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合成EGFP的mRNA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小莉 胡培 +2 位作者 刘志祥 袁雅红 李东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94-1097,共4页
目的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通过体外修饰增加体外合成mRNA转染hUCMSC的稳定性。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hUCMSC免疫表型,油红O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分别进行成脂、成骨分化鉴定。体外合成EGFP的mRNA经polyA尾、帽子结构及碱基等方面的... 目的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通过体外修饰增加体外合成mRNA转染hUCMSC的稳定性。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hUCMSC免疫表型,油红O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分别进行成脂、成骨分化鉴定。体外合成EGFP的mRNA经polyA尾、帽子结构及碱基等方面的修饰转染hUCMSC,流式检测荧光强度。Trypan blue染色观察mRNA转染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hUCMSC高表达CD29、CD44、CD105,低表达CD34、CD45、HLA-DR,且向成脂、成骨方向分化。通过一系列修饰体外合成EGFP的修饰mRNA稳定性更好,且mRNA转染与DNA相比对细胞毒性更小。结论体外合成的mRNA经一系列的修饰后稳定性大大提高,可进入hUCMSC翻译成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 修饰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 mRNA编辑的间充质干细胞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杀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兴荣 王小莉 +1 位作者 袁雅红 涂汉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4-241,共8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向肿瘤组织迁移趋化的特性,所以它被认为是一种携带特殊基因进行肿瘤的靶向治疗的理想载体。与不同形式的DNA载体相比,体外合成的mRNA更容易转染并且不会引入突变。利用间接共培养方法研...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向肿瘤组织迁移趋化的特性,所以它被认为是一种携带特殊基因进行肿瘤的靶向治疗的理想载体。与不同形式的DNA载体相比,体外合成的mRNA更容易转染并且不会引入突变。利用间接共培养方法研究PTEN(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mRNA编辑的MSCs对U251-Luc细胞杀伤作用。体外转录合成PTEN mRNA,转染到MSCs,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PTEN蛋白表达情况,transwell共培养方法分析转染PTEN mRNA对MSCs肿瘤细胞迁移趋化性影响。利用活体成像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在间接共培养条件下PTEN mRNA编辑的MSCs对U251-Luc细胞杀伤作用。体外成功合成PTEN mRNA,转染到U251-Luc细胞后能正确表达PTEN蛋白,并且在转染24 h表达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转染PTEN mRNA后能一定程度提高MSCs细胞对肿瘤迁移能力(P<0.05)。PTEN mRNA编辑的MSCs培养上清能显著抑制U251-Luc细胞生长(P<0.05)。体外合成抑癌基因mRNA的方法为MSC介导的靶向基因治疗神经胶质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合成mRNA PTEN 基因治疗 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与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联合移植促进SCID鼠早期造血重建 被引量:6
3
作者 袁雅红 王泳 +2 位作者 丁妍 卢智勇 李东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利用骨髓腔内注射(IBMI)技术初步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共移植入SCID鼠体内后的早期造血重建效应。方法:将人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贴壁和传代培养获得人PMSC,运用流式细胞仪术(FCM)检测其表面标... 目的:利用骨髓腔内注射(IBMI)技术初步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共移植入SCID鼠体内后的早期造血重建效应。方法:将人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贴壁和传代培养获得人PMSC,运用流式细胞仪术(FCM)检测其表面标志,并将其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继而对其进行成骨分化、脂肪分化鉴定;以人PMSC和脐血MNC为供体,通过IBMI方法或结合静脉注射(IV)方法,将两种细胞联合或单独移植入经亚致死量辐照预处理的SCID受鼠体内,50只受鼠随机分为5组:联合移植A组(PMSC+脐血MNC,IBMI)、单独移植B组(脐血MNC,IBMI)、联合移植C组(PMSC经IBMI,脐血MNC经IV)、生理盐水对照D组(辐照后仅注射生理盐水,IBMI)、空白对照E组(不辐照仅注射生理盐水,IBMI),每组10只。在移植后14 d取各组SCID小鼠注射侧和对侧胫骨腔内骨髓细胞,并用FCM检测分析人CD34+、CD45+细胞的植入水平。结果:从人胎盘组织中成功分离和培养PMSC,FCM检测其表型正常,并成功向成骨和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SCID小鼠移植后14 d,照射对照组小鼠仅剩4只存活,其他组小鼠全部存活,B组注射侧及对侧胫骨骨髓腔内的人CD34+、CD45+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A组小鼠的注射侧和对侧。