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学院+书院:应用型大学组织发展的中国模式——肇庆学院书院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
苏文兰
朱为鸿
|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
2019 |
3
|
|
2
|
论文学记忆与历史意识的四个维度 |
卢永和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3
|
浅谈汉代文学作品中的西域文化 |
薛幼萍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4
|
梁宗岱文学批评的诗笔特征与心灵体悟 |
张仁香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5
|
集体记忆与文学经典的影像改编 |
卢永和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6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王福湘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7
|
从现实反抗到文学书写——论鲁迅与法律 |
黎保荣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8
|
肇庆市风景区语言文字应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
李伶俐
梁茵萍
李静雯
蓝永庄
|
《戏剧之家》
|
2016 |
0 |
|
9
|
作家概念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路径——以鲁迅笔下的“文明”“文化”概念综论为中心 |
黎保荣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0
|
小说《祝福》主题的误读与辩正 |
杨红军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1
|
《狂人日记》:“礼教吃人”主题的建构过程与反思 |
杨红军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2
|
《示众》:独异的杰作 |
曹禧修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13
|
农村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现状的实证分析 |
张世晶
欧嘉雯
张旭东
|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4
|
修辞学研究的新探索——评李军教授的《话语修辞理论与实践》 |
黎运汉
孟建安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2 |
1
|
|
15
|
网络流行语的“非网络化”浅议 |
汪磊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16
|
论《狂人日记》修辞策略 |
曹禧修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7
|
“革命的前驱者”与“精神界之战士”(之四)——陈独秀与鲁迅家庭伦理及性爱道德的比较 |
王福湘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8
|
网络语言报道与研究中的客观真实性问题 |
汪磊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9
|
小说话语的时间表达系统 |
孟建安
|
《汉语学报》
CSSCI
|
2010 |
2
|
|
20
|
浅析越南影像的文化表达策略——以陈英雄的作品为例 |
陈明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