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平 慕永平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51-457,共7页
近10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B)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抗病毒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医药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应,而且在保肝、抗炎、抗肝纤维化以及免疫调节方面显示出明显的综合治疗优势。在非酒精... 近10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B)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抗病毒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医药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应,而且在保肝、抗炎、抗肝纤维化以及免疫调节方面显示出明显的综合治疗优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及肝硬化、晚期肝癌的治疗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是我国医药领域的重要优势特色,需要大力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肝硬化 脂肪肝 肝炎 慢性 肝肿瘤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肝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细胞自噬、焦亡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王瑞华 黄兰蔚 +1 位作者 徐列明 平键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6-773,共8页
目的探讨护肝片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对自噬、焦亡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护肝片组(0.7 g/kg)和易善复组(0.23 g/kg),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喂... 目的探讨护肝片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对自噬、焦亡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护肝片组(0.7 g/kg)和易善复组(0.23 g/kg),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16周诱导NAFLD模型,第13周起,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6周末处死小鼠,采集血清及肝脏组织样本。检测血清ALT、AST、TG、TC、LDL水平,肝组织TG、TC、NEFA、MDA水平和SOD、GSH-Px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ACC、CPT1A、FAS、p-PI3K、p-Akt、p-mTOR、P62、LC3、NLRP3、GSDMD、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护肝片组小鼠体质量、肝体比降低(P<0.01);血清ALT、AST、TG、TC、LDL、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肝组织TG、TC、NEFA、MDA水平升高(P<0.05),SOD、GSH-Px活性降低(P<0.05);肝组织中脂质沉积、气球样变等病理改变有所改善,NAS评分和油红O染色面积均降低(P<0.01);肝组织ACC1、FAS、NLRP3、Caspase1、GSDMD、P62、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CPT1A、LC3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护肝片可有效防治高脂饮食诱导小鼠NAFLD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自噬,抑制细胞焦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肝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噬 焦亡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降尿酸方对尿酸性肾病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张栩铭 周嘉宝 +2 位作者 杨枫 吴志远 高建东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6-1013,共8页
目的探讨降尿酸方对尿酸性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6只健康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血清组(生理盐水)和含药血清组(72 g/kg降尿酸方浓缩液),给予相应药物,每天2次,连续3 d。采用UPLC-Q-TOF/MS法分析含药血清。通过PubChem和SciFinder数据库获取... 目的探讨降尿酸方对尿酸性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6只健康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血清组(生理盐水)和含药血清组(72 g/kg降尿酸方浓缩液),给予相应药物,每天2次,连续3 d。采用UPLC-Q-TOF/MS法分析含药血清。通过PubChem和SciFinder数据库获取化合物结构,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以确定靶点,以”Uric acid nephropathy”为关键词在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获得作用靶点,通过Venny2.1.0平台得到“药物-疾病”交集基因,上传至DAVID库进行GO和KEGG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子对接验证。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降尿酸方组、模型组、降尿酸方组、非布司他组,每组8只,除前2组外,后3组大鼠灌胃给予氧嗪酸钾(1500 mg/kg)和腺嘌呤(50 mg/kg)进行造模;6 h后,降尿酸方组、非布司他组分别灌胃给予360 mg/kg降尿酸方和3.6 mg/kg非布司他,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6周,检测血清SUA、SCr、BUN水平,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靶蛋白表达。结果共得到22个原型成分、378个药物靶点、1587个疾病靶点、126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STAT3、SRC、VEGFA等是最可能的作用靶点。GO富集获取470条BP通路、68条CC表达过程、112条MF相关过程。KEGG富集获取信号通路124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最可能的靶点和活性成分结合性良好。