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井均匀注汽工艺在滨南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新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07,110,共3页
针对滨南油田水平井开采单油层注汽井段吸汽不均匀的问题,建立了水平井注汽参数优化模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和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水平井注汽管柱气液两相流热力学模型;根据注汽量和井底注汽压差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湿蒸汽流经泄流孔前... 针对滨南油田水平井开采单油层注汽井段吸汽不均匀的问题,建立了水平井注汽参数优化模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和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水平井注汽管柱气液两相流热力学模型;根据注汽量和井底注汽压差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湿蒸汽流经泄流孔前后压降和流量的关系,建立了注汽量模型。在理论研究与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开发了水平井注汽参数优化软件,以水平井段注汽量均匀分布为目标函数,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对注汽管柱的配注器个数和泄流面积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截至2008年12月,水平井均匀注汽工艺已在滨南油田单2块推广应用11口井,其中8口井已投入生产,同以前采用常规注汽工艺的6口井相比,平均产液量由18.8t/d上升到55t/d,平均产油量由6.3t/d上升到20.2t/d,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采水平井 注汽管柱 均匀注汽 配注器 泄流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南油田污油泥整体回注综合利用工艺 被引量:5
2
作者 朱桂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2-94,共3页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油泥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金。通过污油泥组分分析、添加剂筛选和注入能力试验,筛选出了具有较好分散性和悬浮性的污油泥调剖体系。在滨五站和滨30块的4个井组上配套完善了整体回注流程,于2004年3月首次...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油泥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金。通过污油泥组分分析、添加剂筛选和注入能力试验,筛选出了具有较好分散性和悬浮性的污油泥调剖体系。在滨五站和滨30块的4个井组上配套完善了整体回注流程,于2004年3月首次在滨南油田开展污油泥回注现场试验并取得成功,累积施工48井次,回注污油泥4635t,注入井油压年平均上升0.1MPa,对应井组增产原油1430t,起到了消化利用污油泥和调剖的双重作用,对提高企业的HSE管理水平和污油泥无害化处理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油泥 整体回注 工艺 应用 滨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菌群在油田废弃钻井泥浆处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赵金刚 刘晓 +4 位作者 靳凯 顾真齐 梁家琦 翁俊杰 刘芳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9,共12页
废弃钻井泥浆是油田作业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若处理不当可能威胁周围环境。用改性生物炭作为载体,负载复配后的高效降解微生物菌群。改性生物炭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多孔特性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微生物负载。在为期63... 废弃钻井泥浆是油田作业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若处理不当可能威胁周围环境。用改性生物炭作为载体,负载复配后的高效降解微生物菌群。改性生物炭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多孔特性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微生物负载。在为期63天的修复过程中,NaOH-EP@Bacteria对废弃泥浆中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及氨氮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1.09%,65.86%,83.27%。酶活性测定与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其他处理组相比,NaOH-EP@Bacteria在修复土壤中表现出更高的微生物种类丰度和活性,这对增强微生物耐受力及提高有机质降解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本研究遵循以废治废原则,为利用废弃小麦秸秆制备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用以修复废弃钻井泥浆提供了一种成本低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为解决油田废弃钻井泥浆污染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固定化微生物 油田废弃泥浆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油田四区沙三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5
4
作者 范瑞峰 董春梅 +3 位作者 吴鹏 祝鹏 曲丽丽 邢新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8,共5页
