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疲劳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深水导管架平台多级模糊选型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秀娟 修宗祥 +1 位作者 闫相祯 冯永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8-103,共6页
分析深水导管架平台方案优选的系统决策问题,给出四种初始设计方案,将基于谱分析方法求得平台的系统名义疲劳可靠性指标作为一项关键约束对平台方案进行优化。根据优化后各方案的最优结构性能参数,综合考虑影响深水导管架平台选型的各... 分析深水导管架平台方案优选的系统决策问题,给出四种初始设计方案,将基于谱分析方法求得平台的系统名义疲劳可靠性指标作为一项关键约束对平台方案进行优化。根据优化后各方案的最优结构性能参数,综合考虑影响深水导管架平台选型的各种因素,由二元对比方法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以及相对隶属度,最终采用三级模糊优选方法对优化后的方案进行模糊优选,并以200m水深导管架海洋平台作为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先由优化分析得到各初始方案的最优结构性能参数,可以为模糊选型提供准确的定量化指标,减少了模糊因素,更有利于对深水导管架平台设计方案做出合理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导管架平台 优化设计 谱分析 三级模糊优选 疲劳可靠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岛油田海底管道冲刷及工程治理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洪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16,共4页
埕岛海域地处1953年至1976年黄河在此入海形成的亚三角洲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动力环境决定该海域有明显的冲刷现象,工程实测和物模试验结果均表明该区海底管道有冲刷悬空等许多隐患。作者对该海域冲刷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合本... 埕岛海域地处1953年至1976年黄河在此入海形成的亚三角洲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动力环境决定该海域有明显的冲刷现象,工程实测和物模试验结果均表明该区海底管道有冲刷悬空等许多隐患。作者对该海域冲刷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合本区海底管道冲刷治理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涡激振动 悬空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药剂配伍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韩霞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4,共3页
通过对油田常规采出水处理常用缓蚀剂、杀菌剂、阻垢剂的性能评价及配伍性研究,确定了不同药剂间的影响规律,找出了不同药剂间的协同效应与投加顺序的关系,提高了水处理药剂的作用效果,在保证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可降低水处理药剂成本30... 通过对油田常规采出水处理常用缓蚀剂、杀菌剂、阻垢剂的性能评价及配伍性研究,确定了不同药剂间的影响规律,找出了不同药剂间的协同效应与投加顺序的关系,提高了水处理药剂的作用效果,在保证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可降低水处理药剂成本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出水处理 药剂配伍性 药剂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位法和酸碱度法的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被引量:30
4
作者 杨向平 陆诗建 +2 位作者 高仲峰 李清方 张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4,共5页
醇胺溶液具有对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及再生简单的特点,采用电位法和酸碱度法对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吸收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电位、酸碱度与吸收速率、吸收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考察醇胺溶液... 醇胺溶液具有对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及再生简单的特点,采用电位法和酸碱度法对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吸收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电位、酸碱度与吸收速率、吸收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考察醇胺溶液再生二氧化碳的特性,提出测定溶液中醇胺浓度和CO2体积分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MEA和DEA是优良的醇胺吸收剂;做出速率-电位曲线或速率-酸碱度曲线,就可以利用电位法或酸碱度法对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程度进行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醇胺溶液 电位法 pH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胺溶液吸收和解吸模拟烟气中二氧化碳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陆诗建 李清方 +1 位作者 张建 杨向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245-1248,1253,共5页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三乙烯二胺(TEDA)溶液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解吸速率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溶液...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三乙烯二胺(TEDA)溶液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解吸速率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溶液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表明,同浓度DETA、TETA吸收速率及吸收容量均高于MEA和DEA,再生简单,是优良的烟道气CO2吸收剂,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烯胺溶液 吸收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水套炉的结构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清方 张国忠 +1 位作者 张建 赵守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4-118,共5页