与模型组比较,非布司他组和降尿酸方组肾组织病理学改善,Scr、BUN、SUA水平降低(P<0.05,P<0.01),p-STAT3、p-SRC、VEGFA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降尿酸方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降低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SUA水平,减轻肾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尿酸方 尿酸性肾病 网络药理学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结扎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二级预防效果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冲 吕莹 +3 位作者 陈茜蕾 刘成海 刘平 慕永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5-1080,共6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结扎联合中医辨证论治防治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1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收治的行内镜下结扎治疗的EVB患者108例,对同时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定义为中... 目的观察内镜下结扎联合中医辨证论治防治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1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收治的行内镜下结扎治疗的EVB患者108例,对同时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定义为中西医组(n=59),对未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定义西医组(n=49)。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病死率以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改善率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并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中西医组内镜结扎后13~24个月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西医组(2%vs 12%,P=0.045);中西医组再出血病死率显著低于西医组(2%vs 12%,P=0.045),且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90%vs 77%,P=0.04)。基础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再出血的显著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内镜结扎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可显著降低EVB的迟发性再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为结扎联合中医药提高EVB二级预防的综合疗效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内窥镜检查 医学 中国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联合四氯化碳诱导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肝脏胆汁酸谱的变化
5
作者 汪静静 彭景华 +4 位作者 刘毓 徐飞鹏 刘伟 杨海琳 刘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1-669,共9页
目的比较高脂高糖高胆固醇联合腹腔注射10%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小鼠模型的肝脏胆汁酸谱与临床MASH胆汁酸谱的相似性,探究该模型用于药物干预MASH胆汁酸谱的可行性。方法3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比较高脂高糖高胆固醇联合腹腔注射10%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小鼠模型的肝脏胆汁酸谱与临床MASH胆汁酸谱的相似性,探究该模型用于药物干预MASH胆汁酸谱的可行性。方法3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正常饲料饮食,正常饮水,每周注射橄榄油;模型组: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高糖溶液饮水,每周注射CCl4+橄榄油。第8、12、16周末从每组中各取5只小鼠处理、取材。评估小鼠行为学、称取体质量、肝湿重;通过肝组织HE染色、SAF评分、油红O染色及染色面积半定量分析、血清ALT与AST水平及肝脏TG检测,评价肝脏病变和脂质沉积;通过肝组织天狼星红染色,评价肝脏纤维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靶向代谢组学法检测肝脏胆汁酸谱,包括胆酸(CA)、甘氨胆酸(GCA)、鹅去氧胆酸(CD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熊去氧胆酸(UD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猪去氧胆酸(HDCA)和甘氨去氧胆酸(GDCA)。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Wilcox秩和检验。结果与同期对照组比较,第8、12、16周模型组小鼠毛发杂乱、无光泽,活动减弱,反应较迟缓;肝脏湿重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血清ALT水平及肝脏TG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SAF评分显著升高(P值均<0.05)。肝组织中差异胆汁酸:第8周时,模型组中CA、CDCA显著高于对照组,UDCA、TUDCA、HDCA及GDCA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第12周时,模型组CA、GCA、CDCA、GCDC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UDCA、HDCA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第16周时,模型组CA、GCA、CDCA、GCDCA、TUDC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UDCA、HDCA、GDCA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肝组织胆汁酸池中差异胆汁酸占比:第8周时,肝组织胆汁酸池差异胆汁酸中模型组CA、CDCA显著高于对照组,UDCA、TUDCA、GDCA、HDCA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第12、16周时,模型组GCA、GCDCA显著高于对照组,UDCA、GDCA、HDCA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联合CCl4诱导的MASH小鼠模型肝脏胆汁酸谱发生显著变化,与临床MASH胆汁酸变化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提示该模型可用于探究药物对MASH胆汁酸谱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 胆汁酸类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诱导IgA肾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史丽强 万强 +2 位作者 吴燕升 刘伟伟 高建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2-108,共7页
