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生产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侯扶江 李广 +2 位作者 常生华 于应文 安玉峰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94-100,共7页
1999-2001年调查了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的基本情况。甘肃马鹿的鲜茸产量随鹿龄增长分为,产茸量快速增加阶段(1~6岁)、产茸量缓慢增加阶段(6~11岁)和产茸量下降阶段(11岁以后)。总体上呈凸抛物线变化,11岁达到产茸高峰,鲜茸产量与体重,饲... 1999-2001年调查了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的基本情况。甘肃马鹿的鲜茸产量随鹿龄增长分为,产茸量快速增加阶段(1~6岁)、产茸量缓慢增加阶段(6~11岁)和产茸量下降阶段(11岁以后)。总体上呈凸抛物线变化,11岁达到产茸高峰,鲜茸产量与体重,饲养群数量与鹿茸总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肃马鹿体型在我国8个马鹿亚种中属中等偏下,幼鹿的体长指数和头长指数低于成年鹿,肢长指数和管围指数高于成年鹿,幼公鹿的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高于成年公鹿,但幼母鹿则低于成年母鹿,成年鹿体尺指数的性别差异大于幼鹿。1999和2000年适龄母鹿的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平均分别为61.5%和55.6%,母鹿繁殖率在3~5岁间逐渐增加,5岁马鹿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6~9岁之间下降幅度较小,意外伤害和疾病是影响繁殖成活率的两大因素。甘肃马鹿饲养群结构基本呈正金字塔型,不合理出售是甘肃马鹿饲养群性比和年龄结构失调的主要因素。甘肃马鹿的性比结构与鹿茸价格有正相关联系,性比的变化周期在8年左右,可以用作鹿茸市场预测。公鹿在6岁以前体重随年龄呈指数增加,1岁公鹿的体重可达60kg左右,屠宰后产出/投入为4.26,具有发展成为肉用型家畜的潜力。肃南鹿场高山草原-甘肃马鹿生产系统通过完善生产层次,经济效益提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南鹿场 甘肃马鹿 鹿茸 体尺性状 繁殖 畜群结构 体重 生产系统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生仔马鹿体尺和体重的聚类与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丽娟 罗玉柱 +3 位作者 滚双宝 杨逢刚 成述儒 张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对55只初生仔马鹿的14个体尺性状指标进行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都可以把14个性状指标根据相似性关系分为胸部因子、尻部因子、头部因子和尾部因子共4类,并根据累积贡献率和特征向量在信息含量表... 对55只初生仔马鹿的14个体尺性状指标进行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都可以把14个性状指标根据相似性关系分为胸部因子、尻部因子、头部因子和尾部因子共4类,并根据累积贡献率和特征向量在信息含量表达式中的大小,选出体重、胸围、体斜长、体高、尻宽、头宽、尾长为代表性的性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马鹿 体尺 体重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马鹿夏冬季在祁连山高山草地的放牧行为 被引量:18
3
作者 侯扶江 李广 杨逢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807-1815,共9页
为了揭示甘肃马鹿放牧行为的季节差异及其与草地状况和气候等因素的关系,夏季和冬季在祁连山高山草地进行了观察研究。夏季,甘肃马鹿在灌丛中的采食速度从出牧到午间逐渐加快,午后至归牧变化趋势不明显;觅食速度日动态呈增加趋势;每步... 为了揭示甘肃马鹿放牧行为的季节差异及其与草地状况和气候等因素的关系,夏季和冬季在祁连山高山草地进行了观察研究。夏季,甘肃马鹿在灌丛中的采食速度从出牧到午间逐渐加快,午后至归牧变化趋势不明显;觅食速度日动态呈增加趋势;每步采食口数上午逐渐增大,午间最高,下午逐渐减少;在不同草地中,甘肃马鹿活动时间的长短依次为灌丛草地>莎草地>禾草地,采食速度依次为禾草地>莎草地>灌丛草地,觅食速度依次为莎草地>禾草地>灌丛草地,每步采食口数依次为禾草地>灌丛草地>莎草地;采食/反刍时间比2.4,1d反刍4次,反刍前后均采食,归牧前有1次采食高峰。冬季,马鹿的采食速度和每步采食口数日变化呈凸抛物线型,午间最高,采食速度与气温显著正相关;觅食速度的日变化呈凹抛物线,午间最低,与气温显著负相关;采食/反刍时间比为4.0,1d反刍2次,归牧前反刍时间较长,其后不再采食。冬季,马鹿的采食时间、反刍时间、采食速度、觅食速度、反刍咀嚼速度、每食团咀嚼次数和反刍总食团数比夏季低,采食行为的日动态较夏季稳定,但反刍行为的个体间差异高于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马鹿 高山草地 放牧行为 采食 反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马鹿繁殖特性观察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丽娟 滚双宝 +5 位作者 张杰 杨逢刚 茹作荣 成述儒 方素栎 罗玉柱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3-86,共4页
通过对肃南鹿场的实地观察与统计分析,甘肃马鹿的发情季节主要在 10~11 月份,有明显发情特征,发情持续期多为 18h 左右,发情周期平均为(18.22±2.26)d,情期受胎率 65.52 %,总受胎率 63.83 %;分娩盛期在 6月下旬至 7 月上旬,妊娠天... 通过对肃南鹿场的实地观察与统计分析,甘肃马鹿的发情季节主要在 10~11 月份,有明显发情特征,发情持续期多为 18h 左右,发情周期平均为(18.22±2.26)d,情期受胎率 65.52 %,总受胎率 63.83 %;分娩盛期在 6月下旬至 7 月上旬,妊娠天数 237~267 d,产仔率 59.57 %,繁殖成活率 51.7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马鹿 繁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乳料与早期断奶对甘肃仔马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方素栎 魏时来 +3 位作者 罗玉柱 滚双宝 杨逢刚 茹作荣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22,共3页