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渤南油田四区沙河街组沙三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储层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具有沉积作用宏观主... 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渤南油田四区沙河街组沙三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储层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具有沉积作用宏观主控,成岩作用微观改造的特点。压实作用是导致其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次之;溶蚀作用较为发育,改善了其储集性能。在成岩作用研究及成岩相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区沙三段储层划分为压实残余剩余粒间孔—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高岭石晶间孔—石英自生加大、充填/半充填微裂缝—碳酸盐胶结交代和强压实—杂基充填4种成岩相组合类型。据钻井资料揭示研究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压实残余剩余粒间孔—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成岩相 优质储层 沙三段 渤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家寺油田单12块内源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鲁玉 马振生 +3 位作者 李金发 门海英 牛淑芳 李宏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2-84,共3页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12块的开发和地质现状,对单12-16井组油水样进行了内源菌群落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内源微生物激活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单12块的ST-12系列激活剂。利用该系列激活剂进行了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试验,模拟结果...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12块的开发和地质现状,对单12-16井组油水样进行了内源菌群落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内源微生物激活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单12块的ST-12系列激活剂。利用该系列激活剂进行了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激活内源微生物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7%以上,说明内源微生物在激活后具有较好的驱油能力。在现场试验区,共注入激活剂17轮,累积增产原油270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激活剂 采收率 水驱效率 单12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标综合筛选方法在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以埕东油田为例 被引量:25
6
作者 姜瑞忠 刘小波 +1 位作者 王海江 郑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1,107,共4页
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涉及指标很多,为了能用较少的指标映射原来许多个指标才能包含的信息,依据逻辑分析、系统聚类和复相关分析等现代统计理论,借助SPSS统计软件和MATLAB数学软件等工具,通过逻辑分析方法构建了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 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涉及指标很多,为了能用较少的指标映射原来许多个指标才能包含的信息,依据逻辑分析、系统聚类和复相关分析等现代统计理论,借助SPSS统计软件和MATLAB数学软件等工具,通过逻辑分析方法构建了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聚类分析对指标进行聚类,并以复相关分析求得的复相关系数为依据,确定了以剩余采油速度、含水上升率、综合递减率和含水率作为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评价的典型指标。实践表明,评价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筛选 逻辑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 复相关系数 多指标评价 埕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开发的河流相储层沉积微相精细描述技术——以林樊家油田LZ9块馆陶组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孟高 杨兆刚 +4 位作者 陈雷 吕维刚 钱水华 焦海燕 冷彦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48,共10页
利用测井相定量识别技术,在快速、高效识别单井沉积微相的基础上,对林樊家油田LZ9块馆陶组进行覆盖全区的连井沉积微相对比,结合古地貌、地震属性以及油水关系平面分布特征,多参数耦合分析,精细刻画馆陶组4砂组6(Ng4^(6))小层沉积微相... 利用测井相定量识别技术,在快速、高效识别单井沉积微相的基础上,对林樊家油田LZ9块馆陶组进行覆盖全区的连井沉积微相对比,结合古地貌、地震属性以及油水关系平面分布特征,多参数耦合分析,精细刻画馆陶组4砂组6(Ng4^(6))小层沉积微相砂体边界。结果表明:LZ9块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和泛滥平原沉积微相。Ng4^(6)小层发育NW—SE向河道,河道砂体全区广泛发育,呈条带状展布,延伸远(3~5 km),宽度大(>600 m);天然堤呈窄条带状或豆荚状发育于河道两侧,呈断续分布,宽度一般小于100 m;河道砂体连通性较好,注采收效大;天然堤储层横向连通性差,注采收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开发 高密度井网 河流相 测井相定量识别技术 平面相识别技术 林樊家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磺酸盐提高油汽比技术在稠油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先勇 梁栋 +3 位作者 顾海红 孙宁 王明波 李耀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5,共3页
胜利油田稠油及超稠油开采主要以蒸汽吞吐为主,不同油田均存在注汽压力高、注汽干度低、吞吐后采收率低等现象,而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是影响开发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应用由胜利原料油制备出具有复杂结构的阴离子石油磺酸盐体系,提... 胜利油田稠油及超稠油开采主要以蒸汽吞吐为主,不同油田均存在注汽压力高、注汽干度低、吞吐后采收率低等现象,而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是影响开发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应用由胜利原料油制备出具有复杂结构的阴离子石油磺酸盐体系,提高了稠油油藏开采效果。通过确定磺酸盐体系的构成,以及对其成品耐温抗盐性能评价,表明该磺酸盐体系能够较好适应单家寺油田的开发需要,耐温抗盐性能均能达到生产要求。通过高温岩心驱替实验得出石油磺酸盐体系能够有效降低注蒸汽压力和岩心采收率。单家寺油田现场试验5口井,平均增油量8.5 t.d-1,油汽比上升0.311,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体系 评价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页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9