目的建立Ig A肾病小鼠模型,并观察模型的生化及病理指标特点。方法 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模型组(6只),模型组单次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0.8 mg/kg,第二周开始,连续注射三周,第四周结束后检测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 目的建立Ig A肾病小鼠模型,并观察模型的生化及病理指标特点。方法 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模型组(6只),模型组单次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0.8 mg/kg,第二周开始,连续注射三周,第四周结束后检测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BUN、Scr、UA;蛋白指标TP、ALB;肝功能ALT、AST、ALP;血脂TC、TG、LDL的情况,肾脏免疫荧光Ig A的沉积,肾脏病理HE、PAS、PASM、Masson染色以及透射电镜的观察肾脏超微结构,以及肝脏与小肠HE染色、免疫荧光Ig A的沉积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与尿微量白蛋白均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肾功能指标CREA,UA均高于正常组(P<0.05),BUN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小鼠蛋白指标TP、ALB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小鼠肝功能指标AST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ALT、ALP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小鼠血脂TG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LDL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TC差异无显著性。肾脏免疫荧光检查可见模型组小鼠肾小球系膜区呈颗粒状、团块状的Ig A沉积;模型组小鼠肾脏病理轻中度损伤,系膜区免疫复合物增多;模型组小鼠肝脏HE染色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伴有部分肝细胞坏死,小肠绒毛缺损,肠绒毛变短变细、间距明显增宽,有部分分上皮脱落,中央央乳糜管扩张显著,淋巴细胞增多,明显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结论使用超抗原SEB尾静脉注射小鼠可以成功复制Ig A肾病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动物模型 SEB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悦 胡永红 +3 位作者 刘伟 慕永平 陈佳美 刘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43-2648,共6页
终末期肝病是各种急慢性肝病的晚期阶段,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囿于供体短缺、费用高昂等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治疗终末期肝病上具... 终末期肝病是各种急慢性肝病的晚期阶段,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囿于供体短缺、费用高昂等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治疗终末期肝病上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概况作一综述,期冀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在非病毒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群 张华 +1 位作者 刘平 陈佳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72-2176,共5页
非病毒性肝病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等,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TGR5)隶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由初级和次级胆汁酸激活,在胆汁酸稳态、基础代谢、能量平衡... 非病毒性肝病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等,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TGR5)隶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由初级和次级胆汁酸激活,在胆汁酸稳态、基础代谢、能量平衡和减轻炎症反应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是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GR5可改善肝脏胆汁酸及糖脂代谢,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减少肝脂肪变性,从而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本文就目前TGR5在非病毒性肝病领域中的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冀对TGR5的研究发展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疾病 酒精性 胆管炎 硬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王琛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经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蒙 王琛 +1 位作者 洪琪 吴琪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王琛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琛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病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建立病案数据库,利用该平台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王琛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琛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病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建立病案数据库,利用该平台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此研究纳入处方120首。分析结果显示,药物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有24味,频率≥55次的高频药物组合有20组,置信度≥0. 98的药物组合有12组,衍化得到新方7首。