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桩西油田抽油机井工况分析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法珍 侯洪涛 +2 位作者 林志彬 邹群 田波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8-120,共3页
介绍了抽油机井工况分析技术的基本计算原理及功能,并根据桩西油田油藏类型多样性的实际情况,以区块单元为单位改进了工况管理图的编制,提高了工况分析的准确度。桩西油田3a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能十分清晰、完整、直观地区分不同工况... 介绍了抽油机井工况分析技术的基本计算原理及功能,并根据桩西油田油藏类型多样性的实际情况,以区块单元为单位改进了工况管理图的编制,提高了工况分析的准确度。桩西油田3a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能十分清晰、完整、直观地区分不同工况特点的油井,为油井措施和维护方案的制定,特别是为低产低效油井管理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同时,该项技术能使采油工程技术人员及时发现、分析、处理油井故障,使抽油井的工况更加趋于合理,实现了油井长期稳定生产,提高了油田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井 工况分析 桩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油价下桩西油田高效滚动开发的对策与实践 被引量:5
2
作者 石世革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367,共4页
低油价下油田开发的经济性遭遇严峻挑战,如何实现油田的高效滚动开发,成为桩西油田开发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针对桩西油田在滚动开发中遇到的重点含油层系岩性圈闭多、油层埋深大、油藏规模小、开发成本高、钻探风险大等难点,通过深化... 低油价下油田开发的经济性遭遇严峻挑战,如何实现油田的高效滚动开发,成为桩西油田开发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针对桩西油田在滚动开发中遇到的重点含油层系岩性圈闭多、油层埋深大、油藏规模小、开发成本高、钻探风险大等难点,通过深化地质认识,反复实践,在桩西油田南部地区探索出"立足浅油层、沿主断找高产、定向井穿层打连串、水平井顺层打连片"的高效滚动开发模式,打破了该区多年停滞不前的滚动开发局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油层 滚动开发 低油价 桩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西地区高温中低渗油藏驱油用廉价复合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8
3
作者 冷强 尚朝辉 +3 位作者 李军 徐丽霞 张贵才 段志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3,85,共4页
针对桩西地区高温中低渗油藏,特别是经过多轮次调剖后的油藏,研发了一种价格低廉的驱油用复合表面活性剂。该剂的主要成分为:用棉籽油脚制成的混合天然羧酸盐,用褐煤制成的改性腐殖酸钠、偏硅酸钠及聚醚类表面活性剂。实验用表面活... 针对桩西地区高温中低渗油藏,特别是经过多轮次调剖后的油藏,研发了一种价格低廉的驱油用复合表面活性剂。该剂的主要成分为:用棉籽油脚制成的混合天然羧酸盐,用褐煤制成的改性腐殖酸钠、偏硅酸钠及聚醚类表面活性剂。实验用表面活性刺溶液用矿化度8230mg/L的现场注入水配制。90℃下质量分数≥0.3%的该剂水溶液与一脱水稠油间的界面张力达到10~mN/m。溶液质量分数由0.1%增至0.8%时,该剂耐钠盐度由32g/L降至18g/L,耐钙盐度由0.3g/L升至4.0g/L。该剂耐温性为120℃。在渗透率0.53耐的平板砂岩模型上在50℃测得,注入0.1~0.8PV0.5%的该剂水溶液,使黏度15Pa·s的原油水驱后采收率提高8.5%~25.5%,注入0.3PV时提高采收率11.5%。2006-07-02-08-30,在桩50井先注入600m^3高温抗盐堵剂PMN-PFR进行深部调剖,再依次注入1.0%、0.5%、0.3%的该剂溶液共5000m^3进行驱油,截止2007—03,该井组6口油井共增产油1506吨。图2表4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表面活性剂 天然羧酸盐 改性腐殖酸盐 偏硅酸钠 驱油剂 表面活性剂驱 高温油藏 中低渗油藏 胜利桩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动态流动单元研究——以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为例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海燕 彭仕宓 刘风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7-70,共4页
流动单元是油气储集最小宏观地质单元,它综合反映了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微观孔喉特征。在分析流动单元定义的基础上,针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提出动态流动单元的概念和定量划分方法。以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为例,从取心井入手,通过优选参数,... 流动单元是油气储集最小宏观地质单元,它综合反映了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微观孔喉特征。在分析流动单元定义的基础上,针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提出动态流动单元的概念和定量划分方法。以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为例,从取心井入手,通过优选参数,将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种类型,建立了各类流动单元的数学判别函数,对非取心井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并应用序贯指示模拟建立了不同含水期动态的流动单元模型。研究表明,不同含水期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受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的变化所控制,其分布是动态变化的,动态流动单元能够描述不同开发阶段油水运动规律相似的储集带的动态变化,不同开发阶段的剩余油分布与储层动态流动单元关系密切。实践证实了动态流动单元对剩余油预测的准确性,表明应用动态流动单元方法预测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和提高采收率更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流动单元 陆相储层 判别函数 流动层指数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气气浮-超滤-反渗透深度处理油田污水及回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许浩伟 王谦 +2 位作者 李海军 周大君 刘相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7-109,119,共4页
