的剩余油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油田 沉积微相 重力流水道 储层物性 注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盆地古近系清水营组烃源岩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宗昊 武向峰 +2 位作者 侯旭波 韩秀艳 刘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6840-6845,共6页
胜利西部银川盆地发育巨厚的新生界地层,但由于资料相对较少,盆地内古近系清水营组是否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一直是制约该盆地勘探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主要问题,本文从地震资料入手,利用地震剖面、速度谱资料,结合野外地质、已钻探井,开... 胜利西部银川盆地发育巨厚的新生界地层,但由于资料相对较少,盆地内古近系清水营组是否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一直是制约该盆地勘探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主要问题,本文从地震资料入手,利用地震剖面、速度谱资料,结合野外地质、已钻探井,开展地震相、沉积相分析并结合层速度分析方法进行了烃源岩的研究与预测,该综合研究方法对西部其他低勘探程度区烃源岩预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盆地 烃源岩 速度谱 地震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胜利区块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控制因素与发育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颜小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38,113,共3页
烃源岩是新区油气勘探面对的首要问题,中下侏罗统是柴达木盆地东部胜利区块发育的主力烃源岩层系之一。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研究区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相油页岩以及湖沼相煤系烃源岩2种类型烃源岩。烃源岩分布较广,但横向残留厚度及埋藏... 烃源岩是新区油气勘探面对的首要问题,中下侏罗统是柴达木盆地东部胜利区块发育的主力烃源岩层系之一。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研究区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相油页岩以及湖沼相煤系烃源岩2种类型烃源岩。烃源岩分布较广,但横向残留厚度及埋藏深度差异较大,主要受侏罗纪原型盆地发育与后期构造运动的双重影响。地化分析结果表明,深湖—半深湖相油页岩为好烃源岩,湖沼相煤系烃源岩为中等—好烃源岩。在研究区东部烃源岩厚度较大且已进入成熟阶段,是成熟油气有利勘探区;在中西部厚度较薄且只进入低熟阶段,是低熟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控制因素 发育特征 中下侏罗统 胜利区块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缘春晖油田侏罗系八道湾组湿地扇沉积及成藏效应 被引量:10
8
作者 肖雄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春晖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即"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主要含油层系为侏罗系八道湾组,对沉积相及有利储集层分布规律的研究制约着春晖油田的勘探工作。为此,根据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取心及分析测试资料等,对春晖油田... 春晖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即"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主要含油层系为侏罗系八道湾组,对沉积相及有利储集层分布规律的研究制约着春晖油田的勘探工作。为此,根据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取心及分析测试资料等,对春晖油田八道湾组开展了沉积相和有利砂体分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八道湾组一段一砂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来自西北方向的多个物源形成的湿地扇沉积在研究区相互叠置,可识别出为扇根、扇中、扇缘3种亚相和6种岩石相(扇根砾岩相,扇中辫状河道砂砾岩相、辫状河道粗砂岩相、辫状河道细砂岩相,扇缘泥岩相和碳质泥岩及煤层相);扇中粗砂岩相、细砂岩相为油气聚集的优势岩相带,亦是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它决定了油气富集规模及油藏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晖油田 八道湾组 湿地扇 储集层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学国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8,6,共7页
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等特征,应用综合地球化学指标对有机质类型进行判定.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上统好于下统.其有机质类型表现为下统好于上统,下统以混合偏腐泥型为主,上统以混合型偏... 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等特征,应用综合地球化学指标对有机质类型进行判定.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上统好于下统.其有机质类型表现为下统好于上统,下统以混合偏腐泥型为主,上统以混合型偏腐殖型为主,煤系以腐殖型为主.下统烃源岩几乎都在成熟—过成熟范围内,利于生成成熟油气和凝析油,上统利于生气.并通过纵向上各主要烃源岩层对比,总结出重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不含β胡萝卜烷、规则甾烷以C27呈显著优势的"V"型分布是石炭系烃源岩的几个标志性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炭系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胜利区块油气藏解剖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传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58,共3页
