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冯新武 谢火洲 +3 位作者 刘明 李挺 苏良献 林肇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241-242,共2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的强化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普通治疗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的强化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普通治疗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疗程1周,氯吡格雷和肠溶阿司匹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ECG 及凝血指标的改变,治疗后1周、4周内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 ECG 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治疗组的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结论】氯毗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的强化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并可明显降低近期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苏良献 黄仕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81-382,共2页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 (CAG )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14 0例确诊为AMI的患者于心肌梗死后 2~ 4周行CAG和左室造影 ,据CAG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和冠脉异常组。记录两组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 (CAG )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14 0例确诊为AMI的患者于心肌梗死后 2~ 4周行CAG和左室造影 ,据CAG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和冠脉异常组。记录两组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 ,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梗死区收缩百分率和Cortin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结果 :14 0例患者中冠脉正常组 15例 ,冠脉异常组 12 5例 ,前者较后者年轻 ,男性多见 ,除吸烟外 ,其他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对较少 ;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 (P <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较大 (P <0 0 5 ) ,梗死区收缩百分率增加 (P <0 0 1) ,Cortin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较少 (P <0 0 1)。结论 :AMI冠脉造影正常患者多见于年轻男性 ,除吸烟外 ,其他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对较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术 吸烟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性心律失常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明 谢秀成 +2 位作者 黄仕洲 冯新武 王树源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 ( TCA)对扩张型心肌病 ( DC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4 2例 DCM伴 TCA患者 ,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 ,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 ,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结果 死亡组室性心动过速 ( VT)发作频率快、阵数高、... 目的 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 ( TCA)对扩张型心肌病 ( DC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4 2例 DCM伴 TCA患者 ,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 ,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 ,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结果 死亡组室性心动过速 ( VT)发作频率快、阵数高、多形性 VT的发生率高 ( P <0 .0 5~ 0 .0 0 1) ;死亡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 L VEF)明显低于存活组 ( P <0 .0 0 1)。结论  DCM伴 VT,具有发作频率快、阵数高、多形性 VT的特点 ,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快速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苏良献 冯新武 黄仕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298-1299,共2页
目的 :通过平板运动试验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成形术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16例初次Q波型AMI患者 ,于发病 3周后行PCI ,PCI前 1周内及 6个月后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 ,监测血压、心率、运动量、运动... 目的 :通过平板运动试验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成形术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16例初次Q波型AMI患者 ,于发病 3周后行PCI ,PCI前 1周内及 6个月后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 ,监测血压、心率、运动量、运动时间、心电图变化及运动诱发的心绞痛。结果 :PCI后的运动量、运动时间、最大心率、心率血压乘积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1) ,运动诱发心绞痛的比率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5 ) ,运动诱发的S T段压低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 :PCI能显著提高AMI患者的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运动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44-545,共2页
目的 :探讨米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 12 2例不同病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米力农组 6 6例 ,使用米力农治疗 ,10mg·d- 1,连用 5d ;多巴酚丁胺组使用多巴酚丁胺治疗 ,16 0mg·d- 1,连用... 目的 :探讨米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 12 2例不同病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米力农组 6 6例 ,使用米力农治疗 ,10mg·d- 1,连用 5d ;多巴酚丁胺组使用多巴酚丁胺治疗 ,16 0mg·d- 1,连用 5d。结果 :米力农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 93.9% ,优于多巴酚丁胺组 5 6例 (76 .7% )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且心率明显减慢 ,而血压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多巴酚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与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新武 陆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8期626-626,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核素心肌显像 SPECT 冠心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结加速传导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影响
7
