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ournal of Hepatology|肿瘤源性CD109通过重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
1
作者 崔天铭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2-962,共1页
尽管免疫治疗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对于肝内胆管癌(iCCA)等典型的免疫“冷”肿瘤,其临床疗效仍较为有限,亟需深入解析iCCA的免疫逃逸机制。
关键词 CD109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肝内胆管癌 抗肿瘤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虚拟手术规划系统在精准肝脏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孙逊 许戈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8-700,共3页
在肝切除术中,术前重建肝脏与肝内血管、胆管解剖关系及详细评估有功能的残肝体积对手术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现代影像技术和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化三维(3D)成像开始在术前规划中广泛应用。3D虚拟肝切除系统可以在3D的空间... 在肝切除术中,术前重建肝脏与肝内血管、胆管解剖关系及详细评估有功能的残肝体积对手术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现代影像技术和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化三维(3D)成像开始在术前规划中广泛应用。3D虚拟肝切除系统可以在3D的空间里直观地提供传统二维(2D)成像难以显示的信息以及进行模拟肝切除操作。术中导航系统的应用将术前计算机规划的数据用于术中实时操作,从而让精准肝切除手术的开展更加安全和标准。该文综述3D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并讨论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肝切除 计算机辅助手术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盛茂林 许戈良 +4 位作者 荚卫东 任维华 刘文斌 张传海 周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株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MH-CC97H,用不同浓度的EB1089分别培养不同的时间段。用四唑蓝比色实验(MTT)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用Transwell和... 目的探讨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株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MH-CC97H,用不同浓度的EB1089分别培养不同的时间段。用四唑蓝比色实验(MTT)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用RT-PCR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α(ERα)、核转录因子p65(NF-κB p6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的表达。结果 EB1089可以抑制肝癌细胞株的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同时,EB1089增加MHCC97H细胞中ERαmRNA表达,下调NF-κB p65和MMP-9 mRNA表达。结论 EB1089可能通过ERα途径抑制肝癌细胞株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肝癌 雌激素受体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干细胞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腾 许戈良 +3 位作者 刘文斌 张传海 荚卫东 任维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研究肝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与肝癌干细胞的关系。方法在体外分别建立肝癌细胞株HCC97H、SMMC7721以及正常肝细胞L02三维培养,观察它们各自形成VM的能力。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出形成VM的肝癌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 目的研究肝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与肝癌干细胞的关系。方法在体外分别建立肝癌细胞株HCC97H、SMMC7721以及正常肝细胞L02三维培养,观察它们各自形成VM的能力。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出形成VM的肝癌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内皮相关分子VE-cadherin、CD31及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34表达水平。结果①HCC97H细胞在三维培养下形成VM;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02不形成VM;②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成功捕获目的细胞;③各组中V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1在肝癌细胞中不表达。CD133 mRNA和CD34 mRNA在各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和CD34蛋白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干细胞表达与肝癌细胞VM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拟态 内皮相关分子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9
5
作者 荚卫东 刘文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59-862,共4页
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细胞癌(简称肝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其严重并发症和转移方式,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肝癌伴PVTT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介绍了肝癌伴PVTT手术治疗的历史与现状、PVTT形成的解剖学基础、PVTT分型、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 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细胞癌(简称肝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其严重并发症和转移方式,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肝癌伴PVTT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介绍了肝癌伴PVTT手术治疗的历史与现状、PVTT形成的解剖学基础、PVTT分型、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以及手术疗效评价。认为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建立个体化多学科治疗模式,可能是肝癌伴PVTT治疗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静脉癌栓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21对胆管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振 黄强 +4 位作者 刘臣海 林先盛 谢放 朱成林 任维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1对胆管癌QBC939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作用。方法构建合成无关序列、microRNA-21 mimics和microRNA-21 inhibitor并转染至胆管癌QBC939细胞中。实验设自然生长组(Cell)、转染无关序列组(Cell-NC)、转染microRNA-21 mi... 目的探讨microRNA-21对胆管癌QBC939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作用。方法构建合成无关序列、microRNA-21 mimics和microRNA-21 inhibitor并转染至胆管癌QBC939细胞中。实验设自然生长组(Cell)、转染无关序列组(Cell-NC)、转染microRNA-21 mimics组(Cell-21M)及转染microRNA-21 inhibitor组(Cell-21I)。运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croRNA-21的表达;通过黏附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聚集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与Cell组相比,microRNA-21在Cell-NC组表达无明显差异,在Cell-21M组表达增加,在Cell-21I组表达降低。黏附实验显示:与Cell组相比,Cel-NC组细胞聚集能力无明显变化,Cell-21M组细胞聚集能力增强,Cell-21I组细胞聚集能力减弱(P<0.05);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示Cell-NC组细胞迁移能力无明显变化,Cell-21M组细胞迁移能力增强,Cell-21I细胞聚集能力减弱(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示Cell-NC组细胞侵袭能力无明显变化,Cell-21M组细胞侵袭能力增强,Cell-21I细胞侵袭能力减弱(P<0.05)。结论 microRNA-21可增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能力,提示microRNA-21可能在胆管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MICRORNA-21 侵袭 转移 MICRORNA-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在肝癌的表达意义及与p-STAT3、STAT3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潘晶晶 葛勇胜 +7 位作者 许戈良 李建生 荚卫东 马金良 余继海 刘文斌 张传海 任维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研究M2型巨噬细胞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及与磷酸化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79例肝癌组织标本中M2型巨噬细胞(CD68、CD163)及单染检测p-STAT3、STAT3的表... 