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9
1
作者 曹小朋 刘海成 +3 位作者 任允鹏 贾艳平 牛祥玉 孙成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11.8×10^(8)t,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低渗透油藏由于具有孔隙度低、储层非均质性强和渗流能力差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问题。为实现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11.8×10^(8)t,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低渗透油藏由于具有孔隙度低、储层非均质性强和渗流能力差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问题。为实现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系统梳理了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储层预测分析方法以及高效开发技术,并结合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方向进行展望。通过研究与实践得到:①胜利油田通过攻关,研究形成了储层预测、地应力预测以及储层非均质性评价等精细油藏描述技术。②通过理论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储量动用物性下限,攻关形成了特低渗透油藏仿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致密油藏长井段多级压裂水平井开发技术、一般低渗透油藏井网适配提高采收率技术、低渗透-致密油藏压驱开发技术和增黏型乳液-表面活性剂驱开发技术等差异开发技术系列,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③结合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高质量发展及提速提效开发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双控转流线井网重构技术、CCUS技术和纳米气泡水驱技术,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指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精细油藏描述 差异开发技术 压驱开发技术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沉积断层对滑塌浊积体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以胜利油田河125断层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韩忠义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5-8,13,共5页
运用岩相分析和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等技术,开展了河125断层对滑塌浊积体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研究发现:河125断层继承性活动诱发大量滑塌浊积体的形成;断层的几何形态控制着滑塌浊积体的发育规模和位置。最后根据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落... 运用岩相分析和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等技术,开展了河125断层对滑塌浊积体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研究发现:河125断层继承性活动诱发大量滑塌浊积体的形成;断层的几何形态控制着滑塌浊积体的发育规模和位置。最后根据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落实出滑塌浊积砂体的展布规律,从而加快该区沙三中亚段浊积砂体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断层 浊积扇 砂岩储层 控制作用 沙三中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多组分磺酸盐在胜利油田强化采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崔文俊 彭朴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2,共6页
在前言中讨论了驱油用磺酸盐的最佳结构和国内研发的石油磺酸盐、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结构、原料及使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地质结构和物性复杂的胜利油田,研发了具有不同用途的3种多组分磺酸盐。一为稠油乳化降黏剂S-5,系单环芳烃(烷基... 在前言中讨论了驱油用磺酸盐的最佳结构和国内研发的石油磺酸盐、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结构、原料及使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地质结构和物性复杂的胜利油田,研发了具有不同用途的3种多组分磺酸盐。一为稠油乳化降黏剂S-5,系单环芳烃(烷基苯)磺酸盐和多环芳烃(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的混合物,对稠油的乳化能力强,耐温耐钙镁离子,注入200℃的0.5%S-5水溶液使蒸汽驱后岩心采收率提高9%和10%,使岩心采收率比蒸汽驱提高19%左右。S-5已在胜利油田几个稠油区块伴随蒸汽注入或作为注蒸汽前置液使用51井次,使注蒸汽压力降低,产油量上升。二为高温泡沫驱油剂FS-411,系C20-C30混合高碳烷基磺酸盐,小试和中试产品在250℃填砂管中的阻力因子为市售发泡剂的2倍左右,在现河C20区块4口多轮次蒸汽吞吐井同时注入蒸汽、氮气和FS-411,使注蒸汽压力上升,该轮次生产周期延长,产油量增加,含水降低。三为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SL,7,以馏分油和烷基苯为原料,90℃下SL-7溶液和SL,7/HPAM溶液与胜利多种原油的界面张力均达到1013mN/m超低,二元复合驱的岩心采收率比聚合物驱高4.1%,将用于胜二区沙二某单元的二元复合驱。图1表11参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混合磺酸盐 稠油开采 乳化降黏剂 注蒸汽添加剂 发泡剂 驱油剂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油藏人工裂缝监测技术在现河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肖淑明 吕志强 +1 位作者 郭志华 刘雪青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69,共5页
