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2010年上半年东部探区主要勘探成果
1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胜利油田 2010年 东部探区 勘探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杜春安 马力 +3 位作者 吴晓玲 袁长忠 徐鹏 李希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32-434,451-452,共3页
为解决油田生产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大量富余污水处置难度大和大量清水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开展了油田污水生化处理和膜过滤相结合的研究和试验。针对低渗透油藏回注水质要求严格的问题,应用生化处理配套精细过滤的集成工艺,可使处理... 为解决油田生产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大量富余污水处置难度大和大量清水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开展了油田污水生化处理和膜过滤相结合的研究和试验。针对低渗透油藏回注水质要求严格的问题,应用生化处理配套精细过滤的集成工艺,可使处理后水质达到低渗透油田回注水A1级标准。针对稠油热采锅炉、三采配聚耗用清水的问题,应用生化处理配套反渗透膜淡化的组合工艺,可使处理后水质达到注汽锅炉和三采配聚用水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生化与膜过滤集成工艺,可以实现采油污水的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污水 生物接触氧化 膜过滤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地震泵作用与新近系大油田高效形成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霞 朱筱敏 +1 位作者 方旭庆 林德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7,共6页
依据钻井、地球化学和油藏分析等资料,通过济阳坳陷断层-扇体组合样式和不同断层-扇体组合样式地震泵作用效率差异的分析,对济阳坳陷地震泵作用与新近系大油田高效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断层-扇体配置主要形成独立断层型、断... 依据钻井、地球化学和油藏分析等资料,通过济阳坳陷断层-扇体组合样式和不同断层-扇体组合样式地震泵作用效率差异的分析,对济阳坳陷地震泵作用与新近系大油田高效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断层-扇体配置主要形成独立断层型、断层-扇体线接触型和断层-扇体面接触型3种组合样式;在地震作用开启及高压→浮力转换驱动下,油气沿断层-扇体线接触型组合呈'活塞式'运移充注,地震泵作用效率高,独立断层型和断层-扇体面接触型组合地震泵作用效率低;济阳坳陷沾化地区普遍发育断层-扇体线接触型组合,其主要成藏期、地震泵作用期与新近系大型披覆构造圈闭定型期'三期'良好耦合,约2 Ma高效形成了孤岛油田等一批新近系亿吨级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断-扇配置 新近系 地震泵作用 高效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评价体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肖焕钦 郭元岭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2,共5页
对于石油公司来讲,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前储量需要,又不影响今后油气储量增长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表现出客观必要性、主观能动性、时效性以及利益协调性等4方面的基本特征。勘探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勘探队伍、环境、... 对于石油公司来讲,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前储量需要,又不影响今后油气储量增长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表现出客观必要性、主观能动性、时效性以及利益协调性等4方面的基本特征。勘探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勘探队伍、环境、资源、储量增长等4项要素在实现储量持续性增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的总和。对勘探队伍工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资源条件保障能力、储量增长能力等4个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勘探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评价体系。实现勘探的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储备好充足的后备资源,也就是,既要有充足的近期可升级并有经济效益的低级别储量,又要有保证勘探长期发展的勘探领域;同时要有超前性的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能力 评价体系 战略研究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传华 郭元岭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4期43-45,共3页
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方式是从投资效益最大化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新的油气田生产管理方式,是油气生产投资管理工作本身的内在要求。不同专业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促进勘探开发理论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有助于提高投资综合效益。文章分析了勘探开... 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方式是从投资效益最大化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新的油气田生产管理方式,是油气生产投资管理工作本身的内在要求。不同专业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促进勘探开发理论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有助于提高投资综合效益。文章分析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方式产生的背景,讨论了这一管理方式的基本概念和蕴含的特点,同时分析了一体化工作方式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 开发 一体化 管理 投资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塬地区地震勘探激发技术探讨 被引量:29
6
作者 赵延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6期646-650,共5页