油田水套炉是油气生产、输送中的主要耗能设备,国内水套炉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分析了油田水套炉传热的薄弱环节及其强化措施,在应用三维内肋管强化换热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裙式火筒烟管结构,并对水套炉的结构形式进行了整体优化。设... 油田水套炉是油气生产、输送中的主要耗能设备,国内水套炉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分析了油田水套炉传热的薄弱环节及其强化措施,在应用三维内肋管强化换热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裙式火筒烟管结构,并对水套炉的结构形式进行了整体优化。设计开发的油田水套炉实现了高效化和小型化,水套炉热效率超过90%,而金属耗量降低到5.17 t/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套炉 三维内肋管 热效率 金属耗量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高压动力电缆在线监测技术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蒋奇 张建 杨黎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8-202,共5页
海底动力电缆经常出现故障,为探索寻找电缆监测技术方法,分析了胜利油田埕岛海域海底动力电缆多次出现短路故障的可能原因和产生故障的机理,并由此提出了采用基于BOTDR技术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监测电缆所受外力变化和监测电缆内部温度... 海底动力电缆经常出现故障,为探索寻找电缆监测技术方法,分析了胜利油田埕岛海域海底动力电缆多次出现短路故障的可能原因和产生故障的机理,并由此提出了采用基于BOTDR技术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监测电缆所受外力变化和监测电缆内部温度变化的技术,以及应用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监测电缆绝缘破损后放电现象。电缆截面温度场和电缆外表受力的数值模拟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电缆内部不同温度和外部受力变形的实验,以及电缆绝缘破损后的局部放电监测证明,所研究的方法可较好地在线监测动力电缆的工作状态,能有效监测和预测海底高压动力电缆运行中的主要故障,该研究可对海洋动力电缆的健康运行与维护提供一种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缆 故障 光纤传感 温度 应变 局部放电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分析法的深水导管架平台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修宗祥 杨秀娟 +1 位作者 闫相祯 冯永训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4,共6页
以200m水深导管架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各疲劳子工况下平台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确定了计算点处的传递函数,并计算出相应的应力谱;根据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及结构可靠性理论对平台的疲劳寿命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对泥面以... 以200m水深导管架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各疲劳子工况下平台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确定了计算点处的传递函数,并计算出相应的应力谱;根据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及结构可靠性理论对平台的疲劳寿命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对泥面以下6倍桩径处固定的等效桩做法在深水导管架平台动力分析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对于深水导管架平台,采用泥面以下6倍桩径处固定的等效桩做法存在较大误差,进行动力分析时须采用桩-土耦合模型;波高较小海况下,平台结构应力谱对应于波浪主频率的峰值较小、对应于平台前两阶固有频率的峰值较大,后者是导致平台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导管架过渡段到第三水平层之间节点及泥面处节点的可靠性指标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导管架 谱分析 疲劳可靠性 传递函数 应力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砜超滤膜处理油田采出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潘振江 高学理 +2 位作者 祝威 王铎 董建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99,共5页
采用聚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处理油田采出水,探讨了超滤用于油田回注水处理和采出水回用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聚醚砜超滤膜产水通量较高,处理水中石油类、悬浮物及其粒径中值均达到回注水的标准,浊度、TGB和IB细菌的去除率分别达100%... 采用聚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处理油田采出水,探讨了超滤用于油田回注水处理和采出水回用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聚醚砜超滤膜产水通量较高,处理水中石油类、悬浮物及其粒径中值均达到回注水的标准,浊度、TGB和IB细菌的去除率分别达100%、99%、99%.采用碱+表面活性剂复合药剂清洗可获得最佳的通量恢复.由于采出水中较高的H2S和COD含量,超滤产水的SDI15>3.0,超出后续纳滤/反渗透膜系统的进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出水 中空纤维超滤膜 聚醚砜 回注 化学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跨越结构的风载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瑞勇 李新康 +2 位作者 署恒木 仝兴华 阎庆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8,118,共5页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木龙河斜拉索跨越结构在风载荷作用下的动静态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静态分析表明,风力小于3级时桥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随风力变化不大.