目的研究M2型巨噬细胞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及与磷酸化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79例肝癌组织标本中M2型巨噬细胞(CD68、CD163)及单染检测p-STAT3、STAT3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用白介素4(IL-4)和IL-13极化刺激成M2型巨噬细胞。分别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在Transwell小室中进行共培养48 h,未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的肝癌细胞设置为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株中p-STAT3、STAT3蛋白与空白对照组的表达差异。结果肝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TNM分期相关(P<0.05)。在共培养实验中,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的SMMC7721,HepG2与实验对照组比较,细胞中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STAT3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M2型巨噬细胞与肝癌恶性行为相关,可能通过上调p-STAT3的表达进而推动肝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M2型巨噬细胞 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 磷酸化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蛋白Eg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卢正磊 任维华 +3 位作者 荚卫东 许戈良 马金良 盛茂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检测驱动蛋白Eg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53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转移间的关系;RT-PCR检测Eg5 mRNA在有... 目的检测驱动蛋白Eg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53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转移间的关系;RT-PCR检测Eg5 mRNA在有门脉癌栓、无门脉癌栓、炎性假瘤的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g5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2.3%(33/53),且与肝癌的肿瘤直径(χ2=10.162,P=0.002)、Edmondson分级(χ2=4.414,P=0.038)、pTNM分期(χ2=13.061,P=0.000)、有无门脉癌栓(χ2=4.098,P=0.041)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包膜有无等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RT-PCR显示Eg5 mRNA在炎性假瘤的肝脏组织中未见表达,在无门脉癌栓的肝癌组织、有门脉癌栓的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0.647±0.028、0.933±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5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而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中,Eg5的表达与肝癌转移特性有关,Eg5可能作为肝癌化学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蛋白 Eg5 肝细胞肝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9
作者 秦辉 葛勇胜 +5 位作者 许戈良 马金良 荚卫东 余继海 张传海 刘文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WA)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和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73个结节)行MWA治疗的肝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肠癌肝转移16例、直肠癌肝转移9例、胃癌肝转移14例、其他部位肿瘤肝转移8例。肿瘤...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WA)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和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73个结节)行MWA治疗的肝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肠癌肝转移16例、直肠癌肝转移9例、胃癌肝转移14例、其他部位肿瘤肝转移8例。肿瘤1.5-13.0(6.2±3.5)cm。观察完全消融(CA)率、局部复发率、再发率及生存率。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 test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方法;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判断局部疗效的CA率为89.0%,其中,结节≤3.0 cm、3.0 cm〈≤5.0 cm及〉5.0 cm组的CA率分别100.0%、92.0%和76.9%,〉5.0 cm组CA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节局部复发率为15.4%,其中结节≤3.0 cm、3 cm〈≤5 cm及〉5.0 cm组的结节复发率分别4.5%、13.0%和30.0%。肝内新发部位出现新转移灶的再发率为42.5%。随访时间为1-36(25.1±8.2)个月。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5%、48.9%及27.7%,中位生存期20.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数目、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的原发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有无肝外转移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数目和原发肿瘤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WA治疗对单个结节的结直肠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满意,对复发或再发病例可以反复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癌 微波消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凡龙 荚卫东 +3 位作者 许戈良 李建生 王伟 孙其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肝癌患者、31例正常人、22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其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并比较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与临...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肝癌患者、31例正常人、22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其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并比较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06b用于肝癌诊断的价值。结果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肝病组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脉管侵犯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06b区分肝癌与正常人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7.2%、74.2%,区别肝癌与肝硬化患者时AUC为0.791,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2.3%、77.3%。结论 miR-106b在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显著上调,是潜在的肝癌诊断及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清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21对裸鼠人胆管癌细胞移植瘤EMT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晋志远 黄强 +3 位作者 刘臣海 刘振 林先盛 谢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99-1403,共5页
目的观察microRNA-21(miR-21)对裸鼠人胆管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在两组裸鼠侧腹部皮下注射对数生长期的胆管癌细胞QBC939和稳定表达miR-21的QBC939-miR-21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 目的观察microRNA-21(miR-21)对裸鼠人胆管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在两组裸鼠侧腹部皮下注射对数生长期的胆管癌细胞QBC939和稳定表达miR-21的QBC939-miR-21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EMT的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间质标志物N-钙粘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QBC939-miR-21组移植瘤体积大于QBC939组(P<0.05),且E-cadherin相对表达量降低,Vimentin、N-cadherin相对表达量增加。结论 miR-21促进了裸鼠胆管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和EMT进程,为进一步研究miR-21在胆管癌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MICRORNA-21 上皮间质转化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dlin-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华星 葛勇胜 +6 位作者 侯昌龙 许戈良 李建生 马金良 荚卫东 余继海 刘文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2-1765,共4页