针对黄土塬地区激发岩性疏松、吸收衰减严重以及黄土层下伏高速层,下传能量弱等问题,探讨了激发因素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激发质量的对策。首先,对黄土塬地区的表层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以及干扰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分... 针对黄土塬地区激发岩性疏松、吸收衰减严重以及黄土层下伏高速层,下传能量弱等问题,探讨了激发因素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激发质量的对策。首先,对黄土塬地区的表层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以及干扰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分析激发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激发方式、激发井深、激发药量等试验,并通过对比分析试验资料,确定了中深井、小药量、多井组合的激发方式。利用该激发方式获得的地震资料,频率高,有效反射能量强,信噪比高,资料的品质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地区 激发方式 激发试验 井深 药量 频率 能量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探区勘探发展基本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郭元岭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2-335,共4页
若干个成藏体系勘探过程的叠加形成了含油气盆地勘探的周期性特征,勘探发展就是不同成藏体系之间储量增长不断实现接替的过程。加强预探工作,保持合理的资源储量序列,不断提高资源接替能力是老区勘探发展的内在需求。勘探单元是能够整... 若干个成藏体系勘探过程的叠加形成了含油气盆地勘探的周期性特征,勘探发展就是不同成藏体系之间储量增长不断实现接替的过程。加强预探工作,保持合理的资源储量序列,不断提高资源接替能力是老区勘探发展的内在需求。勘探单元是能够整体部署、分步实施的最小地质单元,勘探单元的逐步细分是老区勘探深化发展的标志。善于转换思路才能引领老区勘探不断取得新发现。只有做到资源基础保障充分、勘探队伍稳定发展、内外部环境协调一致,才能确保储量的持续增长。研究成熟探区勘探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为勘探管理、勘探战略决策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资源接替 勘探单元 成熟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探区勘探地质风险评价——以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元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97,共4页
勘探地质风险是勘探风险中最基础的问题,对地质条件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勘探地质风险伴随着油气勘探的全过程。济阳坳陷作为一个成熟探区,由于勘探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较高,当前的主要地质风险是隐蔽油气藏发育的构造和沉积等客观条... 勘探地质风险是勘探风险中最基础的问题,对地质条件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勘探地质风险伴随着油气勘探的全过程。济阳坳陷作为一个成熟探区,由于勘探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较高,当前的主要地质风险是隐蔽油气藏发育的构造和沉积等客观条件、隐蔽油气藏的识别及含油气性的判断、同一类型隐蔽油气藏的发育规模等。重点分析了勘探地质风险的相对性及不确定性的特点,以及不同勘探阶段地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变化规律。勘探地质风险评价应同时分析含油气概率和地质认识能力2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由于油气勘探工作具有极强的探索性,因而,勘探地质风险评价是勘探决策的有效支持手段,但并不一定是决定性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勘探 地质风险 评价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勘探发展基本规律 被引量:8
9
作者 郭元岭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5,共4页
勘探的发展表现为储量增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了队伍、环境、资源等条件的影响。不考虑资源条件的差异,更容易寻找到勘探活动中的共性要素,可进一步归纳为勘探系统、勘探指导思想、勘探能力、勘探过程等。勘探系统是各要素之间相互关... 勘探的发展表现为储量增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了队伍、环境、资源等条件的影响。不考虑资源条件的差异,更容易寻找到勘探活动中的共性要素,可进一步归纳为勘探系统、勘探指导思想、勘探能力、勘探过程等。勘探系统是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制度化的表现形式,是勘探发展的基础,对资源的战略需求、勘探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等决定了勘探系统的构成。勘探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是形成较强勘探能力的关键,决定了勘探过程的工作质量。勘探各要素之间共同作用,决定了储量增长的特点,这就形成了勘探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油气勘探发展规律这一概念,有利于对勘探活动的特点进行规律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勘探系统 勘探指导思想 勘探能力 油气储量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勘探工作运行质量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元岭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3期69-71,共3页
由于以投资计划形式为主的勘探管理和评价方法不能完全反映油气勘探工作运行的特点,提出了“油气勘探工作运行质量”的概念及其评价内容,认为应将油气勘探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强其运行质量的评价。通过对勘探生产各要素进行相互关... 由于以投资计划形式为主的勘探管理和评价方法不能完全反映油气勘探工作运行的特点,提出了“油气勘探工作运行质量”的概念及其评价内容,认为应将油气勘探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强其运行质量的评价。通过对勘探生产各要素进行相互关联的全方位分析,包括工作进度及效果、地震、探井、储量等工作运行情况、探井工作量与储量增长的关系、当前工作对未来勘探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将有助于认清当前的勘探水平和工作重点,准确把握工作节奏以及未来发展能力和趋势等,对于提高勘探工作的分析水平和管理水平都会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运行质量 评价 决策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探综合研究项目数据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志高 卞法敏 明光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2,2+130,共6页