风力大于3级时两者随风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加.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跨越结构的前10...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木龙河斜拉索跨越结构在风载荷作用下的动静态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静态分析表明,风力小于3级时桥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随风力变化不大.风力大于3级时两者随风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加.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跨越结构的前10阶振型和频率,并分析了8级动态风载下管桥中部和端部两个关键节点的位移和拉应力的时间历程响应及某一时刻跨越结构的应力、位移分布情况,最后得到了动态风载荷下风力与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与静态一致,但在大于3级的风力情况下,动态风载引起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比静态风载约大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跨越结构 静态风载 动态风载 最大位移 最大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及气象条件下H2S扩散预测技术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中良 罗志云 +2 位作者 王皆腾 张建 孙晓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113,共3页
针对我国高含H2S气田开采中,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天然气泄漏时H2S扩散影响区域的预测技术进行了分析。为了实现对H2S扩散影响区域的高效准确预测模拟,不能简单地采用基于内部或有限空间流动与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软件(CFD软件)和方法,而必... 针对我国高含H2S气田开采中,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天然气泄漏时H2S扩散影响区域的预测技术进行了分析。为了实现对H2S扩散影响区域的高效准确预测模拟,不能简单地采用基于内部或有限空间流动与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软件(CFD软件)和方法,而必须将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和污染物动态迁移模拟技术结合,综合考虑天气、地形、地貌及化学作用的影响。借助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和气田地区历史天气记录,确定典型气象日,利用典型气象日的气象场,事先对天然气集输系统/井口可能发生的泄漏进行模拟,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是应对高含H2S气田泄漏事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泄漏 硫化氢 气体扩散 预测 气象场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法对TEA溶液吸收和解吸CO_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清方 陆诗建 +1 位作者 张建 杨向平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8-51,共4页
化学溶液吸收法脱除CO2是工业中一项传统的净化气体的方法.醇胺溶液具有对烟道气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及再生简单的特点,成为目前吸收溶液优选中的研究重点.在各类醇胺溶液中,TEA溶液对二氧化碳吸收容量为1 mol TEA/1 mol CO2... 化学溶液吸收法脱除CO2是工业中一项传统的净化气体的方法.醇胺溶液具有对烟道气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及再生简单的特点,成为目前吸收溶液优选中的研究重点.在各类醇胺溶液中,TEA溶液对二氧化碳吸收容量为1 mol TEA/1 mol CO2,是MEA和DEA CO2吸收容量的两倍,但因吸收速率慢而未受到重视.作者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TEA吸收和解吸二氧化碳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解吸速率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了指数增长和衰减拟合,拟合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TEA溶液 吸收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气干线单个分输站站址最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玉春 张建 +2 位作者 邹伟 蒋宏业 康思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114,共3页
输气干线分输站站址规划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分输站至各城市门站之间输气管线总投资和未来管网系统的发展。为此,着重讨论并建立了以分输站站址、各城市门站与分输站之间管道直径、壁厚、分输站压力为设计变量,以各城市门站与分输... 输气干线分输站站址规划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分输站至各城市门站之间输气管线总投资和未来管网系统的发展。为此,着重讨论并建立了以分输站站址、各城市门站与分输站之间管道直径、壁厚、分输站压力为设计变量,以各城市门站与分输站之间管道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分输站站址优化数学模型。根据模型特点,采用混合离散变量复合形法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来求解分输站站址。以此站址为参考点,结合现场勘察,在参考点附近沿输气干线预选多个分输站站址,并对影响分输站建设和管理的环境因素用多目标模糊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评价效果好的站址为最优分输站站址。用算例说明了分输站站址优化结果不仅与工艺参数变化有关,且与分输站所处环境因素有关。提出还应深入研究输气干线中具有多个分输站的站址优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管道 分输站 数学模型 最优化 规划 设计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改性除油剂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辛迎春 刘慧英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82,共3页