结论分析数据统计结果得出王琛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特点为:(1)脾肾同治,阴阳并调;(2)清热利湿,泄浊解毒;(3)养血活血,通络化瘀;(4)固涩塞流,慎用滋腻,可为中医肾病科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王琛 慢性肾衰竭 用药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巨噬细胞M2亚型共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大鼠模型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郑欣瑞 许燕楠 +9 位作者 王丹阳 邢飞飞 宗梦瑶 张士豪 战俊邑 刘伟 陈高峰 陈佳美 刘平 慕永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巨噬细胞M2亚型(M2-BMDM)共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M2)移植对四氯化碳/2-乙酰氨基芴(CCl4/2-AAF)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进展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BMDM并极化为M2表型;分离大鼠BMSC,培养至第3代时与M2-BMDM共培养后获取B... 目的探讨骨髓巨噬细胞M2亚型(M2-BMDM)共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M2)移植对四氯化碳/2-乙酰氨基芴(CCl4/2-AAF)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进展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BMDM并极化为M2表型;分离大鼠BMSC,培养至第3代时与M2-BMDM共培养后获取BMSCM2。CCl4皮下注射6周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BMSC组、BMSCM2组,同时设有正常组(N组),每组6只。第7周开始,模型大鼠于CCl4皮下注射的同时予以2-AAF灌胃,分组干预,10周末取材,观察肝功能、肝组织病理、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肝星状细胞、肝祖细胞、胆管细胞、肝细胞标志物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N组比较,M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M组比较,BMSC组和BMSCM2组大鼠ALT、AST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且BMSCM2组显著优于BMSC组(P值均<0.05)。与N组比较,M组大鼠肝脏Hyp含量、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M组比较,BMSC组和BMSCM2组Hyp含量、α-SMA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BMSCM2组α-SMA水平显著低于BMSC组(P<0.01)。与N组比较,M组大鼠肝祖细胞标志物EpCam、Sox9以及胆管细胞标志物CK7、CK19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值均<0.01),肝细胞标志物HNF-4α和Alb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与M组比较,BMSC组和BMSCM2组EpCam、Sox9、CK7和CK19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HNF-4α和Alb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且与BMSC组比较,BMSCM2组EpCam和CK19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而HNF-4α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M2-BMDM可提高BMSC对CCl4/2-AAF诱导大鼠肝硬化的治疗效应,为进一步提高BMSC治疗肝硬化的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间质干细胞 巨噬细胞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质谱分析拯阳煎的化学成分与小鼠灌胃后的吸收成分
11
作者 刘瑾 刘思婕 +3 位作者 庄俊嵘 刘伟 李荣胜 王永丽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2-905,共14页
目的:运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鉴定拯阳煎的化学成分及小鼠灌胃后的吸收成分。方法:将健康雄性小鼠12只分为空白组3只和给药组9只。空白组灌胃超纯水;给药组按30 mL/kg灌胃拯阳煎提取液,收集血清和组织,采用蛋白沉淀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 目的:运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鉴定拯阳煎的化学成分及小鼠灌胃后的吸收成分。方法:将健康雄性小鼠12只分为空白组3只和给药组9只。空白组灌胃超纯水;给药组按30 mL/kg灌胃拯阳煎提取液,收集血清和组织,采用蛋白沉淀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质谱采用正负离子一级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扫描模式采集数据,利用提供的离子碎片相对保留时间、二级碎片信息,经Xcalibur 4.2软件拟合元素组成,再通过对照品、文献以及数据库信息比对,实现对拯阳煎化学成分及入血、组织原型成分的鉴定。结果:共鉴定263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99种、皂苷类37种、木脂素类21种、生物碱类20种、有机酸类19种、萜类16种、苯酞类12种、香豆素类7种、苯乙醇苷类5种、苯丙素类4种以及其他类23种。小鼠灌胃拯阳煎后分别于0.5 h、1 h、3 h时取样检测,检测血清、肺脏、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脑组织中原型成分。血清中分别检测到167、167、91种;肺中140、123、95种;心脏中94、105、81种;肝脏中137、150、85种;脾脏中138、14、13种;肾脏中171、177、158种;脑组织中51、59、43种。结论:利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完成了拯阳煎化学成分及主要入血、组织移行成分的快速鉴定,可为进一步开展拯阳煎效应物质的筛选及入血成分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 院内制剂 拯阳煎 心力衰竭 化学成分 裂解规律 入血成分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微环境中各种细胞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莹 张定棋 +2 位作者 陈佳美 刘伟 刘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4-430,共7页