为了探索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甘肃马鹿的养殖水平,本试验对仔马鹿进行了早期断奶及其代乳料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将24只60日龄甘肃仔马鹿随机分为4组,其中A、B、D为试验组,C为对照组,自然哺乳。试验组于仔鹿60... 为了探索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甘肃马鹿的养殖水平,本试验对仔马鹿进行了早期断奶及其代乳料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将24只60日龄甘肃仔马鹿随机分为4组,其中A、B、D为试验组,C为对照组,自然哺乳。试验组于仔鹿60日龄断奶,进行了30 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仔鹿60日龄早期断奶是可行的,试验期内断奶仔鹿未发生腹泻、下痢等疾病。60日龄断奶后,饲喂A、B两组代乳料的效果与自然哺乳C组相近;D组效果则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仔马鹿 早期断奶 代乳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马鹿乳营养成分分析
6
作者 方素栎 魏时来 +2 位作者 罗玉柱 滚双宝 杨逢刚 《中国草食动物》 2010年第5期25-26,共2页
分析测定了12头甘肃马鹿10~35d泌乳期内乳样的pH值、常规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马鹿乳富含营养物质,其干物质、蛋白质、灰分、钙、磷等含量均很高,乳中含有18.64%干物质,8.07%蛋白质,4.73%脂肪,4.39%乳糖,1.52%灰分,0.37%... 分析测定了12头甘肃马鹿10~35d泌乳期内乳样的pH值、常规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马鹿乳富含营养物质,其干物质、蛋白质、灰分、钙、磷等含量均很高,乳中含有18.64%干物质,8.07%蛋白质,4.73%脂肪,4.39%乳糖,1.52%灰分,0.37%钙,0.20%磷,0.12%钾,0.06%钠和0.02%镁。马鹿乳成分的测定将为人工代乳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马鹿 乳成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马鹿夏季牧场草地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肖翔 李多才 +4 位作者 安玉峰 马周文 武哲 彭泽晨 侯扶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693-1705,共13页
在祁连山北坡中段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夏季牧场,分析在不同地形和不同放牧强度共同作用下高寒草甸植物和高寒灌丛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功能群多样性、高度、冠幅及其重要值。结果表明,1)谷地、阳坡、阴坡3种坡向,随着... 在祁连山北坡中段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夏季牧场,分析在不同地形和不同放牧强度共同作用下高寒草甸植物和高寒灌丛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功能群多样性、高度、冠幅及其重要值。结果表明,1)谷地、阳坡、阴坡3种坡向,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总物种数在中度放牧时最高;阴坡,轻度放牧和中度牧牧群落功能多样性显著高于重度放牧(P<0.05)。2)不同地形,α多样性指数几乎在中度放牧下最高,重度放牧下最低。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谷地的物种丰富度最大,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小。3)阴坡,轻度放牧豆科株高、冠幅及重要值最大;谷地和阳坡莎草科重要值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多,阴坡与之相反;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在中度放牧下最大;可食阔叶草重要值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多,且在谷地最大;不喜食植物重要值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且在阳坡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灌丛 高寒草甸 坡向 放牧 生物多样性 株高 冠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高寒草原α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洁艳 安玉峰 +2 位作者 李多才 张育文 李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6,共8页
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各生态区域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可推动生态与生产兼顾的理论研究。采用野外取样测定的方法,分析祁连山高寒草原春秋季牧场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群落水平,地上生物... 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各生态区域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可推动生态与生产兼顾的理论研究。采用野外取样测定的方法,分析祁连山高寒草原春秋季牧场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群落水平,地上生物量随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增加均呈“U”型变化,分别在物种丰富度为9.21、1.73、0.87种/0.25m^(2)时最低,对应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36.02、30.18和39.73g/0.25m^(2)。春秋季牧场中一年生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与其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多年生植物则相反。