针对高压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的特点,在压裂改造时进行裂缝监测,根据监测出的裂缝方位(方向)、裂缝长度、裂缝的高度(范围)和产状以及地下主应力的方向,为下步布井和井网调整提供了依据。2008年以来,现河地区已成功实施裂缝监... 针对高压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的特点,在压裂改造时进行裂缝监测,根据监测出的裂缝方位(方向)、裂缝长度、裂缝的高度(范围)和产状以及地下主应力的方向,为下步布井和井网调整提供了依据。2008年以来,现河地区已成功实施裂缝监测79井次,为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监测 低渗透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相浊积水道储层构型特征及其对开发生产的影响——以东营凹陷现河油区河146井区沙三中亚段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焦红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84,113,125,126,共15页
以东营凹陷现河油区河146井区沙三中亚段湖泊相浊积水道储层为例,利用岩心、钻井资料及生产数据等,根据沉积体内部构型单元结构层次特征,将研究区浊积水道构型单元划分为七级,分别为层理、层理组、单一浊积水道内部侧积或加积单元、单... 以东营凹陷现河油区河146井区沙三中亚段湖泊相浊积水道储层为例,利用岩心、钻井资料及生产数据等,根据沉积体内部构型单元结构层次特征,将研究区浊积水道构型单元划分为七级,分别为层理、层理组、单一浊积水道内部侧积或加积单元、单一浊积水道、浊积水道带、浊积水道复合体及其组合,分析浊积水道储层构型特征及其对开发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浊积水道储层构型以单一浊积水道为主,单一浊积水道宽度为120.0~450.0m,水道底部倾角为0.9°~2.4°;浊积水道厚度变化与延伸距离具有较明显指数关系,浊积水道侧向迁移明显;在古水流方向上投影距离小的注采井距生产效果较好;油水井位于不同单一浊积水道侧缘时,油水井间剩余油富集。该结果对浊积水道构型定量研究及开发对策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水道 构型特征 生产动态验证 定量模式 湖泊相 沙三中亚段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降黏引驱技术研究及应用--以胜利油区王家岗油田王152块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桂华 吴光焕 +5 位作者 全宏 赵红雨 邓宏伟 韦涛 张伟 康元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121,共8页
为了有效动用开发难度极大的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以胜利油区王家岗油田王152块为例,在深入分析开发难点和渗流机理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降黏引驱开发技术,利用单管填砂驱油模型实验、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深层低渗透敏感... 为了有效动用开发难度极大的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以胜利油区王家岗油田王152块为例,在深入分析开发难点和渗流机理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降黏引驱开发技术,利用单管填砂驱油模型实验、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的开发技术界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井降黏吞吐引效,注入井早期变浓度连续驱替、后期变浓度段塞降黏驱替的降黏引驱技术开发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能提高采出程度14.3%。同时优化并确定了降黏引驱的驱替方式、引效周期、降黏体系浓度及注入量等开发技术关键参数。王152块王152-斜6井组先导试验结果证实,截至2020年9月,井组日产油量峰值为11.5 t/d,比试验前提高了5.4倍,驱替生产157 d,累积注入量为6534 m^(3),所有采油井均已见效,井组累积产油量为856 t,开发效果明显改善,预测提高采收率为11.0%,实现了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从未动用到有效动用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低渗透油藏 降黏引驱 敏感稠油 开发技术界限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现河矿区古近系断裂体系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邓路佳 吴孔友 +4 位作者 焦红岩 董方 赵海燕 刘煜磊 张法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0-491,共12页