作者 高波 郝芳 张志垚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1,共12页
中国陆相页岩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常规油气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其中页岩储层发育影响因素是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XRD)、气体吸附、高压压汞、场发射扫描电镜... 中国陆相页岩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常规油气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其中页岩储层发育影响因素是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XRD)、气体吸附、高压压汞、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等技术手段,明确了沙河街组页岩岩相类型,精细表征了页岩储集空间类型与结构,揭示了页岩孔隙发育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沙四上亚段页岩主要发育5种岩相类型(富有机质纹层状钙质页岩、富有机质纹层状混合质页岩、富有机质层状混合质页岩、富有机质块状钙质页岩和含有机质纹层状钙质页岩);②页岩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为主,有机孔基本不发育,不同类型页岩孔隙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富有机质纹层状页岩孔体积较大;③有机质丰度和沉积构造(纹层)对页岩储层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有机酸溶蚀作用形成大量溶蚀孔,增加页岩储集性能,而过高的有机质丰度使页岩塑性增强,不利于孔隙的保存。纹层结构有利于页岩的储集性,不同纹层储集性存在显著差异,长英质纹层储集性较好,黏土质纹层次之,粗晶方解石纹层相对较差。研究结果揭示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页岩储层特征以及有机质丰度和纹层结构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对渤海湾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集性 纹层结构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平方王—平南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描述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风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4,共3页
以地震资料为主识别裂缝性储层并描述裂缝的空间分布,是目前石油工业界积极研发的技术之一。针对平方王—平南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的特点,利用断裂增强的构造倾角滤波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提取了反映储层微裂缝的最优几何属性:曲率... 以地震资料为主识别裂缝性储层并描述裂缝的空间分布,是目前石油工业界积极研发的技术之一。针对平方王—平南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的特点,利用断裂增强的构造倾角滤波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提取了反映储层微裂缝的最优几何属性:曲率属性描述了微断裂体系的线状特征,最大曲率与裂缝的密度有内在的联系,而该曲率的方位角则代表了裂缝的方向。岩心资料和成像测井与地震资料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分析了裂缝空间展布规律。平方王—平南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多、分布不均匀,裂缝、溶孔和溶洞发育,储集空间具有结构形态上的复杂性和空间变化的突变性。研究区裂缝的方向主要是北东向,裂缝主要发育在大断层附近的构造高点,西北部沿断层走向有个裂缝不发育的条带,其他各层段储层的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储层 曲率属性 微断裂体系 裂缝密度 平方王-平南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探区低渗透油层产液量不足的原因及改造对策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守鹏 滕建彬 +1 位作者 尹玉梅 韩义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8-524,共7页
近年来,在胜利探区深层相继发现了累计数亿吨的低渗透控制和预测储量,这些储量多来源于致密砂岩和强胶结碳酸盐岩储集层。由于单井产液量低,一直未能有效实现探明储量的升级。为分析原因,提高产能,利用了部分低渗低产井的含油岩心资料... 近年来,在胜利探区深层相继发现了累计数亿吨的低渗透控制和预测储量,这些储量多来源于致密砂岩和强胶结碳酸盐岩储集层。由于单井产液量低,一直未能有效实现探明储量的升级。为分析原因,提高产能,利用了部分低渗低产井的含油岩心资料和实验检测数据,将产液量不足的原因与油层复杂的岩性特征、原油性质和工艺配套措施相联系加以分析,确定了低渗透储层产液量不足的内、外因素,即岩石致密结构导致的低溢出量、岩石非均质性导致的油水关系不落实、黏土多样性导致的多敏性并存、含油饱和度不足导致的不饱和间溢以及油藏内油质偏稠导致的流动性偏差等,是油层产液量不足的"内因";压裂实施过程中液相冲击力造成的储集空间内黏土微粒堆挤和酸化过程中酸液与储层性质不配伍形成的副产物(多为沉淀物),使储层渗透性进一步降低,是油层产液量不足的"外因"。针对不同的问题和诱发原理,对部分单井层分别制定了增产改造措施,实施后取得了明显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油层 产液量不足 原因 改造对策 胜利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水平井产能校正系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延辉 姚约东 +2 位作者 李树军 刘艳华 房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6-100,共5页
