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输注吗啡治疗晚期重度癌痛 被引量:11
1
作者 毛鹏 李春蕊 +4 位作者 朱谦 刘波涛 李培战 李霞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33-837,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吗啡输注对晚期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调取2013年10月~2016年3月采用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吗啡输注治疗的30例晚期重度癌痛患者的一般信息、持续鞘内输注吗啡时间、术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吗啡输注对晚期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调取2013年10月~2016年3月采用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吗啡输注治疗的30例晚期重度癌痛患者的一般信息、持续鞘内输注吗啡时间、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术后第1、3、7、14、30天的VAS评分、非鞘内途径阿片类药物用量、鞘内吗啡用量、阿片副作用、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疼痛至手术的间隔时间与调控至满意剂量所需时间和术后吗啡输注剂量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生存期为10.8±21.6个月,随访时间5.7±8.1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9±2.8,术后第1、3、7、14、30天的VAS评分分别为5.6±2.5、4.3±2.1、3.3±2.0、3.2±2.3、3.3±2.7,明显低于术前基础值;术后非鞘内途径的阿片类药物用量显著下降,鞘内吗啡用量逐渐增加。有5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3例患者出现了尿潴留,5例患者出现了脑脊液漏。疼痛至手术的间隔时间〉1个月的患者,术后吗啡剂量调整至稳定剂量所耗费的时间为17.1±5.8天,24小时吗啡用量为4.4±2.1 mg,明显长(高)于疼痛至手术间隔时间〈1个月的患者。结论: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吗啡持续输注是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鞘内输注 吗啡 疼痛 输注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尖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福广 赵爱江 +3 位作者 岳立峰 邢淑芳 马惠莉 张皓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30-731,共2页
目的研究颞尖硬膜外血肿与其他部位硬膜外血肿的差异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硬膜外血肿患者320人。其中颞尖硬膜外血肿患者80人,为颞尖组;其他部位硬膜外血肿患者240人为其他组。对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 目的研究颞尖硬膜外血肿与其他部位硬膜外血肿的差异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硬膜外血肿患者320人。其中颞尖硬膜外血肿患者80人,为颞尖组;其他部位硬膜外血肿患者240人为其他组。对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GCS评分、颧弓骨折、眶侧壁骨折、颅底骨折、脑神经损伤、手术治疗?死亡率诸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颞尖硬膜外血肿患者颧弓骨折和/或眶侧壁骨折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组,脑神经损伤颞尖组为26.3%远高于其他组6.7%(P<0.001),而在手术治疗方面颞尖组8.8%则远低于其他组36.7%。在GCS评分、年龄、性别、死亡率方面两组并无差别。结论颞尖硬膜外血肿患者多合并颧弓骨折和/或眶侧壁骨折及脑神经损伤,但很少需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颢尖 硬膜外血肿 颅脑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引导肺癌射频消融治疗应用及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汝耀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537-537,共1页
目的探究在螺旋CT 的引导下使用射频消融方式进行肺癌治疗后所取得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收治肺癌患者76 例,在螺旋CT 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于3 个月内进行胸部复查,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与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显效率为76.32%.皮... 目的探究在螺旋CT 的引导下使用射频消融方式进行肺癌治疗后所取得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收治肺癌患者76 例,在螺旋CT 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于3 个月内进行胸部复查,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与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显效率为76.32%.皮下气肿(6例)、气胸(14 例)、血痰(8 例)、发热(48 例)等并发症在经过对症治疗后全部好转.结论:CT 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螺旋CT 并发症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结合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脑室出血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梅 刘刚 +5 位作者 宋向奇 牟凤群 韩仟 苏东坡 郭振忠 陈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索在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中,尿激酶(urokinase,U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何种药物结合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更安全、有效。方法全面检索以下数据库:CNKI、CBM、万方、维普、Pubmed、Embase... 目的探索在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中,尿激酶(urokinase,U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何种药物结合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更安全、有效。方法全面检索以下数据库:CNKI、CBM、万方、维普、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对纳入文章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软件Stata13.0和Revman5.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中,EVD结合脑室纤维蛋白溶解(IVF)方案和EVD方案在生存率和良好预后方面,从最高到最低排序依次为EVD+UK、EVD+rt-PA、EVD;在严重残疾生存患者比例方面,其排序从最低到最高为EVD、EVD+UK、EVD+rt-PA;脑室腹腔分流依赖性排序从最低到最高依次为EVD+UK、EVD、EVD+rt-PA;颅内再出血风险排序从最低到最高依次为:EVD、EVD+UK、EVD+rt-PA;颅内感染风险排序从最低到最高依次为EVD+rt-PA、EVD、EVD+UK。结论本研究分析揭示,在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中,EVD结合UK方案更安全有效,但其是否优于EVD方案尚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尿激酶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室外引流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替莫唑胺治疗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应用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向奇 李梅 +4 位作者 付爱军 朱军 李建民 孙泽林 陈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990-399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剂量替莫唑胺治疗方案与标准替莫唑胺治疗方案在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分别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知网,万方,维普,CBM各数据库;对纳入文章进行质量评估,数据提取后采用Stata13.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 目的探讨高剂量替莫唑胺治疗方案与标准替莫唑胺治疗方案在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分别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知网,万方,维普,CBM各数据库;对纳入文章进行质量评估,数据提取后采用Stata13.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分析揭示:替莫唑胺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是高剂量治疗方案、早期治疗方案、规律治疗方案、标准治疗方案、放疗和放疗后辅助替莫唑胺治疗方案。副作用方面,分析揭示: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贫血;各自发生率在不同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高剂量替莫唑胺治疗方案的干预效果优于标准替莫唑胺治疗方案,且不同类型的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在不同干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替莫唑胺 高剂量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