结论:人PM-SC可以提高脐血MNC的植入率,促进早期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重建 骨髓腔内注射 脐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切应力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T1-MMP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杰 孙晓东 +3 位作者 袁雅红 李瑞明 彭兴春 王汉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应力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 malstem cells,rMSCs)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 type-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1-MMP)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应力诱导rMSCs分化的分子机制提...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应力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 malstem cells,rMSCs)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 type-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1-MMP)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应力诱导rMSCs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一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rMSCs施加不同大小和不同加载时间的层流剪切应力,用real-time PCR检测MT1-MMP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5,15,30 dynes/cm2剪切应力均能刺激rMSCs的MT1-MMP mRNA表达,且其作用呈时间依赖和强度依赖。p38抑制剂(SB202190)可以明显抑制这种作用,而PI3K抑制剂(wortmannin)却增强了这种效果。结论流体剪切应力可诱导rMSCs的MT1-MMP基因表达,其表达量与刺激时间和剪切应力的强度密切相关,这种作用可能通过p38MAPK和PI3K/Ak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香内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谢丽霞 许倩倩 +3 位作者 徐红霞 杜凯丽 桑明 孙晓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观察土木香内酯对Hela细胞BMI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AL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验AL对Hela细胞活性及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与Western ... 目的观察土木香内酯对Hela细胞BMI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AL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验AL对Hela细胞活性及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经AL处理过的Hela细胞BMI1基因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检测沉默和过表达BMI1基因的效率;过表达BMI1基因后检测AL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AL能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活性及增殖能力,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Hela细胞经AL处理后,BMI1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过表达BMI1基因后,Hela细胞的活性增强,AL可抑制由BMI1过表达引起的细胞活性增强;shRNA干扰BMI1后,BMI1的表达显著降低,再施予AL,BMI1的表达降低更加明显。结论AL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BMI1的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香内酯 HELA细胞 BMI1基因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体外合成的mRNA编辑间充质干细胞对神经胶质瘤DBTRG细胞杀伤作用
6
作者 付红霞 马志鹏 +1 位作者 储承科 郭兴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5-539,547,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体外合成抑癌基因TRAIL-、PTEN-m RNA编辑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DBTRG细胞杀伤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反转录方法合成TRAIL-、PTEN-m RNA,转染MSC后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TARIL及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transwell共培养... 目的探讨利用体外合成抑癌基因TRAIL-、PTEN-m RNA编辑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DBTRG细胞杀伤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反转录方法合成TRAIL-、PTEN-m RNA,转染MSC后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TARIL及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transwell共培养方法观察m RNA编辑的MSCs对DBTRG的迁移趋向性作用,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活体成像仪检测在间接共培养条件下TRAIL-、PTEN-m RNA编辑的MSCs对DBTRG-LUC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体外合成的m RNA均能在MSCs中正确表达TRAIL、PTEN蛋白;与对照组对比两种m RNA编辑的MSCs对DBTRG细胞的趋向性均明显增强;TRAIL-、PTEN-m RNA编辑的MSCs培养上清(CM)均能显著抑制DBTRG细胞生长,并且TRAIL和PTEN共表达组存在着协同作用。结论利用体外合成抑癌基因m RNA的方法研究MSCs介导的双基因靶向对神经胶质瘤的杀伤作用,为今后临床利用人工合成的多基因m RNA靶向治疗肿瘤提供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mRNA 间充质干细胞 抑癌基因 DBTRG神经胶质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颗粒细胞共培养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董毅飞 张昌军 +2 位作者 罗清炳 江胜芳 张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7-140,共4页