针对胜利油田含聚合物污水油水分离难度大的问题,利用原位生成法合成了纳米颗粒改性除油荆。纳米微粒具有高吸附活性、大比表面积的特性,通过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消除了纳米微粒团聚现象,然后引入到常规除油剂分子结构中,使纳米微粒... 针对胜利油田含聚合物污水油水分离难度大的问题,利用原位生成法合成了纳米颗粒改性除油荆。纳米微粒具有高吸附活性、大比表面积的特性,通过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消除了纳米微粒团聚现象,然后引入到常规除油剂分子结构中,使纳米微粒表面的反应基团与除油剂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核膜结构的新型除油剂。该除油剂主要由三种成分组成,其中两种反相破乳剂为主剂,另外合有少量无机絮凝剂。除油剂改性前后性能评价结果以及在孤岛二号联合站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纳米颗粒改性除油剂比常规除油剂除油净水效果好,尤其对含聚合物污水具有良好的除油净水效果。孤岛二号联合站含聚合物污水加入40 mg/L。除油剂处理后,含油量由2 000 mg/L降到200 mg/L以下,处理1 m^3含聚合物污水除油剂成本为0.50~0.65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油剂 含油污水 污水处理 含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混合原油复配型降凝剂研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辛迎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368,共5页
苏丹三七区各油田所产原油高蜡、高胶质、高黏、高凝。外输油采用加剂加热处理工艺,经机81.3mm、长1367km管道输送至苏丹港,加剂量大,降凝降黏效果不佳。实验外榆油烷烃碳数分布范围C6~C36,C26和C17~C16处有2个峰值,在DSC曲线上... 苏丹三七区各油田所产原油高蜡、高胶质、高黏、高凝。外输油采用加剂加热处理工艺,经机81.3mm、长1367km管道输送至苏丹港,加剂量大,降凝降黏效果不佳。实验外榆油烷烃碳数分布范围C6~C36,C26和C17~C16处有2个峰值,在DSC曲线上有2组析蜡点和析蜡峰:59℃和56℃,42℃和35℃。从八大类商品降凝荆中未筛选出可用的剂种。研制了由2种EVA、一种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高级醇酯、一种具强极性基的三元共聚物及胶质沥青质改性剂组成的复配降凝剂SL2。加剂量1.0g/L的该剂使实验外输油凝点由39℃降至30℃,35℃、131/s黏度降至843mPa—s,35℃稠度系数降至40.0Pa·s^n,流动指数接近1(1.156)。DSC分析及显微研究表明该剂不改变原油析蜡.最和析蜡峰温,可使析出的蜡晶变细小。按现场管输工艺,考察三次加剂(1.0、1.0、0.5g/1。)的降凝降黏效果,认为接转站和中心处理站热处理温度可由105℃降为95℃,在4号泵站则由65℃升至80℃。对于加剂原油的凝点和流变性,管流剪切影响较小,过泵剪切影响很大,温度越低则影响越大。图6表5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三七区原油 管道输送 降凝剂 复配剂 凝点 流变性 剪切作用 加剂热处理 输送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扩散燃烧器在增压浸没燃烧汽化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宫小龙 刘中良 +2 位作者 江瀚 张建 李清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2-926,共5页
对传统的浸没燃烧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研制增压浸没燃烧汽化装置.进行了实验系统关键设备高压浸没燃烧器的基础理论设计计算,通过数值模拟高压燃烧对理论设计计算进行辅助设计,结果二者吻合较好,为高压燃烧器在增压浸没燃烧汽化系统... 对传统的浸没燃烧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研制增压浸没燃烧汽化装置.进行了实验系统关键设备高压浸没燃烧器的基础理论设计计算,通过数值模拟高压燃烧对理论设计计算进行辅助设计,结果二者吻合较好,为高压燃烧器在增压浸没燃烧汽化系统的应用以及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可用于指导工程设计.增压浸没燃烧汽化在浸没燃烧技术原有优点基础上可对高压排气进行二次利用,此形式的热利用装置创意新颖、高效节能、大气排放指标极低或零排放、耗材少、成本低廉,在工业污水处理、油田、化工等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燃烧器 浸没燃烧技术 汽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采采出液用缓蚀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4-226,共3页
胜利滨南热采稠油油藏采出水温度高,H2S和SRB含量高,加之受到CI^-的作用,腐蚀性很强。为此研制了以改性咪唑啉为主剂的可用于≤80℃的缓蚀剂SLCI-3。在75℃下进行的室内评价实验中,该剂在加量20mg/L时使单家寺稠油集输首站来水的... 胜利滨南热采稠油油藏采出水温度高,H2S和SRB含量高,加之受到CI^-的作用,腐蚀性很强。为此研制了以改性咪唑啉为主剂的可用于≤80℃的缓蚀剂SLCI-3。在75℃下进行的室内评价实验中,该剂在加量20mg/L时使单家寺稠油集输首站来水的均匀腐蚀速率(0.162mm/a)减小88.7%,且不出现点蚀;在加量均为30mg/L时该剂的缓蚀性能好于胜利油田现用各种缓蚀剂(DF-1,DF-2,CIB-04,SL-2C,CSI-02)。极化曲线表明该剂为混合型缓蚀剂,Nyquist图谱确证缓蚀机理为几何覆盖效应。现场挂片监测数据表明,在单家寺首站采出液三相分离器投加SLCI-3,当加量为20-30mg/L时,脱出污水均匀腐蚀速率由0.265-0.763mm/a降至0.0475-0.0563mm/a,点蚀速率由2.927-4.162mm/a降至0.189-0.250mm/a。图3表4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咪唑淋衍生物 水处理剂 油田污水 化学剂研发 缓蚀机理 热采油藏 胜利滨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98型电潜泵机组增加泵挂深度的技术改造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立平 席文厚 +1 位作者 李庆 张巧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2-84,共3页
介绍了泵挂深度增加时限制电潜泵使用的因素,并指出其泵壳的强度是影响高扬程泵使用的重要原因。运用歪形能理论对SL98系列电潜泵泵壳强度进行了校核分析,当设计扬程高于2500m时,将泵壳体外径增加至102mm,并针对增加电潜泵扬程的各种限... 介绍了泵挂深度增加时限制电潜泵使用的因素,并指出其泵壳的强度是影响高扬程泵使用的重要原因。运用歪形能理论对SL98系列电潜泵泵壳强度进行了校核分析,当设计扬程高于2500m时,将泵壳体外径增加至102mm,并针对增加电潜泵扬程的各种限制因素,从泵壳体、导叶轮、耐磨蚀结构、机组法兰接头、电缆的保护和连接螺栓的机械强度及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技术改造。改造后的加强型电潜泵机组现场应用效果良好,运转时间最长已超过1.5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泵机组 综合技术改造 高扬程泵 设计扬程 法兰接头 机械强度 连接螺栓 现场应用 运转时间 核分析 8系列 导叶轮 耐磨蚀 加强型 限制 泵壳 壳体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