本文在分析勘探综合研究项目工作模式和项目数据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参照POSC数据模型设计,探讨了建立项目数据库的方法和步骤,为解决现今勘探开发项目研究经常遇到的四个难点,即研究数据准备难、专业应用软件的数据加载难、项目成果共享... 本文在分析勘探综合研究项目工作模式和项目数据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参照POSC数据模型设计,探讨了建立项目数据库的方法和步骤,为解决现今勘探开发项目研究经常遇到的四个难点,即研究数据准备难、专业应用软件的数据加载难、项目成果共享难、成果查找难等,提高勘探综合研究工作水平,缩短研究周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 数据管理 项目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家庄凸起东段北斜坡带沉积特征及有利砂体预测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怀强 郭元岭 +2 位作者 赵乐强 刘惠彪 赵丽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8,共3页
储层沉积特征是油田开发初期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表明,陈家庄凸起东段北斜坡带沙二段—馆陶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以及河流相沉积。通过岩心相分析进一步划分了各类沉积的亚相和微相类型。在砂体展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储层沉积特征是油田开发初期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表明,陈家庄凸起东段北斜坡带沙二段—馆陶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以及河流相沉积。通过岩心相分析进一步划分了各类沉积的亚相和微相类型。在砂体展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勘探实践,提出扇三角洲前缘砂、冲积扇扇中水道砂以及滨浅湖滩坝砂为该区最有利于油气成藏的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冲积扇 扇三角洲 河流相 陈家庄凸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中生界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延江 王艳忠 +2 位作者 操应长 王淑萍 宋玉斌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2-16,共5页
济阳坳陷中生界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解孔隙和裂缝,溶解物质主要为长石、岩屑等碎屑颗粒及碳酸盐胶结物;裂缝主要包括构造裂缝、压实裂缝和解理缝.构造裂缝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和喜山期,主要分布于不整合面附近的砂体中.碎屑岩储层... 济阳坳陷中生界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解孔隙和裂缝,溶解物质主要为长石、岩屑等碎屑颗粒及碳酸盐胶结物;裂缝主要包括构造裂缝、压实裂缝和解理缝.构造裂缝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和喜山期,主要分布于不整合面附近的砂体中.碎屑岩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其中三角洲砂体物性最好,河流砂体次之,冲积扇、扇三角洲及滨浅湖砂体物性较差.构造作用对储集物性的改造主要表现为断层活动和不整合,不整合面之下约100 m内储层裂缝和溶解孔隙最发育、物性明显提高.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受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控制,对储层的改造程度与沉积相带及距不整合面的距离有密切关系.中生界最有利的碎屑岩储层为不整合面之下约100 m内的河流或三角洲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中生界 储集空间 特征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成像信息的数据融合技术在储层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静 查明 +1 位作者 郭元岭 陈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39-2642,共4页
光谱成像技术在矿物学和岩石学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面对数量巨大、覆盖范围广阔的目标成像光谱数据,如何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对其进行信息增强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显微红外光谱成像分析系统得到的实验结果,利用显微光谱... 光谱成像技术在矿物学和岩石学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面对数量巨大、覆盖范围广阔的目标成像光谱数据,如何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对其进行信息增强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显微红外光谱成像分析系统得到的实验结果,利用显微光谱成像信息的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数据处理,得到岩心样品中不同化学组分、基团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更好地揭示了不同烃类在岩石中的分布情况、孔隙的连通性等信息,显微光谱成像信息的数据融合技术为储层表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成像 数据融合 显微红外光谱 储层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南地区浅层稠油弹性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振涛 董月昌 王玉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0-366,共7页
针对孤南地区浅层稠油藏地震流体预测问题,考虑油藏温度、压力以及地层水矿化度影响,利用经验公式估算了地层条件下稠油和地层水的纵波速度和密度,认为地层条件下稠油和矿化水弹性参数的差异要比地面条件下明显;在测井岩石物理横波估算... 针对孤南地区浅层稠油藏地震流体预测问题,考虑油藏温度、压力以及地层水矿化度影响,利用经验公式估算了地层条件下稠油和地层水的纵波速度和密度,认为地层条件下稠油和矿化水弹性参数的差异要比地面条件下明显;在测井岩石物理横波估算和流体替换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对储层岩性和流体敏感弹性参数分析认为,砂岩储层相比围岩低泊松比特征明显,由于储层孔隙大,流体对饱和岩石弹性参数影响大,含油砂岩相比含水砂岩低拉梅系数参数特征明显,利用泊松比和拉梅系数可以较好地识别油层;通过叠前反演得到的泊松比和拉梅系数体开展双参数油层识别技术应用,提高了浅层稠油藏的油层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 稠油 弹性参数 叠前反演 油层识别 孤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拗陷埕东北坡上第三系河道砂体地震描述及含油性预测技术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兴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0-583,共4页
