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3K27乙酰化模式在孤雌胚与正常胚中的差异及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彩红 刘勇 +5 位作者 黄继昌 吴风瑞 丁彪 张远 王荣 李文雍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4-688,F0004,共6页
目的考察小鼠孤雌胚胎H3K27乙酰化模式与体内胚胎的差异,探究表观遗传模式对孤雌胚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SrCl2激活卵母细胞,获得植入前各时期孤雌胚胎,并统计胚胎发育率;小鼠注射孕马血清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hin,PMSG)... 目的考察小鼠孤雌胚胎H3K27乙酰化模式与体内胚胎的差异,探究表观遗传模式对孤雌胚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SrCl2激活卵母细胞,获得植入前各时期孤雌胚胎,并统计胚胎发育率;小鼠注射孕马血清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hin,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超排后合笼,在不同发育时间采用体内冲胚的方法获得体内各时期胚胎;将获得的各期各类胚胎用H3K27乙酰化抗体与特异性位点结合,与连接有FITC荧光基团的二抗共同孵育,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荧光强度,获得小鼠植入前各时期孤雌胚和体内胚组蛋白H3K27乙酰化模式。结果用SrCl2激活成熟卵母细胞得到的孤雌胚的激活率和囊胚率分别为96.39%和69.54%,处于正常发育水平;孤雌胚H3K27乙酰化荧光强度从原核期相对较高的水平逐渐降低,2-细胞、4-细胞和8-细胞时期荧光强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到桑葚胚时期又突然升高,总体变化趋势和体内组先降低后升高的整体趋势一样,且原核期至8-细胞时期的荧光值孤雌胚高于体内胚,桑囊胚时期则相反;两组的H3K27乙酰化荧光强度值在原核期和桑葚胚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在2-细胞、4-细胞、8-细胞和囊胚期差异显著(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小鼠孤雌胚H3K27乙酰化模式与体内胚的模式存在差异,可能是影响孤雌胚发育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对纠正小鼠孤雌胚乙酰化模式和提高孤雌胚发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卵母细胞 孤雌胚 胚胎发育 H3K27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胎儿不同发育时期组织结构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琪 睢梦华 +8 位作者 朱露 吴昊 敬敬 储明星 刘勇 李文雍 张子军 张运海 凌英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27,共9页
【目的】获得安徽白山羊出生前后不同时期骨骼肌、肾脏、肝脏及腿骨组织结构的发育特点,以补充山羊组织系统发育资料,丰富山羊胚胎学相关内容。【方法】安徽白山羊在同期发情及配种后,采集胚龄65 d(F65)、120 d(F120)、135 d(F135)以及... 【目的】获得安徽白山羊出生前后不同时期骨骼肌、肾脏、肝脏及腿骨组织结构的发育特点,以补充山羊组织系统发育资料,丰富山羊胚胎学相关内容。【方法】安徽白山羊在同期发情及配种后,采集胚龄65 d(F65)、120 d(F120)、135 d(F135)以及出生24 h(B0)胎羊和规范饲喂90 d(B90)羔羊的骨骼肌、肾脏、肝脏及腿骨,进行石蜡切片及HE染色,运用常规电镜技术对安徽白山羊不同发育阶段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除F135与B0外的其余时期,骨骼肌同一部位、不同发育阶段的肌纤维细胞直径以及所有时期肌纤维细胞数量和密度的变化均差异显著(P<0.05);在F120时期,初级肌纤维已完全转变为次级肌纤维。肾脏质量在除F120到F135时期外的其他时期均差异显著(P<0.05),长度在所有发育时期均差异显著(P<0.05),宽度则在除F120到F135以及F135到B0时期外的其他发育时期差异显著(P<0.05)。F65时期肾脏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在F135时期具有较为清晰的肾小囊,于F65到B0时期完成了肾小体的发育。肝脏质量也在除F120到F135时期外的其他发育时期均有显著差异(P<0.05),长度在F65到F120时期及B0到B90时期变化显著(P<0.05),厚度则是在除F65到F120时期和F120到F135时期外的其他时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F65时期肝脏合胞体较多,至F135肝小叶基本形成,B0时期巨核细胞基本消失,B90时期肝细胞呈颗粒及泡沫状。股骨质量与胫骨质量均以B90时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胫骨和股骨长度在每个发育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F120时期已经出现类似骨单位的结构,至B90时期已形成完整的骨单位。【结论】依据安徽白山羊骨骼肌肌细胞的直径、数量及密度推测,安徽白山羊肌纤维细胞从增殖到膨大的关键转折期处于胎龄65~1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白山羊 胚胎发育 骨骼肌 肌纤维细胞 细胞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体内外受精植入前胚胎全基因组甲基化模式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旬旬 尚明保 +4 位作者 吴风瑞 刘勇 丁彪 王荣 李文雍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8-382,共5页