根据油田处理污水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利用"溶气气浮-超滤-反渗透"法处理油田污水进行配制聚合物再利用的工艺,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各工艺处理前后的水质,并进行了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初始粘度和稳定性的对比。结... 根据油田处理污水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利用"溶气气浮-超滤-反渗透"法处理油田污水进行配制聚合物再利用的工艺,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各工艺处理前后的水质,并进行了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初始粘度和稳定性的对比。结果表明,油和SS的质量浓度降至1 mg.L-1以下,出水矿化度降至500 mg.L-1以下,对聚合物影响较大的Ca2+和Mg2+的质量浓度降至5 mg.L-1以下;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粘度和粘度稳定性均有较大地提高。处理后的水可以替代清水配制聚合物母液,具有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污水 溶气气浮 超滤 反渗透 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混合深抽杆柱的工作特性分析与应用
6
作者 贺东旭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93-200,共8页
测试φ25 mm碳纤维杆抗压性能发现,其抗压强度σ_(bc)=0.45~0.50 MPa,仅为其额定抗拉强度(1300 MPa)的0.0385%。这说明碳纤维杆不适于承受压力载荷,不宜用于抽油杆柱的抗压段。在混合杆柱优化设计的一般原则下,增添碳纤维杆柱不受压约... 测试φ25 mm碳纤维杆抗压性能发现,其抗压强度σ_(bc)=0.45~0.50 MPa,仅为其额定抗拉强度(1300 MPa)的0.0385%。这说明碳纤维杆不适于承受压力载荷,不宜用于抽油杆柱的抗压段。在混合杆柱优化设计的一般原则下,增添碳纤维杆柱不受压约束条件函数:G(1)=P_(min)>0,以建立新的碳纤维三级混合杆柱优化设计模型为指导,提出φ25 mm碳纤维杆+φ22 mm钢质杆+φ19 mm钢质杆的碳纤维三级混合杆柱设计,并对其展开工作特性分析与试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在轴向悬点位移激励下,碳纤维三级混合杆柱的第一、二级杆柱最大变形量为24.32、52.25 mm,与全钢质杆柱相比降低了27.45%、27.45%;在WHH74101井应用试验中,碳纤维三级混合杆柱在不同冲次与冲程下的悬点载荷理论值与试验值最大误差为6.19%,理论示功图与实测曲线吻合良好,表明碳纤维三级混合抽油杆柱设计方案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杆 三级混合杆柱 深抽杆柱 复合梁单元 工作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活性溶胶深部调驱剂及其在桩52块的应用
7
作者 于法珍 冷强 +3 位作者 李军 段志刚 刘江涛 张贵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5,共4页
本文报道的调驱剂,是针对高温(120℃)、中低渗(平均0.28μm2)、经多轮次近井地带调剖的五号桩油田研发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一种氧化褐煤(腐殖酸)与甲醛反应得到固态树脂,再与NaOH反应得到水溶性良好的活性树脂,在其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 本文报道的调驱剂,是针对高温(120℃)、中低渗(平均0.28μm2)、经多轮次近井地带调剖的五号桩油田研发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一种氧化褐煤(腐殖酸)与甲醛反应得到固态树脂,再与NaOH反应得到水溶性良好的活性树脂,在其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得到界面活性好的活性树脂溶胶调驱剂,优化配方为5%活性树脂+0.5%OP-10。当pH值减小(12~8)、盐度增大(1~40g/L)时,该剂黏度、水不溶物量增大,可在水流通道中形成堵塞。在150℃加热30天不影响该剂的性能。在65℃用该剂驱替水驱后胶结平板砂岩模型中的原油,随注入段塞量增大(0~0.8PV),采收率由32%增至55%。2007-06-04至2007-10-25,在桩52块中部3个井组进行深部调剖-调驱现场试验,先注入300m3高强度的冻胶型高温堵剂PMN-PFR,使吸水剖面在每一口注水井大幅度改善,再注入600或800m35%的活性树脂溶胶,截止2008年12月,水驱采收率由19.13%提高至2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驱剂 表面活性剂/水基凝胶体系 腐殖酸衍生物 pH值盐度(矿化度) 深部调剖/驱油 高温油藏 五号桩油田桩52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风港油田沙四段三角洲相沉积的粒度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闫鹏 雷以玲 胡斌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27,共3页
讨论了东风港油田沙四段三角洲相各沉积微相的粒度特征。在对28口井241块样品粒度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不同微相的概率曲线特征,并利用C-M图、萨胡判别式和粒度离散图研究了沉积类型,验证了萨湖的沉积环境判别式对沙四段三角洲沉积... 讨论了东风港油田沙四段三角洲相各沉积微相的粒度特征。在对28口井241块样品粒度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不同微相的概率曲线特征,并利用C-M图、萨胡判别式和粒度离散图研究了沉积类型,验证了萨湖的沉积环境判别式对沙四段三角洲沉积微相划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相 粒度分析 概率曲线 东风港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东三段沉积体系类型及差异分布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伟涛 赵瑞星 +5 位作者 邓涛 董艳蕾 滕宝刚 聂银兰 季芬 杨富财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东营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沉积类型及其分布制约了油气勘探方向和精细勘探。