上第三系河道砂体油气藏是济阳拗陷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通过近几年对埕东凸起北坡馆陶组河道砂岩油藏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套以地质综合分析为基础、地球物理技术为依托的比较成熟的上第三系河道砂储层描述技术及砂体含油气性判别技术... 上第三系河道砂体油气藏是济阳拗陷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通过近几年对埕东凸起北坡馆陶组河道砂岩油藏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套以地质综合分析为基础、地球物理技术为依托的比较成熟的上第三系河道砂储层描述技术及砂体含油气性判别技术。前者包括水平切片、相干分析、频谱分解等;后者包括含油性预测条件分析、地震属性差异分析、优选最佳属性、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含油性预测。这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描述技术 含油性判别 河道砂体 埕东凸起北坡 济阳拗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5-38,共4页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丰富的滩坝沉积砂体,结合岩心描述和相关测试分析,系统总结了滨浅湖滩坝砂体的岩性和空间分布特征。滩坝砂体岩性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石英含量一般为40%~50%,长石含量一般为30%~40%,岩屑含...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丰富的滩坝沉积砂体,结合岩心描述和相关测试分析,系统总结了滨浅湖滩坝砂体的岩性和空间分布特征。滩坝砂体岩性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石英含量一般为40%~50%,长石含量一般为30%~40%,岩屑含量变化大;组成滩坝砂体的碎屑物质粒径一般小于0.25,平均粒径为3~5,分选系数小于2,粒度概率图以一跳一悬式和两跳一悬式为主,跳跃次总体含量平均为70%,斜率为50°~70°,碎屑物质分选好。滩坝砂体中广泛发育反映浅水波浪冲刷、沿岸流对沉积物改造作用和生物扰动的沉积构造;一个完整的滩坝沉积相序对应于一个滩坝沉积的准层序,其顶底界面一般为湖泛面;滩坝砂体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正向构造带周围,其轴向与凹岸平行或与凸岸突出方向一致,并且轴向与沿岸流方向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凸起带旋扭运动及其与新近系油气聚集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旭庆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44,65,共7页
新近系披覆构造油藏是沾化凹陷凸起带主要的油藏类型,但不同凸起带新近系披覆构造的含油气性相差甚远。综合钻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通过区域地质力学分析、断裂旋扭特征分析以及油气藏解剖等,对沾化凹陷凸起带旋扭运动及其与新近系油气... 新近系披覆构造油藏是沾化凹陷凸起带主要的油藏类型,但不同凸起带新近系披覆构造的含油气性相差甚远。综合钻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通过区域地质力学分析、断裂旋扭特征分析以及油气藏解剖等,对沾化凹陷凸起带旋扭运动及其与新近系油气聚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新近纪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和北东—南西向区域弱挤压应力场的影响,沾化凹陷凸起带具有顺时针方向旋扭运动的特征。在旋扭运动作用下,凸起带左侧断层(以北为参考的顺时针方向)呈扭张性质,形成新近系油气纵向优势运移通道和油气富集区带;凸起带右侧断层呈扭压性质,不利于油气纵向输导。左侧断层(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发育的凸起带新近系披覆构造易于形成规模油气藏,左侧断层控藏区是下步研究区新近系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系旋扭运动 凸起带 油气聚集 郯庐断裂带 沾化凹陷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近系油气运移路径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5
19
作者 方旭庆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0-304,共5页
针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近系油气运移路径和分布规律复杂的问题,文中结合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不同断层输导性、应用层序观点和井筒信息分析砂岩横向输导特征,并研究了不同的运移路径及油气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新近系发育旋扭... 针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近系油气运移路径和分布规律复杂的问题,文中结合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不同断层输导性、应用层序观点和井筒信息分析砂岩横向输导特征,并研究了不同的运移路径及油气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新近系发育旋扭断裂式、走滑断裂式和优势砂体式3种主要运移路径。披覆构造带顺时针旋扭作用控制扭张断裂优势通道,形成高度富集的披覆构造油气富集区;北北东向走滑断裂带形成扭张走滑运移优势通道,形成Ⅰ型斜坡带构造-岩性油气藏富集区;NgU2旋回优势岩相砂岩和馆陶组长期洪泛面泥岩组成油气横向优势通道,形成Ⅱ型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路径 富集规律 新近系 渤海湾盆地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岛东部潜山油气成藏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振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33,113,共3页
针对埕岛东部潜山地质格局及油气成藏规律比较复杂、成藏特征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通过对钻井、录井、构造解释及测试资料等的综合分析,研究其构造及地层特征,对其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受多期强烈构造运动... 针对埕岛东部潜山地质格局及油气成藏规律比较复杂、成藏特征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通过对钻井、录井、构造解释及测试资料等的综合分析,研究其构造及地层特征,对其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受多期强烈构造运动的影响,研究区地层分布非常复杂,不同构造带或同一构造带不同构造部位的地层发育均存在差异。纵向上,埕岛东部潜山在太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均有不同程度的油气富集,其中以下古生界最为富集,且主要分布于构造较高部位; 平面上,由构造主体向翼部,油气分布层位由老到新,油气藏类型由断块—残丘型油气藏向地层不整合油气藏过渡。通过对典型井的解剖,认为储盖组合和侧向封堵条件为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由此建立埕岛东部潜山的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 断块-残丘型油气藏 油气分布规律 成藏主控因素 油气成藏模式 埕岛东部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