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胜利区块已发现8套油气显示层位,6套获油流,含油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油气显示的深度界限差异大,最深可达6 000多米,油柱高度低,以非构造圈闭为主;根据油气藏赋存特征与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析,明确不同区块主要的含油层... 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胜利区块已发现8套油气显示层位,6套获油流,含油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油气显示的深度界限差异大,最深可达6 000多米,油柱高度低,以非构造圈闭为主;根据油气藏赋存特征与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析,明确不同区块主要的含油层位及含油气差异与主要的油藏类型,中1区块J1s22和J1s12为岩性及构造岩性油藏,中2区块J2t、J1s和J1b为鼻凸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藏,中3区块J2x及K1q为地层-岩性油藏,中4区块J2t及K1q以岩性油藏为主。中1和中3区块西北侧高部位、中2和中4区块东斜坡是重点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准中地区 油藏地质特征 成藏机制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缘地区二维地震解释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梅文科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2期46-52,共7页
准噶尔盆地东缘地区地质结构特征复杂,勘探研究程度低,二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利用合成地震记录、地质露头、地震相特征、层速度和非震资料对研究区二维地震资料地质层位进行了综合标定,并从区域构造背景出发,对区内主要断层进行了描述... 准噶尔盆地东缘地区地质结构特征复杂,勘探研究程度低,二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利用合成地震记录、地质露头、地震相特征、层速度和非震资料对研究区二维地震资料地质层位进行了综合标定,并从区域构造背景出发,对区内主要断层进行了描述和刻画。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东缘地区总体表现为"棋盘式"构造格局,发育凹陷区、山前带、凸起区等构造单元;重新修订了石钱滩凹陷和木垒北凹陷范围,扩大了面积;落实了奇台庄山前带范围。研究区现今凹陷为中古生界残留凹陷,凹陷区和山前带地层发育较全,凸起区残留地层较薄。多元综合标定能够较好地识别地质层位,对于低勘探程度、无井钻探地区二维地震的解释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缘 二维地震解释 综合标定 地质露头 地震层速度 非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os3.0属性分析技术在夏口断裂带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蕾 林中凯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4,共5页
Epos3.0是集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油藏描述等为一体的勘探开发综合软件。其中,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中的高分辨率相干体分析技术、多属性体融合技术、分频处理属性技术及地震相划分技术在夏口断裂带的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消除了储... Epos3.0是集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油藏描述等为一体的勘探开发综合软件。其中,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中的高分辨率相干体分析技术、多属性体融合技术、分频处理属性技术及地震相划分技术在夏口断裂带的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消除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准确地划分出夏口断裂带沙三上亚段沉积相带的分布情况;识别细小断层及火成岩裂缝,划分出营子街地区沙三上亚段有利储层发育区,有效地指导了砂体描述,提高了钻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os3.0 地震属性分析 夏口断裂带 分频处理 高分辨率相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新近系地层压力剖面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1-653,共3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新近系的地层压力剖面可分为3种类型,其主要特征为:Ⅰ型是地层压力随深度增加呈常压段和异常超压段两段型;Ⅱ型类似于Ⅰ型,但在异常超压段有压力突降点;Ⅲ型是地层压力随深度变化的趋势呈单段式,压力值常在静水压力...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新近系的地层压力剖面可分为3种类型,其主要特征为:Ⅰ型是地层压力随深度增加呈常压段和异常超压段两段型;Ⅱ型类似于Ⅰ型,但在异常超压段有压力突降点;Ⅲ型是地层压力随深度变化的趋势呈单段式,压力值常在静水压力线附近变化。Ⅰ型地层压力剖面主要分布在沉降为主区;Ⅱ型主要分布在沉降为主区的断裂发育区;Ⅲ型主要分布在剥蚀区内。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新近系油气田分布主要与地层压力类型(Ⅱ型和Ⅲ型)有关,其原因主要是在油气水共存的条件下,压力的降低可导致油气大规模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压力剖面 成因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格里底山区块断裂与火成岩重磁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江霞 李琴 李竹强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2-318,212,共7页