海上油田单井投产一段时间产能评价校正系数的取值多为经验值,预测结果不准确.引入无因次采油指数的概念,绘制了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无因次采油指数曲线,利用面积积分法对产能校正系数进行求解,得到了海上油田水平井投产后不同时期的产能... 海上油田单井投产一段时间产能评价校正系数的取值多为经验值,预测结果不准确.引入无因次采油指数的概念,绘制了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无因次采油指数曲线,利用面积积分法对产能校正系数进行求解,得到了海上油田水平井投产后不同时期的产能校正系数,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产能校正系数的影响.海上某油田2口水平井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以此方法计算的校正系数乘以DST测试产能,得到的产能数值更准确.此方法为海上油田水平井的产能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不稳定渗流 DST测试产能 产能校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兴洼陷大芦湖油田沙三段中亚段二砂组异重流沉积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雁雁 林承焰 +4 位作者 马存飞 任丽华 梁书义 王会丽 卞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42,共10页
针对博兴洼陷大芦湖油田樊162和樊3区块沙三段中亚段二砂组沉积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其沉积特征、沉积演化模式、沉积充填模式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流水成因的波状层理和爬升波... 针对博兴洼陷大芦湖油田樊162和樊3区块沙三段中亚段二砂组沉积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其沉积特征、沉积演化模式、沉积充填模式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流水成因的波状层理和爬升波纹层理,黑色碳质植物碎屑、红褐色泥砾和层状泥岩等陆源物质常见,逆-正粒序单元成对出现,并发育层内冲刷面,为半深湖-深湖背景下的异重流沉积。异重流的发育主要受鲁西隆起北部三角洲影响,是洪水沿三角洲前缘水道继续向前推进形成的。随洪水能量的变化,经历2期弱-强-弱的沉积演化过程,形成上、下2期扇体,发育顶平底凸透镜状的沉积充填样式,且扇体顶部具有一套向物源减薄的无根细粒沉积。在综合分析气候、地形、构造等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内扇-中扇-外扇的异重流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重流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沉积模式 大芦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津油田注水结垢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洪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2-104,共3页
针对利津油田欠注井和欠注层多的问题,对注入水水质和油层伤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并应用饱和系数法对注入水的结垢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津油田目前注水地层伤害严重。通过注水站内化学处理和对注水工艺流程的改造,使注入水水质得到... 针对利津油田欠注井和欠注层多的问题,对注入水水质和油层伤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并应用饱和系数法对注入水的结垢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津油田目前注水地层伤害严重。通过注水站内化学处理和对注水工艺流程的改造,使注入水水质得到明显的提高,沿程至井口水质稳定,大大改善了该油田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油层伤害 结垢 防治 利津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高压注水系统安全取样器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圣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2-83,共2页
针对高压针形阀取样经常出现打不开或打开关不死以及使用寿命短的问题,研制了油田高压注水系统安全取样器。该取样器与原高压针形阀相比,增加了减压缓冲机构,提高了取样安全性,减轻了现场取样劳动强度和维护工作量。现场试验及应用表明... 针对高压针形阀取样经常出现打不开或打开关不死以及使用寿命短的问题,研制了油田高压注水系统安全取样器。该取样器与原高压针形阀相比,增加了减压缓冲机构,提高了取样安全性,减轻了现场取样劳动强度和维护工作量。现场试验及应用表明,使用该取样器,实际取得水样162点次,平均每次取样时间为10 min,每次取样时间比原来缩短了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高压注水 取样器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二污水站处理系统腐蚀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新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滨南采油厂滨二污水站处理后回注污水腐蚀性很强。极化曲线显示,未处理污水含多种阴极去极化剂,腐蚀过程由阴极反应过程控制,点蚀倾向大,实验考察和无机垢分析明确了游离CO2和SRB菌在腐蚀中的重要作用。据此筛选了新开发的杀菌缓蚀剂2号... 滨南采油厂滨二污水站处理后回注污水腐蚀性很强。极化曲线显示,未处理污水含多种阴极去极化剂,腐蚀过程由阴极反应过程控制,点蚀倾向大,实验考察和无机垢分析明确了游离CO2和SRB菌在腐蚀中的重要作用。据此筛选了新开发的杀菌缓蚀剂2号,该剂为改性咪唑啉衍生物,加有有杀菌作用的小分子胺,为混合控制型成膜缓蚀剂。提出了滨二污水处理站缓蚀技术并在现场实施:以1.0 g/L的量连续72小时注入溶垢剂;以20 mg/L的量连续8小时注入污泥剥离剂;以200 mg/L的量连续6-8小时注入杀菌缓蚀剂2号完成预膜;分别在来水进口和过滤器前加杀菌缓蚀剂2号,初始总加量240 mg/L,在混合反应器进口和中部加两种絮凝剂共110 mg/L,2个月后杀菌缓蚀剂2号加量已逐步减至40 mg/L,处理后污水腐蚀速率保持在0.07 mm/a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注污水 腐蚀性 腐蚀成因 防腐蚀 杀菌缓蚀剂 污水处理 工艺 滨二污水处理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微观界面力学效应的低矿化度水驱渗流特征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德旭 宋云鹏 吴飞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9,共9页