为了探讨人颗粒细胞共培养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激活的影响,将穿刺获得的牛卵母细胞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人颗粒细胞作为滋养层与牛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液中共培养,对照组仅使用与试验组相同的体外成熟液培养,观察并比... 为了探讨人颗粒细胞共培养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激活的影响,将穿刺获得的牛卵母细胞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人颗粒细胞作为滋养层与牛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液中共培养,对照组仅使用与试验组相同的体外成熟液培养,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极体排出率、孤雌激活囊胚形成率。结果发现,试验组的极体排出率(72.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极体排出率(52.86%)(P<0.01);经过孤雌激活后,试验组的囊胚形成率为12.82%,对照组为4.76%,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人颗粒细胞可以作为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的滋养层,两者共培养可以提高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核成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颗粒细胞 牛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PTL8调控糖代谢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石楠 李忠耀 郭兴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0-206,共7页
探讨ANGPTL8在胰岛素作用下对人肝细胞糖代谢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利用尾静脉水动力转染证实在小鼠肝脏过表达ANGPTL8可提高进食期糖耐受;在Hep G2细胞中利用q PCR检测进食的主要调控因素胰岛素、葡萄糖等对ANGPTL8表达影响,发现单独... 探讨ANGPTL8在胰岛素作用下对人肝细胞糖代谢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利用尾静脉水动力转染证实在小鼠肝脏过表达ANGPTL8可提高进食期糖耐受;在Hep G2细胞中利用q PCR检测进食的主要调控因素胰岛素、葡萄糖等对ANGPTL8表达影响,发现单独的葡萄糖或胰岛素对ANGPTL8表达影响不明显,而葡萄糖和胰岛素组合可显著促进ANGPTL8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ANGPTL8敲除(ANGPTL8-/-)和ANGPTL8稳定过表达(ANGPTL8++)的Hep G2细胞中胰岛素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及其蛋白磷酸化表达差异,结果显示ANGPTL8可上调胰岛素介导的AKT信号通路中AKT、GSK-3β、Fox O1蛋白磷酸化;PAS染色分析ANGPTL8可促进胰岛素介导的糖原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PTL8 糖耐受 PI3K/AKT信号通路 糖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M92A1-289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和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琪 陈洁 +4 位作者 胡莹 杨程成 宋晓燕 曾德钰 阮绪芝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3-15,共3页
利用PCR方法扩增FAM92A1-289全长,经BamH I和Xho I酶切后连接入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pEGFP-N1-FAM92A1-289重组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FAM92A1-289在细胞中的定位。经双酶切和核酸序列分析证实重组质粒包含有正... 利用PCR方法扩增FAM92A1-289全长,经BamH I和Xho I酶切后连接入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pEGFP-N1-FAM92A1-289重组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FAM92A1-289在细胞中的定位。经双酶切和核酸序列分析证实重组质粒包含有正确编码的FAM92A1-289读码框。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空质粒pEGFP-N1转染后,整个细胞内弥散绿色荧光,而转染pEGFP-N1-FAM92A1-289重组载体后,可见绿色荧光分布于Hela细胞核中,显示FAM92A1-289定位于细胞核。成功构建人FAM92A1-289真核表达载体,FAM92A1-289定位于哺乳细胞的细胞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92A1-289 真核表达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苈强心通过p-Erk/Nrf2通路对心肌梗死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心霞 马石楠 +3 位作者 周君阳 王珏 丁妍 李东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06-2311,共6页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通过p-Erk/Nrf2通路对心肌梗死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心肌梗死+生理盐水组、假手术+芪苈强心组(0.25 g/kg)、心肌梗死+芪苈强心组(0....