青格里底山区块广泛分布的火成岩对地震信号有较强的屏蔽和吸收使用,使石炭系内幕呈空白或杂乱反射。利用该区及邻区岩石、地层物性统计结果,分析了岩石、地层密度与磁化率变化的规律,通过研究区重力、磁力资料精细处理,得到反映断裂与... 青格里底山区块广泛分布的火成岩对地震信号有较强的屏蔽和吸收使用,使石炭系内幕呈空白或杂乱反射。利用该区及邻区岩石、地层物性统计结果,分析了岩石、地层密度与磁化率变化的规律,通过研究区重力、磁力资料精细处理,得到反映断裂与火成岩的重力、磁力异常信息,结合钻井、地震资料,进行了重磁异常的综合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青格里底山区块火成岩的分布与断裂关系密切,区内深大断裂以北西、北东向逆断层为主,这些断裂控制了火成岩的分布。据此推断深大断裂两侧及附近的火成岩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重力 磁力 石炭系 密度 磁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矿物资料在沉积物物源分析中的应用——以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三段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61
15
作者 操应长 宋玲 +3 位作者 王健 李俊良 刘明全 方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5-841,共7页
重矿物资料在沉积物物源分析中被广泛的应用。采用聚类分析的数学统计方法,将重矿物资料在垂向上分出不同的沉积期次,得出表征不同母岩区的重矿物组合类型,进而在整个研究区对比划分物源体系并结合ZTR等值线图研究各沉积期次物源方向。... 重矿物资料在沉积物物源分析中被广泛的应用。采用聚类分析的数学统计方法,将重矿物资料在垂向上分出不同的沉积期次,得出表征不同母岩区的重矿物组合类型,进而在整个研究区对比划分物源体系并结合ZTR等值线图研究各沉积期次物源方向。由此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三段下亚段可划分为四大物源体系,分别为北西物源体系,南西物源体系,北东物源体系,东部物源体系。各物源体系及物源方向与扇三角洲或冲积扇的主推进方向一致。因此,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所得的重矿物组合类型划分涠西南凹陷物源区是十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ZTR指数 聚类分析 物源 涠西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一段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妮 林春明 +4 位作者 周健 陈顺勇 张猛 刘玉瑞 董桂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所经历的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程度很弱。其中南部陡坡带的大部分地区所经历化学风化程度相对北部缓坡带较强,说明古气候条件更为温暖潮湿;北部缓坡带及黄珏、邵伯地区所经历的物理风化作用相对较强且差异较...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所经历的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程度很弱。其中南部陡坡带的大部分地区所经历化学风化程度相对北部缓坡带较强,说明古气候条件更为温暖潮湿;北部缓坡带及黄珏、邵伯地区所经历的物理风化作用相对较强且差异较大,说明曾经历较强的构造运动。研究区源岩主要为长英质物质和再旋回沉积物质,受中基性物质的影响较小。高邮凹陷边缘及吴堡低凸起附近地区戴一段下部地层具有下伏阜宁组地层的海相地化特征,因此研究区物源中可能有较多部分来自基底母岩被剥蚀和再旋回沉积的产物。地化数据反映研究区构造背景为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由于地史及动力学机制的差异,其构造背景有别于东太平洋典型的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可反映我国东部大陆边缘特殊的地体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地球化学 物源 风化作用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控制烃、储演化与油气充注过程 被引量:15
17
作者 谭绍泉 曾治平 +2 位作者 宫亚军 闵飞琼 陈雪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287-291,共5页
准噶尔盆地中生界地层普遍发育异常高压,且与油气分布关系复杂。为了明确异常高压形成演化过程与烃源岩成烃演化、储层成岩演化的关系及其在成藏期油气充注过程中的作用,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录井资料,充分采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测试成... 准噶尔盆地中生界地层普遍发育异常高压,且与油气分布关系复杂。为了明确异常高压形成演化过程与烃源岩成烃演化、储层成岩演化的关系及其在成藏期油气充注过程中的作用,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录井资料,充分采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测试成果,建立地层压力、生物标志物、储层物性分布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异常高压对成烃、储层成岩演化以及油气充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压作用影响下,烃类演化保持较长的时限,对于盆地腹部有效烃源岩的长期演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储层砂岩的孔渗条件也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异常高压演化,是现今深部储层砂岩保持较好的孔渗条件的重要成因之一;成藏关键期,油气充注过程在超压或强超压驱替作用下,油气的横向和垂向运移具幕式排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烃类演化 储层成岩作用 成藏关键期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盆地构造反转及其演化与叠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侯旭波 尹克敏 +2 位作者 林中凯 韩秀艳 陈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7-285,共9页
