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气泡沫驱提高高渗透特高含水油藏采收率技术——以梁家楼油田纯56块为例 被引量:28
1
作者 赵淑霞 彭彦素 +1 位作者 于红军 王少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4-76,共3页
梁家楼油田纯56块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剩余油主要富集于构造顶部及厚油层上部,常规措施挖潜效果越来越差,剩余储量动用难度大,油藏处于低效开发状况,为此,开展了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重建了该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 梁家楼油田纯56块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剩余油主要富集于构造顶部及厚油层上部,常规措施挖潜效果越来越差,剩余储量动用难度大,油藏处于低效开发状况,为此,开展了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重建了该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进行历史拟合和注入参数优化,预测氮气泡沫驱开发指标及经济效益,通过对氮气水、氮气泡沫同注或交替注入4类36个方案开发指标的分析对比,选择氮气泡沫同注,6口注入井分为3组交替注入2个周期,平均单井氮气注入量为73.6×104m3,起泡剂用量为75t,预计提高采收率5.7%。先导试验选取井组1注7采,6口井见效,综合含水率下降0.8%,增油量为8.1t/d,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高渗透 剩余油 氮气泡沫驱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油水平井密切割裂缝均衡扩展数值模拟——以胜利油田YYP1井为例 被引量:22
2
作者 朱海燕 徐鑫勤 +1 位作者 钟安海 张钦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9-240,共12页
中国页岩油储层非均质性强、粘度高和可改造性差,水平井分段多簇射孔体积压裂难以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单缝"缝控储量"低,必须寻求新的工艺突破。通过增加单个压裂段内的射孔簇簇数,使多个射孔簇裂缝在射孔段内均衡扩展,对页... 中国页岩油储层非均质性强、粘度高和可改造性差,水平井分段多簇射孔体积压裂难以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单缝"缝控储量"低,必须寻求新的工艺突破。通过增加单个压裂段内的射孔簇簇数,使多个射孔簇裂缝在射孔段内均衡扩展,对页岩储层进行密切割,实现页岩油储层的充分改造,是中国页岩油高效开发的关键。考虑数千米长压裂管柱与射孔孔眼的摩阻以及多裂缝之间流体的竞争分配,建立页岩油水平井密切割多裂缝动态扩展的渗流-应力-损伤模型,并通过现场压裂施工数据验证其正确性。根据胜利油田页岩油储层的地质工程特征,开展射孔簇簇数、射孔孔眼数量、压裂施工参数等对多裂缝流体流量分配、应力干扰及裂缝几何形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单簇裂缝扩展时,裂缝诱导应力最优波及距离为10 m左右;簇间距为10 m时,三簇裂缝均衡扩展射孔密度为20孔/m,施工排量为12 m^(3)/min,压裂液粘度为30 mPa·s;4个射孔簇时,压裂液均匀分配和裂缝均衡扩展的簇间距为10 m。此项研究为胜利油田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突破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割 多裂缝 均衡扩展 诱导应力 渗流-应力-损伤模型 水平井 页岩油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纯化油田西部侵入岩裂缝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冬亮 吴时国 +1 位作者 蒲玉国 刘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7-69,74,共4页
针对东营凹陷纯化油田侵入岩裂缝发育的地质情况,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倾角测井资料和测井曲线,采用地震波相干技术、地震波属性分析技术和地层曲率法分析了火成岩裂缝的展布规律,形成了火成岩裂缝识别和追踪技术。距离断层较近或断层发... 针对东营凹陷纯化油田侵入岩裂缝发育的地质情况,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倾角测井资料和测井曲线,采用地震波相干技术、地震波属性分析技术和地层曲率法分析了火成岩裂缝的展布规律,形成了火成岩裂缝识别和追踪技术。距离断层较近或断层发育的构造顶部为裂缝最发育区,根据成因将裂缝分为早期收缩裂缝和晚期构造裂缝。通过对该区的成藏条件分析,提出了纯87-1小火成岩体内高部位和纯97小火成岩体南部2个有利钻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地应力 裂缝 识别技术 纯化油田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梁首站污水处理药剂优化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尹先清 陈武 +4 位作者 胡业文 刘琴 郑琼 彭松水 常运兴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22,共3页
油田回注污水水质与污水处理的工艺、药剂紧密相关,水处理药剂的效果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和经济效益。通过水质改性技术改造纯梁首站污水处理工艺,对与处理工艺配套的各种药剂配比、加量进行优化,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复合碱、不... 油田回注污水水质与污水处理的工艺、药剂紧密相关,水处理药剂的效果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和经济效益。通过水质改性技术改造纯梁首站污水处理工艺,对与处理工艺配套的各种药剂配比、加量进行优化,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复合碱、不同加量的助凝剂对处理水质的影响,从絮凝效果、污水澄清时间、产生污泥量、水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首站污水处理用的各种药剂为:复合碱NS-1中NaOH和Ca(OH)2的质量比为1∶1~1∶3,加量406~442 mg/L;助凝剂HY-2加量2~4 mg/L;处理污水的pH值控制在7.8~8.0范围内,污水腐蚀率〈0.076 mm/a,产生的污泥量为9~11 cm3/L污水。现场处理后的水质全面达到注水标准,腐蚀率大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药剂 复合碱 助凝剂 采油污水 纯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家楼油田硫酸钡锶垢成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靳宝军 谢绍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336,共4页