受双重动力背景控制,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现河矿区古近系伸展与走滑作用叠加明显,明确断裂体系叠加关系对油气勘探意义重大。文章运用高精度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通过井震结合解释、构造样式识别、断裂活动性定量表征及平衡剖面恢复等技... 受双重动力背景控制,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现河矿区古近系伸展与走滑作用叠加明显,明确断裂体系叠加关系对油气勘探意义重大。文章运用高精度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通过井震结合解释、构造样式识别、断裂活动性定量表征及平衡剖面恢复等技术手段,从断裂类型与组合样式、断裂叠加关系、断裂活动及演化、区域动力学背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现河矿区古近系发育伸展与伸展-走滑两套断裂体系,伸展-走滑断裂基于先期伸展断裂叠加走滑作用形成。古近系主干断裂存在沙三中期和东营早期两次活动高峰,受控于伸展-走滑应力叠合作用,现河矿区古近系共经历初始伸展阶段(Ek—Es_(4))、强伸展阶段(Es_(3)^(下)—Es_(2)^(下))、走滑-弱伸展阶段(Es_(2)^(上)—Es_(1))、再活化伸展阶段(Ed)和定型保留阶段(N-Q)5个主要的断裂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东营凹陷 现河矿区 断裂体系 组合样式 断裂活动 演化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采油厂税务内控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文芳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85,共5页
近年来随着税收环境的逐渐变化,税务主管部门正不断加强对企业的税务稽核,对企业税务内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部税务环境的变化导致税务风险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税务内控,提高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
关键词 税务内控 税务风险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奥陶系油气成藏期压力特征
9
作者 刘华 王伸 +4 位作者 蒋子月 刘永立 程斌 赵珊 魏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2,共11页
为了明确油气充注期的动力条件,以实测压力为基础,综合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观测、激光共聚焦分析和PVTx模拟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奥陶系的地层流体压力进行恢复。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系储层发育黄—黄绿色、蓝绿色及蓝色荧光的... 为了明确油气充注期的动力条件,以实测压力为基础,综合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观测、激光共聚焦分析和PVTx模拟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奥陶系的地层流体压力进行恢复。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系储层发育黄—黄绿色、蓝绿色及蓝色荧光的油包裹体及气体包裹体,气液比分别小于5%、4%~8%及大于8%,伴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70~80℃、90~100℃及130~140℃,存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及喜山期3期油气充注过程,对应的压力系数分别为1.03~1.29、1.05~1.31和1.09~1.61;随着油气成藏时期的变晚,地层超压幅度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同一成藏期具有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超压时空分布差异主要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南高北低、构造挤压南强北弱密切相关,此外,喜山期的原油裂解进一步提升了南部地区的储层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PVTx模拟 古压力恢复 碳酸盐岩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页岩油水平井压裂后生产动态数值模拟研究
10
作者 蔡鑫 杨勇 +6 位作者 曹小朋 于金彪 孙红霞 胡慧芳 汪勇 郑乃元 郑文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济阳页岩油为陆相原生原储型油气藏,埋藏深、成熟度低、压力系数高,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后形成渗流机理复杂的人工改造空间,常规实验方法很难获得改造空间内准确的储层物性,对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目前页岩油内部流动规律尚... 济阳页岩油为陆相原生原储型油气藏,埋藏深、成熟度低、压力系数高,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后形成渗流机理复杂的人工改造空间,常规实验方法很难获得改造空间内准确的储层物性,对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目前页岩油内部流动规律尚不十分明确的问题,将水平井井筒周围储层构建为灰箱系统,基于前期地质评价工作对储层物性和压裂效果的认识,建立页岩油水平井数值模拟模型,开展济阳页岩油水平井生产规律研究,明确产油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模型将水平井井筒周围压裂后的储层刻画为人工主裂缝区、微裂缝改造区和未改造基质区,在考虑压裂液注入储层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页岩油水平井生产动态进行拟合,反演了储层物性,预测了最终采油量,分析了工作制度和压裂裂缝对开发指标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探索了井组开发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为济阳页岩油开发设计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数值模拟 生产动态 合理井距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东潜山周缘地区沙河街组等时地层对比 被引量:7
11
