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年建设,五年腾飞——回顾细胞生物学系暨“肝脏保护与再生调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
1
作者 安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4-517,共4页
首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细胞生物学科的医科院校之一。随后十年相继获批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科及实验室的发展始终坚持走转化医学之路,以细胞分子生物学为切入点,以肝病的基因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细胞生物学科的医科院校之一。随后十年相继获批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科及实验室的发展始终坚持走转化医学之路,以细胞分子生物学为切入点,以肝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为核心开展研究,汇聚基础临床结合这一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在科研、教学、人才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系 肝脏保护与再生调节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鞘胺醇受体在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表达
2
作者 杨琳 赵东旭 李丽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CCl4)引起的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的磷酸鞘胺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受体1、2、3(S1P1-3)mRNA和蛋白含量的变化。方法制备小鼠CCl4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小鼠肝组织S1P1-3mRNA...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CCl4)引起的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的磷酸鞘胺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受体1、2、3(S1P1-3)mRNA和蛋白含量的变化。方法制备小鼠CCl4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小鼠肝组织S1P1-3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小鼠肝组织S1P1-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2周或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小鼠肝组织的S1P1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1P2、S1P3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之相对应,S1P1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1P2、S1P3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CCl4引起的小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S1P、S1P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表明S1P相关受体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纤维化 磷酸鞘胺醇 磷酸鞘胺醇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鞘胺醇调节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媛媛 李伟阳 +1 位作者 杨琳 李丽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9-733,共5页
目的本课题探究了磷酸鞘胺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表达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机制。方法应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是否表达S1P受体,进一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单... 目的本课题探究了磷酸鞘胺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表达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机制。方法应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是否表达S1P受体,进一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在S1P刺激下是否表达炎性细胞因子,最后应用药理学工具干预S1P受体(S1P receptor,S1PRs)信号系统研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表达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机制。结果 S1PR2拮抗剂(JTE-013)、S1PR3拮抗剂(CAY-10444)可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J774A.1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而S1PR1拮抗剂(W146)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并无影响。结论磷酸鞘胺醇通过S1PR2和S1PR3上调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巨噬细胞 磷酸鞘胺醇 炎性反应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78a-5p下调人肝脏星形细胞系LX-2中鞘胺醇激酶1的表达
4
作者 祁长波 常娜 +1 位作者 杨琳 李丽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预测、筛选并探究是否存在特定的microRNA能够影响人肝脏星形细胞LX-2中鞘胺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hK1)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预测micro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 目的预测、筛选并探究是否存在特定的microRNA能够影响人肝脏星形细胞LX-2中鞘胺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hK1)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预测micro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SphK1 mRNA的表达。结果预测筛选出的miR-378a-5p、miR-92a-2-5p和miR-708-5p中,只有miR-378a-5p能够抑制LX-2中由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介导的SphK1 mRNA表达上调这一过程。而在LX-2中转染miR-378a-5p的抑制剂阻断其作用后,SphK1 mRNA的表达上调。结论 miR-378a-5p参与LX-2中Sph K1 mRNA表达的调控,并且能够抑制由TGF-β1介导的SphK1 mRNA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78a-5p 鞘胺醇激酶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po3/Lgr5促进N-钙黏蛋白表达参与小鼠肝损伤
5