肝纤维化是以肝脏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或疤痕组织过度增生为特点的动态病理过程。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被普遍认为是形成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HSC的活化受到肝脏微环境中各种复杂因素的调控,包括理化刺激和细胞间交互作用等。肝脏内固... 肝纤维化是以肝脏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或疤痕组织过度增生为特点的动态病理过程。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被普遍认为是形成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HSC的活化受到肝脏微环境中各种复杂因素的调控,包括理化刺激和细胞间交互作用等。肝脏内固有细胞及免疫细胞与HSC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调控系统,调控HSC的活化过程及其转归。主要介绍了肝脏微环境中各种细胞对HSC活化的调控作用,旨在为新型的抗纤维化诊疗手段的研究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脂细胞 细胞因子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必要性和相关中药的筛选 被引量:15
13
作者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57-259,263,共4页
慢性肝病常伴有肝脏微循环障碍,使得血液流动减慢甚至流量减少,导致门静脉高压。改善肝脏微循环与干预细胞外基质代谢在抗肝纤维化中具有同等的地位。现代医学的微循环障碍与中医学的瘀血含义有相同之处,应用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活血化... 慢性肝病常伴有肝脏微循环障碍,使得血液流动减慢甚至流量减少,导致门静脉高压。改善肝脏微循环与干预细胞外基质代谢在抗肝纤维化中具有同等的地位。现代医学的微循环障碍与中医学的瘀血含义有相同之处,应用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或成分能够改善肝脏微循环、降低门静脉高压。介绍了体内外实验研究中药及组分改善肝脏微循环的作用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微循环 高血压 门静脉 中草药 活血化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骨髓巨噬细胞移植对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简迅 王丹阳 +6 位作者 许燕楠 陈佳美 刘伟 陈高峰 张华 刘平 慕永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30-2837,共8页
目的观察极化骨髓巨噬细胞(BMDM)移植对CCl_(4)诱导实验大鼠模型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BMDM,分别使用脂多糖(5 ng/mL)诱导其分化为M1(M1-BMDM)表型,L929细胞上清诱导其分化为M2(M2-BMDM)表型。以30%CCl_(4)皮下注射6周建立... 目的观察极化骨髓巨噬细胞(BMDM)移植对CCl_(4)诱导实验大鼠模型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BMDM,分别使用脂多糖(5 ng/mL)诱导其分化为M1(M1-BMDM)表型,L929细胞上清诱导其分化为M2(M2-BMDM)表型。以30%CCl_(4)皮下注射6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第7周开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M1-BMDM组和M2-BMDM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M1-BMDM、M2-BMDM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并以30%CCl_(4)持续造模至第9周末。观察肝功能、肝组织病理、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肝星状细胞活化、肝纤维化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与M组相比,M1-BMDM和M2-BMDM均可明显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和肝纤维化进展,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活性(P值均<0.01),显著降低肝组织Hyp含量(P值均<0.05)。M1-BMDM和M2-BMDM可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显著降低肝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Col1a1、Col4 mRNA表达水平(P值均<0.05)。M1-BMDM和M2-BMDM均可显著提高肝组织CD163蛋白表达水平(P值均<0.01),且M2-BMDM组显著高于M1-BMDM组(P<0.05);两者均可显著降低肝组织MMP-2和TIMP-1 mRNA表达水平(P值均<0.05),显著提高MMP-13 mRNA表达水平(P值均<0.01);且M2-BMDM可显著降低肝组织CD68蛋白表达水平(P<0.01)。M1-BMDM和M2-BMDM均可显著提高肝组织IL-6和IL-10 mRNA以及白蛋白表达水平(P值均<0.05),且M2-BMDM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M1-BMDM组(P值均<0.05)。结论M1-BMDM和M2-BMDM均可有效抑制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进展,其共同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促进抗炎巨噬细胞活化有关;且M2-BMDM还可抑制促炎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干预效应优于M1-BM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总苷通过调控SIRT1表达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群 高思琦 +4 位作者 张霖璋 张华 刘伟 刘平 陈佳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68-3576,共9页
目的探究黄芪总苷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种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0.1%DDC喂养C57BL/6小鼠8周,第5周起灌胃给予黄芪总苷112、56 mg/kg和奥贝胆酸4周;Mdr2^(-/-)小鼠8周龄时灌胃给予黄芪总苷56、28 mg... 目的探究黄芪总苷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种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0.1%DDC喂养C57BL/6小鼠8周,第5周起灌胃给予黄芪总苷112、56 mg/kg和奥贝胆酸4周;Mdr2^(-/-)小鼠8周龄时灌胃给予黄芪总苷56、28 mg/kg和奥贝胆酸3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肝质量与肝脏系数、血清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肝组织纤维化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DC和Mdr2^(-/-)模型组小鼠肝质量和肝脏系数均升高(P<0.01),血清ALT、AST、ALP活性和TBA、胆红素水平均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可见结构紊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胶原沉积,胶原阳性面积和肝组织HYP水平均增加(P<0.01),肝组织α-SMA、Col1a1、Col4a1和TGF-β1表达均升高(P<0.01),SIRT1表达降低(P<0.01)。