作者 邱隆伟 符晶 +2 位作者 杨勇强 王新征 蔡宏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2-560,共9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东潜山周缘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厚度变化大,岩-电标志难于寻找,地层对比划分难度大。以区域地质背景为出发点,在标准地震反射界面的环山引入、古生物地层分析、地震不整合分析等基础上,综合应用岩性、电性等识别方法...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东潜山周缘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厚度变化大,岩-电标志难于寻找,地层对比划分难度大。以区域地质背景为出发点,在标准地震反射界面的环山引入、古生物地层分析、地震不整合分析等基础上,综合应用岩性、电性等识别方法,进行了界面的准确识别以及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探索了适合环山地区"标准界面引入-多因素约束"的等时地层分析和对比方法。研究区沙河街组发育完整,发育了大致和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一段等地层单元相对应的6个三级层序。博东潜山的发育对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的地层发育特征影响最大,而对沙河街组二段上部及其上覆地层的影响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街组 层序地层 博东潜山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峡山湖滩砂的现代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邱隆伟 周军良 +2 位作者 王新征 蔡宏兴 张振哲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山东省高密、安丘、昌邑之间的峡山湖发育的滩砂沉积体发育于滨浅湖地势平缓区,沉积物以中-细砂为主,分选好-较好,粒度概率曲线以冲洗二段式为特征,滩砂后缘可见砾石沉积。根据沉积特征可将滨浅湖滩砂微相从岸线向湖方向,依次划分为滩... 山东省高密、安丘、昌邑之间的峡山湖发育的滩砂沉积体发育于滨浅湖地势平缓区,沉积物以中-细砂为主,分选好-较好,粒度概率曲线以冲洗二段式为特征,滩砂后缘可见砾石沉积。根据沉积特征可将滨浅湖滩砂微相从岸线向湖方向,依次划分为滩砂后缘、滩砂砂坪和滩砂前缘和滩前席状砂四个沉积单元。滩砂后缘粒度较粗,岩性混杂,风成改造较强,表层多为风积物,常见植被发育;滩砂砂坪是滩砂后缘和滩砂前缘的过渡区,为前期滩砂前缘沉积经风的改造而成,兼具浪成和风成的特点;滩砂前缘由滩脊和滩脊间沉积物构成,沉积构造以浪成和冲洗成因为特点;滩前席状砂表现为浪成特征,沉积物分选好、粒度略有变粗,为水动力和风动力综合作用的产物:丰水期波浪作用控制滩砂沉积体的形成,枯水期滩砂沉积体暴露接受风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砂 沉积单元 粒度 成因 峡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峡山湖沙坝的现代沉积 被引量:7
13
作者 邱隆伟 周军良 +1 位作者 姜在兴 王新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5-141,共7页
以现代沉积考察为基础,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对湖泊中沙坝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认为峡山湖沙坝微相分为坝前、坝主体、坝后3个沉积单元。坝前受湖浪作用明显,沉积物以湖浪作用形成的浪成沙和冲洗沙为主,发育滩脊和席状沙沉积... 以现代沉积考察为基础,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对湖泊中沙坝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认为峡山湖沙坝微相分为坝前、坝主体、坝后3个沉积单元。坝前受湖浪作用明显,沉积物以湖浪作用形成的浪成沙和冲洗沙为主,发育滩脊和席状沙沉积体。坝主体沉积物以厚度较大、受湖水及风改造明显的中细沙为主,可进一步细分为坝-滩复合体和坝-沙丘复合体。坝后受坝主体阻隔,丰水期为局限湖湾沉积,枯水期发育沼泽沉积。湖泊中沙坝的形成是在滨浅湖环境中水动力和岸线、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下,受湖浪、湖流以及暴露环境下风的改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湖浪所派生的沿岸流对沙坝的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丰水期沙坝体接受湖水动力的改造,枯水期沙坝体接受风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坝 沉积单元 沉积特征 成因 峡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部古近系沙四下亚段米兰科维奇旋回驱动的湖盆环境演化与沉积响应
14
作者 李荣堃 操应长 +2 位作者 林敉若 王艳忠 焦红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1,共14页
针对米兰科维奇旋回驱动的滨浅湖环境演化及细粒物质沉积过程尚不明确的关键问题,以东营凹陷南部沙四下亚段滨浅湖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学分析、孢粉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频谱和小波分析等手段,识别出稳定的米兰科维奇旋... 针对米兰科维奇旋回驱动的滨浅湖环境演化及细粒物质沉积过程尚不明确的关键问题,以东营凹陷南部沙四下亚段滨浅湖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学分析、孢粉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频谱和小波分析等手段,识别出稳定的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揭示长、短偏心率及斜率周期共同驱动的滨浅湖环境演化及其对细粒物质沉积作用的控制。