梁家楼油田集输站及其外输管线结垢严重。垢样含无机物约95%,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该垢成分为硫酸钡锶Ba0.75Sr0.25SO4。根据4个集输站21口油井产出水水质分析数据,产出水富含Ba2++Sr2+和(或)SO42-,一般而言,生产层为S层的油井产出水富含B... 梁家楼油田集输站及其外输管线结垢严重。垢样含无机物约95%,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该垢成分为硫酸钡锶Ba0.75Sr0.25SO4。根据4个集输站21口油井产出水水质分析数据,产出水富含Ba2++Sr2+和(或)SO42-,一般而言,生产层为S层的油井产出水富含Ba2++Sr2+,生产层为H层的油井产出水富含SO42-,两种水混合引起集输站及外输管线结垢。在4个注水站的回注污水中,Ba2++Sr2+和SO42-浓度很低或较低,远低于产出水中的相应浓度。2口井S层岩心薄片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地层胶结物中含重晶石(BaSO4),且推论含天青石(SrSO4),这是S层地层水中成垢离子的来源,使一部分油井井筒或井口至集输站管线结垢,并造成该生产层不同油井产出水中成垢离子浓度的巨大差异。讨论了硫酸钡、硫酸锶的溶解度及温度、压力、含盐量的影响。将分别含4 mmol/L Ba2+、4mmol/L Sr2+8、mmol/L SO42-的3种溶液混合,生成的沉淀物经X射线衍射法检测,为Ba0.75Sr0.25SO4结晶,利用溶度积数据对该垢的生成作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 硫酸钡锶(Ba0.75Sr0.25SO4) 油田采出水 集输设施管线 原因分析 梁家楼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渗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实践——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纯47块为例
6
作者 毛振强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8-924,共7页
中国东部老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含水率开发阶段,特别是中高渗断块油藏。如何提高高含水油藏采收率是老区稳产和延长经济开发期的关键。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纯47块油藏是中高渗断块油藏,根据油藏特征不同阶段采用适配井网、差异化调整等开发... 中国东部老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含水率开发阶段,特别是中高渗断块油藏。如何提高高含水油藏采收率是老区稳产和延长经济开发期的关键。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纯47块油藏是中高渗断块油藏,根据油藏特征不同阶段采用适配井网、差异化调整等开发策略,实现高效开发,目前采出程度为78.5%,标定采收率为84%。研究其高效开发机理、探究区块开发规律,具有一定的学术和推广价值。从地质特征、储层宏观、微观特征、流体性质和开发策略上对其进行了剖析,指出良好的储层物性条件是该油藏取得高采收率的基础,高效的注水驱替效率和完善的不同阶段开发策略是高采收率的技术关键。区块高效开发的实践、开发过程采用的策略和方式对其他类似油田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率 储层特征 驱替效率 流场调整 开发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合采油藏层间非均质性表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祚琛 刘慧卿 +3 位作者 孙治国 王月杰 骆晨 潘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3,共12页
大井段多层合采开发往往面临严重的层间干扰问题,准确描述层间非均质性是解决层间干扰问题的关键。洛伦兹方法是描述层间非均质性最常用的手段,但其在开发领域适用性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及油藏工程理论开展洛伦兹... 大井段多层合采开发往往面临严重的层间干扰问题,准确描述层间非均质性是解决层间干扰问题的关键。洛伦兹方法是描述层间非均质性最常用的手段,但其在开发领域适用性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及油藏工程理论开展洛伦兹方法开发适用性研究。研究发现:洛伦兹方法表征非均质性与开发效果相关性不强,仅在局部敏感区间内对开发效果产生剧烈影响;同时,当洛伦兹系数相等时,曲线形状对开发效果也有影响,但传统方法无法有效表征。因此,对洛伦兹方法进行了修正,并对修正方法开展了物理模拟实验及油田数据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修正后大大扩展了洛伦兹系数的敏感区间,使得水驱开发效果与洛伦兹系数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增强。实例应用表明:修正前后,KL-A区洛伦兹系数与采收率相关系数从0.48增至0.87,KL-B区相关系数从0.74增至0.87,可见层间非均质性与开发指标的相关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合采 层间非均质性 洛伦兹方法 渤海KL油田 开发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小营油田沙二段砂体尖灭线地震描述技术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志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5-308,185,共4页
小营地区沙二段主要储层类型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准确确定砂体边界是决定滚动勘探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该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砂体尖灭线难以落实的问题,在小层对比、钻测井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频谱... 小营地区沙二段主要储层类型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准确确定砂体边界是决定滚动勘探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该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砂体尖灭线难以落实的问题,在小层对比、钻测井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频谱成像、相位属性分析等技术对主力含油砂体尖灭线进行精细描述,并结合实际钻井展开地质综合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二段 尖灭线 频谱成像 相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测井方法识别和评价塔河油田岩溶溶洞 被引量:15
9
作者 马晖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2期266-269,共4页