为考察体外受精、操作及培养环境对体外受精的小鼠植入前胚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影响,本研究以体内受精的植入前胚胎作为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体内外受精植入前胚胎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实验结果表明,体外受精各期植... 为考察体外受精、操作及培养环境对体外受精的小鼠植入前胚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影响,本研究以体内受精的植入前胚胎作为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体内外受精植入前胚胎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实验结果表明,体外受精各期植入前胚胎呈现出与之相应时期的体内受精植入前胚胎不同的DNA甲基化模式和水平,原核期甲基化水平较高,2-、4-、8-细胞期明显降低,而桑葚胚和囊胚期又略有升高。各期体外受精植入前胚胎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都比同时期体内受精胚胎的甲基化水平低。本实验结果部分显示了体外受精、操作及培养环境可能对正常的DNA甲基化模式产生影响,造成体外受精植入前胚胎甲基化模式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甲基化 体内外受精 植入前胚胎 抗5-甲基胞嘧啶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FST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对卵巢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凌英会 朱露 +5 位作者 吴昊 陈青 权青 刘勇 李文雍 张运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90-1698,共9页
研究卵泡抑素(FST)对山羊卵巢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采集山羊卵巢组织、分离培养原代卵巢卵泡颗粒细胞,RT-PCR克隆山羊FST,设计shRNA片段,构建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和干扰载体,感染原代卵巢卵泡颗粒细胞,qPCR技术检测过表达与干扰的效果,... 研究卵泡抑素(FST)对山羊卵巢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采集山羊卵巢组织、分离培养原代卵巢卵泡颗粒细胞,RT-PCR克隆山羊FST,设计shRNA片段,构建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和干扰载体,感染原代卵巢卵泡颗粒细胞,qPCR技术检测过表达与干扰的效果, 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效果。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山羊卵巢卵泡颗粒细胞经促卵泡素受体(FSHR)免疫荧光鉴定,阳性率为95%;慢病毒感染颗粒细胞时荧光蛋白的表达占比80%;qPCR验证FST过表达和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效果均显著(P<0.05);过表达FST显著(P<0.05)抑制卵巢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干扰FST显著(P<0.05)促进卵巢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笔者分离出山羊卵巢卵泡颗粒细胞,成功构建FST过表达和干扰两种慢病毒载体,感染结果表明FST能够抑制山羊卵巢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为进一步研究FST在哺乳动物卵泡发育调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T基因 卵巢卵泡颗粒细胞 慢病毒载体 SHRNA 过表达载体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獭兔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及体细胞核移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勇 吴晓庆 +5 位作者 王子玉 宋浩洋 张领 乔凌燕 李文雍 谭景和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9-482,共4页
[目的]建立利用獭兔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及体细胞核移植的技术体系,促进獭兔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方法]以獭兔屠宰场废弃卵巢为试验材料,利用体外成熟、孤雌激活、体细胞核移植等方法,研究了獭兔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支持胚胎发... [目的]建立利用獭兔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及体细胞核移植的技术体系,促进獭兔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方法]以獭兔屠宰场废弃卵巢为试验材料,利用体外成熟、孤雌激活、体细胞核移植等方法,研究了獭兔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支持胚胎发育的能力。[结果]1)直径大于1 mm卵泡内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发育能力显著强于0.7~1.0 mm卵泡内的卵母细胞。2)卵母细胞体外培养(IVC)15~21 h后孤雌激活,卵裂率显著高于IVC 12 h组。3)2.5μmol·L-1Ionomycin处理5 min,再用2 mmol·L-1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与5μg·m L-1亚胺环己酮(CHX)联合处理1 h,孤雌激活效果最好。4)IVC 14 h后,78%的卵母细胞极体与核偏移角度小于10°;IVC 18 h后,34.6%的极体偏离核的角度大于45°。5)体外成熟的獭兔卵母细胞可以较好支持体细胞核移植的重构胚,核质作用期间采用MG132处理,降低了重构胚的囊胚率。[结论]从大于1 mm卵泡内回收卵母细胞并IVC 18 h后,采用2.5μmol·L-1Ionomycin处理5 min,再用2 mmol·L-16-DMAP与5μg·m L-1CHX联合处理1 h,是獭兔孤雌激活和体细胞核移植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雌激活 体细胞核移植 体外成熟 獭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对猪卵母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及染色质构型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勇 张领 +8 位作者 吴晓庆 卫朝辉 王艳红 王启磾 高迪 丁彪 吴风瑞 王荣 李文雍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7,共6页