文中综合孤北洼陷钻测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东营组东三段沉积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孤北洼陷东三段(Ed3)发育近岸...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东营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沉积类型及其分布制约了油气勘探方向和精细勘探。文中综合孤北洼陷钻测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东营组东三段沉积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孤北洼陷东三段(Ed3)发育近岸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沉积。2)东三段沉积类型时空分布差异性特征明显。西缘陡坡带发育近源砂砾岩与暗色泥岩组合的近岸水下扇;南侧和东侧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洼陷内发育湖相泥岩,断裂带附近多为滑塌浊积扇。3)沉积相带影响了储层质量。距源区越远,结构成熟度越高,则有利储层越发育;滑塌浊积扇相带储层质量优于辫状河三角洲相带,近岸水下扇相带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辫状河三角洲 滑塌浊积扇 东营组东三段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利津北带砂砾岩体储层测井评价
10
作者 贺东旭 陈志湘 +1 位作者 张城浩 朱孟高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
东营凹陷利津北带砂砾岩体储层矿物组分复杂,物性参数解释精度低,油、干层界限难以界定。基于测井、录井、试采、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交会图版识别和雷达图形模式识别岩性方法,较好地区分了砂砾岩体岩性。在岩性识别、含油产状分析、试... 东营凹陷利津北带砂砾岩体储层矿物组分复杂,物性参数解释精度低,油、干层界限难以界定。基于测井、录井、试采、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交会图版识别和雷达图形模式识别岩性方法,较好地区分了砂砾岩体岩性。在岩性识别、含油产状分析、试采资料分析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砾岩类和碳酸盐岩类有效储层的物性和电性下限。结合试采资料,建立了利津北带砂砾岩体有效储层分级解释图版与评价标准。分别建立了砾岩类和碳酸盐岩类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模型,为利津北带复杂砂砾岩体储层提供定量评价方法。该研究成果在利津北带砂砾岩体投产井中得到了应用验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体 交会图 雷达图 有效储层 孔隙度 渗透率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段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范泓澈 黄志龙 +3 位作者 高岗 李君 吴中彬 刘敬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7,共7页
利用岩芯、录井和测井等基础资料,对胡尖山地区长6段地层沉积相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油水层的分布规律及控制油水层相间分布的地质条件。胡尖山地区砂体微相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河道间四种类型,勘探成果表明不... 利用岩芯、录井和测井等基础资料,对胡尖山地区长6段地层沉积相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油水层的分布规律及控制油水层相间分布的地质条件。胡尖山地区砂体微相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河道间四种类型,勘探成果表明不同沉积微相均有油藏分布,厚层叠置砂体多为水层占据,同一时期沉积砂体的不同部位含油性不尽相同。研究区油水的这种复杂分布特征说明沉积相不是控制油水复杂分布的唯一因素。储层内部结构、钙质胶结程度、原油侧向输导能力及不同时期沉积砂体的连通性都对油水层的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特征、原油侧向输导能力及储层内部结构是制约油水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尖山 沉积相 分布规律 储层结构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底水油藏水平井复合堵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杜勇 姜涛 +2 位作者 滕学伟 谢桂学 隋清国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59,I0004,共5页
桩西地区边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快、产液量高,传统堵水效果差,为此开展了复合堵水技术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种微观油水调控剂,研发了耐温高强度堵剂,评价了解堵剂的解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微观油水调控剂具有良好的驱油性能;耐温高强... 桩西地区边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快、产液量高,传统堵水效果差,为此开展了复合堵水技术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种微观油水调控剂,研发了耐温高强度堵剂,评价了解堵剂的解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微观油水调控剂具有良好的驱油性能;耐温高强度堵剂本体强度可达2 722. 4 N,耐温120℃,耐盐100 000 mg/L。以桩1-平71井为例,优化了堵水工艺参数。目前,在水平井实施复合堵水5井次,堵水有效率100%,平均单井日增油2. 8 t,日产液降低125 t。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复合堵水工艺可实现对水平井的封堵,达到降液增油的目的,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 水平井 微观油水调控剂 高强度堵剂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渗流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静 蒲春生 +1 位作者 刘涛 吴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49,8,共4页