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通过p-Erk/Nrf2通路对心肌梗死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心肌梗死+生理盐水组、假手术+芪苈强心组(0.25 g/kg)、心肌梗死+芪苈强心组(0.25 g/kg)、心肌梗死+芪苈强心组(0.5 g/kg)、心肌梗死+芪苈强心组(0.75 g/kg),灌胃给药28 d。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体外,通过CoCl2(600μmol/L)处理H9c2细胞12 h建立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芪苈强心(0.25 mg/mL)及Erk抑制剂(PD98059,20μmol/L)预处理H9c2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及H9c2细胞Erk、p-Erk、Nrf2、Bcl-2、Bax的表达。结果芪苈强心(0.25 g/kg)可改善心梗小鼠心功能,上调Bcl-2、p-Erk、Nrf2表达,下调Bax表达。体外实验结果与体内结果一致,同时Erk抑制剂处理能明显逆转芪苈强心的作用。结论芪苈强心可能通过激活p-Erk的表达,促进Nrf2表达,进而启动下游基因表达,从而缓解小鼠心梗后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 心肌梗死 凋亡 P-ERK NR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小鼠成肌细胞C2C12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燕燕 徐魏 +6 位作者 向力 岳静 李兴元 王露 郑飞 唐俊明 郑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74-1380,共7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鼠成肌细胞C2C12增殖、分化的影响,探究心力衰竭患者骨骼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分析C2C12细胞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特征。将C2C12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5个浓度梯度组(5、10、20、40、80 mmol...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鼠成肌细胞C2C12增殖、分化的影响,探究心力衰竭患者骨骼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分析C2C12细胞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特征。将C2C12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5个浓度梯度组(5、10、20、40、80 mmol/L)。CCK-8法检测右美托咪定对C2C1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分化培养基诱导C2C12分化,按单次和连续单次的给药方式给C2C12细胞加药,分化6 d后,用免疫荧光检测不同分组肌球蛋白重链(MYH)、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肌细胞生成蛋白(MyoG)的表达水平,并定量分析C2C12细胞分化、融合为含不同细胞核数的肌管数。将C2C12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20 mmol/L)组,按连续单次的给药方式加药,用免疫荧光检测C2C12细胞分化第2、4、6天的MYH、MEF2C、MyoG表达水平。结果C2C12细胞呈现出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特征。CCK-8法显示右美托咪定抑制C2C12细胞的增殖(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单次给药没有连续单次给药抑制C2C12细胞分化的效应明显,且连续单次给药随着浓度的增加,MYH、MEF2C、MyoG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C2C12细胞分化为含多细胞核数的肌管逐渐减少(P<0.05)。C2C12细胞分化第2、4、6天,右美托咪定(20 mmol/L组)的MYH、MEF2C、MyoG的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低。结论小鼠成肌细胞C2C12上存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抑制C2C12细胞的增殖、分化,且与MEF2C、MyoG表达水平降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 骨骼肌萎缩 C2C12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LEN介导的CXCR4敲除肝癌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文美 丁妍 +3 位作者 郭兴荣 李东升 赵万红 王小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5-228,共4页
通过TALEN打靶建立CXCR4的细胞株,旨在研究CXCR4对肝癌的影响。选用肝癌细胞株Hep G2,采用转录激活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干扰细胞中CXCR4的表达。构建的CXCR4 TALEN质粒转入Hep G2细胞,通过T7E1酶切确定打靶效率为40%,并通过测序筛选出... 通过TALEN打靶建立CXCR4的细胞株,旨在研究CXCR4对肝癌的影响。选用肝癌细胞株Hep G2,采用转录激活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干扰细胞中CXCR4的表达。构建的CXCR4 TALEN质粒转入Hep G2细胞,通过T7E1酶切确定打靶效率为40%,并通过测序筛选出了CXCR4敲除的单克隆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CXCR4基因表达显著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LEN CXCR4 肝癌 基因打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YREF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13
作者 刘群翔 韩文雅 +2 位作者 陈美娟 袁雅红 王梅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9-706,共8页