为更好地描述低矿化度水驱的渗流特征,首先通过岩心驱替实验,验证了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离子类型与矿物间微观界面作用的毛管束数学模型来模拟低矿化度水驱过程,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进行模型验证,在相渗曲... 为更好地描述低矿化度水驱的渗流特征,首先通过岩心驱替实验,验证了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离子类型与矿物间微观界面作用的毛管束数学模型来模拟低矿化度水驱过程,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进行模型验证,在相渗曲线拟合成功后,使用模型分析特征管径、离子价态与浓度对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特征管径的减小,界面作用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增加,当特征管径从20μm减小到5μm时,采出程度从2.9%扩大到30.5%,当毛管阻力较大时,常规水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有限,孔隙中存在大量残余油;低矿化度水驱可有效提高采收率,且离子价态是影响低矿化度水驱效果的主控因素,使用Na+的低矿化度水驱采出程度提高7.85百分点,而Ca2+则为4.83百分点。建立的毛管束模型可模拟不同离子类型与矿物间的低矿化度水驱效果,为油田现场的低矿化度水驱开发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水驱 界面作用 驱替实验 毛管束模型 相渗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压裂管汇由壬接头预紧特性分析
18
作者 华剑 马忠杰 +3 位作者 袁志强 黄天成 胡家浩 王林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5,共8页
针对超高压压裂管汇由壬接头安装预紧力不当导致结构破坏或密封泄漏的问题,以某公司研制的175 MPa超高压由壬接头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建立由壬接触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该接头进行应力分析与强度评定以及密封性能判定。结果表明:预... 针对超高压压裂管汇由壬接头安装预紧力不当导致结构破坏或密封泄漏的问题,以某公司研制的175 MPa超高压由壬接头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建立由壬接触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该接头进行应力分析与强度评定以及密封性能判定。结果表明:预紧力大小对母由壬应力几乎没有影响,对公由壬、翼型螺母和三瓣挡圈应力有显著影响,且都呈现正相关性,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公由壬、翼型螺母、三瓣挡圈和母由壬;额定工况下预紧力超过250 kN时,公由壬轴肩圆角处应力超过其材料许用应力,结构静强度不满足要求可能会发生结构破坏;预紧力小于150 kN时,不足以抵抗内压作用,公由壬和母由壬球头锥面密封结构分离;在能够确保球头锥面密封性和结构安全性的150~250 kN预紧力范围内,氢化丁腈橡胶(HNBR)密封圈表面接触应力始终大于实时流体工作压力,密封圈密封性能良好。推荐安装预紧力范围为150~250 kN,在该范围内密封圈结构的静强度以及密封性均能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壬接头 预紧力 结构强度 密封性能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利津北带砂砾岩体储层测井评价
19
作者 贺东旭 陈志湘 +1 位作者 张城浩 朱孟高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
东营凹陷利津北带砂砾岩体储层矿物组分复杂,物性参数解释精度低,油、干层界限难以界定。基于测井、录井、试采、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交会图版识别和雷达图形模式识别岩性方法,较好地区分了砂砾岩体岩性。在岩性识别、含油产状分析、试... 东营凹陷利津北带砂砾岩体储层矿物组分复杂,物性参数解释精度低,油、干层界限难以界定。基于测井、录井、试采、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交会图版识别和雷达图形模式识别岩性方法,较好地区分了砂砾岩体岩性。在岩性识别、含油产状分析、试采资料分析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砾岩类和碳酸盐岩类有效储层的物性和电性下限。结合试采资料,建立了利津北带砂砾岩体有效储层分级解释图版与评价标准。分别建立了砾岩类和碳酸盐岩类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模型,为利津北带复杂砂砾岩体储层提供定量评价方法。该研究成果在利津北带砂砾岩体投产井中得到了应用验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体 交会图 雷达图 有效储层 孔隙度 渗透率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SC7区块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下亚段滩坝储集体构型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邵长印 宋璠 +1 位作者 张世奇 王秋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501,共16页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SC7区块滩坝是滨浅湖区的重要储集体,厘清其砂体内部结构特征对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现代沉积和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研究,对SC7区块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二下亚段)砂体进行构型解剖,将厚泥-薄砂式...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SC7区块滩坝是滨浅湖区的重要储集体,厘清其砂体内部结构特征对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现代沉积和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研究,对SC7区块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二下亚段)砂体进行构型解剖,将厚泥-薄砂式滩坝划分为坝中心、坝侧缘、内缘滩、外缘滩和湖相泥5种沉积微相类型。基于厚泥-薄砂式滩坝成因和内部结构特征分析,研究了滩坝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生长过程。将滩坝构型分为复合砂坝、单一坝和增生体3个级别,探讨各滩坝砂体构型单元空间展布特征。提出了单一坝坝间泥岩、测井曲线特征、相对高程差和单一坝侧向相变4种识别标志。用识别标志对密井网区单一坝进行划分,分析了单一坝规模、演化过程及连通性。在单一坝内部划分出4期增生体,最终确定了4级构型界面、单一坝侧向相变和单一坝内部增生体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坝分布规律 构型解剖 沉积微相 滩坝 东营组 黄河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