作者 高岳 岳闻慧 +2 位作者 丁靖茹 李丽英 杨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2-480,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在损伤肝组织中,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R-spondin3,Rspo3)上调周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Ncad,基因名Cdh2)表达,从而参与小鼠肝损伤。方法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在损伤肝组织中,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R-spondin3,Rspo3)上调周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Ncad,基因名Cdh2)表达,从而参与小鼠肝损伤。方法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测定Rspo3,小鼠肝组织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Lgr5)和Cdh2 mRNA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测定Ncad定位以及表达情况;分离并培养小鼠原代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BMSC),采用靶向Lgr5的RNA干扰实验以确定Rspo3是否通过作用于Lgr5上调Ncad表达。结果在损伤小鼠肝组织中,Rspo3及其受体Lgr5显著上调;肝损伤时黏附连接蛋白Ncad表达上调,且与Rspo3及Lgr5表达量呈正相关;Ncad主要定位于损伤肝脏的周细胞;使用Rspo3处理小鼠原代BMSC能够上调Ncad表达,Lgr5 siRNA能使Ncad水平下降。结论在小鼠损伤肝组织中,Rspo3通过作用于受体Lgr5,上调周细胞中Ncad表达,从而影响小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N-钙黏蛋白 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过产生活性氧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被引量:7
6
作者 贾双双 李伟阳 +1 位作者 刘欣 李丽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7-742,共6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小鼠原代BMSCs,将...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小鼠原代BMSCs,将对数生长期的P3∽P5代BMSCs作为实验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TGF-β1诱导BMSCs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并在此基础上观察加入自由基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其分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MSCs分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α1(Ⅰ),Colα1(Ⅰ)]和Ⅲ型胶原[collagenα1(Ⅲ),Colα1(Ⅲ)]的表达情况。使用2’,7’-dichloro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预孵育BMSCs 15 min,然后加入TGF-β1处理不同时间,检测TGF-β1刺激下BMSCs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并使用高内涵方法对BMSCs中产生的RO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GF-β1可以剂量依赖地诱导BMSCs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上调α-SMA、Colα1(Ⅰ)和Colα1(Ⅲ)的表达。TGF-β1诱导BMSCs分化的作用可以被NAC阻断。TGF-β1在BMSCs中能够引起ROS的产生,且该过程迅速而短暂,当TGF-β1作用30 min时,其在BMSCs中诱发的ROS达到峰值。结论:TGF-β1通过产生ROS介导BMSCs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间充质细胞 细胞分化 活性氧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单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小鼠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琳 田蕾 +1 位作者 谢杰施 李丽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0-613,共4页
目的在L929条件培养基的作用下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并进行鉴定。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用L929条件培养基培养7 d。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F4/80的表达以及细胞的吞噬作用,用流式细胞术进一... 目的在L929条件培养基的作用下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并进行鉴定。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用L929条件培养基培养7 d。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F4/80的表达以及细胞的吞噬作用,用流式细胞术进一步检测细胞吞噬率。结果用L929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7 d后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F4/80,加入细胞吞噬珠之后,在不同时间点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看到红色荧光颗粒聚集在小鼠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核周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吞噬率为24.8%±0.79%。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小鼠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 分离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不同提取线粒体的方法对线粒体含量及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媛 董凌月 +1 位作者 安威 安云庆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比较几种不同的提取线粒体的方法对线粒体蛋白浓度及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普利莱试剂盒提取方法和Pierce线粒体提取试剂盒方法分别提取线粒体,测定提取得到的线粒体蛋白浓度、污染情况和活性。结果同样数量的... 目的比较几种不同的提取线粒体的方法对线粒体蛋白浓度及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普利莱试剂盒提取方法和Pierce线粒体提取试剂盒方法分别提取线粒体,测定提取得到的线粒体蛋白浓度、污染情况和活性。结果同样数量的细胞采用普利莱法提取得到的线粒体蛋白浓度高于其他2种方法所提取的线粒体蛋白浓度(P<0.05);采用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测定提取的线粒体发现采用普利莱法提取得到的线粒体中胞质蛋白污染较其他2种方法提取得到的线粒体少,线粒体纯度高;测定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和ATP含量后发现同样采用普利莱法提取得到的线粒体活性最高。结论普利莱法提取线粒体的方法优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和Pierce线粒体提取试剂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的提取方法 线粒体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损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肖卫纯 安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15-1521,共7页