目的检测黏着斑蛋白(Kindlin-1)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8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7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Kindlin-1的表达,分析... 目的检测黏着斑蛋白(Kindlin-1)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8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7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Kindlin-1的表达,分析Kindlin-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Kindlin-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肝癌组织中Kindlin-1阳性表达率为5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0%和正常肝组织的0%(χ2=26.456、5.560,P<0.05)。Kindlin-1表达水平与肝癌大小和有无转移相关(χ2=7.857、4.076,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有无包膜、Edmondson分级、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乙肝表面抗原(HBs Ag)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Kindlin-1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结论 Kindlin-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且与肝癌大小和有无转移相关,提示Kindlin-1可能参与了肝癌的转移,可能作为肝癌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dlin-1 肝肿瘤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评估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国岩 荚卫东 +5 位作者 许戈良 李建生 马金良 葛勇胜 余继海 王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9-551,共3页
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ICG)对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评估价值。术中阻断第一肝门23例(阻断组),未阻断第一肝门23例(未阻断组)。术前及术中各检测1次ICG,计算术中与术前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的差值(ΔR15),记录术... 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ICG)对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评估价值。术中阻断第一肝门23例(阻断组),未阻断第一肝门23例(未阻断组)。术前及术中各检测1次ICG,计算术中与术前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的差值(ΔR15),记录术前及术后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未阻断组ΔR15显著低于阻断组(P<0.01),两组术后同时间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作为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有效方法,采用术中与术前ΔR15能有效的评估H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部分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2α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启杨 潘婷婷 +7 位作者 许戈良 李建生 马金良 荚卫东 余继海 葛勇胜 刘文斌 任维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1-494,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肝组织15例、肝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各63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IF-2α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肝组织15例、肝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各63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IF-2α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肝癌组织中HIF-2α、白细胞分化抗原34(CD34)、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探究HIF-2α的表达与血管生成、EMT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显示HIF-2α在肝癌组织中主要在胞质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01)。HIF-2α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肿瘤TNM分期、Edmondson分级及包膜和血管侵犯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乙肝表面抗原表达、甲胎蛋白(AFP)、Child-Pugh分级、肿瘤结节数目及肿瘤内坏死无关。相关性分析显示HIF-2α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有关(t=5.919,P<0.001),与Vimentin的表达无关(r=1.013,P=0.209)。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组术后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瘤内坏死、肿瘤血管侵袭和HIF-2α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IF-2α可促进肝癌血管生成,但可能不参与EMT,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缺氧诱导因子2α 血管生成 病理性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oxiredoxin 1与EMT相关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蔡重阳 汤志刚 +3 位作者 黄强 陈炯 潘婷婷 翟路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还原酶1(Prx1)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Prx1、E-钙黏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在66例胰腺癌组织和11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三...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还原酶1(Prx1)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Prx1、E-钙黏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在66例胰腺癌组织和11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Prx1、E-cadherin和Vimentin分别在66例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70%(46/66)、40.91%(27/66)、56.06%(37/66);Prx1、E-cadherin和Vimentin分别在11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8.18%(2/11)、90.90%(10/11)、18.18%(2/11)。Prx1、E-cadherin和Viment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变部位均无关;Prx1与神经侵犯显著相关(P<0.05),而E-cadherin和Vimentin与神经侵犯无关。Prx1的表达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P<0.05),Prx1和Vimentin的表达均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rx1与EMT相关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并与其侵袭转移能力相关,提示Prx1的高表达可能为预测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过氧化物还原酶1 E-钙黏素 波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16