结果表明,在长、短偏心率负相位叠加引起的相对干旱期,季节性较弱且湖平面整体较低,浅水三角洲大面积发育,斜率升高引起的短暂湖平面上升将促使浅水三角洲向湖盆南缘周期性退积,导致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薄层粉细砂岩与滩席微相的厚层泥岩交替沉积;当浅水三角洲不发育时,滨浅湖环境中粉砂级沉积物供给不足,主要发育泥坪微相的厚层泥岩;而斜率升高引起的短暂湿润气候将触发洪水事件,导致粉砂级细粒物质随洪水进入湖盆,并在湖浪改造下堆积形成砂坪微相的薄层粉砂岩。在长、短偏心率正相位叠加引起的相对潮湿期,季节性较强且湖平面整体较高,季风作用下的沿岸流易于改造浅水三角洲砂体,导致滨浅湖环境主要发育滩坝沉积,斜率周期驱动的高频湖平面波动将进一步引起滩脊微相的薄层粉砂岩与滩席微相的厚层泥岩频繁更替。在长偏心率正(负)相位与短偏心率负(正)相位叠加引起的气候过渡期,湖泊水位整体高于相对干旱期但低于相对潮湿期,季节性一般,斜率周期驱动的高频湖平面波动主要引起河口坝微相的薄层粉砂岩与滩席微相的厚层泥岩交替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科维奇旋回 东营凹陷 滨浅湖 细粒沉积岩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庄洼陷沙河街组超压系统发育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阳 王建伟 +1 位作者 赵密福 高侠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2-726,共15页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河街组发育有超压系统,这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超压系统现今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约束下数值模拟方法对牛庄洼陷超压系统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超压系统的主要形成机制。牛庄洼...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河街组发育有超压系统,这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超压系统现今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约束下数值模拟方法对牛庄洼陷超压系统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超压系统的主要形成机制。牛庄洼陷在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的下亚段和中亚段存在着超压系统,最大压力系数可以达到1.8,最大剩余压力超过了20MPa。自沙三段上亚段沉积期开始,超压系统开始发育。到东营组沉积期末,超压系统经历了大约10Ma的泄压过程。自新近系馆陶组沉积期,超压系统再次迅速增压,逐渐接近现今发育状况。上覆地层沙三段上亚段高沉积速率导致了超压系统的形成和早期剩余压力的增加,而水热增压和烃类物质大量生成联合造成超压系统晚期迅速增压。超压系统演化规律揭示出在油气主要运移期研究区古异常流体压力的分布状况,这为进一步开展牛庄洼陷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系统 两段式发育 超压成因 沙河街组 牛庄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复杂断块油藏交替采油提高采收率的可视化物理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传智 巩受奖 +2 位作者 张戈 陈博 刘中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5,共6页
极复杂断块油藏的断层、储层非均质性和边水存在等因素均会影响其最终的采收率。为了弄清各因素之间的影响作用,利用可视化动态仿真驱替装置进行水驱油的物理模拟实验,透过可视化的实验图像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流线变化... 极复杂断块油藏的断层、储层非均质性和边水存在等因素均会影响其最终的采收率。为了弄清各因素之间的影响作用,利用可视化动态仿真驱替装置进行水驱油的物理模拟实验,透过可视化的实验图像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流线变化特征。为此共设计了6组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以及边水存在时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在一注两采稳定注水开发时会形成井间滞留区,这部分"死油区"可通过交替采油的方式重新动用;同时对三种非均质情况下的渗透率级差组合进行了评价;当存在边水时,流线分布较之前有很大的差异,对比不同的实验方案发现均质边水模型的采出程度更大。通过物理模拟地下流体的流动特征,为极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的有效开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复杂断块油藏 剩余油 流线 一注两采 交替采油 可视化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风化裂缝成因类型及其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17
作者 毛金昕 何建华 +4 位作者 解馨慧 邓虎成 王瑕 曹峰 邢梓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5,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具有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其储层岩石致密,具有低孔、低渗透的特征,碳酸盐岩储层中裂缝与孔洞组成的储渗空间对天然气的富集与运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岩心、薄片观察等测试结果,结合生产资...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具有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其储层岩石致密,具有低孔、低渗透的特征,碳酸盐岩储层中裂缝与孔洞组成的储渗空间对天然气的富集与运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岩心、薄片观察等测试结果,结合生产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马家沟组风化裂缝成因类型及其对油气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风化裂缝受岩性、岩溶古地貌和断裂规模影响,可划分为岩溶崩塌裂缝、风化淋滤裂缝和陡坎拉张裂缝3类。