线粒体是重要的细胞器,调节细胞脂质代谢、氧化磷酸化和ATP合成。线粒体生物合成障碍、稳态失衡乃至结构破坏都将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以及氧化应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肝细胞脂质堆积为特征的慢性肝病。NAFLD是一个进展性疾病,... 线粒体是重要的细胞器,调节细胞脂质代谢、氧化磷酸化和ATP合成。线粒体生物合成障碍、稳态失衡乃至结构破坏都将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以及氧化应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肝细胞脂质堆积为特征的慢性肝病。NAFLD是一个进展性疾病,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这一轴向过程。目前认为线粒体在NAFLD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AFLD也被称为“线粒体病”。综述了脂质代谢障碍、氧化应激、线粒体稳态失衡等线粒体损伤与NAFL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检测血浆中半胱氨酸/胱氨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的氧化还原电势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荟敏 祝佳玮 +3 位作者 赵宸龙 张晨光 张红 赵文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一种比较敏感、能同时检测血浆中半胱氨酸(cysteine,Cys)/胱氨酸(cystine,CySS)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含量及相应的氧化还原电势(Eh)的方法。方法取大...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一种比较敏感、能同时检测血浆中半胱氨酸(cysteine,Cys)/胱氨酸(cystine,CySS)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含量及相应的氧化还原电势(Eh)的方法。方法取大鼠全血,去除红细胞及蛋白后用碘乙酸封闭自由的巯基,通过丹磺酰氯衍生化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进行分离,根据能斯特方程计算相应的氧化还原电势。结果本方法可同时测定体内GSH/GSSG和Cys/CySS的含量及相应的氧化还原电势,灵敏度高、准确性强。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地检测血浆中氧化还原状态的方法,可能为诊断与氧化应激相关疾病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氧化还原电势 胱氨酸/半胱氨酸 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抑制人肝癌细胞内的肝刺激因子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媛 董凌月 安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对人肝癌细胞内肝刺激因子(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HSS)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抑制HSS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目的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对人肝癌细胞内肝刺激因子(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HSS)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抑制HSS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凝胶迁移电泳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研究C/EBPα与HSS启动子的体外相互作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测定hHSS 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EMSA实验证实C/EBPα可以与hHSS启动子-343/-330区域内的C/EBPα结合位点结合,对hHSS表达具有负性调节作用,C/EBPαsiRNA转染入HepG2细胞后,hHSS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升高。但C/EBPα表达下降并不影响EGF对hHSS表达,而EGF不改变C/EBPα的活性和表达。结论 C/EBPα可通过C/EBP位点抑制hHSS的表达,但不参与EGF对hHSS的转录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刺激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刺激因子稳定转染人肝癌细胞系的方法建立与表达鉴定
12
作者 吴媛 张静 +1 位作者 董凌月 安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4-928,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肝刺激因子(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HSS)的BEL-7402肝癌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鉴定后的Flag-HSS-pc DNA3.0质粒转染到肝癌细胞系BEL-7402中,进行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人肝癌...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肝刺激因子(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HSS)的BEL-7402肝癌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鉴定后的Flag-HSS-pc DNA3.0质粒转染到肝癌细胞系BEL-7402中,进行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鉴定HSS mRNA和蛋白质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证实HSS基因能在稳定转染的肝癌细胞系中表达,并定位于线粒体中。同时发现在稳定转染细胞中HSS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也均高于野生型BEL-7402细胞。结论目前已成功构建稳定转染HSS的BEL-7402肝癌细胞系。为深入研究HSS的生理功能提供实验工具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刺激因子 人肝癌细胞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1(Trx1)氧化还原状态的检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卫 谷利 +1 位作者 杨荟敏 张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调节蛋白,其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是细胞内发挥氧化还原调控作用的重要过程.本文建立了Trx1氧化还原状态的检测方法—氧化还原蛋白免疫印迹法(redox Western blot),... 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调节蛋白,其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是细胞内发挥氧化还原调控作用的重要过程.本文建立了Trx1氧化还原状态的检测方法—氧化还原蛋白免疫印迹法(redox Western blot),即通过碘乙酸(IAA)标记Trx1,根据蛋白所带负电荷的不同,达到分离蛋白氧化与还原状态的目的,并根据能斯特方程计算出相应的氧化还原电势.本方法是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基础上建立的,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的特点.实验中分别采用H2O2和DTT处理样本,利用此方法检测了细胞裂解液中、细胞内及过表达Trx1氧化还原电势的变化;并检测了HEK293细胞不同生长时期Trx1的氧化还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1 氧化还原 碘乙酸 氧化还原蛋白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通过TLR4参与小鼠脂肪性肝损伤模型炎症反应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纪晓方 李伟阳 +1 位作者 杨琳 李丽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目的:研究在小鼠脂肪性肝损伤中脂多糖(LPS)参与肝脏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动物实验采用3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第3天组、造模第7天组、造模第14天组、造模第28天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4个造模组饲喂蛋氨酸胆... 