不喜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其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正相关,喜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其地上生物量之间呈负相关。菊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随着其物种丰富度的增大而升高,禾本科、莎草科和豆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则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大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群 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原紫花针茅和醉马草种间竞争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小云 常生华 +3 位作者 贾倩民 李多才 安玉峰 胡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5-1234,共10页
在祁连山北坡中段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的冬季牧场,利用竞争指数、相对拥挤系数和相对竞争严重度指标,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原优势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和退化草原优势种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种间竞争的... 在祁连山北坡中段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的冬季牧场,利用竞争指数、相对拥挤系数和相对竞争严重度指标,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原优势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和退化草原优势种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种间竞争的作用。结果表明,紫花针茅竞争指数在放牧强度梯度上呈先降低后升高再略有降低的趋势,在放牧强度3.45 AUM·hm^(−2)时最大,醉马草竞争指数在放牧强度梯度上呈先升高后降低再略有升高的曲线变化,在放牧强度3.45 AUM·hm^(−2)时出现谷值;竞争严重度指数在放牧强度梯度上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紫花针茅的竞争严重度指数分别在2.45和4.85 AUM·hm^(−2)时最小和最大,醉马草的竞争严重度指数分别在1.45和3.45 AUM·hm^(−2)时最小和最大;紫花针茅的相对拥挤系数在放牧强度梯度上呈先增大后缓慢降低的曲线变化,醉马草的相对拥挤系数在放牧强度梯度上呈“单峰”曲线,在放牧强度4.85 AUM·hm^(−2)时最大。放牧强度在2.45~3.45 AUM·hm^(−2)时,紫花针茅有较高的竞争指数;放牧强度在2.45 AUM·hm^(−2)左右时,紫花针茅与醉马草的竞争严重度接近,紫花针茅不因醉马草的竞争压力过高而逐渐衰退,有利于草原的可持续放牧利用;放牧强度小于2.45 AUM·hm^(−2)时,紫花针茅和醉马草的拥挤压力均较低,且紫花针茅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祁连山北坡高寒草原适宜的冬季放牧强度为2.45 AUM·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马鹿放牧 种间竞争 竞争指数 相对拥挤系数 季节牧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高寒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组成与牧草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易灵心 李多才 +1 位作者 安玉峰 马周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3-1520,共8页
牧草品质与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既是草畜互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放牧稳定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以祁连山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放牧的高寒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组成与牧草... 牧草品质与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既是草畜互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放牧稳定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以祁连山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放牧的高寒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组成与牧草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 Pielou均匀度指数和莎草科生物量比例与粗蛋白产量正相关(P <0.01),杂类草生物量比例与粗蛋白产量负相关(P <0.05)。2)物种丰富度、杂类草和不可食牧草生物量比例与牧草含水量正相关(P <0.001),Pielou均匀度指数和蔷薇科生物量比例与牧草含水量负相关(P <0.001)。3)莎草科和不可食牧草对粗蛋白产量和含水量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0.75和0.80。总之,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组成是导致牧草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草地管理应积极应对群落潜在的结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放牧管理对策,保障草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粗蛋白 功能组成 牧草含水量 放牧 适口性 高寒典型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