作者 刘明 谢秀成 +4 位作者 黄仕洲 邓斌 冯新武 陈伟芳 植爱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探讨房室结加速传导(EAVNC)对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的影响。方法:对27例具有突发突止心慌患者作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及对6例左侧旁道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结果:发现具有EAVNC9例与... 目的:探讨房室结加速传导(EAVNC)对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的影响。方法:对27例具有突发突止心慌患者作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及对6例左侧旁道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结果:发现具有EAVNC9例与无EAVNC9例比较,文氏点,SR延长值,OAVRT的周期,房颤时心室率,最短RR间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6例左侧旁道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结果发现EAVNC患者房室结—希浦系前传能力极快,前向1∶1传导的AH间期和房室结功能不应期是决定OAVRT频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心动过速 OAVRT 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54例随访分析
8
作者 冯新武 周颖玲 +3 位作者 黄文晖 陈纪言 罗建方 李瑜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00-401,共2页
目的 :观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发展过程。方法 :选取 1989年 1月至 2 0 0 0年 2月在我院诊治 5 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 ,其中男 40例 ,女 14例 ;入选时年龄 2 9~ 71岁 ,平均 (5 4± 9 1)岁 ,对其临床资料、心电图及超声心动... 目的 :观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发展过程。方法 :选取 1989年 1月至 2 0 0 0年 2月在我院诊治 5 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 ,其中男 40例 ,女 14例 ;入选时年龄 2 9~ 71岁 ,平均 (5 4± 9 1)岁 ,对其临床资料、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5 4例病人随访 2~ 11年 ,平均 (6 9± 2 4)年 ,心功能Ⅰ级到Ⅱ级 ,心电图T波深倒程度从 (7 3± 3 3 )mm增加至 (9 7± 4 1)mm(P <0 0 1) ,R波幅度由原 (19 5± 4 0 )mm增加至 (2 0 9± 4 6)mm(P <0 0 1) ,T波与R波绝对差值从原 (12 0± 4 5 )mm改善为 (11 6± 4 3 )mm (P =0 0 43 <0 0 5 ) ,心尖部心肌厚度 (AMA)从 (17 8± 2 7)mm减少至 (17 4± 2 6)mm (P =0 0 0 8) ,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 :本组随访资料显示 ,经治疗后AHCM患者预后良好 ,肥厚心肌的厚度有可能减轻 ,但心电图的T波深倒程度及R波幅度增加 ,且与心肌肥厚程度不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随访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成形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苏良献 冯新武 邓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634-635,共2页
目的 :探讨延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成形术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46例初次Q波型AMI患者分为PCI组 (2 2例 )和非PCI组 (2 4例 ) ,PCI组于发病 2~ 3周内行PCI ,两组患者均于发病 1周及 6个月后行... 目的 :探讨延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成形术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46例初次Q波型AMI患者分为PCI组 (2 2例 )和非PCI组 (2 4例 ) ,PCI组于发病 2~ 3周内行PCI ,两组患者均于发病 1周及 6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PCI组术后 6个月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及整体室壁运动指数明显优于非PCI组 (P <0 0 1,P <0 0 1,P <0 0 1,P <0 0 5 ) ,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成形术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
10
作者 冯新武 黄仕洲 +3 位作者 陈长安 刘明 苏良献 扬春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aminal 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71例 AMI患者行急诊 PTCA及支架治疗 ,60例患者行...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aminal 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71例 AMI患者行急诊 PTCA及支架治疗 ,60例患者行溶栓治疗 ,比较两组住院情况。结果 PTCA及支架术治疗组 ,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 10 0 % ,无死亡 ,住院天数为 9.6± 4.1天 ,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5 2 .8± 7.2 %。溶栓治疗组住院期间死亡 9例 ,抢救成功率 85 % ,血管再通率 75 % ,住院天数为 17.6± 7.8天 ,超声心动图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43 .6± 5 .2 %。结论 急诊 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 AMI,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 (P<0 .0 1) ,明显改善心功能 (P<0 .0 5 ) ,缩短住院时间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心导管插入术患者术前教育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伟嫦 陈伟芳 《中国健康教育》 2004年第8期759-759,共1页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心导管术 术前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肇得 冯新武 +2 位作者 邓斌 陈平 刘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329-2331,共3页
目的:评价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ACS患者15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7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78例(AMI组),另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SAP组)和健康人80例(健康对照组),UAP患者又... 目的:评价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ACS患者15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7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78例(AMI组),另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SAP组)和健康人80例(健康对照组),UAP患者又按Braunwald分为Ⅰ级20例,Ⅱ级23例,Ⅲ级29例,观察4组研究对象hs-CRP水平及UAPⅠ、Ⅱ、Ⅲ级患者的hs-CRP水平,并观察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4组研究对象hs-CRP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UAP组Ⅰ、Ⅱ、Ⅲ级患者hs-CRP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s-CRP升高组(>3mg/L)ACS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s-CRP正常组(≤3mg/L)(发生率为46.1%比12.5%,P<0.01)。结论:hs-CRP可作为ACS危险分层和预后的预测因子,hs-CRP水平升高对判断ACS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50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4-274,共1页
关键词 非洛地平 高血压 高血压治疗 通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再通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刘明 邓斌 +2 位作者 黄仕洲 冯新武 梁玉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2期934-935,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塞 AMI 冠状动脉再通 左室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服巯甲丙脯酸治疗重度高血压病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淑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6期15-16,共2页
本文用巯甲丙脯酸(Cap)治疗51例重度高血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51例均为住院的重症高血压病患者,平均血压,收缩压26.9±3.5kPa,舒张压14.
关键词 高血压 巯甲丙脯酸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