以银川盆地构造反转为研究对象,从构造反转证据、反转时期以及反转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银川盆地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研究表明:负反转构造的发育、新生界与中-古生界地层展布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伸展构造样式与挤压构... 以银川盆地构造反转为研究对象,从构造反转证据、反转时期以及反转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银川盆地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研究表明:负反转构造的发育、新生界与中-古生界地层展布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伸展构造样式与挤压构造样式并存等方面证明银川盆地发生负反转;构造反转的挤压隆升时期为晚侏罗世,伸展沉降期为渐新世至新近纪;银川盆地北部构造反转强度大于南部,西部反转强度大东部;银川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三叠纪至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整体沉降、晚侏罗世的挤压隆升与差异剥蚀、早白垩世的再次沉降、白垩纪末期至新生代早期的整体隆升剥蚀、渐新世至新近纪的快速断陷以及第四纪的整体拗陷六个演化叠合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盆地 盆地演化 负反转构造 构造样式 反转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海华 崔红庄 +3 位作者 王军 侯旭波 季建清 赵晓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7,118-119,共11页
六盘山盆地构造背景复杂,尤其是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认识不清.在野外调查、重力资料及地震资料解析的基础上,分析六盘山盆地西南缘各大断层带构造特征和构造样式,提出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 六盘山盆地构造背景复杂,尤其是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认识不清.在野外调查、重力资料及地震资料解析的基础上,分析六盘山盆地西南缘各大断层带构造特征和构造样式,提出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西南缘构造带具有断层带地层陡直、剖面上呈花状构造、空间上见"丝带效应"、平面上各断裂雁列式排列的构造特征,划分走滑构造和压扭走滑构造相关褶皱两大类构造样式;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不断顺时针旋转的构造演化特点,确认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新生代以来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走滑构造相关褶皱构造样式为次.该研究成果对六盘山盆地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压扭走滑 油气勘探 六盘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体期次划分——以济阳坳陷车西洼陷北带中浅层为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宋亮 苏朝光 +2 位作者 张营革 郝志伟 王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228,共7页
针对车西洼陷北带中浅层砂砾岩体期次划分困难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种在地质和地震资料约束下,基于测井曲线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技术的砂砾岩体描述方法。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认为车西洼陷北带东营组砂砾岩体的沉积期次受米氏... 针对车西洼陷北带中浅层砂砾岩体期次划分困难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种在地质和地震资料约束下,基于测井曲线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技术的砂砾岩体描述方法。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认为车西洼陷北带东营组砂砾岩体的沉积期次受米氏旋回的控制,偏心率404.0ka和地轴倾角53.6ka周期控制着四、五级层序的发育,是进行砂砾岩体期次划分与对比的基础。因此,依据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理论,在纵向上对车西洼陷北带东营组砂砾岩体进行了精细的划分,共识别出8~10个小的扇体期次。研究表明,应用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技术分析高频旋回,提高了沉积旋回研究的定量化水平。其中,设计的米氏旋回滤波曲线和选取的小波变换系数与高频旋回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有效地指导砂砾岩体期次的精细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高频旋回 米氏旋回 小波变换 陆相断陷盆地 车西洼陷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