目的探讨ALYREF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ALYREF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验证肺腺癌及其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ALYREF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ALYREF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验证肺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ALYREF的表达水平。构建沉默ALYREF的A549和H1299稳转细胞株;通过RTCA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迁移,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增殖、迁移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RNA-seq测序沉默ALYREF的A549细胞及对照细胞,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ALYREF可能参与的功能通路,并通过功能回复实验进行验证。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ALYREF在肺腺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01);高表达ALYREF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更短(P<0.05)。沉默ALYREF可以抑制A549和H129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EMT进程。RNA-seq测序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TGF-β通路富集最明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沉默ALYREF可抑制肺腺癌细胞中TGF-β的表达;功能回复实验显示激活TGF-β可以逆转沉默ALYREF引起的细胞迁移能力下降。结论ALYREF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可能通过TGF-β通路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ALYREF 增殖 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楼皂苷D激活Hippo通路抑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与侵袭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鑫 申杰 +2 位作者 谭苗 欧虹灵 司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7-314,共8页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D(polyphyllin D,PPD)抑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的细胞模型为DBTRG-05MG(DBTRG)和A172细胞株。将PPD处理后的细胞,通过MTT实验、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D(polyphyllin D,PPD)抑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的细胞模型为DBTRG-05MG(DBTRG)和A172细胞株。将PPD处理后的细胞,通过MTT实验、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ular analysis,RTCA)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PPD对细胞存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DAPI染色、Westernblot检测PPD对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和RTCA测定PPD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测定PPD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测定PPD所导致的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以及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通过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Z-DEVD)与PPD共处理明确Caspase-3对MST1的激活作用;利用分子对接研究PPD与Caspase-3在三维空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靶点稳定性药物亲和反应实验明确PPD与Caspase-3的直接结合。结果PPD对GBM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能力。PPD能够诱导GBM细胞发生凋亡。PPD处理组的GBM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PD能够下调YAP蛋白及其下游靶基因Cyr61、c-Myc的转录,促进YAP上游信号分子LATS1、MST1的磷酸化,表明PPD能够激活GBM细胞中的Hippo信号通路。Z-DEVD能够拮抗PPD对MST1的磷酸化,表明PPD通过激活Caspase-3进而激活Hippo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模拟发现PPD能够在C-末端区域与Caspase-3结合;基于靶点稳定性的药物亲和反应实验表明PPD阻碍了蛋白酶pronase对Caspase-3的水解作用,表明PPD与Caspase-3具有直接结合作用。结论PPD通过靶向Caspase-3激活Hippo信号通路抑制GBM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并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皂苷D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CASPASE-3 Hippo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丙型肝炎病毒E2糖蛋白抑制人活化CD4^+T细胞的促炎细胞因子分泌
15