通过对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在地层中传播的动力学机理的研究,结合波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的渗流方程.假设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速度是地层流体原来的流速与n次脉冲波作用下振动速度的叠加,得到了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 通过对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在地层中传播的动力学机理的研究,结合波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的渗流方程.假设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速度是地层流体原来的流速与n次脉冲波作用下振动速度的叠加,得到了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的流速方程.结合实例分析了距离、时间、脉冲频率和脉冲振幅对渗流速度的影响.随着距离增大,渗流速度的振幅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随着频率的增大,渗流速度的振幅开始逐渐减小,而后又变大;随着脉冲振幅的增大,各点的流速振幅逐渐增大.建立波动条件下的渗流方程可以从理论上了解不同参数对渗流速度的影响,为脉冲波采油技术在现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波采油 地层流体 渗流速度 脉冲频率 脉冲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沙二段—沙三中亚段上部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邱隆伟 王义 +3 位作者 代莉 宋璠 张在鹏 杨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102,6-7,共14页
为明确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沙二段—沙三中亚段上部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确定物源方向及沉积边界,利用岩心、粒度、测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该区沉积体系,研究沉积相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滩... 为明确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沙二段—沙三中亚段上部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确定物源方向及沉积边界,利用岩心、粒度、测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该区沉积体系,研究沉积相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滩坝和湖泊等沉积相;物源主要来自北部、东部和南部,西部和东北部也有较弱物源注入;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北部桩南鼻状构造带;扇三角洲主要呈窄条带状沿埕东凸起展布,分布范围有限;浪控三角洲分布于南部孤北鼻状构造带;滨浅湖发育于古隆起两侧的东西次洼,半深湖—深湖集中发育在西次洼中,沉积体系具有一定继承性。同时,沙二段沉积期因湖盆整体处于湖平面下降和上升转折期,主要发育滩坝沉积相。该研究对提高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展布规律识别的准确度、发掘深部地层及新探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北洼陷 沙河街组 沙二段—沙三中亚段 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体积压裂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0
15
作者 纪国法 张公社 +3 位作者 许冬进 肖泽锋 陈丹 吕戈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78-88,共11页
水平井分段压裂形成复杂体积缝网是页岩气有效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复杂体积缝网依靠支撑剂支撑并成为页岩气渗流的重要通道。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是影响页岩气压后产能的重要因素,而关于页岩气体积压裂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的研究尚未... 水平井分段压裂形成复杂体积缝网是页岩气有效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复杂体积缝网依靠支撑剂支撑并成为页岩气渗流的重要通道。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是影响页岩气压后产能的重要因素,而关于页岩气体积压裂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通过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阐述了支撑剂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研究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的实验测试与理论预测方面的研究成果;剖析了非达西渗流效应、多相渗流效应、地层水性质等特殊因素对长期导流能力的影响程度;提出了页岩气体积压裂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研究方向的着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体积压裂 支撑剂 长期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踪剂产出曲线双峰值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晓兰 姜瑞忠 +2 位作者 郑勇 韩明俊 刘湘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8,共3页