溶洞型储层在塔河油田奥陶系地层中比较常见。文中通过对洞穴在常规测井及成像测井的响应特征的分析研究,建立了塔河油田溶蚀孔洞的测井识别方法,即利用自然伽马与电阻率的交会图,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和全井眼地层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可以... 溶洞型储层在塔河油田奥陶系地层中比较常见。文中通过对洞穴在常规测井及成像测井的响应特征的分析研究,建立了塔河油田溶蚀孔洞的测井识别方法,即利用自然伽马与电阻率的交会图,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和全井眼地层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可以评价溶蚀孔洞的发育及充填程度;利用多种不同径向探测深度测井资料的对比,可以评价溶蚀孔洞的径向延伸程度。实例分析表明,利用测井资料识别溶洞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测井响应特征 成像测井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油田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博弈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建领 《山东经济》 2008年第6期65-68,共4页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内容,通常是指管理报表的设计及应用,管理报表要有合理的审核流程,以确保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被发觉并给与协助,而且可以作为企业会计的讨论事项。而预算决策作为全面预测体系中的最后环节,可以...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内容,通常是指管理报表的设计及应用,管理报表要有合理的审核流程,以确保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被发觉并给与协助,而且可以作为企业会计的讨论事项。而预算决策作为全面预测体系中的最后环节,可以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应经营特种决策预算与业务预算的结果,使预算执行的情况一目了然。因此预算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正确处理预算管理中预算决策机构、预算编制机构和预算执行机构之间的博弈关系,以实现企业预算编制效用的最大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以油田企业为例就此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企业做好财务预算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预算 博弈 合作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采出水处理机理与工艺综述 被引量:12
11
作者 彭松水 李默 陈志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11,共6页
在探究油田采出水处理机理时,针对油田采出水的水质特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研究乳化油的破乳机制,其中油水的界面特性、Zeta电位、界面张力、界面流变性及乳化液的粘度是保持乳化油稳定的主要因素。此外随着聚合驱油技术和CO2驱油技... 在探究油田采出水处理机理时,针对油田采出水的水质特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研究乳化油的破乳机制,其中油水的界面特性、Zeta电位、界面张力、界面流变性及乳化液的粘度是保持乳化油稳定的主要因素。此外随着聚合驱油技术和CO2驱油技术的发展,聚合驱废水和CO2驱废水日益增多,且处理难度及对设备损坏程度加大。通过对传统水驱采出水、含聚废水、CO2驱采废水的处理技术的归纳总结,提出了针对此类水质的处理思路,即传统+耦合工艺。在此基础上寻找对于特定油田采出水水质的处理技术,针对水回注、水排放、水回用等用途,运用以上工艺以满足相应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出水 气浮 CO2驱 聚合驱 破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112块沙四段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慧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8-90,共3页
梁112块沙四段薄互层油藏属于典型的高压、特低渗透油藏,具有油层多、单层薄、砂岩与泥岩交互等特点。常规压裂效果不理想。通过建立单井模型,确定了压裂应以增加裂缝的长度为主;利用FracproPT软件模拟优化加砂规模;根据油层物性特点优... 梁112块沙四段薄互层油藏属于典型的高压、特低渗透油藏,具有油层多、单层薄、砂岩与泥岩交互等特点。常规压裂效果不理想。通过建立单井模型,确定了压裂应以增加裂缝的长度为主;利用FracproPT软件模拟优化加砂规模;根据油层物性特点优化射孔方案;配套应用粉陶降滤和控制缝高等技术优化了水力压裂工艺。2004年共对11口井实施了大型水力压裂,平均加砂量为42.5m3,平均加砂强度为1.6m3/m,累积增产原油达2.75×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薄互层 水力压裂 降滤 梁112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家油田微生物稠油降黏剂的研制与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振强 文小林 +5 位作者 韩春梅 于红军 黄文欢 赵淑霞 齐义彬 韩佳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12088-12093,共6页
针对金家油田通38块稠油多轮次热采后经济效益变差的现状,开展了采用稠油冷采开发方式的技术探索。稠油冷采技术的核心是研发一种适合目标油藏稠油的低成本高效降黏剂。从油田采出液中筛选到一株能够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Q18,以Q18的... 针对金家油田通38块稠油多轮次热采后经济效益变差的现状,开展了采用稠油冷采开发方式的技术探索。稠油冷采技术的核心是研发一种适合目标油藏稠油的低成本高效降黏剂。从油田采出液中筛选到一株能够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Q18,以Q18的发酵代谢产物为基础构建了一种稠油降黏剂RF180。RF180既具有良好的温度和矿化度耐受性,也有较宽的酸碱耐受性,在20~180℃﹑0~120000 mg/L矿化度和pH 5~1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表面及降黏活性,能够适应金家油田的油藏条件。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浓度大于0.3%的RF180对通38稠油就具有良好的乳化与静置降黏效果,乳化与静置降黏率分别达到99.93%和96.64%。