作者 杨敬宁 向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索可溶性丙型肝炎病毒(HCV)E2糖蛋白对人活化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CV sE2转染HEK293T细胞,细胞培养上清经Ni-NTA树酯亲和层析纯化可溶性HCV E2蛋白。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健康捐献者外周血CD4^+T细... 目的探索可溶性丙型肝炎病毒(HCV)E2糖蛋白对人活化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CV sE2转染HEK293T细胞,细胞培养上清经Ni-NTA树酯亲和层析纯化可溶性HCV E2蛋白。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健康捐献者外周血CD4^+T细胞,经1.0μg/mL小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1.0μg/mL小鼠抗人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培养48 h。刺激后的CD4^+T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2、5、10)μg/mL HCV E2蛋白组,后者经HCV E2糖蛋白处理。培养36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CV E2蛋白组CD4^+T细胞PD-1表达轻微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可溶性E2蛋白组CD4+T细胞分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可溶性E2蛋白组CD4^+T细胞分泌IFN-γ水平明显降低,但高低剂量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可溶性HCV E2蛋白抑制人活化CD4^+T细胞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HCV) E2糖蛋白 CD4^+T细胞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γ干扰素(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G5介导内皮细胞外泌体调控平滑肌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征远 胡培 +2 位作者 周琳 单勐也 郭兴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18-1724,共7页
目的探究ATG5介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外泌体对小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0.1%Ⅱ型胶原酶灌注消化法获得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原代小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利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内皮细胞外泌体;利用... 目的探究ATG5介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外泌体对小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0.1%Ⅱ型胶原酶灌注消化法获得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原代小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利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内皮细胞外泌体;利用共聚焦高内涵成像分析仪示踪平滑肌细胞摄取内皮细胞外泌体;利用siRNA干扰内皮细胞ATG5蛋白表达;利用高内涵DPC成像模式分析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成功得到活性好、纯度高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小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超速离心法获得的内皮细胞外泌体经免疫印迹鉴定,呈Hsp70、TSG101、CD9和CD63阳性。高内涵示踪结果显示平滑肌细胞在共培养30 min后开始摄取内皮细胞外泌体,共培养4 h后,平滑肌细胞摄取的外泌体明显增多。高内涵监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TG5干扰组内皮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浓度为200μg/ml时能够明显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结论ATG5可通过介导内皮细胞外泌体调控平滑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小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外泌体 ATG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敲除减轻脂多糖诱导的肝脏脂质沉积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珊 冯莹 +3 位作者 范丹丹 郑雯鑫 郭兴荣 阮绪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7-1203,共7页
目的 探索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在脂多糖(LPS)诱导的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6~8周雄性野生型和ANGPTL8敲除小鼠,通过腹腔注射LPS(10 mg/kg)诱导脓毒症小鼠模型。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肝脏组织和免疫荧光检测HepG... 目的 探索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在脂多糖(LPS)诱导的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6~8周雄性野生型和ANGPTL8敲除小鼠,通过腹腔注射LPS(10 mg/kg)诱导脓毒症小鼠模型。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肝脏组织和免疫荧光检测HepG2细胞中ANGPTL8的表达;分别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和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及肝脏组织TG、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分析肝组织脂滴形成;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RNA-seq分析肝脏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qPCR及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差异基因。结果 LPS刺激小鼠48 h后,肝脏ANGPTL8明显上调;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NGPTL8敲除小鼠肝脏脂质沉积、脂肪变性和细胞凋亡显著减轻,血清中ALT、AST以及肝脏TG、MDA的水平显著降低;ANGPTL8敲除可上调LPS诱导的肝脏中小窝蛋白1(CAV1)的表达。结论 LPS促进肝脏组织ANGPTL8的表达和分泌,ANGPTL8通过抑制CAV1促进肝脏脂质沉积和过氧化,从而加剧LPS诱导的肝脏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 脂多糖 小窝蛋白1 脂质沉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I3BP基因敲除小鼠模拟低出生体重模型的初步探讨