目的:研究在小鼠脂肪性肝损伤中脂多糖(LPS)参与肝脏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动物实验采用3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第3天组、造模第7天组、造模第14天组、造模第28天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4个造模组饲喂蛋氨酸胆碱缺乏联合高脂饲料建立小鼠脂肪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取肝脏采用ELISA法检测LPS含量; qRT-PCR法检测Toll样受体4 (TLR4)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LR4蛋白的分布。细胞实验采用从小鼠骨髓分离培养的单核/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和LPS组,分别用PBS或LPS刺激6 h后采用qRT-PCR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β)、白细胞介素-6(IL-6) mRNA的表达; 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MCP-1蛋白的含量。结果:5组小鼠肝组织中LPS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13);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第14、28天组肝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增加(P <0. 05); TLR4蛋白在造模第14天小鼠肝脏的非实质细胞中表达。与对照组比较,LPS组MCP-1、TNF-α、IL-1β、iNOS、MIP-1β、IL-6 mRNA和MCP-1蛋白表达增加(P <0. 05)。结论:LPS在小鼠脂肪性肝损伤中通过上调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促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脂肪性肝损伤 脂多糖 TOLL样受体4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大麻素受体1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J774A.1的迁移依赖RNA结合蛋白HuR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中新 常娜 +2 位作者 盖菁菁 田蕾 李丽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在单核巨噬细胞迁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RNA结合蛋白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参与其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单核巨噬细胞系J774A.1,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鉴定J774A.1...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在单核巨噬细胞迁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RNA结合蛋白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参与其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单核巨噬细胞系J774A.1,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鉴定J774A.1中CB1以及HuR的表达;ACEA和AM281分别为CB1的药理学激动剂和拮抗剂,应用Boyden chamber法检测ACEA和AM281对J774A.1迁移活性的影响。HuR的基因干扰用于确定激活CB1诱导的J774A.1迁移功能是否依赖HuR;胞质蛋白的分离用于探究激活CB1是否能引起J774A.1胞质中HuR的富集;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B1和HuR mRNA和蛋白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该研究证明J774A.1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均表达CB1和HuR;激活CB1能够促进J774A.1的迁移(P<0.01)并且能够被其药理学拮抗剂AM281所抑制;激活CB1诱导的J774A.1的迁移依赖HuR;激活CB1促进了J774A.1胞质中HuR的富集进一步影响了CB1的表达,由此HuR参与了激活CB1诱导的J774A.1的迁移。结论激活CB1能够诱导单核巨噬细胞系J774A.1的迁移,且此过程依赖RNA结合蛋白H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抗原R 大麻素受体1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内涵分析及Western blotting法在蛋白质核质分布研究中的应用及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纪晓方 李丽英 常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6-620,共5页
目的使用不同方法对蛋白质的核质分布进行检测并比较差异。方法细胞经免疫荧光染色后使用高内涵分析(high content analysis,HCA)对蛋白质的细胞质或细胞核总荧光强度进行分析;分别提取胞质及胞核蛋白,使用Western blotting法对核质组... 目的使用不同方法对蛋白质的核质分布进行检测并比较差异。方法细胞经免疫荧光染色后使用高内涵分析(high content analysis,HCA)对蛋白质的细胞质或细胞核总荧光强度进行分析;分别提取胞质及胞核蛋白,使用Western blotting法对核质组分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鉴定。结果两种方法均可检测到蛋白质的出核转运;经定量分析,HCA法检测到的HuR蛋白质/核比升高倍数小于Western blotting法。结论使用HCA法检测蛋白质核质定位具有准确、客观、成本低、快捷、多参数等特点,不失为Western blotting的有效补充及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涵分析 WESTERN BLOTTING 蛋白质核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apoA-Ⅰ对BEL-7402细胞内脂质堆积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覃岭 王宇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通过建立过表达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Ⅰ,apoA-Ⅰ)的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及不同类型的脂肪酸作用于细胞,检测过表达apoA-Ⅰ与正常细胞内脂质水平,来研究利用过表达apoA-Ⅰ促进ATP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cassette trans... 目的通过建立过表达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Ⅰ,apoA-Ⅰ)的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及不同类型的脂肪酸作用于细胞,检测过表达apoA-Ⅰ与正常细胞内脂质水平,来研究利用过表达apoA-Ⅰ促进ATP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介导的脂质转运途径,降低脂质合成,进而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细胞的脂质堆积的分子机制,探索一种新方法,通过apoA-Ⅰ/ABCA1这一途径改变细胞内脂质代谢来预防NASH。