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证明,RF180能够大幅提高通38稠油的驱油效率,在不同注入方式条件下,分别提高12%~26%的目标油藏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降黏剂 乳化 微生物 物理模拟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性能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翔宇 孙玉海 +4 位作者 渠慧敏 毛振强 徐永辉 齐迪 王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59,共7页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中低注入能力、低采液速度、低采出程度的难题,提出了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对驱油用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分子结构设计,评价了不同分子结构时的界面性能,优选出界面性能最好的样...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中低注入能力、低采液速度、低采出程度的难题,提出了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对驱油用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分子结构设计,评价了不同分子结构时的界面性能,优选出界面性能最好的样品G-3,进行了不同浓度时的乳化性能和驱油性能评价,并结合微观刻蚀玻璃模型阐明了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2%的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能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0.0039 mN/m,此时能与原油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乳状液液滴粒径为12μm;对于渗透率为6.966 mD的岩心,水驱后注入0.5 PV质量分数为0.2%的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G-3溶液,再次水驱采收率提高值达9.6%,降压率达17.4%;微观驱油机理为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乳化聚并。该驱油技术在胜利油田低渗透区块进行了矿场试验,实施后区块水井的注入能力提高了2倍,油井的日增油量为5.7 t/d,含水率下降了11.0%,截至2023年6月区块累积增油量为1791 t,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结构设计 高活性 强乳化 低渗透 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夹层分布对正韵律非均质储层渗流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翔宇 于田田 +5 位作者 李爱芬 张仲平 郑万刚 初伟 马爱青 冯海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09,共8页
针对水驱后储层非均质性加剧、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提高采收率难的问题,开展了低渗透夹层分布对正韵律非均质储层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CMG模拟了存在夹层条件下的正韵律油藏水驱油过程,同时基于相似... 针对水驱后储层非均质性加剧、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提高采收率难的问题,开展了低渗透夹层分布对正韵律非均质储层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CMG模拟了存在夹层条件下的正韵律油藏水驱油过程,同时基于相似准则建立了正韵律非均质储层的填砂物理模型,开展了水驱油实验研究。利用物理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夹层位置对正韵律油层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夹层的存在增加了层间非均质性,能够分割油层,起到渗流屏障和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驱替结束后,正韵律油层的剩余油在重力作用下会呈现“顶多底少”的分布形态;夹层附近是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区域。该研究对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和油田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夹层 非均质 正韵律油藏 渗流规律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油层内部夹层特征及在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余成林 国殿斌 +4 位作者 熊运斌 陈德斌 曾萍 周凯 常振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5-39,54,共6页
以岩芯、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和展布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挖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厚油层的夹层类型... 以岩芯、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和展布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挖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厚油层的夹层类型主要有泥质、物性和钙质夹层三类,以泥质夹层为主,前两者属沉积成因,而钙质类层主要属成岩成因。从厚油层内部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可将其分为层状连续分布夹层、片状不稳定分布夹层和不规则冲刷-充填夹层3种。统计结果表明:横向延展非常稳定且井间对比性较强的夹层数量约占30%,而横向延展稳定性较差且连片程度不高,具空间随机性分布特征的夹层数量约占70%。夹层空间分布特征与注采配置方式共同控制了厚油层内部的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对夹层的深入研究有效提高了对厚油层内部剩余油的认识精度。从不同空间分布夹层所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出发,采用水平井、井网整体调整、补孔等方法和措施可获得较好的挖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油层 夹层 剩余油 挖潜 沙河街组 古近系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李爱芬 刘敏 +2 位作者 张化强 李春芹 姚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50,54,共5页