在2种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总苷56 mg/kg组小鼠肝质量和肝脏系数均降低(P<0.05,P<0.01),血清ALT、AST、ALP活性和TBA、胆红素等水平均降低(P<0.05,P<0.01),肝脏损伤明显改善,胶原沉积减少,胶原阳性面积和肝组织HYP水平均减少(P<0.05,P<0.01),肝组织α-SMA、Col1a1、Col4a1和TGF-β1表达降低(P<0.05,P<0.01),SIRT1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56 mg/kg黄芪总苷可有效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与促进SIRT1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苷 胆汁淤积 肝纤维化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中药对NK等免疫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钦圣兰 赵长青 +2 位作者 平键 周扬 徐列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0-282,286,共4页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位于肝索与肝窦壁间Disse间隙内的间质细胞,分静止与活化两种表型,静止状态的HSC主要参与储存脂肪与维生素A.在感染、酒精、化学药物等因素影响下,静止的HSC被激活,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位于肝索与肝窦壁间Disse间隙内的间质细胞,分静止与活化两种表型,静止状态的HSC主要参与储存脂肪与维生素A.在感染、酒精、化学药物等因素影响下,静止的HSC被激活,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肝脏过度沉积,导致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措施干预,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肝脏结构与功能进一步遭到破坏,最终将发展为不可逆的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NK细胞 免疫细胞 中药 静止状态 matrix 肝脏结构 肝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总皂苷抑制胆管反应抗胆汁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方静 胡永红 +5 位作者 梁悦 慕永平 刘伟 刘平 吕莹 陈佳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27-2335,共9页
目的研究黄芪总皂苷(ASTs)抑制胆管反应改善胆汁性肝纤维化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管结扎组和ASTs干预组,每组8只。胆管结扎造模后第2周首日,ASTs组给予ASTs 160 mg·kg^(-1)·d^(-1)体重灌胃,每... 目的研究黄芪总皂苷(ASTs)抑制胆管反应改善胆汁性肝纤维化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管结扎组和ASTs干预组,每组8只。胆管结扎造模后第2周首日,ASTs组给予ASTs 160 mg·kg^(-1)·d^(-1)体重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3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予以同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第4周末处死取材。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沉积情况,天狼猩红染色阳性面积半定量分析和羟脯氨酸含量评估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蛋白(Desmin)、细胞角蛋白(CK)19、CK7、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OV6及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蛋白表达变化。体外采用丁酸钠诱导肝祖细胞株WB-F344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表型分化,给予ASTs干预,4天后收集细胞。qRT-PCR法检测细胞CK19、LOXL1和LOXL2表达变化。结果与BDL模型组比较,ASTs组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和胆管增生明显减轻,Hyp含量和天狼猩红阳性面积比均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STs组肝组织α-SMA、Desmin、CK19、CK7、Epcam和OV6阳性表达显著减少;且α-SMA、CK7、LOX和LOXL1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Epcam和LOXL1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体外结果显示,丁酸钠诱导后细胞CK19、LOXL1和LOXL2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与丁酸钠组比较,ASTs组细胞CK19、LOXL1和LOXL2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ASTs通过抑制胆管反应改善胆汁性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LOXL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皂苷 胆汁性肝纤维化 胆管反应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C-0449在CCl_(4)联合二乙酰氨基芴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永红 肖准 +7 位作者 付亚东 梁悦 张霖璋 刘伟 慕永平 刘成海 刘平 陈佳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341,共8页
目的研究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维莫德吉(GDC-0449)对CCl_(4)联合二乙酰氨基芴(2-AAF)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8只Fisher344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Cl_(4)联合2-AAF模型组(CCl_(4)/2-AAF组)和GDC-0449组,每组6只。CCl... 目的研究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维莫德吉(GDC-0449)对CCl_(4)联合二乙酰氨基芴(2-AAF)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8只Fisher344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Cl_(4)联合2-AAF模型组(CCl_(4)/2-AAF组)和GDC-0449组,每组6只。CCl_(4)/2-AAF组和GDC-0449组大鼠按2 mL/kg体质量皮下注射30%CCl_(4)-橄榄油溶液,每周2次,持续造模6周;自第7周始,在注射CCl_(4)-橄榄油溶液同时予2-AAF(100 mg·kg^(-1)·d^(-1))灌胃,同时GDC-0449组大鼠按25 mg·kg^(-1)·d^(-1)灌胃干预,正常组大鼠予等体积橄榄油溶液注射及生理盐水灌胃,9周末处死取材。