将屠宰场采集的猪卵巢分为热应激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各项指标。利用亮甲酚蓝染色法研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对比分析热应激对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利用Hoechst33342标记DNA区分染色质构型,对比分析热应激对细... 将屠宰场采集的猪卵巢分为热应激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各项指标。利用亮甲酚蓝染色法研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对比分析热应激对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利用Hoechst33342标记DNA区分染色质构型,对比分析热应激对细胞染色质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应激组卵母细胞BCB+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热应激组卵母细胞的各期染色质构型比例与对照组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BCB+和BCB-组卵母细胞GV1-GV3染色质构型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照组BCB+卵母细胞的GV4构型比例明显高于BCB-(P<0.05),且GVBD差异不显著(P>0.05);而热应激组BCB+卵母细胞的GVBD比例明显低于BCB-(P>0.05),且GV4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热应激对猪未成熟卵母细胞造成的损伤主要是影响了细胞的代谢活性,对细胞染色质构型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质构型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猪卵母细胞 热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序列分析
7
作者 吴风瑞 丁彪 +1 位作者 刘勇 李文雍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8-583,共6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NCBI和其他生物学数据库及DNAstar、Clustal X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小鼠11种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的基因结构、开放阅读框、GC含量、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及染色体定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小...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NCBI和其他生物学数据库及DNAstar、Clustal X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小鼠11种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的基因结构、开放阅读框、GC含量、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及染色体定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小鼠HDACs外显子从10~29个不等,开放阅读框长度从1044~3450bp不等,GC含量约为50%。序列比对分析后发现HDAC1和HDAC2蛋白质序列之间相似性达89.8%,其余HDACs蛋白质序列之间相似性相对较低,HDAC7和HDAC8之间仅为8.8%。系统发生分析表明小鼠11种HDACs也按照酵母种系发育中不同HDACs的结构聚类为Ⅰ、Ⅱa、Ⅱb和Ⅳ等4个类群,来源于基因复制。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除HDAC6和HDAC8位于X染色体外,其余均位于常染色体。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小鼠HDACs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和蛋白质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基因 序列分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离体细胞系和幼虫血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金梅 木魁 +4 位作者 姜双林 李登坤 李文雍 马同富 李永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7-133,共7页
【目的】研究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作用机理,为此类生物碱作为新型植物杀虫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骆驼蓬成熟种子中提取骆驼蓬总碱,采用MTT法测定0,1,5,10和20μg/mL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 【目的】研究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作用机理,为此类生物碱作为新型植物杀虫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骆驼蓬成熟种子中提取骆驼蓬总碱,采用MTT法测定0,1,5,10和20μg/mL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细胞系(Sf9)的毒性;测定5μg/mL骆驼蓬总碱在处理10,30,50,70和90min时对Sf9细胞Na^+和K^+吸收的影响,并测定5μg/mL骆驼蓬总碱在处理1,2,3,4,5d后对葡萄糖吸收的影响;最后采用叶碟法(叶碟在20μg/mL骆驼蓬总碱中浸3s)和注射法(2μg/头)分别测定处理1,8,16,24和48h时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血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10和20μg/mL骆驼蓬总碱处理草地贪夜蛾Sf9细胞24h后,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62.04%和83.25%;骆驼蓬总碱处理后8,16,24和48h,其对草地贪夜蛾Sf9细胞的LC50分别为35.32,23.21,14.87和8.98μg/mL,骆驼蓬总碱对Sf9细胞的毒性有时间滞后效应。5μg/mL骆驼蓬总碱处理Sf9细胞后10min,Sf9细胞对Na^+、K^+的吸收速率明显增加,处理后30min Sf9细胞对Na^+、K^+的吸收逐渐减弱;处理后3dSf9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迅速增加,处理后4dSf9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趋于停止。以叶碟法和注射法处理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8h后幼虫血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但随时间延长幼虫血细胞数量又逐渐增加。【结论】骆驼蓬总碱对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系Sf9有明显的毒杀活性,且对Sf9细胞中Na^+、K^+和葡萄糖的吸收具有抑制作用;对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血细胞数量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蓬 生物总碱 草地贪夜蛾 卵巢细胞系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孤雌胚、体外培养胚与体内胚H3K9乙酰化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利 丁芳 +4 位作者 刘勇 吴风瑞 丁彪 王荣 李文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3,共7页