低渗油藏单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目前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油水两相启动压力目前研究很少,没有明确的结论.较系统地研究了两相启动压力梯度产生原因及变化规律,从启动压力梯度定义出发研究了两相启动压力梯度的测定方法.用胜利油田天然低... 低渗油藏单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目前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油水两相启动压力目前研究很少,没有明确的结论.较系统地研究了两相启动压力梯度产生原因及变化规律,从启动压力梯度定义出发研究了两相启动压力梯度的测定方法.用胜利油田天然低渗岩心测定了不同渗透率岩心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通过数据回归建立了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饱和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油水两相同时渗流时,两相的启动压力梯度相等,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呈线性降低的趋势,并且渗透率越低的岩心,降低的趋势越明显.建立了根据岩石的物性预测研究区块两相启动压力梯度的经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两相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实验研究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分段射孔完井方案优化 被引量:34
18
作者 孟红霞 陈德春 +2 位作者 海会荣 赵淑霞 刘业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87,共4页
针对水平井应用中水气脊进、完井和生产作业成本高、油井产量并非随射孔段长度线性增加等问题,综合考虑影响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各项因素,基于大芦湖油田的地质资料,利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水平井方位、水平生产... 针对水平井应用中水气脊进、完井和生产作业成本高、油井产量并非随射孔段长度线性增加等问题,综合考虑影响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各项因素,基于大芦湖油田的地质资料,利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水平井方位、水平生产井段长度和射孔位置、射孔段的长度与射孔段数的组合方案对油田开发指标的影响,进行了水平井分段射孔完井方案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芦湖油田沙三段中亚段42小层部署1口水平井,将水平井的水平生产井段平均分成5段时,在完井初期采用同时射开趾部和跟部2段、中间3段避射的完井方式,累积采油量及采收率较高,可获得很好的开发效果,同时节约射孔完井和生产作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射孔 水平井 完井方案 优化 大芦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太古界裂缝类型与发育规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惠民 张鹏飞 +3 位作者 宋国奇 王志杰 田美荣 程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40,共7页
依据露头观测和成像测井数据,揭示鲁西地区太古界裂缝系统的成因及类型,将裂缝产状数据与区域构造背景结合分析,同时依据典型断裂-裂缝剖面的观测统计,对太古界构造裂缝的形成时期及发育规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鲁西地区太古界裂缝系统... 依据露头观测和成像测井数据,揭示鲁西地区太古界裂缝系统的成因及类型,将裂缝产状数据与区域构造背景结合分析,同时依据典型断裂-裂缝剖面的观测统计,对太古界构造裂缝的形成时期及发育规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鲁西地区太古界裂缝系统主要由区域构造裂缝和局部构造裂缝组成;区域构造裂缝形成时期主要为中—新生代,其中低角度裂缝形成于印支期,高角度裂缝形成于燕山—喜山期;局部构造裂缝的发育虽不具有普遍性,但对局部地区太古界储集性能的改善意义重大;规模相近但力学性质不同的断裂对储层的改造程度和影响范围存在差异;压性断裂最好,压扭性断裂次之,张扭性断裂最差;断裂影响范围内裂缝面密度的显著增大主要表现为区域构造裂缝的加密或派生新的构造裂缝,新生裂缝通常与断裂平行或小角度斜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太古界 鲁西地区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表征方法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东霞 苏玉亮 +2 位作者 高海涛 吴春新 姜书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6,共4页
针对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过程中的粘性指进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研究了一维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表征方法,重点分析注采压差与油层温度等因素对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影响,并回归了这些因素对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影... 针对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过程中的粘性指进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研究了一维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表征方法,重点分析注采压差与油层温度等因素对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影响,并回归了这些因素对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_2非混相驱油时粘性指进距离随驱替时间的推进呈指数形式增长。在计算参数范围内,相同油层温度下,当注采压差小于7MPa时,随着注采压差的增大,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程度增大;当注采压差大干7MPa时,随着压差增大,粘性指进程度逐渐降低。注采压差一定时,随着油层温度升高,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降低,原油粘度降低速度减缓,油气流度比增大,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油 粘性指进 表征方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