方法①通过不同浓度和类型的脂肪酸处理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作用6、12、24 h后,经油红O染色,检测不同时间脂质在细胞内的定位,从而确定出适合的脂肪酸浓度及作用时间;②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及类型的脂肪酸作用细胞6、12、24 h后,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③分别转染空载体质粒pcDNA 3.0与质粒pcDNA3.0/apoA-Ⅰ,通过Western blotting的实验方法,检测细胞内、外apoA-Ⅰ的表达情况;④对正常或过表达apoA-Ⅰ的BEL-7402细胞模型,以最适的实验条件作用于正常(对照组)和过表达apoA-Ⅰ(实验组)的BEL-7402细胞,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游离脂肪酸以及三酰甘油的含量。结果①200μmol/L或400μmol/L浓度脂肪酸作用6、12及24 h均可使脂质在BEL-7402细胞胞质中堆积,脂质的产生对脂肪酸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②饱和脂肪酸棕榈酸使细胞活性降低,且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棕榈酸的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加强;③apoA-Ⅰ过表达于BEL-7402细胞内,且apoA-Ⅰ可以释放到细胞外,协助ABCA1转运胆固醇;④与正常的BEL-7402细胞相比,过表达apoA-Ⅰ组细胞内的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以及胆固醇均有显著减少。结论与正常组相比,过表达apoA-Ⅰ可以减少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及三酰甘油在人肝细胞内的聚积,从而对于NASH的防治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结合盒转运子A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载脂蛋白A-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apoA-Ⅰ可缓解BEL-7402细胞中衣霉素诱导的内质网应激
18
作者 张灿 王宇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结果证实,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Ⅰ,apo A-Ⅰ)可以通过减少肝... 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结果证实,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Ⅰ,apo A-Ⅰ)可以通过减少肝细胞脂质堆积来减轻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造成的非酒精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但相关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为探索apo A-Ⅰ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衣霉素处理人肝癌BEL-7402细胞。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衣霉素确实可以诱导BEL-7402细胞内质网应激,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通过将apo A-Ⅰ表达载体及其对照载体转染到BEL-7402细胞,再加入衣霉素处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apo A-Ⅰ的细胞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表达明显减轻,同时与脂质合成相关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1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脂质检测结果表明,细胞内甘油三酯和游离胆固醇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apo A-Ⅰ能够减轻衣霉素引起的内质网应激,可能机制是通过调控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减少肝细胞的脂质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Ⅰ 内质网应激 衣霉素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1介导人类中性粒细胞dHL60的迁移功能
19
作者 樊晓婷 田蕾 +1 位作者 杨琳 李丽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7-422,共6页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s,CBs)对人类中性粒细胞(d HL60)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使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phoxide,DMSO)诱导为类中性粒细胞(d HL60),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s,CBs)对人类中性粒细胞(d HL60)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使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phoxide,DMSO)诱导为类中性粒细胞(d HL60),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分化标志物CD11b mRNA的表达;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Western blotting法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大麻素受体1(CB1)及受体2(CB2)的表达;ACEA、AM281分别为CB1的药理学激动剂和拮抗剂,JWH133、AM630分别为CB2的药理学激动剂和拮抗剂,应用Boyden chamber法检测ACEA和JWH133对d HL60迁移的影响,并从药理学阻断CB1、CB2后,检测其迁移功能的变化;使用鬼笔环肽染细胞肌动蛋白纤维,并应用高内涵扫描分析的方法对肌动蛋白纤维的聚合进行分析。结果 d HL60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表达CB1、CB2;ACEA能够诱导d HL60的迁移及其细胞骨架的聚合,且其所诱导的迁移能够被CB1的药理学阻断剂AM281所阻断,而CB2的药理学阻断剂AM630对ACEA所诱导的迁移并无影响;给予CB2的激动剂JWH133对d HL60的迁移及细胞骨架的聚合无明显作用。结论激活CB1能够促进d HL60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受体 人类中性粒细胞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9s通过下调大麻素受体1抑制ACEA促J774A.1细胞迁移的活性
20
作者 段向辉 常娜 李丽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目的研究miR-29a-3p、miR-29b-3p和miR-29c-3p是否可以影响J774A.1细胞中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1,CB1)的表达以及其迁移功能。方法 RT-q PCR法检测CB1 mRNA表达;Boyden chamber法检测J774A.1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目的研究miR-29a-3p、miR-29b-3p和miR-29c-3p是否可以影响J774A.1细胞中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1,CB1)的表达以及其迁移功能。方法 RT-q PCR法检测CB1 mRNA表达;Boyden chamber法检测J774A.1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本研究证明了在J774A.1细胞里,CB1的激动剂ACEA(Arachidonyl-2'-chloroethylamide)可以上调CB1 mRNA的表达,而分别转染了miR-29a-3p、miR-29b-3p和miR-29c-3p的mimics后可以抑制这一过程;同时对J774A.1细胞转染miR-29a-3p、miR-29b-3p和miR-29c-3p的mimics可以阻碍ACEA诱导的J774A.1细胞的迁移。结论 miR-29s通过下调CB1的表达抑制了ACEA促J774A.1细胞迁移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9 大麻素受体1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