作者 秦骥伟 许戈良 +2 位作者 荚卫东 任维华 夏洪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生长环境下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株,以1、10、100、1 000nmol/L的EB1089分别作用24、48和72 h,采用MTT法测定EB1089对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用... 目的探讨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生长环境下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株,以1、10、100、1 000nmol/L的EB1089分别作用24、48和72 h,采用MTT法测定EB1089对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用RT-PCR法检测长链脂肪酸辅酶A连接酶3(FACL3)、长链脂肪酸辅酶A连接酶5(FACL5)的mRNA表达。②将肝癌SMMC-7721细胞悬液皮下注射于BALB/c Nu/Nu裸鼠,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组后实验组分别给予0.5和1.0μg/(kg.d)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乙醇溶液,不处死裸鼠情况下每5 d计量肿瘤大小,绘制生长曲线图。结果在体外与体内环境下,EB1089均可以抑制肝癌细胞株的生长增殖。同时,EB1089下调SMMC-7721细胞中FACL5 mRNA的表达,但是对FACL3 mRNA的表达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EB1089可能通过FACL5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1089 肝癌 脂肪酸辅酶A连接酶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先芬 荚卫东 +4 位作者 许戈良 李建生 马金良 葛勇胜 余继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31-1134,共4页
选择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断流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后1~7 d行常规肠外营养(PN),研究组在常规PN的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营养状况、肝功能、免疫指标及术后并... 选择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断流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后1~7 d行常规肠外营养(PN),研究组在常规PN的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营养状况、肝功能、免疫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体重、上臂围、蛋白质、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和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行添加Ala-Gln的PN较常规PN更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其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丙氨酰-谷氨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tali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静 李建生 +5 位作者 刘文斌 荚卫东 许戈良 马金良 余继海 葛勇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5-799,共5页
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75(Mortal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Mortalin的表达... 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75(Mortal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Mortalin的表达,分析Mortalin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100例HCC患者癌组织中Mortal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判断Mortalin的表达与EMT、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ortalin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肝癌组织中高表达Mortalin的比率是7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9%和正常组织的10%(χ2=67.388,16.669;P<0.01)。Mortalin的高表达与肝癌Edmondson分级、TNM分期、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Mortalin相对含量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显示,肝癌组织中Mortalin的表达与Vimentin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235,P<0.05),而高表达Mortalin的肝癌组织比低表达的有更高的MVD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0,P>0.05)。结论 Mortalin不能促进肝癌血管形成,但可能通过诱导肝癌组织的EMT而参与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Mortalin 血管生成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dlin-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冬 葛勇胜 +5 位作者 许戈良 李建生 马金良 荚卫东 余继海 刘文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蛋白(Kindlin-2)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2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配对组织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Kindlin-2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黏着斑蛋白(Kindlin-2)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2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配对组织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Kindlin-2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Kindlin-2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的表达量。结果Kindlin-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Kindlin-2的表达与肿瘤直径(P=0.010)、门静脉侵犯(P=0.025)相关;肝癌组织中Kindlin-2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01,P=0.001),且Kindlin-2阳性者微血管密度(MVD)值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增高的Kindlin-2与肿瘤微血管生呈正相关,提示Kindlin-2可能成为肝癌抗血管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Kindlin-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Kindli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nRNP L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石旭 葛勇胜 +2 位作者 荚卫东 王涛 任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1-1606,共6页
目的探讨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hnRNP L)在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巨噬细胞极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90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对应癌旁组织中hnRNP L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标志物(CD68、C... 目的探讨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hnRNP L)在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巨噬细胞极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90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对应癌旁组织中hnRNP L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标志物(CD68、CD206和CD11c)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评估20对新鲜冰冻肝癌和癌旁组织中hnRNP L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nRNP L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01),肝癌及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72/90)和53.3%(48/90);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转录和翻译水平,hnRNP L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对应癌旁组织(P<0.001);hnRNP L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年龄、血管侵犯、Edmondson分级和BCLC分期显著相关(P=0.018、0.039、0.001、0.018);同时hnRNP L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强度与CD68(总巨噬细胞标志物)和CD206(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的浸润密度呈正向的一致性(κ=0.448、0.455,P<0.001),与CD11c(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浸润密度呈负向的一致性(κ=-0.394,P<0.001)。结论hnRNP L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与肝癌的恶性特征相关。同时hnRNP L的表达与巨噬细胞的极化相关,提示hnRNP L可能通过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调控肝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 肝细胞癌 巨噬细胞极化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