HE染色和天狼猩红(SR)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沉积变化,SR阳性染色面积半定量分析和Ishak评分评估纤维化程度;碱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水平;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Ⅳ型胶原(Col-Ⅳ)、细胞角蛋白(CK)19、CK7、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及Hedgehog信号通路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共染观察CK19和卵圆细胞标志物6(OV6)共定位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Cl_(4)/2-AAF组大鼠肝组织炎性细胞聚集、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存在明显的假小叶结构;肝组织Hyp水平和胶原阳性面积比显著增加(P值均<0.05),Ishak评分显著上升(P<0.05);α-SMA、Col-Ⅰ、Col-Ⅳ、Epcam、CK19、CK7、跨膜转运蛋白Smoothened(Smo)、Hedgehog配体Desert Hedgehog(Dhh)、Indian Hedgehog结合膜受体Patched(Ptch2)、胶质瘤相关致癌基因(Gli1、Gli2、Gli3)的表达显著增多(P值均<0.05);免疫荧光共染显示CCl_(4)/2-AAF组大鼠肝组织内CK19阳性细胞均表达OV6,且较正常组显著增多。与CCl_(4)/2-AAF组相比,GDC-0449组肝组织炎性细胞聚集、胶原沉积明显减少;肝组织Hyp水平、胶原阳性面积比显著降低(P值均<0.05),Ishak评分显著下降(P<0.05);α-SMA、Epcam、CK19、CK7、Smo、Ptch2、Gli1、Gli2和Gli3的表达显著减少(P值均<0.05);免疫荧光共染显示肝组织内共表达OV6与CK19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GDC-0449显著抑制了CCl_(4)/2-AAF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进展,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胶原沉积,阻抑肝祖细胞活化增殖,并抑制其向胆管上皮细胞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HEDGEHOG信号通路 大鼠 近交F3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成分配伍对CCl_(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亚东 肖准 +7 位作者 胡永红 刘伟 高思琦 周小茜 陈高峰 王晓柠 陈佳美 刘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06-2713,共8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成分配伍(PA方)抗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Cl_(4)诱导的6周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运用均匀设计法以肝组织Hyp水平和天狼星红染色胶原面积为评价指标,获得PA方最佳配比,再对PA方作5个剂量水平的量...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成分配伍(PA方)抗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Cl_(4)诱导的6周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运用均匀设计法以肝组织Hyp水平和天狼星红染色胶原面积为评价指标,获得PA方最佳配比,再对PA方作5个剂量水平的量-效实验,明确PA方最佳剂量和配伍效应。结果均匀设计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PA5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降低(P<0.01),肝组织炎性损伤减轻,肝组织Hyp水平和天狼星红染色胶原面积降低(P<0.01)。量-效实验表明,PA方量-效关系呈非线性,与模型组比较,1/4 PA组小鼠肝组织炎性损伤减轻,肝组织Hyp水平和天狼星红染色胶原面积降低(P<0.01)。当PA方剂量高于1/4 PA时,PA方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减弱态势。配伍效应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PA方组小鼠肝组织Hyp水平和天狼星红染色胶原面积降低(P<0.01),并优于其成分丹酚酸B和苦杏仁苷单用(P<0.05);PA方可降低模型小鼠肝组织α-SMA、Desmin、Col-Ⅰ的表达(P<0.05),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活性(P<0.05)。结论PA方具有显著的抗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作用,量-效关系呈非线性,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活性,抑制HSCs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成分配伍(PA方) 丹酚酸B 苦杏仁苷 肝纤维化 配伍效应 TGF-β1/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抗肝细胞癌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笑阳 王雨露 +1 位作者 平键 赵长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00-2804,共5页
小檗碱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死亡、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和入侵、调控细胞内源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癌变相关酶的活性、抗氧化应激作用、纠正糖代谢异常、抑制核因子-κB的活性及其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小檗碱... 小檗碱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死亡、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和入侵、调控细胞内源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癌变相关酶的活性、抗氧化应激作用、纠正糖代谢异常、抑制核因子-κB的活性及其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小檗碱在体内、体外试验中都显示出明显改善治疗肝细胞癌的功效,其药理作用广泛,具有多种分子调控机制。阐述了黄连等中药的活性成分小檗碱抗肝细胞癌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揭示了小檗碱对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并提出研发新剂型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从而形成有效的治疗方案供临床应用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小檗碱 抗肿瘤药(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