18
作者 黄艳秋 张月 +3 位作者 石柳柳 赵小英 唐俊明 吴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7-1312,共6页
目的利用ABI3B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观察出生后其体重及糖代谢变化特点,为低出生体重小鼠模型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利用杂合子交配得到ABI3BP基因敲除的纯合子(ABI3BP^(-/-))、杂合子(ABI3BP^(+/-))和野生型(WT)3组小鼠,观察出生后不同时间... 目的利用ABI3B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观察出生后其体重及糖代谢变化特点,为低出生体重小鼠模型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利用杂合子交配得到ABI3BP基因敲除的纯合子(ABI3BP^(-/-))、杂合子(ABI3BP^(+/-))和野生型(WT)3组小鼠,观察出生后不同时间点体重及成年后重要脏器体重比,检测成年小鼠空腹血糖、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等糖代谢指标。结果ABI3BP^(-/-)小鼠PCR产物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敲除区域产生移码突变,RT-qPCR检测显示,ABI3BP^(-/-)小鼠ABI3BP在mRNA水平上表达显著低于WT小鼠。体重测量显示,ABI3BP^(-/-)小鼠出生时体重(1.25±0.08 g)显著低于WT小鼠(1.34±0.12 g)(P<0.05),但成年(120 d)ABI3BP^(-/-)小鼠体重(27.70±1.93 g)反而显著高于WT小鼠(23.64±1.34 g)(P<0.01),但重要脏器与体重的比值,各组小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耐量实验显示各组小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糖耐量实验表明ABI3BP^(-/-)小鼠在腹腔注射葡萄糖后15 min时血糖(15.68±7.04 mmol/L)低于WT小鼠(23.01±5.75 mmol/L)。结论ABI3BP基因敲除小鼠呈现低出生体重、生长追赶及成年后糖耐量异常等临床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生长特点,可作为低出生体重小鼠模型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I3BP 基因敲除 低出生体重 糖代谢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2F1 siRNA通过抑制血红素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发挥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丹 李贤玉 +3 位作者 袁美春 吴艳 石柳柳 张志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2-847,共6页
目的探讨E2F转录因子1(E2F1)在血红素诱导的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并鉴定,采用不同浓度血红素处理神经元,12 h后LDH实验及MTT实验检测细胞损伤;免疫荧光双染观察神经元E2F1定位;Western... 目的探讨E2F转录因子1(E2F1)在血红素诱导的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并鉴定,采用不同浓度血红素处理神经元,12 h后LDH实验及MTT实验检测细胞损伤;免疫荧光双染观察神经元E2F1定位;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E2F1表达;将神经元分为溶剂组(DMSO组)、损伤组(Hemin组)、阴性对照组(Hemin+Control siRNA组)、治疗组(Hemin+E2F1siRNA组)进行TUNEL染色及caspase活性检测。结果神经元培养至第7天,NeuN染色阳性率达95%;血红素(50、100、200μmol/L)处理后神经元LDH释放率增加、细胞生存率降低、E2F1表达上调(F=22.9,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神经元LDH释放率降低([(73.6±5.2)%vs(42±4.1)%,F=343.4,P<0.05]、细胞生存率升高[(28.7±3.4)%vs(61±2.9)%,F=127.7,P<0.05];TUNEL结果显示血红素诱导神经元凋亡增加,治疗组凋亡减少(F=67.2,P<0.05);caspase活性检测显示血红素损伤组神经元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升高(t=15.7,t=9.7,t=7.8,P<0.05),治疗组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降低(t=8.6,t=7.3,t=5.7,P<0.05)。结论 E2F1 siRNA可能通过抑制血红素诱导的神经元凋亡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红素 转录因子E2F1 细胞凋亡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dx1和△-hPdx1蛋白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20
作者 王小莉 梁清乐 李东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124,共5页
经鉴定成功构建了hPdx1和△-hPdx1蛋白表达系统,IPTG诱导蛋白表达后Western blot检测在37.2-52.3 kD之间出现了与两种目的蛋白理论分子量相符的蛋白条带。诱导后破碎菌体上清液,经分离纯化最终得到的目的蛋白纯度可达到95%以上。纯化的... 经鉴定成功构建了hPdx1和△-hPdx1蛋白表达系统,IPTG诱导蛋白表达后Western blot检测在37.2-52.3 kD之间出现了与两种目的蛋白理论分子量相符的蛋白条带。诱导后破碎菌体上清液,经分离纯化最终得到的目的蛋白纯度可达到95%以上。纯化的蛋白加入人胚胎干细胞培养基中1 h后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发现,hPdx1蛋白可进入细胞而△-hPdx1不能进入细胞,表明表达得到的蛋白具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 蛋白表达 鉴定 hPdx1 △-hPdx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