在中原油田矿场示踪剂监测的基础上,根据常规示踪剂分析技术存在的问题,针对影响示踪剂运移规律的层间非均质性以及水淹程度不同所造成的产出曲线双峰值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多层合注合采的注采井网中,若水淹程度相近,渗... 在中原油田矿场示踪剂监测的基础上,根据常规示踪剂分析技术存在的问题,针对影响示踪剂运移规律的层间非均质性以及水淹程度不同所造成的产出曲线双峰值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多层合注合采的注采井网中,若水淹程度相近,渗透率级差为3.3且低渗透层与高渗透层的厚度比大于4.0时可能出现双峰现象。该研究成果为现场的工艺分析和示踪剂技术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 产出曲线 双峰值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坝砂体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改云 杨少春 廖飞燕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5期18-19,共2页
运用非均质综合指数,以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二段8、9砂层组为例,对河口坝砂体储层的层间、层内、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表征,并分析了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认为河口坝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弱,而层内、平面非均质性以中等—弱为... 运用非均质综合指数,以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二段8、9砂层组为例,对河口坝砂体储层的层间、层内、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表征,并分析了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认为河口坝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弱,而层内、平面非均质性以中等—弱为主,非均质综合指数与含油饱和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剩余油主要分布在非均质性中等的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河口坝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力支撑内摩擦式抽油杆扶正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尚朝辉 杜勇 +4 位作者 邹群 侯洪涛 田旻 赵虹 陈晓英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59,78,共3页
针对内摩擦副式抽油杆扶正器扶正体存在磨损、有效期短等问题,研制出一种弹力支撑内摩擦式抽油杆扶正器。该扶正器与常规抽油杆扶正器不同,它是将摩擦杆与扶正套内腔形成的低摩擦因数摩擦副作为滑动摩擦副,同时利用扶正器中的弹簧增加... 针对内摩擦副式抽油杆扶正器扶正体存在磨损、有效期短等问题,研制出一种弹力支撑内摩擦式抽油杆扶正器。该扶正器与常规抽油杆扶正器不同,它是将摩擦杆与扶正套内腔形成的低摩擦因数摩擦副作为滑动摩擦副,同时利用扶正器中的弹簧增加扶正块与油管的正压力,确保扶正块与油管不发生相对运动,减小扶正块的磨损,达到扶正杆柱和延长扶正器使用寿命的目的。54井次的现场应用情况表明,平均单井检泵周期延长150d,悬点载荷减小7.2%;未发现扶正块外径有明显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杆 偏磨 弹力支撑 内摩擦 扶正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复合增产技术 被引量:8
19
作者 杜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2,共6页
针对桩西油田强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单井产液量高、含水率高、开发效果差、剩余油动用难度大的问题,进行了底水稠油油藏复合增产技术研究。利用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可视化试验,分析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同时针... 针对桩西油田强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单井产液量高、含水率高、开发效果差、剩余油动用难度大的问题,进行了底水稠油油藏复合增产技术研究。利用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可视化试验,分析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同时针对单一二氧化碳驱易指进的问题,优选发泡剂和稳泡剂,研制了增黏型泡沫体系,并配制了乳化沥青堵水剂以封堵高渗透通道,形成了包括二氧化碳吞吐、增黏型泡沫体系和乳化沥青堵水剂的水平井复合增产技术。复合增产技术在桩1块底水稠油油藏应用7井次,平均含水率降低27.5百分点,累计增油量3 205t,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现场应用表明,复合增产技术可以解决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含水率高、剩余油动用难度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平井 二氧化碳 发泡剂 乳化剂 乳化沥青 桩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层长井段油水井解堵水力喷射棒的研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勇 李军 +2 位作者 刘江涛 滕学伟 宾永锋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113,共3页
由于常规水射流工具存在处理范围小、重复起下管柱作业等问题,使其在多层长井段油水井中应用效果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处理效果。为此,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多层长井段油水井解堵水力喷射棒。该喷射棒在其底部安装了喷嘴,围绕喷头本体螺旋... 由于常规水射流工具存在处理范围小、重复起下管柱作业等问题,使其在多层长井段油水井中应用效果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处理效果。为此,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多层长井段油水井解堵水力喷射棒。该喷射棒在其底部安装了喷嘴,围绕喷头本体螺旋设置喷嘴,扩大了处理范围。它可根据不同井段长度的需要来设计喷头本体的长度,螺旋设置各种喷嘴,使其用于较短井段时,其水力冲击更均匀,效果更好,可实现对地层的综合处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喷射棒与常规工具相比,提高了处理范围,且处理效果好;有效解决了长井段均匀酸化问题,为油水井解除近井污染、实现增产增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长井段 油水井 水射流 喷射棒 解堵 增产 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