岩溶崩塌裂缝易发育在残丘上可溶性较好的膏云岩和膏盐岩中;坡地及阶地的灰质白云岩发育风化淋滤裂缝;陡坎拉张裂缝发育在不整合面坡度较大位置的白云石含量较低的云质灰岩中。3种风化裂缝中岩溶崩塌裂缝形成的有效缝网对碳酸盐岩储层孔渗的改善作用明显;陡坎拉张裂缝有效性较好,但难以形成复杂缝网,仅对改善渗透率起重要作用;风化淋滤裂缝多为机械充填,对碳酸盐岩储层孔渗的改善作用最差。结合生产动态将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岩溶崩塌裂缝型、陡坎拉张裂缝型、风化淋滤裂缝型和基质无效型4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发育特征 富集成藏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油田生产状况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隋义勇 孙秀玲 +1 位作者 苑庆旺 许大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101,共3页
对于油田生产状况的评价、规划是实现油田开发科学化和合理化的重要依据。选择井数、作业工作量、吨油成本、吨水成本、井次成本、产油量和措施增油量等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相结合,分析、评价了油田生产状况。通过评价... 对于油田生产状况的评价、规划是实现油田开发科学化和合理化的重要依据。选择井数、作业工作量、吨油成本、吨水成本、井次成本、产油量和措施增油量等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相结合,分析、评价了油田生产状况。通过评价对象DEA是否有效判断生产投入与产出达到最佳,在DEA无效的情况下可定量给出需要改进的工作量。该方法不仅可以对不同油田之间的生产状况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同一油田按时间序列进行对比评价,并找出生产状况变化的原因,从而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管理决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静态评价 数据包络分析 效率评价 生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研发投入能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能源消耗强度的微观经验证据 被引量:7
19
作者 鞠伟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23-130,共8页
该研究手工收集整理2009—2018年沪深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能源消耗数据,以逆指标能源消耗强度作为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计量指标,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企业研发投入对其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能源... 该研究手工收集整理2009—2018年沪深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能源消耗数据,以逆指标能源消耗强度作为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计量指标,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企业研发投入对其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能源消耗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企业研发投入有助于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对其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与低市场化进程地区企业中表现得较弱,揭示了上述提升效应对制度环境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投入 能源利用效率 国有产权 地区市场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钻井废液预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田战渤 李毅 +2 位作者 桂召龙 崔月岭 郭继香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9期984-986,989,共4页
新型复合高效废液处理剂ZF-Ⅰ和ZF-Ⅱ应用于废液破稳分离处理,结果永66-29#钻井废水悬浮物去除率达83.6%,油含量去除率达到86.2%;史3-12-13#酸化废液悬浮物去除率达80.7%,油含量去除率达到85.3%;史3-12-X9#洗井废水悬浮物去除率达87.8%... 新型复合高效废液处理剂ZF-Ⅰ和ZF-Ⅱ应用于废液破稳分离处理,结果永66-29#钻井废水悬浮物去除率达83.6%,油含量去除率达到86.2%;史3-12-13#酸化废液悬浮物去除率达80.7%,油含量去除率达到85.3%;史3-12-X9#洗井废水悬浮物去除率达87.8%,油含量去除率达到90.5%;王家岗废液混合样悬浮物去除率达92.2%,油含量去除率达到93.6%;处理过程中形成的絮团大且密实,沉降速度快。在室内研究以及现场中间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集一级强化破胶、两级破稳分离工艺于一体的钻井作业废液预处理装置,该装置应用于废液处理后悬浮物含量由原水中的985.8 mg/L降至处理后的30.2 mg/L,油含量由原水中的91.0 mg/L降至2.8 mg/L,处理成本降至10.7元/m3,且处理后的废液与油田采出水配伍性良好,实现了处理后废液与油田采出水配伍混合回注地层的预处理工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废液 预处理装置 处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