孤雌胚胎的发育率比体内体外生成胚胎的发育率要慢,为研究小鼠孤雌胚、体外培养胚H3K9乙酰化(H3K9ac)模式与体内自然胚之间的差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TSA)对孤雌胚H3K9乙酰化模式的影响及表观遗传模式对孤雌胚、体外培养胚发育... 孤雌胚胎的发育率比体内体外生成胚胎的发育率要慢,为研究小鼠孤雌胚、体外培养胚H3K9乙酰化(H3K9ac)模式与体内自然胚之间的差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TSA)对孤雌胚H3K9乙酰化模式的影响及表观遗传模式对孤雌胚、体外培养胚发育的影响,文章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小鼠植入前各时期孤雌胚、体外培养胚及体内自然胚基因组组蛋白的H3K9乙酰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植入前各时期孤雌胚H3K9乙酰化模式与体内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平均荧光强度较体内组普遍偏高;经TSA处理后孤雌胚H3K9乙酰化水平有所提高,原核期至8-细胞期差异显著(P<0.05)。体外培养胚H3K9乙酰化荧光强度与体内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平均荧光强度较体内组普遍偏低。以上结果表明,小鼠孤雌胚H3K9乙酰化水平高于体内胚,使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本应沉默的基因启动子发生超乙酰化,进而抑制胚胎发育,这可能是造成孤雌胚胎发育能力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TSA处理可以部分弥补体外培养环境对胚胎发育带来的伤害,但TSA提高孤雌胚的发育能力可能并不完全是通过改变H3K9乙酰化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修饰 孤雌胚胎 H3K9乙酰化 曲古抑菌素A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组蛋白H3K4三甲基化转移酶MLL3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尚明保 杨旬旬 +3 位作者 吴风瑞 丁彪 刘勇 李文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3884-3888,共5页
[目的]对动物组蛋白H3K4三甲基化转移酶MLL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小鼠MLL3的基因结构、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编码合成的小鼠MLL3蛋白质一级结构包括7个锌指... [目的]对动物组蛋白H3K4三甲基化转移酶MLL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小鼠MLL3的基因结构、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编码合成的小鼠MLL3蛋白质一级结构包括7个锌指结构域、1个HMG-box(高迁移率族蛋白)、1个FYRN(N-末端富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区域)、1个FYRC(C-末端富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区域)、1个SET域和1个postSET域;从序列对比和同源性上发现,该研究中的19种动物都基本上具有这些结构,说明这些结构在进化上是相对保守的,其中SET域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是维持组蛋白甲基化酶活性所必须的;从系统发生上看,19种动物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其分类地位相一致;在共线性分析中,虽然小鼠和人的MLL3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但其上游和下游具有相同的基因,说明小鼠和人的MLL3基因具有共线性。[结论]不仅揭示了MLL3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的一级结构,为以后研究其高级结构和蛋白质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期进行小鼠MLL3基因的引物设计、启动子分析、基因的克隆、定位和表达的调控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甲基化酶 MLL3 SET结构域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Dnmt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构建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远 杨旬旬 +5 位作者 吴风瑞 刘勇 丁彪 王彩红 黄继昌 李文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为研究小鼠Dnmt1基因启动子5'端缺失片段活性,以小鼠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4条不同长度的小鼠Dnmt1基因启动子5'端系列缺失片段,双酶切后克隆入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Dnmt1启动子-pGL3-Ba... 为研究小鼠Dnmt1基因启动子5'端缺失片段活性,以小鼠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4条不同长度的小鼠Dnmt1基因启动子5'端系列缺失片段,双酶切后克隆入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Dnmt1启动子-pGL3-Basic重组质粒。随后经脂质体转染入NIH/3T3细胞并检测各缺失片段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Dnmt1启动子5'端系列缺失片段-pGL3-Basic荧光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后发现,所有的重组质粒均表现出荧光素酶活性,且最长缺失片段Dnmt1-1-pGL3-Basic活性最强,约为其他的3倍左右。结果初步证明小鼠Dnmt1启动子在-1 866-+57 bp区域具有较强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Dnmt1启动子 NIH/3T3细胞系 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