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年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
1
作者 谭敏华 陈威 +5 位作者 郭锦辉 周泳健 雷伟华 刘慕诗 申动 申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urs,IMT)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中老年肠道IMT的临床、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随访结果。结果4例IMT发生在右半结肠,1例在回肠。3/5患者有肠... 目的探讨中老年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urs,IMT)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中老年肠道IMT的临床、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随访结果。结果4例IMT发生在右半结肠,1例在回肠。3/5患者有肠道损伤史,首发消化道症状且白细胞增高。瘤组织由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构成,席纹状排列,浸润性生长,伴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见胶原化及黏液水肿。其中一例异型性明显,核大且畸形。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5例)、SMA(5例)、desmin(3例)、ALK(3例)、CK(2例)阳性,Caldesmon、CD34、β-catenin、MC、CD117、DOG1、S-100、BCL-2、CD99、CD68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28%~10.01%。5例均完整切除肿瘤,随访53~137.5个月,其中1例83岁患者,于术后27个月影像学考虑肿瘤复发;另一例术后无瘤生存122个月,因其他原因去世;其余均无瘤生存,基本状况良好。结论(1)本组中老年肠道IMT多见于右半结肠,多有肠道损伤史,多首发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多升高;(2)Vimentin和SMA同时阳性,多伴ALK阳性;(3)4/5的患者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好,1/5的患者术后2~3年可复发;高龄且ALK阳性、Ki67达10%、异型性明显很有可能是中老年肠道IMT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ALK阳性者复发的风险或许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 病理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雷伟华 邹绮嫦 +7 位作者 郭锦辉 陈威 石智杰 邓超桦 谭敏华 胡志雄 周泳健 欧瑞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22-1426,共5页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s,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与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同部位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s,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与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同部位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IMT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0~66岁,平均42.27岁。肿瘤部位:肠、肾脏肿瘤各2例,胆囊、肺部和颈、肩、背、上肢、臀部软组织肿瘤各1例。镜下见瘤组织均以增生的梭形细胞为主,间质伴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并有不同程度纤维胶原化和水肿背景。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SMA阳性(11/11),ALK、desmin、HHF-35、CK阳性(2/11),CD34、CD68(1/1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1例手术切口瘢痕增生,疑似术后肿瘤复发,8例均无瘤生存。结论 IMT可多部位发病,瘤组织形态特征以梭形细胞密集型为主,部分为黏液型。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炎症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ER、PR、HER-2、E-cadherin、CK5/6检测与临床预后关系 被引量:27
3
作者 谭敏华 雷伟华 +3 位作者 谭冬玲 胡志雄 陈威 邹绮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33-938,共6页
目的探讨ER、PR、HER-2、E-cadherin、CK5/6检测与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IBC)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ER、PR、HER-2、E-cadherin、CK5/6抗体,对64例IBC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检测结果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例IBC中ER... 目的探讨ER、PR、HER-2、E-cadherin、CK5/6检测与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IBC)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ER、PR、HER-2、E-cadherin、CK5/6抗体,对64例IBC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检测结果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例IBC中ER、PR、HER-2、E-cadherin、CK5/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3%、56.25%、37.50%、89.06%、10.94%。经统计学分析,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r=0.646,P=0.000);ER与HER-2、CK5/6表达呈负相关(r=-0.320,P=0.010;r=-0.385,P=0.002);PR与HER-2、CK5/6表达呈负相关(r=-0.392,P=0.013;r=-0.362,P=0.003)。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ER、CK5/6在组织学分级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不同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之间,PR、HER-2和E-cadherin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K5/6在患者的不同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总生存率(OS):HER-2或CK5/6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低(OS:P=0.048和P=0.041)。E-cadherin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总生存率(OS)高(OS:P=0.038)。但ER、PR的表达与总生存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OS:P>0.05)。患者的组织学分级越高,总生存率(OS)越低(OS:P=0.048)。患者在不同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总生存率(OS)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OS:P>0.05)。结论 IBC中ER、PR、E-cadherin表达丧失,HER-2或CK5/6呈阳性表达,组织学分级呈高级别,提示IBC患者预后较差。联合检测IBC组织中ER、PR、HER-2、E-cadherin、CK5/6的表达,可为IBC临床预后评估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肿瘤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胸腺样分化癌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4
作者 雷伟华 谭敏华 +5 位作者 胡志雄 邹绮嫦 郭锦辉 陈威 成卓梅 邓超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胸腺样分化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CASTLE)的临床病理类型、肿瘤组织来源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CASTLE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CASTLE均为女性,中位年龄26.5岁。... 目的探讨颈部胸腺样分化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CASTLE)的临床病理类型、肿瘤组织来源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CASTLE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CASTLE均为女性,中位年龄26.5岁。以颈前包块,声音嘶哑就诊。肿瘤位于颈部软组织和甲状腺内,包膜完整,囊实性。镜检:例1肿物为腮裂样囊肿结构,囊壁见胸腺样组织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例2肿物在甲状腺内呈岛状、巢状分布,岛间有纤维分隔,瘤细胞梭形、合体样,可见胸腺小体样结构,并向鳞状上皮分化,形似鳞状细胞癌。间质伴淋巴细胞浸润,形似甲状腺髓样癌。结论 CASTLE是一类具有良、恶性胸腺上皮样肿瘤结构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良性胸腺上皮样特征可表现为胸腺样囊肿,并可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分化;恶性胸腺上皮样特征多类似甲状腺鳞癌或甲状腺髓样癌,易误诊。结合肿瘤部位、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CD5、CD117、CK19检测有助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颈部肿块 临床病理类型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外周非特异性T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自光 雷伟华 谭敏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1-631,共1页
关键词 肾肿瘤 淋巴瘤 T细胞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